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近代中日关系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中日关系论文
观察近来中日关系的特征,一言以蔽之,“政冷”。岂止是政冷,身在东京,接触种种社会现象,有时简直让人觉得心凉齿寒。
媒体的报道是反映社会的晴雨表
通过美化侵略的右翼教科书、在对历史不加反省的前提下争当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等事件引发的中国民众对日抗议传到日本,日本社会的右翼势力立即出动宣传车到中国驻日使领馆驻地疯狂叫喊。笔者亲眼看到几个暴徒在中国使馆前面口吐脏话、叫嚣不止。这些反华分子不仅用高音喇叭喊话、打骚扰电话,还把红漆偷偷涂在中国驻日大使官邸的门上。媒体的报道是反映社会的晴雨表。与闯馆事件和球场风波一样,日本不少媒体导演了一场煽动仇华的闹剧。在东海划界问题上,一些媒体掩盖真相,大肆宣传中国并不承认的“中间线”说法,煽动“日本海洋资源被吸走”的谬论。有些媒体甚至说要为针对中国的“未来战争”做“准备”。更令人吃惊的是,一家大报竟在头版的“编辑手账”专栏里把中国比喻为浮出海面的“深水鱼”。当深水鱼浮出水面时,为了减轻体内的压力会吐露内脏、并突出眼球。而中国就如同一条浮出发展中国家水面的深水鱼,为减轻体内因贫富差距等社会矛盾造成的压力,政府正通过“憎恨日本”的反日教育转移国民的视线。这家媒体别有用心地说,中国把日本当成“历史的奴隶”,使日本人“无休止地在中国人面前垂下头来”。
当然,在这场感情对立的风波中,并不是所有媒体都像上述报纸那样。《朝日新闻》、《日本经济新闻》等媒体的报道和言论还是比较严肃、冷静的。它们指出,中日间出现情感对立的根本原因在于日本美化侵略的言行触怒了中国的民众。日本政府一方面在公开场合多次重复1995年村山首相发表的“村山谈话”,承认日本在错误国策下,因推行殖民统治和侵略政策,给亚洲各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害。一方面又继续坚持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并“拒绝把一般的死者与甲级战犯相区别”,这与“村山谈话”的精神大相径庭。这样下去无法从根本上改善两国关系。这些媒体主张为了两国的共同利益,中日之间应尽快消除对立,寻求合作。
日本的不少政治家和有识之士表示担心
日本的不少政治家和有识之士立足大局,也看到了中日合作给两国带来的根本利益。有的表示,中日睦邻是数千年历史经验与教训的总结,“没有比两国对立更愚蠢的了”,他们呼吁尽快实现关系正常化,期待创造两国领导人直接对话的气氛。更多的民间团体对目前中日关系的现状感到忧虑,担心长期“政冷”将导致经济关系降温,进而使民众层面出现“情冷”,导致两国由合作走向对立。
笔者接到一份由“和平船”组织发来的传真。这份传真对日本某些媒体只提中国“反日”和日本人“受害”,不提日本军队过去在中国做过什么的做法提出了质疑。他们反问:自己打了人,被打的人表示愤怒,你却要对方“冷静”,这难道不是很可笑的吗?该传真指出,日本对过去侵略战争的反省是日中邦交正常化的大前提。那些从小就听爷爷奶奶讲述中国人被日本军杀害、被当成生化武器人体试验品等历史的中国年轻人,难道能够容忍日本把过去的侵略战争美化并写进教科书吗?对日本儿童来说,为了在未来不犯同样的过错,就像不能忘记广岛、长崎的原子弹悲剧一样,有必要把日本军队到中国所干的行径明确写进教科书里。日本的市民今天要做的,应该是要求日本政府向中国政府和人民谢罪,撤回美化日本侵略战
争的右翼教科书的通过决定,不让小泉再去参拜靖国神社。
我之所以大段引用“和平船”组织的这份传真,一是为他们的真诚所打动。与那些整天煽动亚洲人结怨,美化侵略的右翼势力相比,他们代表着日本的良知。二是也想告诉国人,绝不是所有的日本人都“坏”。总体上来说,日本民族有重承诺、守纪律、做事认真、吃苦耐劳、虚心好学的传统。正如以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所强调的,在日本真正死心塌地为军国主义效力的只是一小撮,广大的日本国民是爱好和平的。战后日本在经济上取得成功,与日本在近60年来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并具有奋发图强的意识是分不开的。
日本在亚洲失去朋友,陷于孤立而不能自拔
近代中日关系史上充满风雨,恩怨百年。两千多年的交流中,爱憎相交,关系微妙。“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有位日本企业老板引用7世纪时圣德太子给隋炀帝的国书中的词句,生拉硬扯,证明日本在当时就在地政学上把自己定位于“太平洋西端”,是“与中国大陆相对的岛屿”,主张日本“脱亚入美”。岂不知历史上推动“倭国”(当时称谓)积极学习中国文化,甚至把这一条写进“十七条宪法”的,正是圣德太子。也正是因为日本积极吸收了中国文化,才使日本实现了“大化改新”,建立了律令制国家。
受政治体制与国际局势制约,过去60年间,日本社会对历史问题的回避多于正视,从没有得到过认真清理,历史认识问题成为日本与邻国关系中的“夹生饭”。冷战后,在长期挥之不去的泡沫经济的阴影之下,日本政治趋于保守,政坛上回避战争责任、反过来转嫁亚洲邻国的动向十分明显。日本当局无视政教分离的宪法精神,一味强调参拜靖国神社是“民族文化传统”,政府对篡改历史教科书“无权过问”,无视邻国的国民感情。在亚洲,由于中国的经济发展、中美关系的变动、朝核问题的起伏,日本一方面坚持与强者结盟的传统,加强日美同盟关系,一方面又在亚洲四面出击,争夺领土、资源,“远交近攻”,把防卫重点指向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日趋僵化。目前,日本学界和经济界出现了反对建立东亚共同体的动向。这必将导致日本在亚洲失去朋友,陷于孤立而不能自拔。
中日关系的现实与前景之间反差明显。领土和海洋权益的争端突出使国民感情下滑。构成中日政治基础的历史与台湾问题,给两国深化合作带来严重障碍。在二战结束60周年之际,中日关系处在十字路口,面临历史性挑战。
对话与交流是化解对立与恩怨的钥匙。“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解决领土争端的惟一选择。中日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虽是说了半个多世纪的老话,却是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是化挑战为机遇的大智慧。中日友好21世纪委员会中方委员孙东民
近代中国曾饱受世界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侵凌和压迫,这个过程从中英鸦片战争起,持续了百年有余。这期间列强对华侵略形势历经变化,几个主要国家大多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分别扮演过主角;而从总体侵华力度之强劲、发展势头之迅猛上看,从侵华野心之大、对中国造成的危害之深重上看,第一号主角当属日本。日本在世界列强对华侵略中占有突出的地位,日本侵华史研究应当是中国近代史、近代中外关系史研究的一个重要篇章。
近代中日关系史从一个方面来说基本上就是日本侵华史。从19世纪70年代初日本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