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商业建筑防火及防排烟

地下商业建筑防火及防排烟
地下商业建筑防火及防排烟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用地的紧缺,我国各大城市纷纷建设地下工程,对市区黄金地段进行立体开发利用。然而,在地下商业建筑中,由于其特殊的建筑形式,一旦发生火灾温度上升快、火灾蔓延迅速,并产生大量含一氧化碳等毒气和浓烟时,就将给人员安全疏散造成困难。因此,应对地下商业建筑的火灾烟气危险性进行研究,并针对其特点在建筑的防排烟设计中采取相应措施。

地下商业建筑的火灾烟气危险性分析

地下空间相对封闭,着火后火灾烟气量大,温度高,疏散困难。由于地下商业建筑出入口少,密闭性好,通风条件差,一旦发生火灾可燃物产生大量的烟雾,将从起火部位以较快的速度向四处扩散,并呈现聚集不散的状态,能见距离一般在2米~5米之间。烟向上流动的速度为水平速度的3倍~5倍。烟气的快速扩散及高温直接威胁人身安全。

建筑毗连,上下贯通,空间超大。为吸引客流,便利商品流通,有些城市不仅几个地下商城毗连在一起,而且与地上商业建筑相通。一旦发生火灾,将使高温烟气在“烟囱效应”的作用下,迅速向多座地下和地上建筑蔓延,严重威胁地上建筑,极易造成群死群伤的恶性事故。

客流物流大,火灾荷载密度大。由于各城市利用地下商业建筑兼作人员过街通道,人员密度指标远远超过《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有关地下1层人员密度指标为0.85人/平方米,地下2层人员密度指标为0.80人/平方米的规定。

地下商业建筑一般防火设计要求

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依据《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第3.1.4A地下商店应符合下列规定:不应经营和储存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储存商品属性的商品,营业厅不宜设置在地下3层及3层以下。当总建筑面积大于20000平方米时,应采用防火墙进行分隔,且防火墙上不得开设门窗口。

防火防烟分区。每个防火分区的允许最大建筑面积不应大于500平方米,当设有自动灭火系统时,允许最大建筑面积可增加1倍。

当地下商业建筑内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淋灭火系统的,且建筑内部装修符合GB50222的规定时,其营业厅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增加到2000平方米。

需设置排烟设施的地下商场,应划分防烟分区,每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应大于500平方米,防烟分区不得跨越防火分区。

防火防烟分区应本着火灾时限制火灾烟气扩散、有利于防烟排烟、尽量减轻火灾烟气危害、为人员安全疏散和灭火抢险创造有利条件的原则,进行科学、经济、安全、实用的设计。防火防烟分区的面积大小,直接影响着防烟、排烟的效果。防火防烟分区的面积太大不利于防烟排烟;而面积太小防排烟效果好却又不经济,浪费投资,有的场所甚至难于实施。与规范规定的500平方米相比,实验证明,防火防烟分区的面积在300平方米~400平方米之间较为适宜。挡烟垂壁的有效垂度以50厘米~80厘米较为适宜,且尽可能更大一些为好。

安全疏散。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数量不应少于两个,且宜按不同方向分散设置,当受条件限制须同方向设置时,两个出口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米。

安全疏散距离应满足房间内最远点至该房间门的距离不应大于15米的要求,房间门至最近安全出口或防火墙上防火门的最大距离为40米,位于袋形走道或尽端的房间应为20米。

地下商业建筑的防排烟设计方案

对地下商业建筑来说,防排烟的设计不仅要符合安全疏散的要求,而且也是扑救火灾的需要。因此对地下商业建筑而言,防排烟系统的设置是尤为重要的。

总体要求。与普通大空间建筑一样,地下商业建筑综合运用挡烟垂壁、喷淋、排烟、送风等各种方法来合理引导烟气流动。其中,送风系统主要用于疏散楼梯间和主要疏散通道。

烟气进入疏散楼梯间便会随人流一同上行,很不利于疏散。因此建议超过1层时使用有正压送风的封闭楼梯间。

设计方案选择。排烟系统的设置可以有商店排烟和走道排烟两种。首先,商店排烟。在起火商店排烟,限制烟气层高度,使烟气不能越过门口的挡烟垂壁而进入走道,保证疏散通道的空气清洁。其次,走道排烟。限制烟气层厚度,使人在烟气层下安全通过。

无论采取哪种排烟方式都可能由于建筑层太低而不成功。层高过低时,采用商店排烟方案可能导致烟气溢出,流入走道;采用走道排烟又可能导致烟气层界面过低,威胁疏散人群的安全。对这个问题可以有两种解决办法:一种是在商店和走道都设置排烟口;另一种是采用开式吊顶,利用吊顶上方的空间增加层高,但在设计中应考虑吊顶内设备管道的影响,另外探测和喷淋系统也需要调整。如果按照常规方式将探测器和喷淋头安装在吊顶下则会延迟这些设备的启动,贻误控制火势的时机。挡烟垂壁等分隔设备也应延续到吊顶内,使上下分区统一。

设计计算步骤。防排烟系统设计计算有多种方法,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所需计算的物理量及计算步骤则是统一的。首先,判断火灾发展趋势。确定火灾的规模和发展趋势是所有系统参数的基础。其次,根据安全要求确定设计空气层高度。由于烟气层和空气层之间还有一个烟气浓度逐渐变小的过渡区,在欧洲一般认为清洁空气层高度超过2.5米~3米才安全。按照我国人口身高情况,可使垂帘距地面1.8米,这样商店内空气层高度维持在1.85米~1.9米就可以了。我国地下商业街层高均在3米左右,要在走道维持2.5米的空气层高度显然是不现实的。最好是采用商店排烟的方案,使烟气不能进入走道。如采用走道排烟,则采用开式吊顶以增加层高。再其次,控制进入烟气层的质量流量。研究证明,进入烟气层的气体中绝大部分是烟柱上升过程中卷吸的空气,其主要影响因素是火场规模和烟气层高度。最后,确定排烟口数量。无论采用自然排烟还是机械排烟,能够进入单个排烟口的烟气流量是有限的,过大的流量会排出烟气层下邻近排烟口的空气,而不能有效排除稍远处的烟气。单个排烟口的最大排烟量取决于烟气层厚度、温度等因素。

综上所述,地下商业建筑防火安全设计中最为重要的是防排烟设计问题。在地下商业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中,应首先考虑的是系统设计方案的确定和火灾发展过程的确定,这些问题直接影响防火、防烟分区划分,挡烟垂壁的设置、管道布置等重要问题,需要结合建筑物具体情况综合考虑。

消防排烟和通风工程界线划分

消防排烟和通风工程界线划分 一、根据《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规定防排烟子分部工程属于通风空调分部工程。施工内容 包括:风管与配件制作,部件制作,风管系统安装,防排烟风口、常闭正压风口与设备安装,风管与设备防腐同,风机安装,系统调试。 (1)正压风机,排烟风机,排风机,送风机,补风机的区别; 送风机=正压风机=补风机,叫法不同而以,多种用途,输送气体温度80℃以下 排烟风机,用于消防排烟,要求280℃下运行30min,也可用于厨房排油烟 排风机,多种用途,输送气体温度80℃以下 排烟风机:当室内发生火灾时,会有很多浓烟,其作用就是将这些浓烟排出室内。高层建筑都有,(什么多用在地下室?!)。 正压送风机:当室内发生火灾时,风力阻挡烟气蔓延。(会缺氧,其作用是给一些消防疏散通道送氧,???那不是给火增加氧气吗,助燃????!!!)。 (2)70度防火阀和280度防火阀与上述风机的关系消防排烟管道上使用280度防火阀,其余按防火分区配70度防火阀 防排烟系统包括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正压送风机)、机械排烟设施(排烟风机和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设施(排烟窗)及相关风管、部件(风口、风阀等)组成的系统, 新风系统是指将室外新风送入室内的设施(新风机)及相应的风管、部件(风口、风阀)所组成的系统,两者的区别是:防排烟系统是发生火灾时使用的,平时不使用;新风系统正好相反,平时使用,火灾时关闭 暖通工程里的3个分项,送排风系统,防排烟系统,空调系统。3个怎么划分? 1.首先说防排烟风管。防排烟风管包括防烟风管(一般指加压风管,如楼梯间加压、前室加压风管和其他加压风管)和排烟风管,这个并不是以是否保温为定义的,在某些工程上,排烟风管也可以设计保温。防排烟风管严格地说,属于防排烟系统的风管就是防排烟风管,这可以从设备(加压风机和排烟风机)来确定,这一类设备两端连接的,都属于防排烟系统,也就是防排烟风管。 2.空调风管,通常是指的运送经过处理的空气的风管,这一类风管也可以从设备(空气处理机、新风机组、

商业建筑设计规范与防火规范

商业建筑综合规范(最新)

商业建筑设计防火规范Code for fire protection design of commercial buildings 目次 1.总则 2.术语 3.商业建筑规模分类和耐火等级 3.1商业建筑规模分类 3.2耐火等级 4.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 4.1总平面布局规定 4.2防火间距 4.3消防车道 4.4平面布置 5.防火防烟分区 5.1防火分区的一般规定 5.2多层商业建筑防火分区 5.3高层商业建筑防火分区 5.4地下商业建筑防火分区 5.5商业建筑连通空间的防火分区 5.6营业厅与仓库的防火分隔 5.7防烟分区 6.安全疏散 6.1 商业建筑营业部分面积计算 6.2 商业建筑营业部分顾客人数的计算 6.3 商业建筑营业部分疏散宽度的计算 6.4 商业建筑营业部分安全出口数量要求 6.5 商业建筑营业部分安全疏散距离的确定 7.建筑构造 7.1 外墙灭火救援窗与屋顶临时避难平台设置要求 7.2 防火墙、隔墙和楼板 7.3 防火门和防火卷帘

7.4 楼梯间 7.5 电梯、自动步道、消防电梯 8. 小型商业用房防火设计 8.1 小型商业用房分类 8.2 小型商业用房一般规定 8.3 小型商业用房安全疏散要求 9. 消防给水和灭火设备 9.1 基本规定 9.2 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 9.3 室外消防给水 9.4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10. 防烟、排烟与采暖通风、空气调节 10.1 防烟设计 10.2 排烟设计 10.3 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 11. 电气 11.1消防电源及其配电 11.2电力线路及电气装置 11.3消防应急照明和消防疏散指示标志 11.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置

高层建筑防火排烟规范(完美)

第一节一般规定 1.1 高层建筑的防烟设施应分为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和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设施。 1.2 高层建筑的排烟设施应分为机械排烟设施和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设施。 1.3 一类高层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高层建筑的下列部位应设排烟设施: (1)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 (2)面积超过10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房间。 (3)高层建筑中的中庭和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室。 1.4 通风、空气调节系统应采取防火、防烟措施。 1.5 机械加压送风和机械排烟的风速,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金属风道时,不应大于20m / s。 (2)采用内表面光滑的混泥土等非金属材料风道时,不应大于15m / s。 (3)送风口的风速不应大于7m / s;排烟口的风速不应大于10m / s。 第二节自然排烟 2.1 除建筑高度超过50m的一类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居住建筑外,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和合用前室,宜采用自然排烟方式。 2.2 采用自然排烟的开窗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防烟楼梯间闪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2.00m2,合用前室不应小于3.00m2

(2)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每五层内可开启外窗总面积之和不应小于2.00m2 (3)长度不超过60m的内走道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走道面积的2% (4)需要排烟的房间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面积的2%。 (5)净空高度小于12m的中庭可开启的天窗或高侧窗的面积不应小于该中庭地面积的5%。 2.3 防烟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利用敞开的阳台、凹廊或前室内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自然排烟时,该楼梯间可不设防烟措施。 2.4 排烟窗宜设置在上方,并应有方便开启的装置。 第三节机械防烟 3.1 下列部位应设置独立的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 (1)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 (2)采用自然排烟措施的防烟楼梯间,其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前室。 (3)封闭避难层(间)。 3.2 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和消防楼梯间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量应由计算确定,或按表3.2-1至表3.2-4的规定确定。当计算值和本表不一致时,应按两者中较大值确定。 防烟楼梯间(前室不送风)的加压送风量表3.2-1 防烟楼梯间及其合用前室的分别加压送风量表3.2-2

2021地下商业建筑的防火和安全疏散设计

Enhance the initiative and predictability of work safety, take precautions, and comprehensively solve the problems of work safety.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2021地下商业建筑的防火和安全 疏散设计

2021地下商业建筑的防火和安全疏散设计导语: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转变观念,开拓创新,统筹规划,增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做到未雨绸缪,综合解决安全生产问题。文档可用作电子存档或实体印刷,使用时请详细阅读条款。 摘要:为了保证人们生活的安全性,现代建筑必须要对防火与安全疏散进行合理的设计,本文将简单的介绍与分析商业建筑的建筑特点以及这种特点下防火与安全疏散设计的可行性方案,接着讨论了如何科学合理的使用防火设计与安全疏散设计方案。 关键词:地下商业建筑、防火、安全疏散 一、前言 商业建筑的形成与发展在社会经济水平与科学进步的前提下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传统的商业建筑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商品、娱乐、休闲、餐饮等的多种需求,因此现代的商业建筑发展为能为消费者提供多种体验的服务性建筑,备受喜爱。因此商业建筑规模不断扩大,它的防火与安全疏散设计业要不断地完善,才能保证发生火灾是能最快的将顾客疏散转移,确保安全。 二、地下商场建筑火灾的危险性 1、发生火灾概率较大

地下商场内部建筑结构一般较为复杂,用电设备繁多,存在着多种隐形火源和大量可燃物,人流量较大,如管理不善,很容易发生火灾。特别是一些建筑面积较大、有多层结构的地下商场,情况就更为复杂,存在大量的火险隐患,一旦发生火灾,将会造成严重后果。 2、烟气大温度高 地下商场空间封闭,排气通风条件较地上建筑较差,且易燃商品多,一旦发生火灾,商场内烟气很难及时向外排出,使得地下商场内烟气浓重,C0,SO:等有毒气体含量剧增,氧气含盆降低,商场内温度急剧升高,人员生存可能性降低。 3、疏散困难 地下商场通道多而窄且安全出口较少。疏散距离长而且容易出现拥堵情况。根据调查显示,当地下商场危险发生时,很容易找到出口的人仅占17%,而能在3min以内逃出去的人仅占13%,市民对地下商场逃生知识认知较低,给疏散工作加大了难度。 4、扑救困难 地下商场发生火灾时,受各种条件的限制,扑救的难度很大。火灾现场热辐射强、烟雾浓、火势蔓延的速度快、途径多,商场内的浓烟流向与消防人员扑救方向完全相反,消防人员难以到达着火点实施

四十五个建筑防火及防排烟设计

45个关于建筑防火及防排烟设计问题研讨 1、《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第8.2.1条“面积超过2000m2的地下汽车库应设置机械排烟系统。现在审查中遇到开窗面积合适,自然排烟距离满足要求,是否可以不设置机械排烟系统。 答:不可以不设机械排烟系统。超过2000平米的地下车库,火灾发生时,由于烟气瞬间爆发且迅速蔓延,其流动特性无法预测,因此应设置机械排烟系统。可开启外窗可作为排烟补风口。 2、高层住宅地下室为自行车库、机电设备用房时,地下一层前室和楼梯间可不设机械加压送风装置,地下一层中超过20m的内走道是否要设排烟系统。 答: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第8.4.1条:一类高层住宅及超过32m的二类高层住宅无自然排烟条件的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应设排烟系统。 3、底层外门可以作为自然排烟口吗?(①某七层公共建筑,二层以上均满足自然排烟要求,一层有一个58米长的无外窗内走道,内走道两端各有一个直接通往室外的外门,外门开启后满足内走道排烟面积要求,一层内走道是否需设机械排烟.②商场、超市等建筑的一层入口的大门是否可计入自然排烟的可开启外窗面积?③自然排烟口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9.2.2-4规定其他场所,宜取该场所建筑面积的2%~5%。对于长走廊,走廊尽头的门是否可作为自然排烟口,可以作为自然排烟口的有效面积如何计算,最底高度从多少开始算。 答:外门为安全出口,为有利安全疏散,不宜作为自然排烟口。某些场合,在不影响安全疏散的前提下,可以兼作排烟用,但有效面积应该折算。 4、超过50m的一类高层建筑,地上部分采用机械防烟措施,只有一层地下室,地下防烟楼梯间具备自然排烟条件,可以采用吗? 答:应按《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第8.2.1条处理。 5、建筑高度在100米以内,层数34层的住宅楼(或商业网点),地下一层为汽车库或自行车库时。分段设计正压送风比较困难,包括地下层在内是否可以合用一个正压送风系统,不进行分段设计。 答: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第8.3.3条层数超过三十二层的高层建筑,其送风系统及送风量应分段设计。

防排烟系统的联动控制

第一章防排烟系统的联动控制 一、防烟系统的联动控制 对采用总线控制的系统,当某一防火分区发生火灾时,将该防火分区内的感烟、感 温探测器探测的火灾信号发送至消防控制主机,主机发出开启与探测器对应的该防火分区内前室及合用前室的常闭加压送风口的信号,至相应送风口的火警联动模块,由它开启送风口,消防控制中心收到送风口动作信号,就发出指令给装在加压送风机附近的火警联动模块,启动前室及合用前室的加压送风机,同时启动该防火分区内所有楼梯间的加压送风机。当防火分区跨越楼层时,应开启该防火分区内全部楼层的前室及合用前室的常闭加压送风口及其加压送风机。当火灾确认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能在 15s 内联动开启常闭加压送风口和加压送风机。除火警信号联动外,还可以通过联动模块在消防中心直接点动控制,或在消防控制室通过多线控制盘直接手动启动加压送风机,也可手动开启常闭型加压送风口,由送风口开启信号联动加压送风机。另外设置就地启停控制按钮,以供调试及维修用。系统中任一常闭加压送风口开启时,相应加压风机应能联动启动。火警撤销由消防控制中心通过火警联动模块停加压送风机,送风口通常由手动复位。消防控制设备应显示防烟系统的送风机和阀门等设施的启闭状态。防烟楼梯间及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和合用前室加压送风控制程序如图 3-10-22 所示

图1^10-22防烟楼梯间反前室、消防电棉间前室和合用前室加压送风E制程厚 二、排烟系统的联动控制 机械排烟系统中的常闭排烟阀(口)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开启功能和就地 开启的手动装置,并与排烟风机联动。火警时,与排烟阀(口)相对应的火灾探测器探得火 灾信号发送至消防控制主机,主机发出开启排烟阀(口)信号至相应排烟阀的火警联动模块,由它开启排烟阀(口),排烟阀的电源是直流 24V。消防控制主机收到排烟阀(口)动作信号,就发出指令给装在排烟风机、补风机附近的火警联动模块,启动排烟风机、补风机。除火警信号联动外,还可以通过联动模块在消防中心直接点动控制,或在消防控制室通过多线 控制盘直接手动启动,也可现场手动启动排烟风机、补风机。另外,设置就地启停控制按钮,以供调试及维修用。当火灾确认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在15s内联动开启同一排烟区域 的全部排烟阀(口)、排烟风机和补风设施,并应在 30s内自动关闭与排烟无关的通风、空

(完整版)防排烟系统与消防联动控制实操经验

防排烟系统与消防联动控制实操经验 摘要:本文描述了几种典型的防排烟系统与电气联动控制具体的实现方案;详细描述防排烟系统的电气控制原理及与消防报警系统的接口、联动控制关系。 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明确规定了高层及其它各类现代建筑的防排烟系统的设置要求。在消防验收检测过程中,建筑防排烟系统与消防报警系统的联动控制是一项重要的功能检测项目。防排烟系统、消防报警系统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是两个相对独立且密切相关的系统。根据不同类型、功能的建筑,防排烟系统的设置形式不同,与消防报警系统的联动控制实现的方式也有所不同。 笔者在以往的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比较典型的几种防排烟系统。下面一一做介绍,以供参考。 一、几种典型的防排烟系统: 1、通风与排烟系统分开设置。在通风、空调系统的送、回风管路上设置防火阀,平时呈开启状态,当火灾一旦发生,管道内气体温度达到70℃时即自行关闭。在排烟系统管道上或排烟风机的排风口处设置排烟阀,平时呈关闭状态,当火灾发生时,通过火灾报警信号手动或自动开启阀门,根据系统功能配合排烟,当管道内烟气温度达到280℃时自动关闭。 2、通风与排烟共用一套系统。在系统管道上或排风兼排烟风机的排风口处设置排烟阀,平时呈开启状态,排风兼排烟风机低速运行。一旦火灾发生时,排风兼排烟风机高速运行。 3、通风与排烟共用一套风管,分别设置通风机和排烟风机。在系统管道上设置排烟阀,在系统管道末端设置“T”风管将通风机和排烟风机与系统风管连通。通风机的送风口处设置防火阀,平时呈开启状态,当火灾一旦发生,电动关闭,风机关闭;排烟风机的排风口处排烟阀,平时呈关闭状态,当火灾一旦发生,电动开启,风机启动。(如下图所示) 二、电气联动控制原理 1通风与排烟系统分开设置 1.1控制流程:

消防防排烟阀规范

消防防排烟阀规范 篇一:消防验收规范(防排烟篇) 建筑工程消防设施施工及验收规范(防排烟系统篇) 1.1 设备及配件进场 1.1.1 一般规定 1 主要设备应有装箱清单、设备说明书、产品质量合格证书和产品性能检测报告等随机文件,进口设备还应具有商检合格的证明文件。所有产品的型号、规格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2 设备安装前,应进行开箱检查,并形成验收文字记录。参加人员为建设、监理、施工和厂商等方单位的代表。 3 设备就位前应对其基础进行验收,合格后方能安装。 4 设备的搬运和吊装必须符合产品说明书的有关规定,并应做好设备的保护工作,防止因搬运或吊装而造成设备损伤。 1.1.2 风管 1 普通风管的材料品种、规格、性能与厚度等应符合设计和现行国家产品标准的规定。金属风管的钢板或镀锌钢板的厚度不得小于表7.1.2的规定。表1.1. 2 钢板风管板材厚度(mm) 风管直径或长边尺寸b 送风系统 1 b?320 320,b?450 450,b?630 630,b?1000 1000,b?1250 1250,b?2000 2000,b?4000 0.5 0.6 0.6 0.8 1.0 1.0 1.2 排烟系统 0.8 0.8

0.8 1.0 1.0 1.2 按设计 检查数量:按材料与风管加工批数量抽查10%,不得少于5件。 检查方法:查验材料质量合格证明文件、性能检测报告,尺量、观察检查。 2 防火风管的材料品种、规格、性能与厚度等应符合设计和现行国家产品标准的规定; 风管的本体、框架与固定材料、密封材料等必须为不燃材料,耐火极限应符合设计的规定。 检查数量:按材料与风管加工批数量抽查10%,不得少于5件。检查方法:查验材料质量合格证明文件、性能检测报告,观察检查。 1.1.3 风管部件 1 防火阀和排烟防火阀必须符合产品标准的规定,并具有 2 相应的产品合格证明文件。检查数量:按种类、批抽查10%,不得少于,个。 检查方法:核对产品的合格证明文件、性能检测报告。 2 电动的防火阀、排烟防火阀、排烟口和送风口的驱动装置,动作应可靠。 检查数量:按批抽查10%,不得少于1个。 检查方法:核对产品的合格证明文件、性能检测报告、观察或测试。 1.1.4 风机 1 防、排烟风机必须符合产品标准的规定,并具有相应的产品合格证明文件。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查方法:核对产品的合格证明文件、性能检测报告。 1.1.5 其他附件

华耀消防设计

第八章消防设计 1、总平面布局 1.1、防火间距 本工程为华耀广场项目,由1栋二类公共商业建筑和2栋二类高层便捷式酒店组成。建筑与周边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均满足防火规范要求,高层建筑之间的间距大于13米,高层与多层建筑之间的间距大于9米。 1.2、消防车道 根据总平面布置,内部设有7米宽的环行消防车道,内部建筑均设有消防通道,消防车可以快速便捷的到达本设计的建筑前,且保证购物中心建筑至少沿两个长边设置有消防车道,消防车道的转弯半径不小于12m。 1.3、消防扑救面 购物中心的消防扑救面设于建筑东向,各建筑均设有直通消防扑救面的出口,消防登高操作面长度与宽度均满足防火规范要求。 2、建筑平面布置 2.1、设计依据 2.1.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版) 2.1.2《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 50222—95(2005年版) 2.1.3《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13年版) 2.2、防火分类与耐火等级 地下室负一层停车库,设计耐火等级为一级,一层超市大卖场,设计耐火等级为二级。 地上多层商业建筑与高层酒店建筑,设计耐火等级为二级。

2.3、防火分区 2.3.1 地下室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一层为超市大卖场,共五个防火分区,商场各防火分区面积均小于10000㎡/个。滞货区存储火灾危险性丁类物品,分区面积均小于500㎡/个,按照建筑防火规范要求设计。 地下室负一层为机动车停车库,局部设计配套机房。设置十二个防火分区。停车库各防火分区面积均不大于4000㎡/个,机房各防火分区面积均不大于1000㎡/个,按照建筑防火规范要求设计。 2.3.2、购物中心地上各层平面,按水平划分为多个防火分区,商场各防火分区面积均小于5000㎡/个。按照“建筑消防规范”要求用砖墙和特级防火卷帘划分防火分区,控制防火分区面积。每个防火分区均保证两个直接通往一层地面的疏散口,并在防火墙上向相邻防火分区开设甲级防火门作为尽端疏散出口。 2.4、安全疏散 2.4.1、地下车库每个防火分区设有2部疏散楼梯,疏散宽度满足防火规范要求,楼梯间设开向疏散方向的乙级防火门,首层直通室外。并在防火墙上向相邻防火分区开设至少一个甲级耐火等级疏散门(宽度1.2米)作为尽端备用疏散口。开门数量与宽度、房间门至疏散楼梯间(与地面垂直高度超过10米设计为防烟楼梯间,其他设计为封闭楼梯间)的距离均按照防火规范要求计算后进行设计。 2.4.2、购物中心每个防火分区均设至少两部通向一层地面的疏散楼梯,局部疏散楼梯通过屋顶连通,首层均直通室外,通向楼梯间和前室的门为

地下商业建筑防火设计初探通用范本

内部编号:AN-QP-HT502 版本/ 修改状态:01 / 00 When Carrying Out Various Production T asks, We Should Constantly Improve Product Quality, Ensure Safe Production, Conduct Economic Accounting At The Same Time, And Win More Business Opportunities By Reducing Product Cost, So As T o Realize The Overall Management Of Safe Production.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地下商业建筑防火设计初探通用范本

地下商业建筑防火设计初探通用范本 使用指引:本安全管理文件可用于贯彻执行各项生产任务时,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保证安全生产,同时进行经济核算,通过降低产品成本来赢得更多商业机会,最终实现对安全生产工作全面管理。资料下载后可以进行自定义修改,可按照所需进行删减和使用。 随着地下商业建筑的广泛利用和不断兴建,在防火安全上带来许多不安全因素。地下建筑比高层建筑的火灾发生次数更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更大。因此,地下建筑,特别是地下商业建筑的防火设计更为重要。 一、地下商业建筑火灾特点 (一)火灾烟气大 地下商业建筑失火与地面建筑失火完全不同。火灾时地面建筑约有70%的烟、热是通过门窗排出。而地下商业建筑是通过挖掘方式而获得的建筑空间,其外部由岩石、土壤包围着,只有内部空间,不存在外部空间,没有门窗与外部大

通风系统与送风、排风、防排烟的区别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通风系统、送风系统和排烟系统的区别? 1、通风系统包括:送风系统、排风系统、防排烟系统。 根据字面意思就可以理解它们是干什么用的了。 2、一般情况下是分开施工的,比如单独的送风系统、排风系统。 3、设计人员有一般是将排风系统与防排烟系统放在一起设计以节约工程成本。 消防系统中的排风、排烟系统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浏览次数:3602次悬赏分:0 |解决时间:2009-3-13 14:18 |提问者:bdzdwjj 消防系统中的排风系统、排烟系统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排风系统是否不属于消防系统中啊?两个系统的烟道是共用的吗?风机是独立的吗?明白人帮我讲讲,谢了。 可以共用,风机不必独立也可以共用。但区分高低速。二者没有太大 1、消防类风机的界定范围是什么?一个工程中,防排烟风机、正压送风机、送排风机,以上哪些属于消防类风 浏览次数:1624次悬赏分:0 |解决时间:2011-1-22 21:34 |提问者:fengxu0228 1、消防类风机的界定范围是什么? 一个工程中,防排烟风机、正压送风机、送排风机(屋顶风机、走廊排风、电梯房排风、机房排风等),以上哪些属于消防类风机? 2、防排烟风管的界定范围? 送排风、空调风管属于消防类风管吗? 需要相关规定做为支撑,谢谢 最佳答案

1、以上除了走廊排风不是,其他全部都是消防类风机。这个分辨很容易,你看看弱电图纸上凡是消防联动控制的风机都是消防类的,没有联动控制的就不是消防类的。一般主要集中在地下室以及屋顶。 2、送排风风管属于消防类风管,空调风管不属于。 什么是正压送风机:向逃生楼道里送风的风机,在意外发生的时候向逃生楼道里送风,利于逃生,同时送风时楼道内处于正压,也就是说楼道的气压比别的地方高,烟雾不会渗进来而引起人员窒息,以保证安全 排烟风机:意外发生时候用来将建筑物内烟雾抽走的风机,以提高建筑物内视野,驱除烟雾,便于灭火 我来告诉你们吧:排烟风机:当室内发生火灾时,会有很多浓烟,其作用就是将这些浓烟排出室内。高层建筑都有,(什么多用在地下室?!)。正压送风机:当室内发生火灾时,风力阻挡烟气蔓延。(会缺氧,其作用是给一些消防疏散通道送氧,???那不是给火增加氧气吗,助燃????!!!)。 排风机道理等同于排风扇。 ok 1:正压风机,排烟风机,排风机,送风机,补风机的区别; 送风机=正压风机=补风机,叫法不同而以,多种用途,输送气体温度80℃以下排烟风机,用于消防排烟,要求280℃下运行30min,也可用于厨房排油烟 排风机,多种用途,输送气体温度80℃以下 2:70度防火阀和280度防火阀与上述风机的关系 消防排烟管道上使用280度防火阀,其余按防火分区配70度防火阀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高层建筑的防火排烟

高层建筑的防火排烟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高层建筑的防火排烟 一、高层建筑防火排烟概述: 1.防火分区和防烟分区 防火是防止火灾蔓延和扑灭火灾,排烟是将火灾产生的烟气及时予以排除,防止烟气向外扩散,以确保室内人员的顺利疏散。 在高层建筑的防火排烟设计中,通常将建筑物划分为若干个防火、防烟单元,用防火墙(或防烟墙)及防火门隔开,采取防火排烟措施,把火势和烟气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减少火灾的危害。这些防火、防烟的单元称为防火和防烟分区。 2.烟气的扩散机理 风压是指空气流动时遇阻,速度降低,动能转化成压能从而产生的压力。 烟气是指物质在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固体及液体粒子在空气中的悬浮状态。烟气的流动扩散,主要受到风压和热压等因素的影响。

热压或烟囱效应指的是当建筑物内部的温度高于外部空气温度时,在建筑物的竖井中(如楼梯井、电梯井、设备管道井等竖向通道)产生的上升热空气的现象。 当建筑物的下部或迎风面房间发生火灾时,由于风压和热压的作用,火灾造成的危害性要比建筑物的上部或背风面房间失火所造成的危害大得多。 高层建筑的防排烟,常采用自然排烟、机械防烟及机械排烟等形式。 二、高层建筑防火排烟的形式 1.自然排烟 自然排烟是利用风压和热压作动力的排烟方式。 2.机械防烟 机械防烟是采取机械加压送风方式,以风机所产生的气体流动和压力差控制烟气的流动方向的防烟技术。

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和两者合用前室,应设置机械防烟设施。若防烟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有散开的阳台、凹廊或前室内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能自然排烟时,该楼梯间可不设防烟设施。避难层为全封闭式避难层时,应设加压送风设施。 楼梯间每隔2~3层设置一个送风口;前室应每层设一个送风口。加压送风口应采用自垂式百叶风口或常开百叶风口;当采用常开百叶风口时,应在加压风机的压出管上设置止回阀。当设计为常闭型时,发生火灾只开启着火层的风口。风口应设手动和自动开启装置,并与加压送风机的启动装置连锁。 3.机械排烟 采取机械排风方式,以风机所产生的气体流动和压力差,利用排烟管道将烟气排出或稀释烟气的浓度。 机械排烟方式适用于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或较难进行自然排烟的内走道、房间、中庭及地下室。对机械排烟的要求如下所述。 ①排烟口应设在顶棚上或靠近顶棚的墙面上,设在顶棚上的排烟口,距可燃构件或可燃物的距离不应小于1m。

地下商业建筑防火分区

地下商业建筑防火分区 1.地下商业建筑营业厅不应设置在地下三层及三层以下。 2.地下商业建筑不应经营和储存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储存物品属性的商品。 3.地下商业建筑应设置防烟和排烟设施。 4.地下、半地下商业建筑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为500㎡。当符合下列条件时,其营业厅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为2000㎡。 (1)设置自动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2)内部装修设计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的规定。 5.当地下商店总建筑面积大于20000㎡时,应采用防火墙分隔,且防火墙上不应开设门窗洞口。相邻区域确需局部连通时,应选择采取下列措施进行防火分隔。 (1)设置下沉式广场等室外开敞空间。 1)该室外开敞空间的设置应能防止相邻区域的火灾蔓延和便于安全疏散。不应布置任何经营性商业设施。 2)下沉式广场的短边尺寸不应小于13.0m且最小使用面积不应小于180㎡。 3)应设置不少于一座宽度不小于2.0m直通地面的室外疏散楼梯。4)开向下沉式广场的门应为甲级防火门并可计入疏散总宽度,但该宽

度不得超过通向下沉式广场各防火分区总人数一半的计算值。 (2)设置避难走道。 1)避难走道与相邻防火分区间的墙及前室隔墙应为实体防火墙,各防火分区进入避难走道处应设置面积不小于12㎡的防烟前室,前室内分别设置火灾时能自行关闭的常开式甲级防火门。 2)避难走道直通地面的出口不应少于两个,并应设置在不同方向。3)避难走道净宽度不应小于设计容纳人数最多的一个防火分区通向避难走道各安全出口最小净宽度之和。 4)避难走道各部分的装修材料燃烧性能等级必须为A级。 5)避难走道的防烟、消火栓设置、火灾应急照明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人民防空工程技术防火规范GB50098的有关规定。 (3)设置防火隔间。 1)防火隔间内不应布置任何经营性商业设施。 2)防火隔间的墙应为实体防火墙,在隔间的相邻区域分别设置火灾时能自行关闭的常开式甲级防火门。 3)常开式甲级防火门洞口宽度不应大于2.4m,防火隔间相邻区域间距不应小于5m。 (4)设置防烟楼梯间:该防烟楼梯间及前室的门应为火灾时能自行关闭的常开式甲级防火门。

消防排烟系统汇总

一、防排烟系统 二、防排烟系统,都是由送排风管道、管井、防火阀、门开关设备、送、排风机等设备组成。防烟系统设置形式楼梯间正压。机械排烟系统的排烟量与防烟分区有着直接的关系。高层建筑的防烟设施应分为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和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设施。高层建筑的排烟设施应分为机械排烟设施和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设施。 三、目录 四、系统简介 五、工程计算 六、设施装置 七、设施分类 八、自然排烟概述 九、系统防火 十、应用范围 十一、展开 十二、系统简介 十三、工程计算 十四、设施装置 十五、设施分类 十六、自然排烟概述 十七、系统防火 十八、应用范围 十九、展开 二十、系统简介 二十一、防排烟系统可分为防烟系统和排烟系统的总称。防烟系统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或自然通风方式,防止烟气进入疏散通道的系统;排烟系统采用机械排烟方式或自然通风方式,将烟气排至建筑物外的系统。 二十二、机械防排烟系统

二十三、 二十四、防排烟系统 二十五、机械防排烟系统,都是由送排风管道、管井、防火阀、门开关设备、送、排风机等设备组成。防烟系统设置形式楼梯间正压。机械排烟系统的排烟量与防烟分区有着直接的关系。 二十六、自然防排烟系统 二十七、防烟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利用敞开的阳台、凹廊或前室内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自然排烟时,该楼梯间可不设排烟设施。利用建筑的阳台、凹廊或在外墙上设置便于开启的外窗或排烟进行无组织的自然排烟方式。 二十八、自然排烟应设于房间的上方,宜设在距顶棚或顶板下800mm以内,其间距以排烟口的下边缘计。自然进风应设于房间的下方,设于房间净高的1/2以下。其间距以进风口的上边缘计。内走道和房间的自然排烟口,至该防烟分区最远点应在30m以内。自然排烟窗、排烟口中、送风口应设开启方便、灵活的装置。 二十九、工程计算 三十、1、先计算图纸中的风机的数量并计算设备支架工程量。 三十一、2、按计算规则计算通风管道工程量。(如果是镀锌铁皮风管就不需要另计支架工程量,定额中已包含。) 三十二、3、计算排烟风口、防火阀、排烟阀、正压送风口的工程量。 三十三、4、计算防火阀、排烟阀的支架工程量。 三十四、5、注意楼道内的正压送风口及屋顶的排烟风机工程量不能漏算。 三十五、6、计算各种风管与风机、防火阀连接处的软管的防火帆布工程量。 三十六、7、“系统调试”的工程量计算,如正压送风口、排烟防火阀等调试。

商业建筑设计规范与防火规范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 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 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 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 顺利,万事如意! 商业建筑综合规范(最新)

商业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Code for fire protection design of commercial buildings 目次 1.总则 2.术语 3.商业建筑规模分类和耐火等级 3.1商业建筑规模分类 3.2耐火等级 4.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 4.1总平面布局规定 4.2防火间距 4.3消防车道 4.4平面布置 5.防火防烟分区 5.1防火分区的一般规定 5.2多层商业建筑防火分区 5.3高层商业建筑防火分区

5.4地下商业建筑防火分区 5.5商业建筑连通空间的防火分区 5.6营业厅与仓库的防火分隔 5.7防烟分区 6.安全疏散 6.1 商业建筑营业部分面积计算 6.2 商业建筑营业部分顾客人数的计算 6.3 商业建筑营业部分疏散宽度的计算 6.4 商业建筑营业部分安全出口数量要求 6.5 商业建筑营业部分安全疏散距离的确定 7.建筑构造 7.1 外墙灭火救援窗与屋顶临时避难平台设置要求 7.2 防火墙、隔墙和楼板 7.3 防火门和防火卷帘 7.4 楼梯间 7.5 电梯、自动步道、消防电梯 8. 小型商业用房防火设计 8.1 小型商业用房分类 8.2 小型商业用房一般规定 8.3 小型商业用房安全疏散要求 9. 消防给水和灭火设备 9.1 基本规定 9.2 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 9.3 室外消防给水 9.4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10. 防烟、排烟与采暖通风、空气调节 10.1 防烟设计 10.2 排烟设计 10.3 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 11. 电气 11.1消防电源及其配电 11.2电力线路及电气装置 11.3消防应急照明和消防疏散指示标志 11.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置

建筑防火及排烟装置

建筑通风防火及排烟设计 1.防火分区和防烟分区 防火是防止火灾蔓延和扑灭火灾,排烟是将火灾产生的烟气及时予以排除,防止烟气向外扩散,以确保室内人员的顺利疏散。 在高层建筑的防火排烟设计中,通常将建筑物划分为若干个防火、防烟单元,用防火墙(或防烟墙)及防火门隔开,采取防火排烟措施,把火势和烟气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减少火灾的危害。这些防火、防烟的单元称为防火和防烟分区。 2.烟气的扩散机理 风压是指空气流动时遇阻,速度降低,动能转化成压能从而产生的压力。 烟气是指物质在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固体及液体粒子在空气中的悬浮状态。烟气的流动扩散,主要受到风压和热压等因素的影响。 热压或烟囱效应指的是当建筑物内部的温度高于外部空气温度时,在建筑物的竖井中(如楼梯井、电梯井、设备管道井等竖向通道)产生的上升热空气的现象。 当建筑物的下部或迎风面房间发生火灾时,由于风压和热压的作用,火灾造成的危害性要比建筑物的上部或背风面房间失火所造成的危害大得多。 高层建筑的防排烟,常采用自然排烟、机械防烟及机械排烟等形式。 二、高层建筑防火排烟的形式 1.自然排烟 自然排烟是利用风压和热压作动力的排烟方式。 2.机械防烟 机械防烟是采取机械加压送风方式,以风机所产生的气体流动和压力差控制烟气的流动方向的防烟技术。 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和两者合用前室,应设置机械防烟设施。若防烟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有散开的阳台、凹廊或前室内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能自然排烟时,该楼梯间可不设防烟设施。避难层为全封闭式避难层时,应设加压送风设施。 楼梯间每隔2~3层设置一个送风口;前室应每层设一个送风口。加压送风口应采用自垂式百叶风口或常开百叶风口;当采用常开百叶风口时,应在加压风机的压出管上设置止回阀。当设计为常闭型时,发生火灾只开启着火层的风口。风口应设手动和自动开启装置,并

通风系统与送风、排风、防排烟的区别

1、通风系统包括:送风系统、排风系统、防排烟系统。 根据字面意思就可以理解它们是干什么用的了。 2、一般情况下是分开施工的,比如单独的送风系统、排风系统。 3、设计人员有一般是将排风系统与防排烟系统放在一起设计以节约工程成本。消防系统中的排风、排烟系统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浏览次数:3602次悬赏分:0 |解决时间:2009-3-13 14:18 |提问者:bdzdwjj 消防系统中的排风系统、排烟系统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排风系统是否不属于消防系统中啊?两个系统的烟道是共用的吗?风机是独立的吗?明白人帮我讲讲,谢了。 可以共用,风机不必独立也可以共用。但区分高低速。二者没有太大 1、消防类风机的界定范围是什么?一个工程中,防排烟风机、正压送风机、送排风机,以上哪些属于消防类风 浏览次数:1624次悬赏分:0 |解决时间:2011-1-22 21:34 |提问者:fengxu0228 1、消防类风机的界定范围是什么? 一个工程中,防排烟风机、正压送风机、送排风机(屋顶风机、走廊排风、电梯房排风、机房排风等),以上哪些属于消防类风机? 2、防排烟风管的界定范围? 送排风、空调风管属于消防类风管吗? 需要相关规定做为支撑,谢谢 最佳答案 1、以上除了走廊排风不是,其他全部都是消防类风机。这个分辨很容易,你看看弱电图纸上凡是消防联动控制的风机都是消防类的,没有联动控制的就不是消防类的。一般主要集中在地下室以及屋顶。 2、送排风风管属于消防类风管,空调风管不属于。

什么是正压送风机:向逃生楼道里送风的风机,在意外发生的时候向逃生楼道里送风,利于逃生,同时送风时楼道内处于正压,也就是说楼道的气压比别的地方高,烟雾不会渗进来而引起人员窒息,以保证安全 排烟风机:意外发生时候用来将建筑物内烟雾抽走的风机,以提高建筑物内视野,驱除烟雾,便于灭火 我来告诉你们吧:排烟风机:当室内发生火灾时,会有很多浓烟,其作用就是将这些浓烟排出室内。高层建筑都有,(什么多用在地下室?!)。 正压送风机:当室内发生火灾时,风力阻挡烟气蔓延。(会缺氧,其作用是给一些消防疏散通道送氧,???那不是给火增加氧气吗,助燃????!!!)。排风机道理等同于排风扇。 ok 1:正压风机,排烟风机,排风机,送风机,补风机的区别; 送风机=正压风机=补风机,叫法不同而以,多种用途,输送气体温度80℃以下 排烟风机,用于消防排烟,要求280℃下运行30min,也可用于厨房排油烟 排风机,多种用途,输送气体温度80℃以下 2:70度防火阀和280度防火阀与上述风机的关系 消防排烟管道上使用280度防火阀,其余按防火分区配70度防火阀

新版商业建筑设计规范与防火规范

新版商业建筑防火设计综合规范

商业建筑设计防火规范Code for fire protection design of commercial buildings 目次 1.总则 2.术语 3.商业建筑规模分类和耐火等级 3.1商业建筑规模分类 3.2耐火等级 4.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 4.1总平面布局规定 4.2防火间距 4.3消防车道 4.4平面布置 5.防火防烟分区 5.1防火分区的一般规定 5.2多层商业建筑防火分区 5.3高层商业建筑防火分区 5.4地下商业建筑防火分区 5.5商业建筑连通空间的防火分区 5.6营业厅与仓库的防火分隔 5.7防烟分区 6.安全疏散 6.1 商业建筑营业部分面积计算 6.2 商业建筑营业部分顾客人数的计算 6.3 商业建筑营业部分疏散宽度的计算 6.4 商业建筑营业部分安全出口数量要求 6.5 商业建筑营业部分安全疏散距离的确定 7.建筑构造 7.1 外墙灭火救援窗与屋顶临时避难平台设置要求 7.2 防火墙、隔墙和楼板 7.3 防火门和防火卷帘 7.4 楼梯间 7.5 电梯、自动步道、消防电梯 8. 小型商业用房防火设计

8.1 小型商业用房分类 8.2 小型商业用房一般规定 8.3 小型商业用房安全疏散要求 9. 消防给水和灭火设备 9.1 基本规定 9.2 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 9.3 室外消防给水 9.4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10. 防烟、排烟与采暖通风、空气调节 10.1 防烟设计 10.2 排烟设计 10.3 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 11. 电气 11.1消防电源及其配电 11.2电力线路及电气装置 11.3消防应急照明和消防疏散指示标志 11.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置 1 总则 1.0.1 为了防止和减少火灾的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的安全,结合我省商业建筑

建筑防火排烟设计规范

建筑防火排烟设计规范 第一节一般规定 1.1 高层建筑的防烟设施应分为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和电动开启窗的自然排烟设施。 1.2 高层建筑的排烟设施应分为机械排烟设施和电动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设施。 1.3 一类高层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高层建筑的下列部位应设排烟设施:(1)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2)面积超过10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房间。(3)高层建筑中的中庭和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室。 1.4 通风、空气调节系统应采取防火、防烟措施。 1.5 机械加压送风和机械排烟的风速,应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金属风道时,不应大于20m / s。(2)采用内表面光滑的混泥土等非金属材料风道时,不应大于15m / s。(3)送风口的风速不应大于7m / s;排烟口的风速不应大于10m / s。第二节自然排烟2.1 除建筑高度超过50m的一类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居住建筑外,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和合用前室,宜采用自然排烟方式。2.2 采用自然排烟的开窗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1) 防烟楼梯间闪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2.00m2,合用前室不应小于 3.00m2 (2)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每五层内可开启外窗总面积之和不应小于2.00m2 (3)长度不超过60m的内走道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走道面积的2%(4)需要排烟的房间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面积的2%。(5)净空高度小于12m的中庭可开启的天窗或高侧窗的面积不应小于该中庭地面积的5%。2.3 防烟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利用敞开的阳台、凹廊或前室内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自然排烟时,该楼梯间可不设防烟措施。2.4 排烟窗宜设置在上方,并应有方便开启的装置。第三节机械防烟3.1 下列部位应设置独立的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1)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2)采用自然排烟措施的防烟楼梯间,其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前室。 (3)封闭避难层(间)。3.2 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和消防楼梯间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量应由计算确定,或按表3.2-1至表3.2-4的规定确定。当计算值和本表不一致时,应按两者中较大值确定。防烟楼梯间(前室不送风)的加压送风量表3.2-1 系统负担层数 加压送风量(m3 / h) <20层 25000~30000 20层~32层 35000~40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