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核心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坚持把提升劳动生产率

作为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着力点

当前浙江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如何在加快结构优化调整的同时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政府面临的重要任务。笔者认为,必须把提升劳动生产率作为推动转型升级、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切入点,把经济政策的着力点从扩大规模转到提高效率上来,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提升劳动生产率,真正实现效率驱动发展。

一、提升劳动生产率是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强劲动力。

国内外发展实践表明,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阶段性,在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增长的重点和支撑动力也不同。同时经济增长更多是一个长期现象,长期增长主要依靠劳动生产率的持续提升,依靠短期需求刺激能制造短期繁荣,不能产生长期增长动力,反而可能制造泡沫。当前,由于“人口红利拐点”、“刘易斯转折点”和“库兹涅茨曲线拐点”三点叠加,国内经济“增长速度进入换挡期”、“结构调整面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加之世界经济贸易格局显著变化,依靠需求拉动的出口导向型、粗放型传统发展型式日益式微。近年来,随着发展环境的变化,我省投资、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弱化,经济增速趋缓、下行压力加大,前期刺激形成的产能过剩仍处于消化阶段,工业经济仍处于下行趋势,房地产销售额和面积均出现

负增长,转型阵痛加剧。特别是自2009年以来,GDP增速已连续5年列沿海四省末位,这几年一直在8%左右徘徊,与广东、江苏、山东的差距逐年扩大。2014年一季度,浙江经济同比增长7%,再创近五年来新低,在全国已经公布经济数据的十多个省份中排末尾。

与此同时,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问题和深层次矛盾依然突出,特别是“三个”过多依赖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增长质量和效益偏低,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2012年,浙江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约相当于美国的20%、日本的21%和韩国的44%,而同年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只有美国的8.4%、日本的9.1%和韩国的20.0%,台湾的34.1%,不到人均GDP相对水平的一半。即使与兄弟省市比较,我省的劳动生产率水平也明显偏低。2012年,我省全社会劳动生产率为9.4万元/人,分别是上海的54.7%、江苏的82.5%和广东的98.9%。在要素资源投入完全不变的情况下,如果2012年浙江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当年GDP就可以增加9.3%。我省劳动生产率水平上的差距,也反映出未来发展的巨大潜力和空间,特别是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劳动力、资本等要素投入对增长的边际贡献会不断下降,要确保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必须劳动依靠生产率提升。因此,只要我们着力在提升劳动生产率下功夫,推动经济增长向效率提升驱动,不仅能够进一步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而且也可以为经济持续较快增长提供强劲动力,保持经济社会长期增长。

二、提升劳动生产率是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抓手。

劳动生产率水平是衡量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核心指标,因而也

是衡量转型升级、发展方式转变是否取得成效、成效大小如何的关键指标。世界银行《2030年的中国》报告指出,20世纪50年代以来,东亚经济体之所以能够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就是通过技术创新、资本积累、劳动力素质提升等途径,使真实劳动生产率每隔数年翻番,从20世纪50-60年代仅相当于美国的20%提高至20世纪90年代前后的50%以上。我们说当前浙江经济发展方式粗放,就是指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要素资源的投入,劳动生产率提升缓慢,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过低。2007-2012年,浙江工业劳动生产率从72836元/人提高到100709元/人,年均仅提高4.9%,低于工业增加值(9.2%)和GDP(9.6%)的年均增长速度。从绝对水平看,2013年浙江规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6.3万元/人,分别低于上海(28.0万元/人)、江苏(26.0万元/人)、山东(26.6万元/人)和广东(17.7万元/人),只是全国22.7万元/人的71.8%,其中31个大类制造行业中,浙江有23个行业劳动生产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劳动生产率水平过低的背后是我省长期以来低层次产业比重过大、产品附加值过低、企业创新能力薄弱等深层次结构性问题。

加快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也不是简单地看所谓的高新技术产业比重提高了多少、服务业比重提高了多少,比重仅仅反映数量上变化,而核心是效率的提高,即促进要素资源向高生产率部门如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流动,进而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当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坚持内生发展、高端发展、低碳发展、绿色发展、集约发展,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达到不断提

高设备、资金、劳动力等要素利用效率,以及提高土地、环境、水资源等资源利用效率的目的。加大技术改造、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加快实现机器换人、腾笼换鸟,达到增进经济运行效率的目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中高端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低耗低排放产业,加强产业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协同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达到优化升级经济结构,以及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的目的。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必须把提升劳动生产率作为加快经济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的着力点,切实破解当前发展中保持经济增长与加快结构调整的“两难”问题,真正为实现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三、提升劳动生产率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根本途径。

实现城乡居民收入翻番是本届省政府的重要目标。但从浙江实际看,提升劳动生产率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途径。“六普”表明,2010年浙江工业就业比重达到44.7%,居全国各省(区、市)首位,比江苏、上海和广东分别高出9.6、8.5和4.8个百分点。研究表明,2001-2012年,浙江工业对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38.6%,对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50.4%,目前这两个比例还在稳步提高。①2012年,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重下降至37.3%,纯粹的农业收入只占15%左右,主要来自打工的工资性收入占比达到52.6%,比2000年提升了5.6个百分点。即使在低收入农户中,工资性收入比重也很高,2012年全省低收入农户人均纯收入6260①浙江工业对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研究,《浙江省统计局简报》(统计分析专刊)第17期,2013年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