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药残留的危害性及加强社会责任的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3)班

题目: 对农药残留的危害性及加强社会责任的思考姓名:

学院:

专业:

学号:

指导老师:

2014 年12月25日

教务处制

对农药残留的危害性及加强社会责任的思考

摘要:农药残留污染,是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重要障碍,是造成食物中毒、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各国对农药的安全性问题十分关切,一个农药是否安全已成为其能否生产的重要关键。农药工业已经趋向把较少的研究力量和经费用于新品种的研制,而把较多的力量和经费用于农药对环境影响的试验和残留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农药使用所引发的农产品安全、环境污染和人类健康等问题在世界范围内备受关注。作为农药使用主体的农户,其对农药残留的认知程度内在地影响其施用行为;国家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农药生产和经营的管理;同时,农药企业责任重大,肩负着生态环境安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身健康社会责任。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尤其是农产品安全事故的屡屡发生,我国城乡居民对农产品安全的关注度不断提升。据报道,农药喷施后大约30%附在农作物表面,其余70%则落入土壤、水源、大气中,通过对作物的直接污染,或通过食物链与生物富集效应累积等途径形成农药残留[1]。农药残留虽然是农药施用后难以避免的产物,但其通过各种可能的途径危及农产品质量安全、人畜安全,并破坏生态环境等。虽然农药残留对农产品安全的影响程度因其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但农药残留都会导致农产品营养失衡、感官质量等品质下降。巴西官方组织在2007年对从巴西全国采集的1198种样品进行了分析,发现1/6的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有研究发现,不同港口的鱼由于食物链的富集作用都检出了残留的有机氯农药,人在食用后在其肌肉、肝脏和脂肪中也能检测出残留物质。据报道,牛奶、饲料、蔬果、鱼以及快速食品中的农药残留均会降低食品品质。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外学者围绕农药残留对农产品品质安全的影响展开了大量研究[2]。

1 农药残留的影响

1.1 对农产品安全的影响

施用农药对农作物的直接污染包括表面黏附污染和内吸性污染。其影响污染程度的因素主要有农药性质,剂型及施用方法,施药浓度、时间和次数,气象条件(气温、降雨、风速、日照等);此外还有农作物的品种、生长发育阶段及食用部分不同等[1]。

研究证实,农田喷洒农药后,一般只有10%-20%是吸附或粘着在农作物茎、叶、果实表面,起杀虫或杀菌作用,而其它大部分农药进入空气、水和土壤中,成为环境污染物。农作物会长期从污染的环境中吸收农药,尤其是从土壤和灌溉水中吸收农药,其吸收量与植物的种类、根系情况、食用部分、农药的剂型、施用的方式和使用量有关,也与土壤的种类、结构、酸碱度、有机物和微生物的种类及含量等因素有关[3]。

通过食物链和生物富集也能带来农产品的污染。如饲料污染农药而导致肉、奶、蛋的污染;含农药的工业废水污染江河湖海进而污染水产品等。某些比较稳定的农药与特殊组织器官有高度亲和力或可长期贮存于脂肪组织的农药(有机氯、有机汞、有机锡等)可通过食物链的作用逐级浓缩,称之为生物富集作用。如通过生物富集作用,在水生生物中农药的含量较水体本身高几十倍,而靠水生生物为生的鸟类中农药的含量则高达数百倍甚至数万倍[4]。

粮库内使用熏蒸剂等对粮食造成的污染;禽畜饲养场所及禽畜身上施用农药对动物性食品的污染;粮食贮存加工、运输销售过程中的污染:如混装、混放、容器及车船污染等,尤其是运输过程中包装不严或农药容器破损,会导致运输工具污染,这些被农药污染的运输工具,往往未经彻底清洗就用于装运粮食或其它食品,如印度博帕尔毒气灾害就是美资联合炭化公司一化工厂泄漏农药中间体硫氰酸酯引起的,中毒者数以万计,同时造成大量孕妇流产和胎儿死亡;事故性污染:如将拌过农药的种子误当粮食吃,误将农药加入或掺入食品中,施用时用错品种或剂量而导致农药高残留等[5]。

1.2 农药残留对环境的影响

农药和其他有机化合物一样,当施用进入环境后会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以及生物化学反应,如挥发、溶解、吸附、迁移、氧化、水解、光解以及生物富集、生物代谢等,从而产生一系列环境和生态效应。揭示农药的归趋、转化机制和生态效应成为农药残留与环境毒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选取了农业生态环境中土壤、水体及植物体3种主要的环境基质,简要概述广泛应用的农药残留对环境的影响[6]。

1.2.1对土壤

土壤是最重要的环境要素之一,农药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包括滞留、迁移和转化过程。毒死蜱在逐渐代替高毒农药后,使用范围越来越广,用量越来越大,其对环境的安全性也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李界秋等研究了毒死蜱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研究表明,土壤具有较强的吸附毒死蜱的能力;毒死蜱属于在壤土、砂土中不易移动、在黏土中不移动的农药品种。毒死蜱在壤土和黏土中属难挥发,在砂土属中等挥发;毒死蜱在壤土、黏土和砂土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23.9、12.6和9.8d,属于易土壤降解的农药品种[7]。杨华云等研究了有机磷农药吡唑硫磷在环境中迁移转化,结果表明,吡唑硫磷在不同土壤中的吸附行为不同,且在4种土壤中的吸附强弱顺序与土壤有机质、黏粒含量呈正相关[8]。

磺酰脲类除草剂是高效除草剂,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个别品种由于土壤残留问题甚至导致后茬植物药害,因此其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也备受关注,郎印海

等研究了磺酰脲除草剂在土壤中的吸附与解吸附,降解与残留、迁移以及抑制土壤酶活性等环境行为[9]。

1.2.2对水体

农药进入水体的途径主要有:(1) 农药直接施入水体;(2) 土壤中的农药随地面径流或经渗滤液通过土层而至地下水。可溶性和难溶性的农药均可被雨水或灌溉水冲洗或淋洗,最终进入水体环境;(3) 农药厂和其他农用化学品生产厂的污水排放导致大量农药进入水体。地表水体中的残留农药,可发生挥发、迁移、光解、水解、水生生物代谢、吸收、富集和被水域底泥吸附等一系列物理化学过程[6]。

有机磷农药进入水体后,能被水体底泥中的有机质和矿物所吸附,发生吸附-催化作用,从而加快农药的水解反应。李界秋等研究了毒死蜱在不同pH水中的水解和光降解特性,结果表明,毒死蜱的降解随着pH的增加而加快[7]。杨华云研究了吡唑硫磷的水解行为,通过改变水解体系的pH和培养温度探讨了吡唑硫磷的水解动力学。试验表明吡唑硫磷在酸性介质中能稳定存在,在中性溶液中水解速率很慢,而在弱碱性或碱性条件下,吡唑硫磷稳定性差,易发生水解反应;吡唑硫磷水解与体系的温度密切相关,水解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8]。

广泛使用的杀虫剂、除草剂等农药,分散的农村生活用水和畜禽粪便等面源污染物亦会随降雨、融雪或灌溉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地下水污染已成为我国水环境保护中的突出问题。因此,为了保护作为主要饮用水源之一的地下水,必需开展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这是地下水污染防治的重要意义之一。下面我们将重点阐明地下水污染防治的另一重要意义,即为了有效地保护地表水源,控制和治理地表水体污染,也需要开展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6]。

1.2.3对植物体

大多数农药都是直接喷洒到植物体上或通过植物体根部吸收传导至植物组织内,从而起到杀虫和抑菌的作用。农药在植物体环境行为是农药安全性评价不可或缺的资料,目前,该领域已经发展到在对映体水平考察农药在植物体内的立体选择性环境行为规律。从土壤中吸收氯丹时没有立体选择性,在植物体内发生的各种生物降解、转化反应中存在立体选择性。手性农药在植物中通常存在立体代谢和转化行为,推测其选择降解代谢规律可能与特定条件下植物本身参与代谢过程的生物酶系关系密切,其确切立体选择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揭示[6]。

为了充分发挥高效农药的作用,必须将很少的药量精确地施于目标。这无疑也推动了农药加工制剂与施药技术研究的向前发展。另外,农药残留对后茬作物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在有农药残留的轮作田,若农药对后茬的作物是有毒的,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