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人的幸福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中国人的幸福观》
幸福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记得之前有一个访谈节目“你幸福吗?”每个人的回答有所不同,满足感和幸福感并没有一定的限制和标准,因人而异,但每个人都有会对幸福有一定的追求。中国人的幸福感,幸福观是从古代流传延续下来的,本书正是从不同角度介绍了中国人的幸福观的形成及演进。
中国古代人的幸福观是怎么样的?古代人对幸福的理解感觉看法是什么样的?究竟什么才能称得上是幸福?然而,通过作者的叙述,不难发现在有史料和文字可考究的商朝,当时人们将幸福寄托于宗教社会和意志。从古代的字很容易看出,毕竟文字使人们思想的体现。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时期的人有不同的幸福寄托,如将幸福寄托于巫术,将幸福寄托于鬼神。圣人将幸福寄托于民众的幸福。如文中所说的“他们从来都将个体是作为人类中体的一部分,而且深深相信个人的幸福和众人的幸福密不可分。”“孟子通过这种方式向许行解释,只有通过圣人的劳心,社会才能渐渐的从难以忍受的、无比危险的自然条件中慢慢发展起来,最后成为文明之地,并且通过忠孝维护了社会等级的差异,让所有人的幸福都得以可能。”于是各种治国安邦的人士与文章层出不穷。
文章中对各个学派思想主张的描述乍一看似乎跟幸福没有什么关联,但细想来就会发现,为了实现所有人的幸福,也就是古人所谓的“天下”人的幸福,就必须治理好国家,实行一套合适的措施与思想来使国家安定,而这些不同学派的不同主张,终究是围绕着治理国
家,克制自身展开的。也许是由于物质生产力的限制,古人的幸福只限制于安定的生活,安定的国家,甚至崇尚于与世无争。但现在就有所不同,对于二十一世纪的人来说,战争已经过去,物质生活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人们的幸福不在建立在社会安定,有衣可穿,有饭可吃,更期待的是社会公平,从另一个层面去实现自己的幸福感。这也不是个人因素,每个历史发展阶段都有其自身存在的问题,正是这些问题的不断出现与解决,社会才能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才得以进步。不得不说,在某种程度上,这种不同的“幸福感”也体现了社会的进步。
值得一提的是宗教信仰永远是人们追求与寄托幸福的一种方式,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今。现实的不如意使得人们想方设法寻求安慰自己的方式。佛教的出现与盛行正是最好的例证,古代统治阶级的剥削与压迫使人们不堪重负,人们对生活无望只得找一种精神寄托,而佛教正好宣扬“世事轮回,因果报应”,此生的不如意也许是来生美好幸福的生活的奠基,这种想法与感觉也正是一种幸福感的产生,没有人可以阻挡幸福的脚步,于是,佛教开始在人们心中扎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信奉佛教。当然,现在虽然提倡相信科学,崇尚科学,但宗教信仰仍然不失为一种心灵寄托的方法,当然,也有的是为了严格要求自己,提升自己,以宗教作为监督。但仍然有很多人是为了得到宗教的庇佑,实现自我安慰,打心里得到一种幸福感与满足感。
每个人心中的幸福感不同,有的人容易满足,小小的温饱生活都能使他得到幸福,文章中所说的幸福并不是指具体的某一个人的幸福,
而是集一种大同思想的全体国人的幸福,这种幸福就被扩大化。不仅体现在宗教信仰上,甚至体现在文化认同与衣食住行上。后来的基督教,伊斯兰教给了人们更多的精神寄托与满足感,以至于后来中国的沦落,中国的抗争及崛起,人们都在寻找在不同环境幸福感的途径。总之,国人对幸福的追求从未间断。
推荐书目:
《人生》路遥
之前就有人推荐我看,但一直没抽出时间,或者说前边几章根本吸引不了我,带走浓重的时代特征,这对于我来说是不喜欢的。但优秀的作品必定有它的魅力所在,在同学的建议下,我又重拾起这本书,静下心来,认真阅读。
人生本就是起伏不定的,上天总爱来玩笑给世人。书中的高加林的命运令人叹息,从有稳定工作与收入的教师沦为吃饭穿衣都成问题的农民,又突然成了众人羡慕的通讯员,后又回到了原点,回到了他土生土长的那片土地,回到了他那才华无处施展的小村庄,自己心爱的女友也无奈嫁与他人,到头来,他还是什么都没有,有的只是内心深深的愧疚。不得不说,高加林的命运也反应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状态,优秀人才得不到重用,很多有知识有干劲的年轻人都被那一纸身份永远的与上流社会隔开。固然高加林最后的结局有他自己的原因,自私,为了自己的理想竟出卖自己的良心,但这又有什么错呢,一个有知识有能力的青年,满腔热血想干出一番事业,却苦苦没有机会,已经无需怪罪这个可怜的年轻人自己的过错了,罪魁祸首应该是社会,是当
时的制度。正如书中所说的"社会也不能回避自己的责任。我们应该真正廓清生活中无数不合理的东西,让阳光照亮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使那些正徘徊在生活十字路口的年轻人走向正轨,让他们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让他们的理想得以实现。祖国的未来属于年轻的一代,祖国的未来也得指靠他"。
唯一令人欣慰的是高加林在人生失意时遇到了自己的真爱,很欣赏六七十年代人们表达爱意的那种纯粹与腼腆,这种纯粹的感觉在作者以景衬情的描写下显得更让人陶醉。文中有过这样的描述“他们默默地偎在一起,像牵牛花绕着向日葵。星星如同亮闪闪的珍珠一般撒满了暗蓝色的天空。西边老牛山起伏不平的曲线,像谁用炭笔勾出来似的柔美;大马河在远处潺潺的流淌,像二胡拉出来的旋律一般好听。一阵轻风吹过来,遍地的谷叶响起了沙沙沙的响声。风停了,身边一切便又寂静下来。头顶上,婆娑的、墨绿色的叶丛中,不成熟的杜梨在朦胧的月下泛着点点青光。”闭上眼睛,那种美好的画面在眼前定格。
喜欢巧珍的那种单纯与善良,为了自己心爱的人,她愿意自己承受一切,愿意放手,哪怕有满腹的委屈,哪怕自己有多么不舍得。总之,这本书很值得看,感受世事的变幻无常,感受当时生活的不易与艰辛,学会珍惜自己现在的生活以及自己身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