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与上海经济发展水平比较分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
0.4 6
0.42
1.04
0.77
0.61
0.03
上海
1.7 8
1.09
3.08
2.01
2.17
0.83
深圳 1
1
1
1
1
1
资料来源:依据表2,以深圳的数据作为单位基准,计算得出。
2、三大需求比较。
消费、投资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能从不同侧面反映出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和活 力。[2]2006年,武汉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293.33亿元,上海为3360.41亿元,深圳为1671.29亿元, 三者之比为0.77:2.01:1。从人均情况来看,武汉为15797.60元,上海为24562.96元,深圳为19745.17 元,三者之比为0.80:1.24:1.虽然武汉在这方面同深圳还有一定差距,但是已经非常接近,说明消费在 拉动武汉经济增长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
计出版社,2007年版;《深圳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年版。出口依存度是将出口总
额按当年末汇率(人民币对美元7.809:1)换算成亿元,然后除以GDP总值得到的百分比。下同。
表3城市主要指标之间比例(2006)
城市
人均
全社会固定 资产投资
社会消费品 零售总额
实际利用外 商投资额
对外贸易情况 出口总额 出口依存度
从固定资产投资来看,2006年武汉为1325.29亿元,上海和深圳分别为3925.09亿元和1273.67亿 元,三者之比为1.04:3.08:1。从人均方面来看,武汉、上海、深圳分别为16184.91元、28690.50元 和15047.55元。无论从总量还是均量来看,武汉和上海的差距都不是很大,尤其武汉还超过深圳。可 见,武汉在这方面确实具有一定的优势,有力地推动经济发展。 从出口情况来看,2006年,武汉为37.78亿美元,上海为1135.73亿美元,深圳为1360.96亿美元,三者 在出口方面差距悬殊。武汉仅相当于上海和深圳的5%,一方面上海和深圳都是沿海的外向型经济发 展城市,在出口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另一方面,武汉在出口方面确实具有较大的不足,尤其相对 于消费和出口对于经济的影响。
从就业结构来看,武汉在第一产业结构就业的占19.4%、第二产业的占32.75%、第三产业的占 47.9%。上海在第一产业结构就业的占6.3%、第二产业的占37.05%、第三产业的占56.7%。武汉在第
3
一产业就业的比例比上海多13.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分别低4.3和8.8个百分点。可知,武 汉在农业方面的就业比例远大于上海,而在二、三产业方面的比例又低于上海许多,就业结构取决 于产业结构。武汉在就业结构的差距也显示了产业结构在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优化产 业结构对于就业结构的合理也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1、综合经济实力比较。
从经济总量来看,2006年武汉、上海、深圳三个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为2590.75亿元,10366.37 亿元,5813.56亿元,三者之比为0.46:1.78:1。可见,武汉的经济总量只相当于上海的25%,和深
1
圳也有较大的差距。
从人均GDP来看,2006年武汉为29500元,上海为75990元,深圳为69450元,三者之比为0.42: 1.09:1。从增长速度来看,从1978年到2003年,武汉的人均GDP年均增长速度要超过上海和深圳许 多达到15%左右,分别比上海快5.74个百分点和1.24个百分点。[1]可以看出,武汉的经济均量增长速 度大于上海和深圳,但是人均数量还是有不小的差距。由此可见,武汉的经济实力同上海和深圳已
由此可见,武汉的经济开放水平,经济外向度非常底,远远落后于上海和深圳,甚至不如全国 水平,已严重的制约了武汉的进一步发展。
表4城市三大需求人均值(2006)
城市 人均社会消费品 人 均 社 会 固 定
人均出口额
零售额(元)
资产投资(元)
美元
元
武汉
15794.60
16184.91
461.38
3163.29
3、经济外向度比较。
经济外向度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地区参与国际市场分工的重要指 标。出口依存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的综合指标,能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参 与国家经济的程度。而外商的直接投资对经济的增长作用也同样不容忽视。本文选取出口依存度和 外商直接投资额来对他们的经济外向度进行衡量。 2006年,武汉的出口依存度为11.39%,上海为85.55%,深圳为182.81%。武汉与上海和深圳差距相当 大。甚至不如全国的32.35%的平均水平,着实说明武汉在这方面存在重大不足。一方面,上海与深 圳外向的经济发展模式,决定上海与深圳对出口依存度相当高;另一方面,武汉的经济发展模式也 决定了它在出口方面的不足,进而影响了整个经济的发展。 从实际利用外商投资额来看,武汉为20.01亿美元、上海为71.07亿美元、32.69亿美元,三者之比为0.69: 2.17:1。上海还是远远领先于武汉和深圳。投资不足,经济缺乏持久发展的动力。利用外商投资额 不足,参与国际市场分工不够,缺乏广阔的市场。武汉在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方面又有着巨大的不 足。
无论从消费、出口还是投资来看,上海都是远远领先于武汉,正是高额的消费、出口、投资拉
2
动了上海经济快速增长,也拉开了和武汉的差距。相反,武汉仅消费水平相对略高,而投资、出口 都比较低。在我国目前生产要素配置条件下,劳动力相对过剩而资本相对稀缺,投资增长将成为经 济持续增长的动力。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需要拓展国际市场来参与国际分工,出口的增长有助 于开拓市场。上海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此。因此,投资和出口不足是制约武汉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武汉与上海的基本情况
武汉位于长江中游,是中部地区的核心,土地面积0.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0.09%;人口818.84 万,占全国的0.63%。武汉位于我国的经济腹地,地理区位良好,承东启西,工业基础雄厚,是中部 地区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市。
上海位于东部沿海线与长江的交叉点,土地面积0.6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0.07%,人口1368.08万, 占全国的1.05%。上海具有十分有利的区位条件。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尤其是借助浦东新区的开 发,其经济实力已连续多年成为全国最强的城市。
表1武汉与上海基本情况(2006年)
土地面积
人口
绝对值
占全国比重
绝对值
占全国比重
(万平方公里)
(%)
(万人)
(%)
武汉
0.85
0.09
818.84
0.63
上海
0.63
0.07
1368.08
1.05
全国
960.00
130756.00
资料来源:《武汉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年版;《上海统计年鉴2007》,
有较大的差距。
表2城市主要指标(2006年)
城市
(亿元)
人均 元
全社会 固定资 产投资
总额 (亿元)
社会消费 品零售总
额 (亿元)
实际利用 外商投资
额 (亿美
元)
对外贸易情况
出口总额 出口依存度
(亿美元)
(%)
武汉 2590.75 29500 1325.29 1293.33 20.01
37.78
11.39
5、经济所有制结构比较。
由于统计资料有限,本文运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份额所表征的所有制结构来反应武汉经济 所有制结构。
武汉内资企业比重占到了绝对优势,达到71.31% 。其中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比重达到32.58%, 并且国有企业就达到了31.68%,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比重则比较低,一共是28.69%, 还没有国有企业比重高。上海内资企业比重则比较低,一共只有37.04%,其中国有企业的比重则只 有6.01%,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外商直接投资企业比重则比较高,分别为13.33%和49.63%,大约 是武汉的两倍。从以上可以看出,上海的经济所有制灵活多样,市场成熟度高,有效推动经济发展, 但是武汉则是以国有经济为主,市场经济发育不成熟。
上海
24562.96
28690.50
8301.63
64827.43
深圳
19745.17
15047.55
16078.83
125559.58
资料来源:表中数据来自《武汉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年版;《上海统计年
鉴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年版;《深圳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年版。表中数
63
37.0 56.7
深圳
5813.56
6.97
3049.53 2757.06 0.12 52.46 47.42
-
-
-
资料来源:《武汉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年版;《上海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计出
版社,2007年版;《深圳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年版。其中深圳就业结构数据缺失。
上海 10366.47 75990 3925.09 3360.41 71.07
1135.73
85.55
深圳 5813.56 69450 1273.67 1671.29 32.69
1360.96
182.81
资料来源:《武汉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年版;《上海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
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年版;《中国统计年鉴2006》,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年版。由于缺
乏2006年全国的数据,所以用2005年的代替。
二、武汉与上海经济发展现状比较分析
武汉是“大武汉”城市圈的代表城市,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城市圈的代表城市,其中长江三角洲城市 圈的发展已经有一定规模,而“大武汉”城市圈还处于刚起步的状态。深圳是珠江三角洲的代表城市, 是武汉和上海比较分析的重要结合点,在这里我们选择深圳作为比较分析的基准。
据均由计算得来。出口数据换算成人民币,同表2。
4、三次产业结构及就业结构的比较。
产业结构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是否优化的重要标志,也是经济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 合理的产业结构不仅对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对促进就业,优化就业结构方面也有重大作用。
从产业结构来看,2006年,武汉第一产业产值115.91亿元,第二产业1195.74亿元,第三产业1279.1 亿元,三者占GDP的比重分别为4.5%、46.15%、49.45%。上海的第一产业产值为93.80亿元,第二 产业为5028.37亿元,第三产业为5244.70亿元,三者占GDP的比重分别为0.9%、48.5%、50.6%。深 圳的第一产业产值为6.97亿元、第二产业为3049.53亿元、第三产业为2757.06亿元,占GDP的比重分 别为0.12%、52.46%47.42%。从中可以看出,上述三者第一产业均不超过5%,都市型农业特征明显, 其中上海和深圳的都不超过1%。武汉的第二产业结构水平低于上海1.3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低于1.15 个百分点。我们也可以看出,武汉在第一产业方面比重仍旧相对偏大,不利于经济结构的进一步优 化。合理的产业结构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条件,武汉在产业结构在总体方面是落 后于上海的,尤其是第一产业。因此,如何优化产业结构也是武汉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从上海的情况来看,外商直接投资在上海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比重达到49.63%, 而港澳台商企业的投资比重也比较高,达到13.33%,两者对于上海起到了一半以上的推动作用。而 内资企业对于上海经济的推动作用则不是很明显。,其中国有企业更是只有6.01%。从武汉的情况来 看,武汉的内资企业对于武汉经济的推动作用则比较明显,尤其是国有企业比重达到31.68%,但是 外商和港澳台商的作用则较弱。上海和武汉同为老工业城市,在中国近代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过举 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如今的情况却大不相同。上海的发展得益于外商的直接投资,而武汉的发展则 凸显了国有经济改革缓慢的影响。
武汉与上海经济发展水平比较分析
姚硕
摘要:武汉是中部地区基础最好,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市。上海是全国经济实力最强的城市。本文通 过综合经济实力、三大需求、经济外向度、三大产业结构及就业结构、经济所有制结构五个方面, 对武汉与上海的经济发展现状进行比较分析,可以为武汉发展提供有益思路。
关键词:经济差距、区域经济、武汉、上海
表5三大产业结构及形成的就业结构
城市
亿元
产值
在GDP中的比重(%)
按三大产业结构分的就业 结构(%)
一
二
三
一
二
三
一
二
三
武汉
2590.75
wk.baidu.com
115.91 1195.74
1279.1
4.5
46.1
49.4
19.4
327 47.9
上海
10366.37
93.80
5028.37 5244.70 0.9
48.5
50.6
武汉是“大武汉”城市圈的核心城市,位于长江流域的中游。它不仅地处我国的几何中心,也作为 西部大开发的前哨阵地,同时也是承接我国东西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上海位于长江下游, 它不仅是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心,也是长江三角洲城市圈的核心城市。本文通过对武汉与上海的 经济发展进行比较分析,并选择了珠江三角洲的代表城市深圳作为一个比较基准,着重指出武汉在 经济发展中的不足,为其发展提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