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按摩的综合知识
初级按摩师知识要求——第十四章 四诊

第十四章四诊四诊是中医的诊断方法,主要是通过望、闻、问、切四个方面来观察和了解病情的变化。
运用从外测内、见证断病、以常衡变的方法,将检查所见,进行分析归纳,以此作为辨证、立法、按摩的依据。
这是中医辨证论治中最主要的一环。
因此,在进行四诊时,要做到准确无误,要抓住重点和要领。
第一节望诊望诊就是通过视觉,去观察病人的精神、色泽、形态和舌苔的变化的一种方法。
人体的内外是紧密联系的。
体内发生病变,必然会反映到体表,使精神、色泽、形态和舌苔等产生异常变化。
故望诊的重点主要是望神、色、形态、舌苔四个方面。
望诊时分两步进行,即一般观察和局部观察。
一、一般观突1、望神即望精神、神志。
望神首先是望眼神。
一般说,目光神采奕奕,面色润泽,精神爽朗,是精神充沛的表现。
叫"得神"。
如果目无光彩、面色晦暗、精神呆滞,则是精神萎靡不振的表现。
叫"失神"。
精神情绪病理方面的具体表现如下:神志恍惚、视物不清、精神疲怠,是阴血、精气不足的见证;神昏诣语(高烧)是邪热内闭的见证;情绪沉郁,若有所思,是情志不随的见证;循衣摸床,双手撮空,两目呆视是神气将亡的先兆。
2、望色包括颜色和光泽两个方面。
色指青、黄、赤、白、黑五色。
泽指五色的润泽与晦暗而言。
色泽是脏腑、气血盛衰和病理变化的一种表现。
从生理上看,人的肤色虽不同,但都以润泽为宜。
最忌枯涩晦暗。
一般说,五色主病,色青主肝病,色红主心病,色黄主脾胃病,色黑多为肾病,色白多为肺病。
而其在润泽方面也表现为枯涩晦暗。
如果病人面色没有显著变化,是病在表或为新病的一种表现。
反之,色泽晦暗枯涩,则是病在里或久病气血已伤的见证。
但久病危重的人,面色突然呈现鲜艳浮红,则是精气将竭之先兆,这叫做“回光反照”。
3、望形态形指形体,态指动态。
看病人的身体强弱、发育、营养状况正常与否,可以了解患者抵抗病邪能力之大小,推知病情的进退。
在病的过程中,病人可表现各种不同的动态,掌握了这种规律,可以推测病理发展与转归。
保健按摩师培训计划和教学大纲

保健按摩师培训计划和教学大纲一)上肢按摩1)熟悉上肢主要骨骼、关节的名称和解剖学基本知识。
2)掌握拿、按、揉、压、点、搓法的施术技巧。
3)掌握上肢三个常用穴位的定位及主要作用:曲池、手三里、合谷穴。
二)颈肩部按摩1)了解颈肩部主要肌肉、骨骼的解剖部位和名称。
2)掌握拿、揉、按、压法的施术技巧。
3)掌握颈肩部六个常用穴位的定位及主要作用:天柱、大椎、风池、肩井、太渊、天宗。
三)背腰部按摩1)了解脊柱的解剖结构知识。
2)掌握按、揉、推、压法的施术技巧。
3)掌握背腰部五个常用穴位的定位及主要作用:命门、大杼、腰阳关、肾俞、长强。
四)下肢按摩1)熟悉下肢主要骨骼、关节的名称和解剖学基本知识。
2)掌握按、揉、压、拿、推、搓拔伸法的施术技巧。
3)掌握下肢三个常用穴位的定位及主要作用:环跳、委中、承山穴。
高级保健按摩师一、接待与咨询1)掌握跨文化交流技巧。
2)了解常见疾病的基本病理生理知识。
3)了解保健按摩与其他疗法的区别和优势。
服务项目介绍与咨询1)深入了解按摩的作用机理和生理效应。
2)了解常见疾病的保健按摩治疗方法。
3)掌握按摩与其他疗法的综合应用。
二、按摩前准备1)了解宾客的身体状况和健康史。
2)掌握保健按摩的个性化设计和方案制定。
3)了解常见疾病的保健按摩禁忌症。
三、按摩操作1)头面部按摩1)了解头面部的血管、神经分布和解剖生理知识。
2)掌握头面部各种按摩手法的综合运用。
3)掌握头面部十二个常用穴位的定位及主要作用:百会、印堂、太阳、玉枕、风池、太阳穴、攒竹、颧髎、四白、地仓、颊车、水沟。
2)胸腹部按摩1)深入了解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2)掌握胸腹部各种按摩手法的综合运用。
3)掌握胸腹部八个常用穴位的定位及主要作用:上脘、中脘、下脘、天枢、气海、曲骨、XXX、膻中。
3)上肢按摩1)了解上肢的血管、神经分布和解剖生理知识。
2)掌握上肢各种按摩手法的综合运用。
3)掌握上肢五个常用穴位的定位及主要作用:曲池、手三里、合谷、内关、外关。
足疗养生师必学的五脏理论知识

足疗养生师必学的五脏理论知识心、肝、脾、肺、肾逐个说,中医精华都在这儿!作为按摩养生师,我们都知道肝心脾肺肾的名称,可这几个重要脏器究竟该如何保健呢,足疗人论坛今天这篇文章挨个为你说清楚。
肝胆怒目筋泪甲,春木青青酸相宜;心肠喜面舌血脉,夏火赤赤苦来欺;脾胃思肌口唇涎,土入伏天黄自甘;肺肠悲鼻皮毛涕,金秋素白辛辣催;肾膀恐唾发耳骨,水寒冬季咸与黑。
五脏五志共表里,五行五味相克生。
君主之官:心我们下棋的时候,不管是丢了车,还是丢了马,只要老帅还在,这棋就没输;但老帅被对方吃掉了,你的车马炮再多,也是输了。
心在人体五脏中的地位就是棋盘中的老帅,因此《黄帝内经》称心为“君主之官”,掌管一身的气血运行。
中医说心藏神,心的气血充盈,神得以涵养,那么人就头脑清楚、神思敏捷、睡眠香甜。
反之,如果人记忆力下降,睡眠浅而多梦,那就表明心气、心血不够用了,要赶快补充。
中医认为,大喜伤心。
这就是说,过度惊喜会使心功能受损,比如范进中举就是大喜伤心的典型例子。
心开窍于舌。
中医通过观察舌的形态与色泽变化,还有语言表达的流利程度来判断心的功能状况。
比如舌尖经常溃疡的人,就是心火旺;讲话时频繁出现断点,就是太疲劳了,心气虚弱不够用了;舌根下的静脉色泽紫黯而曲张,说明心血管多有动脉硬化。
心火系统功能异常,常出现以下症状:心慌心悸、心前区疼、嘴唇指甲发青、口舌生疮、失眠多梦、神经衰弱、冠心病等。
那么出现这些症状,中医有哪些好的办法呢?根据天人合一的五行养生文化,红枣、红椒、赤豆、樱桃、鸡鸭血、桂圆等红色的食品和呵(he)这个发音都与心相关,归属于心火系统,故能补心。
清心火最佳的食物是莲子和苦瓜,他们都是苦味的,苦味入心经也归属于心火系统,能够清泻心火。
日常生活中多发“呵(he)”这个音对心功能也有帮助。
在身体内部我们可以通过敲心包经、摩内关、撞大陵、拍极泉的简易方法来推动心气、心血的运行。
将军之官:肝《黄帝内经》把肝比喻为“将军之官”,用将军刚强急噪的性格来形容肝的生理特性。
中医推拿(医学高级):中医推拿基础知识题库

中医推拿(医学高级):中医推拿基础知识题库1、多选揉中皖、摩腹,分腹阴阳之法的作用是OA.祛风散寒B.健脾和胃C.解表清热D.理气消食E.理肠止泻正确答案:B,D2、单选下列关于攘法的叙述,(江南博哥)正确的是OA.吸定点是食指、中指、环指、小指的近侧指间关节背侧B.以肩部为支点C.腕部主动摆动D.多用于项、背、腰臀及四肢部E.压力大,接触面较小正确答案:D3、多选按法的动作结构是()A.术者取坐势或站势B.不借助自身重力,仅用手或臂主动用力按压施术部位C.用力平稳、,由轻而重逐渐加力D.待有得气感时,稍作停留E.可用单指、单掌或双拇指、双掌重叠按压患处正确答案:A,C,D,E4、单选早期的按摩疗法仅用于少数疾病的治疗,手法种类也较少,其中常用的两种手法是OA按、搓B.按、压C.按、跷D.按、摩E.推、拿正确答案:D5、单选操作扩胸牵引扳时,患者的呼吸方式为OA.一般呼吸B.浅呼吸C.深呼吸D.屏气E.先屏气后呼吸正确答案:C6、多选以下作品中为清代著作的是OA.《小儿推拿广意》B.《幼科推拿秘书》C.《圣济总录》D.《厘正按摩要术》E.《小儿推拿秘诀》正确答案:A,B,D7、多选锥体束有损伤,临床可出现OA.踝阵挛B.跟腱反射消失C.跟腱反射亢进D.弹趾试验E.巴彬斯基征正确答案:A,C,D,E8、单选肱二头肌的长腱经过OA小结节B.大结节C.结节间沟D.肱骨内上懿E.肱骨外上臊正确答案:C9、单选肾经穴的位置()A.在小指外侧缘B.小指掌面,稍偏外侧,自指尖至指根C.在食指外侧缘D.小指末端罗纹面E.拇指末端罗纹面正确答案:B10、多选在宋金元时期,已认识到推拿的作用为()A.解表发汗B.温通闭塞C.活血化瘀D.疏经通络E.理筋整复正确答案:A,B11、单选擦法的运动形式是()A.单向直线B.往返直线C.环形D.弧形E.不确定正确答案:B12、单选手法的定义准确范畴OA.只用手去操作B.用手和肢体的其它部分去操作C.用足操作D.用木棍.牛角操作E.用肘部操作正确答案:B13、单选一指禅推法、攘法和拍法三者相同的操作要领是()A.着力点B.肩部为支点C.前臂主动运动D.临床应用E.压力正确答案:C14、多选推拿治疗胆绞痛,可采用OA.拔伸牵引颈椎B.点按背部压痛点C.胸椎旋转复位法D.滚法作用于背部膀胱经E.擦胁肋部正确答案:B,C,D,E15、单选弹响股的推拿治法是OA.理筋整复法B.复位固定法C.理筋散结法D.舒筋活络法E.滑利关节炎正确答案:D16、多选失眠的病因病机包括OA.心脾两虚B.痰热内扰C.阴虚火旺D.肝郁化火E.脾肾两虚正确答案:A,B,C,D17、单选肩周炎的治疗宜OA.先做放松准备手法B.被动运动在正常的生理范围C.手法治疗配合主动的功能锻炼D.以上都是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D18、多选具有发汗解表作用的是()A.开天门B.掐揉二扇门C.推坎宫D.拿风池E.揉肾顶正确答案:A,B,C,D19、单选推拿对伤筋的治疗手法顺序为OA.顺、松、动B.松、顺、动C.动、顺、松D.松、动、顺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B20、单选《理渝骈文》云“外治必如内治者,先求其本,本者何也,明阴阳识脏腑也”。
推拿学知识点专业试题及答案

推拿学知识点专业试题及答案(A)一、名词解释:(5 分)1 、伤筋2 、扳机指3 、水底捞明月4 、三关5 、腕管综合征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5分)1、推拿古称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等,而推拿这一名称首见于我国____ 代。
2、祖国医学“通则不痛”的理论,在伤筋的推拿治疗中可具体化为____ 、____ 、____ 三个方面。
3、在推拿临床中,更须注意因人制宜。
一般情况下,如患者体质强,操作部位在________ 病变部位在________ 等,手法刺激量大。
4、施行推拿手法时,对风寒外感,用________ 的强刺激,步步深入,使全身汗透,达到祛风散寒的目的。
5、握拳尺偏试验阳示提示________ ;屈腕试验阳性提示________ ;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提示。
6、成人推拿挤压类手法包括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等。
7、髂胫束劳损又可称为________ ,推拿治则是________ 。
常选用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等手法治疗。
8、颈椎病的推拿治则是________ 、________ ,被动运动颈部可选用________ 手法。
9、小儿推拿常用腧穴天门的位置在,天柱骨位置在________ ,小天心位置在________ 。
10、踝关节扭伤以________ 位置常见。
三、判断题:(10 分,正确者“√”号,错误者打“×”号)1、肱骨内上髁炎与肱骨外上髁炎推拿治则不同,手法操作方法也不一样。
()2、上肢被动后扳法治疗肩周炎的作用是松解粘连,滑利关节。
()3、痛经的推拿治疗应在行经腹痛时操作,缓解痛疼症状,效果明显。
()4、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手法治疗应配合膝关节屈伸与股四头肌功能锻炼。
()5、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拉宽椎间隙,降低椎间盘内压力。
保健按摩试题集

《保健按摩》试题集(二)一、填空题1、颈椎病又称为颈椎综合症或颈肩症。
主要症状有颈肩痛、头晕头痛、上肢麻木严重者可合并肢体功能肢体等综合症状。
2、颈椎痛的临床症状可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神经型综合型。
3、颈椎痛注意事项包括平时注意颈部、肩部及上肢部的锻炼,避免长期伏案工作或经常低头。
枕头高低要适中,避免过高。
4、颈椎痛拇指按揉常用穴位为肩外俞、肩中俞、风池、天鼎、天宗等穴。
5、按摩室的管理具体包括从业人员管理、按摩室财务管理、按摩室业务管理等有关法律知识等。
6、足部按摩的作用原理有神经反射原理、血液循环原理、生物全息原理、经络原理。
7、足部按摩的注意事项包括饭前半小时及饭后1小时不宜做按摩。
按摩后半小时内嘱咐顾客饮用300~500ml温开水,以促进代谢产物及时排出体外。
年老多病者可适当减少饮水量,以150~200ml为宜。
8、女性月经期及怀孕期,一般应慎用足部按摩或禁用足部按摩。
9、足部按摩时,必须检查心脏反射区,并按轻、中、重三种手法力度进行。
10、上肢酸痛多表现为上肢肌肉、关节酸胀、疼痛的一种不适症状,多为过度疲劳所致。
11、疲劳性腰痛原因主要有过度疲劳、体位不正,年老肾虚。
12、推拿按摩的操作要领是持久、有力、均匀、柔和四大基本要求。
13、美容保健按摩是在中医基础的指导下,应用手或肢体的其他部位,在人体体表特定的部位和穴位上,施以特定的技巧动作,达到美容保健的作用。
14、华佗夹脊穴一共有17个穴位,在脊柱旁开0.5cm。
15、揉法按着力的部位不同可分为掌揉法、指揉法。
16、按法分为掌按法、指按法、肘按法。
17、循行于背面脊柱正中线的经脉是督脉。
18、手三阳经排列中,阳明经在前,少阳经在中,太阳经在后。
19、手三阴经排列中,太阴经在前,厥阴经在中,少阴经在后。
20、俯卧位按摩委中穴,属于足太阳膀胱经经脉。
二、多项选择题1、保健按摩常选择的按摩体位是(B、C、D)A、站位B、坐位C、仰卧位D、俯卧位2、美容按摩特点是(A、B、C、D)A、简便经济,易于掌握B、因地制宜,便于普及C、施治安全,适应面广D、标本兼治,效果显著3、头部按摩的生理效用可归纳为(A、B、C)A、健脑安神、聪耳明目B、改善大脑循环,增加大脑供氧量C、调节神经,缓解疲劳D、宽胸解闷,增强代谢4、对躯干部的按摩生理功能有(A、B、C)A、调节五脏六腑生理功能B、有效减少腰腹部脂肪C、宽胸解闷、丰乳健胸D、对情绪的影响5、经络系统由(B、C、D)组成A、经脉B、奇经八脉C、络脉D、督脉6、按法类型有(A、B、C)A、掌按法B、指按法C、肘按法D、指尖按法7、搓法的功效有(A、C、D)A、通经活络B、治疗腹痛C、调和气血D、解痉止痛8、拿法操作要求(A、B、C、D)A、肩部上臂放松B、手掌空虚C、蓄力于掌D、发力于指9、捏法(A、B)A、刺激较强B、常用于脊柱两侧C、作用于腹部D、作用于头部10、抖法(A、C)A、常作用于四肢B、动作缓慢C、能放松肢体D、多用于躯干11、拍法可分为(A、C)A、虚掌拍法B、实掌拍法C、平掌拍法D、拳拍法12、拍法要求(A、D)A、按摩结束用B、按摩开始C、暴力拍打D、用力富有弹性13、啄法又称为(A、B)A、雀啄法B、梅花啄法C、手啄法D、点捉按法14、擦法可分为(A、B、C、D)A、掌擦法B、拇指擦法C、掌根擦法D、鱼际擦法15、按摩环境应该是(A、C、D)A、温暖B、明亮C、整洁D、舒适16、上班族保健按摩的时间安排最好在(A、C)较宜A、晚上B、上午C、双休日D、下午17、保健按摩的频率一般根据(A、B、C、D)A、皮肤状况B 顾客年龄C、顾客时间D、身体状况18、腰背部经脉分布从正中线到外依次为(A、B、C)A、督脉B、膀胱经C、胆经D、脾经19、下肢保健按摩的经脉有(B、C、D)A、大肠经B、脾经C、肾经D、肝经20、上肢按摩经脉有(B、C、D)A、胆经B、心经C、三焦经D、小肠经21、四肢推拿按摩的作用是(A、B、C、D)A、驱除赘肉B、活络关节C、增强肌力D、顺畅经脉22、躯干推拿按摩的作用是(A、B、C、D)A、去脂减肥B、消除疲劳C、调理肠胃D、调畅气血23、抹法操作注意(A、B、D)A、轻而不浮B、重而不滞C、有节奏起落D、作单方向移动24、头痛按摩的注意事项有(A、B、C)A、找出头痛原因B、节制烟酒C、注意休息D、增加营养25、胃痛不宜按摩有(A、B)A、胃出血期B、十二指肠出血期C、饮食伤胃D、寒邪犯胃26、便秘者的腹部按摩顺序应为(A、C)A、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B、降结肠—横结肠—升结肠C、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D、乙状结肠—横结肠—升结肠27、按摩治疗痛经时应注意(A、B、D)A、经前一周按摩2次B、6次一个疗程C、月经期疼痛时立即治疗D、避免暴怒和忧虑28、足部按摩的基本反射区有(A、B、C)A、肾脏B、输尿管C、膀胱D、大肠29、足部按摩是运用手的(A、B)与手的技巧动作对足部反射区施加特定压力B、食指C、中指D、掌根30、腰肌劳损患者宜(A、B、C、D)A、睡硬板床B、腰部保暖C、坚持腰背锻炼D、纠正不良姿势三、单项选择题1、按摩手法较为缓和,全身各部位均可适用的手法是________。
保健按摩试题集(二)

《保健按摩》试题集(二)一、填空题1、颈椎病又称为颈椎综合症或颈肩症。
主要症状有颈肩痛、头晕头痛、上肢麻木严重者可合并肢体功能肢体等综合症状。
2、颈椎痛的临床症状可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神经型综合型。
3、颈椎痛注意事项包括平时注意颈部、肩部及上肢部的锻炼,避免长期伏案工作或经常低头。
枕头高低要适中,避免过高。
4、颈椎痛拇指按揉常用穴位为肩外俞、肩中俞、风池、天鼎、天宗等穴。
5、按摩室的管理具体包括从业人员管理、按摩室财务管理、按摩室业务管理等有关法律知识等。
6、足部按摩的作用原理有神经反射原理、血液循环原理、生物全息原理、经络原理。
7、足部按摩的注意事项包括饭前半小时及饭后1小时不宜做按摩。
按摩后半小时内嘱咐顾客饮用300~500ml温开水,以促进代谢产物及时排出体外。
年老多病者可适当减少饮水量,以150~200ml为宜。
8、女性月经期及怀孕期,一般应慎用足部按摩或禁用足部按摩。
9、足部按摩时,必须检查心脏反射区,并按轻、中、重三种手法力度进行。
10、上肢酸痛多表现为上肢肌肉、关节酸胀、疼痛的一种不适症状,多为过度疲劳所致。
11、疲劳性腰痛原因主要有过度疲劳、体位不正,年老肾虚。
12、推拿按摩的操作要领是持久、有力、均匀、柔和四大基本要求。
13、美容保健按摩是在中医基础的指导下,应用手或肢体的其他部位,在人体体表特定的部位和穴位上,施以特定的技巧动作,达到美容保健的作用。
14、华佗夹脊穴一共有17个穴位,在脊柱旁开0.5cm。
15、揉法按着力的部位不同可分为掌揉法、指揉法。
16、按法分为掌按法、指按法、肘按法。
17、循行于背面脊柱正中线的经脉是督脉。
18、手三阳经排列中,阳明经在前,少阳经在中,太阳经在后。
19、手三阴经排列中,太阴经在前,厥阴经在中,少阴经在后。
20、俯卧位按摩委中穴,属于足太阳膀胱经经脉。
二、多项选择题1、保健按摩常选择的按摩体位是(B、C、D)A、站位B、坐位C、仰卧位D、俯卧位2、美容按摩特点是(A、B、C、D)A、简便经济,易于掌握B、因地制宜,便于普及C、施治安全,适应面广D、标本兼治,效果显著3、头部按摩的生理效用可归纳为(A、B、C)A、健脑安神、聪耳明目B、改善大脑循环,增加大脑供氧量C、调节神经,缓解疲劳D、宽胸解闷,增强代谢4、对躯干部的按摩生理功能有(A、B、C)A、调节五脏六腑生理功能B、有效减少腰腹部脂肪C、宽胸解闷、丰乳健胸D、对情绪的影响5、经络系统由(B、C、D)组成A、经脉B、奇经八脉C、络脉D、督脉6、按法类型有(A、B、C)A、掌按法B、指按法C、肘按法D、指尖按法7、搓法的功效有(A、C、D)A、通经活络B、治疗腹痛C、调和气血D、解痉止痛8、拿法操作要求(A、B、C、D)A、肩部上臂放松B、手掌空虚C、蓄力于掌D、发力于指9、捏法(A、B)A、刺激较强B、常用于脊柱两侧C、作用于腹部D、作用于头部10、抖法(A、C)A、常作用于四肢B、动作缓慢C、能放松肢体D、多用于躯干11、拍法可分为(A、C)A、虚掌拍法B、实掌拍法C、平掌拍法D、拳拍法12、拍法要求(A、D)A、按摩结束用B、按摩开始C、暴力拍打D、用力富有弹性13、啄法又称为(A、B)A、雀啄法B、梅花啄法C、手啄法D、点捉按法14、擦法可分为(A、B、C、D)A、掌擦法B、拇指擦法C、掌根擦法D、鱼际擦法15、按摩环境应该是(A、C、D)A、温暖B、明亮C、整洁D、舒适16、上班族保健按摩的时间安排最好在(A、C)较宜A、晚上B、上午C、双休日D、下午17、保健按摩的频率一般根据(A、B、C、D)A、皮肤状况B 顾客年龄C、顾客时间D、身体状况18、腰背部经脉分布从正中线到外依次为(A、B、C)A、督脉B、膀胱经C、胆经D、脾经19、下肢保健按摩的经脉有(B、C、D)A、大肠经B、脾经C、肾经D、肝经20、上肢按摩经脉有(B、C、D)A、胆经B、心经C、三焦经D、小肠经21、四肢推拿按摩的作用是(A、B、C、D)A、驱除赘肉B、活络关节C、增强肌力D、顺畅经脉22、躯干推拿按摩的作用是(A、B、C、D)A、去脂减肥B、消除疲劳C、调理肠胃D、调畅气血23、抹法操作注意(A、B、D)A、轻而不浮B、重而不滞C、有节奏起落D、作单方向移动24、头痛按摩的注意事项有(A、B、C)A、找出头痛原因B、节制烟酒C、注意休息D、增加营养25、胃痛不宜按摩有(A、B)A、胃出血期B、十二指肠出血期C、饮食伤胃D、寒邪犯胃26、便秘者的腹部按摩顺序应为(A、C)A、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B、降结肠—横结肠—升结肠C、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D、乙状结肠—横结肠—升结肠27、按摩治疗痛经时应注意(A、B、D)A、经前一周按摩2次B、6次一个疗程C、月经期疼痛时立即治疗D、避免暴怒和忧虑28、足部按摩的基本反射区有(A、B、C)A、肾脏B、输尿管C、膀胱D、大肠29、足部按摩是运用手的(A、B)与手的技巧动作对足部反射区施加特定压力A、拇指B、食指C、中指30、腰肌劳损患者宜(A、B、C、D)A、睡硬板床B、腰部保暖C、坚持腰背锻炼D、纠正不良姿势三、单项选择题1、按摩手法较为缓和,全身各部位均可适用的手法是________。
推拿手法复习题

绪论一、选择题【A型题】1.“推拿”一词首见于我国A.宋代B.唐代C.元代D.清代E.明代2.我国最早的推拿专著是A.《肘后备急方》B.《圣济总录》C.《黄帝歧伯按摩十卷》D.《小儿按摩经》E.《小儿推拿秘诀》3.“按摩”一词首次提出于A.《肘后备急方》B.《黄帝内经》C.《黄帝歧伯按摩十卷》D.《小儿按摩经》E.《圣济总录》4.《五十二病方》记载中以哪种手法运用的最多A.按法B.抚法C.捏法D.摩法E.刮法5.“徐徐抱解,不得截绳。
上下安被卧之…”这段记载手法抢救自缢方法的文字出自A.《黄帝内经》B.《肘后救卒方》C.《金匮要略》D.《医宗金鉴》E.《刘涓子鬼遗方》6.“使病人伏卧,一人跨上,两手抄举其腹,令病人自纵,重轻举抄之。
令去床三尺许,便放之…”出自A.《黄帝内经》B.《肘后救卒方》C.《金匮要略》D.《医宗金鉴》E.《刘涓子鬼遗方》7.我国历史上最早于太医院中设按摩科的是A.明代B.元代C.唐代D.清代E.晋代8.首次将20种成人手法归纳成摆动类、摩擦类、振动类、挤压类、叩击类等六类手法是在哪年A.1961年B.1960年C.1975年D.1974年E.1980年9.我国现存最早的推拿专著是A.《小儿推拿秘诀》B.《黄帝歧伯按摩十卷》C.《小儿推拿广意》D.《小儿按摩经》E.《厘正按摩要术》【X型题】10.推拿,古称为A.按摩B.按跷C.乔摩D.挢引E.揣摸11.以下为清代著作的是A.《小儿推拿广意》B.《幼科推拿秘书》C.《小儿按摩经》D.《保赤推拿法》E.《推拿三字经》12.以下为明代著作的是A.《小儿按摩经》B.《小儿推拿广意》C.《小儿推拿秘诀》D.《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E.《保赤推拿法》13.明代推拿发展的特点是A.“推拿”之称出现B.小儿推拿体系形成C.有了推拿催产的记载D.膏摩出现E.按摩科从十三科中取消二、名词解释1.推拿手法2.推拿手法学三、填空题1.明·龚廷贤《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新增了、、、、5种推拿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页眉内容 1 按摩简介 【打印此页】 【返回】
发布日期:[2007-05-07] 一、什么是按摩?按摩又称推拿,古代称为按跷、爪幕等,目前在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称谓,如北方称为"按摩",南方称为"推拿",中原一带则称为"推按"。按摩,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应用手或肢体的其它部位,在患者体表特定的部位和穴位上,施以特定的技巧动作,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方法。按摩是一种适应症十分广泛的物理疗法,它适用于伤科、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等疾病,属祖国医学的外治法范畴。用于骨科疾病称为正骨按摩,用于软组织损伤称为伤科按摩,又称小推拿。正骨与伤科按摩相结合称为大推拿。用于儿科疾病称为小儿按摩,也称小儿推拿。以经络理论为指导的称为经络按摩,十四经按摩、经外奇穴按摩、窍穴奇穴按摩、子午流注按摩。以脏腑理论为指导的称为脏腑按摩,以急救为目的称为急救按摩、抓扯刮痧按摩,以保健强身为目的称为保健按摩,以武术内功为基础,应用武术的技击技巧、擒拿格斗手法、点穴功法进行按摩的称为武术按摩、点穴按摩。以发放外气为主,辅以按摩手法的称为气功按摩。按,是单纯地向下用力,如《素问·离邪真合论》中说:"按而止之"。摩,是在体表作环形摩按。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说:"摩之浴之"。早期的按摩手法种类很少,适应症也少,随着时代的推移,由按、摩等手法逐渐发展出推法、拿法、摇法等。通过不断实践,人们发现用力方向不同,治疗效果也不同,从而使手法的发展日趋合理,适应症逐渐扩大,于是按摩这一名称逐渐被"推拿"这个更为明确的概念所代替,在逐渐认识按摩作用的基础上,有目的地将按摩用于医疗实践,并不断地加以总结,形成了按摩治疗体系,这就是"推拿学"或称"按摩学"。 二、按摩的发展简史按摩它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与疾病斗争中逐渐认识和发展起来的。人类的双手不仅是劳动的产物,而且也是劳动的工具。远古时代,当人类在生产劳动和生活中受到损伤或寒冷时,就会很自然地用手去抚摸和摩擦。手的抚摸和摩擦使疼痛和寒冷减轻或消失,这样人们逐渐认识到抚摸和摩擦的治疗作用,经过不断实践与总结,逐渐形成了按摩疗法。远在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就被应用于医疗实践。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成书约在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的《黄帝内经·素问·气血形态篇》写道:"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活之以按摩醪药"。由此可知,此时按摩已作为专门技术,与醪药、汤液配合支用于临床。隋唐时代(公元581年--公元907年),随着中医学基础理论和治疗实践的发展,按摩疗法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据《新唐书·百官志》中记载,国家太医院有"按摩博士1人,按摩师4人,并以九品以下,掌教导引之法的除疾、损伤折跌者正之"。《唐六典》载:"按摩可除八疾,风、寒、暑、湿、饥、饱、劳、逸"。宋、金、元时代(公元908年--公元1368年),按摩疗法的运用更加广泛,《圣济总录》载:"可按、可摩,时兼而用,通谓之按摩,按之弗摩,摩之弗按,按之以手,摩或兼以药,日按日摩,适所用也"。明清时代(公元1368年--公元1911年),按摩又有了新的发展,医政分十三科,其中就有按摩科,尤在治疗小儿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实的经验,形成了小儿按摩的独特体系。此时的按医著约有二十余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按摩疗法有了很大发展,设立了按摩科、按摩诊所、按摩医院、按摩学校,中医学院设立了按摩、针炙学和研究机构,按摩专著、临床总结报告纷纷出版,如50年代按摩专著有黄厚璞的《按摩术与体育治疗》、江静波的《推拿疗法简述》、苏醒芝的《新推拿法疗效的原理和方法》、《中医推拿学》等;60年代,按摩专著有《胃病推拿法》、《外伤中医按摩疗法》、《伤科按摩术》、《中医推拿学讲义》等,70年代的著作有天津编写的《按摩》,上海编写的《推拿学》,青岛编写的《实用小儿推拿学》等。各中医院校开设了按摩课。80、90年代按摩治疗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等内科疾病的方法和效果都有了新的突破。此时的著作有骆竞洪的《实用中医推拿学》、马秀棠的《点穴疗法》、葛长海的《捏筋拍打疗法》、金义成的《小儿推拿法》、林惠珍的《按摩与刮痧》、骆竞洪的《中华推拿医学志--手页眉内容 法源流》等著作。目前,世界不少国家派人前来学习中医保健按摩。这门古老的医学,已逐渐在为人类防治疾病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医疗方法。 三、按摩治疗作用原理(一)基本原理按摩是一种外治法范畴的物理疗法,它是通过按摩手法产生的物理效应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内的生理、病理状况,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按摩的手法,主要是依靠手法的力和力的方向变换实施的。手法所施的力有静止、运动和动静结合三种。所谓静止的力,指的是施力时固定在某一部位和穴位上的力;运动的力,指的是在一定的部位或范围内往返运动的力,这种力受运动的方向和运动范围的影响,运动方向有直行、横行、斜行、环行等,运动范围有局部和全身的不同;动静结合的力,指的是在某个部位上施以静止的力,而在另一部位上施的运动的力。以上三种力由于用力轻重不同,其渗透于内的力度也有所差别,基本上分为浅、中、深三种。但是,由于手法作用于皮毛、经脉、经筋、肌肉、骨髓等不同部位,实行上又分为浅(皮毛)、略浅(经脉)、中(肌肉)、略深(经筋)、深(骨髓)五种。物理学认为,一个物体能够对另一个物体作功,那么后一物体就获得一定的"能量",简称为"能"。"能",分为动能、势能、化学能、热能、电能、磁能、核能等。按摩所施的"静止的力",产生的势能;"运动的力",产生的是动能;由运动而产生的摩擦,形成的是热能。这些"能"传入机体后转成机体内有关系统所需的内能,从而调整了系统内的脏腑组织的功能。 (二)阴阳五行阴阳创自伏羲,五行始于《洪范》,是古代劳动人民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理论工具,具有朴素的唯物论观点,也是道家的"道法自然"的核心。阴阳是划分和说明两种既相互统一、又相互对立,即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的矛盾着的事物的性质和相互间关系的理论,它适用于任何领域。祖国医学引进这个理论是因为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整体,在人体内反映着自然界各种变化的结果。人体是一个阴阳相互维系的整体,在阴平阳秘的情况下,保持着与自然界的协和,维持着正常的生理活动。若阴阳的某一方面或盛或衰,就会使阴阳失去相对的动态的平衡而发生病变。按摩因手法动作上力度和方向的变换而有轻重、大小、深浅、长短等不同。这样就使手法的作用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性质,其中轻、浅、短、小的手法柔和舒展,有补其不足的作用;重、深、长、大的手法属阳。阴阳不同属性的手法相互配合,刚柔相济,轻重适当,使机体内失去平衡的阴阳在不断运动变化的手法中得到调整,恢复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五行,是以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的性质及相互关系来划分和说明宇宙万物的性质及相互关系的。它比阴阳对万物的分析和认识更为精细、深入。从某个角度来说,阴阳是宏观地认识宇宙、利用宇宙的工具,而五行则是微观地分析世界、掌握世界的方法。五行是以相生、相克、相乘、相侮的关系,相互滋生、相互制约,在不断运动状态中维持着相互之间的协调与平衡。祖国医学认为,人体内的各个组织器官就其功能作用而言,具有与五行相类似的性质和相互关系。例如,心主血脉,主神明,其性向上,与火相类;肝主筋,藏魂,主条达,其性升发,与木相似;脾主肌肉,主意,宣五谷味,滋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其性敦厚,与土相同;肺主气,主魄,主宣发,主皮毛,其性肃降,与金相仿,肾主藏精,主骨,主二便,主志,其性润下,与水一般。按摩的手法依其操作的部位深浅、力的渗透程度、运动的方向大体上可分为推、拿、按、揉、摩,操作的部位在皮毛,力度轻浅,多作环行,影响于肺,故共性属金。推、抖操作的部位在经脉,力度略浅,多作直行和散闪,影响于心,故其性属火。拿、捏操作的部位在肌肉,力度在中,多为横向相对用力或兼以向上提拉,对脾起作用,故其性属土。弹、拨操作在筋,力度略深,多为左右拨动,影响于肝,故其性属木。点、按操作在骨,力度很深,多是垂直向下,影响于肾,故其性属水。凡与此手法相类的演化手法皆可依此划分之。临床按摩时并非使用单一的手法,而是几种手法配合使用,在其相互配合时,往往是按照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配伍。相生关系的配伍规律是:摩、揉之后施以点、按者为金生水。因为摩、揉活跃了皮部的气血,再以点、按可引皮部气血深入于骨,温补骨髓,补阳、活血、散瘀,故为金生水。点、按之后予以弹、拨者为水生木。点、按可以激发骨髓中的阳气,适时地弹、拨经筋,能引阳气达于经筋,使经筋的功能得到补益,具有祛风、镇痛、补虚的功效,故为水生木。弹、拨之后施以推、抖者为木生火。弹、拨加强了经筋气血的运行,其后予以推、抖使经筋的气血进入经脉,从而促进了经筋的舒展条达、经脉气血的运行,故为木生火,具有补血、散寒、祛湿的功效。推、抖之后给以拿、捏者为火生土。推、抖活跃了经脉的气血,再给以拿、捏可使经脉的气血逐渐静止于肌页眉内容 3 肉之间,从而补养了肌肉,具有补气养血,通经活络的作用,故为火生土。拿、捏之后施以摩、揉者为土生金。拿、捏使气血汇聚于肌肉,为摩、揉促进皮部气血的运行提供了条件,具有扶正驱邪,行气解表的功能,故为土生金。这五种相生关系的配伍,前面的手法为后面的手法制造了条件,使后面的手法效果得到更大的增益。相克关系的配伍规律是:弹、拨促进了经筋气血的活跃,但只弹、拨易造成气血凝滞于经筋,所以,弹、拨之后,予以摩、揉使活跃于经筋的气血向皮毛部升发,克服了经筋气血的凝滞,这种手法的配伍称之为金克木,具有泻肝平阳、祛风燥湿的效果。拿、捏用于肌肉部位可以刺激肌肉的活性,但是单纯的拿法和捏法可以造成肌肉瘀血。因此,拿、捏之后再用弹、拨使肌肉的刺激转向经筋,清除了拿法、捏法带来的不良后果,这种手法的配伍称之为木克土。具有通泻六腑、理气导滞的作用。点、按用力的方向垂直向下,力度深达骨髓,可以激发内在的阳气。但是,单纯的点、按又易引起激发出来的阳气散失,故尔点、按之后加入拿、捏以激化肌肉的活力,用后天补先天,使先天之阳不致散失。这种手法的配伍称之为土克水,具有补阳祛燥、活血清利的效果。推、抖可以促进经脉气血的流行,活动各个关节,使关节的气血运行得到加强,但是,推法是去而不返,抖法为振动气血,容易耗散气血。所以,推、抖之后加入点、按可以使气血流行的速度减缓而趋于汇聚,不致耗散。这种手法的配伍称之为水克火,具有活血化瘀,平降心火的功能。摩、揉作用于表皮部位,可以活跃营已之气。但是,因其部位在浅表,所以营卫之气易从浅表散失,而内部的气血未能及时充达皮毛。因此,摩、揉之后施的推、抖可使脉部的气血充达于皮毛,补充散失的营卫之气。这种手法的配伍称之为火克金,可以导致肺泻热、疏通经脉。这种的五行相克规律的手法可以克服先施手法的缺点,使手法作用的效果更臻完善。五行生克制化规律在按摩中除了可以用于正常的治疗,还可以纠正五行的亢进与虚衰而引起的病理现象。按摩疗法与中医不其它疗法一样,也是根据天人相应关系制定医疗原则。人体的阴阳五行是受外界自然条件变化的影响的。所以,治疗原则就要根据变化的条件制定。如:春天气候温和,万物萌动,草木吐绿,大地一派生机,故春季属木。这个季节天气始开,地气始泄,冰消冻解,风多无雨,与肝气相通。风邪易侵入于肝,使肝气受挫,其治疗原则采用舒肝祛风,以弹、拨法为主,辅以推、抖的行经通络。夏季气候炎热,万物茂盛,大地一派繁荣,故夏季属火。这个季节天气火热,地气向上,人体经络气满,皮肤充实,热多雨少,与心气相通。热邪易侵入于心,令心火燥盛,以清热解毒、平降心火为原则,用推、抖为主,辅以拿、捏,泻热解表,救逆醒神。长夏气候暑湿,万物滋荣,大地一派茂盛,故长夏属土。这个季节湿多热亦多,与脾气相通,湿热之邪易侵入于脾,脾为湿困,身软困乏,治以健脾燥湿的原则,用拿、捏,辅以弹、拨,通脏燥湿。秋季气候凉爽,秋风渐起,万物成实,大地一派丰收景象,故秋季属金。这个季节天气始收,地气始敛,皮毛引急,腠理闭塞,燥多湿少,与肺气相通。燥邪易侵入于肺,以清肺润燥为原则,用摩、揉二法,兼以点、按、清肺润燥。冬季气候严寒,草木凋零,万物蛰藏,大地一派封闭,故冬季属水。这个季节天气收敛,地气封蛰,寒多热少,气血入内,着伏骨髓,通于肾气。寒邪易侵入于肾,损伤阳气,治心升阳驱寒,通经活络的原则,以点、按为主,辅以弹、拨、推、抖,助骨扶阳。(三)调理气血对气血运行状况的调整,按摩采取的是以经调血,以筋养血,以气动血,以时辰调气血等方法,这些方法之所以能够产生治疗作用,其原理如下:1、以气动血气与血是相互依存的,气为阳,血为阴,气为血运行的动力,血为气的物质基础,故中医学称之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气病可及于血,血病可累及"气"。但是以气血的治疗而言,理气行气是主要方面,气行则血行。所以,气血运行失常的按摩治疗,是以推动气的运行为主要方法的。无论推、揉、摩、擦,还是点、按、抖、拿,都是以治气为主的。 (三)以经调血气血运行主要是沿着经脉路线进行的。经脉的路线起自手太阳肺经,终止于足厥阴肝经。按摩对于伤筋错骨、脏腑病变都采用点、按、推、拿、揉、摩相关经脉及其俞穴的手法,其目的是推动和激发经脉中的经气,加速经气的运行,从而推动经脉中血的运行,或是抑制经气以改善气血运行的亢进。这种以经调血的原理可以指导按摩时采用多种方法。这些方法是:阴经有病、调节阳经;阳经有病,调节阴经;足三阴有病,调节手三阴经;下部阴经有病,调节上部阳经;表部经脉有病,调节里部经脉等。3、以筋养血气血运行速度缓慢或停滞时,常以弹拨经筋的方法加以疏导。这是因为经筋者,肝主之,肝有疏泄条达之性,弹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