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课程范式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课程范式研究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作文教学”领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与危机。这不仅表现在课程、教材、教学等各个层面,也表现在从学术界到一线教师的写作知识中。纵观当前我国中小学写作教学存在着的内容玄虚、教法陈旧、评价笼统以及写作教学的“不作为”现象。从实质上看,都与写作知识的陈旧僵化以及写作知识生产的滞后有关。从中外写作课程发展轨迹看,大致经历着三种“范式转换”:即从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的传统的“文章写作”,到七十年代开始的“过程写作”,再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开始酝酿发展着的“交际语境写作”。这三种写作课程范式,都引起了当时写作课程与教学的重大变革。可惜的是,我国的写作课程与教学状况,仍停留在“文章写作”阶段。本研究将以“写作课程范式”为线索,具体梳理、论证和重构三种主要范式下,人类对于写作的认识以及它们各自的知识要素、理论依据、课程内容、教学策略的变化,并试图构建一种基于整合思路的写作课程内容新框架。本研究共有三个部分六章内容,按照“导论-分论-结论”的思路展开。第一章“写作课程范式导论”。从我国当前的作文教学困境说起,循着“作文教学—写作课程—课程内容—写作知识”思路,一步步探源归因于:“写作课程知识的陈旧与缺失”。随后对“写作课程”的三种范式进行概述。接着对本研究的定位、层面、概念、方法及内容框架做说明。第二章至第四章是分论部分。主要依循写作课程发展的历史逻辑展开。各章因应实际的课程知识状况,所采用的研究视点不同。“文章写作”存在问题较多,
故采取了“批判审议“的视角;“过程写作”,在我国尚未普及且存有误区,故采取“阐释反思“的视角;而“交际语境写作”,因为它是“正在形成中的范式”,国外也没有现成理论,故采取“理论建构”的方式进行。第二章“文章写作”范式的研究,先对我国百年来作文课程内容发展脉络进行了勾画,然后分别从语言学、文体学、文章学(写作)学角度,结合当今写作领域的实证研究和国外写作最新成果,对其科学性、有效性进行审议。最后对“文章写作”的教学策略,如“说写互借”“读写结合”“范文模仿”的有效性进行论证。第三章对“过程写作”的本质、写作模型、专家与新手作者研究、过程写作策略,以及“过程写作”优势和劣势以及实践中的误区等问题进行了讨论。第四章是本论文的一个重要章节和理论创新所在。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随着社会认知心理学、建构主义、功能语言学、交际学以及主体间性哲学的兴起和发展,写作课程领域开始酝酿新的“范式转换”,即由“过程写作”转向“交际语境写作”。这是一种正在形成中的写作范式。我们提出了“交际-语境写作”的概念并认为:语篇是包括读者、作者、体式、目的等写作交际语境要素互动的产物;写作语境、目的、对象等决定着文章的内容、体式和语言。鉴于它的学派观点、理论基础、知识构成等都还在探索之中。我们在这一章中对它的理论来源、写作模型、知识要素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并对本视域下的写作知识,诸如:语境、语篇、读者、作者、主题、语言等进行新的阐释。从某种程度上讲,本章研究具有一种前沿写作理论探索与创造的性质。论文的第三大部分用五六两章的篇幅展开。具体讨论了基于前述三种写作范式课程知识的整合与重
建。这将是本研究的结论部分。第五章首先讨论写作目标与写作课程内容之间的关系,然后基于三种写作范式构建了一个“以文章知识为显性指标、以过程知识为策略路径、以交际语境写作知识为母机”的“三维写作内容框架”,并用大量案例进行了可行性证明。接着提出了基于三种范式整合的写作模型。然后基于功能语言学视角论证并提出了“功能性文类写作”的构想。第六章延续前章课程内容重建的主题,探讨“写作策略教学”问题,并从多学科视角对世界写作课程理论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最后对我国的写作课程知识开发提出了几点行动路径。本研究“有破有立”“理论结合实践”,本研究在审议传统,重构新知和理论的同时,还以行动研究的方式进行了一些基于新范式的写作“实验课”“示范课”。这也正是本研究致力追求的“探索新知”和“服务实践”的双重品格。【关键词】:文章写作过程写作交际语境写作三维写作课程内容框架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H19
【目录】:摘要6-8ABSTRACT8-11目录11-16图表索引16-18第一部分导论18-52第一章写作课程范式导论18-52阅读提示18导言18-19
第一节研究缘起与基本思路19-23一、现状扫描:困境中的作文教学19-20二、视角转换:从”教法革新”到”课程重建”20-21三、课程内容建设的核心在于知识开发21-23第二节研究概念及其界定23-32一、基本概念分析:写作、课程、写作课程内容23-26二、重要概念界定:”写作课程知识”26-32第三节写作课程的三大范式转型32-41一、”范式”和”写作课程范式”32-33二、写作课程三大范式转型概述33-35三、三种写作课程范式的主要内涵35-38四、三种写作课程范式的多维度比较38-39五、基于三范式的写作课程知识整合39-41第四节研究的主要目标、创新点和内容41-52一、主要研究目标和价值:重构写作课程内容体系41-42二、研究的主要创新点42三、问题域、研究层面和研究方法42-49四、本论文的主要内容概述49-50五、本研究的整体结构框架示意图50-52第二部分分论52-176第二章写作课程范式之一:文章写作52-85阅读提示52第一节何谓”文章写作”?52第二节我国百年作文课程内容有效性考察52-60一、清末:从”应制”到”应用”,我国现代写作课程的萌芽53二、民国:写作课程内容科学化、正规化的初步探索53-55三、建国60年来我国作文课程内容发展审议55-60第三节传统语言学对作文课程的知识供给60-63一、语言学知识作为作文课程内容的有效性审议60-62二、传统语言学写作观反思62-63第四节我国百年作文文体知识演变审议63-68一、清朝末年:作文文体的雏形63二、借鉴西方:五四时期学界文体改良的先声63三、名同实异:民国初期”文体四分”63-65四、”普通文+实用文”:我国”教学文体”初步定型65-66五、1957年作文类型”三分法”的学术价值66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