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艺演出业现状及未来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文艺演出业现状及未来发展
文艺演出业属于传统文化产业。与其他省市相比,北京的文艺演出业历史悠久、积淀深厚、资源丰富、规模较大、人才荟萃、市场规范、消费较旺、发展成熟,在北京文化产业各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全国最繁荣、规范的演出市场之一。
市九次党代会关于首都文化建设要“以博大精深、兼容并蓄、与时俱进、争创一流为特色”,“始终走在全国前列”;《北京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04—2008年)》以及《“十一五”期间北京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提出要把北京建成全国的文艺演出业中心。
近年来,北京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努力打造“创意产业之都”。在国家统计局制定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中,文艺演出业处于核心层的地位,属于文化创意产业,是最注重内容原创、最依托创意获得发展的行业。
无论从北京演出业的雄厚基础,还是从北京建设发展的需要,或是从演出业的属性与性质来看,演出业应当而且有条件作为北京重点发展的文化产业,北京一定要建设成为全国的文艺演出中心。
一、北京演出市场的规律与特点
(一)北京地区的演出市场繁荣而拥挤
在各省市之中,北京作为全国的首都,演出市场主体最为密集,演出活动最为频繁:截至2005年6月底,北京拥有中央、部委、部队、市属、区县、文艺院校、社会办团等各类专业文艺表演团体130余个,80个各类营业性演出场所;截至2006年11月底,拥有386家演出中介机构。
外省市专业艺术表演团体把晋京演出视为“水平”达到一定层次的标志,纷纷来京演出。外国重要的演出团体来华演出,北京是必到之地和首选之地。
北京每年演出超过10000场,多时曾达到15000余场;2006年,仅市文化局审批的涉外演出就达到7865场。加之,北京每年定期举办的三大国际演出季,使北京的演出市场繁荣而拥挤。
(二)演出经营机构设立主体多元化现象突出,社会力量兴办的各类演出经营机构发展迅速
由于北京是中央所在地,行政层级较多,隶属关系复杂,故而北京地区国办的演出团体、演出场所和演出中介机构的设立主体多元化现象十分突出,包括中直(文化部直属)、国务院各部委、各军兵种部队总部、文艺院校、市属、区县等多种隶属关系。一方面,加大了北京文化市场的管理难度;另一方面,也使北京聚集了一大批国内层级最高、实力最强、水平最高的艺术表演团体、演出经纪机构。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演出经营主体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如:上世纪80年代以前,营业性艺术表演团体基本是国有国办的一统天下。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由区县政府批准
了7个社会力量兴办的营业性艺术表演团体。1989年,市政府发布10号令,审批社会力量办团(非国家核拨经费的营业性艺术表演团体)于1990年归口市文化局管理。1997年10月1日,国务院《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颁布施行,取消了对文艺表演团体设立主体资格的限制,社会力量办团发展步伐加快。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北京地区社会力量兴办的艺术表演团体有20个,至2004年7月,社会力量兴办艺术表演团体的数量首次超过了国有艺术表演团体。目前,北京地区共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130余个,其中国有艺术表演团体59个,社会力量兴办艺术表演团体数量达70余个。
与艺术表演团体的情况类似,演出经纪机构也呈现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局面。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本市开始出现多种经济成分的演出中介机构。目前北京拥有演出经纪机构共有386个,绝大部分由社会力量兴办。社会力量兴办的演出经营机构以灵活的机制和蓬勃的活力,成为北京演出市场的新生力量。目前,北京已基本形成了以国有演出经营单位为骨干、多种所有制并存、竞争、发展的新格局。
(三)北京演出市场形成了以重要节庆日为核心的中国特色演出季
由于传统的文化消费习惯、北京的气候特点和近年来节假日的调整,使北京形成了三个非常鲜明的演出旺季:
新年春节演出旺季(大约1—2月),新年音乐会、北京国际舞蹈演出季于此期间举办;“五一”节前后的春季演出旺季(大约4—6月),北京国际戏剧演出季暨“相约北京”联欢活动于此期间举办;国庆节前后的演出旺季(大约9—11月),北京国际音乐演出季暨北京国际音乐节于此期间举办。
(四)不同艺术品种市场状况不同
通俗艺术受到大多数青年人的喜爱,市场乐观;交响乐、芭蕾舞、歌剧等“高雅”艺术主要受知识层青睐,由于国家提倡以及北京地区知识层观众较多,其市场比其他省市好;为少年儿童服务的艺术品种有比较稳定的市场;民族戏曲属于通俗文化,主要为普通百姓所喜爱,但由于近年来其他艺术、娱乐勃兴,引起观众自然而正常的分流,又因自身变革滞后,不适应城市观众已经变化了的审美需求,因而市场不够景气。目前,戏曲的主要市场在郊区农村。
(五)北京观众见多识广,对演出团体、演员、演出剧目比较挑剔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北京地区演出活动频繁密集,且国内外的优秀团体来京演出的机会很多,使北京地区的观众眼界宽阔、口味较高,观看节目时比较冷静,对自己的掌声比较吝啬,一般情况下不容易被“征服”。
北京地区高层次文化团体和各方面专家云集,他们虽然也是观众的组成部分,但他们不同于普通观众;他们观看演出与其说是在欣赏,不如说是在进行审视,甚至有的是专门在挑毛病,给这些人演出是最难的。
二、新时期以来,北京演出市场发生了明显变化
(一)社会发展、文化繁荣、科技进步使观众被分流,传统的文艺演出业面临挑战
社会的发展使人们消闲娱乐的方式大大增加,如旅游、健身、游艺、娱乐、探险、采摘、参观、交际、收藏等;文艺呈现总体繁荣,使人们欣赏演出有了多种选择,如电视艺术、时装表演、群众文艺表演等;科技进步使舞台表演艺术的传播手段更为丰富、先进,如光盘、录象、电视、互联网等,欣赏文艺演出有了更多的途径和渠道。因此,到剧场观看舞台表演已不再是文化消费的主流形式。
(二)改革开放后,演出市场呈现出多层次、多种类的显著特点
在漫长的岁月里,艺术表演团体的演出方式单一——主要是在正规的剧场或露天演出场所、临时搭建的场地进行;演出功能单纯——只是满足人们的欣赏要求。
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给社会生活带来极其深刻的影响,使社会不仅对文化生活需求的数量增多、质量提高,而且呈现出文化生活需求目的性多样化发展趋势。文艺演出的潜在功能被人们重新认识和开发,发现它在经济活动、社会交往中具有其他形式无法替代的营造气氛、开展公关、扩大影响、带动其他的作用。
由于人们赋予文艺演出更多的功能,改革开放以来北京演出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呈现出多层次、多种类的显著特点。
(三)生活在信息社会的现代人审美趣味发生了巨大变化,对文艺演出业提出了新的要求社会生活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必然引起人们审美趣味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社会生活空前丰富,社会意识不断更新,社会审美需求发生了质的变化。
当今世界进入了“信息爆炸”时代,人们接受的信息量以几何级数的速度迅速增长;现代科学技术可以跨越时空,将大量信息形象地、立体地以每秒30万公里的绝对速度传导给人们。
在超大的信息量面前,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缩短,注意力转移加快,接受信息的选择性增强。现代人的这些变化必然影响人们的审美心理,并在欣赏艺术时表现出来。人们变得“喜新厌旧”了,对那些老腔、老调、老样子、老一套、老气横秋的演出敬而远之,对那些节奏缓慢、情节平淡、繁赘冗长的戏剧演出不耐烦;人们喜欢有各种不同艺术形式同台演出的综合性文艺晚会,爱看内容丰富、情节生动、故事曲折、矛盾交织、冲突强烈的戏剧,乐于欣赏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丰富艺术表现力、营造舞台气氛、给人以新奇感观享受的演出。
(四)形成、积累了一批有影响的文化品牌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北京演出业已拥有相当一批知名度较高的品牌。
演出剧目:如享誉国内外的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舞剧《红楼梦》,歌舞《蔚蓝色的浪漫》、《华彩唱风流》、《再见吧,朋友》、《秘境之旅》,现代舞《红与黑》;入选国家精品工程的京剧连台本戏《宰相刘罗锅》、儿童剧《红领巾》、话剧《万家灯火》;在全国引起极大反响的《千古名篇朗诵音乐会》、京剧《图兰朵》、《梅兰芳》、杂技主题晚会《中华魂》、木偶剧《天鹅湖》、都市喜剧《托儿》;夺得世界杂技魔术顶尖大奖的《移形幻影·三变》、《翔·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