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发展战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中国林业发展战略


第一部分 总体战略思路
一、战略思想 21世纪上半叶中国林业发展战略思想:
– 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 – 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
– 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

简称“三生态”林业战略思想
林业发展战略思想的核心是“生态建设、生态 安全、生态文明”。 “三生态”战略思想的相互关系 –生态建设是生态安全的前提 –生态安全是生态文明的基础和保障 –生态文明是生态建设和生态安全所追求的最 终目标

林业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相互作用决定了我 国林业正处在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 为主转变的新历史时期,肩负着改善生态、促 进发展的双重使命。
十一五"中国林业发展格局 初定

2005年6月9日8时36分在中国绿化基金会 第五届理事会上,国家林业局局长周生 贤指出,“十一五”期间林业发展基本 格局已经明确,即根据不同地区林业发 展的现状和影响林业发展的因素,形成 以生态建设为主线、重点工程为载体、 发展与保护相协调的林业发展新态势, 在全国形成“东扩、西治、南用、北休” 的 林 业 发 展 基 本 格 局 。
2、中国林业的五大转变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 世界林业大国。作为一个对世界生态环 境建设负责任的大国,必须适应世界林 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新世纪加强生态建 设的时代需求。 全球可持续发展潮流和国际林业进程, 从某种意义上讲,预示着新世纪我国林 业的发展方向。即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 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

(三)科学经营,实现森林木质和非木质资源以及生 态资源可持续利用 按照分类经营和比较优势原则,采取定向培育,高新 技术与传统技术相结合,加强森林科学经营,实现木 质和非木质森林资源以及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21 世纪的林业发展趋势是森林可持续经营,保障森林三 大效益可持续协调发挥。


转变四:由无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向有偿使用森林生 态效益的转变
– 长期以来,人们无偿使用森林的生态效益,森林经
营者得不到价值回报。
– 这一转变,有利于调动森林经营者营林护林的积极
性,解决林业发展的动力问题;同时也使森林生态 效益进行市场交易成为可能,建立起新时期林业发 展的良性循环机制。


森林能涵养水源。树冠像一把张开的伞,可以截留10~20%的雨量, 5万亩森林的贮水量,相当于一个100立方米的小型水库,我国一 向有“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的说法。 此外,树木还具有防风固沙,降低噪音等功能。
沙尘中的北京
1998年长江洪水肆虐的图片
经历沙尘暴后的汽车—厚厚积尘
全副武装,防沙尘暴

“三生态”的具体内涵可以界定为: 生态建设为主,走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根据 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业主导需求的变化, 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而提出的全新林业发展思 路。体现了林业对社会的适应。

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系
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森林资源匮乏,生 态环境脆弱。林业生态体系是国土安全体系 的主体。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 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制定中国可持续发 展林业战略已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2001年6月,温家宝同志在全国林业科技大会 上,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 了当前林业发展的若干重大战略问题,做出了 加强林业宏观战略研究的部署。 三点指示:

这一历史性转变以六大林业工程的全面启动, 以及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开始实施为标志
–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 – 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工程 – 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 – 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

这些工程是对原有十七个林业工程项目的系统 整合,覆盖全国97%以上的县,规划造林任务 超过11亿亩,工程规划总投资达7300多亿元, 堪称“世界生态工程之最”。



二、战略方针
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
– 严格保护天然林、野生动植物以及湿地等典型生态
系统; – 积极发展人工林、林产品精深加工、森林旅游等绿 色产业; – 高新技术与传统技术相结合,加强森林科学经营; – 实现森林木质和非木质资源以及生态资源的持续物以及湿地等典型 生态系统 通过严格保护,积极培育,保育结合,休养生息,加 快天然林以木材利用为主向生态利用为主转移的步伐, 实现天然林资源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的良性循环。 – 近期以保护为主,让天然林休养生息,尽快扭转天 然林生态系统处于逆向演替的局面,森工企业完成 战略性转移; – 中期以培育为主,利用封山育林、人工造林等措施, 促进天然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加速其顺向演替的进 程。与此同时,提升林区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积 极培育林区后续产业,适度利用林内资源; – 长期以合理利用为主,完善保育体系,实现森林生 物多样性愈益丰富、森林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生态 产业健康发展、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

– 在立地条件好,不会造成水土流失的地区,结合区
域特色,建立产业带。 – 加快速生丰产林建设步伐,逐步实现以采伐天然林 为主向采伐人工林为主的转变。积极培育工业原料 林、经济果木林、竹藤花卉等商品林。 – 大力发展林产品的精深加工、林浆纸一体化以及可 再生、可降解的木质及非木质新型复合材料,提高 森林资源综合利用率,实现国内林产品供需平衡。 – 加速推进森林旅游等服务业的发展


转变一: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 转变
– 这是对新时期林业的定性定位和指导思想进行重大
调整,林业认识上的巨大飞跃。
– 这一转变是其它几个转变的核心和根本,其他转变
是推动这一转变的重要力量。


转变二:以采伐天然林为主向以采伐人工林为 主的转变
天然林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生物 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具有人工林所无法比 拟的重要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可再生资源。 我国的天然林大部分处于大江大河的源头,在维护国 土生态安全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保护这些宝贵的 天然林资源刻不容缓。 要保护我国的天然林资源,必须加大人工林培育,逐 步实现由采伐人工林代替采伐天然林,解决木材供需 矛盾,真正保护好天然林。

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 的阶段目标: – “展望下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十年实现国 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 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年时,使国民经济 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本世纪中叶建国 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 社会主义国家”。
为此,国家林业局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和专家 领导小组,由院士、专家领衔,开始了跨部门、 多学科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历时两年余。 参加这项研究的包括两院院士和国家有关部门 的资深专家近60人,研究队伍近300人,涉及 林学、林业工程学、农学、生态学、环境学、 生物学、法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40多个学科。 研究分25个专题,总报告分四册,260多万字。 温家宝副总理称赞林业战略研究“有深度,有 创新,有突破”。 其中一些重要成果已经被中央采纳,并被写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




转变三:由毁林开荒向退耕还林的转变
毁林开荒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1999年,国家抓住有 利时机,做出了以粮食换生态,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 重大决策,启动了这一历史性转变。 实施退耕还林,恢复以森林为主体的植被,从近期看, 又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从长远看,是治理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的根本措施。
中国林业发展战略
主要内容 中国林业发展定位 中国林业发展战略 林业战略重要对策建议 中国林业重点工程
森林保护大地的绿色屏障
森林是大自然的卫士,是生态平衡的支柱。它能维持空气中二氧 化碳和氧气的平衡,还能清除空气中的有毒有害的气体,因此被 人们成为“地球之肺”。 森林也是制造氧气的“工厂”。据测定,一亩森林每一天产生氧 气,能满足65个人一天的需要。森林也能够吸收有害物质。一公 顷的柳衫林,每天可吸收二氧化硫60公斤。 森林还能保持水土。20厘米厚的表土层,如果被雨水冲刷干净, 林地需要57.7万年,草地需要8.2万年,耕地是46年。而裸露的土 地只要18年。这说明缺乏森林植被会使土壤侵蚀加剧。

周生贤阐述了“东扩、西治、南用、北休”的 林业发展基本格局,“东扩”就是要在沿海地 区和东部、中部平原,大力加强沿海防护林建 设,预防海洋灾害对沿海地区的不良影响。建 立高效的农田防护林体系,适度发展用材林和 经济林,并促进林业向农区、城区和下游产业 延伸,扩展林业发展的领域和空间。“西治” 就是要在“三北”、西南和青藏高原等地区, 加强生态保护的同时,加大对风沙源区、大江 大河源区和高寒地区的生态治理,增加林草植 被,改善生态。“南用”就是要在南方集体林 区,发挥地域和机制的优势,推进用材林、工 业原料林和经济林等商品林基地建设,发展林 纸一体、木材加工、林产化工等林业产业。 “北休”就是要在东北林区,充分利用“东北 振兴战略”实施的契机,加强天然林保育,推 进天保工程纵深发展,让林区继续得到休养生 息。
转变五:实现由部门办林业向社会办林业的转 变
六大林业工程的启动,使林业成为一项民众参与程度 高、各方面大力配合和支持的社会性工程。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促进 林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五大转变是我国林业发展史上的重大转变,是新时期 我国林业发展阶段特征的集中体现和总体要求,是顺 利实施六大工程、加快林业发展的可靠保证。其中最 根本的转变是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转 变。

加大野生动植物资源、湿地等典型生态系统的保护及 发展。大力开展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专项保护工程。 以就地保护为主、迁地保护为辅,保护、恢复和扩大 野生动植物栖息地,显著提高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 规模、水平和成效。
(二)积极发展商品林等绿色产业 以商品林的大发展带动林业产业的大发展,以 林产加工业的大发展带动森林资源培育业的大 发展,以森林旅游业的大发展带动森林服务业 的大发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对森 林产品及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

– 战略的失误是最大的失误 – 林业战略研究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研究,不是
林业部门内部的一个规划,要从国家的角度而不是 部门的角度出发。 – 我只抓了水利和林业两项战略研究。水利战略研究 在先,有很激烈的交锋,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中 国只能走节水型社会的道路”,正贯彻到国家战略 中去,期待林业得出些什么。

周生贤在陈述最近五年中国林业所取 得的变化时说,根据近年完成的四大调 查监测结果显示,从1998年到20 03年的5年间,我国森林面积从2 3.8亿亩增加到26.2亿亩,森林 覆盖率从16.55%提高到18.2 1%,活立木蓄积量从124.9亿立 方米增加到136.2亿立方米,相当 于五年中林业为每个中国人增加了一立 方米木材。

3、中国林业发展的定位 综上所述,从林业的历史和现实中正在发生的 转变,以及世界林业的发展趋势,中国林业在 当前及相当长的一个历史阶段的定位应有一个 根本性的变化。
林业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是
生态建设最根本、最长期的措施。必须把林业 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 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要赋予林业以重要地位; – 在生态建设中,要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 – 在西部大开发中,要赋予林业以基础地位。

生态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 也是先进文化的重要象征。 – 从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 – 生态文明是生态良好,社会经济发达,物质生产丰厚 的基础上所实现的人类文明高级形态。 – 建设山川秀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社会, 要求人们价值观念、发展方式、消费方式的生态化。 这一新的战略思想,体现了对传统林业发展观和森林价 值观的深刻变革。 – 建国以来,我国客观上走了一条以木材生产为中心, 以牺牲森林生态、社会效益为代价的发展道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