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成长《一百个中国人的十年》读后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书与成长
张雪峰原创读书使人成长。

我们都知道这种成长并非在于肉体,而在于精神。

但是当我回望自己的人生之路时,却发现自己读书最多的时日,恰恰是我身体成长最快的时候——我的少年时期。

没有手机,没有电脑,获取信息的方式确实少得可怜,而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我能够静下心来,去读一本书,而不是像现在一样,以手机填满自己的闲暇时间,略带羞愧地写下这篇读书感悟。

读书开阔我的视野,丰富我的知识最重要的是,读书使我“看见”,看见现实背面更贴近生活本质的一种现实。

最近在看一本书,冯骥才的《一百个中国人的十年》,从书名上也不难猜到,说的是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的这十年。

在书中,冯老“忠实地记录下一个个亲历者心灵的声音”,“为普通的文革经历者记录他们的心灵史”。

出生在文革即将结束的1973年,我于文革确实没有什么切身体会。

阅读此书,我更像是从上一辈人的经历中看一段离我近在咫尺的历史,并且陷入与冯老相同的思考:为什么人性的弱点,如人的自私、贪欲、怯弱、嫉妒、虚荣等被文革利用;人性的优点,如忠诚、勇敢。

纯朴、无私诚实也成为文革推波助澜的动力?在人性的两极都被文革利用的同时,那些真正属于人性的人道、人权、人的尊严、人的价值等所有人最高贵的成分,都收到文革公开的践踏?
历史在没有清晰和透彻的答案之前,能说真正掀开全新的一页吗?
正如他所言,历史不仅存在于文献或史书中,在博物馆内,在一天天远去而逐渐模糊的岁月里,也存在于我们的观念,话语行为,习惯和下意识中,不被我们察觉。

比如文革的否定一切、怀疑一切、斗争哲学、破坏欲、非理性的盲从、狂躁症、反文化及反文明,在当今充满利益博弈和反文化的时代,不是依然在被表现、演绎和“传承”着吗?不是叫我们忽然感觉似曾相识,甚至还会不经意地表现出来吗?
我惊讶于历史轮回的规律,更悲哀于我们民族的健忘。

如今文革已鲜被提及。

我花大量笔墨于此书,不仅仅是因为它对现在的我震撼之大,更因为它给我开了一双重新看待世界,看待自己的眼睛,使我警醒,又有一丝忧虑。

“黑暗本身是变不成光明的。

我们从悲剧的历史中能获取的只有真正的认知,警戒今天,告诫未来。

历史永远是活着的。

有些历史顽疾只有不断吃药才不会发作。


倘若我不曾读过这本书,我便不会又如此深的感悟,而那些不读书的人,又是怎样沉浸于他人的思想、他人的理论中,随波逐流或是谁也不信地抨击一切呢?
重新拾起书本,使我再次成长。

我想一个人不管多忙,总不至于忙得抽不出一点时间读书吧。

欧阳修所谓“马上、枕上、厕上”三上之功,放翁诗有“呼僮不应自生火,待饭未来还读书”,更何况我们的闲暇时间,大多给了手机,怎会没空读书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