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27.下图是某个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题27.下图是某个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NO + CO === N + CO2B.NO + CO2 === NO2 + CO

C.NO2 + CO2 === NO + CO D.NO2 + CO === NO + CO2

分析:此题考查了学生读图的能力,以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种类、数目、质量不改变,只是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从图中可以看出,左边表示参加反应的分子,共有两种分子,是NO2和CO,中间表示两种分子在互相作用,右边表示经过中间过程的作用,NO2中失去了一个氧原子变成NO,CO得到了一个氧原子变成了CO2。

解答本题简而明的方法是:在图中所给的示意图上面写出物质的化学式,从而直接得到化学方程式,例如:

NO2+ CO NO + CO2

综上所述,此题答案选D。

试题28.已知反应CaCl2 + Na2CO3 === CaCO3↓+ 2NaCl。向一定量的盐酸和氯化钙溶液的混合物中不断滴入碳酸钠溶液。下图分别表示滴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气体或沉淀的质量变化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分析:此题考查了酸碱盐之间反应的先后顺序,盐酸和氯化钙溶液的混合物中加入碳酸钠溶液,盐酸和氯化钙均能和碳酸钠反应,碳酸钠要先和盐酸反应,等盐酸反应完了,继续滴加碳酸钠溶液,它会和氯化钙反应而产生沉淀,而且生成的沉淀不会继续和碳酸钠反应而减少,因此在反应开始就会出现气泡,一段时间后出现沉淀,一直至氯化钙反应完全。

所以,出现气体则按照下图所示:

各处表示意义:

OA: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质量逐渐增加

A点:盐酸与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

AB:盐酸已经反应完,再滴加碳酸钠也不再产生气体。

出现沉淀则按照下图所示:

各处表示意义:

OA:碳酸钠先和盐酸反应,此时只产生气体,不出现沉淀

A 点:碳酸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AB :碳酸钠与氯化钙在反应,沉淀质量逐渐增加

B 点:碳酸钠与氯化钙恰好完全反应

BC :氯化钙已经反应完,再滴加碳酸钠也不再产生沉淀

根据此分析方法,可快速选出答案B 。

试题34.在生活和化学实验中,人们经常用到各种除湿剂(干燥剂)。

(1)硅胶。无色或白色颗粒,吸水量为30%~35%,可反复使用。其主要成分是SiO 2,

其中Si 元素的化合价为 。

(2)生石灰。白色块状固体,吸水后生成熟石灰,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无水氯化钙。白色固体,有苦咸味,每千克吸水量为1 kg ~1.2 kg 。若1 kg 无水氯

化钙吸收1.2 kg 水后得到氯化钙溶液,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数字)。

(4)浓硫酸。无色粘稠液体,有吸水性,在化学实验中常用它作干燥剂,但日常生活

中却很少用它作除湿剂。其原因是 (写出一条即可)。

(5)还原铁粉。灰色或黑色粉末,又称“双吸剂”,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和氧气,常

用于食品保鲜。检验使用一段时间后的“双吸剂”是否仍有效的化学方法为

分析:本题为一道组合型专题考查。

第(3)小题考查CaCl 2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CaCl 2溶液共2.2kg ,溶质CaCl 2 1kg ,

溶剂H 2O1.2kg

溶质质量分数:%5.45%100kg

2.2kg 1=⨯ 学生错例:①%

3.83%100kg 2.1kg 1=⨯;②%5.54%100kg

2.2kg 2.1=⨯。 答错原因:溶液、溶质、溶剂概念不清,公式记忆不牢固

第(4)小题考查浓硫酸的腐蚀性。 学生错答原因:答题表述不准确,例如:只答“液

体不好用、易烫伤,危险”等,其实均没有答到点子上,给今后教学的启示是:对典型物质的性质,可通过实验使学生加深印象,并训练学生准确表达。

第(5)小题主要考查Fe 的化学性质、实验设计、准确描述实验操作等方面内容。 应根据Fe 的化学性质之一进行解答: 在O 2中燃烧

与酸反应

与盐溶液反应

三种实验方案: 燃烧——有Fe ——有效

于燃烧匙中,在酒精灯上灼烧,伸入O 2集气瓶中 不燃烧

取样

于试管中,加酸 冒气泡——有Fe ——有效

无气泡

于试管中,加CuSO 4溶液 有红色固体析出—有Fe —有效

无红色固体析出

对上述三种方案的评价:

①灼烧法:Fe 量若很少则观察现象不明显,且需加热不安全;

②加CuSO 4溶液法:Fe 2O 3即为红色且难溶,再观察是否有红色Cu 被置换出来现象不

明显,且CuSO4溶液本身为蓝色,干扰颜色的判断;

③加酸法:观察冒气泡,操作简单,现象明显,干扰小,为最佳答案。

描述现象时有部分学生通过溶液颜色变化判断——若为黄色则无Fe,变为浅绿色则有Fe,因为一定有Fe2O3,溶液必会变为黄色,即使有Fe的浅绿色也不明显,所以通过气泡判断是最合理的答案。

答案:(1)+4

(2)CaO + H2O == Ca(OH)2

(3)45.5

(4)浓硫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

(5)取少量该“双吸剂”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若有气泡产生,则“双吸剂”还有效;否则无效。

试题35.A、B、C、D、E、F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B是常用于光合作用和灭火的气体。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

(1)B的化学式为。

(2)已知反应①、②、③的基本反应类型相同。反应①的化学方

程式为,基本反应类型

为。

(3)已知反应④、⑤、⑥中,一个有沉淀生成,另一个有气体生

成,还有一个没有明显现象。B、E不含相同元素,D、F只含一种相同

元素。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

为。

分析:本题考查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反应关系,

是分析推断题。解题关键有三点:1. 审题,看清所有给定即限制条件:

“—与→”的区别,①②③转换三角的基本反应类型相同,④⑤⑥中一个有沉淀、一个有气体、一个无明显现象,B、E不含相同元素,D、F只含一种相同元素。2. 熟悉初中常见物质间的转化,明确反应现象。3. 掌握四大基本反应类型。

解题的基本思路如下:

⑴本题突破口为B——CO2(光合作用、灭火、气体)。

⑵C—B为短线,可以发生反应,根据初中知识,符合基本反应类型,只有水与CO2发生化合反应,所以C为水,而A要生成CO2或H2O,则只能是O2

⑶此小题限制条件较多,但关键点在E上,E要与B不含相同元素,且又可以生成B,能生成CO2的可以是CaCO3分解,也可以是酸与碳酸盐反应,结合限制条件E只能是HCl;

第二个突破口在D,要由C——H2O生成且能与E——HCl反应,所以D为Ca(OH)2;

反应⑤和⑥要有气体和沉淀生成,Ca(OH)2不可能生成气体,所以只能生成沉淀物,此沉淀物又需与HCl生成气体,所以只能是碳酸盐,二者合起来推断,F为CaCO3

答案:(1)CO2

(2)2H2 + O22H2O化合反应

(3)Ca(OH)2 + 2HCl === CaCl2 + 2H2O Na2CO3 + Ca(OH)2 == 2NaOH + CaCO3↓

试题37.某课外小组的同学们收集了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废气,为了确认这种废气的组成,他们在实验室按如下装置进行了实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