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就业现状及出路探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生就业现状及出路探析

摘要:随着研究生的逐年扩招所导致的毕业研究生数量的激增,以及企事业单位的用人观念的转换,就业市场的日渐成熟等,共同导致了研究生由之前的卖方市场的地位转向了买方市场。本文针对目前存在的研究生就业难问题从研究生自身、高校及社会三个层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这一现实问题的解决进行了针对性的初步探析。

关键词:研究生;就业心理;就业市场;就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8-0-02

读研曾一度是人们期望改变命运的终南捷径。研究生也确实在就业市场中,占据着卖方市场的位置多年。然而,伴随着研究生的扩招,研究生就业的走俏形势已逐渐淡了下来,由过去的“不愁嫁”沦落到和本科生、社会青年争过“独木桥”的局面。

一、研究生就业现状

因研究生数量的激增和工作岗位的有限不成比例,致使研究生的整体就业呈下滑趋势。而具体分析,又存在着因专业或地区和单位性质等的差异而产生的就业不均衡现象。就专业而言,应用性学科毕业生的社会需求量相对偏大,就业率较高;而学术性学科毕业生的社会需求向相对较低,且就业面窄,尤其是过去被称为“万金油”的文字类、管理类专业,在面对文员过于膨胀的企事业单位时,也只能是望洋兴叹。

从就业地区来看,研究生对于北京、上海等大都市,以及省会城市的青睐,给本来就已负担过重的这些城市又增加了重荷,同时,使研究生自身的就业也遭遇了更大的困境;相反的,像西北地区等一些边缘地区,却鲜有问津。

而就业单位也因其性质的不同,出现了门庭若市和门可罗雀的迥异境况。近年来,公务员考试,因其“铁饭碗”的诱惑,而大行其道,出现了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盛状;跨国公司、国有大中心企业也大摆“买方”阵势;而步履维艰,求贤若渴的民营企业却凄凉的接受者毕业生们的挑三拣四。这些都造成了就业天平的失衡。二、研究生就业难原因探析

(一)研究生的求职心理滞后

研究生相对于本科生,身份较为复杂。有从本科阶段直接步入研究生的应届生,也有工作后重新买入研究生门槛的。对于前一类型的学生,在学习生涯中,他们多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有着“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优越感和雄心壮志,自信学成后便可成事业,但缺乏的是实践的经验和抗摔打的心理承受能力。对于后一类型的学生,多是对现有工作和生活状况存有不满,在现实的压力下,抓了考研这根“救命稻草”,期望可以一举翻身,用研究生的苦读换一个“艳阳天”。

而这两类学生的共同特点就是:就业期望值高。在象牙塔的温情保护下,以为迈进了研究生的门槛,就已踏上了事业的康庄大道,因此,只顾埋头苦读,近于“两耳鲜闻窗外事”,却不知当下的就

业形势已大不如前,而就业预期值仍停留在之前入校时的水平。当走出校园,面对严峻的就业现状,方发现自我定位和现实的落差,然而,长久的封闭心态导致自尊心居高不下,明知独木桥难过,却仍然心有不甘的和众人一起涌向公务员岗位,涌向大型名企,涌向繁华大都市,而不去问津那些或许更真正适合自己的机会。这些滞后的观念制约着研究生的有效就业,也造成了就业的恶性循环。(二)企事业单位的用人观念转变

随着研究生的逐年扩招、就业市场的逐渐成熟以及企事业单位在生产工作实践中对人才的深入考察,企事业单位的用人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变得务实而理智。在研究生稀少而“贵”的年代,企事业单位往往把能否招揽到硕士、博士生,或招揽到多少硕士、博士生,视为自己单位实力的某种象征,因此,不惜重金招募,仅凭着一纸文凭,而不问真假英雄。而随着研究生规模,尤其是硕士生规模突飞猛进的壮大,昔日“精英”地位所带来的优待也荡然无存。企事业单位在招聘人才时也变得清醒和理智,不再“唯学历是用”,把关注和考察的重点由“学历”转向了“能力”,不再盲目的追求高学历,而是以岗位的实际需要为招聘依据,以避免过往所造成的企业资源和人才资源的双重浪费。

就业人才市场的供需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因为企事业单位用人理念的日趋成熟而正在发生着变化。使研究生群体由过去的“买方市场”逐渐的转变为今日的“卖方市场”。尤其是企事业单位在认识和待遇等方面对本科生、研究生的一视同仁,并不认为其学历高

就高人一等,而是让众多学历层次的毕业生在工作实践中,一比高下,从而削弱了研究生在学历层次方面的优越感。用人单位的日渐务实的人才消费理念是研究生就业压力的一大现实原因。

(三)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薄弱

目前,高校基本都设置了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但大多机构的工作职责并不十分明晰,工作思路也不开阔,导致工作范围狭窄。工作大多停留在临近毕业阶段组织毕业招聘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学生的接洽等,虽然部分也开设了相应的就业指导课程,但在实施环节却不很得力,并没有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学生多抱着对待一般课程的态度,混个学分了事。并没有很好的把就业指导工作贯彻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没有有效的增强学生科学的就业意识。没有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的,针对研究生实际就业需求的完善的指导体系。

导师方面,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导师的工作量随之增加,导师投入每位学生的精力相对疏散,无法保证和学生沟通,进行指导的时间。尤其部分导师本身已和社会脱节,固步自封于象牙塔内,导师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认识,对社会现状没能形成科学、客观的态度。

三、解决研究生就业难问题的出路

(一)转变就业观念,提高个人就业能力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在遭遇现实的就业困境面前,必须要思变,首先就是思想意识的变,要摆脱固执己见,在现实实践

中逐渐更新观念,准确个人定位。破除传统的一步到位的思想,可以选择“骑驴找马”的曲线方式,使个人在社会实践的不断意志和能力磨练而逐步成长后,再进行二次、三次择业,实现更高的职业理想。

(二)完善招生、培养机制,合理塑造人才

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的同时,需对其可能产生的负面问题进行提前预测,并采取行之有效的缓解措施,而非到其来临,积压成普遍的社会问题时,方手忙脚乱的去解决。学校在关注教学、科研水平的同时,应注意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把握市场的规律,使学校的专业设置能够与时俱进,在适合社会需求的基础上,具有引导社会发展的前瞻性,并实现“产、学、研”的充分结合,使学以致用,学有所用。

(三)做实就业指导,实现“全员就业”

学校应把就业指导工作做到平时,而非在毕业前夕临时抱佛脚。应把就业教育(包括就业心理、择业方式、就业的影响力等各方面)用各种方式有效的贯穿研究生教育的整个阶段。同时,要深入“全员就业”的理念。“全员就业”理念的核心就是每位教师都来关心就业问题,共同促进学生就业工作。从而扩充就业信息,扩大就业渠道,实现有效就业的充分动员。另外,研究生教育可实行“双导师制”,第二导师可是某社会领域的相关专家,从而创造更多的就读期间的实习机会,使学生更早的对社会形成客观的认识。

在可预见的未来几年,研究生毕业数量仍呈上升趋势,而在社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