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情境教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创设一定的具体 场景,以引起学生情感的体验,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促进有 效教学、实效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有助于克服被动式, 灌输式的教学弊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求 知欲。在一堂优秀的课堂教学中,情境化是决定教学成功与 否的重中之重。那么怎样进行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 呢?
二、教学中情境的应用和作用:
语言情境
情境1:通过故事形式的语言情境,引出“沧海桑田”这个成语,再以“沧 海 桑田”的含义引出海陆变迁的话题。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与语文知识 是相关联的,增加了地理知识的趣味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 的思维活动,为学习海陆变迁创设了良好的基础。
情境2:教师在简单介绍大陆漂移学说的基本观点后,引导学生思考从魏格 纳发 现并创立大陆漂移学说中得到了什么启发?同学发言后教师用大屏幕打 出三句话与同学们共勉: ——在人们习惯用流行的理论解释事实时,只 有少数杰出的人有勇 气打破旧框架提出新理论。 ——一种正确的理论在 其初期阶段常常被当作错误抛弃或是被当 作与宗教对立的观点被否定, 后期阶段则被当作信条来接受。 ——魏格纳以他毕生寻求真理、正视事 实、勇于探索和不惜献身的 科学精神永远活在全世界人民的心里。 通过 前面的学习同学们对魏格纳的事迹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再运用富 有哲 理的语言情境点出魏格纳科学精神的精髓,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和 价值观念。
17.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
18.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
(二)利用问题探究,创设教学情境;
案例:经纬线和经纬度,地球的运动,地形图的判读,气温、降 水的分布和气候类型的分布,亚洲的地势特征和河流分布的关系 (迁移到北美洲),中东石油输出路线,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 中国南方、北方自然环境的差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 、危害及治理,北京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条件 ,西气东输工程对东西部地区发展的意义
1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
13.人间四月百度文库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
1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
1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
16.昨夜风疏雨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 绿肥红瘦。(李清照)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 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 )
4.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 5.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 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人梦来。(陆游)
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 8.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 9.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 10.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 11.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

课题名称:海陆的变迁

问题探究情境教学为主线的案例分析: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运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迁,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 观点; 2.了解大陆漂移说、板块学说、海底扩张学说的学说思想。
(二)素质教育目标: 1.通过对海陆变迁的探究过程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通 过魏格纳的故事,激发学生大胆假设、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通过 对海陆变迁证据的查找、分析、整理,培养学生观察、判断、分析、归 纳整理的能力;
地理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要在讲授新课之前的教学导 入使用,以引起学生的好奇,让学生怀着强烈的探究欲望,进 入后面主要教学内容的学习 ,而且还要使教学情境贯穿在整
个课堂教学中,逐步的过渡、扩展、深入、充实,成为学生学 习动力的助燃剂,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几种有效途径
(一)走进日常生活,创设教学情境
课标理念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 用的地理,构建开放的地理课堂。 案例:世界地理的开篇,中国地理开篇、中国政区、中国 民族 、中国地形地势,季风气候,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天气和气候、气温的测定、中国的四大地理差异(吃穿住 行),水资源,土地资源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
问题情境: 情境1:我国古代就有了“沧海桑田”这个成语,引导学生产生疑问——古 代的人们是怎
么觉察到海陆是变迁的呢?是由谁提出海陆变迁的呢?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提出来 的呢?提出来后遇到了什么样的反应?他用什么来证明海陆是发生变化的呢?他 的假说存在什么疑点呢?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情境的引导,调动学生积极的思维活 动,引导学生学会自己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欲望。 探究情境: 情境1:面对问题情境提出的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看书、上网查 询资料等途径 查找证明海陆变迁的依据。重点探究大陆漂移学说的发现、提出和事实依据以及 大陆漂移学说在刚提出时的弱势是什么?这时地理老师要指导学生快捷的查询方 法,提供他们地理科学网和中国科普网等网站的网址,便于提高搜索效率。 情境2:各小组将查询的资料进行整理汇总,然后进行全班交流。通过查询 了解到德国气 象学家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过程,以及由此受到的蔑视等情节;有的小组 从古气候、古生物、拟合大陆的外形和地层的相似性等方面以及喜马拉雅山、珠 江盆地、珊瑚造陆青岛的石老人等例子来说明海陆的变迁;有的小组还给同学讲 解了教材中的的“世界海陆轮廓变迁图”;有的小组进一步解释了魏格纳当时提 出大陆漂移学说的弱势——没有找到板块运动的动力,30年后的板块学说回答了 这个问题等等。 情境3:布置课后作业,两道题目任选其一:运用板块学说的观点把1.5亿 年后的海陆分 布状况作以文字的整理分析;对板块学说和海底扩张说你更认同于哪一个观点, 对自己的观念做以探讨论证。 为学生创设探究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后 进一步详细了解有关海陆变迁的知识,这样获得的知识比单纯靠老师讲记忆深刻。 通过小组学习,让学生学会倾听和欣赏别人,学会从分歧中尊重别人,从而提高 人文素养,培养团队精神。课后的探究活动巩固了课堂内所学习的知识,同时可 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写作能力。两道题目任选其一,也体现了分 层教学的教学理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