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车间风险评估报告

固体车间风险评估报告
固体车间风险评估报告

固体制剂车间

风险评估报告

起草人:起草日期:年月日审核人:审核日期:年月日审核人:审核日期:年月日批准人:批准日期:年月日

1、目的

降低和控制由于生产设备、关键设施、控制系统带来的潜在质量风险,保证最终产品质量。为验证或确认活动提供风险分析参考依据。

2、范围

适用于固体制剂车间片剂、胶囊剂产品生产周期内全过程进行的风险识别、评估、控制、沟通与审核的管理。

3、方法

3.1质量风险管理流程

执行公司制定的《质量风险管理规程》。

3.2风险因素标准的评定

3.2.1风险评估方法:遵循FMEA技术(失效模式效果分析)。

3.2.2失败模式效果分析(FMEA)由三个因素组成:风险的严重性(S)、风险发生的可能性(P)、风险的

可测性(D)。

3.2.2.1严重性(S):严重程度分为四个等级:

严重程度(S)描述

关键(4)直接影响产品质量要素或工艺与质量数据的可靠性、完整性或可跟踪性。此风险可导致产品不能使用。

直接影响GMP原则,危害生产厂区活动。

高(3)直接影响产品质量要素或工艺与质量数据的可靠性、完整性或可跟踪性。此风险可导致产品召回或退回。

未能符合一些GMP原则,可能引起检查或审计中产生偏差。

中(2)尽管不存在对产品或数据的相关影响,但仍间接影响产品质量要素或工艺与质量数据的可靠性、完整性或可跟踪性。

此风险可能造成资源的极度浪费或对企业形象产生较坏影响。

低(1)尽管此类风险不对产品或数据产生最终影响,但对产品质量要素或工艺与质量数据的可靠性、完整性或可跟踪性仍产生较小影响。

3.2.2.2可能性(P):测定风险产生的可能性,为建立统一基线,建立以下等级:

可能性(P)描述

极高(4)极易发生。

高(3)偶尔发生。

中(2)很少发生。

低(1)发生可能性极低。

3.2.2.3可测性(D):在潜在风险造成危害前,检测发现的可能性,定义如下:

可检测性(D)描述

极低(4)不容易被发现。

低(3)通过取样等手段可以发现。

中(2)定期检查可以发现。

高(1)能够被很快发现或是有报警,在线监测,可以随时发现。

3.3风险级别评判标准

3.3.1通过评价风险的严重性、可能性和可检测性,从而确认风险的等级。采用RPN(风险优先系数)

进行计算,风险优先系数(RPN)计算公式

RPN=SPD=严重性(S)×可能性(P)×可测性(D)

3.3.2风险评价标准

风险优先系数

RPN

风险水平描述

RPN>16或严重程度=4 高风险水平

此为不可接受风险。必须尽快采用控制措施,通过提高可检测性

及降低风险产生的可能性来降低最终风险水平。验证应先集

中于确认已采用控制措施且持续执行。

由严重程度为4导致的高风险水平,必须将其降低至RPN≥8。

8≤RPN≤16 中等风险水平此风险要求采用控制措施,通过提高可检测性及(或)降低风险产生的可能性来降低最终风险水平。所采用的措施可以是规程或技术措施,但均应经过验证。

RPN≤7 低风险水平此风险水平为可接受,无需采用额外的控制措施。

4、风险识别与分析评估

表1-1人流与物流风险分析

编号:2013-001 文件编号:SMP-QA-0100300R01

编号步

子步

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控制措施及验证活动

潜在的危害或偏

潜在的影响

严重

性S

潜在的原

P

现行控制措施

可检测

性D

起始

RPN

风险水

风险控制措施或

验证活动

1 人

人员

进出

车间

a.外来人员未经

批准或经批准但

无车间人员指导

进入生产岗位

b.内部员工未按

规定的更衣程序

进出生产岗位

洁净区二更

受到污染

3

a.人员进

入控制不

b.不符合

人员进出

操作规程

c.人员培

训不到位

2

a.控制人员出入,

做好外来人员进入

车间记录

b.厂房设计上只有

经过更衣室才能进

入生产岗位以及不

同级别洁净室

c. 人员进出操作

规程培训到位

d.洗手及消毒设施

配置到位

2 12 中

a.检查车间的进入控制及人流。

b.检查人员进出操作规程培训情

况及记录

c.检查人员卫生知识、洁净区管理

规定培训情况及记录。

2 物

物料

进出

车间

a.非预期物料进

入车间

b.物料进入车间

前的清洁空间不

物料包装的

污染导致厂

房与产品污

3

a.进入控制

设计不当

b.不符合

SOP

c.缺乏培训

2

a.物料进出、交接、

放置处于受控状态

b.对操作人员进行

物料进出操作规程

培训到位

2 3 中

a.检查车间的物料进入控制。

b.检查物料进出操作规程培训情

况及记录

表1-2工艺设备循环设施风险分析

编号:2013-001 文件编号:SMP-QA-0100300R01

编号步骤

子步

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控制措施及验证活动潜在的危害或偏差潜在的影响

严重

性S

潜在的

原因

发生

概率

P

现行控制措施

可检

测性

D

RPN

风险

水平

风险控制措施或

验证活动

1 纯化

用于

料、

设备

清洗

纯化水质量不当

成品中

过量生物负

3

设施污

1

对此设施的周期性取

样在线监测(电导率、

温度)

3 9 中

仪表校准(IQ)

检查纯化水的质量

(OQ/PQ)

2 压缩

空气

用于

喷浆

气源

压缩空气质量不当

存在颗粒

化学污染

微生物污染

4

设施污

使用点

过滤器

损坏

1

对此设施的周期性取

按规程对过滤器进行

完整性测试

3 12 高

检查压缩空气质量(OQ)

执行及记录过滤器完整

性测试的规程到位(IQ)

表1-3胶囊剂生产过程风险分析

编号:2013-001 文件编号:SMP-QA-0100300R01

编号工艺

步骤

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控制措施及验证活动潜在的危

害或偏差

潜在的影

严重

性S

潜在的原因

发生

概率

O

现行控制措施

可检

测性

D

起始

RPN

风险

水平

风险控制措施或

验证活动

1 前处

人员操作

技能欠缺

操作差错 3 培训不到位 3

1、员工培训合格后上

岗;

2、每年对员工进行操作

技能培训;

1 9 中

在工艺验证中对员工接受培训情况进行

确认

2 前处

环境不符

合要求

产品可能

污染

3

空调系统失

3

1、日常生产环境温湿

度、压差检测;

2、每季度对环境悬浮粒

子、沉降菌、浮游菌进

行检测;

1 9 低

进行空调系统验证,确认温湿度、压差、

风速、风量、换气次数、照度、悬浮粒子、

沉降菌、浮游菌等项目的确认

3 前处

环境不符

合要求

产品可能

污染

3

环境清场不

彻底

1

1、清场后检查;

2、生产前进行复查

1 3 低在工艺验证中确认清场情况

4 前处

物料超过

效期

产品失效 3

没有检查物

料的效期

3

物料采购、检验、使用

前均有检查和复核

1 9 中在工艺验证中确认使用的效期

5 前处

错误的原

辅料

产品成份

错误

4

没有根据生

产指令操作

3

1、对操作人员进行原辅

料相关物理和化学知识

培训,提升其对原辅料

的准确识别能力;

2、按照生产指令备料,

执行双人复核制度;及

时做好标识;

1 1

2 高在工艺验证中确认物料使用的正确性

6 前处

错误的称

产品成份

比例错误

3

没有根据生

产指令称量

1

1、按照生产指令称量备

料,执行双人复核制度,

做好标识;

2、下工序在领用时执行

双人复核交接;

1 3 低

在工艺验证中确认物料称量的正确性

7 前处

错误的称

产品成份

比例错误

4

称量器具失

1

称量器具定期检验、校

准,使用前做好检查、

校正

2 8 中

在工艺验证中确认所使用的称量器具效

期及检定情况

8 前处

错误的生

产文件

产品失效 3

操作文件非

现行版本

1

及时收回过期文件,操

作现场仅存现行文件

1 3 低

在工艺验证中确认操作文件的有效性、完

备性

9 前处

错误的生

产文件

产品失效 3

生产指令错

1

生产指令由专人下达、

双人复核

1 3 低在工艺验证中确认生产指令的正确性

10 前处

筛网不准

物料粒度

不符合工

艺要求

2 筛网误用 1

做好筛网发放、使用记

录,筛网使用前检查及

复核

1 3 低在工艺验证中确认筛网使用的正确性

11 前处

筛网不准

物料粒度

不符合工

艺要求

2

筛网使用中

破损

2

使用过程中,加强检查,

发现破损及时更换,并

重新处理物料

2 8 中

在工艺验证中确认筛网使用中有无破损

及破损后的处理措施

12 配料人员操作

技能欠缺

操作差错 3 培训不到位 1

1、员工培训合格后上

岗;

2、每年对员工进行操作

技能培训;

1 3 低

在工艺验证中对员工接受培训情况进行

确认

13 配料环境不符

合要求

产品可能

污染

3

空调系统失

1

1、日常生产环境温湿

度、压差检测;

2、每季度对环境悬浮粒

子、沉降菌、浮游菌进

行检测;

1 3 低

进行空调系统验证,确认温湿度、压差、

风速、风量、换气次数、照度、悬浮粒子、

沉降菌、浮游菌等项目的确认

14 配料环境不符

合要求

产品可能

污染

3

环境清场不

彻底

3

1、清场后检查;

2、生产前进行复查

1 9 中在工艺验证中确认清场情况

15 配料干混、润

湿剂不足

产品不均

3

未按操作规

程执行

1

1、加强培训与考核;

2、对设备进行干混时间

1 3 低

在工艺验证确认干混时间、喷液量及物料

的均一性

或过度预设定、喷液量控制。

16 配料干混、润

湿剂不足

或过度

产品不均

3

沸腾制粒干

燥机设备性

能不可靠

3

加强设备日常维护保

养;

1 9 中

在工艺验证确认干混、湿混时间及物料的

均一性

17 配料干燥温度

超出控制

范围

水份超标

或含量下

3

未按规定温

度执行

2

严格按照工艺参数执

行,加强培训与考核;

2 12 中在工艺验证中现场确认干燥温度及时间

18 配料干燥温度

超出控制

范围

水份超标

或含量下

3

对温度调节

不及时

2

严格按照工艺参数执

行,及时做好调节,加

强培训与考核;

2 12 中在工艺验证中现场确认干燥温度及时间

19 配料干燥温度

超出控制

范围

水份超标

或含量下

3 干燥不均匀 2

加强设备日常维护保

养;定期检测干燥均匀

2 12 中在工艺验证、设备验证中确认干燥均匀性

20 配料筛网不准

物料粒度

不符合工

艺要求

2 筛网误用 1

做好筛网发放、使用记

录,筛网使用前检查及

复核

1 2 低在工艺验证中确认筛网使用的正确性

21 配料筛网不准

物料粒度

不符合工

艺要求

2

筛网使用中

破损;

2

使用过程中,加强检查,

发现破损及时更换,并

重新处理物料

2 8 中

在工艺验证中确认筛网使用中有无破损

及破损后的处理措施

22 配料总混时间

不足或过

产品不均

4

未按操作规

程执行

1

1、加强培训考核;

2、对设备的总混时间预

设定,严格执行;

1 4 高

在工艺验证中确认总混时间及物料的均

一性

23 配料总混时间

不足或过

产品不均

3

三维混合机

性能不可靠

2

加强设备日常检查与维

护保养

1 6 中在设备验证中确认三维混合机性能

24 配料干颗粒称

量错误

物料平衡

不准确

3

未执行双人

复核

1

1、严格执行双人复核制

度,做好标识;

2、下工序在领用时执行

双人复核交接;

1 3 低在工艺验证中确认物料称量与标识

25 配料干颗粒称

量错误

物料平衡

不准确

2

称量器具失

2

称量器具定期检验、校

准,使用前做好检查、

2 8 中

在工艺验证中确认所使用的称量器具效

期及检定情况

校正

26 配料错误的生

产文件

产品失效 3

操作文件非

现行版本

1

及时收回过期文件,操

作现场仅存现行文件

1 3 低

在工艺验证中确认操作文件的有效性、完

备性

27 配料错误的生

产文件

产品失效 3

生产指令错

1

生产指令由专人下达、

双人复核

1 3 低在工艺验证中确认生产指令的正确性

28 配料干颗粒标

识丢失

物料信息

丢失

3 未及时标识 2 及时标识、双人复核 1 6 低

在工艺验证中确认物料标识的规范性与

有效性

29 配料干颗粒标

识丢失

物料信息

丢失

3 标识丢失 1 将标识卡用扎口绳固定 1 3 低

在工艺验证中确认物料标识的规范性与

有效性

30 胶囊

充填

人员操作

技能欠缺

操作差错 3 培训不到位 1

1、员工培训合格后上

岗;

2、每年对员工进行操作

技能培训;

1 3 低

在工艺验证中对员工接受培训情况进行

确认

31 胶囊

充填

环境不符

合要求

产品可能

污染

3

空调系统失

1

1、日常生产环境温湿

度、压差检测;

2、每季度对环境悬浮粒

子、沉降菌、浮游菌进

行检测;

1 3 低

进行空调系统验证,确认温湿度、压差、

风速、风量、换气次数、照度、悬浮粒子、

沉降菌、浮游菌等项目的确认

32 胶囊

充填

环境不符

合要求

产品可能

污染

3

环境清场不

彻底

2

1、清场后检查;

2、生产前进行复查

2 12 中在工艺验证中确认清场情况

33 胶囊

充填

错误的空

心胶囊

产品混淆 3 未双人复核 1

按照生产指令领料,执

行双人复核制度,及时

做好标识;

1 3 低在工艺验证中确认胶囊壳使用的正确性

34 胶囊

充填

装量及差

异超出规

定范围

产品质量

不符合标

3

未及时称量、

调节设备

2

严格按操作规程执行,

加强检查; 2 12 中

在工艺验证中确认胶囊装量及差异

35 胶囊

充填

装量及差

异超出规

定范围

产品质量

不符合标

3

胶囊充填机

性能不可靠

1

加强设备日常维护保

养,定期检查。

1 3 低

在设备验证中确认设备性能

36 胶囊

充填

外观带粉

外观不符

合要求

2 抛光不彻底 1

使用抛光机抛光时,加

强外观质量检查

1 2 低在工艺验证中确认胶囊外观质量

37 铝塑人员操作操作差错 3 培训不到位 1 1、员工培训合格后上 1 3 低在工艺验证中对员工接受培训情况进行

包装技能欠缺岗;

2、每年对员工进行操作

技能培训;

确认

38 铝塑

包装

环境不符

合要求

产品可能

污染

3

空调系统失

1

1、日常生产环境温湿

度、压差检测;

2、每季度对环境悬浮粒

子、沉降菌、浮游菌进

行检测;

1 3 低

进行空调系统验证,确认温湿度、压差、

风速、风量、换气次数、照度、悬浮粒子、

沉降菌、浮游菌等项目的确认

39 铝塑

包装

环境不符

合要求

产品可能

污染

3

环境清场不

彻底

2

1、清场后检查;

2、生产前进行复查

2 12 中在工艺验证中确认清场情况

40 铝塑

包装

错误的

PTP

产品混淆 3 未双人复核 1

按照生产指令领料,执

行双人复核制度,及时

做好标识;

1 3 低在工艺验证中确认PTP使用的正确性

41 铝塑

包装

批号、效

期打印不

正确

产品混淆 3

未按生产指

令执行,未双

人复核

1

按照生产指令操作,严

格双人复核; 1 3 低

在工艺验证中确认批号、有效期打印的正

确性

42 铝塑

包装

铝塑包装

规格错误

规格错误 3

未按生产指

令执行,未双

人复核

3

按照生产指令操作,严

格双人复核

1 9 中

在工艺验证中确认铝塑包装规格的正确

43 铝塑

包装

铝塑包装

规格错误

规格错误 3

模具使用错

1 加强模具管理 1 3 低

在工艺验证中确认铝塑模具使用的正确

44 铝塑

包装

外观质量

不符合要

客户投诉 3

员工质量把

关不严

1

1、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目

检;

2、对岗位制定质量把关

考核及竞赛制度

1 3 低在工艺验证中确认铝塑板外观质量

45 铝塑

包装

外观质量

不符合要

客户投诉 3

设备存在故

2

对设备做好维护保养,

加强检查;

2 12 中在设备验证中确认铝塑机性能

46 包装人员操作

技能欠缺

操作差错 3 培训不到位 1

1、员工培训合格后上

岗;

2、每年对员工进行操作

技能培训;

1 3 低

在工艺验证中对员工接受培训情况进行

确认

47 包装清场不彻

产品混淆 3 清场不彻底 1

生产前和生产后均有清

场检查和复核;

1 3 低在工艺验证中确认清场结果

48 包装标签错误产品混淆 3 未双人复核 1 按照生产指令领料,执

行双人复核制度,及时

做好标识;

1 3 低在工艺验证中确认标签使用情况

49 包装批号打印

错误

产品差错 3

未按生产指

令执行,未双

人复核

1

严格按照生产指令执

行,执行双人复核制度

1 3 低在工艺验证中确认标签打印情况

50 包装包装数量

差错

客户投诉 3

手工包装责

任心不强

2

加强员工质量意识培

训;

2 12 中在工艺验证中确认包装数量的正确性

51 包装包装数量

差错

客户投诉 3

自动包装机

设备故障

2

1、加强员工质量意识培

训;

2、做好自动包装机日常

维护保养;

2 12 中在工艺验证中确认包装数量的正确性

表1-4片剂生产过程风险分析

编号:2013-001 文件编号:SMP-QA-0100300R01

编号工艺

步骤

风险识

风险分析风险评价控制措施及验证活动

潜在的

危害或

偏差

潜在的

影响

严重

性S

潜在的原因

发生

概率

O

现行控制措施

可检

测性

D

起始

RPN

风险控制措施或

验证活动

1 前处

人员操

作技能

欠缺

操作差

3 培训不到位 2

1、员工培训合格后上岗;

2、每年对员工进行操作技能

培训;

2 12 中

在工艺验证中对员工接受培训情况进行确

2 前处

环境不

符合要

产品可

能污染

3

空调系统失

2

1、日常生产环境温湿度、压

差检测;

2、每季度对环境悬浮粒子、

沉降菌、浮游菌进行检测;

2 12 中

进行空调系统验证,确认温湿度、压差、风

速、风量、换气次数、照度、悬浮粒子、沉

降菌、浮游菌等项目的确认

3 前处

环境不

符合要

产品可

能污染

3

环境清场不

彻底

1

1、清场后检查;

2、生产前进行复查

2 6 低在工艺验证中确认清场情况

4 前处

物料超

过效期

产品失

3

没有检查物

料的效期

1

物料采购、检验、使用前均有

检查和复核

1 3 低在工艺验证中确认使用的效期

5 前处

错误的

原辅料

产品成

份错误

3

没有根据生

产指令操作

1

1、对操作人员进行原辅料相

关物理和化学知识培训,提升

其对原辅料的准确识别能力;

2、按照生产指令备料,执行

双人复核制度;及时做好标

识;

1 3 低在工艺验证中确认物料使用的正确性

6 前处

错误的

称量

产品成

份比例

错误

3

没有根据生

产指令称量

1

1、按照生产指令称量备料,

执行双人复核制度,做好标

识;

2、下工序在领用时执行双人

复核交接;

1 3 低在工艺验证中确认物料称量的正确性

7 前处

错误的

称量

产品成

份比例

错误

3

称量器具失

2

称量器具定期检验、校准,使

用前做好检查、校正

2 12 中

在工艺验证中确认所使用的称量器具效期

及检定情况

8 前处

错误的

生产文

产品失

3

操作文件非

现行版本

1

及时收回过期文件,操作现场

仅存现行文件

1 3 低

在工艺验证中确认操作文件的有效性、完备

9 前处

错误的

生产文

产品失

3

生产指令错

1

生产指令由专人下达、双人复

1 3 低

在工艺验证中确认生产指令的正确性

10 前处

筛网不

准确

物料粒

度不符

合工艺

要求

2 筛网误用 1

做好筛网发放、使用记录,筛

网使用前检查及复核

1 3 低在工艺验证中确认筛网使用的正确性

11 前处

筛网不

准确

物料粒

度不符

合工艺

要求

2

筛网使用中

破损

2

使用过程中,加强检查,发现

破损及时更换,并重新处理物

2 8 中

在工艺验证中确认筛网使用中有无破损及

破损后的处理措施

12 配料人员操

作技能

欠缺

操作差

3 培训不到位 1

1、员工培训合格后上岗;

2、每年对员工进行操作技能

培训;

1 3 低

在工艺验证中对员工接受培训情况进行确

13 配料环境不

符合要

产品可

能污染

3

空调系统失

1

1、日常生产环境温湿度、压

差检测;

2、每季度对环境悬浮粒子、

沉降菌、浮游菌进行检测;

1 3 低

进行空调系统验证,确认温湿度、压差、风

速、风量、换气次数、照度、悬浮粒子、沉

降菌、浮游菌等项目的确认

14 配料环境不

符合要

产品可

能污染

3

环境清场不

彻底

2

1、清场后检查;

2、生产前进行复查

2 12 中在工艺验证中确认清场情况

15 配料干混、湿

混不足

或过度

产品不

均一

3

未按操作规

程执行

1

1、加强培训与考核;

2、对设备进行干混、湿混时

间预设定;

1 3 低

在工艺验证确认干混、湿混时间及物料的均

一性

16 配料干混、湿

混不足

产品不

均一

3

湿法混合颗

粒机设备性

2 加强设备日常维护保养; 2 12 中在工艺验证确认干混、湿混时间及物料的

或过度能不可靠

17 配料干燥温

度超出

控制范

水份超

标或含

量下降

3

未按规定温

度执行

2

严格按照工艺参数执行,加强

培训与考核;

2 12 中在工艺验证中现场确认干燥温度及时间

18 配料干燥温

度超出

控制范

水份超

标或含

量下降

3

对温度调节

不及时

2

严格按照工艺参数执行,及时

做好调节,加强培训与考核;

2 12 中在工艺验证中现场确认干燥温度及时间

19 配料干燥温

度超出

控制范

水份超

标或含

量下降

4

沸腾干燥不

均匀

1

加强设备日常维护保养;定期

检测沸腾干燥机干燥均匀性

2 8 中在设备验证中确认沸腾干燥机干燥均匀性

20 配料筛网不

准确

物料粒

度不符

合工艺

要求

3 筛网误用 1

做好筛网发放、使用记录,筛

网使用前检查及复核

1 3 低在工艺验证中确认筛网使用的正确性

21 配料筛网不

准确

物料粒

度不符

合工艺

要求

2

筛网使用中

破损

2

使用过程中,加强检查,发现

破损及时更换,并重新处理物

2 8 中

在工艺验证中确认筛网使用中有无破损及

破损后的处理措施

22 配料总混时

间不足

或过度

产品不

均一

3

未按操作规

程执行

1

1、加强培训考核;

2、对设备的总混时间预设定,

严格执行;

1 3 低

在工艺验证中确认筛网总混时间及物料的

均一性

23 配料总混时

间不足

或过度

产品不

均一

3

二维混合机

性能不可靠

2

加强设备日常检查与维护保

2 12 中在设备验证中确认二维混粉机性能

24 配料干颗粒

称量错

物料平

衡不准

3

未执行双人

复核

1

1、严格执行双人复核制度,

做好标识;

2、下工序在领用时执行双人

复核交接;

1 3 低在工艺验证中确认物料称量与标识

25 配料干颗粒物料平 2 称量器具失 2 称量器具定期检验、校准,使 2 8 中在工艺验证中确认所使用的称量器具效期

称量错误衡不准

效用前做好检查、校正及检定情况

26 配料错误的

生产文

产品失

3

操作文件非

现行版本

1

及时收回过期文件,操作现场

仅存现行文件

1 3 低

在工艺验证中确认操作文件的有效性、完备

27 配料错误的

生产文

产品失

3

生产指令错

1

生产指令由专人下达、双人复

1 3 低在工艺验证中确认生产指令的正确性

28 配料干颗粒

标识丢

物料信

息丢失

1 未及时标识

2 及时标识、双人复核 1 2 低

在工艺验证中确认物料标识的规范性与有

效性

29 配料干颗粒

标识丢

物料信

息丢失

1 标识丢失 1 将标识用扎口绳固定 1 1 低

在工艺验证中确认物料标识的规范性与有

效性

30 压片人员操

作技能

欠缺

操作差

3 培训不到位 1

1、员工培训合格后上岗;

2、每年对员工进行操作技能

培训;

1 3 低

在工艺验证中对员工接受培训情况进行确

31 压片环境不

符合要

产品可

能污染

3

空调系统失

1

1、日常生产环境温湿度、压

差检测;

2、每季度对环境悬浮粒子、

沉降菌、浮游菌进行检测;

1 3 低

进行空调系统验证,确认温湿度、压差、风

速、风量、换气次数、照度、悬浮粒子、沉

降菌、浮游菌等项目的确认

32 压片环境不

符合要

产品可

能污染

3

环境清场不

彻底

2

1、清场后检查;

2、生产前进行复查

2 12 中在工艺验证中确认清场情况

33 压片水份超

水份不

符合质

量标准

3

环境温湿度

控制不当

1

1、严格按照工艺控制点(温

度18-26℃、相对湿度45-65%)

执行;

2、减少物料暴露时间;

1 3 低在工艺验证中确认环境温湿度控制情况

34 压片片重及

差异超

出规定

范围

产品质

量不符

合标准

3

未及时称

量、调节设

2

严格按操作规程执行,加强检

查;

2 12 中在工艺验证中确认偏重及差异

35 压片片重及

差异超

出规定

范围

产品质

量不符

合标准

3

压片机性能

不可靠

1

加强设备日常维护保养,定期

检查。

1 3 低在设备验证中确认设备性能

43 瓶内

人员操

作技能

欠缺

操作差

3 培训不到位 1

1、员工培训合格后上岗;

2、每年对员工进行操作技能

培训;

1 3 低

在工艺验证中对员工接受培训情况进行确

44 瓶内

环境不

符合要

产品可

能污染

3

空调系统失

1

1、日常生产环境温湿度、压

差检测;

2、每季度对环境悬浮粒子、

沉降菌、浮游菌进行检测;

1 3 低

进行空调系统验证,确认温湿度、压差、风

速、风量、换气次数、照度、悬浮粒子、沉

降菌、浮游菌等项目的确认

45 瓶内

环境不

符合要

产品可

能污染

3

环境清场不

彻底

2

1、清场后检查;

2、生产前进行复查

2 12 中在工艺验证中确认清场情况

46 瓶内

错误的

内包材

产品混

3 未双人复核 1

按照生产指令领料,执行双人

复核制度,及时做好标识;

1 3 低在工艺验证中确认内包材使用的正确性

48 瓶内

包装规

格错误

规格错

2

未按生产指

令执行,未

双人复核

2

按照生产指令操作,严格双人

复核

2 8 中在工艺验证中确认包装规格的正确性

49 瓶内

包装规

格错误

规格错

2

模具使用错

1 加强模具管理 1

2 低在工艺验证中确认模具使用的正确性

50 瓶内

封口不

产品可

能污染

3

未按操作执

1

1、员工培训合格后上岗;

2、每年对员工进行操作技能

培训;

1 3 低在工艺验证中确认封口气密性

51 瓶内

封口不

产品可

能污染

4

设备性能不

可靠

1

对设备做好维护保养,加

强检查;

1 4 高确认设备性能

52 包装人员操

作技能

欠缺

操作差

3 培训不到位 1

1、员工培训合格后上岗;

2、每年对员工进行操作技能

培训;

1 3 低

在工艺验证中对员工接受培训情况进行确

53 包装清场不

彻底

产品混

3 清场不彻底 1

生产前和生产后均有清场检

查和复核;

1 3 低在工艺验证中确认清场结果

54 包装标签错产品混 3 未双人复核 1 按照生产指令领料,执行双人 1 3 低在工艺验证中确认标签使用情况

误淆复核制度,及时做好标识;

55 包装批号打

印错误

产品差

3

未按生产指

令执行,未

双人复核

1

严格按照生产指令执行,执行

双人复核制度

1 3 低在工艺验证中确认标签打印情况

56 包装包装数

量差错

客户投

3

手工包装责

任心不强

1 加强员工质量意识培训;

2 12 中在工艺验证中确认包装数量的正确性

57 包装包装数

量差错

客户投

3

自动包装机

设备故障

2

1、加强员工质量意识培训;

2、做好自动包装机日常维护

保养;

2 12 中在工艺验证中确认包装数量的正确性

表1-5高效湿法混合制粒机

编号:2013-001 文件编号:SMP-QA-0100300R01

编号工

风险识别风险分析

风险评

控制措施及验证活动

潜在的危

害或偏差

潜在的影响

S

潜在的原因

O

现行控制措施

D

RPN

风险控制措施或

验证活动

1 转

转速不稳

效率、质量有影响。 3

a.不当的设备操作、

设计,

b.不当的工艺参数

2

a.使用控制系数

调整设备

b.控制工艺参数

2 12 中

a.确认设备连接及关键仪表地校准

b.确认清晰顺序的正确操作

c确认压缩空气压力满足工艺要求

d.确认切碎、搅拌密封无泄漏。

e.确认安全保护装置安全可靠。

f.确认自动转动部分平稳、灵活

g确认控制系统灵敏、可靠,功能设

置显示和控制正确

2 工

压缩空气

压力低、密

封性不好

漏水、自动

保护不灵

压力低设备不能正常运

行,密封性、安全性有影

3

a.系统压力低或漏

b.切碎、搅拌密封密

性不够

2

a.保证系统压力、

管道密封

b. 切碎、搅拌密

c、自动保护灵敏

2 12 中

3 混

设定干、湿

混时间不

干混、湿混均一性有影

响,有大块、硬块和细

粉、干粉

3

a.不当的设备操作、

设计

b.不当的工艺参数。

2

a.使用控制系数

调整设备

b.控制工艺参数

2 12 中

a原辅料干混均匀性

b 软材的干燥失重均匀度

c颗粒均匀性

表1-6流化制粒干燥机

编号:2013-001 文件编号:SMP-QA-0100300R01

编号工艺

步骤

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控制措施及验证活动

潜在的危

害或偏差

潜在的影响

S

潜在的原因

O

现行控制措施

D

RPN

风险控制措施或

验证活动

1

设备产能及工艺不符合影响生产使用和产品

质量

3

设备的产能及制备工

艺未考虑生产使用具

体需求。

2

编制设备采购用

户需求文件,明确

设备选型产能和

工艺流程特点,并

在设备选型采购

中关注。

2 12 中

设备采购用户需求文件编制(URS)

设备选型安装确认(IQ)

设备运行和性能确认(OQ、PQ)

2

设备操作

易产尘,极易造成房间粉尘飞扬。污染厂房和造成产品

污染及交叉污染

3

设备设计设备生产非

密闭操作或未配备除

尘系统。

2

选购生产物料密

闭转移操作和设

备密闭操作设计;

房间设计排风系

统。

2 12 中

设备采购用户需求文件编制(URS)

确认物料密闭转移和设备操作密闭操作设

计(IQ)

确认房间排风系统安装(IQ)

材质不适合与材质相互作用或材

质有利于微生物活动

而导致的产品污染。

设备使用的垫圈,密

封圈和O形圈非食物

级别的聚合材料制

造;非使用食物级别

的润滑油。

3 设备的设计不当。 2

检查设备与药物

接触的材料为304

不锈钢,并有材质

证明文件资料。设

备表面应当平整、

光洁、易清洗或消

毒、耐腐蚀,不与

药品发生化学反

应、吸附药品或向

药品中释放物质。

2 12 中

设备采购用户需求文件编制(URS)

确认设备与物料接触组件使用恰当材质,

并有证明文件(IQ)

确认设备使用食物级别的润滑油(IQ)。

确认设备方便操作、防污染的设计(IQ)

固体制剂车间岗位操作法培训教材

2005年度GMP培训教材固体制剂车间岗位操作法

领料岗位: 1. 1.车间领料人负责车间各班组领料与退料方面的工作。 2. 2.领料员凭批生产指令或批包装指令领料领料时,须对所领用物料一一核 对,并作好相应记录。 3. 3.核对验收内容 3.1. 3.1.核对所有物料名称是否相符。 3.2. 3.2.原辅料是否有检验报告单,批号、规格、数量是否准确。 4. 4.核对验收准确无误后,即可发送各班组,并记录。 5. 5.进入洁净区的物料必须在外消间清洁,使其符合洁净要求后方可经缓冲 区进入洁净区。 6. 6.每批产品生产结束后,各班组将清场剩余的物料清理后交付领料人员。 7.7.领料人员将物料一一清点登记后,打包后退库。 8.8.退库时,须同仓库接料人员办理好交接。 9.9.退库物料要求准确、标志明确、包装整齐。 制粒岗位: 1. 1.上岗前的检查 1.1. 1.1.检查上批清场合格证; 1.2. 1.2.检查工器具是否齐备; 1.3. 1.3.检查设备的清洁卫生,试开空车,检查设备有无故障; 1.4. 1.4.对设备及所需工具进行消毒。 2. 2.制软材 2.1. 2.1.检查和核准衡器校验合格证是否在有效期内,校准零点。 2.2. 2.2.复核原辅料的名称、规格、批号、数量,根据生产指令的要求准确称量所需 原、辅料,做到一人称量一人复核,做好记录。 2.3. 2.3.按工艺要求配制粘合剂或润湿剂。 2.4. 2.4.将原辅料加入槽式混合机中按工艺规程规定的时间混合。 2.5. 2.5.加入规定量浸膏、粘合剂或润湿剂,采取渐加方式,边加边观察软材干湿度, 制成符合要求的软材,软材手握成团,捏之即散。 2.6. 2.6.及时认真填写好制软材原始记录,操作者签名。 2.7. 2.7.本岗位质量控制点: 2.7.1.2.7.1.按处方称配料、称量要准确 2.7.2.2.7.2.混料均匀 2.7. 3.2.7.3.粘合剂或润湿剂均匀加入。 3. 3.制粒 3.1. 3.1.按工艺要求准备筛网,装好,装筛网做到松紧适宜。 3.2. 3.2.开动摇摆颗粒机,将软材放进摇摆颗粒机的进料口。 3.3. 3.3.开动沸腾干燥床,将湿颗粒送进,根据工艺要求调节好干燥温度与风量。3. 4. 3.4.根据产品工艺规程的具体要求干燥相应的时间。 3.5. 3.5.干燥的颗粒移交到整粒工序整粒。 3.6. 3.6.及时填写原始记录。

厂房设施风险评估

风险管理文档 项目名称:厂房设施风险管理项目编号: Xx制药有限公司

风险管理计划 编制人: 编制日期: 批准人: 批准日期:

1、概述 本公司厂房设施按GMP(2010年修订)的要求设计,总占地面积xxm2,总建筑面积为xxm2,其中D级洁净区面积xxm2,厂区主要分为生产区、仓储区、检验区及生活办公区,主要道路人物流分开,目前处于设计建设的初期阶段,计划xx年xx月达到静态验收标准。 启动本次风险管理程序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厂房设施设计阶段(包括试运行验证阶段)的风险分析、评价、控制,降低风险至可接受水平,确保厂房设施符合GMP的要求,满足生产的需要。 2、职责与权限的分配 2.1 总经理为风险管理提供适当的资源,对风险管理工作负领导责任。保证给风险管理、实施和评定工作分配的人员是经过培训合格的,保证风险管理工作执行者具有相适应的知识和经验。 2.2 质量部经理负责组织成立风险管理小组,评审项目计划中的风险管理计划,总体协调评估过程,确保风险管理程序的实施,确保所有的风险得到管理和控制,监督风险管理计划的实施;签署评估报告。 2.3 生产部经理负责整个风险管理程序的实施,形成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综合剩余风险分析评价的有关记录,并编制风险管理报告。 2.4 评审组成员定期对风险管理活动的结果进行评审,并对其正确性和有效性负责;并负责从多角度分析所有已知的和可预见的危害以及生产和生产后信息的收集并及时反馈给质量部QA进行风险评价,必要时进行新一轮风险管理活动。 2.5 QA负责对所有风险管理文档的整理归档工作。 3、风险分析 3.1 参加风险分析的部门包括质量部、生产部、设备工程科、物料科等,质量部主要分析设计阶段已知和可预见的危害事件序列,生产部、设备工程科主要分析试运行验证阶段的已知和可预见的危害事件序列,生产部负责收集各部门分析的结果并对所有已知和可预见的危害事件序列进行分类,组织各部门进行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的分析与实施并编制成相应的表格。 3.2 风险分析内容包括:可能的危害及危害事件序列;危害发生及其引起损害的概率;损害的严重度。

如何写风险评估报告.解读

如何写《风险评估报告》和《保险建议书》 人保财险天津分公司业务顾问张清良 2013年11月4日

如何写《风险评估报告》 和《保险建议书》 大家好: 我是人保财险天津分公司张清良,已经办理退休手续几年了,但是人没有离开,还在理赔部作顾问。 今天,根据保险协会的安排,我为大家讲一讲如何写《风险评估报告》和《保险建议书》。 一、《风险评估报告》的目的和作用 《风险评估报告》是提供给保险公司或再保险公司的承保师看的,是为承保师决定接受或不接受投保、或开出什么费率提供参考依据的。 如果一家保险经纪公司受一个行业较特殊的企业的委托,向保险公司办理投保手续,而保险公司对这家企业的情况不了解,对是否接受投保犹豫不定,或者认为风险太高开出很高的费率,这就需要经纪公司到这家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对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分析,写出《风险评估报告》提交给保险公司,保险公司看过之后,很可能就决定承保了,并开出比较合理的承保条件和费率。 如果基层的保险公司无权承保某个险种业务,需要向上级保险公司报批,报批的材料中有一份内容完整具体、分析合情合理的《风险评估报告》,这笔保险业务很可能非常顺利地被批准通过。 如果是保险公司自己直接做业务,对于一个情况不熟悉的企业承保,可委托保险公估公司或其它专业公司对这家企业的风险状况进行现场查勘,写出《风险评估报告》。保险公司自己的有经验的业务员也可以自己到企业了解情况,写出《风险评估报告》,提供给公司。 保险公司向再保险公司分保,再保险公司可能会提出要看某家企

业的《风险评估报告》,保险公司需要请一家专业公司对这家企业进行风险评估,作出报告,提供给再保险公司。 现在,保险市场“盲目承保”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各家保险公司的风险管控都很严格,有的保险公司对一些特殊的险种的承保权都上收到总公司。这说明,各家保险公司都在非常理性的做企业财产保险业务,特别是对物流、化工、纺织行业的保险业务,还有一些管理不太正规的乡镇企业的保险业务,各家保险公司都在小心谨慎地承保,避免承保一些不明的风险或太高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风险评估报告》能够帮助保险公司了解要投保的企业的风险程度,提高保险公司承保的决心和信心,承保之后,也有助于保险公司有的放矢地采取防损防灾的措施,避免和减少风险事故的发生。 对于保险经纪公司和保险代理公司来说,如果你们有能力写出质量很好的《风险评估报告》,肯定会促使保险公司快速接受保险业务,有效地促进你们业务的发展。 二、如何写《风险评估报告》 要写一份对某个企业的《风险评估报告》,必须要有素材。素材是什么,从哪里来,必须要到企业去,对企业的风险进行调查了解,对了解到的各种风险进行分析,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写出《风险评估报告》。 风险评估报告可分《财产风险评估报告》和《责任风险评估报告》,也可以在一份评估报告中既包括财产风险评估也包括责任风险评估。 从财产的可保风险来讲,企业的风险不外乎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对企业自身或第三者造成的财产损失和人身伤亡。 自然灾害有地震、洪水、雷电、暴风暴雨、海潮、山体滑坡、泥石流、等。 意外事故有火灾、爆炸、空中运行物体的坠落、碰撞、倾覆、液

安全生产风险评价报告

安全生产风险评价 报告

安全生产风险评价报告 为实现公司的安全生产,实现管理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做到事前预防,达到消除减少危害、控制预防的目的,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识别生产中的所有常规和非常规活动存在的危害,以及所有生产现场使用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加强管理和个体防护等措施,遏止事故,避免人身伤害、死亡、职业病、财产损失和工作环境破坏。 1、项目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2、常规和异常活动; 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活动; 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7、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8、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理; 9、气候、地震及其它自然灾害等。 可根据需要,选择有效、可行的风险评价方法进行风险评价。常见的方法有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和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等。

1、工作危害分析法(JHA):从作业活动清单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识别每个工作步骤的潜在危害因素,然后经过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该方法是针对作业活动而进行的评价。 2、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安全检查表分析法是一种经验的分析方法,是分析人员针对分析的对象列出一些项目,识别与一般工艺设备和操作有关已知类型的危害、设计缺陷以及事故隐患,查出各层次的不安全因素,然后确定检查项目。再以提问的方式把检查项目按系统的组成顺序编制成表,以便进行检查或评审。安全检查表分析可用于对物质、设备、工艺、作业场所或操作规程的分析。 本公司风险评价方法的选取: 1、各项直接作业的风险评价,选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 2、岗位、部位的风险评价,选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 3、设备设施(包括仓库、储罐)的风险评价,选用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 (一)物料危险性分析。 企业常见的危险化学品主要有如下危险特性: 1)易燃、易爆性;

固体制剂车间清洁验证方案

文件编号:TS-VD-QJ(P)-003-00 生效日期: 页码:共页 固体制剂车间口服固体制剂生产线 清洁验证方案 ****药业有限公司

确认方案起草 部门起草人职务签字日期质量部 固体制剂车间 生产技术部 确认方案审核 部门姓名职务签字日期质量部 生产副总 确认方案批准 批准人职务签字日期

目录 1. 目的-------------------------------------------------------------------- 2.概述-------------------------------------------------------------------- 3. 产品选择及风险分析------------------------------------------------------ 4. 确认小组---------------------------------------------------------------- 5. 确认用仪器及仪表的校准-------------------------------------------------- 6. 相关文件和人员培训的确认------------------------------------------------ 6.1 验证所需文件的确认----------------------------------------------------- 6.2 人员培训的确认--------------------------------------------------------- 7. 验证内容---------------------------------------------------------------- 8. 偏差分析及处理---------------------------------------------------------- 9. 结果与评价--------------------------------------------------------------

安全生产风险评估报告

XX有限公司 安全生产风险评估报告 1 企业基本情况 1.1 企业概况 XX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10月,公司位于XX园区9号,占地面积100亩,于2014年7月开工建设,2015年12月竣工并投入生产,2017年4月通过竣工验收。公司主要从事各类ST钢排钉,直排钉,特种钢钉等系列产品的研发与生产。现已形成1.5万吨/年ST钢排钉,直排钉,特种钢钉的生产能力。 ⑴企业名称:XX有限公司 ⑵法定代表人:XX ⑶生产地址:XX园区9号 ⑷行业类别:机械制造 ⑸组织机构代码:078892619 ⑹企业规模:小型企业 ⑺产品方案:ST钢排钉,直排钉,特种钢钉 ⑻设计能力:1.5万吨/年 ⑼劳动定员:180人 1.2 主要建设内容 项目建设内容为生产车间、办公楼、库房和污水处理站。其中,生产车间包括制钉车间、抛光车间、热处理车间、表面处理车间;库房包括原材料和成品库房。项目建设内容详见表1-1。

表1-1 项目建设内容组成表 1.3 项目周边环境关系 项目位于XX经济开发区中部,建设用地占地约120亩。本项目厂址北侧紧邻XX食品厂,北侧500m处为XX堰水库;西北侧70m处为XX有限公司,西侧一路之隔为原XX有限公司;南侧110m处为原XX发电项目;东侧紧靠山坡高差50m。项目距西北侧园区安置小区约560m;南面1.8km处为XX。项目地理位置图见附图1,项目外环境关系见附图2。

表1-2 项目外环境关系及主要环境保护目标表 1.4 项目总平面布置 厂区整体呈三角形,其中污水处理站位于厂区西北侧,便于与园区污水管网的接入;生产区位于厂区中部,自北向南依次为热处理车间、包装车间、抛光车间、表面处理车间和制钉车间;产品库房和原材料库房位于厂区东侧,紧邻包装车间和制钉车间;办公区位于厂区南侧,靠近园区道路,方便人员出入。厂区分区明确,总图布置见附图3。 1.5 生产基本情况 1.5.1 主要原辅材料及能耗 主要原辅材料消耗情况详见下表1-3所示。

固体制剂综合车间

制药工程专业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固体制剂综合车间GMP设计 (片剂4亿片/年,胶囊剂2亿粒/年,颗粒剂1000万袋/年) 一、找确定的药物配方,设计××药物的口服固体制剂综合车间 (年产片剂4亿片/年,胶囊剂2亿粒/年,颗粒剂1000万袋/年) 设计内容和要求: 1、参考已有流程,确定车间工艺流程及净化区域划分; 2、物料衡算、设备选型(按单班考虑、胶囊重按0.3g/粒计,片重按0.4g/片计,颗粒剂按2g/袋计;要求有多种制粒方式、高效沸腾干燥、铝塑包装); 3、进行车间布置分析,按GMP规范要求设计车间平面布置; 4、编写设计说明书,采用AutoCAD绘制工艺流程图、车间平面布置图。 设计成果: 1、设计说明书一份,包括工艺概述、工艺流程及净化区域划分说明、物料衡算、工艺设备选型说明、工艺主要设备一览表、车间工艺平面布置说明、车间技术要求。 2、工艺平面布置图一套(1:100); 3、工艺管道流程图。

目录 1 绪论 (1) 1.1设计思想 (1) 1.2洁净区间说明 (2) 2 正文 (2) 2.1 车间设计概述……………………………………………………………………………………… 2 2.1.1 固体制剂综合车间 (2) 2.1.2 设计目的 (2) 2.1.3 设计依据 (2) 2.1.4设计原则 (2) 2.2 生产规模和包装形式……………………………………………………………………………… 3 2.2.1生产规模 (3) 2.2.2包装形式 (3) 2.3生产制度 (3) 2.4 生产工序 (3) 2.5 物料衡算 (5) 2.5.1 片剂 (6) 2.5.2 胶囊剂 (8) 2.5.3颗粒剂 (9) 2.6 生产设备选型 (12) 2.6.1 生产设备选型说明 (12) 2.6.2 主要生产设备选型 (13) 2.6.3 设备表汇总 (24)

QRA-2013011厂房设施风险评估报告

编号:RS QA 00058A 质量风险评估 厂房设施风险评估报告 (风险编号:QRA-2013011)

目录 1、概述 2、目的 3、风险管理人员及其职责分工 4、风险评估 4.1、风险识别 4.2、风险点分析 4.3、风险分析 4.3.1、风险分析模式及评分标准 4.3.2、风险等级判定标准 4.4、风险评价 5、风险控制 6、风险评估结论

厂房设施风险评估报告 1、概述: 厂房设施必须符合药品生产要求,必须符合GMP规范,完好的厂房设施是保障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基于风险管理的原则,我们对原料五工段的厂房设施要素和过程进行风险识别、评估,并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以消除、降低或控制可能的质量风险。 2、目的: 对原料五工段的厂房实施存在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并采取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4、厂房设施风险评估: 4.1、风险识别: 对厂房设施管理系统进行分析,通过鱼骨图头对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分析如下:

4.3、风险分析: 4.3.1风险分析模式及评分标准:应用失败模式效果分析,识别潜在的失败模式,对风险的严重程度(SEV)、发生概率(P)和可检测性评分(DET),评分实行10分制,即从低到高依次评分为1、2、3、4、5、6、7、8、9、10分.如表1、表2、表3所示。

4.3.2、风险等级判定标准: 在对各风险控制进行全面的分析后,对其可能的失败模式进行影响的严重程度S,其原因的发生几率P和现有控制手段后的发现的可能性D,将其相乘,计算便得到每个关键点的风险等级:RPN=S×P ×D,即FMEA中每一条风险等级数(RPN),基于RPN确定失败模式和原因的优先次序。 根据计算所得到的RPN 分值大小排序,得到了风险控制中的关键控制点,风险分级见下表4:

共线生产风险评估报告90849

风险评估报告

一、前言 我公司综合车间建于2009年,为了降低污染和交叉污染的风险,并根据所生产药品的特性、工艺流程及相应洁净度级别要求,对厂房、生产设施和设备进行了合理设计、选型和布局,于2010年3月取得药品GMP证书。本报告拟对生产共线产品安全进行风险评估,以期对其生产安全风险能正确认识并采取降低安全风险预见的控制措施,使生产质量的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二、目的 本报告是对公司多品种共线生产的安全性进行风险管理的报告,报告对多品种共线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混淆和交叉污染的风险要素进行分析判定。对于每种风险可能产生损害的严重度(S)和危害的发生概率(P)进行估计。在某一风险水平不可接受时,提出降低风险预见的控制措施,以期将剩余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三、适用范围 本报告适用于综合生产车间冻干线的产品生产 四、引用资料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五、共线产品说明 1、共线产品情况

本公司生产厂房—综合车间,车间为封闭式厂房,室内墙和吊顶采用表面光滑、易清洗的彩钢板防火材料,为青霉素专用生产车间。内设的两条生产线,分别为冻干粉针剂生产线和粉针剂生产线,所有产品均为青霉素类。 空调系统两条生产线,共有5条HVAC系统,相互独立的送风系统,每条系统均有一台独立的中央空调箱,初、中效过滤器采用联袋式无纺布过滤袋。回风与进风混合开初效前,用止回阀防止新风倒灌,在空调箱中,新风和回风一起经初级过滤后,经温湿度调节,最后经中效过滤后,由风管送至每个房间独立的高效送风口,为生产区提供净化空气。 其中冻干生产线有组空气净化系统:JK1-1,额定风量31000 m3/h,为冻干十万级与万级有菌区域提供净化空气;JK1-2,额定风量28000 m3/h,为冻干万级无菌区域提供净化空气;JK2-1额定风量30000 m3/h,为粉针十万级与万级有菌区域提供净化空气;JK2-3额定风量3500 m3/h,为粉针万级无菌区域(分装室)提供净化空气;JK2-2额定风量30000 m3/h,为粉针万级无菌区域(混合、称量、辅助等)提供净化空气 新风风口位于本综合车间南侧,冻干线排风位于厂房东侧,粉针线排风位于厂房西侧,排风均经过NaOH及高效过滤排放;各生产线、空调系统互不干扰。

食品类-生产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XXXXXXXXXXXXXXXXXXX有限公司生产安全事故风险评估报告 2020 年 1 月

目 录 .......................................................................................................... 一、总则 1 3 ................................................................................................. 二、公司概况 ............................................................................. 三、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四、现有控制及应急措施差距分析 五、制定完善生产安全事故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 6 .......................................................... 17 17 18 20 .................................. ............................................................................................... 六、评估结论 ........................................................................... 附件 事故风险等级划分

厂房设施设备风险评估报告

文件编号:***-**-***-** 厂房设施设备风险 评估报告 2014 **有限公司

目录 1. 概述 (3) 1.1 基本情况介绍 (3) 1.2 风险评估目的 (4) 3. 风险评估时间 (4) 4. 风险评估方法 (5) 5. 风险评估流程 (5) 5.1 风险识别 (5) 5.2 风险分析及评价 (5) 5.2.1严重程度(Severity) (5) 5.2.2可能性(Possibility) (6) 5.2.3可检测性(Detection) (6) 5.2.4 RPN值与SP值计算 (7) 5.2.5 风险水平分级 (7) 5.2.6 风险分析表 (9) 5.3 风险控制 (15) 6. 风险评估结论 (18) 7. 审核批准 (18) 验证小组

1. 概述 1.1 基本情况介绍 厂房按生产工艺流程及所要求的空气洁净级别进行合理布局。洁净区墙体围护用彩钢板建成,墙体表面平整光滑、无裂缝、接口严密、无颗粒物脱落,并能耐受清洗和消毒。墙壁与地面、墙壁与墙壁、墙壁与顶棚的交界处均为弧形,能够减少灰尘积聚和便于清洁。洁净区地面采用环氧树脂自流坪,平整光洁,耐消毒,易清洁。洁净室(区)内各种管道采用不锈钢管道,风口以及其他公用设施,在使用中不易聚集灰尘,避免了出现不易清洁的部位。洁净室(区)照明采用吸顶式洁净灯,不易聚集灰尘。主要工作室的照度不低于300勒克斯,厂房有应急照明设施。洁净区空气经过初效过滤器、中效过滤器、高效过滤器三级净化进入洁净室(区)。洁净室(区)的窗户、天棚及进入室内的管道、风口、灯具与墙壁或天棚的连接部位均密封良好。相同洁净度等级但功能不同的操作间之间应保持适当的压差梯度,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之间的静压差不低于10帕,并装有微压差计指示压差。洁净室(区)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应与药品生产工艺要求相适应,温度控制在18~26℃,相对湿度控制在45%~65%。D级洁净室(区)内安装的水池、地漏S形水封良好,不会对药品产生污染。溶配间、称量间均安装有捕尘罩,能够防止称量操作时粉尘的扩散,避免了交叉污染。不同空气洁净度级别的洁净室(区)之间的人员及物料出入,有防止交叉污染的措施。厂房人员通道、物料通道等有防止昆虫和其他动物进入车间挡鼠板、诱蚊灯等设施,能够避免动物及昆虫进入控制区。 设施设备共有200多台套,由部分利旧设备和新购设备组成。结合公司的发展和产能

车间风险评价报告.docx

车间风险评价报告 车间风险评价报告 一、安全评价目的和基本原则 1、评价依据:本报告按照公司qhse管理体系程序文件《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控制程序》(tpcc/cx04)的具体规定及公司文件的要求,做好危险源辩识与风险评价和隐患排查工作,准确查找出各装置存在的隐患及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以方便日常查阅及整改。 2、情况说明:根据公司安保部体系贯标的要求,结合装置实际情况并考虑2014年至2015年新建项目,做好隐患治理,车间积极组织车间各个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危害识别评价工作,以达到隐患治理、消除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因素,确保安全生产的目的。为全面细致的做好危害识别工作,针对各装置现状及实际情况编制了危害识别计划,并组成由车间领导、各个专业技术人员、在岗工人技师参与的危害识别小组,运用jha、scl、hazop等方法对装置进行了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 二、评价依据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规范,以及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三、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范围。 按照公司qhse程序文件的要求,今年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范围主要包括日常分析及设备检修分析两部分组成,车间组织工艺、设备和安全等技术组对各系统开展了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工作。 四、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对象 车间成立了专业人员组成评价小组,对设备设施和日常作业活动进行了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涉及设备、设施、工艺节点、系统单元,以及日常生产操作、检维修作业、开停工操作项目等工作过程。在辨识评价过程中,坚持以原有的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结果为基础充分考虑动态变化内容对安全生产的影响,进行了细化和完善,为安全生产管理提供参考依据。共完成406个辨识评价项目。其中: 1、日常生产操作:145项 2、日常检维修作业:23项

XX公司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XX公司 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单位名称: 编制单位: 编制日期:年月 目录 一、本企业基本情况 (2) 二、危险源与事故风险描述 (2) 三、风险及隐患治理、报告与应急处置措施 (6) 四、结论 (12) 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的有关规定,为进一步强化本企业安全生产基础,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xx分公司(以下简 称公司”组织了对公司安全生产危险因素、风险因素、作业环境等进行了风险评估,以强化责任落实为重点,推动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及重大危险源监控的长效机制,编制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强化安全生产基础,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有效防范,以此减少或杜绝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一、本企业基本情况 xx分公司,位于XXXX,东临XXXX,西临XXXX,其中北侧办公楼x层,占地面积XXX平方米,建筑面积xxxx平方米,消防出口3处(东、南、北);南侧移动大楼XX层,占地面积XXXX平方来,建筑面积XXXX平方米,消防出口4处;员工人数XXX人。生产楼一处位于XXXX号,共用XX机楼二处:、xxxx物资仓库。 二、危险源与事故风险描述 公司各单位应对危险性大、易发事故、事故危害大的生产经营系统、部位、装置设备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根据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可能性及一旦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

后果来确定危险目标、等级及影响范围。在进行危险源辨识时,要全面、有序进行,防止出现漏项。 根据公司经营特点,在对公司危险源进行调查与分析基础上,确定了公司主要危险源及关键生产装置、重点经营部位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如下: ㈠高压配电室火灾危险性分析 高压配电室的一些装置(变压器等)都含有大量易燃、易爆液体(变压器油),在高温和电弧作用下或遭遇雷击,都可能发生燃烧、爆炸等事故,根据《企业职 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可能出现的事故类别为:其它爆炸、火灾、触电等; ①设计、安装时选型不正确; ②设备或导线随意装接,增加负荷,超载运行; ③检修、维护不及时,设备或导线处于带病运行; ④短路、电弧和火花短路的主要原因是载流部分绝缘破坏,如:绝缘老化,耐压与机械强度下降,过电压使绝缘击穿,错误操作或将电源投向故障线路, 恶劣天气,如大风暴雨造成线路金属连接。短路点、与导线连接松动的电气接头会产生电弧或火花。 接触不良:实际上是接触电阻过大,形成局部过热,也会出现电弧、电火花,造成潜在的点火源。 烘烤:电热器具、照明灯具,长时间通电,形成高温火源,可能使附近的可燃物质受高温烘烤而起火。 摩擦:发电机或电动机等旋转性电气设备,转子与定子相碰或轴承出现润滑不良、干枯产生干磨发热,引发火灾。 ㈡雷电、静电接地危险性分析 雷电瞬间放电产生电孤、电火花使建筑物破坏,输电线路或电气设备损坏。 静电是由于不同物体之间相互摩擦、接触、分离、喷溅、静电感应、人体点位等原因,逐渐累积静电荷形成岛电位,在一定条件下,将周围空气介质击穿,对金属放电并产生足够能量的火

风险评估报告

******药业公司 生产安全事故风险评估报告 1总则 1.1编制原则 1.1.1系统性:将公司安全管理定为一个系统,并细分为若干子系统,研究各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大限度的评估所有风险。 1.1.2客观性:对公司的情况实事求是的研究分析,提出符合单位实际情况的措施和建议。 1.1.3科学性:全面反映公司存在的各类风险,以可靠的数据资料为基础,采取科学、合理的评估方法,排除人员主观因素影响和干扰,保证评估质量。 1.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3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0号)《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3号) 《黑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黑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 《黑龙江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黑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令第61号) 《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令第106号)《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2894-2008)

《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11651-2008)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T12801-2008)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 29639-2013)《******公司现状评价》 2生产经营单位基本概况 2.1生产经营单位基本信息 ******公司是***。 2.2生产经营单位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情况 参照《企业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中危险有害因素分类方法,结合生产特点,进行生产过程有害因素的辨识和分析。目前生产过程中主要的危险有害因素包括:火灾、爆炸、中毒、锅炉爆炸、机械伤害、触电、腐蚀、灼烫、高处坠落、其他伤害等。 2.2.1火灾、爆炸 生产过程中使用的乙醇、吡啶属于易燃液体,乙醇、吡啶蒸气与空气混合,其浓度在爆炸范围之内遇火源即发生火灾、爆炸。因此,储存和使用乙醇、吡啶的生产设施均具有较大的火灾、爆炸危险性,如乙醇储罐区、中药提取车间等。可能发生火灾、爆炸的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乙醇储罐、乙醇、吡啶管道、阀门、法兰连接处,破裂或泄漏,造成乙醇、吡啶释放,一旦遇有点火源,即可引发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 2)乙醇储罐和制剂车间烘干室、中药提取车间的气相空间,乙醇、吡啶蒸气和空气混合在爆炸极限内,在正常生产过程和开停工、检修过程中,均有可能遇点火源发生爆炸。点火源存在的主要形式有:明火、电火花、静电、雷电、摩擦火花、高能量等。 除乙醇、吡啶的火灾、爆炸外,蒸汽锅炉还具有发生超压物理爆炸的危险,锅炉超压爆炸会造成炉内极大的能量瞬间释放,不仅会摧毁锅炉和临近设备及建筑,而且可能造成人员伤亡。 3)提取车间、合成车间使用乙醇和吡啶进行提取操作,当环境当中乙

2018生产安全事故风险评估报告新版

****************** 生产安全事故风险评估报告 编制单位:**************** 编制日期:2018年7月10日

评估人员名单

目录 1.总则 (1) 1.1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情况 (1) 1.2现有事故风险防控情况 (2) 2.事故发生可能性及其后果分析 (3) 2.1事故情景分析 (3) 2.2事故发生可能性分析 (6) 2.3事故的危害后果和影响范围分析 (6) 3.划分事故风险等级 (7) 3.1事故风险评估方法 (7) 3.2事故风险评估标准 (9) 3.3事故风险评估 (10) 3.4划分事故风险等级 (16) 4.现有控制分析及存在问题 (16) 4.1风险控制措施分析 (16) 4.2现有措施存在问题 (17) 5.完善生产安全事故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 (17) 5.1风险防控措施(管理方面) (17) 5.2重大风险防控措施(技术方面) (18) 5.3风险应急措施 (36)

6.评估结论 (36)

生产安全事故风险评估报告 1.总则 1.1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情况 依据《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试行)》、煤矿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及规范,根据我公司安全生产实际情况,由矿井总经理(矿长)组织各分管副总经理、各部门负责人、各基层单位队长及各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围绕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良因素和管理缺陷等要素,结合矿井生产系统、设备设施、作业场所等部位和环节,重点对矿井瓦斯、水、火、煤尘、顶板、机电运输等进行了一次全面、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如下表1-1:

固体制剂车间清洁验证

固体制剂片剂生产设备清洁 验证方案

目录 项目页次 概述。。。。。。。。。。。。。。。。。。。。。。。。。。。。。。。。。。。3一. 验证小组成员及职责。。。。。。。。。。。。。。。。。。。。。。。3 二目的。。。。。。。。。。。。。。。。。。。。。。。。。。。。。。。。。3 三. 周期。。。。。。。。。。。。。。。。。。。。。。。。。。。。。。。。。3 四. 相关的文件。。。。。。。。。。。。。。。。。。。。。。。。。。。。。3五.设备。。。。。。。。。。。。。。。。。。。。。。。。。。。。。。。。4 六. 测试方法。。。。。。。。。。。。。。。。。。。。。。。。。。。。。。。5 七. 接受限度。。。。。。。。。。。。。。。。。。。.。。。。。。。。。。。。5 八. 风险分析。。。。。。。。。。。。。。。。。。。。。。。。。。。。。。。5 九. 抽样计划。。。。。。。。。。。。。。。。。。。。。。。。。。。。。。。。6 十. 对不符合接受限度的测试结果所采取的措施。。。。。。。。。。。。11十二. 再验证。。。。。。。。。。。。。。。。。。。。。。。。。。。。。。。11十三. 结论。。。。。。。。。。。。。。。。。。。。。。。。。。。。。。。。。11附件 概述:

洁消毒效果是片剂生产中防止药品交叉污染的关键控制点,为证明其清洁消毒程序经长期实施后仍能够保证其有效性,必须对其进行周期性再验证,以考查固体制剂生产设备清洁消毒后的效果能达到稳定和预定要求,从而能自始至终地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药品。针对三批(20120301、20120302、20120303)生产结束后分别对设备进行清洁验证。 负责验证方案的起草。 组织验证的协调工作,以保证本验证方案规定项目的顺利实施。 2设备部 负责组织试验所需仪器、设备的验证。 负责仪器、仪表、量具等的校正。 负责设备的维护保养。 负责设备的操作。 3 质量部 负责取样及提供验证所需检测数据。 负责收集各项验证、试验记录,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 验证过程监督检查确保结果可靠性 负责验证方案的批准和验证报告的批准 4 生产部 负责验证方案制定和实施。 总结验证记录 本次清洁验证工作自年月日开始,年月日结束。 二. 目的 清洁验证方案的目的是证明GHL-300型高速混合制粒机、GFG-150型高效沸腾干燥机、EYH-4000型二维运动混合机清洁操作规程、YK-250型摇摆式颗粒机、F-320粉 碎机、DPP-250D2型平板式铝塑泡罩包装机、BG-400E型高效智能包衣机等设备所使 用的清洗程序能够有效地除去产品残留,达到预先确定的限度,从而达到对下批产品 无影响。 三.周期 三批生产后,分别进行清洁验证研究。 四.相关的文件

仓库的风险评估报告模板

编号:JMSZ-02-R-FP-001 第1页共11页 承租仓库的风险评估报告 健民集团叶开泰国药(随州)有限公司

编号:JMSZ-02-R-FP-001 第2页共11页 风险评估报告审核与批准

编号:JMSZ-02-R-FP-001 第3页共11页

健民集团叶开泰国药(随州)有限公司GMP文件仓库的风险评估报告 编号:JMSZ-02-R-FP-001 第4页共11页 1. 目的:运用风险管理的工具,制定公司仓库风险评估方案,进行科学的、系统的评估,采取适当的方法对风险进行控制、消减、规避等系统活动,旨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仓库在使用的过程中带来的风险。 2. 范围:评估从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识别风险,消减对仓库管理的影响。 3.使用的风险工具:FMEA 4.风险的评价标准

编号:JMSZ-02-R-FP-001 第5页共11页 风险优先数(RPN)计算公式:RPN=严重性系数(S)×可能性系数(P)×可识别系数(D),故风险等级水平分三级:①高风险水平:RPN > 27,此为不可接受风险。②中等风险水平:27 ≥ RPN ≥ 8。③低风险水平:RPN ≤ 7此风险水平为可接受。 5.本项目风险评估管理过程 5.1概述:我公司包装材料仓库为常温库,仓储空间充足、设施完善。仓库主要负责公司包装材料的接收、储存、发放的管理。为进一步提高仓库的管理水平,发现并尽可能消除一些潜在的风险对物料造成的影响,根据公司《质量风险管理制度》文件中的有关规定,组织相关人员开展对此仓库进行风险评估。 5.2风险小组的成立: (表一)风险评估小组的成员表 5.3风险评估流程及日程安排 5.3.1风险评估流程图

注射剂风险评估报告1

小容量注射剂风险评估报告 公司依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版及《小容量注射剂风险评估方案》组织以下: 人员: 序号姓名学历/职称部门/职务签名 时间:2011年10月10日 部门:小容量注射剂车间 风险评估报告如下:

风险分析:(人流与物流) 编号步骤子步骤风险影响S原因P控制措施D 起始 RPN 风险 水平 验证活动 1人流进入车间未经批准的人 员进入车间 未进行正确 更衣 厂房使用不当产 品污染 来自于外部环 境的活粒子及 非活性粒子污染 厂房 3 进入控制设计不 当不符合SOP 缺乏培训 2 人工控制记录 设计上只有经过更 衣室才能进入车间 SOP 到位 培训到位 2 12 中 检查车间的进入控制及人 流 检查车间的进入控制及人 流 SOP(卫生及更衣)以及培训 情况 2物流进入车间非预期物料进 入车间 物料未经清洁 进入车间 物料进入车间 的程序不当 物料包装的污 染导致厂房与 产品污染 4 进入控制设计不 当不符合 SOP 缺乏培训 3 物料进入控制 SOP 到位 2 24 高 检查物料进入车间的控制 检查SOP(卫生及更衣)以 及培训到位, 1.人流、物流进入车间都存在污染的高风险,通过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和控制(比如采用监控的方式),风险已经降至可接受水平。工艺设备循环设施 编号步骤子步骤风险影响S原因P控制措施D 起始 RPN 风险 水平验证活动 3 纯化水用于安瓿的 预清洗 纯化水质量 不当 有颗粒和化学残 留 3 设施污染 1 周期性取样在线监 测(电导率、酸碱度) 3 9 中 仪表校准 检查纯化水的质量 4 注射 用水安瓿的最后 清洗 注射用水质 量不当 存在颗粒 化学污染 微生物污染 4 设施污染 1 周期性取样在线监 测(电导率、温度) 2 8 中 仪表校准 检查注射用水质量 5 用于配料和配料罐、过滤器、灌装机的清洗 6 压缩 空气用于过滤器 完整性测试、 配料罐压空 药液 压缩空气质 量不当 存在颗粒 微生物污染 4 设施污染使用 点过滤器损坏 1 周期性取样 按规程对过滤器进行 完 整性测试 3 12 高 检查压缩空气质量 执行及记录过滤器完整性测试 的规程到位 7 纯蒸汽用于配料 罐、、灌装机、 的消毒 压力温度不够 目标消毒不成功 3 操作不当 1 规程规定操作 3 9 中--- 第 2 页共 13 页

安全生产风险评估报告范本

目录 安全风险评估小组成立通知 (2) 生产安全事故风险评估报告明编制说明 (3) 生产安全事故风险评估报告 (3) 一、评估目的 (3) 二、评估原则 (3) 三、评估组织 (3) 四、评估过程 (4) 五、风险评估范围 (4) 六、危险源辨识 (5) 七、评估结果 (11) 1、火灾 (11) 2、机械伤害 (11) 3、触电伤害 (12) 4、自然灾害 (12) 八、预防控制措施 (13) 九、评估结论 (13)

XXXXXXXXX有限责任公司文件关于成立安全风险评估及应急资源调查小组的 通知 安(2018)10号 公司各单位: 为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保护公司员工的生命安全,减少财产损失,使事故发生后能够快速、有效、有序地实施应急救援,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实施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第88号)和河南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豫安委[2009]第15号)、《河南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豫政办〔2017〕141号的相关要求,公司成立安全风险评估及应急资源调查小组。 组长: XXX 副组长: XXXXXX 成员: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特此通知。 XXXXXXXXXXX有限责任公司 2018年11月10日 生产安全事故风险评估报告明编制说明根据《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88号)和《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编制导则》(GB/T29639-2013)等有关规定,公司根据企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和事故风险进行分析、评估,通过对危险因素分析和事故风险评估,查找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危险、危害因素,分析可能造成生产安全事故的触发条件,为编制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提供技术支持。公司成立了以总经理为组长的生产安全事故风险评估小组,在应急预案编制前,对各类危险因素、生产安全事故的类型、原因、事故易发生的场所、事故发生的征兆进行分析和评估,为编制应急预案采取防范措施和应急救援措施获取详细的第一手资料。 生产安全事故风险评估报告 一、评估目的 生产安全事故风险评估是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及安全控制论的原理和方法,查找、分析和预测系统存在危险、有害因素及可能导致的事故危险、危害后果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应急救援对策和措施,识别和分析生产安全作业中的危险有害因素,消除或减少事故危害,确保安全作业并保证事故发生时能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控制或消除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等后果,在事故后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此由公司风险评价小组进行风险评估。 二、评估原则 ⑴坚持客观公正原则。在组织评估和撰写评估报告等各个环节,都从思想和形式上力求做到实事求是,确保评估结果的可信、可用。 ⑵坚持发展性原则。评估不是目的,促进应急管理工作的开展和完善才是目的。评估过程中,应始终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主要目标,建设性的开展工作。 三、评估组织风险评价小组由公司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总务处、生产处、保卫处等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 风险评价小组名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