科举制度的创立教学设计方案

科举制度的创立教学设计方案
科举制度的创立教学设计方案

《科举制度的创立》教学设计方案

南昌市城东学校胡小红

教材版本: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学科:《中国历史》第4课

年级:七年级

册别:下册

一、教学设想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大发展的时期,此时开创并完善的科举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政权选拔各级官吏的一项基本制度,影响至为深远。教材以一课的篇幅让学生了解科举制度,按序介绍了科举制度形成和完善过程。第一个子目介绍科举制度在隋朝产生的背景和创立的过程及作用,第二个子目介绍科举制度在唐朝的发展,第三个子目介绍科举制度对中国以及世界的影响。

鼓励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每个历史问题不一定只有一个答案,教师要鼓励学生去大胆探索,对不同的结论,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提高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又留下课后问题,将课堂教学引向深入。

利用多媒体手段向学生演示科举制度的诞生、完善,改善教学环境,优化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率,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引发创造性思维。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科举制创立的时间和标志,了解隋唐科举制的主要内容。

(2)通过讨论科举制度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

(3)通过比较古今考试制度,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图表帮助学生整理科举制在创立和发展的主要情况,认识这一制度既有利于隋唐统治者控制人才,又为隋唐的繁荣提供了人才,培养学生辩证分析

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法;

(2)通过阅读课文及讨论,想象自己作为一个唐朝考生参加科举考试的情况,以此了解唐朝科举制度的基本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科举考试制度是促进唐朝繁荣的原因之一,认识符合社会发展的考试制度的进步性,从而理解我国当今改革考试制度的正确性;

(2)通过了解我国科举制度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重点难点

重点:科举制度的创立和逐渐完善。

难点:科举制度的作用、影响,并对科举制进行客观评价。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方搜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flash。

学生准备:将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采用分组合作的方法做好预习工作。第一组:了解隋唐以前我国采取什么选官方法。第二组: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科举考试究竟怎样考。一个普通读书人怎样才会成为进士。第三组:找出课文中提到哪几位人物是通过科举考试当上官的,并尽可能多地了解哪些历史人物是通过科举考试当上官的,如岳飞、司马光等。第四组:排练一个短剧小品(1分钟以内)“看榜文”。

五、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对于绝大多数同学而言,考试可能是我们最头疼的事情了。有没有同学知道究竟是谁发明了考试的呢?。其实,世界上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的科举制。你知道科举制是什么时候诞生的吗?今天我们习惯上把考上大学称作“登龙门”,也常常把当年本地高考文理科第一名分别称为“文科状元”“理科状元”。那么,这些叫法又是怎样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学习新课:

请同学们先不看教科书,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是科举制度?(让学生自己讨论,自由发言。)简而言之,通过考试的方式来选拔官吏的制度就叫科举制度。

一、科举制的诞生[课件显示]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大家都预习过课文,请一起回答:科举制度是什么时候出现的?(隋朝)

现在,请第一小组的同学展示你们的预习成果,派一位代表介绍隋唐以前我国采用什么方法来选拔官吏。

(教师用课件介绍“察举取仕”、“九品中正制”)

好,××同学出色地完成了预习任务,关于在隋之前是如何选拔官员的大家只需要明白一点就够了。

[课件显示]那就是,出自贵族家庭或必须有地方官吏、高门权贵的推荐,才可以做高官。许多有真才实学的人由于出身寒微,难以担任中央和地方高官,正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课件显示]“想一想”设计意图:让学生动脑筋想问题

现在我们讨论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这种选官方式有什么不好?

(让学生踊跃举手,自由发言)

(教师归纳并投影:以往人才选拔制度的弊端)

1、隋文帝下令“分科举人”(投影)

2、隋炀帝设进士科,科举制度诞生(投影)

教师强调:在隋朝时期有两位帝王为科举制的创立作出了贡献,可是究竟是在哪个帝王时期确立了这项制度呢?隋文帝时期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而到隋炀帝时期确立为了一种制度。

[教师归纳]

一、科举制的诞生

隋文帝分科考试

隋炀帝设进士科,创立科举制

[教师过渡]同学们,上面我们学习的是隋朝科举制度的创立。科举制的逐渐完善是在唐朝。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科举制度在唐朝是怎样发展的。

二、科举制的完善[课件显示]设计意图:归纳知识点

[课件显示]从唐太宗开始,科举制得到进一步完善。请同学们阅读P18的内容,找出哪位人物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

师生共同归纳基础知识:

唐朝科举制度:常科(明经、进士等)和制举

明经:重在考查儒家经书的记忆和理解,省试合格后录用。

进士:重在考核诗赋、时务策写作,考中很不容易。

制举:为皇帝选拔“非常之人”而设,科目繁多,生源比常科更广。不再经“省试”直接录用。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并归纳:他们分别为科举制度的完善做了哪些贡献?(投影唐朝三位皇帝的图像)

教师投影并归纳。

请第二组的同学派一名代表,向同学们介绍一下完整的科举考试是怎样进行的?一个普通读书人需要经过哪些环节才能成为进士。学习了科举制后,我们应该明白这一点。(学生代表作具体介绍,本组其余同学可作补充)用课件显示从童生到进士的环节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历史上有哪些著名人物是通过科举制度当上官的呢?

那么你能否想象出一个书生在金榜题名时的喜悦心情呢?

(学生回答,教师稍作评价)

[教师引导]同学们,中国古代有种说法,人生有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那么,你能否相象出一个书生在金榜题名时的喜悦心情呢?现在,请第四组的同学共同表演一个小品:看榜文。(学生表演)[教师归纳]

二、科举制的完善

唐太宗:扩大国学规模

武则天:开创殿试、武举

唐玄宗:诗赋取士

三、科举制度的影响[课件显示]

[教师引导]唐朝时社会上对科举考试十分重视,当时人把榜上题名,高中科举者美称为“登龙门”。另外,还有“曲江宴”“雁塔留名”等说法。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这方面的内容。

[课件显示]西安大雁塔图、雁塔进士题名帖拓片图设计意图:丰富知识载体教师进一步说明:那时候,进士及弟是一种很高的荣誉,许多高中进士的人都充满了春风得意的情怀,“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花”就是描写这种心情的诗句[课件显示]动画“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花”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教师用课件介绍古代科考的情景(投影:江南贡院、举子在号房考试)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第三目内容,然后教师概括讲解。

科举制度是一种新的选官制度,她的出现表明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已从推荐考查为主转变为以考试为主。通过科举考试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人进入各级政权。科举制度在我

[课件显示]播放配乐解说“科举制的意义和作用”并展示相应的图片

组织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投影并归纳:

[教师讲述]我想,现在大家应该明白科举制度对谁最有利了吧。科举制的创设被西方人看作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这项制度对当时的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不是说这项制度就无可挑剔呢?我们大家来共同探讨。(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通过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共同学习、互相促进的能力。)组织学生讨论:科举考试的受益者是谁?有什么局限性?

[课件显示]科举制有什么弊端?

[课件显示]播放情景短剧“名落孙山”

教师投影并归纳其局限性及其弊端:1、科举制丝使大批知识分子醉心于功名,一旦科考成功、金榜提名,就逐渐沦为封建统治者附庸。2、科举考试把读书、应考和做官三件事紧密联系起来,科举成了封建知识分子进入官场的阶梯,成了他们取得高官厚禄权势的门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种人生哲学支配了学校教育,严重影响着一般知识分子的思想。3、科举考试的最终取舍是由考官、礼部、吏部、宰相、皇帝决定的,录取的标准又多以权势门第为转移。一般知识分子如果没有靠山、门路,就很难被录取。在这种情况下,重门第、通关节、科场舞弊等名利贪贿之风就公开泛滥起来。

[教师归纳]

三、科举制的影响

改善了用人制度

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教师小结]科举制度的创立改革了过去不合理的用人制度,对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受中国科举制度的影响,日本、新罗、英国、法国等国家相继采用了类似的选拔官员的方法。终于,到清朝末年,在中国沿袭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最终由于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被历史淘汰了。

练习设计:

1.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于()

A、唐玄宗时

B、武则天时

C、唐太宗时

D、隋炀帝时

2.科举制被废除是在()

A、宋朝末年

B、元朝末年

C、明朝末年

D、清朝末年

3.隋唐以来的历朝统治者都沿袭使用科举制度,其根本原因是科举制度()

A、有利于选拔人才

B、有利于巩固专制统治

C、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D、科举制度比较完善

课堂总结:

隋文帝开始分科考试

诞生

科举制

改善了用人制度

影响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课堂后思考:

学习了科举制后,请想一想,你对现在学校的考试和考试形式有什么好的意见或建设吗?

[教师介绍]小知识:才子之乡——江西抚州的介绍,将课堂教学引向深入,激发学习兴趣,增添学生对江西省情的了解,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

小知识内容:江西抚州从古到今都是"才子之乡"。在我国历代195次科举考试中,抚州临川“才子”有726人高中进士。涌现了王安石、汤显祖、曾巩、晏殊、晏几道、陆象山等历史名人、才子群体。

教学反思

我通过国培研修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制作了flash课件。这堂课上得效果很好,学生完全融入在课堂和知识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

科举制的创立学案教案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 课型:__________ 备课日期________ 上课日期___________ 主备人:____________ 执教人:_____________ 审阅签字:_____________ 序号:4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学习目标】 1、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的社会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2、了解与科举制有关的进士、明经、殿试、状元等相关历史名称和知识点。 3、了解科举制的创立对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及对后世中国产生的巨大影响,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延伸,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得到提升。 【重点】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 导入新课: 我们在选拔班委和三好学生时要求很高, 成绩的取得与一次次的考试是分不开的。 我们知道考试是今天社会对人才的一种较为公平选拔方式。那大家知不知道在古代社会是如何选拔人才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科举制的创立。 【自学指导】 一、科举制的诞生 1、科举制是在哪个朝代诞生的? 2、隋朝为什么要创立科举制? 3、科举制在隋朝的诞生与哪两位皇帝相关? 二、科举制的完善 1、科举制的完善是哪个朝代完成的? 2、唐朝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有哪些? 3、看书、讨论并归纳他们分别为科举制度的完善做了哪些贡献?精讲透析: 1、隋文帝和隋炀帝分别为科举制诞生做了哪些工作? 2、唐时科举考试的科目,以哪两科最重要? 3、“学习了科举制后,请想一想,你对现在学校的考试 科举制的影响 其中很重要一条必须成绩优良、有真才实学。良好提到考试,我们每位同学都可谓是久经沙场的老将,

1、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 要。 3、科举制的发展线索:创立于____________ ,完善于___________ ,发展于宋和明清,废除于 ____________________ ,延续1300多年,影响深远。 4、科举制的影响: ①科举制改善了 ___________ ,使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②科举制促进了 _______________ 的发展,士人___________________ 的风气盛行。 ③科举制也促进了 _______________ 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 __________ ,大大有利于的繁荣。 【自我评价】掌握的很好好一般 【学习心得】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设计说明

校本课程开发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及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切实地做好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目前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以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为目标,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从原来单一的国家课程走向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模式。为落实国家课程改革纲要计划,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我校将在切实科学执行国家课程的同时,研究、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构建我校新的课程体系。根据我校环境、文化等各种校本资源,考虑学生多样化、全面化、持续性发展的需要,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为此,特制订本方案。 一、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和背景 校本课程是指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在对社会、学生的需求进行系统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通过自行研讨、设计或与专业研究人员、其他力量合作等方式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目的和背景具体表现为“四个需要”。 一是体现我校特色的需要。每一所学校都以自己独特的文化历史背景、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综合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校风和办学传统。校风是“此校与彼校之间自然存在的个性差异”,而办学传统是办学历程中所积淀的学校文化的结晶。中外名校成功经验表明,特色课程的构建是实现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如陶行知先生创建的晓庄学校几十年来一直以“教学做合一”作为校训。我校要实现“以激励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本,全面深化素质教育,造就‘做地球村主人’的现代中国人”的育人目标,成为富有特色、具有“实验性、示范性”的一流名校,除切实、科学地落实好国家课程外,还应

小学校本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小学古诗文诵读校本课程方案 课程名称:古诗文诵读 课程意义:学校开展古诗文诵读,在于宏杨和继承中华传统民族文化,强化民族精神教育,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夯实师生的文化底蕴,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课程背景: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温家宝总理在重要演讲中谈到:“中华文明以其顽强的凝聚力和隽永的魅力,历经沧桑而完整地延续下来,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这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对家庭、社会和教育起到了巨大的维系与调节作用。”2009年,全国两会众多代表和委员纷纷指出:国学进入课堂势在必行,抛弃传统文化是逆潮流的,应该在全社会大力弘杨“仁、义、礼、智、信”等传统美德。这是时代和社会的需要。 中华民族悠远的传统文化中,传承着崇高的精神和优良美德。其中“天下为公”的理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无为而无不为”的智慧;“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意志;“见贤思齐”的人生哲理等,对于少儿道德信念、精神价值、人格熏陶、习惯养成、文化基础的培养都可以起到不可估量作用。这是人才培养的需要。 在基础教育改革的进程中,道德教育、素质教育、校园文化建设长期缺乏有效途径和方法。以古诗文诵读,走进中华经典文化为载体,以丰富活泼的主题教育活动和课堂教学的渗透为阵地,让少年儿童快乐地学习、科学地传承、健康地成长,将在潜移默化中、身体力行中,

科举制的创立教案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掌握科举制度创立和完善的过程; ⑵了解与科举制有关的进士、明经、殿试、状元等相关历史名称和知识点。 ⑶理解科举制的创立对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及对后世中国产生的巨大影响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小组讨论归纳,使学生认识到科举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政权选拔各级官吏的一项重要制度,影响极为深远,从而引导学生不断探究,交流学习心得,培养合作意识。 (2)通过角色扮演,借助图片、图表、历史文献等辅助,再现历史情景使学生创造性思维得到发挥,线索更加清晰,使学生真正走进课堂,产生历史认同感,体验学习的快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科举制的创立有利于加强封建统治,对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教学目标 1、教学重点:科举制创立和逐渐完善。 2、难点:科举制度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 1.角色扮演,分组讨论。 2.师生互动,让学生参与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共同学习、合作的意识。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人云:人生有四大喜事。那么是什么呢?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我们今天就谈谈其中的一件喜事那就是金榜题名时,提到金榜题名时,我们立马就会想到考试,我们每个同学可谓是久经沙场的老将,我们知道考试是今天社会对人才的一种较为公平选拔方式。那我们知不知道在古代社会是如何选拔人才的呢?由此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一、科举制的诞生 1.诞生的背景:魏晋时期按门第出身的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创立前,土族制度和九品中正制是做高官的基本条件。也就是说要做高官必须同时具备①本人要出自高门权贵家庭。②还必须有地方官员和高门权贵推荐。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是不能做高官的。这样选拔官吏的实权并没有控制在朝廷手中。) 2.科举制在隋朝的诞生与哪两位皇帝相关?分角色表演隋文帝、隋炀帝时期的读书人,介绍自己所处时期的选官制度和形式,概括总结文帝和炀帝分别为科举制诞生做了哪些贡献? 3.小组讨论:科举制的诞生的作用。教师总结科举制与它的本质区别是:普通读书人和贫穷人家的子弟可以自愿报名参加官府的考试,这样就扩大了选官范围,选官权力也就牢牢控制在中央手中。那么我们现在就来学习科举制的创立。 过渡:隋朝科举制虽然规模不大,还不完善,但却有着重要意义。那么,科举制在唐朝是怎样完善的? 二、科举制的完善 1.唐时科举考试的科目,以哪两科最重要?常设考试科目:秀才、明法、明书、明算、明字、三史科、开元礼科。以进士和明经科最为重要。 2. 唐朝科举制的完善与哪些皇帝有关? 学生甲:唐太宗时,扩充国学规模,扩进学舍,增加学员,考中进士第一名,称状元。 学生乙:武则天时,大力提倡科举,举行殿试,不仅有文举还开设武举。 学生丙: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主要考试内容(用多媒体打出板书内容,让学生思路清晰) 进士及第是一种高荣誉,人称“登龙门”。新进科进士聚集在京城长安曲江参加国宴,在曲江垂帘观看。高门权贵也云集于此挑选新科进士做女婿。新科进士们附诗抒情、春风得意。 3.看书、讨论并归纳他们分别为科举制度的完善做了哪些贡献? (过渡):我们现在学习了这么多,请大家讨论一下科举制对当时和后世及对整个世界文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三、科举制的影响 由学生讨论后整理得出如下结论 ⑴改善了用人制度,对社会发展有进步意义。 A、科考形式是封建时代所可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考试。 B、他扩展了封建国家引进人才的社会层面,扩大了唐朝以后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为封建统治阶级不断注入新鲜血液。

校本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小学校本课程设计方案 (四年级科技活动实践课程) 一、课程设计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思想,坚持以师生发展为本,通过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等手段和途径,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都得到积极有效地发展,并以此为契机,力树学校品牌,争创学校特色、大力提升教学质量,最终促使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发展。 二、课程总体目标 创造性地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验证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和校本教材在本校科学性和可行性,深入研究和有效解决课程实施中的实际问题,使素质教育的思想真正体现在教学实践中,推动本校基础教育现代化进程。 三、课程具体指导思想 1.校本教材要体现基础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2.要根据本校信息技术课程的实际条件和需要设计开发教材。 3.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 4.积极倡导研究性、协作性和自主性学习方式,注重创新精神的培养。 5.以课程整合为基本理念。 6.从学生实际出发。

四、教学内容介绍

五、课程具体设计思路: 该册校本课程一共分为3个模块:趣味化学,身边的力和晴天娃娃。这三个模块涉及到简单化学、常见的力以及电学知识,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和对能力的要求都成递进关系,三个模块的所有课程都是实践性的,需要学生动手探索或探究去完成。在“趣味化学”模块中,利用身边常见的物质来完成一些化学实验,让学生了解一些化学方面的基本知识,这一模块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在“身边的力”模块中,重力、大气压力、离心力等生活中常见的力都会被介绍和探究到,在这一模块中,探究过程会被强调,比如,探究如何使竹签陀螺稳定,有哪些因素会影响竹签陀螺的稳定性等等,通过学习,学生会自主解释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在“晴天娃娃”模块中,“项目式”和“任务式”被突出出来,这个模块的最终任务是要学生自主完成一个下雨报警器的设计和制作,通过前4次课的知识积累,学生应该可以自主设计完成一个报警器的制作,通过最终作品的呈现也可以检验学生对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 六、课程目标 1.全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2.加强"双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3.注重基础知识应用中逐步渗透,不需要太强调学科系统性。 4.遵循科学实践教育规律,注重基于课程整合理念的"任务驱动"。 5.以"动手实践"为主线,注重能力培养。 6.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创新精神。 7.注重教材内容的兴趣性,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8.注重教材内容的生活化,让学生更容易将所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中,或者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做到知行合一。,

舞蹈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校本课舞蹈课教学设计 宁安市三陵学校吴雪花 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舞动奇迹》 开发教师:吴雪花 课程类型:艺术类 授课对象:初中生 开发的背景和依据: 随着素质教育浪潮的高涨,学生的各方面素质的培养,就显的尤为重要。现在的家长,已经不再象过去那样,只要求孩子学习好,其他方面不用管。他们已经完全转变了观念,更注重的是孩子的能力培养,修养培养,以及兴趣培养。所以,家长们都给孩子选择了各种各样的培训班,比如:舞蹈班,美术班,写字班,英语班等等。针对这种状况,我们学校专门为学生们提供了发挥才能,培养兴趣的机会,开设了舞蹈班。对于女孩子来说,气质是尤为重要的,不管以后是否能在舞蹈方面有成就,增加一下修养,参加这个班也是不错的选择。 一、课程目标 1.倡导体验、实践、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2.训练学生的肢体,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性,能够掌握舞蹈的基本技能,基本舞步。 3.在培训期间,能够学会至少三种舞蹈:健美操、民族舞、

现代舞。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舞蹈的快乐。 二、课程形式安排 每周三下午第三节课,针对爱好舞蹈的中学生,开设了“舞动奇迹”舞蹈班。 其理论依据与方法手段如下: 1.理论依据:全体学生强调自主合作交流,一切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切实重视所编学校课程的基础性、兴趣性、合作性、交流性。 2.方法手段: 第一:以自编教材为载体,开设一周一节的舞蹈班 第二:发挥学生的优势,也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根据学生 特点灵活处理。 三、课程内容安排: 1.基本功练习2。基本功练习3。基本功练习4。健美操基本舞步练习5。健美操基本舞步练习6。健美操基本舞步练习7 。健美操8 。健美操9。健美操10。健美操11。民族舞基本步练习12。民族舞基本舞步练习13。民族舞基本舞步练习14。民族舞15。民族舞16 。民族舞17 。现代舞18。现代舞19 。现代舞20。汇报演出 四、课程实施建议: 1.让学生在自由、民主、宽松和谐的环境中,感受舞蹈的魅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科举制的创立》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科举制在隋唐时产生的社会原因,提高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了解科举制在隋唐时产生和完善的情况和影响。 2.通过小组讨论归纳,认识科举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重要选官制度,影响极为深远。 3.知道科举制是隋唐繁荣的重要因素,理解制度创新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科举制度创立和逐渐完善的过程。 处理方法:通过自主阅读教材,把握故事情节,结合老师呈现的表格讨论、归纳,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清晰思路,并通过表格进行展示,使学生认识到隋炀帝设立进士科正式确立了科举制,唐朝继承发展,健全科举制度。 2.教学难点:科举制的进步意义。 人教版的内容中没有介绍士族制度和九品中正制,因此学生难以理解隋唐时期选官方式变化的进步意义。通过学生查阅资料、讨论及教师的点拨讲解,使学生对科举制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而能够全面辩证的评价科举制。 三、教学策略 “课前预习—课中自主合作探究—课后拓展提升”教学法。课前下发预习提纲,以故事“祖孙三代赶考记”为主线,将教材整合为为三个教学篇章,完成本课教学。在此过程中,教师创设历史情境,演绎历史过程;展示资料,呈现历史现象;联系现实,培养以古鉴今的能力;学生合作参与、主动探究、交流体验,升华历史情感。 四、教学准备 1.教师:收集图片、视频、文字材料等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设计预习提纲;学唱《女驸马》选段,整合教材,设计主要环节。 2.学生: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查找“状元”“进士科”“明经”“殿试”“武举”等历史专有名词,查找与科举制有关的相关材料。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设计思路】教师才艺展示能调动学生的热情,戏剧的选取紧扣“状元”一词,通过同学们对“状元”的解释导入课题,水到渠成。 师:演唱《女驸马》选段:“谁料皇榜中状元”,引出“状元”一词,并要求学生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解释。从而引出科举制度,导入课题。 2.合作探究,学习新课 (1)分组展示,检查预习 【设计思路】出示预习提纲,要求学生分组展示。既是对课前预习效果的检查,又能为接下来的问题探究提供知识依据。 生:分组展示预习成果。 师:对学生的预习进行评价。引出《祖孙三代赶考记》的故事,并出示故事背景。 背景:隋唐时期,在洛阳有一小门小户的刘姓家族,靠祖上留下二亩薄田过日子。到了刘进这一代他就想着能通过赶考进入仕途来改变家族的贫穷局面,于是刘进和他的儿子、孙子都为赶考付出了毕生的精力,最终刘进的孙子功成名就,跨进了官府的大门。 (2)故事引领,板块学习 第一板块结合材料寻原因 【设计意图】以刘进父亲的故事设问题情境,结合材料让学生认识到魏晋时按门第选官不利于选拔人才,不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有利于锻炼学生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师:为什么要创立科举制呢?出示刘进父亲的故事。 (出示:故事1──刘进父亲怀才不遇。刘进的父亲是541年生人,从小聪明伶俐,勤奋好学,学会了许多治国之道。但是他却怀才不遇,一辈子都没能为国家效力。) 师:像刘进的父亲这样的人才为什么不能为国家效力呢?请同学们看材料── (出示:魏晋时期实行的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在这种制度下,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所以他们往往不注重提高才能,而真正有才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很难在中央和地方出任高官。)(生结合材料回答) 师:你认为隋文帝还会继续用这种办法选官吗?为什么?(生回答) 师:如果你是隋文帝,你会用什么办法选官?(生回答) 师:隋文帝为改变这种弊端,他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官员,这为科举制的诞生奠定了

校本课程设计方案样本

校本课程设计方案

专业方向:义务教育初中英语 姓名:郑梨红 准考证号:

课程开发类课程(让学生快乐成长) 初中校本课程设计方案 为了贯彻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有关要求,进一步加强我校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整合,推动和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并为我校今后的校本课程的建设和发展奠定基础,结合我校的教育教学实际状况,制定本课程实施方案。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省教育厅的有关要求,校本活动课程以校本课程为基础,涉及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四个领域。本方案重点针对我校初 一、初二年级。 一、课程开设的情境分析 斯基尔贝克认为,校本课程内容的开发主要有五大步骤,学校首先必须分析情景,然后依据情境分析的结果,拟订适切的目标,同时建构适切的课程方案,最后进行解释、交付实施,并进行追踪与方案的重建.因此在情境分析时,我们应考虑到校内及校外两部分的因素。 我校现有资源的现场评估表 项目优势劣势 地理环境城市中心社区人员素质复杂、绿地少、 学校规模规模较大,全校26个班。教师敬业精神强班级间联系不足,场地缺乏

师资年轻、活力强,经验不足,对学校不熟悉 学生认知水平及学习态度较好部分学习习惯较差,创新弱 行政人员有热情、关系和睦编制不足,教师需兼行政职务 家长望子成龙,对教育投入热情较高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与态度 社区参与愿意参与学校事务缺乏有效的沟通与交流 硬件设施基本设施齐全设备数量不足 地方资源较丰富社区与学校未有效建立信任合作机制 课程资源已开始实施学校学科小组等活动课程活动水平与质量不高 (1)在校内因素方面,我们应分析: A. 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兴趣、能力与需求 B. 教师知识、能力、态度、价值观与经验 C. 课程现状与优缺点 D. 学校气氛与权利结构的关系 E. 校内相关资源的整合与合作 (2)在校外因素中,我们应考虑: A. 社会与文化的变迁,家长的期望,与社区的价值观 B. 教育系统中教育政策的变革,考试制度的改变,教育研究的发现 C. 学科知识内在内容与教材教法的革新 D. 教师支持系统,如教师教育机构或研究机构的可能贡献 E. 社会资源的现状与开发利用

初中历史_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科举制的创立》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说过: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追寻根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世界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或者“考试制度起源于中国,这种制度是古代中国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抓住关键词或关键句子概括材料信息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 说到考试,有的同学是“深恶痛绝”。其实,考试就是一种选拔人才的办法,我国从西汉时期就有了。今天,我们一起穿越到我国繁荣开放的隋唐时期,探究严格意义上的《科举制的创立》 【展示学习目标】 1、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了解它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 2、理解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进步,是隋唐繁荣的因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 【自主学习】(边读、边写、边划、边记忆) 1、科举制是在哪个朝代诞生的? 2、科举制在隋朝的诞生与哪两位皇帝有关?他们分别为科举制的诞生做了哪些工作? 3、科举制在唐朝的完善与哪几位皇帝有关?他们分别为科举制的完善做了哪些工作? 【精讲点拨】 (根据课堂需要,精讲点拨部分内容。) 一、了解九品中正制,学习科举制的特点及直接作用: 1、九品中正制的简要内容及局限性:

2、根据下面的材料概括科举制的特点,并简要指出科举制的积极作用。 材料一:隋唐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天文、地理、民族等各种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皆可为考试内容。……一切以程文(文章)定去留,为草野寒酸之士开辟了登仕之途…… ——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⑴特点:政府主导;公平竞争;自由报考;公开考试;考试内容丰富;择优取士 ⑵作用:使大批有真才实学的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选拔官吏的权利由地方转到中央。科举制的影响: 1、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选拔官吏的权利由地方转到中央。(直接) 二、科举制的其他影响: 1、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校本课程设计方案

校本课程: “诵读传统文化、传承华夏文明”活动设计方案 榆厢小学六一班 xxxx 一、课程提出背景: 诵读中华文化经典是近年各中小学开展课外读书活动的亮点。开展“中华经典诗文的诵读”活动,正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 径。可以在学生的心灵中不断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可逐渐培养孩子的仁义敦厚和高尚的人格品德、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奠定学生一生中具有高远的智慧和优秀的人格与秉性的基础,让我们的下一代更文雅,更具文化气质,都能生活在真正优质的教育环境里。学习的内容是按学生的实际及古诗文的特色编制的,即背诵地方课程《国学启蒙》外,又从《三字经》、《古诗诵 读》、《唐诗宋词》、《弟子规》、《论语》等中选编的。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很多哲理,背诵古典诗文,有利于弘扬祖国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进一步强化素质教育,使全校师生文明素养得到显著提高。 二、指导思想 中华古诗文兼跨德育、智育、美育三大范畴,凝结了前人对于人生、社会和大自然的观察和理解,闪烁着中华民族智慧的光芒。 让儿童在记忆力最好、心灵最清澈的时候,直面经典,吸取中华文化的精华,使其受益终生。用经典武装孩子们的头脑,成为使他们走向成功的捷径。 三、教学的设定目标: 1. 传承文化。通过诵读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源远 流长,儒家思想博大精深,从经典工作中去汲取民族精神源头活水,修复文化传承的断层缺乏,让少年儿童接受实实在在的“中国人”教育。 2. 陶冶情操。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美心善文,佳言懿行。 熟读成诵,潜移默化,养育开朗豁达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善诚信的品质。 3. 提高素养。在诵读熟背中增大识字量,扩大阅读量,增加诗文 诵量。学生在诵读中增强语感,感受文言精华,奠定语文基础,

教学设计方案含教学设计评价量表

教学设计方案 案例名称打开理世界大门——走进神奇 科目初中物理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提供者吴忠锋 课时1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走进神奇》一课以典型事例突出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基本理念。强调了物理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展示在自然和生活中的神奇,结合《物理课程标准》中对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培养目标定位,确定本节教学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是: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学生体会到自然界中的神奇,这些来自大自然的神奇是让人惊叹的;通过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小事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神奇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1、知识与技能 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学生体会到自然界中的神奇。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小事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神奇,而这些神奇则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3、情感、态度的价值观。 通过解释一些神奇现象,让学生知道通过学习科学,这些神奇是可以得到解释的。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以及学生年龄段的思维发展情况而做出的: ·学生是飞竹中学八年级学生 ·学生为八年级的孩子,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思维发展处在关键期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探究引导策略:探讨式学习;教师启发引导 2.情景创设策略:运用生活中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设计问题,设计物理实验,组织教学内容,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沪科版新课标教材初中八年级物理必修(上册) 相关实验器材:饮料罐、玻璃杯、钻子、筷子、装有水的碗、拉链、圆珠笔、。专门为本课设计的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教室。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1.自然界中的神奇让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 1.神奇的宇宙 2.傍晚红色的霞光 3.电闪雷鸣 4.火山 5.雪崩 6.龙卷风 除此之外,自然界中 还有很多神奇的现象,你 留意到了哪些?你还想了 解哪些?和大家共同分享 吧。 学生反应热烈, 教师使学生通过实 观看多媒体提出问题 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 趣, 二次创作栏

科举制的创立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科举制的创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了解它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隋朝创立科举制度的原因、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带来的变化、科举制度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通过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共同学习、互相促进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是隋唐繁荣的因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教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完善 教学难点:科举制度的作用及影响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准备: 历史挂图 学法指导:

1、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结合教师提供的资料,培养学生表述和 归纳等方法,积累历史知识。 2、运用插图,训练学生识图、并从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 历史史实,得出正确结论的方法 课堂探究 一、导学达标 同学们:每年的六月七、八号是什么日子?那么国家为什么要 实行高考呢?(选拔人才)这种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是什么时 候诞生的?谁对它的完善做出了重要贡献?它有什么影响?这就 是我们今天要共同学习的内容。 二、探究释疑 (一)科举制的诞生 1、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是科举制度?(通过 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吏的制度) 2、学生阅读P17内容,思考: (1)隋朝之前,我国怎样选拔官吏呢?你认为这种选官方式好不好?为什么? 从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或由高门权贵推荐,才能当高 官。(九品中正制)不好。因为有真才实学但出身寒微的人就没机 会做官了。正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2)展示隋炀帝人物图片,设问: a、在他统治时期科举制正式诞生了,他是谁?

校本课程教学活动设计方案讲课讲稿

校本课程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一、活动缘起 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我校以“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研究”为突破口,利用其无所不在的文化资源,丰富学生的“教育场所”。以“文明礼仪伴我行”为主题;以礼仪、礼貌、礼节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为重点内容;以唱响国歌、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志愿服务为抓手;着眼于全面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素养,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与民族精神教育、传统美德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及学校的其他教育教学活动紧密结合,通过校本课程的实践与研究,使学校成为文明礼仪的宣传和示范窗口,使学生成为文明礼仪行动的先锋队,为营造现代化良好的人文环境和建设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二、校本课程的总目标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而在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下成长起来的独生子女,更是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一方面,长辈的溺爱,导致了他们的冷漠自私,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或不懂得与周围的人交往。而有些家庭,由于家长放任孩子自由成长,缺少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使之染上不良恶习,野蛮霸气,缺乏教养。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后,国门打开,我国在引进外国先进文化的同时,也带进了一些自由散漫的消极思想,人们讲究个人自由,忽视了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大部分人重智轻德,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行了,忽略了对孩子文明礼仪的教育问题。而现代社会发展对人的文明礼仪的要求都在不断提高。在学校,有的同学任性散漫,唯我独尊,学生在与

教师交往时缺乏良好的礼仪规范;在社会或家庭中,怎样尊老爱幼,怎样与熟人或陌生人打交道,怎样着装,怎样待客做客,怎样遵守社会公德,怎样讲文明、讲礼貌等等显得比较薄弱。这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心理学家调查表明:学生的第一需要是学会交往,其次才是学会学习,只有学生的需求得到满足,才能进一步发展个性。再加上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强,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在小学生阶段开展“文明礼仪教育”,使他们从小系统地受到良好礼仪规范的熏陶教育,从而养成其良好的个性品质,为其将来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奠定良好的人生基础。因此,在学生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三、校本课程具体活动目标重点难点 目标:使学生了解、掌握并使用家庭常规礼仪,上下代人加强沟通,消除代沟,建立上、下辈之间朋友式的关系,享受温磬的家庭生活。 重点:了解、掌握并使用校园常规礼仪,使同学之间能够以礼相待,和睦相处,团结协作,互助互爱;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使师生间交往自然亲切,从而形成良好的校风校貌。 难点:了解、掌握并使用社会常规礼仪,使自己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中,让自己处处受到欢迎,得到尊重,使自己的社会生活充满快乐,从而培养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四、校本课程活动的原则准备时间 1、主体性原则:确认教学的本体地位,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教学作为民主的、积极的和创造的实践活动来开展,使学生成为追求真、善、美的主体。 2、民主性原则: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建立新型的师生朋友关系,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以求课程开展扎实有效。

科举制度的创立教学设计

《科举制的创立》教学设计 张庄中学张海霞 【课前系统】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的教学内容。 第一个框题介绍科举制度在隋朝产生的背景和创立的过程及作用 第二个框题介绍科举制度在唐朝逐渐完善的过程 第三个框题介绍科举制度对中国以及世界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它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科举制度在当时的积极影响,培养学生爱国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科举制的诞生、完善和影响。 难点:如何评价科举制度的作用及其深远影响。 三、教法与学法 1.教法: 利用多媒体视频、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开放式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1)情景教学法 (2)小组合作法 (3)启发式教学法 (4)激励教学法 2.学法: (1)小组合作学习法: (2)探究性学习法: (3)史料研习法: (4)联系实际法: 四、教学过程 五个环节:导入新课——自主学习——教师讲解——活动探究——巩固测试——总结收获 (首先告诉同学们本节课将采用小组评价的方式,选出得分最多的状元组。)【导入新课】:播放黄梅戏《女驸马》选段后问学生:戏中的女驸马中了状元,这状元是从哪个朝代开始的?跟什么制度有关?今天我们就来解开这个谜底,一起来学习《科举制度的创立》。(目的: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难点

【自主学习】 1.请同学们欣赏视频《科举制》(目的:让学生初步感知科举制创立的背景和过 程,激发学生求知欲。) 2. a.自主学习限时五分钟,让学生结合导学案中的问题自学教材。 b.小组交流(4—6)人一组 c.展示成果(每组抽取2名同学展示交流成果)。 (目的: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自学能力、合作能力。) 【教师讲解】 根据学生自学情况和本节的重难点,教师再进行重点深层讲析。 科举制的诞生: 设置三个问题:1.隋之前用什么方法选拔官员? 2.为什么在隋朝建立第二年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 3.科举制度诞生的历史意义? 科举制的完善: 教师多媒体课件展示唐朝三位皇帝的画像,根据他们完善科举制度的情况进行讲解。唐太宗:大大扩充国学的规模。武则天设置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把诗赋作为进士科考试的主要内容。提出问题:对唐朝有什么好处? 动脑筋:你认为唐朝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好不好?为什么? 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要两方面分析,一分为二。 对科举制度的影响我设计了一个清《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的历史小故事,让学生认识到科举制到了明清时期禁锢了思想摧残了人才。 【活动探究】 为了更好把握了本节的知识点,我设计了三个活动探究题: 活动一:穿越时空 1.如果你穿越时空来到隋朝,你如何成为一名好官? 2.如果你是那里的老百姓,你希望有什么样的考试? 活动二:众说纷纭学习历史要为现实服务,学习了科举制度后,你对现在的考试制度和考试方法有什么建议? 活动三:想一想当今中国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目的: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制度创新的重要性,从而确定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才。) 巩固练习达标测试:(设计基础题和拔高题,让学生牢固把握本节的重点知识)知识梳理(找一名学生板书梳理) 说一说通过本节学习有什么收获?(找1-2名同学)学生可以从知识、能力、情感方面。 学习结束根据每组学生的的分情况,评出状元组。

学校校本课程设计方案

长葛市第十四中学校本课程课程 开发方案 为了切实推进课程改革,贯彻落实《义务教育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设置指导意见》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建立校本课程与地方课程相结合得课程体系,特制订本方案,具体内容如下: 一.课程目标: 1、充分利用学校得课程资源与人力资源,加强课程与地方经济、社会、学生生活得联系。 2、拓展学生得知识领域,提高学生得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良好得审美情趣。 3、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得情感,增强对地方与社会发展得责任感、使命感。 4、促进教师队伍建设,增强教师得课程意识,鼓励教师组合校本课程开发团队。 5、通过教师培训,提高课程开发与实施得能力,打造系统得校园文化,进而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二、组织保障: 1、成立校本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对新课程作出正确决策与部署,在经费投入、政策支持、办学条件、制度建设、师资培训、舆论宣传等方面提供保障,对实验过程予以指导与调控。 2、成立校本课程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开发与实施具有地域特色、适应学校特点得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促进学校办学特色。并对教师所实施得校本课程进行督导与评价,适时给出指导性意见。

3、成立课程指导委员会,负责对各年级得课程计划形成建议并组织反馈;优化整合现有资源,开发建设新型课程资源。 4、学校有完善得教研组、备课组制度,定期交流研讨,全面落实学校各级教学任务。 三、课程设置?校本课程: (一)开发原则: 1、实效性原则。严格执行国家得课程政策,遵循课程开发得规律。 2、互补性原则。要充分体现出对国家课程得补充作用,发挥其自身优势,使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能相互协调地发挥整体育人功能。 3、针对性原则。校本课程得开发要从我校得实际与学生得需要出发,强调有利于形成学校得特色,发展学生得个性特长与需要。 (二)开发目标: 1、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互整合与补充,以加强课程结构得综合性与多样性。 2、通过校本课程得开发,凸现学校办学特色。 3、培养一批复合型、科研型得教师。 4、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得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得主人。 5、培养学生得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得思想品德修养与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环境。 (三)开发得内容类别: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时《科举制的创立》精品教案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时《科举制的创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了解它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 ⑵通过讨论隋朝创立科举制度的原因,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带来的变化,科举制度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通过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共同学习、互相促进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教法:指导预习,问题设置指导课前预习工作:将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采用分组合作的方法做好预习工作。第一组:了解隋唐以前我国采取什么选官方法。第二组: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科举考试究竟怎样考。一个普通读书人怎样才会成为进士。第三组:找出课文中提到哪几位人物是通过科举考试当上官的,并尽可能多地了解哪些历史人物是通过科举考试当上官的,如岳飞、司马光等。第四组:排练一个短剧小品(1分钟以内)“看榜文”。学法:阅读、讨论、探究、合作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是隋唐繁荣的因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 二、教材简析 1、重点:科举制度的创立和逐渐完善的过程,尤其是唐太宗、武则 天、唐玄宗三位皇帝的作用 2、难点:如何客观评价科举制度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及其对中外的深 远影响。 三、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科举制的历史知识及这一时期从科举制而入仕的名人 2、图片 四、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学习了三位唐朝杰出的皇帝,请说出他们分别是谁?(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很好,他们统治期间,中国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持续发展的盛世局面。他们的统治措施中有一个很大的共同点是什么?(善于用人)正确。那么,你们是否知道,隋唐时期的封建统治者通过什么方式来选拔人才呢?(科举制度)不错。也许你们听说过科举制度,但它具体是怎么回事,读书人怎样才能适应它的要求,达到升官入仕的目的。哪一科最重要等等。知道这些的人可能不多,今天我们就专题学习这一内容。(板书课题)(二)学习过程(精彩课堂,展现独特自我)

校本课程设计方案

校本课程方案设计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及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切实地做好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目前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以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为目标,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从原来单一的国家课程走向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模式。为落实国家课程改革纲要计划,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我们联合学校研究、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根据各校环境、文化等各种校本资源,考虑学生多样化、全面化、持续性发展的需要,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为此,特制订本方案。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 校本课程是指针对学校的教育理念,在对社会、学生的需求进行系统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通过自行研讨、设计或与专业研究人员、其他力量合作等方式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目的和背景具体表现为“四个需要”。 一是体现学校特色的需要。每一所学校都以自己独特的文化历史背景、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综合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校风和办学传统。校风是“此校与彼校之间自然存在的个性差异”,而办学传统是办学历程中所积淀的学校文化的结晶。中外名校成功经验表明,特色课程的构建是实现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如陶行知先生创建的晓庄学校几十年来一直以“教学做合一”作为校训。学校要想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除切实、科学地落实好国家课程外,还应有自身的办学思路和风格,而当前校本课程的研究开发追求的就是自己的办学特色。 二是表现学生的个性的需要。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学生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因此教育必须尊重学生。教育效果的好坏往往取决于外在的教育因素能否内化为学生内在的建构活动。此校本课程是完全建立在学生自主发展、个性特长发展的基础之上的。 三是实施素质教育。开发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可选择性的校本课程有利于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灌口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教案 新人教版

科举制的创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的社会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⑵了解与科举制有关的进士、明经、殿试、状元等相关历史名称和知识点。 ⑶了解科举制的创立对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及对后世中国产生的巨大影响,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延伸,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得到提升。 ⑷了解科举制度对世界文明社会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小组讨论归纳,使学生认识到科举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政权选拔各级官吏的一项重要制度,影响极为深远。从而引导学生不断探究,交流学习心得,培养合作意识。 ⑵通过分组收集资料,整理相关信息,或编讲历史故事,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⑶ 通过图片、图表、历史文献等展示,再现历史情景使学生创造性思维得到发挥,线索更加清晰。从而产生历史认同感,体验学习的快乐。 ⑷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图文声像并茂,增加学生的感性知识,拓宽知识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科举制的学习,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科举制的诞生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是隋唐社会繁荣和文化绚丽的因素之一,是符合当时社会发展需要的,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 二、教学思路 重点、难点及处理方法 1、重点:科举制创立和逐渐完善。 处理方法:通过层层设疑、讨论、归纳,使学生头脑中形成清晰思路:即隋朝的历史任务主要是破旧立新,确立科举制。将选官、用人权力从地方收归中央,突破了门第限制,按考试成绩择优选才。唐朝历史任务是继承发展,健全科举制度:扩大国学规模,扩大生源,增加科目,丰富考试内容,严格考试制度。 2、难点:科举制的作用和影响,并对科举制进行客观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