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语文《梅花》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二年级语文《梅花》教学反思
【篇一】小学二年级语文《梅花》教学反思
今天上了古诗《梅花》的公开课,我的感触颇深。
教学环节设置比较有创意,利用多媒体ppt,出示梅花与其他不同季节的花朵图片对比,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让学生通过对比,能更深刻地体会梅花不畏严寒的顽强精神。
很多学生都很聪明,带读几遍之后大致上都可以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古诗了,甚至大部分学生到下课都会背诵了。
但我知道也有不足之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幻灯片操作不熟练,其中有一个超链接没有处理好,原本准备边播放音乐边朗读的,结果音乐没有放出来。
2、引导学生朗读还是稍微偏少,本诗的重点应该是让学生通过不断的朗读来更好的理解诗句意思,但是读地还是不够多。
3、讲课的节奏和侧重点稍微有些偏离,针对句意方面讲解稍多稍深,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讲,还是不太能够理解,应更多地把侧重点放在朗读上,反复读。
4、课堂上没有顾及全体学生,有十几个学生一节课没有提问到一次,课堂气氛不太活跃。
通过这次讲课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我会认真修改教案,调整思路,争取下次讲得更好。
【篇二】小学二年级语文《梅花》教学反思
《梅花》是北宋王安石咏梅的一首名作,写了梅花洁白幽香的特点,赞扬梅花不畏寒冷的坚强品质。
全诗仅20个
字,但读后令人眼前宛然有一枝傲雪白梅,幽香沁人心脾。
如何引领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诵读好这首古诗,并感受梅花与众不同的美呢?我把握了这样三个要点:
第一,教师的范读至关重要。
古诗的朗读是讲究节奏和韵味的。
老师在上课前须不断练习诵读,把握好朗读的方法和技巧。
在老师初次范读古诗时,一定要给学生一个模仿的范例,原来朗诵古诗应该这样去读。
在引导学生品位和感悟四句诗后,老师再一次诵读示范,通过范读给学生诠释整首诗的情感和韵味。
第二,引领学生在情境中感悟。
情境是富有形象感,充满感情色彩的场景或氛围,在情境的催化下,想象被激活,枯燥的文字转化成丰富的形象,丰富的形象又生发出更为多彩的画面,使静态的阅读注入了动态的生成,使隐含的。
诗歌意境逐渐显现,逐渐展示出它的美丽与动人。
在古诗教学中,巧妙地创设一些学习情境,利用创设的学习情境与古诗内容相机呈现,给学生提供一些学习古诗的刺激物,一段音乐、一个画面、几张图片……都是催生学生情感的因素,可以把学生带到一种真切、生动的学习情境中,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之在学习中受到熏陶、感染,这些媒体的介入,使得学生对古诗学习兴味更浓,理解更深,提高学习古诗的效率。
第三,间接抓关键词品位。
《梅花》是一首咏物的诗,它抓住事物的种种特点而描写,其中蕴含着诗人对所咏对象的一种感情,教学中学生可能不易体会到,这就要求教师要
抓住重点词句作文章。
其中写到梅花的三种特点:“凌寒独自开”——开花的季节(不怕严寒),“遥知不是雪”——颜色,“为有暗香来”——香味。
再让学生比较诗人最喜爱梅花的什么特点,稍作启发,便可使学生知道是“凌寒独自开”,由此理解全诗的主题。
加上反复诵读,学生的情感便可调动起来。
【篇三】小学二年级语文《梅花》教学反思
一、在精心创设情境中,引入诗境。
古诗注重情感的抒发,情感是古诗的生命,它表达了诗人对生活中人物、景物、事物的爱憎和感叹。
要激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那就得把古诗描写的诗境先推到学生面前,进而让他们走进去。
上课伊始,我就创设一种狂风呼啸、大雪纷飞、百花凋零的情景,接着又出现了美丽的梅花,与前面创设的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让学生初步体会《梅花》的诗境。
二、在一遍又一遍的吟诵中,体会诗情。
在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了读的功能,刚开始就让学生多读,反复地读诗(我也注重了读的层次性,从读准、读通顺到读出诗的节奏),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
接着让学生在与文本、老师、学生的对话中读一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悟,为零距离走进诗境打下基础。
课堂上自主读和互动听读相结合,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阅读课文,使学生逐步达到读得准确,读得流利,读得有感情。
在读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读读背背,重在培养语感。
二年级的学生以感性认识为主,因此,在指导朗读时,采用教师带表情范,学生听后直观感悟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然后让学生模仿表情与语气朗读来体会文感,培养语感。
三、在富有个性的表演中,感悟诗魂。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富有个性的。
学习必须强调个体的亲身实践和真实体验。
我在学生的自读自悟中稍作点拔,旨在再现情境,让学生受到感染。
再加上音乐渲染,让学生自由想象表演,一边演一边吟咏古诗,会使语言文字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的图像更为鲜明、丰满,从而内心掀起情感的波澜,入情入境,与作者的情感达到共鸣。
四、突出语文的实践性。
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动口、动脑、动手,读、画、议、写,在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多种能力,如:朗读能力、识字能力、思维能力等。
总之,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完成了我预设的教学目标,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说话能力、朗读能力等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在本节课中,我觉得自己在教学时间的分配方面做得不够理想,在识字环节中用了较
短的时间,写字环节指导上还未十分到位,希望以后在教学上能多研究,多琢磨,让古诗教学更具有魅力,使学生爱上古诗,感受中国诗歌文化的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