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生活实际 体会数学应用价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向阳学校 021011
【摘要】我们到底要培养孩子什么?我认为,归根结底是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而数学能力的核心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实际生活中感受数学的存在,抽象出数学知识。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关键词】数学能力实际问题应用价值
【abstract】
what do we have to raise child? i believed that, in the final analysis raises student’s mathematics ability, but mathematics ability core is the utilization studies in the knowledge solution life actual problem ability.first, feels mathematics in the practical life the existence, abstracts mathematics knowledge.second, utilization mathematics knowledge solution actual problem.
【keywords】mathematics ability, actual problem, application value
我们到底要培养孩子什么?我认为,归根结底是培养学生的数学
能力,而数学能力的核心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想让学生获得这种能力,关键要让他们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他们的应用意识和欲望。

因此,数学学习要回归于儿童的生活,要在学习中时时关注儿童关心什么?对什么感兴趣?经历了什么?在
生活中发现了什么?创造性地挖掘课程资源,让数学学习与儿童自
己的生活充分地融合起来,将数学学习纳入他们的生活背景之中,
进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在实际生活中感受数学的存在,抽象出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相应的实例。

例如,我在《体积和体积单位》的课始导入中,是这样设计的:
师:同学们,老师非常想和大家交个朋友,愿意吗?
生:(非常高兴地齐答):愿意。

师:是朋友就应该相互了解,老师想了解一下大家,可以吗?
生:(兴奋地齐答):可以。

师:我在家里,我的女儿特别喜欢穿我的鞋子和衣服,你们在家是不是也是这样呢?
生:是的。

师:穿上你爸爸的衣服有什么感觉?
生a:很大。

生b:非常肥大。

生c:像裙子一样。

师:你爸爸穿你的衣服吗?(学生感到很好笑。

)
师:你们笑什么?
生1:我的衣服太小,爸爸穿不上。

生2:爸爸会把我的衣服撑破的。

师:你的衣服,你爸爸为什么穿不上?像这样看起来很简单的问题,
实际上包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每个同学都应该善于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体积和体积单位”,相信通过学习,你们会更深入地知道爸爸为什么不穿你的衣服。

“穿不穿爸爸的衣服?”这一学生都体验过的,颇具人情味的问题让儿童深切感受到数学实际就在我们身边,“一不小心”就会用到它。

对小学生而言,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识、经验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

所以我们要努力拓展学生认识数学、发现数学的空间,重视儿童数学经验的积累。

例如,在质量单位的教学中,为帮助学生建立”千克”的概念,我们先让学生购买不同质量的物品,再用手掂这些
物品,多次感受后尝试估计一些物品的质量。

学生对“质量”的概念有了这样的感性认识之后,很容易地解决“千克”有多重的问题。

再如,二年级的学生认识了简单几何图形后,我们让学生采用归类
整理的方法,尽可能多地从生活实例中找出图形,注上名称,然后测量出这些图形每条边的长度,算出每个图形所有边长的和,使学生
初步建立”周边长”的概念,为以后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作有力铺垫。

2.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1 结合生活实际,培养数学意识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把学数学和生活体验结合起来,不仅生动、深刻,而且进行了人文教育。

学习了长度单位,让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长度单位;学习了圆的知识后,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说明
为什么车轮的形状是圆的,方的和三角形的行不行?为什么?还可以让学生想办法找圆形物体的圆心。

在教学中,结合生活实际,让他们知道每天吃多少米、用多少水、耗多少电都要进行计算。

这样通过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广泛运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2.2 把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例如,教学“平均数”一课时,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计算每个小组的平均身高,此时学生的热情一下子高涨起来。

求出结果后,让学生进一步比较:“哪一组的同学最高?哪一组的同学最矮?”“我们班的男生和女生身高情况如何?对这些数据进行研究。

你能得出哪些结论?”这种活动与学生自身生活相结合,可以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再如,春游之前,让学生解决问题:学校组织五年级师生去恩龙山庄春游,教师30人,学生300人。

门票价格:成人每位30元,学生每位10元;团体票50人(含50人)以上每人12元。

按照这种价格,我们怎样购票最省钱?请大家设计一种你认为最好的购票方案。

学生设计完后,教师和同学们一起将不同方案公布于众,进行比较选优;最后选出一种都认为最好、最省钱的方案。

这种数学能力考查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科学理财的意识,又拓宽了知识面。

2.3 加强实际操作,培养动手能力
理论与实际往往有很大差距,要想使所学的知识能真正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必须加强实际操作,培养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的
能力。

案例1:教了“比和比例”之后,我有意把学生带到篮球场上,要学生测量计算篮球架的高度。

如何测量?多数同学摇头,少数几个窃窃私语:
生a:爬上去量!
生b:爬上去也够不着顶端啊。

好危险的!
生c:……
正当同学们议论纷纷的时候,我适时取来了一根长1.5米的竹竿,笔直插在球场边。

这时阳光灿烂,马上出现了竹竿的影子,量得这影子长1米。

我启发学生思考:从竿长是影子的1.5倍,你能想出测篮球架高度的办法吗?
生d:球架高也是它的影长的1.5倍。

生e补充:必须要在同一时间内。

这个想法得到肯定后,学生们很快从测量篮球架影子的长,算出了篮球架的高。

回到教室后,我又说:“你们能用比例写出一个求篮球架高的公式吗?”学生小组合作,议论纷纷,不一会就得出:竿长:竿影长=篮球架高:篮球架影长或竿长: 篮球架高=竿影长:篮球架影长……
此时,学生意犹未尽,完全沉醉于探讨活动中,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能力。

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自然而然地注入
生活内容;在参与关心学生生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生活服务。

使学生认识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又要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真正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所在。

收稿日期:2010-03-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