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安全性鉴定和抗震鉴定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鉴定目的决定鉴定深度
3 鉴定报告要满足鉴定目的才具可用性
鉴定程序
鉴定标准
《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第
一号修改单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相关依据:相关设计图纸、质保资料
相关检测报告
详细调查/检查/检测
上部承重结构
构件安全性等级,结构整体性等级,结构侧向位移等级 构件:主要构件,一般构件 结构整体性:结构布置,支撑,圈梁,连接构造 结构侧向位移:顶点位移,层间位移
围护系统的承重部分
安全性鉴定----鉴定单元评级
一般情况下,应根据地基基础和上部承重结构
的评定结果按其中较低等级确定。
当鉴定单元的安全性等级按上款评为Asu级或Bsu级但围 护系统承重部分的等级为Cu级或Du级时,可根据实际情 况将鉴定单元所评等级降低一级或二级,但最后所定的等 级不得低于Csu级。
三个子单元: 地基基础:
地基,基础
上部承重结构: 梁,板,柱,墙 围护系统承重部分:檩条,幕墙龙骨
三层次:
构件,子单元,鉴定单元
四个等级: A,B,C,D
检查项目: 不同子单元检查项目不同
不同构件检查项目亦不同
安全性鉴定
4 构件是评级wk.baidu.com基础
检查项目类别:
承载能力 构造 位移变形(不适宜继续承载) 裂缝 锈蚀 (不适宜继续承载) 腐朽 (危险性) 虫蛀 (危险性)
主要内容
鉴定目的 鉴定程序 鉴定标准 详细调查/检查/检测 结构验算 安全性鉴定---《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 抗震鉴定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 规范条文解读和运用 抗震加固方法
鉴定目的
1 鉴定目的的多样性:
维修,改造,加固,仲裁
此次鉴定目的: 确保中小学校舍的安全
确保学校师生的生命安全
2001年: 年限50
C类
抗震鉴定
标准的采用
A类/B类建筑:采用《建筑抗震鉴定标准》 C类建筑: 采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鉴定内容
场地、地基和基础 上部结构
鉴定方法 《抗震鉴定标准》分为两级
第一级:以宏观控制和构造鉴定为主 第二级:以抗震验算为主结合构造影响综合判断
满足《建筑抗震鉴定标准》不一定满足 现行《建筑
安全性鉴定----构件评级
四种结构构件:混凝土,钢,砌体,木 不同结构构件检查项目不同
混凝土结构4,钢结构3,砌体结构4,木结构6
按检查项目分别评定每一受检构件等级 最低一级作为该构件安全性等级 单个构件划分按,附录D
安全性鉴定----子单元评级
地基基础
地基承载力,沉降,边坡稳定,基础承载力
极限状态确定的准则
截面应力应变分析方法是加固机理研究的必由途径; 结构加固后材料的本构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
谢谢大家
1 初步调查
收集相关资料:地勘,设计,质保,验收 听取有关人员意见:确定重点检查部位
2 现场详细检查
A 地基基础:场地,结构/地坪不良反应
B 结构体系:结构布置,连接构造,几何尺寸,
圈梁,构造柱,支撑
C 使用条件:环境,荷载
详细调查/检查/检测
D 围护系统:其承重结构,与主体结构的连接 E 结构变形:挠度,倾斜,裂缝,侧向位移 F 材料检测:材料强度,钢筋分布/直径,
抗震设计规范》
抗震鉴定
上部结构分为七类建(构)筑物
多层砌体房屋
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 内框架和底层框架房屋 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 单层砖柱厂房和空旷厂房 木结构和土石墙房屋 烟囱和水塔
加固设计
加固机理: 应力应变滞后原理
加固前提: 新旧部分在连接处变形(位移)协调 卸荷加固: 有利于新加部分充分发挥作用 规范处理: 对新加部分材料强度进行折减
混凝土碳化深度,钢材锈蚀
结构验算
鉴定的一个重要环节 以现场检测的数据为条件:
计算简图,荷载,截面几何尺寸,配筋,材料强度
鉴定时的结构验算要判断:
构件强度:拉、压 、弯、剪 构件变形: 位移、挠度 弯曲裂缝:间距、宽度
连续梁可进行弯矩调整
设计是一个反复验算和调整的过程
安全性鉴定
1 依据标准:《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 2 可靠性鉴定 = 安全性鉴定 + 正常使用性鉴定 3 评级规则和步骤:
抗震鉴定
依据标准:
1《建筑抗震鉴定标准》 GB 50023-2009 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2009
两个不同: 规范尺度不同,房屋建造年代不同
如何采用?委托方的要求和国家政策
后续使用年限及建筑分类
70年代:年限30
A类
80年代:年限40 ,不少于30 B类 或 A类
90年代:年限40 ,可采用50 B类 或C类
加固方法 :直接法,间接法 内力分析可同于新建结构:不考虑分级加荷,
应考虑截面特征的变化
截面设计有别于新建结构:合理假定极限状态 加固设计构造要点:保证新旧界面的可靠结合
手段: 界面处理,“销钉”
已有基本假定的适用性
● 平截面假定
: ● 砼的本构关系 鉴于大量实验研究,世界各国已普遍接受
非均匀受压极限应变为0.0033,均匀受压极限应变为0.002 加固后原截面是否是非均匀受压? 其极限应变如何取值?
3 鉴定报告要满足鉴定目的才具可用性
鉴定程序
鉴定标准
《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第
一号修改单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相关依据:相关设计图纸、质保资料
相关检测报告
详细调查/检查/检测
上部承重结构
构件安全性等级,结构整体性等级,结构侧向位移等级 构件:主要构件,一般构件 结构整体性:结构布置,支撑,圈梁,连接构造 结构侧向位移:顶点位移,层间位移
围护系统的承重部分
安全性鉴定----鉴定单元评级
一般情况下,应根据地基基础和上部承重结构
的评定结果按其中较低等级确定。
当鉴定单元的安全性等级按上款评为Asu级或Bsu级但围 护系统承重部分的等级为Cu级或Du级时,可根据实际情 况将鉴定单元所评等级降低一级或二级,但最后所定的等 级不得低于Csu级。
三个子单元: 地基基础:
地基,基础
上部承重结构: 梁,板,柱,墙 围护系统承重部分:檩条,幕墙龙骨
三层次:
构件,子单元,鉴定单元
四个等级: A,B,C,D
检查项目: 不同子单元检查项目不同
不同构件检查项目亦不同
安全性鉴定
4 构件是评级wk.baidu.com基础
检查项目类别:
承载能力 构造 位移变形(不适宜继续承载) 裂缝 锈蚀 (不适宜继续承载) 腐朽 (危险性) 虫蛀 (危险性)
主要内容
鉴定目的 鉴定程序 鉴定标准 详细调查/检查/检测 结构验算 安全性鉴定---《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 抗震鉴定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 规范条文解读和运用 抗震加固方法
鉴定目的
1 鉴定目的的多样性:
维修,改造,加固,仲裁
此次鉴定目的: 确保中小学校舍的安全
确保学校师生的生命安全
2001年: 年限50
C类
抗震鉴定
标准的采用
A类/B类建筑:采用《建筑抗震鉴定标准》 C类建筑: 采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鉴定内容
场地、地基和基础 上部结构
鉴定方法 《抗震鉴定标准》分为两级
第一级:以宏观控制和构造鉴定为主 第二级:以抗震验算为主结合构造影响综合判断
满足《建筑抗震鉴定标准》不一定满足 现行《建筑
安全性鉴定----构件评级
四种结构构件:混凝土,钢,砌体,木 不同结构构件检查项目不同
混凝土结构4,钢结构3,砌体结构4,木结构6
按检查项目分别评定每一受检构件等级 最低一级作为该构件安全性等级 单个构件划分按,附录D
安全性鉴定----子单元评级
地基基础
地基承载力,沉降,边坡稳定,基础承载力
极限状态确定的准则
截面应力应变分析方法是加固机理研究的必由途径; 结构加固后材料的本构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
谢谢大家
1 初步调查
收集相关资料:地勘,设计,质保,验收 听取有关人员意见:确定重点检查部位
2 现场详细检查
A 地基基础:场地,结构/地坪不良反应
B 结构体系:结构布置,连接构造,几何尺寸,
圈梁,构造柱,支撑
C 使用条件:环境,荷载
详细调查/检查/检测
D 围护系统:其承重结构,与主体结构的连接 E 结构变形:挠度,倾斜,裂缝,侧向位移 F 材料检测:材料强度,钢筋分布/直径,
抗震设计规范》
抗震鉴定
上部结构分为七类建(构)筑物
多层砌体房屋
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 内框架和底层框架房屋 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 单层砖柱厂房和空旷厂房 木结构和土石墙房屋 烟囱和水塔
加固设计
加固机理: 应力应变滞后原理
加固前提: 新旧部分在连接处变形(位移)协调 卸荷加固: 有利于新加部分充分发挥作用 规范处理: 对新加部分材料强度进行折减
混凝土碳化深度,钢材锈蚀
结构验算
鉴定的一个重要环节 以现场检测的数据为条件:
计算简图,荷载,截面几何尺寸,配筋,材料强度
鉴定时的结构验算要判断:
构件强度:拉、压 、弯、剪 构件变形: 位移、挠度 弯曲裂缝:间距、宽度
连续梁可进行弯矩调整
设计是一个反复验算和调整的过程
安全性鉴定
1 依据标准:《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 2 可靠性鉴定 = 安全性鉴定 + 正常使用性鉴定 3 评级规则和步骤:
抗震鉴定
依据标准:
1《建筑抗震鉴定标准》 GB 50023-2009 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2009
两个不同: 规范尺度不同,房屋建造年代不同
如何采用?委托方的要求和国家政策
后续使用年限及建筑分类
70年代:年限30
A类
80年代:年限40 ,不少于30 B类 或 A类
90年代:年限40 ,可采用50 B类 或C类
加固方法 :直接法,间接法 内力分析可同于新建结构:不考虑分级加荷,
应考虑截面特征的变化
截面设计有别于新建结构:合理假定极限状态 加固设计构造要点:保证新旧界面的可靠结合
手段: 界面处理,“销钉”
已有基本假定的适用性
● 平截面假定
: ● 砼的本构关系 鉴于大量实验研究,世界各国已普遍接受
非均匀受压极限应变为0.0033,均匀受压极限应变为0.002 加固后原截面是否是非均匀受压? 其极限应变如何取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