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蹄疫防控知识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各国对该病非常重视,无论是存在口蹄疫的国家,还是 已经消灭口蹄疫的国家,都动用大量的科研和经济力量控制和 防止口蹄疫的发生。
(二)口蹄疫的危害
• 口蹄疫一旦暴发,能迅速演变为生物灾害,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贸易、 形象受损。
• 是烈性传染病,发病率几乎达100%。 • 幼畜恶性型死亡率通常50%,有时可达100%。 • 种畜价值丧失,奶产量平均下降40%,肉产量下降30%--40%。 • 役用畜使役能力下降 • 昂贵的防疫经费。
消毒剂的匹配性
但高温和直射阳光(紫外线)对病毒有杀灭作用,对酸和碱十分敏感;
消毒剂:2%-4%氢氧化钠、3%-5%福尔马林溶液、0.2%—0.5%过氧乙酸、1%强力 消毒灵、5%次氯酸钠、5%氨水等敏感;
食盐、酒精、乙醚、氯仿、去污剂对病毒作用不大;
肉品10-12℃24h,4-8℃24-48h,pH5.3-5.7,可使病毒灭活,但骨髓、淋巴结内不易 产酸,病毒能存活1年以上;水疱液中的病毒在60℃经5-15min可灭活,80-100 ℃很快 死亡,在37℃温箱中12-24h即死亡;
数年或终生,并在群体中能世代传递。(康复期动物可带毒)
特别提醒!!!
资料报道:将病 后数月至1—5年 的牛羊运到非疫 区可引起发病。
谨防临床康 复动物长途 运输后发病?
空气传播在FMD流行病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在潮湿的低温天气, 病毒气溶胶能随风 移动50~100公里以 外,这在FMD流行 中起重要作用。
口政策。 • 边境地区建立50—100km宽的免疫带或双道隔牧栏也可起到预防
邻国之间的FMD互传。
由于近期口蹄疫的暴发,考虑到伦理、经济、生态等问题,许多国家对免疫控 制战略又重新重视起来了。
口蹄疫流行近况
• 1.口蹄疫仍然是全世界最广泛的流行性疾病 • 2.发病频率增多 • 3.跨界传播加剧 • 4.毒株众多且不断变化 • 5.出现了缅甸98毒株(O/Mya98)为主的O型和东南亚97毒株A型
口蹄疫
(Foot and Mouth Disease,FMD)
(一)口蹄疫概念
口蹄疫(Foot and Mouth Disease, 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oot and mouth disease virus,FMDV)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传染性和可快速 远距离传播的动物疫病。
浸染对象是猪、牛、羊等主要畜种及其它家养和野生偶蹄动物。 FMD也可感染人,但病例很少,表现轻微。
大流行一次,出现新毒株型。
临床症状
牛呆立流涎,猪卧地不起,羊跛行;
• 唇部、舌面、齿龈、鼻镜、蹄踵、蹄叉、乳房等部位
出现水泡;
• 发病后期,水泡破溃、结痂,严重者蹄壳脱落,恢复
期可见瘢痕、新生蹄匣;
• 传播速度快,发病率高;成年动物死亡率低,幼畜常
突然死亡且死亡率高,仔猪常成窝死亡。
口蹄疫血清型多,但主要症状和病变基本一致
疫的地位。 • 目前蒙古、俄罗斯、越南、缅甸等国家,疫情不断。
跨区域传播加剧
口蹄疫病毒(分布)区划--全球控制 援助-划分依据:血清型、拓扑型 不同病毒区划内疫苗和防控策略各异
3 pools covering Europe, Middle-East and Asia
主要病变
• 口、蹄、乳房表面水泡结痂、瘢痕 • 反刍兽食管、瘤胃、瓣胃粘膜可见水泡烂斑 • 幼畜可见骨骼肌、心肌表面出现灰白色条纹,形色酷似
虎斑( “虎斑心”),心室积血
• 骨骼肌可呈玻璃样----蜡样变性坏死 • 呼吸道粘膜、心包、胸腔浆膜下可见出血点,充血水肿 • 有并发症者可见化脓性乳房炎、吸入性支气管炎、肺炎
口蹄疫
(Foot and Mouth Disease, FMD)
•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传染病; • 生物武器安全公约组织将其列入重点检查对象; • 中国将该病列入一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动物一类
传染并寄生虫病名录,并发布了一系列的法规文件。
●据FAO和OIE对178个国家和地区2009-2010年口蹄疫状况的调查 统计,确认发生过口蹄疫的有132,从未发生过口蹄疫的仅有30个 (大部分是岛国),其余16个国家状况不明。
伍。 • 目前仅常年无FMD的发达国家采取这种政策。
2.免疫控制战略
• 以免疫接种措施为核心,辅助以其他措施控制疫情称为免疫控制 政策。
• 这项措施符合大多数有FMD的发展中国家。 • 这项措施的优点是可以实现逐步控制疫情。 • 但耗时长,畜产品长期不能进入国际市场。
3.预防战略
• 以限制牲畜及其产品进口为主要措施的预防政策。 • 大多数无FMD国家和地区都采取这种政策。 • 事实上许多有FMD国家和地区为防止新的传入,也都采取限制进
(三)口蹄疫的病原
Serotypes and Strains
多型性 易变形 互不保护性 免疫原性差
• 微核糖核酸病毒科 (piconaviridae) • 口蹄疫病毒属 (aphthavims) • 直径23--25nm,圆形或六角形,20面体, 无囊膜。
•FMDV具有多型性、易变性
•血清型:7个型与65个亚型(1977年世界口蹄疫中心)O、A、 C、SATl、SAT2、SAT3、Asia1;现不再强调亚型划分。
感染后4-5天左右,随着循环抗体的出现,病毒减退
病毒可随各种分泌物和排泄物同时排出 并可持续带毒、散毒
传播途径:Transmission
• 以直接接触和间接触两种方式传播,以间接接触方式传播为主。 • 通过污染空气经呼吸道传播更为重要。 • 在自然情况下,通常经消化道感染。 • 当动物的皮肤和黏膜受到损伤时,也是病毒侵入的主要门户。 • 狗、猫、鼠、吸血昆虫及人的衣服、鞋等,也能传播本病。
(2)人工感染的实验动物主要有:小白鼠、豚鼠、鸡胚等。 (3)猫、狗等动物可以人工感染。
易感动物种类多:70多种
Species Affected
• 潜伏期14天。 • 传染源主要为潜伏期感染及临床发病动物。 • 康复期动物可带毒。 • 在水疱皮和水疱液含毒量最多,毒力也最强,富于传染性。 • 发病极期排毒量最多,在病的恢复期排毒量逐步减少。
盐湖区畜牧兽医发展中心
口蹄疫防控技术
主讲:
2020年3月7日
口蹄疫疫苗变更
一、认识口蹄疫
“五号病”的由来
各国都有保密疾病,我国也不例外。上个世纪八十年代(84 年前)我国有七大保密病:1:牛瘟,2口蹄疫,3鸭瘟,4马传染 性贫血,5非洲马瘟,6猪传染性水泡病,7牛传染性气喘病。
通过一段时间的认识,各种疾病严重程度的区别,84后我国 七大保密病排序:1:猪传染性水泡病,2非洲马瘟,3马传染性 贫血,4鸭瘟,5口蹄疫,6牛瘟,7牛传染性气喘病。84年前人们 都叫口蹄疫为二号病。84年后人们都叫口蹄疫为五号病。口蹄疫 是人畜共患疾病,二号病,五号病都是口蹄疫,其由来是按序号 叫出来的。
(A/Sea-97/G2)的大流行 • 6.2004年以后全球再未发现C型 • 7.亚洲I型减少,2009年5月以后中国再没有发现
口蹄疫仍然是全世界最广泛的流行性疾病
• 据OIE对178个成员国家和地区2009~2010年FMD疫情状况的调查 统计,确认发生过FMD的有132个,从未发生过FMD的仅有30个, 其中大部分是岛国,其余16个国家状况不明。
(五)流行病学
1、易感动物:
主要侵害偶蹄兽,偶见于人和其它动物。 • 家畜以牛易感(奶牛、牦牛、犏牛最易感,水牛次之),其次是
猪,再次为绵羊、山羊和骆驼。 • 仔猪和犊牛不但易感而且死亡率也高。 • 野生动物中黄羊、鹿、麝和野猪也可感染发病;长颈鹿、扁角
鹿、野牛、瘤牛等都易感。 • 性别与易感性无影响,但幼龄动物较老龄者易感性高。
1、易感动物:
(1)自然易感动物种类: • 易感家畜:黄牛、水牛、奶牛、牦牛、犏牛、山羊、绵羊、骆驼、鹿、
猪。
• 易感野生动物:野水牛、野牦牛、大额牛、野猪、野鹿、长颈鹿、野 骆驼、驼羊、黄羊、麝、獐、黑斑羚羊、黏角羚羊、大角羚羊、大象、 貘、灰色大熊、刺猬、海狸鼠、灰松鼠、黄鼬、褐家鼠、野灰兔等。
• 以强制扑杀全部病畜和可能感染病毒的易感畜为主,以其他措施 为辅的政策。
• 英国1967~1968年和2001年两次大流行都采取了这种政策。 • 2000年韩国和日本也采取了这种政策。 • 扑灭根除政策的好处是可在短期内根除疫情,恢复“无FMD”国家
或地区地位。 • 但需要有经济实力,并有完善的兽医防疫体制和高素质的防疫队
Hale Waihona Puke 定。• 血清学检测:中和试验、LPBE、非结构蛋白ELISA、IHA试验,抗体阳
性。
二、口蹄疫防控
口蹄疫防控措施
• 对FMD的防控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六个方面: • 第一,对病畜,同群畜及可能感染的动物强制扑杀, • 第二,对易感动物实施免疫接种, • 第三,限制动物、动物产品及其他染毒物的移动, • 第四,严格和强化动物卫生措施, • 第五,流行病学调查与监测, • 第六,进行疫情的预报预测和风险分析。
•各型之间均无交叉免疫性
•型内各毒株之间有明显的抗原差异(0-100%)
•防治口蹄疫等于防治七种病或多种病
•免疫用疫苗毒株必须与流行毒株匹配(毒株、流行强度)
•变异:毒力、抗原性、宿主噬性。
1、口蹄疫病毒抵抗力较强
自然情况下,含毒组织和污染的饲草、皮毛及土壤等可保持传染性达数周--数月;
-30--70℃或冻干保存可达数年; 50%甘油生理盐水中在5℃能存活1年以上;
传播途径难以切断!
流行特点
• 跨种间感染:不同种动物间可互相传染,但有时只感染某 一种动物。 牛:指示器,最先发病,症状最典型; 猪:放大器,气源排毒量最大。
• 羊:贮存器,症状不典型,羊群带毒,难以发现。
• 口蹄疫的发生没有严格的季节性,但流行却有明显的季节 规律
• 往往在不同地区,流行于不同季节。 • 在牧区以秋末开始,冬季加剧,春秋减轻,夏季基本平息。 • 周期性:每隔一至二年或三至五年流行一次,间隔5~10年
鲜牛奶中的病毒在37℃可生存12h,18 ℃生存6d;酸奶中的病毒迅速死亡。
在有机物存在下,可抵抗碘伏、季铵盐、次氯酸盐和酚等消毒剂。
2、口蹄疫病毒的感染性和致病力极强
• 牛只要吸入10个感染单位就可发病,而病畜的排毒量又特别大, 病猪每天仅从呼吸道排出的病毒就高达108个感染单位。也就是说, 一头病猪一天呼出的病毒如全被牛吸入,可使1000万头牛发病。 况且病畜的任何部位,包括皮肤都可排毒,病畜排到环境中的病 毒,相对来说又有较强的抵抗力和存活力。(引自《口蹄疫》谢 庆阁主编,2004.8)
口蹄疫防控策略
国际上采取的策略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扑灭根除战略(Stamping-out)。以强制扑杀全部病
畜和可能感染病毒的易感畜为主,以其他措施为辅。 第二种,免疫控制战略。以免疫措施为核心,辅助以其他措施。 第三种,预防战略。以限制牲畜及其产品进口为主要措施。
1.扑灭根除战略(国际上称为Stamping-out)
• 消灭FMD是昂贵的,长期的和困难的,因为毒株众多且不断变化, 以及在一些国家缺乏优质疫苗及相关政策。
口蹄疫的发病频率加大
• 1997年台湾口蹄疫,销毁500万头生猪,70万人失业,当年损失 90亿美元,丧失保持了68年无口蹄疫的地位。
• 2001年英国口蹄疫,700万头动物被屠杀损失80亿英镑。 • 2010年韩国口蹄疫300万动物被屠杀。 • 2010年日本口蹄疫149608头动物被处理,丧失保持了72年无口蹄
(四)口蹄疫防控特点难防、难控、难消灭
• 1.易感动物种类多; • 2.疫源地广泛; • 3.在症状出现前,就排出大量病毒,且最初排毒时间不稳定 使得
排毒难以及早发现; • 4.病毒可随各种分泌物和排泄物同时排出; • 5.传播因素较多; • 6.持续带毒:感染的动物能长期带毒排毒,病毒可在体内存活数月、
等
染病死亡的动物
猪鼻镜水泡融合
山羊
口腔黏膜发生水泡和溃烂
蹄冠部皮肤溃烂、坏死
犊牛“虎斑心”
猪“虎斑心”
瘤胃肌柱水泡、瘢痕
攻毒后豚鼠发病症状
诊断---诊断指标
• 流行病学 • 临床 • 病理:消化道可见水泡、溃疡;幼畜可见骨骼肌、心肌表面出
现灰白色条纹,“虎斑心”。
• 病原学诊断:间接夹心ELISA、 RT-PCR、反向间接血凝;病毒分离鉴
(二)口蹄疫的危害
• 口蹄疫一旦暴发,能迅速演变为生物灾害,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贸易、 形象受损。
• 是烈性传染病,发病率几乎达100%。 • 幼畜恶性型死亡率通常50%,有时可达100%。 • 种畜价值丧失,奶产量平均下降40%,肉产量下降30%--40%。 • 役用畜使役能力下降 • 昂贵的防疫经费。
消毒剂的匹配性
但高温和直射阳光(紫外线)对病毒有杀灭作用,对酸和碱十分敏感;
消毒剂:2%-4%氢氧化钠、3%-5%福尔马林溶液、0.2%—0.5%过氧乙酸、1%强力 消毒灵、5%次氯酸钠、5%氨水等敏感;
食盐、酒精、乙醚、氯仿、去污剂对病毒作用不大;
肉品10-12℃24h,4-8℃24-48h,pH5.3-5.7,可使病毒灭活,但骨髓、淋巴结内不易 产酸,病毒能存活1年以上;水疱液中的病毒在60℃经5-15min可灭活,80-100 ℃很快 死亡,在37℃温箱中12-24h即死亡;
数年或终生,并在群体中能世代传递。(康复期动物可带毒)
特别提醒!!!
资料报道:将病 后数月至1—5年 的牛羊运到非疫 区可引起发病。
谨防临床康 复动物长途 运输后发病?
空气传播在FMD流行病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在潮湿的低温天气, 病毒气溶胶能随风 移动50~100公里以 外,这在FMD流行 中起重要作用。
口政策。 • 边境地区建立50—100km宽的免疫带或双道隔牧栏也可起到预防
邻国之间的FMD互传。
由于近期口蹄疫的暴发,考虑到伦理、经济、生态等问题,许多国家对免疫控 制战略又重新重视起来了。
口蹄疫流行近况
• 1.口蹄疫仍然是全世界最广泛的流行性疾病 • 2.发病频率增多 • 3.跨界传播加剧 • 4.毒株众多且不断变化 • 5.出现了缅甸98毒株(O/Mya98)为主的O型和东南亚97毒株A型
口蹄疫
(Foot and Mouth Disease,FMD)
(一)口蹄疫概念
口蹄疫(Foot and Mouth Disease, 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oot and mouth disease virus,FMDV)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传染性和可快速 远距离传播的动物疫病。
浸染对象是猪、牛、羊等主要畜种及其它家养和野生偶蹄动物。 FMD也可感染人,但病例很少,表现轻微。
大流行一次,出现新毒株型。
临床症状
牛呆立流涎,猪卧地不起,羊跛行;
• 唇部、舌面、齿龈、鼻镜、蹄踵、蹄叉、乳房等部位
出现水泡;
• 发病后期,水泡破溃、结痂,严重者蹄壳脱落,恢复
期可见瘢痕、新生蹄匣;
• 传播速度快,发病率高;成年动物死亡率低,幼畜常
突然死亡且死亡率高,仔猪常成窝死亡。
口蹄疫血清型多,但主要症状和病变基本一致
疫的地位。 • 目前蒙古、俄罗斯、越南、缅甸等国家,疫情不断。
跨区域传播加剧
口蹄疫病毒(分布)区划--全球控制 援助-划分依据:血清型、拓扑型 不同病毒区划内疫苗和防控策略各异
3 pools covering Europe, Middle-East and Asia
主要病变
• 口、蹄、乳房表面水泡结痂、瘢痕 • 反刍兽食管、瘤胃、瓣胃粘膜可见水泡烂斑 • 幼畜可见骨骼肌、心肌表面出现灰白色条纹,形色酷似
虎斑( “虎斑心”),心室积血
• 骨骼肌可呈玻璃样----蜡样变性坏死 • 呼吸道粘膜、心包、胸腔浆膜下可见出血点,充血水肿 • 有并发症者可见化脓性乳房炎、吸入性支气管炎、肺炎
口蹄疫
(Foot and Mouth Disease, FMD)
•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传染病; • 生物武器安全公约组织将其列入重点检查对象; • 中国将该病列入一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动物一类
传染并寄生虫病名录,并发布了一系列的法规文件。
●据FAO和OIE对178个国家和地区2009-2010年口蹄疫状况的调查 统计,确认发生过口蹄疫的有132,从未发生过口蹄疫的仅有30个 (大部分是岛国),其余16个国家状况不明。
伍。 • 目前仅常年无FMD的发达国家采取这种政策。
2.免疫控制战略
• 以免疫接种措施为核心,辅助以其他措施控制疫情称为免疫控制 政策。
• 这项措施符合大多数有FMD的发展中国家。 • 这项措施的优点是可以实现逐步控制疫情。 • 但耗时长,畜产品长期不能进入国际市场。
3.预防战略
• 以限制牲畜及其产品进口为主要措施的预防政策。 • 大多数无FMD国家和地区都采取这种政策。 • 事实上许多有FMD国家和地区为防止新的传入,也都采取限制进
(三)口蹄疫的病原
Serotypes and Strains
多型性 易变形 互不保护性 免疫原性差
• 微核糖核酸病毒科 (piconaviridae) • 口蹄疫病毒属 (aphthavims) • 直径23--25nm,圆形或六角形,20面体, 无囊膜。
•FMDV具有多型性、易变性
•血清型:7个型与65个亚型(1977年世界口蹄疫中心)O、A、 C、SATl、SAT2、SAT3、Asia1;现不再强调亚型划分。
感染后4-5天左右,随着循环抗体的出现,病毒减退
病毒可随各种分泌物和排泄物同时排出 并可持续带毒、散毒
传播途径:Transmission
• 以直接接触和间接触两种方式传播,以间接接触方式传播为主。 • 通过污染空气经呼吸道传播更为重要。 • 在自然情况下,通常经消化道感染。 • 当动物的皮肤和黏膜受到损伤时,也是病毒侵入的主要门户。 • 狗、猫、鼠、吸血昆虫及人的衣服、鞋等,也能传播本病。
(2)人工感染的实验动物主要有:小白鼠、豚鼠、鸡胚等。 (3)猫、狗等动物可以人工感染。
易感动物种类多:70多种
Species Affected
• 潜伏期14天。 • 传染源主要为潜伏期感染及临床发病动物。 • 康复期动物可带毒。 • 在水疱皮和水疱液含毒量最多,毒力也最强,富于传染性。 • 发病极期排毒量最多,在病的恢复期排毒量逐步减少。
盐湖区畜牧兽医发展中心
口蹄疫防控技术
主讲:
2020年3月7日
口蹄疫疫苗变更
一、认识口蹄疫
“五号病”的由来
各国都有保密疾病,我国也不例外。上个世纪八十年代(84 年前)我国有七大保密病:1:牛瘟,2口蹄疫,3鸭瘟,4马传染 性贫血,5非洲马瘟,6猪传染性水泡病,7牛传染性气喘病。
通过一段时间的认识,各种疾病严重程度的区别,84后我国 七大保密病排序:1:猪传染性水泡病,2非洲马瘟,3马传染性 贫血,4鸭瘟,5口蹄疫,6牛瘟,7牛传染性气喘病。84年前人们 都叫口蹄疫为二号病。84年后人们都叫口蹄疫为五号病。口蹄疫 是人畜共患疾病,二号病,五号病都是口蹄疫,其由来是按序号 叫出来的。
(A/Sea-97/G2)的大流行 • 6.2004年以后全球再未发现C型 • 7.亚洲I型减少,2009年5月以后中国再没有发现
口蹄疫仍然是全世界最广泛的流行性疾病
• 据OIE对178个成员国家和地区2009~2010年FMD疫情状况的调查 统计,确认发生过FMD的有132个,从未发生过FMD的仅有30个, 其中大部分是岛国,其余16个国家状况不明。
(五)流行病学
1、易感动物:
主要侵害偶蹄兽,偶见于人和其它动物。 • 家畜以牛易感(奶牛、牦牛、犏牛最易感,水牛次之),其次是
猪,再次为绵羊、山羊和骆驼。 • 仔猪和犊牛不但易感而且死亡率也高。 • 野生动物中黄羊、鹿、麝和野猪也可感染发病;长颈鹿、扁角
鹿、野牛、瘤牛等都易感。 • 性别与易感性无影响,但幼龄动物较老龄者易感性高。
1、易感动物:
(1)自然易感动物种类: • 易感家畜:黄牛、水牛、奶牛、牦牛、犏牛、山羊、绵羊、骆驼、鹿、
猪。
• 易感野生动物:野水牛、野牦牛、大额牛、野猪、野鹿、长颈鹿、野 骆驼、驼羊、黄羊、麝、獐、黑斑羚羊、黏角羚羊、大角羚羊、大象、 貘、灰色大熊、刺猬、海狸鼠、灰松鼠、黄鼬、褐家鼠、野灰兔等。
• 以强制扑杀全部病畜和可能感染病毒的易感畜为主,以其他措施 为辅的政策。
• 英国1967~1968年和2001年两次大流行都采取了这种政策。 • 2000年韩国和日本也采取了这种政策。 • 扑灭根除政策的好处是可在短期内根除疫情,恢复“无FMD”国家
或地区地位。 • 但需要有经济实力,并有完善的兽医防疫体制和高素质的防疫队
Hale Waihona Puke 定。• 血清学检测:中和试验、LPBE、非结构蛋白ELISA、IHA试验,抗体阳
性。
二、口蹄疫防控
口蹄疫防控措施
• 对FMD的防控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六个方面: • 第一,对病畜,同群畜及可能感染的动物强制扑杀, • 第二,对易感动物实施免疫接种, • 第三,限制动物、动物产品及其他染毒物的移动, • 第四,严格和强化动物卫生措施, • 第五,流行病学调查与监测, • 第六,进行疫情的预报预测和风险分析。
•各型之间均无交叉免疫性
•型内各毒株之间有明显的抗原差异(0-100%)
•防治口蹄疫等于防治七种病或多种病
•免疫用疫苗毒株必须与流行毒株匹配(毒株、流行强度)
•变异:毒力、抗原性、宿主噬性。
1、口蹄疫病毒抵抗力较强
自然情况下,含毒组织和污染的饲草、皮毛及土壤等可保持传染性达数周--数月;
-30--70℃或冻干保存可达数年; 50%甘油生理盐水中在5℃能存活1年以上;
传播途径难以切断!
流行特点
• 跨种间感染:不同种动物间可互相传染,但有时只感染某 一种动物。 牛:指示器,最先发病,症状最典型; 猪:放大器,气源排毒量最大。
• 羊:贮存器,症状不典型,羊群带毒,难以发现。
• 口蹄疫的发生没有严格的季节性,但流行却有明显的季节 规律
• 往往在不同地区,流行于不同季节。 • 在牧区以秋末开始,冬季加剧,春秋减轻,夏季基本平息。 • 周期性:每隔一至二年或三至五年流行一次,间隔5~10年
鲜牛奶中的病毒在37℃可生存12h,18 ℃生存6d;酸奶中的病毒迅速死亡。
在有机物存在下,可抵抗碘伏、季铵盐、次氯酸盐和酚等消毒剂。
2、口蹄疫病毒的感染性和致病力极强
• 牛只要吸入10个感染单位就可发病,而病畜的排毒量又特别大, 病猪每天仅从呼吸道排出的病毒就高达108个感染单位。也就是说, 一头病猪一天呼出的病毒如全被牛吸入,可使1000万头牛发病。 况且病畜的任何部位,包括皮肤都可排毒,病畜排到环境中的病 毒,相对来说又有较强的抵抗力和存活力。(引自《口蹄疫》谢 庆阁主编,2004.8)
口蹄疫防控策略
国际上采取的策略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扑灭根除战略(Stamping-out)。以强制扑杀全部病
畜和可能感染病毒的易感畜为主,以其他措施为辅。 第二种,免疫控制战略。以免疫措施为核心,辅助以其他措施。 第三种,预防战略。以限制牲畜及其产品进口为主要措施。
1.扑灭根除战略(国际上称为Stamping-out)
• 消灭FMD是昂贵的,长期的和困难的,因为毒株众多且不断变化, 以及在一些国家缺乏优质疫苗及相关政策。
口蹄疫的发病频率加大
• 1997年台湾口蹄疫,销毁500万头生猪,70万人失业,当年损失 90亿美元,丧失保持了68年无口蹄疫的地位。
• 2001年英国口蹄疫,700万头动物被屠杀损失80亿英镑。 • 2010年韩国口蹄疫300万动物被屠杀。 • 2010年日本口蹄疫149608头动物被处理,丧失保持了72年无口蹄
(四)口蹄疫防控特点难防、难控、难消灭
• 1.易感动物种类多; • 2.疫源地广泛; • 3.在症状出现前,就排出大量病毒,且最初排毒时间不稳定 使得
排毒难以及早发现; • 4.病毒可随各种分泌物和排泄物同时排出; • 5.传播因素较多; • 6.持续带毒:感染的动物能长期带毒排毒,病毒可在体内存活数月、
等
染病死亡的动物
猪鼻镜水泡融合
山羊
口腔黏膜发生水泡和溃烂
蹄冠部皮肤溃烂、坏死
犊牛“虎斑心”
猪“虎斑心”
瘤胃肌柱水泡、瘢痕
攻毒后豚鼠发病症状
诊断---诊断指标
• 流行病学 • 临床 • 病理:消化道可见水泡、溃疡;幼畜可见骨骼肌、心肌表面出
现灰白色条纹,“虎斑心”。
• 病原学诊断:间接夹心ELISA、 RT-PCR、反向间接血凝;病毒分离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