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城南垃圾填埋场封场环评简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宁市城南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建设单位:南宁市环境卫生管理处
评价单位:天津市气象科学研究所
编制时间:2014年1月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1.1 项目的由来和意义 (1)
1.5 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 (2)
1.6 环境保护目标 (3)
第二章项目概况与工程分析 (5)
2.1 项目概况 (5)
第五章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8)
5.1 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 (8)
5.2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8)
5.3 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8)
5.4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8)
5.5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9)
5.6 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9)
第六章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0)
6.2 生态影响评价 (10)
6.3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0)
6.4 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1)
6.5 环境空气影响预测及评价 (11)
6.6 声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 (15)
第九章环境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 (17)
9.4 风险影响分析 (17)
9.5 风险防范措施 (18)
第十章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 (20)
10.1 大气污染控制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 (20)
10.2 水污染控制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 (24)
10.3 噪声污染控制措施 (31)
10.4 固体废弃物污染控制措施 (32)
10.5 生态保护措施 (32)
10.6 封场施工安全措施 (33)
10.7 封场后管理措施 (34)
第十三章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36)
13.1 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6)
13.2 环保投资估算 (37)
13.3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39)
第十六章结论 (40)
附图
附图1 项目地理位置图
附图2 项目总平面布置图
第一章总论
1.1 项目的由来和意义
随着南宁市城市的发展,目前城南生活垃圾填埋场所在区域已规划为五象新区,根据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再造一个新南宁”的城市发展战略,五象新区的功能定位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区域性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业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南宁市新的行政、信息、文体、商业商务中心。
而南宁市城南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所在地已规划为《自治区重大公益性项目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城南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东侧用地已规划为《五象新区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自治区重大公益性项目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规划建设成为一个以公益性项目为核心,集文化交流、行政办公、商贸、旅游休闲、居住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新区,是服务东盟、广西的行政文化中心区;而《五象新区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功能结构以文化教育、居住、行政办公、旅游休闲、商业金融为主。
此外,随着南宁市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加,生活垃圾的产生量远远超过了城南垃圾填埋场的设计处理能力(1200 t/d),城南垃圾填埋场目前实际处理规模达到2000 t/d,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
城南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场址已经与南宁市城市发展规划出现了不协调,同时其处理能力也出现了严重不足。
为了适应南宁市城市规划布局的调整,更好地解决南宁市生活垃圾处理问题,南宁市委、市政府决定对城南生活垃圾填埋场实施封场工程,以便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南生活垃圾填埋场对周围环境造成的污染,消除安全隐患,改善城南生活垃圾填埋场周边环境,使城南生活垃圾填埋场与周边规划景观相协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2008年本)有关规定,该项目的建设必须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因此,建设单位南宁市环境卫生管理处委托天津市气象科学研究所承担该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评价单位在接受委托后多次对现场及周边环境进行了勘察,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及其它有关技术资料,编制了《南宁市城南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稿)》供建设单位呈环保主管部门审查。
1.5 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
1.5.1 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
拟建工程近期垃圾渗滤液收集经调节池厌氧均化预处理后送至江南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远期,渗滤液处理提升工程实施后,渗滤液经自建污水处理站处理后通过五象沟排入邕江。
渗滤液产生量为450m3/d,水质复杂程度为复杂,五象沟水域规模为小,五象沟为一般景观用水,水质目标为Ⅴ类,因此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定为三级。
1.5.2 大气环境评价工作等级
根据分级依据,项目大气环境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但由于本项目排放的污染物为特征污染物,且本项目周边地块规划意义重大,因此本评价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定为二级,评价范围为填埋区边界外扩2.5km的图形区域范围。
1.5.3 声环境评价工作等级
拟建工程所在区域声环境功能区划为2类区,封场后垃圾运输车辆、填埋作业机械噪音将消失,评价范围内噪声值减少,声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受项目影响人口数量变少,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声环境)(HJ/T2.4-1995)》中的有关规定,声环境评价工作等级定为二级。
1.5.4 生态评价工作等级
本项目位于一般区域,不在生态敏感区,工程占地面积69.87万m2,折合0.6987 km2,小于2 km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生态评价等级定为三级。
1.5.5 风险评价工作等级
拟建工程不存在重大危险源,不属于环境敏感地区,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表1,风险评价工作等级定为二级。
1.5.6 评价范围
(1)地表水
五象沟污水坝下至与邕江汇合处共1.8 km。
邕江与五象沟汇合处上游200m至下游2500m共2.7 km河段。
(2)地下水
填埋场所在水文地质单元。
(3)大气环境
填埋区边界外扩2.5 km的图形区域范围。
(4)声环境
垃圾填埋场场界外200m的范围。
(5)生态环境
五象岭森林公园及垃圾填埋场场区外延500m范围内。
(6)风险评价
填埋区边界外扩3 km范围内。
1.6 环境保护目标
1.6.1 社会环境保护目标
拟建工程不涉及征地、拆迁,不涉及文物古迹,社会环境保护目标为评价范围内的环境敏感点。
1.6.2 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本项目西侧紧邻五象岭森林公园,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为五象岭森林公园及场区内的生态环境质量。
1.6.3 环境空气保护目标
环境空气保护目标为填埋区边界外扩 2.5km的图形区域范围内的敏感点及环境空气质量,保护级别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类标准。
1.6.4 水环境保护目标
本项目不涉及地表水及地下水饮用水水源,水环境保护目标为:①邕江评价河段,保护级别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标准;②五象沟,保护级别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Ⅴ类标准;③评价范围内的地下水,保护级别为《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
1.6.5 声环境保护目标
声环境保护目标为垃圾填埋场场界外200m范围内的环境敏感点及声环境质
量,保护级别为《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
1.6.6 环境敏感点
根据封场工程可能产生的污染以及周边的环境,确定本评价的环境敏感点如表1.6.6所示。
表1.6.6 环境敏感点一览表
第二章项目概况与工程分析
2.1 项目概况
2.1.4 本项目概况
2.1.4.1 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南宁市城南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工程
建设性质:新建
建设单位:南宁市环境卫生管理处
主管部门:南宁市城市管理局
劳动定员:14人
项目总投资:33429.62万元
建设周期:10个月
2.1.4.2 主要建设内容
本工程为城南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工程、生态恢复及景观工程,预计封场工程终场填埋量为530万m3。
主要内容包括:
1、主体工程:堆体整形、终场覆盖系统、填埋气体收集利用系统、雨水导排系统、渗滤液导排及处理系统、生态恢复系统工程。
其中,终场覆盖系统采用复合覆盖技术,填埋场场顶覆盖系统的组成由上至下为
◇ 300mm 厚营养土层(不小于)
◇ 500mm 厚普通土层
◇ 5mm 厚土工复合网格
◇ 1.0mm HDPE 膜
◇ 5000g/m2 GCL
◇ 5mm 厚土工复合网格
◇整形后垃圾堆体
考虑到边坡的稳定问题,边坡的封场覆盖系统的组成由上至下为:
◇ 300mm 厚营养植被层(不小于)
◇ 500mm 厚覆盖支持土层
◇ 5mm 土工复合排水网排水层
◇ 1.0mmHDPE 土工膜防渗层(双糙面)
◇ 5000g/m2 GCL 辅助防渗层
◇ 5mm 土工复合排水网排气层
◇整形后垃圾堆体
2、附属工程:建构筑物和场区辅助工程及其配套喷灌设施、泵站建设等。
3、其他方面:和场区其他工程合理衔接,处理好与填埋场老场工程(已封场)、渗滤液调节池和其余建、构筑物之间的关系。
2.1.4.3 主要工程量
主要工程量如表2.1.4.3-1所示。
表2.1.4.3-1主要工程量表
2.1.4.4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本工程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见表2.1.4.4-1。
表2.1.4.4-1 工程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汇总表
第五章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5.1 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
5.1.5 环境现状评价小结
评价区受人为活动影响较大,整体植被以人工林为主,分布的动植物均为城镇常见种,局部受到入侵物种影响较大。
评价区内发现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樟树两棵,未发现其他保护植物及野生动物,无古树名木分布。
5.2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通过对5个监测点环境空气连续7日监测可见,监测因子SO2日均值及小时值、NO2小时值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NO2日均值有2个监测点不达标,超标率均为14%;PM10日均值5个监测点均不达标,超标率为100%。
NO2超标的原因,主要是受五象大道、吉象路等道路交通尾气的影响;PM10超标的原因,主要是受目前五象新区大规模开发建设的影响,造成评价区内扬尘现象严重。
通过对9个监测点环境空气连续3日监测可见,1#~5#监测点位的监测因子NH3、H2S均满足《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 36-79)表1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一次标准值;6#~9#监测点位的监测因子NH3、H2S、臭气均满足《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93)表1厂界标准值二级新扩改建标准值。
5.3 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根据监测结果,监测点的噪声值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2类标准。
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质量较好。
5.4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通过对5个监测断面连续3日监测可见,邕江1#~3#监测断面监测因子总氮、粪大肠菌群不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标准,超标率为100%,其余监测因子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标准;五象沟4#监测断面监测因子COD、氨氮、总氮、BOD5、粪大肠菌群不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Ⅴ类标准,COD超标率为33%,其余
超标因子超标率为100%;五象沟5#监测断面监测因子COD、氨氮、总氮、BOD5、总磷、LAS、粪大肠菌群不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Ⅴ类标准,LAS超标率为67%,其余超标因子超标率为100%。
邕江、五象沟超标因子超标原因,主要是受附近居民生活污染源影响。
5.5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通过对3个监测点的监测结果可见,监测因子总大肠菌群不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Ⅲ类标准,超标率100%;其余因子均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Ⅲ类标准。
5.6 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监测点2# 西北侧五象沟处及5# 石子塘As超标,超标倍数分别为1.06、1.34。
其余监测指标均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标准。
第六章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6.2 生态影响评价
6.2.1 施工期生态影响分析
施工期对评价区内的动植物影响较小,且施工期间造成的影响可以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而得到恢复,评价区内分布的动植物属于适于人类干扰的种类,施工建设对评价区内的生态影响较小。
施工过程中会有一定的扬尘影响,雨季易造成水土流失,并对景观造成不利影响,这些影响会随着施工结束而减缓。
6.2.2 运营期生态影响分析
施工期结束后场区内主要覆盖草皮,草坪容易遭受雨水侵蚀及人为踩踏破坏,影响绿化恢复。
项目进入运营期后,施工期的生态影响逐渐减弱,景观功能逐渐得到提升,评价区内的生态也将得到恢复。
鉴于一期工程绿化遭到入侵物种影响较大的问题,项目进入运营后应对景观绿化长期进行管理,控制好绿化树种的选择,避免给入侵物种创造破坏生态及景观的条件。
6.3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6.3.1 施工期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1)生活污水
施工期生活污水送至场内污水调节池进行统一处理,对地表水影响可降至最小。
建议将施工营地设置在填埋场旧办公楼内,可避免生活污水无组织排放。
(2)施工废水
本项目施工废水经隔油、沉淀后由于施工洒水降尘,严禁不处理任其漫流或直接排入地表水体。
采取上述措施后,施工废水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较小。
(3)地表径流
本项目施工期间地表裸露面积较大,在采取临时防护措施之前,降水冲刷地表,将使泥土随径流进入雨水导排沟及天然冲沟,造成地表水体悬浮物增高,因此在施工场地的雨水汇水处应开挖沉砂池,雨水经沉淀后再排入导排沟或天然冲沟,可将径流雨水带来的影响降至最低。
6.3.2 运营期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正常排放情况下,五象沟COD浓度增大1倍左右,NH3-N浓度增大50%左右;事故排放情况下,五象沟COD浓度增大约100倍,NH3-N浓度增大约120倍。
正常排放下,邕江COD及NH3-N浓度均未造成超标污染带;事故排放下,通过五象沟排入邕江的情况,邕江COD未形成超标污染带,NH3-N形成长度530m,宽度20m的超标污染带;事故排放下,通过管道排入邕江的情况,邕江COD未形成超标污染带,NH3-N形成长度550m,宽度20m的超标污染带。
6.4 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6.4.1 施工期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水环境污染源主要为施工机械及车辆清洗水、降雨径流冲刷施工作业区产生的污水及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施工废水采取收集沉淀后用于洒水降尘的措施,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统一收集后排入渗滤液调节池,采取上述措施后,施工期施工废水及生活污水对地下水的影响可降至最低。
6.4.2 运营期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从填埋场自2007年~2013年地下水常规监测趋势图可见,填埋场地下水水质变化偶有波动,基本平稳。
封场实施后,随着填埋区覆盖系统及地表径流收集、导排系统的完善,渗滤液的产生将大为减少。
本项目实施后对地下水环境保护产生有利影响。
6.5 环境空气影响预测及评价
6.5.1 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1)扬尘。
扬尘污染源主要有:取土场开挖土方作业;垃圾堆体整形填土作业;覆盖层铺设作业;车辆运输、覆盖材料装卸、堆放等过程产生的扬尘。
通过类比,封场施工期场区内TSP源强在0.03~0.4mg/m3之间。
采取洒水抑尘措施可减轻扬尘对环境空气的不利影响。
(2)臭气。
臭气污染源主要有:垃圾堆体整形作业中对垃圾堆体局部开挖产生的臭气;填埋气导气井打井施工过程逸散的臭气。
垃圾堆体整形作业主要以填土为主,局部坡度不符合封场规范的地方需要开挖整理,开挖后立即进行覆土
作业,可减少臭气影响时间。
随着封场施工作业的进行,本项目填埋气导排及收集系统逐步得到完善,施工期场区内臭气浓度将随时间推移而下降。
(3)动力机械废气。
施工期间使用的各种动力机械(如载重汽车、铲车、推土机、压实机等)产生的尾气使局部大气环境受到污染,尾气中所含的有害物质主要有CO、THC、NO2等。
尾气的影响主要在填埋场区,其影响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而消失。
6.5.2 运营期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6.5.2.3 预测结果
(1)最大地面小时浓度
表6.5.2.3-1 H2S最大地面小时浓度预测值
表6.5.2.3-2 NH3最大地面小时浓度预测值
(2)最大地面日平均浓度
表6.5.2.3-3 H2S、NH3最大地面日平均浓度贡献值
(3)最大地面年平均浓度
表6.5.2.3-4 H2S、NH3最大地面年平均浓度贡献值
6.5.2.4 影响分析
由表6.5.2.3-1、表6.5.2.3-2可知,各敏感点及网格点处H2S、NH3地面最大小时平均浓度预测值均能达到《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中的相关标准。
6.6 声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
6.6.1 施工期声环境影响分析
封场施工期主要噪声源为:压实机、挖掘机、自卸卡车、空压机等机械设备,噪声源强在78~92dB(A)之间。
由表6.6.1-1可知,施工机械噪声在无遮挡情况下,如果使用单台机械,对环境的影响范围为昼间126m,夜间708m,在此距离之外可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的要求。
如果是多台机械设备同时使用,对环境的影响范围为昼间143m,夜间803m,在此距离之外可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的要求。
由于填埋场位于山沟内,周围地形大多为低山丘陵,距离居民点较远,因此施工期噪声对附近居民生活影响较小。
同时,由于夜间达标距离较远,应尽量避免夜间施工。
6.6.2 运营期声环境影响分析
封场后,噪声源主要来自填埋气发电站的发电机组,以及拟新建污水处理站运行机械设备,如鼓风机、污水泵等产生的噪声。
发电机组运行时,通常会产生95~128 dB(A)的噪声。
污水处理站鼓风机噪声源强为95 dB(A),污水泵噪声源强为90 dB(A)。
由表 6.6.2-1可知,设备噪声在无遮挡情况下,对环境的影响范围为昼间562m,夜间1778m,在此距离之外可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2类标准的要求。
由于填埋场位于山沟内,产噪设备距离场界都有一定距离,且周围地形大多为低山丘陵,距离居民点较远,因此封场后设备运行噪声对附近居民生活影响较小。
同时,由于夜间达标距离较远,应采取一定措施降低噪声。
如,将鼓风机设置在鼓风机房内,污水泵设置在污水泵房内,可减小设备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第九章环境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
9.1.3 评价等级
按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中的有关规定,风险评价工作等级划分如下表9.1.3-1:
表9.1.3-1风险评价工作级别判别标准
经识别,项目所在区域不存在重大危险源,本填埋场填埋的是生活垃圾,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和封场后填埋气体,填埋气体中含有约50~70%的甲烷,甲烷属于可燃、易燃危险性物质,具有爆炸的安全隐患;项目所在区域不是环境敏感地区,因此,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定为二级。
9.4 风险影响分析
9.4.1 填埋气爆炸影响分析
填埋气爆炸产生的瞬间温度可达1850—2650℃,压力可达初压的9倍,爆源附近气体以每秒几百米以上的速度向外冲击,使人员伤亡,巷道和器材设施毁坏。
爆炸后氧浓度降低,生成大量CO2和CO,有窒息和中毒危险。
9.4.2 渗滤液处理事故影响分析
垃圾渗滤液的污染物浓度较高,其中CODcr最高可达90000mg/L,BOD,最高可达38000mg/L,氨氮1700mg/L,总氮平均浓度达700mg/L,平均色度达251度,金属含量不高,以色质联机对有机物定性分析,发现渗滤液中有机物最高含碳数可达12.主要为环烷烃、酯类、羧酸类、苯酚和硫磺等。
离垃圾填埋场封场工程项目最近地表水体为邕江,若进入邕江,使地面水体缺氧,水质恶化;氮磷等营养物质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诱因,还可能严重影响饮用水水源。
9.4.3 HDPE防渗膜破损影响分析
若在施工期HDPE 膜因施工原因被破坏,会造成渗漏液下渗,污染地下水,渗滤液对地下水的污染主要表现在地下水的水质浑浊,有臭味,COD、三氮含量
高、油、酚污染严重、细菌、大肠杆菌超标。
三氮即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浓度高的饮用水可能对人体造成两种健康危害,即诱发高铁血红蛋白症和产生致癌的亚硝胺。
硝酸盐在胃肠道细菌作用下,可还原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可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高铁血红蛋白、造成缺氧。
婴儿,特别3个月以内的婴儿对硝酸盐特别敏感,易患高铁血红蛋白症。
当血中10%左右的血红蛋白转变为高铁血红蛋白时,婴儿即可出现紫绀等缺氧症状。
此外,亚硝酸盐还可与仲胺等形成亚硝胺,后者与食管癌的发病有关。
大肠杆菌为埃希氏菌属代表菌。
一般多不致病,为人和动物肠道中的常居菌,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肠道外感染,某些血清型菌株的致病性强,引起腹泻。
当HDPE 膜达到50 年的有效期后,填埋场已经封场20 年,垃圾堆体已达稳定化,堆体内的渗沥液水质也达到排放标准,所以即使有效期满后发生渗漏,也不会造成严重污染事故。
9.5 风险防范措施
为避免城南垃圾填埋场封场后发生风险事故,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减少事故的发生,减缓填埋厂封场在建设、运行过程中对环境的潜在威胁,建设单位应对技术、工艺、管理等方面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9.5.1 填埋气爆炸风险防范措施
(1)定期维护填埋场的导气系统,保障导气系统畅通;
(2)填埋场发电站内严禁烟火,对管路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并设置相应的排风装置,强化通风,使填埋气浓度低于其爆炸下限;
(3)填埋场发电站内设置防爆阀,保护设备不受损坏或减轻爆炸的影响,同时配置报警及安全连锁或自动切断装置;
(4)填埋场发电站内电气设备应符合防爆标准,设置避雷针或避雷带,接地冲击电阻小于4欧姆。
对避雷设施进行经常性的检修,避免雷击。
(5)项目区内布置各类消防设施,道路设计满足消防车通行需求,现有场区内设置了通道通达各分区、车间及场地。
场区内道路路面宽度设置为7.0 m,主要转弯半径为9.0 m,既满足了运输上的要求,也满足了消防要求;
(6)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9.5.2 渗滤液污染防范措施
(1)为了把渗沥液水量降到最小限度,填埋场封场后必须设置独立的排水系统,将表面径流迅速集中排放,减少渗透量,达到减少渗沥液产生量的目的;
(2)为防止渗滤液渗漏,污染地下水质,因此本设计分别使用导气竖井和边坡渗滤液收集系统进行渗滤液收集导排。
(3)对前期输送渗滤液管道进行定期检查,一旦由泄漏迹象,立即维修更换,避免造成水体环境污染。
(4)填埋场的污水处理站建成后在排污口处设置水质监测系统,保证污水达标排放。
第十章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
10.1 大气污染控制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
10.1.1 填埋气治理措施
城南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气处理工艺流程图如图11.1.1-1所示。
图10.1.1-1 填埋气处理工艺流程简图
(1)排气层
排气层兼做渗导层,采用5mm厚满铺的土工复合排水网排气层,即在排水网格外包土工布起反滤作用。
排气层与导气井相连,作为导气通道,优化填埋气体导排效果。
(2)导气井
采用导气井收集导排垃圾降解时产生的填埋气体。
导气井采用集气排水两用井,导气井直径0.6m,内装粒径40~100mm的碎石,中心设置DN160HDPE排水管材管,中心导气管顶端设置三通导气,防止杂物落入。
导气井的布置间距40m,错列布置。
(3)集气管网
由于导气井数量多,布置分散,为调节方便,将若干个井用支管连接至一个集气站内,每个井对应一个支管,每个支管上安装阀门,压力计和气体取样口。
集气站将填埋气汇总后,通过集气干管输送至沿填埋场环场道路敷设的集气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