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变形记的论文变形记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变形记的论文变形记论文
《看不见的人》和《变形记》相似的异化不同选择
《看不见的人》是美国黑人作家拉尔夫,艾里森的一部被认为是美国黑人文学中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

小说讲述了一位黑人青年在白人主导的社会里饱受种族歧视,不断寻找民族文化和自我身份的过程。

《变形记》是卡夫卡的短篇小说代表作之一,小说描述了公司小职员格里高尔在生活的重压下异化成了一只大甲虫,被亲人唾弃,一步步走向死亡的故事。

在西方物化的社会里,人们在淡薄的人情和亲情中丧失了自我。

人性的扭曲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这两部作品里,两位作者都从“异化”这个角度来描写了主人公人自我价值丧失,以及最终如何选择实现自我价值。

“异化”概念是创始于黑格尔,继承于费尔巴哈,完成于马克思。

黑格尔的异化思想最初表现在对于基督教的“实证性”所作的批判中。

他是继费希特揭示人与自然的异化关系之后,通过思想异化的形式揭示了人与人的异化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异化是人的生产及其产品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

其产生的主要根源是私有制,最终根源是社会分工固定化。

当劳动和劳动产品与劳动者处于对立状态时,劳动是异化的,劳动产品也是异化的;当“人”不再是目的,而成为手段时,人是异化的,人与人之问的关系也是异化的。

一、相似的异化
身份问题是一个国家、民族或个人在发展过程中必然遇到的问题。

作品一开始就点明了这个主题:“我一直在寻找自我,曾有过许多只有我自己才能够回答的问题。

我不问自己,却老是去问别人。

只是在经过漫长的时间,体验过种种期望遭到毁灭的痛苦以后,我才获得别人与生俱有的认识:我就是我自己。

”在《看不见的人》中,主人公无名无姓,对身份的探索伴随主人公的成长过程,而对自我的认识和定位是他这一过程中获取的重要认知。

主人公在种族歧视严重的南方小镇上长大。

从懂事起就一直努力按照学校教育所灌输的一套符合白人价值观念来塑造自己。

在白人俱乐部里他为了使演讲继续他吞下口里的血水,为了得到白人的认可他将脱口而出的“平等”改成“义务”。

为此他得到白人给予的一只公文包和一份大学通知书的奖励,主人公欣喜若狂,以为成功就在眼前。

进人大学。

他满怀希望地奋斗着,以黑人校长布莱索博士为偶像希望能像他那样有威望、有地位的人。

校长安排他为白人校董开车、导游,他认为这是一件荣耀的事。

此时的主人公不假思索地接受社会给他安排的角色并以为这就是他的真实身份以及自我实现价值的方式。

他对自我的认识是模糊的、不成熟的,不能透过表象看到实质。

实际上他只是在扮演白人给他界定的角色,就像一个木偶被玩偶人牵动着一举一动。

此时的主人公的“异化”,是自己无力支配自己,在压抑的社会制度和社会条件下的盲目的改变自己,没有认清自己的身份,没有去实现自我价值。

《变形记》里的“异化”使“人”变成了“物”。

“物”在此已异化为统治人的、与之敌对的异己力量,人自己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里,主人公自我身份和自我价值是由他作为“社会人”和“异形虫”不同角色来确定的。

作为人的格里高尔由于父母欠了一家公司的巨债只好到那家公司当旅行推销员,他的精明能干不仅为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润,而且维持了全家舒适的生活。

然而“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当他意识到自己身体的变化时,格里高尔首先想到的不是自身变化的恐惧,而是自己今后如何工作以及如何养活整个家庭。

在变为甲虫后,面对秘书的落荒而逃,父亲的发怒,母亲的害怕,妹妹的厌恶,他的身份也从家庭经济的支撑者沦落为全家人的负担。

以前社会和家庭赋予他的身份是一个能做出贡献的“社会人”,是家庭的“支撑着”。

而今社会赋予他的身份是一个“无用的怪物”,家庭赋予他的身份是“一切不幸的根源”。

事实上,格里高尔在变形之前,早已丧失了人的本质,他只是挣钱养家的工具。

尽管极其厌恶旅行推销员的工作,但为了养家糊口,他压抑了自己的情感与愿望,整日奔波忙碌,成为一个不能生病不能请假的工作机器。

从变形前到变形后他始终没有定位自己的身份,没有思考自己的自我价值,而是“异化,,自己成为“非人”的“异物”。

二、不同的选择
《看不见的人》的结尾是主人公为了躲避激烈的种族骚动和追杀,不慎跌进了一个废弃的煤窑中。

正是在这个煤窑中,“我”终于开始回顾和反思自己的过去,思考自己生存的人生价值和意义。

二十年来,主人公一直在寻找着自我,但是直到他落入那个“洞”中,他才最终明白“我明明在寻找自我,却到处问别人,惟独不问我自己,而这个问题只有我自己才能回答。

为了寻求解答,我花了很多时间,兜了许多痛苦的圈子,最后才了解到别人生来就了解的一个道理:我不是别人,我就是我自己。

”所有这些经历使“我”强烈地感觉到整个世界无视“我”作为一个有自己独立个性的人的存在,“我”没有“身份”,别人只是把“我”看做一个黑人,人们只是把“我”当做一个工具来使用,对我熟视无睹、视而不见,“我”成了一个“看不见的人”。

小说最后写道:“谁能说我不是在替你说话呢?尽管我的调门比较低。

”主人公坠人地下黑洞的实际上是他思想进行升华的过程。

在回顾过去中,他看到了社会的无情,认识了人的本性,顿悟了自己应该追求的人生价值和意义。

《变形记》中,主人公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在经历了社会和家人的的无情抛弃后,他拖着一具异形的身躯保留着一颗人类的心继续生存着。

在他变成甲虫后,家庭经济一度陷入了不可预知的紧张中,他仍然想试图恢复往日的精力,想像过去一样重新挑起一家的重担。

父亲用苹果给了他“重伤”,母亲的冷漠与最亲爱的小妹对他的毁灭性打击,让他再也不能走出自己的房间,让他从此与社会完全隔离开
来。

格里高尔的命运最终只能是注定的死亡结局。

格里高尔在临死前还“怀着温柔和爱意想着自己的一家人”,并且“他消灭自己的决心比妹妹还强烈呢,只要这件事真能办得到”。

他的人生是他自己所选择的同时也是社会给予的其注定的命运,因为在他的价值观念里面人一旦丧失了劳动能力,就不能再为社会和家人所接受,从而也就丧失了作为人的存在价值和意义。

《变形记》的结尾部分使读者看到了亲情的冷漠和荒凉,体味到了当“人”不再是目的,而成为手段时,人与人之间的关糸也是异化的。

三、总结
两主人公相似的异化却有不同的命运,《看不见的人》在经历了“迷失一寻找一顿悟”的过程后,最终从无情的社会,异化的自我中找到了真正的自我,翻开了他的人生新篇章。

而《变形记》中的格里高尔经历了社会和家人对他无情抛弃后,依然怀着一颗“人心”去接受无情的一切,他自始至终没有认清自己作为一个人的自我生存价值。

他最终选择死亡来减轻家庭负担,因为在物化的资本主义料会中人已经被物所统治,人与人之间除了物化关系就再也不剩下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