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批评参考文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媒介批评参考文献首批书目

(文献封面图片见ftp,彭杉扫描、整理)

1、《波德里亚:批判性的读本》,[美]道格拉斯·凯尔纳编,陈维振、陈明达、王峰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波德里亚:批判性的读本》为一本批判性读本,读本中的作者都是根据特定的领域和关注的话题来评析波德里亚的著作,并指出他的思想在特定话题和问题方面存在的长处和局限性。

2、《传媒·语言·社会》,俞香顺著,新华出版社,2005年版

大众传媒语言是社会语言的组成部分,同时由于大众传媒的巨大威力,大众传媒语言对社会语言环境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传媒、语言、社会是一种共构关系,而在大众传播时代,传媒无疑起着“轴心”的作用。《传媒·语言·社会》即对这种共构关系展开论述。

3、《大众传媒素养论》,陈先云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大众传媒素养论》一书认为,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大众传媒生态的变化,凸现了提升我国大众传媒素养问题的重要性,并对大众传媒素养的研究范围作出界定,揭示大众传媒素养的内在含义,认定组成大众传媒素养的若干要素,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目前中国社会各大界别大众传媒素养的情况,提出了中国大众传媒素养的重塑问题。

4、《大众文化的神话》,[英]斯威伍德著,冯建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

《大众文化的神话》一书中对大众文化的种种理论进行了犀利地阐述和批判,提出“文化是一种实践,是以意识、行动与特定的价值观作为基础,以寻求改变世界的一种手段”的文化观。

5、《大众文化论——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分析》,金民卿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年版

《大众文化论——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分析》一书,对大众文化的概念、特征、内涵、发展规律等作出分析,阐述了中国大众文化的历史发展、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积极功能与负面效应等,并探讨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大众文化。

6、《电视与暴力——中国媒介涵化效果的实证研究》,龙耘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版

《电视与暴力——中国媒介涵化效果的实证研究》一书,从涵化理论得以生法的一个重要来源——电视暴力研究入手,以受众调查和媒介内容分析为依据,检验该理论基本假设在我国的适用性,研究中国大众传媒涵化功能发生的机制与过程,探讨电视作为通俗文化的标志性媒体在我国受众以及整个社会生活中产生的影响。

7、《电影批评》,戴锦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在《电影批评》一书中,作者基于现代电影理论基础和背景的影片精读和分析,每一章节重点介绍一种电影理论流派的主要特征,并通过对一部影片的细读来展示对这一理论方法的运用。旨在通过理论化影评写作的介绍,让大家了解现代电影理论的主要脉络,在批评实践中获得对电影叙事、电影语言的深入了解和把握。

8、《多元文化素养》,[法]米歇尔·德·塞尔托著,李树芬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多元文化素养》为法兰西语境丛书之一,书中对精英文化、大众文化话语以及相关的传统的文化制度话语做出了具有法国学术色彩的话语深层的剖析。

9、《多元文化主义》,[英]C.W.沃尔森著,叶兴艺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什么是多元文化主义?其产生的历史和理论背景是什么?作为一种主义,多元文化主义有何特征?多元文化主义和教育改革、公共政策、宗教实践、国家认同、文化多样性、少数民族权利、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等等有何联系?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多元文化主义的悖论何在?多元文化主义的前景如何?沃特森的《多元文化主义》就是对上述问题的争论的描述、思索和评价,并试图作出一个清晰的阐述和确切的回答。

10、《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德]哈贝马斯著,曹卫东等译,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

《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的研究范围是自由主义模式的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结构和功能,即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发生与发展,因此,本书关注的是这一历史形态的主要特征,而忽略了历史发展过程中似乎遭到压制的平民公共领域这一变体。本书集中阐述了资产阶级公共领域中的自由主义因素及其在社会福利国家层面上的转型。

11、《广告符码:消费社会中的政治经济学和拜物现象》,[美]苏特·杰哈利著,马姗姗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广告符码:消费社会中的政治经济学和拜物现象》一书,从研究人与物的关系出发,结合哲学、经济学、传播学以及其他学科大量研究成果,说明了从古代社会到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消费社会里人与物的关系的演变过程。作者将媒介当做

一个商业化机构来考虑,运用古典政治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概念和理论对媒介进行阐释。

12、《后现代主义辞典》,王治河主编,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版

作为当代西方具有重大影响的一场思想运动,后现代主义既是一种文化思潮,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后现代主义辞典》一书以辞典的方式对其进行了全方位的梳理。全书共收辞条480余条,分别属于人物、术语、著作和流派四个大类。

13、《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德]瓦尔特·本雅明著,王才勇译,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年版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一书中,作者看到了随着技术革命在当今时代所诞生的以电影为典型代表的新的艺术样式:机械复制艺术,他从其艺术生长理论出发,对这种新型艺术投注了极大的热情,并进行了深入而详尽的分析。

14、《建构权威·协商规范:美国新闻媒介批评解读》,谢静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建构权威·协商规范:美国新闻媒介批评解读》一书,是从批评叙事与新闻专业的关系角度,系统解读美国新闻媒介批评的专著。论述从三方面展开:上篇着重分析了媒介批批的叙事性和道德性;中篇将理论和案例相结合,探讨媒介批评在美国新闻专业权威建构过程中的作用与反作用;下篇则梳理了美国新闻媒介批评与专业规范之间的关系。

15、《理解大众文化》,[美]约翰·费斯克著,王晓珏、宋伟杰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

《理解大众文化》是一本颇具代表性的修正主义文化研究著作。该书从对日常生活中文化现象的分析入手,勾勒了有关资本主义社会的大众文化理论。

16、《六说文学批评》,[法]蒂博代著,赵坚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版

蒂博代在《六说文学批评》中将批评分为自发的批评、大师的批评和职业的批评。在该书中,作者对这三种批评加以分析和描述,把文学批评这一时常涩人眼目的题目写的十分轻松有趣,并且指出,文学批评的健康发展有赖于多元化和共容性。

17、《媒介批评:立场、范畴、命题、方式》,李岩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媒介评价是一种学术立场,也是学者的一份社会责任和一种良知。媒介批评所关注的领域与传统媒介研究的主要区别可以从研究立场、范畴、命题、方式四个方面论述。《媒介批评:立场、范畴、命题、方式》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