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遵义非山茶科代茶饮用植物品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叶苦丁嫩叶
遵义非山茶科代茶饮用植物品种
遵义有多种非山茶科代茶饮料植物品种,都被人们统称“茶”,如苦丁茶、老鹰茶、杜仲茶、金银花茶等。
多年来,遵义在对非山茶科代茶饮料植物中的野生女贞苦丁茶进行人工驯化和大面积栽培,同时对野生藤茶、老鹰茶等非山茶科代茶饮料植物进行逐步开发利用。
一、苦丁茶
苦丁茶是遵义市非山茶科代茶饮用植物产品中最普及的一种,有较大的产量和广泛的消费群体。
遵义境内最常见的苦丁茶有木樨科、冬青科两种,其中木樨科女贞属的苦丁茶分布范围最广,资源贮量最丰富,产量最大。
(一)木樨科苦丁茶
木樨科苦丁茶,遵义非山茶科代茶饮用茶树品种之一。
源于日本木樨科女贞属多种植物,主流品种为粗壮女贞和光萼
小蜡,还有紫茎女贞、变叶女贞、华叶女贞、
李氏女贞、紫药女贞、川滇蜡树、序梗女贞
等。
木樨科小叶苦丁茶生长发育的气候条
件是:年平均气温14~16.7℃,年日照时数900~1500小时,海拔300~1500米,年降雨量750~1500毫米,空气相对湿度80%~84%,年无霜期250~300天左右。
土壤质地为砂土或砂质壤土,有机质含量4~7.5%,全氮230~390毫克/克,碱解氮21~41毫克/克,速效磷3~9毫克/千克,速效钾30~200毫克/千
杯中小叶苦丁
克,pH 值5.1~8.2。
据1992—1994年调查,在湄潭、凤冈、余庆、务川、正安、道真、赤水、仁怀、习水、遵义等地都有木樨科女贞属苦丁茶种分布,资源全部处于野生状态。
全省分布中心有3个,以遵义市所属各县和毗邻的沿河、思南、印江、德江等县的黔北地区为主要集中地带。
1.余庆苦丁茶
俗名“贵州小叶苦丁茶”,属木樨科女贞属,是贵
州山区石灰岩喀斯特地层地貌生长的一种特有的野
生珍稀中药材植物,主产于余庆县。
苦丁茶内含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黄酮类含量
极高,为茶叶的1.6~14.7倍,咖啡碱含量极低,仅
为绿茶的1%。
木樨科小叶苦丁茶原为野生,群众常采摘加工饮用。
1994年,采摘乌江沿岸野生苦丁茶叶试制样品2千克;1995年,制苦丁茶80千克,产值8万元;1996年,移植驯化野生苦丁茶300株,面积1.5亩。
1997年,用野生枝条插穗2万株,成活率30%。
2000年,搞无性繁殖,选用苦丁茶树枝条,再用生根粉浸泡4小时,成活率70%左右。
龙家镇、白泥镇采用土壤消毒,将半木质化或初木质化嫩枝条,用生根粉浸泡4小时扦插,全县扦插200万株,成活率最高达92%。
2.务川苦丁茶
务川苦丁茶也属木樨科粗壮女贞,多生长于荒山野岭之中。
务川苦丁茶的制作、饮用历史悠久。
《黔志》载:“撩人多饮野生苦丁茶、藤茶。
”务川苦丁茶色泽绿润,香气清纯、汤色绿亮、滋味醇爽、入口微苦、回味甘甜、叶底翠绿、
鲜活等特点。
其“三绿”(外形绿、汤绿、叶底绿)和“头苦二甜三回味”的特征明显,
3.习水苦丁茶
习水县野生资源丰富,苦丁茶分布广,品质好,开水浸泡后,茶叶保持鲜叶的本色,茶汤呈浅鲜绿色,汤液清澈无任何沉渣,口味苦回甜。
习水县内著名的是坭坝小叶苦丁茶,也属木樨科粗壮女贞,原是生长在贵州乌江两岸及苗岭山区特有的珍稀植物。
坭坝小叶苦丁茶以天然小叶贞树的鲜嫩叶为原料,以传统工艺,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炒杀、气杀加工精制而成。
(二)冬青科苦丁茶
大叶冬青苦丁茶是冬青科冬青属苦丁茶种常绿乔
木,俗称茶丁、富丁茶、皋卢茶,赤水又别名菠萝树、
大叶茶、苦灯茶,是我国一种传统的纯天然保健饮料
佳品。
遵义各县(区、市)几乎都有分布,而且是一
种传统茶品,样多在夏天用作消暑降火的
清凉饮料。
均为野生,虽然历史悠久,但是没有作为
产业加以发展,农闲时农民上山零星采摘,加工后多为自
冬青科苦丁茶
己饮用,少量的到集市上出售。
也偶尔有将其作为再加工茶类的原料,如遵义县团溪六君茶,是一种袋泡茶,就以冬青科大叶苦丁茶为主料。
二、杜仲茶
杜仲树。
杜仲科、杜仲属落叶乔木,高达20米。
特有的珍贵树种,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及南部各省,其树皮为珍贵滋补药材。
单叶互生,椭圆形或卵
形,长7~15厘米,宽3.5~6.5厘米。
树皮含杜仲胶6~10%,树叶含杜仲胶2%~4%。
含维生素E,维生素B及β—胡萝卜素等,还含有很多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
杜仲茶是贵州传统非山茶科饮用茶产品。
以杜仲植物的叶为原料,在杜仲叶生长最旺盛时、或在花蕾将开放时、或在花盛开而果实种子尚未成熟时采收,按茶叶加工方法制作而成。
遵义是杜仲的适生区,杜仲资源丰富。
除野生植被外,人工栽培杜仲已具有一定生产规模,1986年杜仲茶产量为20吨,1988年达220吨。
1988年杜仲产量达2520吨。
三、老鹰茶
各地传统称为老鹰茶的原料植物有多种,贵州的老鹰茶植物以属于樟科木姜子属的学名毛豹皮樟为主,对生长环境条件的要求不甚严格,适生长于海拔500~1200米高的山地丘陵阔叶疏林、针叶疏林或灌丛中,在岩山缝隙中也能生长,耐寒、耐旱、耐瘠薄。
遍及遵义各县(区、市),比较集中的是务川县和正安县山区,均为野生。
形态特征:常绿乔木,树高一般在四五米,叶互生,叶片呈椭圆形,叶质甚厚,色泽深绿,面绿背白。
茎直立,圆柱状;根系发达,分布于深度30厘米以内的微酸性土壤内。
旁枝繁多,不逸不斜,向上生长,密匝成簇。
老鹰茶是以老鹰茶树嫩叶为原料加工而成的植物饮品。
四、藤茶
葡萄科蛇葡萄属显齿葡萄种
藤本植物。
俗称“茅岩莓茶”“端
午茶”“藤婆茶”“山甜茶”“龙须
茶”。
在务川、习水、正安等山脉
较为高大的县份均有生长。
多年
生常绿植物,叶互生,阔椭圆形
叶尖渐尖,叶缘有锯齿,叶质甚厚,叶色深绿;藤长5~10米不等,攀附于乔木、灌丛或岩石上;根系发达,主根入土深度为50~80厘米,侧根和须根入土深度为30厘米以内;遵义多数县(区、市)有分布,原为野生状态,人工种植主要分布在务川县、正安县的部分乡镇,种植于房前屋后的院墙和竹栏边,已有数百年的种植历史。
藤茶生长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较低,适生于海拔500~1200米高的山地丘陵的阔叶林疏林、针叶林疏林、灌木丛或岩山缝隙的微酸或微碱性土壤中;耐寒、耐旱、耐瘠薄。
藤茶初级产品形状春季为特级嫩叶和连枝嫩叶,夏秋季为统货连枝叶,采摘后直接晒干即成。
藤茶冲泡后汤色淡黄、清纯可口、微甜,是当地百姓待客的饮品,深受饮用者好评。
藤茶味甘甜,性凉,内含17种氨基酸和丰富的维生素C 、蛋白质等。
具有清热润肺、平肝益血、消炎解毒、降压降脂、消除疲乏之功效。
尤其对因烟酒过度、肝火过旺、油腻过多而引起的身体不适、消化功能障碍具有保健功效。
除作茶饮用外,务川境内的藤茶还有多种药用功效。
若身体的某处有无名肿瘤,只需采摘一把新鲜的藤茶叶,就着山泉水捣烂,敷于患处,肿瘤不出两天即可消除;如小便干涩,只需用凉水泡一杯藤茶饮下,连服三次,难言之隐会殆然全无;藤茶还是一种很好和解酒良药。
如遇酒醉,只
需摘3~5片鲜嫩的生藤茶叶放于口中细嚼慢咽连渣吞下,酒醉即可快速消除。
藤茶由于受当地文化和经济水平的限制,该产品至今仍未进入市场,处于自种、自饮、自品的阶段。
2004年,正安县将藤茶列入经济开发重点保护品种之一,开展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已见成效。
初级产品形状春季为特级嫩叶和连枝嫩叶,夏秋季为统货连枝叶。
加工程序简单,可将摘回的嫩叶直接晒干即泡饮,也可用沸水杀青后再晒干成茶。
没有藤茶精制产品。
五、甜茶
蔷薇科悬钩子属木本植物,又
称甜叶悬钩野生植物。
主要生长于
务川、道真、习水等山比较大的县。
多年生落叶灌木,树高1~3米不
等。
茎直立,圆柱状,枝条疏软,
有皮刺,丛生;根系主要分布在表
土层(0~30厘米)内,为浅根性
植物;叶甚甜,单叶互生,掌状7深裂或5深裂,裂片披针形或椭圆形,中央裂片较长,边缘具重锯齿;花白色,单花瓣5片,聚合酱果,卵球形,成熟时橙红色,味甜可食。
甜茶对生长环境要求不甚严格,适生长于海拔500~1000米丘陵山地的常绿阔叶疏林、林缘松杉疏林或灌丛中;喜肥沃又能耐瘠薄、耐
严寒,温度适应范围-3~38℃,对有效积温的要求不甚敏感,适应幅度较大;
对地形、土壤的要求较粗放,在微酸至微碱的土壤上都能正常生长;耐干旱、
忌积水,在排水良好、肥沃疏松的新垦荒地上生长特别良好。
甜茶中富含18种氨基酸,每100克干品含氨基酸331.54毫克,特别是富含人体必须的但又不能生成,只能从食物中吸收的8种氨基酸。
甜茶中富含的营养物质和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主要有钙0.8%、锌105.5毫克/千克、锗5.5微克/千克、硒17.94微克/千克,及钾、镁、磷、铁、钠、铜、铬、锶、锂等,不含咖啡因;其中所含的锗、硒等均优于一般绿茶和苦丁茶;还富含维生素C 和B 、超氧化物岐化酶,鲜甜茶中维生素C 的含量高达115毫克/100克;含4.1%生物类黄酮、18%的茶多酚和5%的甜茶素。
甜茶具有清热解毒、防癌、抗过敏、润肺化痰止咳、减肥降脂降压、降低血液胆固醇、抑制动脉粥样硬化、防治冠心病和糖尿病等功能。
遵义的甜茶属于采摘野生,自己饮用为主、零星出售为辅,没有加以开发形成产业。
六、绞股蓝茶
绞股蓝,双子叶纲葫芦科多年生草质藤本
攀援植物。
中药名为七叶胆,别名小苦药、公
罗锅底、遍地生根等。
在日本和东南亚地区被
称为“福音草”“甘茶蔓”“健美女神”“百病克
星”“抗癌新秀”“神药”“仙草”等。
在中国被
誉为南方人参、第二人参、茶中人参、新人参、
五叶参、七叶参等,有“北有长白参,南有绞
股蓝”之誉。
遵义各县(区、市)均有出产,主要为野生,早有人工种植。
近年来因据
说绞股蓝能降血脂、血压而备受推崇,人工种植面积增加较快。
产量最大为务川县,尤以石朝乡最为丰富。
七、金银花茶
金银花一名出自《本草纲目》,为四
十种家种大宗药材之一,野生也常见。
又名忍冬、银花、双花等。
金银花为半常
绿性缠绕灌木,适应性很强,耐旱、耐寒、
野生于丘陵、山谷、林边。
扦插成活后第
二年即可开花,3至4年后进入盛花期,幼枝密生柔毛,单叶对生,卵状椭圆形,长3~8厘米。
幼时两面有毛,后渐光滑。
春夏开花黄白相映,花冠长3~4厘米,开花时先白色,后渐变黄,有芳香。
浆果球形、黑色。
花期在4月至7月,初开为白色,后转为黄色,因此得名金银花。
金银花虽属藤本植物,但根系发达,枝叶茂盛,固土保水能力强,是水土保持与石漠化治理的好树种。
金银花普遍存在于遵义各地的山间,过去多为野生,现多为人工栽培,扦插繁殖。
遵义种植金银花的主要区域为绥阳县,由于地理、气候的优势,绥阳县小关金银花的品质通过专家鉴定为优质金银花,已进入2005年版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属中药材,其药材被名为“贵州银花”。
八、其他茶
除了上述产量比较大的代茶饮用植物品种外,遵义市还有一些产量不大,但历史悠久的非山茶科代茶饮用植物品种。
赤水野生白茶赤水野生白茶不同于常说的安吉白茶或福鼎大白茶,是赤水特有的林产品。
仅产于赤水四洞沟景区附近。
在四洞沟周边深山中生长着一些百年树龄的大白茶树,是制作赤水白茶和赤水虫茶的原料。
习水楠木茶野生茶,产于赤水河流域各县,习水县较多。
乔木型,大叶种,树冠高大,木质中性较好,香气浓,口感好,茶叶煮炖汤液呈悬蚀液,味接近老鹰茶,颜色似白茶。
习水倒勾茶野生茶,灌木型,茶汤呈中褐色,有一定的茶香味,当地部分群众在采摘饮用。
绥阳刺茶刺茶产自绥阳县耿家寨,海拔在1200米以上,沙土淡黄色,制作工艺是传统的水煮过后炒青在晒干,有600年的历史,当地的农家常用来消暑,保护嗓音,用白糖加姜加刺茶可缓解嗓子发干发涩的症状,据当地老百姓诉说,此茶泡过在炎热的夏天都不会腐败。
水柏腊茶产于绥阳县枧坝镇黄鱼村杨家沟,海拔在800米,是当地人用此茶来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等病。
可以和红糖加姜,还可以和红豆熬稀饭。
此外,还有小白叶茶、木头茶、娘娘茶、草米茶、安桂茶、倒钩茶、红籽茶等野生土茶,虽然产量不大,分布也不广,但也是当地百姓生活中对山茶科茶叶饮料的必要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