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察冀史研究的几个问题再谈消灭孟阁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晋察冀史研究的几个问题——再谈消灭孟阁臣
晋察冀史研究的几个问题——再谈消灭孟阁臣
有关一分区的口述历史,即个人撰写的回忆录很多,一分区司令员兼政委杨成武,一分区老政治部主任罗元发,一分区老一团团长陈正湘、宋玉琳,还有马辉,都写了自己的回忆录。

此外,一分区出来的文人们魏巍、蔺柳杞、钱丹辉、韦统泰、李振军等等写了各种有关一分区历史的回忆文章,计算起来就更多了。

正因为一分区人才众多,相互制约,所以在一分区留下的史料中可信度很高,“胡说”的内容较少。

我手头有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河北省军区组织的“晋察冀军区一分区抗战史编写组”撰写的不少史料,筹集的人名齐全,史料丰富,从何人何时来,到何人何时走均有记载,令人信服。

但这些史料及回忆都是表面上的,缺乏深度及深层次的挖掘和反思。

我今天正在做的,是从他们提供的出发点更进一步,进行更深入的挖掘、研究和总结。

有关1939年1月一分区涞源县走马驿整军,在杨成武、罗元发、马辉的回忆文字中均不见记录,是否走马驿整军不存在呢?不然,1939年4月底,杨成武给晋察冀军区的整军总结中有详细记录。

那么,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我的分析,走马驿整军确实存在。

不过整军的主体在中途变换了,通过一场非常成功的军队收编和扩编,整军的主体变换为另一些人。

1938年12月,
打完阜平保卫战的一分区部队,一团、三团,还有留在涞源县的二团,全部集结在涞源县最南端的走马驿,与四分区部队一起整军训练。

为什么要与距一分区很远的在灵寿县的四分区一起整军?因为几个月前,原四分区司令员周建屏患病,无法工作,于是晋察冀军区调一分区参谋长熊伯涛过去,接任司令员工作。

熊伯涛单人过去,怕无法支撑大局,于是带了一位老独立团干部,1937年底成立独立一师时曾任三团团政委的肖锋,一起过去。

此次一、四军分区一起整军,整军的结果,是1939年3月,四分区成立了晋察冀军区第五支主力团——四分区五团。

肖锋任四分区五团团政委(团长陈祖林)。

关于肖锋,上一节介绍四分区打赵侗时提到过。

肖锋在自己的回忆录中,日子中写的是在1939年的12月26日(毛的生日那一天)消灭的赵侗。

但他的文中所记载的部队番号,可能是记忆有误。

因为无论在1939年或1940年,晋察冀各军分区都没有“区队”这一级编制。

这些晋察冀军区的部队编制直到1942年大团缩编为区队时才出现。

用42年编制的部队去打39年底的敌人,是不是有点“关公战秦琼”的意境。

再接着说一分区。

1938年12月,一分区主力部队在走马驿集结休整。

按计划,1939年1月初,一分区开始全面整军。

但此时,一分区整军的最高领导杨成武等人已经东去易县良岗,与聂老总频频电话联系,准备彻底解决孟阁臣了。

这时你再看大张旗鼓的“一分区走马驿整军”,明
显起到了“烟雾弹”的作用,把拥有七千部队,丝毫不亚于一分区兵力的孟阁臣给迷惑住了。

解决孟阁臣的准确时间是在1939年的1月10日。

前两天,1月8日,一分区主力一团、三团已经从走马驿,经银坊向易县境内移动。

史料记载,杨成武用于解决孟阁臣的一分区部队,有三个团。

但不是完整的一团、二团和三团。

此时的一分区,只有一团、三团是完整的。

一分区答应晋察冀军区给三分区的二团,二团的一营、三营已经开拔,只留下一个拥有两个“老陕”红军连的二营,杨成武带在自己的身边。

再加上一分区直属特务营、骑兵营,三个营组成一个团,加上一团、三团,正好三个团的部队。

1939年1月一分区消灭孟阁臣部署示意图孟阁臣究竟有多少部队,记载为七千人的较多,也有记载为六千多人的。

总之,六七千人之数是少不了的,大多是易满参军的子弟兵。

据当年过来的老人说,孟阁臣这六七千人,分三部分驻扎。

驻扎在独乐、四个赵庄一带为最多,近三千人。

因为这些人大都是本地人。

其次在塘湖一带,两千多人,这里属狼牙山东南,距赵玉昆控制的地盘很近。

最后是北娄山、北管头千余人,这里是孟阁臣的核心地区。

孟阁臣最早的核心地区,在现在满城县的北赵庄。

但主要兵力都集中在狼牙山南的大村南独乐,由他最亲信的“张扒皮”控制。

“张扒皮”在同日本军的战斗中死后,孟阁臣转移到更加隐蔽的北娄山一带。


阁臣这些人当中,在当地和晋察冀军区里影响最大、也影响最好的,是陈大凡原军政干部学校改编的宣传队,当时对外叫“先锋剧社”。

这个剧社,有易县当地的青年教师、学生,以及晋察冀军区抗战剧社派来的骨干所组成。

因为孟阁臣有晋察冀军区给予的“第六军分区”的番号,所以这个剧社也叫“六分区先锋剧社”。

9日一早,杨成武派一分区政治部战线剧社的几个人,悄悄到先锋剧社所在的易县南独乐村,说服先锋剧社全体成员(主要有王克修、苏友邻、王林书、王佩之、张书良、苏国柱、赵文法、孟宪良、王化初、韩金跃、王树仁、王子扬、李丰增、赵增泽、阎宝琪、康庆臣、林中即郭士林等人)先主动投奔八路军。

当天下午,先锋剧社全体成员赶到一分区机关的临时住地,易县大良岗。

第二天,并入到一分区战线剧社。

消灭孟阁臣的1939年1月10日凌晨,一分区部队夜半出动,偷袭分散在易县狼牙山南各地的孟阁臣部,先锋剧社全体成员也一齐出动,为一分区部队带路。

据说,与孟阁臣部队一经接触后,先锋剧社的那些易县、满城人一搭话,“美不美,家乡水。

亲不亲,故乡人”,只要一听到那熟悉的乡音,那些熟悉的先锋剧社的名字,对方立即放下武器,聚拢过来。

所以,这哪里是“战斗”?是一场很顺利的“收编”行动,比1949年华北军区的解放军收编傅作义、董其武的北平、绥远军队要顺利多了。

孟阁臣部队七千人,只在塘湖的地方跑了几百人,其余六千余人,全部归
顺。

此战,先锋剧社出力不小,杨成武到底政工干部出身,懂得政治工作的威力,只在北娄山村与孟阁臣亲信卫队的接触中响了几枪,其余,几乎一枪不放,收编了至少六千人的部队。

东赵庄、北赵庄及独乐的路口,以前是孟阁臣部队驻扎地,后来是一分区三团驻扎地
事后,对孟阁臣部队的处置,没有像同赵侗五支队一千多人、赵玉昆五支队五千余人的处理那样,原部队基本结构都保留下来,继续为我效力。

孟阁臣部队六千余人,没有一支成建制部队被保留下来,全部拆散。

据《杨成武回忆录》讲,他留下了三千人;据一分区老同志讲,杨成武留下3500人,
都是精装力量,分到各团和各支队。

另据官方史料讲,打下孟阁臣,大部分人补充到了赵玉昆的部队。

而且,赵玉昆接收了原属于孟阁臣的塘湖的地盘。

一分区则接收了南北管头、独乐赵庄一带的富庶地区。

以后的抗战六年,一分区司令部一直在南管头、娄山村、周庄、满城县慈家台一带,再没有离开过这个地区。

不管怎么说,消灭了孟阁臣,一分区部
队是“肥了”。

有人、有枪、有钱财、有地盘,特别有一大批
易县、满城的当地骨干。

解放后,这些易县、满城出来的当地干部成为六十五军、华北军区、河北省军区的重要骨干。

现在,书归正传。

被停下来的“一分区走马驿整军”,现在又
恢复,重新开始。

但现在,整军的主体有了改变。

原孟阁臣
部队成员被一分为二,易满参军的子弟兵三千余人,开赴涞源县走马驿进行整军,成为被整军的主要力量。

其余易、定、徐一带的子弟兵三千余人,被赵玉昆部队所接收(这一部分的资料不详)。

整军,突出是一个“整”字。

顽固分子、可疑分子、不可靠分子,均被剔出。

战争年代,特殊人物总是特殊处置。

这些不可靠分子,不会把你放回去加强敌对一方的力量。

他们最后到哪里去了?我问过许多一分区老干部,皆表情莫测的不予回答。

于是我不问了。

走马驿整军,不包括赵玉昆部队五千余人。

1939年11月,打完黄土岭战斗后,赵玉昆三支队主力二十五团、二十六团,奉命到晋察冀军区所在的阜平县进行整训。

不用说,补上整军这一课。

赵玉昆身边,只留下武器装备最好的便衣大队四百多人留在塘湖、裴山之间的几个村子。

1940年1月,赵侗被歼灭的消息传了过来,也许还有阜平整军的消息,促使了赵玉昆在2月叛变。

这已经是消灭孟阁臣一年后的事情了。

对一分区来说,消灭孟阁臣,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

以前,一直活跃在蔚、涞、广、灵贫困地区的一分区部队,易满籍的干部战士为数极少。

自1939年初一分区扎根狼牙山南之后,大批易、满、定、涞、徐籍的干部战士加入到一分区的部队。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易县人宋学飞、满城县人陈亚夫,两个新中国的开国少将。

我曾追寻过杨成武带走的那三千原孟阁臣部队易满籍士兵的下落。

在兵役登记不完善的旧中国,这是
十分困难的。

但是根据1939年晋察冀军区主力部队中易满
籍干部战士的踪迹,可以大致猜测到:这三千人被一分区一团、三团消化了一些;还有一些,二团带到了三分区。

最后的一部分,四分区走马驿组建主力五团,将这些剩下的干部战士全部吸收在内,带到了灵寿四分区。

灵寿人同样也有
缘于一分区。

消灭孟阁臣的第二年,1940年春夏,由灵寿
游击大队组成的晋察冀军区第二十团,在团长刘兴隆、团政委李光辉带领下归入一分区部队建制。

1941年反扫荡,二
十团表现出色,跟三团一起解救狼牙山上被围困的四万军民,以后一直转战在涞源县与易县的交界之处。

1944年冀察军
区成立,二十团在团长陈宗坤、团政委史进前带领下去了察南十三军分区。

二十团的一些老兵、伤病员被留了下来,由一分区组成的冀察军区教导大队接收,以后一直带到了华北步兵学校和平津纠察总队。

走马驿整军,原孟阁臣部队难
免会有一些来自国民党部队的散兵、土匪和地主民团,所以清理出相当人数,也不足为奇。

但我认为,简单的将孟阁臣部队称作是“土匪部队”是不妥当的。

孟阁臣部队六七千人,
绝大部分是为抗战献身的干部战士。

两个月后的1939年3月,力量壮大了的一分区干部重新登记造册,以便组织部门存档备案。

填表的时候,原先锋剧社的成员,许多人将参加孟阁臣宣传队的时间作为参加革命的时间,最早的37年底,晚点的38年底,不早不晚的38年初,一大批人,都是易县、
满城县子弟。

当然也有老实巴交的,如张书良,王佩之等人,将参加革命的时间登记为39年初。

抗日战争年代,文化人
难免有点“小资情调”,战线剧社的某些人对刚过来的先锋剧
社的人,一律登记为39年初参加革命。

先锋剧社中的有些
人不干了,尤其晋察冀军区过去的人,还有在易县、满城颇具影响力的苏氏兄弟,当即跳了起来。

抗战时期,民主得很,他们当即决定,一起去找罗主任和杨司令去评理。

39年初,战线剧社与一分区政治部住在一起,在北管头村。

一分区司令部在南管头村,相距不远。

先锋剧社一群人,领头的是当时参加革命只有两个月、年纪只有15-6岁的通讯员苏国柱。

当年的八路军战士找司令谈话,没有今天这么多关卡。

闯进司令部院子,苏国柱要杨成武评理:“杨司令你说,当初我们参加孟阁臣宣传队,是革命的还是反革命的?孟阁臣那个晋察冀军区第六军分区,是真的还是假的?我们算不算是八路军?” 杨成武问明白,原来是为了自己参加革命的年限从何时算起,并不是为孟阁臣抱不平来的。

顿时哈哈大笑,下令:“原参加孟阁臣部队的干部战士,参加革命的时间由自己申报。

报哪一年就是哪一年,任何人不得刁难。

” “登记事件”过去,能言善辩、干脆利落的苏国柱给杨成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正好赶上司令部机要科缺一个译电员,于是,杨成武提议,通讯员苏国柱就到了司令部机要科当了译电员。

十年过去,解放战争的1949年,六十五军在军长邱蔚、军政委王道邦
的带领下打太原、兰州、宁夏。

六十五军一九三师,师长郑三生、师政委史进前,今天驻河北省宣化的那个红一师的直接承接者。

当年一九三师政治部,师政治部主任是从四旅十一团团政委提拔上来的刘克宽。

此时,原孟阁臣先锋剧社的苏氏兄弟都在师政治部当上了科长,苏友邻是宣教科长,苏国柱是保卫科长。

保卫科长苏国柱到底在一分区没有白过,他也学会了一分区锄奸科长杨德才身边那几位干事的口头语:“三说不如两皮带。

” 易县、满城的苏氏是个大家族,不亚于小坎下村的卢氏。

当年在六十五军、河北省军区、张家口军分区,还有几个苏氏兄弟。

只有这位苏国柱,最后的职务是山西省军区副政委。

其余的职务都不高,很早就退下来了。

以后听说,苏友邻在电影上还留下过影像,《黑山阻击战》,不知道饰演的什么角色。

我只知道,这些昔日孟阁臣先锋剧社的老兵们,各自都有自己难忘的故事。

当年,孟阁臣部队,卫生部长是卢星文。

卢星文手下,有一个易县东西水村参军的卫生兵,叫李英武。

以后在一分区卫生部当指导员。

解放初期,成立空军,空军北京医院也随着成立,李英武是第一任院政委。

李英武最后的职务,是北京空军后勤部卫生处处长。

退下来后最大的愿望,是为了重建易县而四处拉赞助。

今天的河北省易县东西水村老八路干部,说话不太顾忌,随意惯了。

谈起当年的孟阁臣,李英武一拍桌子:“这家伙,
就是抽大烟,娶了三个小老婆,其他还没发现有什么不好。

尤其对部下从来大方,不抠。

像我今天拉赞助,要是孟阁臣还在,要什么就给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