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调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调护
林俊和
摘要:本文从饮食起居调护、运动调护、情志调护及辨证施护四个方面论述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调护,以求延缓疾病进展,预防疾病急性加重,从而延长患者存活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心力衰竭;慢性病;中医调护
doi :10.3969/j.issn.1003-8914.2013.01.096
文章编号:1003-
8914(2013)-01-0177-02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本科生2008级(广州
510405)
慢性心力衰竭(以下简称慢性心衰)是指由于各种心脏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舒张和(或)收缩功能下降的一组综合征,临床主要以体静脉和(或)肺静脉淤血以及组织器官灌注不足为特点,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及主要死亡原因。中医学没有与之相对应的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将其归属于“心悸”、“喘证”、“水肿”、“胸痹”等范畴。
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多与外邪侵袭、饮食不
节、情志失调、劳累过度、脏腑功能失司等有关,病位在心,五脏相关,属本虚标实之证,心气亏虚为其本,血瘀、痰饮、水停为其标,本虚与标实互为因果,相因为患。
“治未病”是中医学独特的养生理念之一,它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随着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慢性心衰的发病率日益增高,因此,加强慢性心衰患者的日常调护,延缓疾病进展及预防急性加重,对于延长患者存活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是大有裨益的。
·
771·光明中医2013年1月第28卷第1期CJGMCM January 2013.Vol 28.1
1饮食起居调护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天之邪气,感则害人五脏”。慢性心衰患者正气已虚,若复感虚邪之风,则易两虚相得,从而诱发急性加重,故应慎起居,避寒暑,顺应四时变化,保持空气流通,预防外感。《素问·生气通天论篇》中指出,“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多食咸,则脉凝泣而色变”,“味过于甘,心气喘满”,故在饮食方面,应强调低盐饮食、少食肥甘厚腻之品,以免加重血瘀、痰饮、水停等标实之证。另外,慢性心衰患者还应保持大便通畅,以免用力排便加重心脏负荷,可适当食用蜂蜜、香蕉、黑芝麻等通导大便之品。
2运动调护
孙思邈云:“人若劳于形,百病不能成。”运动具有疏通气血,畅通经络,促进康复的作用,然而劳则气耗,可致心气更虚,故应强调合理适当的运动,以患者自觉舒适为度,并循序渐进,不断提高患者运动耐量,促进心功能康复。慢性心衰患者亦可根据自身体质及个人喜好,采用八段锦、太极拳、太极剑、五禽戏,或各种舞蹈健身操等运动项目,若能持之以恒,则可达气功治病之良效。
3情志调护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指出了人的情志活动是以五脏精气为基础,是五脏生理活动变化的体现。然而生病起于过用,情志过激易致气机不畅,又因心为一身之主,主持人体精神活动,故情志伤人以伤心者居多,如《灵枢·口问》云:“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慢性心衰患者心气本虚,营血运行不利,若七情不畅,便可进一步影响气机,损及心气,加重病情。因此,在给予其它调护方法的同时,应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特点,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告知情绪对疾病的不良影响,教会患者自我心理调节,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气和志达,营卫通利,从而延缓疾病进展。4辨证施护
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体系的一大特点,在调护方面,中医也强调辨证施护。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可将慢性心衰分为七个证型:心肺气虚证、气阴两亏证、心肾阳虚证、气虚血瘀证、阳虚水泛证、痰饮阻肺证、阴竭阳脱证。
4.1心肺气虚证症见神疲乏力,心悸怔忡,短气自汗,活动后加重,面色苍白,舌质淡或边有齿痕,脉沉细或虚数。调护措施:注意保暖防寒,避免劳累,若出汗过多,应及时揩干,勤换衣服,以防外邪入侵;平日可选食补益心肺之品,如猪肺、糯米、小麦、党参、黄芪等。4.2气阴两亏证症见心悸怔忡,气短乏力,口干舌燥,心烦失眠,面颧暗红,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或结代。调护措施:应保证充足的睡眠,如睡前用温水泡脚或掌心与足心相互搓揉以助睡眠;平时多食用益气养阴之品,如山药、莲子、桂圆、红枣、麦冬、太子参等。4.3心肾阳虚证症见心悸怔忡,气短乏力,动则气喘,形寒肢冷,尿少浮肿,腹胀便溏,面色灰青,舌淡胖或有齿痕,脉沉细或迟。调护措施:宜选用阳光充足的环境居住,注意暖衣温食,即便盛夏亦不可贪凉饮冷;平日可适当进补温肾壮阳的食物,如羊肉、狗肉、核桃仁、栗子等;亦可结合艾灸心俞、肾俞、命门、关元、气海等穴位。
4.4气虚血瘀证症见心悸气短,胸胁疼痛,颈部青筋显露,下肢浮肿,面色晦暗,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涩或结代。调护措施:保证充足睡眠,减少气血耗伤;舒畅情志,使肝气条达;平时可选食补气活血化瘀之品,如三七、黄芪、党参、当归、山楂、桃仁等。
4.5阳虚水泛证症见心悸气喘,不能平卧,面肢浮肿,畏寒肢冷,面色灰白,口唇青紫,尿少腹胀,舌质暗淡或暗红,苔白滑,脉细促或结代。调护措施:注意防寒保暖,顾护阳气;低盐饮食,适当限制进水量;平日可选食温阳散寒、淡渗利水之品,如鲤鱼、狗肉、生姜、玉米须、冬瓜等。
4.6痰饮阻肺证症见心悸气急,咳嗽喘促,不能平卧,胸脘痞闷,尿少浮肿,或伴痰鸣,舌暗淡或绛紫,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或滑数。调护措施:饮食宜清淡,少食多餐,忌食肥甘厚腻之品,以免助湿生痰;如痰多者,应定时翻身拍背,以助排痰;平时可多食健脾利湿祛痰之品,如薏苡仁、茯苓、白扁、赤小豆等。
4.7阴竭阳脱证症见心悸喘憋不得卧,呼吸急促,张口抬肩,烦躁不安,大汗淋漓,四肢厥冷,精神萎靡,颜面发绀,唇甲青紫,尿少或无,舌淡胖而紫,脉沉细欲绝。调护措施:此证为慢性心衰急危证候,救急为主,调护为辅。若见本证,可静注参附、参麦、生脉注射液或急投人参、附子、肉桂等回阳救逆之品,结合生脉散固护阴液,并可隔盐艾灸神厥、关元、气海等加强回阳救逆之功。
中医认为,对慢性病的治疗,三分靠治,七分靠养。慢性心衰除药物治疗外,加强日常调护也是防治疾病、延长寿命的重要环节。临证之时,只有根据患者不同的证型,制定相应的调护原则和方法,实行辨证施护,才能提高临床疗效,达到预期效果。
(本文校对:庞春渝收稿日期:2012-07-03)
·
871
·光明中医2013年1月第28卷第1期CJGMCM January2013.Vol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