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海外布局策略研究(完整版).docx.精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银行业海外布局策略研究

王胜邦1叶婷2杨先道3

随着我国经济和金融全球化的不断深化,中国银行业近年来“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覆盖地域不断扩大,海外战略布局初见雏形。我国金融“十二五”规划也提出“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逐步发展我国大型跨国公司和跨国金融机构,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在继续推进和优化中国银行业海外布局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从国家层面引领和指导中资银行“走出去”战略布局,有助于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更大程度地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市场竞争。本文从银行业全球布局出发,统筹考虑我国银行业海外布局,同时兼顾国家外交战略需要,为中资银行“走出去”提供路线参考。

一、银行业“走出去”考量因素

(一)客户追随

2003年以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维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此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开始快速增长,年新增投资由2003年的28.5亿美元增长至2011年的746.5亿美元,复合增长率达到50%。从总量角度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截至2011年为4247.8亿美元,占全球总量的2%,全球排名第13位,与我国GDP全球占比的比重及排名存在明显的差距,因此,未来一定时期内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还将保持

1银监会国际部副主任

2银监会国际部

3厦门国际银行零售业务部

相对较高的增速。银行业追随这些“走出去”直接投资的企业,为其提供资金保障,有助于我国企业顺利“出海”,同时,这些快速“走出去”的中资企业为我国银行业“走出去”奠定了良好的业务基础。

从贸易的角度讲,中资银行将国际贸易密切的国家和地区作为重点布局区域,不仅锁定一些业务机会,还可以作为贸易双方的桥梁,同时也有助于促进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使用。不论是直接投资,还是贸易往来,与我国频繁往来的国家,都意味着良好的外交关系,也有助于中资银行获得经营许可。

(二)提升全球竞争能力

1、立足国际金融中心,参与国际市场

总结发达国家银行业跨国经营历程,可见国际银行跨国发展初期往往会利用国际金融中心明显的区位和资源聚集优势。国际金融中心金融机构众多,金融活动活跃,全球主要的货币兑换、国际贸易结算、大宗国际性投融资等活动均在国际金融中心完成。国际金融中心凭借其金融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对全球金融资产的价格具有重要的影响力。目前中资银行处于“走出去”的初级阶段,有必要借助国际金融中心完善的资源、信息和平台等优势,搭建国际化的金融服务框架,加速我国经济金融融入国际社会。

2、学习国际先进经营管理理念

“引进来,走出去”是增强我国银行业整体竞争力的战略性措施,引进管理经验丰富、经营业绩良好的海外战略投资者,可以帮助我国银行更好地实现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能够进一步强化我国商业银行

的激励约束机制,推动商业银行提高产品开发能力。“引进来,走出去”是双向开放战略,相对于“引进来”,“走出去”更有利于主动提高我国银行业的经营管理水平。鉴于我国银行未来相当长时期内仍以国内业务为主,因此银行业“走出去”把学习国际先进经营管理理念放在重要位置,比赚取一时利润更为重要。

(三)基于本地化发展,拓展市场空间

标准普尔报告称,中资银行2009-2011年海外资产扩张约176%,但要达到发达国家银行所持有海外资产比例,中资银行海外资产还需增长3倍以上,达到9000亿美元。尽管目前中资银行海外资产比重不高,但是海外资产集中度相对较高,一是机构方面主要集中在中国银行、工商银行等大行,二是地域上主要集中在香港、澳门等地区,三是客户方面中国业务是核心。因此,中资银行未来在分散地域的同时,要致力于本地化发展,才能实现真正“走出去”,而不是国内业务的境外延伸。从国内情况来看,信贷规模控制严格,银行竞争愈发激烈,而且随着中国经济的减速,银行需要寻找更多的盈利空间和收入来源的多元化,因此,中资银行海外本地化发展是化解未来经营风险的一条重要途径。

(四)服务于国家战略需要

1、服务于资源引进战略

1998年,中国成为净能源进口国;2009年中国成为煤炭净进口国,2011年进口量达2.22亿吨。在重要资源中,《2011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56.7%,铁矿石对

外依存度56.4%。能源与铁矿石是我国进口量最大的战略资源,其进口来源和运输路径的保障程度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同时,在没有显著的技术创新支撑下,我国要脱离“中等收入陷阱”也面临较大的困难。因此,从国家战略的层面,我国不仅要致力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从税收优惠等层面鼓励技术创新,而且要支持鼓励我国企业“走出去”寻找资源,投资生产性资源领域(如铁矿、石油和木材等)和高新技术领域,支持鼓励银行业为这些“走出去”企业提供全面金融服务,事关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服务于产能输出战略

从国际经验看,维持正常的市场竞争,产能利用率应该超过80%-85%的幅度比较合理。目前,中国多个行业出现产能过剩的状况,如中国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焦炭等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在70%-75%之间,光伏利用率只有不到60%,风机的产能利用率不到70%。化解产能过剩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一个重点。对于过剩产能化解,除了通过技术进步来提升国内产业层次外,鼓励企业到海外去发展,直接转移产能也是重要的途径,银行业给予这些过剩产能转移企业金融支持,有助于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对于银行业来说,产能过剩企业“走出去”即意味着业务风险转化为业务机会。

3、服务于政治、外交需要

自改革开放、加入世贸以来,中国主动融入国际社会,国际地位稳步提高,生存空间逐步扩展,外交手段成为与外部良性战略互动,

进而实现和保障本国利益的有效手段。在国家层面,政府致力于“外交服务发展、外交促进发展”,中资机构海外区域布局要配合国家外交努力,合理利用国家外交成果,发挥中资机构的影响力,密切彼此的经贸往来,共同开拓我国的国际生存空间。

二、“走出去”目标国家/地区计量分析

中资银行走出去不仅要跟随“走出去”的中资企业和华人华侨,更应立足长远,着眼于本地化经营,因此在银行业“走出去”区域定位过程中,不仅要关注经贸往来、资源禀赋、技术发展水平以及地缘政治,还要关注当地人口、经济发展状况等,尽可能考虑到未来本地化经营的需要。本部分将从多维度,采用综合评分的方法,从全球213个国家/地区(不含中国)筛选出银行业应该“走出去”的主要推荐区域。

(一)指标选择

1、选择标准

(1)兼顾数据质量和数据可得性。数据质量主要考虑数据的可信度以及数据的完整性。基于可信度的角度,主要考虑大型国际机构、专业数据提供商;从数据完整性的角度,主要考虑所选指标能提供尽可能多国家/地区的数值。

(2)尽可能体现“走出去”布局的考量因素

从提升银行业全球竞争力的角度,主要考虑能体现金融业发展程度的指标;从客户追随角度,可考虑对外投资和对外贸易,尽管单纯的境外贸易客户不一定产生直接的中资银行业务需求,但是贸易频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