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微生物

如何看待微生物
如何看待微生物

微生物是一些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物的总称。但有些微生物是肉眼可以看见的,像属于真菌的蘑菇、灵芝等。

大多数微生物是单细胞生物,如细菌、放线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蓝藻以及酵母菌、单细胞藻类等;少数微生物是多细胞生物,如各种霉菌和大型真菌等。此外,还有一些没有细胞结构的微生物,如病毒,类病毒和朊病毒等。

微生物不仅种类繁多,其在生物圈中分布也是十分广泛的。上至10000米的高空,深至11000米的海底,都有微生物的存在。土壤里有微生物生活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是微生物的主要活动场所。动物体表和体内的各种条件适宜微生物生活,也是微生物活动的重要场所。此外,科学家们在营养贫乏的岩石、矿山、荒漠都发现了微生物的踪迹。

从以上对微生物的介绍,我们对微生物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广泛存在于我们生活环境,甚至我们食用的食品也被他们入侵,而我们又无法用肉眼看见的他们,我们该如何对待我们日常食用食品中的微生物呢,他们对于我们来说过是敌还是友呢?

首先,我们先应该探究这些和我们形影不离的微生物会给我们带来怎么样的伤害。

众所周知,微生物是导致传染病流行的最重要的病源之一。在人类疾病中有50%是由病毒引起。如鼠疫,艾滋病,癌症,肺结核、疟疾、霍乱,伊波拉病毒、疯牛病、SARS、禽流感等都是由一些极少部分的微生物所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资料显示:传染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所有疾病中占据第一位。如1347年的一场由鼠疫杆菌引起的瘟疫几乎摧毁了整个欧洲,有1/3 的人(约2500万人)死于这场灾难,在此后的80年间,这种疾病一再肆虐,实际上消灭了大约75%的欧洲人口,一些历史学家认为这场灾难甚至改变了欧洲文化。我国在解放前也曾多次流行鼠疫,死亡率极高。而且还证实,这些病毒还在变异,这就更加增加了对这些疾病研究的困难。全世界虽然已经花费了无法统计的经费,但有些疾病的危害力并没有减小,甚至艾滋病的患者和感染者还在每年成倍增长。人类和病原微生物的斗争也许是一场永远看不到尽头的战争。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人类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新现和再现的微生物感染还是不断发生,像大量的病毒性疾病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一些疾病的致病机制并不清楚。大量的广谱抗生素的滥用造成了强大的选择压力,使许多菌株发生变异,导致耐药性的产生,人类健康受到新的威胁。一些分节段的病毒之间可以通过重组或重配发生变异,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流行性感冒病毒。每次流感大流行流感病毒都与前次导致感染的株型发生了变异,这种快速的变异给疫苗的设计和治疗造成了很大的障碍。而耐药性结核杆菌的出现使原本已近控制住的结核感染又在世界范围内猖獗起来。

另外,大部分的微生物具有腐化性,即引起食品气味和组织结构发生不良变化。这也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在这些粮食微生物中,数量最大、对粮食危害最为严重的是霉菌及其代谢物。他们在环境适宜的条件下,可以分解粮食中的有机物,使之变质、霉腐,使粮食出现变质、变味、发热、生霉等症状,不但严重粮食安全储存,导致储粮质量劣变,而且还可能产生毒素污染,危急人畜安全。如欧洲的麦角中毒事件曾造成几千人死亡;1960年在英国东南部由于黄曲霉污染引起十万只火鸡死亡;最近中国蒙牛牛奶被检出含强致癌物黄曲霉毒素M1的原因也是因为奶牛饲料因天气潮湿发生霉变,奶牛在食用这些饲料后,原奶中的黄曲霉毒素超标。

微生物不仅对人畜有重大的影响,对环境也是如此。以微生物对水造成的污染为例。微生物侵入水中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天然存在的,有的是由土壤进入水中,有的是随尘埃一起沉降入水中,还有的是随垃圾、人畜粪便以及某些工业废弃物进入水体。某些病原微生物进入水中之后,会对水体造成污染,引起传染病的流行。而某些微生物则会导致水华、赤潮等现象,对水生动植物的生存造成严重的威胁。

以上,我们对微生物的危害进行了探究,接着我们应该探讨下微生物给人畜及自然界带来的好处。

首先,我们应该意识到不是所有的微生物都会给人类的健康造成威胁,某些微生物也是人类的好朋友。如1929年,青霉素的研究诞生。青霉素能抑制病菌细胞壁的形成,使菌体的新陈代谢

失调,达到抑菌和杀菌的效用。之后科学家们有研制出了很多抗菌素类药物,如链霉素、氯霉素、四环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红霉素等。还有一种叫正常菌群的微生物,他们的营养来自宿主

组织细胞的分泌液、脱落细胞,以及某些腔道中的食物碎屑和残渣等。菌群的代谢产物除供给细

菌自身利用外,一部分可以被宿主吸收利用。例如,过去外科医生不太重视肠道正常菌群中的大

肠埃希氏菌能合成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K的功能,所以在肠道手术后为避免发生感染,常用抗生

素作预防性治疗。

再者,并不是所有的微生物发酵和腐化现象都对人类的财产和健康造成危害的。抗生素、丁醇、维生素C以及一些风味食品的制备等通过微生物发酵途径生产的。以酸奶为例,利用乳酸菌

发酵生产的酸牛乳其营养全面、风味独特,比牛乳更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和利用,许多乳酸菌本

身的微生物特性及代谢产物使得酸牛乳具有良好的保健医疗功效,如双歧杆菌及嗜酸乳杆菌等。

它可以调节肠道的微生态平衡,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防止腹泻的作用,降低胆固醇,提高机

体的免疫力,减免乳糖不耐症,促进乳中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促进人体对乳中钙的吸收,增加

维生素,改善矿物质的代谢吸收,调节机体微量元素的平衡,抑制致病菌和抗感染,抗辐射作用,抗高血压作用,抵抗衰老延长寿命,抗变异原性和抗肿瘤作用,分解毒素,防癌抗癌,具有美容

作用。在地球化学生物循环中,微生物的腐化和分解作用是关键的一环。微生物作为生产者完成

的是无机有机化的过程,直接为更高级的消费者提供营养;作为分解者是更主要的方面,完成的

是有机无机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在整个地球物质化学循环过程中,一方面又清道夫的功能,是地

球保持清洁和状态的恢复;另一方面为其他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营养。

如今,我们常常可以从很多的报刊杂志上看到关于生物技术处理环境污染物的报道。如利用微生物净化污水。微生物通过自身的生命活动可以解除污水的毒害作用,使污水得到净化。利用

微生物处理生活垃圾。借助EM复合菌剂的接种发酵,可以消除垃圾中的有害物质,病原菌虫等,达到变废为宝,有效解决了传统的垃圾焚烧或者垃圾填埋所造成的能源损耗、空气污染、土地污

染和水污染的问题。利用微生物治理大气污染。微生物用于烟气脱硫,不需高温、高压、催化剂,设备要求简单。利用自养生物脱硫,营养要求低,无二次污染,处理费用为湿法脱硫的50%。

从以上对微生物给人畜和自然界带来的利和弊的讨论,我们应该时刻意识到,在我们的周围

和机体内都有其他生命体与我们共存。对于那些对我们的生活造成威胁的微生物我们应该时刻做

好防备。既然我们已经认识到微生物是大部分传染病的始作俑者,那么我们就要学会在源头消灭它,在传播途径断绝他。例如,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多锻炼,增强自身抵抗力;到人多的地

方要戴口罩;注意用药,不滥用抗生素。既然我们已经知道环境里弥漫的微生物时刻腐化着我们

的食物,那么,我们应该注意自己的饮食健康,如每餐尽量将食物吃完,少吃隔夜饭菜,不吃变

质的食品,科学妥善保存好储粮。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了某些病原微生物会污染水质,那么,政府

部门应该加强污水的管理,尤其是医院污水等含有病原微生物的污水的管理,做好水质处理工作

和水源的卫生保护,做好积水系统的维护和管理;作为个人,我们平时应该注意不喝生水,饮用

水应该经过严格过滤净化并加热烧开方可饮用。

虽然人类与微生物的斗争会无止境地持续下去,但只要我们充分认识到我们所处的环境,利用我们现在的科学技术,正确对待微生物在人类健康中的作用,我们就可以减小微生物对人类的

危害,让微生物为人类服务。

致谢

本文绝大大部分的写作内容得益于王天元老师生动而且富有深度的知识传授,在此深表谢意!

在这里,还要感谢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给予我们关心和帮助的同学、朋友。

参考文献:

1.《生态学---微生物在地球生物化学循环中的作用》,来自豆丁网

2.《浅谈粮食微生物对粮食影响》,来自豆丁网

3.《微生物对人类生活环境的影响》,来自豆丁网

4.百度百科名片----“微生物”

5.《发酵乳的营养价值及功效》,作者:刘素娟,来自百度文库

6.《微生物与人类健康》,作者:甘青玉,来自百度文库

最新微生物肥料项目计划书

微生物肥料项目计划书 一、项目背景 二、市场预测 三、生产条件 四、生产工艺 五、工艺特点 六、投资概算 七、效益分析 八、结论 一、项目背景 1、立项的必要性 多年来,化学肥料的施用对农业增产增收起到了关键作用。 农业生产需要土壤提供 可供作物生长繁殖的营养物南和生存环境。而然,由于长期施用化学肥料,有机肥供应不足,各类养份比便失调,致使农田生态环境、土壤理化性状和土壤微生物区系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产品的品质。以东北黑土区为例,土壤有机质已由开垦时的8-10%下降到2-3%,从富含有机质的土壤转变为有机质贫瘠土壤,其他地区土壤有机质的状况则更为严重。专家指出,化学肥料理污染已成为当今世界一大公害,我国目的土壤资源现状迫切需要通过人为措施补充土壤有机质,确保

农业种植水平和农作物产品品质。 为保护生态环境和农田土壤,1972年国际上成立了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以推动无公害健康食品的生产和监测。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的主要目标就是和自然体系协作,保证有足球够数量有机质返回土壤,以促进生态系统中生物循环,达到保持和增强土壤长肥力及生物活性目的。 在我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同,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生产优质农产品和绿色食品已成为当前社会和农业生产的迫切需求。农业部于1990年召开了绿色食品的文件会义,以推动无公害健康食品的开发生产。国务院关于开发绿色食品的文件指出:“开发绿色食品(无污染食品)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促进食品工业发展,增进人体健康,增加农产品出品创汇都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十大对策中明确提邮要推广“生态农业”。为了发展生态农业,开发生产绿色食品,农业生产中施肥质量及技术必须进行改革,即合理施用化肥,走有机无机配合施用的发展之路,而生物肥料更应大力提倡和发展。今后在我国农产品品质提高和产量的增加,更要依靠包括生物学肥料在内的高新技术的支持,特别是生物肥料的推广应用。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借助高科技手段,寻求新的肥源,其中微生物肥料理是研究的焦点。我国从50年代开始进行微生物肥料的研究和应用,然而,直到过十年来,才得到快速的发展。1990

高通量测序:环境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

(5)高通量测序:环境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 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基本概念 环境中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和微生物的功能及代谢机理是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 热点。长期以来,由于受到技术限制,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认识还不全面, 对微生物功能及代谢机理方面了解的也很少。但随着高通量测序、基因芯片等新技术 的不断更新,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途径也在不断变化。第二代高通量 测序技术(尤其 是Roche 454高通量测序技术)的成熟和普及,使我们能够对环境微生物进行深度测序,灵 敏地探测出环境微生物群落结构随外界环境的改变而发生的极其微弱的变化,对于我 们研究微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环境治理和微生物资源的利用以及人类医疗健康有着重 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在国内,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涉及农业、土壤、林业、海洋、矿井、人体医学等诸多领域。以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为例,通 过比较正常和疾病状态下或疾病不同进程中人体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变化,可以 对正常人群与某些疾病患者体内的微生物群体多样性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获得人体微 生物群

落变化同疾病之间的关系;通过深度测序还可以快速地发现和检测常见病原及新发传 染病病原微生物。研究方法进展 环境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方法很多,从国内外目前采用的方法来看大致上包括以下四 类:传统的微生物平板纯培养方法、微平板分析方法、磷脂脂肪酸法以及分子生物学 方法等等。 近几年,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尤其是高通量测序技术的研发及应用,为微生物分 子生态学的研究策略注入了新的力量。 目前用于研究微生物多样性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主要包 括:DGGE/TGGE/TTGE 、 T-RFLP 、SSCP、FISH 、印记杂交、定量 PCR、基因芯片等。 DGGE 等分子指纹图谱技术,在其实验结果中往往只含有数十条条带,只能反映出样品中少数 优势菌的信息;另一方面,由于分辨率的误差,部分电泳条带中可能包含不只一种 16S rDNA 序列,因此要获悉电泳图谱中具体的菌种信息,还需 对每一条带构建克隆文库,并筛选克隆进行测序,此实验操 作相对繁琐;此外,采用这种方法无法对样品中的微生物做 到绝对定量。生物芯片是通过固定在芯片上的探针来获得微

微生物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作用

微生物在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环境工程101 陶涛201008340230 摘要:自然环境在没有或只受到有限的人为活动所造成污染时,能自动地维持生态平衡,环境洁净,各种生物和谐生存,繁衍生息。但随着人类生产、生活领域及其规模的不断扩大,特别是包括煤炭和石油等矿物能源及生物外源性有毒、有害物质,生物难降解化学品的广泛开发和利用,排放的污染物数量突破了自然环境所固有的自净负荷,给自然环境造成了越来越严重的污染。环境污染的恶化不仅给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滞后性,而且直接影响到人类的健康、稳定的生活。因此,环境问题日益引起了人类的高度重视。微生物作为生物界的主要降解类群,在水体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重金属污染、化合物污染、石油及大气污染等治理过程中,均取得显著效果且不易造成二次污染,应用范围广泛,所以倍受人们关注。 关键词:环境污染;生物技术;微生物;生物降解;污染治理;应用;极端微生物

微生物在废水处理等环境污染防治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在农林牧渔业、环保等各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近年来,人们对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状况、分离纯化和开发(包括驯化和基因操作等)利用等方面的报道与日俱增。伴随着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和大规模工业化进程,进入环境中的有害物质逐年增多,并在环境中长期存在且难以降解,致使环境问题成为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同时,长期以来形成的重经济发展、轻环境治理的状况,使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尤为突出。加入世贸组织后,环境保护已不再是我国的内部事务,它将直接并严重影响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绿色区的环境保护和污染区的环境治理迫在眉睫。 1.环境污染的现状与微生物技术 我国是世界上环境污染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大气、河流、湖泊、海洋和土壤等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当前我国社会经济仍然保持着高度发展的态势,环境保护的压力将进一步加重,由人类活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环境质量的恶化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如何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以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之目标是我同目前谚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1 .1.生物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优势 科技的发腱也充分证明微生物技术是环境保护的理想武器,这一技术在解决环境问题过程中所显示的独特功能和显著优越性充分体现在它是一个纯生态过程,从根本上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微生物技术在处理环毙污染物方面具有速度快、消耗低、效率高、成本低、反鹿条件温和以受无二次污染等显著优点,加之其技术开发所预示的广阔的市场前景,受到了各国政府、科技工作者和企业家的高度重视。 目前微生物技术已是环境保护中应用最广的、最为重要的单项技术。其在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治理,有毒有害物质的降解、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废物资源化、环境监测.污染环境的修复和污染严重的f业企业的清洁生产等环境保护的各个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 作用。应用微生物技术处理污染物时,最终产物大都是无毒无害的、稳定的物质,如二氧化碳、水和氮气。利用微生物方法处理污染物通常能一步到位,避免了污染物的多次转移,因此它是一。种消除污染安全而彻底的方法。特别是现代微生物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基因工程、细胞f程和酶工程等生物高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使微乍物处理具有更高的效率,更低的 成本和更好的专一性,为微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展示了更为广阔的前景。 2. 微生物在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应用微生物的高效降解、转化能力治理环境污染,在污水治理、固体废弃物处理、重金属降解、化合物分解、石油修复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治理过程分为:①高效生物降解能力和极端环境微生物的筛选、鉴定;②污染物生物降解基因的分离、鉴定和特殊工程菌的构建;③生物恢复的实际应用和工程化。 2 .1 .污水治理 环境中的污染物,在自然界中经过迁移、转化,绝大多数将归入水体,引起水体不断受到污染的胁迫。尤其是高浓度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大量倾入,使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日趋严重。通常情况下,只要这种污染不超过阀值,污染的水体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综合作用下,是可以得到净化的,这种净化主要源于水体中的微生物能直接或间接地把污染物作为营养源,在满足微生物生长需要的同时,又使污染物得以降解,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目前,世界各国在应用微生物治理污水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研究基础,应用于污水治

关于微生物一些基本知识

关于微生物的一些基本知识 1、微生物的分类 1.1 从微生物形态与结构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的分化程度较高,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胞质内有完整的细胞器(如内质网、核糖体及线粒体等)。真菌属于此类型微生物。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低,仅有原始核质,没有核膜与核仁;细胞器不很完善。这类微生物种类众多,有细菌、螺旋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和放线菌。 非细胞型微生物没有典型的细胞结构,亦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 繁殖。病毒属于此类型微生物。 1.2 从对氧的需求 好氧微生物:亦称需氧菌、需氧微生物。在有氧环境中生长繁殖,氧化有机物或无机 物的产能代谢过程,以分子氧为最终电子受体,进行有氧呼吸。 厌氧微生物:厌氧性细菌anaerobic bacteria 指在无氧条件下生活的细菌。为好氧性细菌的对应词。其中,在氧存在下不能生长的细菌,特称为专性厌氧菌,如梭菌、甲烷菌、 硫酸盐还原菌以及大部分光合细菌。 兼性厌氧细菌:无论有氧状态还是无氧状态都能生长发育的细菌。 1.3 微生物获得碳源与能量的方式 根据微生物对碳源和能源的需求不同,可将微生物分为下列四个营养类型: (1) 光能自养型微生物:以CO2作为惟一或主要碳源,以无机物(如硫化氢、硫代硫 酸钠等无机硫化物)作为供氢体,还原CO2合成细胞物质,并利用光能进行生长。它们都含有叶绿素等光合色素,因此能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藻类、蓝细菌和某些光合细菌(红 硫细菌、绿硫细菌)都属于光能自养微生物。 (2)化能自养型微生物:以CO2或碳酸盐作为惟一或主要碳源,以氢气、硫化氢、二价铁离子或亚硝酸盐等有机物作为电子供体,还原CO2或碳酸盐合成细胞物质,并利用无机物氧化所产生的化学能作为能源。这类微生物包括氢细菌、硫细菌、铁细菌和硝化细菌等。 (3)光能异养型微生物:不能以CO2作为惟一或主要碳源,需要以有机物作为供氢体,具有光合色素,以光作为能源。在生长时,光能异养型微生物常需要外源的生长因子。红 螺菌属、红假单胞菌属和红螺微菌属的一些细菌就属于光能异养型微生物。 (4)化能异养型微生物:以有机化合物作为碳源,并利用有机物质氧化产生的化学能作 为能源,对于这类微生物而言,有机物既是碳源又是能源。 2、微生物的繁殖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因素及研究方法的现状与展望6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因素及研究方法的现状与展望 摘要: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土壤有机物质分解和养分释放、能量转移等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人们对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重要性认识的不断深入及研究方法的不断改进,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 尤其是群落结构的研究工作逐渐受到生态学家的重视。本文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影响因素以及研究方法等方面阐述了目前国内外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的研究现状, 并对其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合理展望。 关键词:微生物,群落结构, 土壤微生物群落 Review and prospects on methodology and affecting factors of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Abstract:Soil microorganisms are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soil ecosystem and play central roles in biogeochemicalcycling such as organic matter decomposition, mineral nutrient release, and energy transformation. Along with the intensive comprehension of the importance of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diversity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ethodology, more and more studies have focused on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diversity. This review introduces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methodology and affecting factors of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diversity. We also discussed the directions of future research on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diversity. Key words: biodiversity, community structure ; soil;microbial community 引言 土壤微生物主要指土壤中那些个体微小的生物体,主要包括细菌、放线菌、真菌,还有一些原生动物和藻类等。土壤微生物是影响土壤生态过程的一个重要因素, 土壤微生物在土壤形成、生态系统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污染物质的降解和维持地下水质量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土壤中微生物个体微小, 数量多,土壤微生物分离和鉴定困难,土壤环境条件复杂等原因, 目前为止大约仅1~10%的土壤微生物被分离和鉴定,这些限制了对土壤微生物在陆地生态系统中重要作用的认识。虽然,对土壤微生物的认识有限,但这并没有影响它们在维护整个陆地生态系统稳定中的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日益深入,对土壤微生物群

微生物对有机物的降解作用

微生物对有机物的降解作用 摘要:本文介绍了有机物的性质、污染状况及处理方法;以多环芳烃和农药为例阐述了微生物降解有机物的机理及影响因素;综述了国外研究较多的几种生物难降解污染物微生物处理技术的进展,并对今后的几个研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微生物有机物降解作用 1 引言 有机污染物是指以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氨基酸以及脂肪等形式存在的天然有机物质及某些其他可生物降解的人工合成有机物质为组成的污染物,主要包括酚类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氯代脂肪族化合物和腈类化合物等。 目前,由于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未达标排放,以及广大农村地区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等农用化学物质,使我国水体和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严重的破坏了地球的生态平衡。七大水系的411个地表水监测断面中,水质为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的断面比例分别为41%、32%和27%。其中,珠江、长江水质较好,辽河、淮河、黄河、松花江水质较差,海河污染严重。而农业土壤中15 种多环芳烃(PAHs)总量的平均值为4.3mg/kg,且主要以4环以上具有致癌作用的污染物为主,占总含量的约85 %,仅有6%的采样点尚处于安全级。而工业区附近的土壤污染远远高于农业土壤:多氯联苯、多环芳烃、塑料增塑剂等,这些高致癌的物质可以很容易在重工业区周围的土壤中被检测到,而且超过国家标准多倍。 处理有机物的一般方法可分为三大类[1]:物理方法:主要有吸

收法、洗脱法、萃取法、蒸馏法和汽提法等;化学方法:如光催化氧化法、超临界水氧化法、湿式氧化法、以及声化学氧化法等,这一方法应用较多;生物方法:包括植物修复,动物修复和微生物降解三类技术。与其他处理方法相比,微生物降解有机物具有无可比拟优势: (1)微生物可将有机物彻底分解成CO 2和H 2 O,永久的消除污染 物,无二次污染; (2)降解过程迅速,费用低,为传统物理、化学方法费用的30%~50%; (3)降解过程低碳节能,符合现在节能减排的环保理念。 2 微生物降解有机物的机理及影响因素 2.1 微生物降解有机物的机理 用于降解有机物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和真菌,降解的方式主要包括堆肥法、生物反应处理和厌氧处理等,但每一过程都是利用微生物的代活动把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易降解的物质甚至矿化[2]。以多环芳烃(PAHs)[3~4]和农药[5]的降解为例来说明。 2.1.1 微生物对多环芳烃(PAHs)的降解 微生物之所以能降解多环芳烃依赖于它们对多环芳烃的代。微生物通过两种方式对PAHs进行代:1 ) 以PAHs作为唯一的碳源和能源:2 ) 把PAHs与其它有机质进行共代降解。研究表明许多微生物能以低分子量的PAHs (双环或三环) 作为唯一的碳源和能源,并将其完全矿化。而四环或多环的PAHs的可溶性差,比较稳定,难以降解,一般要通过共代方式降解。研究又表明,微生物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对多环芳烃进行降解。 (1)共代降解 高分子量的多环芳烃的生物降解一般均以共代方式开始。共代作用可以提高微生物降解多环芳烃的效率,改变微生物碳源和能源的底物结构,增大微生物对碳源和能源的选择围,从而达到难降解的多环芳烃最终被微生物利用并降解的目的。 在有其他碳源和能源存在的条件下,微生物酶活性增强,降解

微生物知识点总结

一、名词解释: 1.温和噬菌体(temperate phage):噬菌体基因与宿主染色体整合,不产生子代噬菌体,但噬 菌体DNA能随细菌DNA复制,并随细菌的分裂而传代。 2.溶原性:温和噬菌体这种产生成熟噬菌体颗粒(前噬菌体偶尔可自发地或在某些理化和生 物因素的诱导下脱离宿主菌基因组而进入溶菌周期,产生成熟噬菌体,导致细菌 裂解)和溶解宿主菌的潜在能力,称为溶原性。 3.溶原性细菌:带有前噬菌体基因组的细菌称为溶原性细菌。 4.荚膜:荚膜是一些细菌在其细胞表面分泌的一种黏性物质,把细胞壁完全包围封住,这层 黏性物质就叫荚膜。 5.菌胶团:有些细菌由于其遗传特性决定,细菌之间按一定的排列方式互相黏集在一起,被 一个公共荚膜包围形成一定形状的细菌集团,叫做菌胶团。 6. 芽孢:某些细菌遇到不良环境时,在其细胞内形成一个内生孢子叫芽孢。 7.酶的活性中心:是指酶的活性部位,是酶蛋白分子直接参与和底物结合,并与酶的催化 作用直接有关的部位。 8.生长因子:是一类调节微生物正常生长代谢所必需,但不能用简单的碳、氮源自行合成的 有机物。 9.培养基:根据各种微生物对营养的需要(如水,碳源,能源,氮源,无机盐及生长因子等), 按一定的比例配制而成的,用以培养微生物的基质,称为培养基。

10.选择培养基:根据某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对各种化学物质敏感程度的差异而设计、 配制的培养基,称为选择培养基。 11.鉴别培养基:几种细菌由于对培养基中某一成分的分解能力不同,其菌落通过指示剂显 示出不同的颜色而被区分开,这种起鉴别和区分不同细菌作用的培养基, 叫鉴别培养基。 12.发酵:是指在无外在电子受体时,底物脱氢后所产生的还原力[H]不经呼吸链传递而直接 交给某一内源性中间产物接受,以实现底物水平磷酸化产能的一类生物氧 化反应。 13.好氧呼吸:是有外在最终电子受体(O2)存在时,对底物(能源)的氧化过程。 14.无氧呼吸*:无氧呼吸又称厌氧呼吸,是一类电子传递体系末端的受氢体为外源无机氧化 物的生物氧化。 15.土壤自净:土壤对施入一定负荷的有机物或有机污染物具有吸附和生物降解的能力,通 过各种物理、化学过程自动分解污染物使土壤恢复到原有水平的净化过程, 称土壤净化。 16.水体自净:天然水体受到污染后,在没有人为的干预条件下,借助水体自身的能力使之 得到净化,这种现象成为水体自净,其中包括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的作用。17:水体富营养化(环化有) 18.硝化作用:氨基酸脱下的氨,在有氧的条件下,经亚硝酸细菌和硝酸细菌的作用转化为 硝酸的过程。

微生物菌群的选择及培养(含总结)

微生物菌群的选择与培养 针对所学的关于水污染治理的有关理念,加之对环境微生物这门课程的理解,此次环境微生物这门课程的设计我选用的微生物菌群是对保健、水产、养殖、种植甚至环保等方面都有益的菌群。 一、有益微生物的概念(“EM”菌群) “EM”是英语Effective和microorganisms的缩写,意为有益微生物群,是日本琉球大学的比嘉夫教授于1983年研制成功的微生物工程技术中综合性最强的新创造。有益微生物群由整个生态系统都存在的五大类微生物(光合细菌、乳酸菌、放线菌、酵母菌、发酵型丝状菌)中的多种有益微生物组成。 这些微生物组合在一个统一体中互相促进,共同组成一个复杂而稳定的具有多元功能的微生物生态系统,在水族箱使用后,可抑制有害微生物,特别是病原菌和腐败菌的活动,从而改善水质,并改善鱼类消化道细菌群落,促进鱼类健康快速生长。其功能要超过硝化细菌和光合细菌。 二、有益微生物群的主要成分 1、光合菌群(好氧型和厌氧型)如光合细菌和蓝藻类。属于独立营养微生物,菌体本身含60%以上的蛋白质,且富含多种维生素,还含有辅酶Q10、抗病毒物质和促生长因子;它以土壤接受的光和热为能源,将土壤中的硫氢和碳氢化合物中的氢分离出来,变有害物质为无害物质,并以植物根部的分泌物、土壤中的有机物、有害气体(硫化氢等)及二氧化碳、氮等为基质,合成糖类、氨基酸类、维生素类、氮素化合物、抗病毒物质和生理活性物质等,是肥沃土壤和促进动植物生长的主要力量。光合菌群的代谢物质可以被植物直接吸收,还可以成为其它微生物繁殖的养分。 2、乳酸菌群(厌氧型)以嗜酸乳杆菌为主导。它靠摄取光合细菌、酵母菌产生的糖类形成乳酸。乳酸具有很强的杀菌能力,能有效抑制有害微生物的活动和有机物的急剧腐败分解。乳酸菌能够分解在常态下不易分解的木质素和纤维素,并使有机物发酵分解。乳酸菌还能够抑制连作障碍产生的致病菌增殖。 3、酵母菌群(好氧型)它利用植物根部产生的分泌物、光合菌合成的氨基酸、糖类及其它有机物质产生发酵力,合成促进根系生长及细胞分裂的活性化物质。酵母菌在有益微生物群中对于促进其它有效微生物(如乳酸菌、放线菌)增殖所需要的基质(食物)提供重要的给养保障。此外,酵母菌产生的单细胞蛋白是动物不可缺少的养分。 4、革兰氏阳性放线菌群(好氧型)它从光合细菌中获取氨基酸、氮素等作为基质,产生出各种抗生物质、维生素及酶,可以直接抑制病原菌。它提前获取有害霉菌和细菌增殖所需要的基质,从而抑制它们的增殖,并创造出其它有益微生物增殖的生存环境。放线菌和光合细菌混合后的净菌作用比放线菌单兵作战的杀伤力要大得多。它对难分解的物质,如木质素、纤维素、甲壳素等具有降解作用,并容易被动植物吸收,增强动植物对各种病害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放线菌也会促进固氮菌和VA菌根菌增殖。

微生物的培养

目录 实验一常用培养基的制备、灭菌与消毒 实验二土壤中微生物分离纯化培养 实验三菌种保藏 实验四细菌形态观察及单染色 实验五放线菌及霉菌形态观察 实验六革兰氏染色及芽孢染色 实验七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的鉴定 实验八微生物直接计数法及测微技术 实验九大肠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 实验十水中细菌总数的测定 实验十一细菌细胞的生化反应实验 实验十二噬菌体的分离、纯化及效价测定 实验一常用培养基的制备、灭菌与消毒 一、实验目的 了解培养基的配制原理;掌握配制培养基的一般方法和步骤;了解常见灭菌、清毒基本原理及方法;掌握干热天菌、高压蒸汽灭菌及过滤除菌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培养基是人工按一定比例配制的供微生物生长繁殖和合成代产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的混合物。培养基的原材料可分为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素和水。根据微生物的种类和实验目的不同,培养基也有不同的种类和配制方法。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是一种应用最广泛和最普通的细菌基础培养基,有时又称为普通培养基。由于这种培养基中含有一般细胞生长繁殖所需要的最基本的营养物质,所以可供微生物生长繁殖之用。

干热天菌、高压蒸汽灭菌方法主要是通过升温使蛋白质变性从而达到杀死微生物的效果。 三、试剂与器材 1.器材试管、三角瓶、烧杯、量筒、玻璃棒、培养基、分装器、天平、牛角匙、高压蒸汽灭菌锅、pH度纸、棉花、牛皮纸、记号笔、麻绳、纱布、吸管、培养皿、电烘箱、注射器、微孔滤膜过滤器、镊子等。 2.试剂牛肉膏、蛋白胨、NaCl、琼脂 四、实验容 1.称量→溶化→调pH→过滤→分装→加塞→包扎→灭菌→无菌检查 2.干热灭菌:装入待灭菌物品→升温→恒温→降温→开箱取物 3.高压蒸汽灭菌:加水→装物品→加盖→加热→排冷空气→加压→恒压→降压回零→排汽→取物→无菌检查 4.过滤除菌:组装灭菌→连接→压滤→无菌检查→清洗灭菌 五、关键步骤及注意事项 1.要严格按配方配制。 2.调pH不要过头。 3.干热灭菌要注意物品不要堆放过紧,注意温度的时间控制,70oC以下放物、取物。 4.高压灭菌要注意物品不要过多,加热后排除冷空气,到时降压回零取物。 5.过滤除菌要注意各部件灭菌,压滤时,压力要适当,不可太猛太快,滤膜要注意清洗保存。 实验二土壤中微生物分离纯化培养 一、实验目的 掌握倒平板的方法和几种常用的分离纯化微生物的基本操作技术;了解不同的微生物菌落在斜面上、半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特征;进一步熟练和掌握微生物无菌操作技术;掌握微生物培养方法。 二、实验原理 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某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常用的分离、纯化方法:单细胞挑取法,稀释涂布平板法,稀释混合平板法,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步骤:倒平板-制备土壤污水稀释液-涂布-培养-挑菌落;平板划线法步骤:倒平板-标记培养基名称-划线。 三、试剂与器材

微生物菌剂投资项目预算报告

微生物菌剂投资项目 预算报告规划设计 / 投资分析

一、预算编制说明 本预算报告是xxx公司本着谨慎性的原则,结合市场和业务拓展计划,在公司预算的基础上,按合并报表要求编制的,预算报告所选用的会计政 策在各重要方面均与本公司实际采用的相关会计政策一致。本预算周期为5年,即2019-2023年。 二、公司基本情况 (一)公司概况 本公司秉承“顾客至上,锐意进取”的经营理念,坚持“客户第一” 的原则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公司坚持“责任+爱心”的服务理念, 将诚信经营、诚信服务作为企业立世之本,在服务社会、方便大众中赢得 信誉、赢得市场。“满足社会和业主的需要,是我们不懈的追求”的企业 观念,面对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的良好机遇,正以高昂的热情投身于建设 宏伟大业。 公司拥有优秀的管理团队和较高的员工素质,在职员工约600人,80% 以上为技术及管理人员,85%以上人员有大专以上学历。 公司生产运营过程中,始终坚持以效益为中心,突出业绩导向,全面 推行内部市场化运作模式,不断健全完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及考评机制, 把全面预算管理贯穿于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通过强化预算执行过程 管控和绩效考核,对生产经营过程实施全方位精细化管理,有效控制了产 品生产成本;着力推进生产控制自动化与经营管理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提

高了生产和管理效率,优化了员工配置,降低了人力资源成本;坚持问题导向,不断优化工艺技术指标,强化技术攻关,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原料转化率稳步提高,降低了原料成本及能源消耗,产品成本优势明显。 (二)公司经济指标分析 2018年xxx实业发展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351.51万元,同比增长 13.16%(622.51万元)。其中,主营业务收入为4929.16万元,占营业总收入的92.11%。 2018年营收情况一览表 根据初步统计测算,2018年公司实现利润总额1540.40万元,较2017年同期相比增长216.38万元,增长率16.34%;实现净利润1155.30万元,

环境微生物学知识点

环境微生物学知识点 教材:环境工程微生物周凤霞白京生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单元知识一绪论 1.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概念现状 2.微生物作用 微生物概念微生物作用(有益、有害) 3.微生物特点 个体小繁殖快种类多结构简单易变异 单元知识二环境微生物主要类群 1.原核微生物 ①细菌(形态结构及作用 ②放线菌(形态菌落培养污泥丝状膨胀的类型) ③蓝细菌(特征作用水华、赤潮类别) 2.真核微生物 ①酵母菌(类型结构特征应用 ②霉菌(类型结构特征应用特种污水处理优势 ③真核微型藻类(分类作用水华、赤潮类别) 3.原生动物 ①鞭毛虫(形状特征指示性作用) ②肉足虫(形状特征分类指示性作用) ③纤毛虫(形状特征分类 ④包囊(形成原因过程指示性作用) 4.微型后生动物 ①轮虫(形状特征分类指示性作用) ②线虫(形状特征分类指示性作用) ③水蚤(形状特征分类指示性作用) 5.病毒 ①病毒特征 ②病毒结构 ③繁殖(5 ④溶原性 单元知识三微生物原理 1.微生物营养 ①营养要素(5大要素 ②营养类型(4个) ③培养基(原则分类作用生化营养保证) 2.生长曲线(曲线多周期过程及对比分析 3.环境因素影响(温度ph 4.微生物代谢(酶 5.遗传变异(遗传变异污泥驯化) 单元知识四微生物生态

1.微生物环境分布(土壤大气水体) 2.微生物间关系(共生互生寄生拮抗 3.微生物与物质循环(C N P 循环污水处理中应用)单元知识五微生物的环境污染 1.水体富营养化(水华赤潮) 2.产生毒素 单元知识六微生物在水污染治理中的作用 1.污水生物处理分类(好氧厌氧兼氧) 2.活性污泥法(微生物组成净化机理培养驯化) 3.生物膜法(微生物组成净化机理培养驯化)

微生物种群的鉴定方法选择

目前用于湿地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的技术主要有平板计数法、荧光染色法、Biolog微平板分析、微生物醌指纹法、磷脂脂肪酸(PLFA)谱图、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等。近年来,变性梯度凝胶电泳、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单链构象多态性等方法在湿地研究中也开始应用,对湿地中微生物的研究起到显著的推动作用。以期为利用现代分子技术研究人工湿地中微生物种群净化机理提供参考。 1 PCR-DGG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nd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1.1 DGGE 原理 DGGE(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是由Fischer和Lerman于1979年最先提出的,主要是用于检测DNA突变的一种电泳技术。1993年Muzyers等首次将DGGE 技术应用于分子微生物学研究领域。DGGE利用序列不同的DNA片段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中解链温度不同的原理,通过梯度变性胶将DNA分开。与其它电泳系统相比,它不是基于核酸分子量的不同将DNA片段分开,而是根据序列的不同将片段大小相同的DNA序列分开。当双链DNA分子在含梯度变性剂(尿素、甲酰胺)的聚丙烯酰胺凝胶中进行电泳时,其解链的速度和程度与其序列密切相关,相同碱基对数目的双链DNA分子由于碱基对组成的不同,解链所需要的变性剂浓度也不同,当某一双链DNA序列迁移到变性凝胶的一定位置,并达到其解链温度时,即开始部分解链,解链程度越大,迁移阻力大,DNA分子的迁移速度随之减小,产生的迁移阻力与电场力相平衡时,具有不同序列的DNA片段则停留于凝胶的不同位置,形成相互分开的条带图谱。理论上只要选择的电泳条件足够精细,最低可检测到只有1个碱基差异的DNA片段。 1.2 PCR-DGGE 在人工湿地研究中的应用 1.2.1 微生物数量、丰度及多样性 Dong等用PCR-DGGE技术鉴别分析用来处理猪圈废水的湿地基质中微生物的情况,得出菌种的分布与总磷、硝酸盐、磷酸盐的浓度显著相关,从进水到出水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及丰度显著降低,其优势种为Pseudomonas sp.(假单胞菌), Arthrobac-ter sp.(节细菌属), Bacillus sp.(杆状菌)。通过系统发育分析表明一部分16S rRNA的基因序列与不可培植的反硝化细菌具有极大的相关性,而这些反硝化细菌的活动对湿地中氮的去除起着重要的作用。Yin等利用DGGE技术分析处理受污染景观湖水的三个水平潜流湿地中微生物的多样性、总的微生物群落的改变以及氨氧化细菌的组成。通过PCR对携带单加氧酶的基因序列进行扩增,得出季节的变化对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和组成具有影响;序列分析说明湿地中氨氧化细菌是不可培养的,其菌群中含有大量的亚硝化单胞菌类似序列。Guo等利用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知识讲解及练习

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 【学习目标】 1、掌握培养基的分类、组成、功能及配制。 2、掌握无菌技术的内容和无菌操作技术。 3、研究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 4、掌握分离、纯化特定微生物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掌握从土壤中分理处能够分解尿素的细菌并进行技术的操作过程。 【要点梳理】 要点一、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1、培养基: (1)培养基的配制原则 ①目的要明确(根据微生物的种类、培养目的等)。如培养基可由简单的无机物组成,生产用培养则可加入化学成分不明确的天然物质,而分类鉴定培养基必须加入已知化学成分的物质。 ②营养要协调。注意各种营养物质的浓度和比例。 ③pH要适宜。各种微生物适宜生长的pH范围不同。如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生长的最适pH分别为:6.5~7.5、 7.5~8.5和5.0~6.0。 (2)培养基的种类和用途 (3)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应用实例

(4)培养基中的营养要素 要点诠释: ①微生物最常用的碳源是糖类,尤其是葡萄糖;最常用的氮源是铵盐、硝酸盐。 ②对异养微生物来说。含C、H、O、N的化合物既是碳源.又是氮源。 ③有些培养基不需要添加生长因子,生物自己能合成;而绝大多数微生物培养需要加入生长因子,原因是它们缺乏合成这些物质所需要的酶或合成能力有限。 2、无菌技术 (1)无菌技术的概念 在微生物培养中,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其主要技术是无菌操作。无菌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物理、化学的手段,防止实验室培养物被外来微生物污染,保持微生物的纯培养的技术,其中包括在微生物的分离、转接、保存等过程中防止其他微生物污染的手段。无菌技术主要围绕如何避免杂菌污染展开的,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①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手和衣着,进行清洁和消毒。 ②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进行灭菌。 ③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或接种箱内进行。 ④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其他物品相接触。 (2)灭菌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方法见下表: 注意:灭菌所依据的原理基本上都是使菌体内的蛋白质和核酸发生变性,从而达到杀菌的效果。 (3)消毒是指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不包括芽孢和孢子)。 ①煮沸消毒法:在100℃煮沸5 min~6 min可以杀死微生物细胞和一部分芽孢。 ②巴氏消毒法:在70℃~75℃煮30 min或在80℃煮15 min。可以杀死牛奶中的微生物,并且使牛奶的营

细菌菌株,微生物菌剂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微生物应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细菌菌株,微生物菌剂及其应用。所述菌株为弯曲芽孢杆菌D3,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14091;保藏时间为:2017年5月4日。含有该菌株的菌剂尤其适合北方玉米秸秆的快速降解,在作物秸秆田间原位还田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具有能够增加土壤腐殖质、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 技术要求 1.细菌菌株,其特征在于,所述菌株为弯曲芽孢杆菌(Bacillus flexus)D3,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14091;保藏时间为:2017年5月4日。 2.含有权利要求1所述菌株的微生物菌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微生物菌剂为液体菌剂,且在该液体菌剂中,菌株的活菌的数量≥1×107 CFU /ml。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菌剂为固体菌剂,所述固体菌剂由所述的菌株附加固态载体和/或助剂制备而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态载体包括草炭、糠粉、麦麸、高岭土、轻质碳酸钙、硅藻土、白炭黑、滑石粉、细沙以及粘土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助剂选自蔗糖、葡萄糖、蛋白胨、豆粕、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木质素磺酸钠、烷基萘磺酸钠缩聚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6.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菌株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得到液体菌剂; 将所述液体菌剂过滤和/或浓缩。 7.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经过纯化后得到的所述菌株混于固态载体和/或助剂中即得。 8.权利要求1所述的菌株或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微生物菌剂在秸秆消纳中的应用。 技术说明书 细菌菌株,微生物菌剂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污染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及功能多样性测定方法

第26卷第10期 2006年10月生 态 学 报ACT A EC O LOGIC A SI NIC A V ol.26,N o.10Oct.,2006 污染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及 功能多样性测定方法 陈承利,廖 敏3 ,曾路生 (污染环境修复与生态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杭州 310029)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资助项目(2002C B4108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201026) 收稿日期:2005206227;修订日期:2006205220 作者简介:陈承利(1982~),男,浙江平阳,硕士,主要从事土壤环境化学与环境生态毒理学研究.E 2mail :clchen1982@1631com 3通讯作者C orresponding author.E -mail :liaom in @https://www.360docs.net/doc/e416361507.html, or liaom inzju1@1631com Found ation item :The project was supported by National K ey Basic Research Support F oundation of China (N o.2002C B410804)and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 oundation of China (N o.40201026) R eceived d ate :2005206227;Accepted d ate :2006205220 Biography :CHE N Cheng 2Li ,M aster ,mainly engaged in s oil environmental chem istry and ecotoxicology.E 2mail :clchen1982@1631com 摘要:土壤微生物在促进土壤质量和植物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组成的多样性及其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土壤质量。为了更好地了解土壤健康状况,非常有必要发展有效的方法来研究污染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分布以及行为等。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污染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及功能多样性的测定方法,包括生物化学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现将它们的原理、优缺点、实用性及其发展动态作一阐述,同时指出结合这两种技术可为微生物群落分析提供一个更全面的、精确的方法。 关键词:污染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分子生物学;BI O LOG;P LFA ;PCR ;DNA 文章编号:100020933(2006)1023404209 中图分类号:Q143,Q938,S154 文献标识码:A Methods to measure the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functional diversity in polluted soils CHE N Cheng 2Li ,LI AO Min 3,ZE NG Lu 2Sheng (MOE K ey Laboratory ,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 and Ecosystem H ealth ,College o f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s Sciences ,Zhejiang Univer sity ,Hangzhou ,310029,China ).Acta Ecologica Sinica ,2006,26(10):3404~3412. Abstract :S oil m icroorganisms ,such as bacteria and fungi ,play im portant roles in prom oting soil quality and im proving plant health and nutrition ,thus in fluencing terrestrial ecosystems.Increasing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such as spraw ling urbanizatio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pesticides utilization ,and pollutions from all sources ,can potentially affect soil m icrobial community com position and diversity ,leading to deterioration of soil quality and fertility.H owever ,it is yet to be determ ined how these changes in m icrobial diversity can in fluence surface and ground ecosystems.T o that end ,there is an acute need for reliable and accurate methods to study the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tax onomy of soil m icroorganisms.W ithout the development of effective methods for studying the m icrobial diversity ,distribution ,and behavior in polluted soil ,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m icrobial diversity ,as well as its im pact on soil health ,cannot be achieved. The determ ination of species diversity depends on several factors including the intensity of each species ,the total number of species present ,species evenness ,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pecies.M ethods to measure m 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functional diversity in polluted soil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w o groups ,i.e.,biochem ical 2based techniques and m olecular biological 2based techniques.T ypically ,diversity studies include the relative com parisons of communities across a gradient of stress and disturbance.W ith current techniques ,it is difficult to study true diversity due to lack of know ledge on com position and the techniques to determ ine the accuracy of the extraction or detection methods.T raditionally ,the analysis of soil m icrobia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