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层色谱三种展开方式

薄层色谱三种展开方式
薄层色谱三种展开方式

总的来讲平面色谱的展开有三种几何形式即线性、环形及向心,见图7-3-12。

此外,为提高分离效率及检测灵敏度进行的展开方式的改进,设计了多种相应的展开室,现分别介绍如下。

(一)线性展开

1.上行展开

将点样后的纸或薄层的底边置于盛有展开剂的直立型的多种规格的平底或双槽展开室中,展开剂由纸或薄层下端借毛细管作用上升至前沿。这种展开方式适合于含粘合剂的硬板展开,是薄层色谱中最常用的展开方式。平底及双槽展开室均有三种规格,即带不锈钢或玻璃盖的20cm×20cm,20cm×10cm及10cm×10cm三种。见图7-3-13。

在使用平底展开室时,可将展开室一端垫高,使展开剂集中在薄层板点有样品的一端,这样可以节省展开剂;如果薄层板需用展开剂饱和,可以将薄层板放在垫高的一端,饱和后展开时可将另一端垫高,薄层板就可以接触展开剂进行展开,见图7-3-14。如果需要用与展开剂不同的溶剂蒸气(如挥发性酸或碱等)饱和薄层板时,可在平底展开室中放置盛有某种挥发性溶剂的小杯,效果也非常理想。

双底展开室的优点是节省展开剂,便于预饱和以及放置展开剂于一侧槽中,另一侧槽内

可放置另一种饱和蒸气用的溶剂,特别是代替在展开剂中互溶程度低,容易分层的混合展开剂。

另一种上行展开方式是夹心式展开,由于展开室的体积大小及饱和程度影响薄层分离而设计的,见图7-3-15。

将点样后的薄层板的两边垫以玻璃窄条,上面覆盖一块同样大小的玻璃盖板,并使其稍短于薄层板2cm,以便使展开剂浸到薄层的边缘,两片玻璃板用不锈钢夹子固定,放入展开剂中展开,这种方式不需饱和。

小孔线形薄层技术,即将部分硅胶从薄层上除去,形成线性小孔以控制展开速度,从而增加塔板数,改善分离状况,提高呈色灵敏度。具体作法是在距离薄层底边1cm处,用一头接水泵的玻璃吸管将硅胶一点一点地吸去,使呈一排圆形小孔或长圆形小孔(内径约2mm,孔间距离约1mm),见图7-3-16。用此法成功地分离了高三尖杉酯碱差向异构体。

上行展开是薄层色谱法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展开方式,但在纸色谱法中因为需将滤纸吊起固定,或将滤纸卷成筒状才能进行,操作比较复杂,故在纸色谱法中上行法较少使用。

2.下行展开

平面色谱法中的下行展开,多用于纸色谱法,图7-3-17为纸色谱法下行展开装置的示意图,将点样后的滤纸悬放在展开剂槽中,用粗玻棒压纸以固定,展开室底部可放饱和滤纸用

的溶剂,展开剂从上而下流动,下行法中展开剂除毛细管作用外还有重力作用,因此展速比上行法相对较快。

3.双向展开

在正方形纸或薄层上,将样品点在一角,如图7-3-18的a处,先将纸或薄层板的AB一边浸入展开剂,使它沿方向Ⅰ展开一次,取出纸或薄层板,挥去展开剂,转90°后再将纸或薄层的BC一边浸入另一种展开剂,沿方向Ⅱ作第二次展开,第一次及第二次展开时的对照品分别点在b及b'处。这种方法常用于成分较多、性质比较接近的难分离物质的分离,如氨基酸的纸色谱常用双向展开,实际上此法是为了增加展距,调节展开剂的极性,从而提高分离能力的展开方式。此法仅适用于定性。

4.近水平展开

将适量展开剂倾入长方形的玻璃展开室中,见图7-3-19,将点样后的薄层板下

端浸入展开剂0.5cm,薄层上端垫高使薄层与水平成5°-10°的角度,这样展开剂就由下而上进行展开。这种展开方法适用于不含粘合剂的软板的展开。

5.水平展开

属于水平展开的设备有下列几种

(1)CAMAG水平展开室

样品点在高效薄层板的两边,展开剂从两边向中心展开,因而分离的样品数可以增加一倍。展开室见图7-3-20,,此设备有20cm×10cm及10cm×10cm两种规格。

(2)CAMAG HPTLC VARIO系统

将10cm×10cm的高效薄层板用刮板设备分割成6条,在设备的一端有6个溶剂槽,可以分别放置6种不同的展开剂;在设备的另一端有一个展开剂槽,但有6条相应于薄层的凹槽,可以设计6种不同的预平衡条件,包括不同的溶剂蒸气和相对湿度,这样可以同时选择最佳的展开剂和预平衡条件。

(3)GAMAG VARIO KS Chamber

为20cm×20cm的普通薄层设计的水平展开室,见图7-3-21,这种展开室节约展开剂,对同一块板上的几条样品带可用几种流动相同时展开,便于选择最佳展开剂;可在展开时用适当的溶剂蒸气或水蒸气对薄层进行饱和,也可进行夹心展开。

(二)环形展开

展开剂自圆心向四周展开,U型展开室是为高效薄层环形展开专用的设备,见图7-3-22。

这种展开方式展距短、展速快、节约展开剂、分离效率高,圆心式展开时斑点的比移值(Rfe)与线性展开的比移值(Rf)间的关系为:(Rfc)2=Rf,因此适用于Rf值较小的组分的分离。

(三)反圆心式展开

反圆心式展开是样品点在薄层的周围,展开剂自四周向圆心展开,展速快,

气相色谱仪进样系统

气相色谱仪进样系统 目录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气相填充柱色谱仪进样系统 第三节气相毛细管柱色谱仪进样系统 第四节气相色谱仪进样系统的选择与使用 第一节概述 在气相色谱仪分析中,由于样品成分、样品性能、样品状态、样品含量、色谱柱类型、分析目的和分析要求等不同,需要各式各样的进样系统。进样系统结构、进样系统材料、进样方法、进样温度、进样时间、进样量、进样工具、进样准确性和重复性等都会对气相色谱仪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产生影响,进样系统是气相色谱仪分析中误差的主要来源之一。 气相色谱仪进样系统种类繁多,按结构特点可分为填充柱进样系统和毛细管柱进样系统。 第二节气相填充柱色谱仪进样系统 气相填充柱色谱仪进样系统有常压气体进样系统、液体进样系统、柱上进样系统和液体自动进样器等。 一、常压气体进样系统: 1、常压气体进样器: (1)一般医用液体注射器: 1)优点:简单,灵活。 2)缺点:定量误差大,重复性误差约为2.5%。这是由于进样时柱前压高于大气压,使气体样品沿注射器针管内壁渗透造成的。虽然可以在针管内壁涂上一层真空硅脂来提高气密性,但硅脂对碳氢化合物有吸附作用,定量误差仍然很大。(2)高气密性注射器: 重复性有所提高,但目前价格偏高。 (3)进样阀:

操作方便,迅速。 分析结果较准确,重复性误差<0.5%。 环境温度和压力变化时校正方便。 可直接用于高压气体样品进样。 2、进样阀: (1)类型: 有六通阀、八通阀、十通阀和十二通阀等。 GC分析已进入痕量分析范围。如氦离子化检测器要求气路系统特别是进样系统必须保持十分良好的气密性,任何气体的微量渗透将会使分析失败,必须采用带隔离层的防扩散进样阀,通常用流动氮气作隔离层。 (2)操作方式: 有手动控制和自动控制。自动控制有气驱动和电驱动。 (3)结构: 有滑动阀和旋转阀(60度)。旋转阀芯有平面阀芯和锥面阀芯。 (4)阀芯材料: 主要有聚四氟乙烯和含石墨的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等。 (5)使用温度: 1)聚四氟乙烯阀芯:最高为200℃,一般在75℃为宜。 2)复合材料:最高为300~350℃,耐压高,密封性好,寿命长,但可能对某些组分有吸附作用。 (6)定量管: 有0.25mL、0.5mL、1mL、2mL、3mL、5mL和10mL等。 (7)安装位置: 1)安装在柱箱外:方便,但死体积大,控温困难。 2)安装在柱箱内:不方便,死体积小,易恒温和控温。 (8)连接方式: 1)阀出口和柱入口直接连接:死体积小,但液体样品不能进样(没有气化室)。 2)串接在气化室的载气入口处:安装方便,对柱效稍有影响,不影响液体样品从进样口进样。 3)用辅助载气通过阀出口,直接插入气化室进样口:拆装方便,有利于提高分辨率,但用户实现比较困难。 (9)阀温: 从理论上讲,为保证进样量准确,阀温必须恒定。 实际操作时视要求而定。对于永久气体分析,室温下操作完全能保证分析精度要求。

气相色谱相关文件

色谱资料(气相) 一、气相色谱法概述―――――――――――――――――――――――――第2页 二、气相色谱使用注意事项及常见问题―――――――――――――――――第3页 三、气相色谱柱知识及常见问题――――――――――――――――――――第7页 四、气相色谱分析测试常见问题及解决―――――――――――――――――第12页

一、气相色谱法概述 气相色谱法系采纳气体为流淌相(载气)流经装有填充剂的色谱柱进行分离测定的色谱方法。物质或其衍生物气化后,被载气带入色谱柱进行分离,各组分先后进入检测器,用记录仪、积分仪或数据处理系统记录色谱信号。 气相色谱的分离机制要紧有吸附、分配等。

1.对仪器的一般要求 所用的仪器为气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由气源、进样部分、色谱柱、检测器和数据采集系统组成。进样部分、色谱柱和检测器的温度均在操纵状态。由于柱箱温度的波动会阻碍色谱分析结果的重现性,因此柱箱控温精度应在±1℃,且温度波动小于0.1℃。温度操纵系统分为恒和气程序升温两种。 载气气相色谱法的流淌相为气体,称为载气,氦、氮和氢可用作载气,可由高压钢瓶或高纯度气体发生器提供,通过适当的减压装置,以一定的流速通过进样器和色谱柱;依照供试品的性质和检测器种类选择载气,除另有规定外,氢火焰和电子捕获检测器常用载气为氮气,热导检测器常用载气为氢气。当使用氢气作为载气或燃气时,要注意氢气可能会流入柱箱引起爆炸危险。因此在把管线连接好往常一定要把气源关闭,同时在把氢气连接到仪器上往常,一定要把进样口和检测器的接头连接到色谱柱上,或全部戴上堵头。氢气是可燃性气体。泄漏气体假如封闭在一个密闭空间,就有引起燃烧和爆炸的危险。在任何需要使用氢气的场合,在使用仪器往常,要对所有的连接处、管线和阀进行检漏。在使用仪器往常,要使氢气气源一直保持关闭。 进样器进样方式一般可采纳溶液直接进样或顶空进样。

薄层层析,显色剂

薄层层析溶剂/展开剂/显色剂的选择配制及注意事 项 摘要: 薄层色谱方法总结:使用的溶剂必须是“分析纯”或“色谱纯”,溶剂组成采用体积量比(如正丁醇- 冰乙酸- 水= 4:1:1,V/V/V),或者绝对量(如18ml 甲苯+ 2 ml 甲醇)。其总量应足以使TLC/HPTLC 板的浸入深度约为5mm。展开剂要求新鲜配制,不要多次反复使用,如需分层,则按要求放置分层后取需要的一相(上层或下层),备用 相关专题薄层层析(TLC)技术薄层色谱方法总结 1.方法原理 (1)流动相利用毛细管力带着样品穿过固定相。 (2) 样品与固定相的相互作用是指组份在移行过程中由于偶极- (诱导) - 偶极相互作用, 氢键和范德华力的作用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延缓、吸附、分散、离子交换和络合等分离机理。 2.溶剂 使用的溶剂必须是“分析纯”或“色谱纯”,溶剂组成采用体积量比(如正丁醇- 冰乙酸- 水= 4:1:1,V/V/V),或者绝对量(如18ml 甲苯+ 2 ml 甲醇)。其总量应足以使TLC/HPTLC 板的浸入深度约为5mm。展开剂要求新鲜配制,不要多次反复使用,如需分层,则按要求放置分层后取需要的一相(上层或下层),备用。 一、溶剂选择规则: 1、考虑分离成分的极性、溶解度、吸附度。 2、先加入极性较小的溶剂,若不容再加入少量极性大的溶剂 3、一般根据相似相溶原则,需要注意,极性相差大的不混溶。 4、混合溶剂通常使用一个高极性和低级性溶剂组成的混合溶剂。 5、展开剂的比例要靠尝试.一般根据文献中报道的该类化合物用什么样的展开剂,就首先尝试使用该类展开剂,然后不断尝试比例,直到找到一个分离效果好的展开剂。 6、一般把两种溶剂混合时,采用高极性/低极性的体积比为1/3的混合溶剂,如果有分开的迹象,再调整比例(或者加入第三种溶剂),达到最佳效果;如果没有分开的迹象(斑点较“拖”),最好是换溶剂。 二、展开剂的选择条件: ①对的所需成分有良好的溶解性; ②可使成分间分开; ②待测组分的Rf在0.2~0.8之间,定量测定在0.3~0.5之间; ③不与待测组分或吸附剂发生化学反应; ⑤沸点适中,黏度较小; ⑥展开后组分斑点圆且集中; ⑦混合溶剂最好用新鲜配制。 三、溶剂极性参数表 环已烷:-0.2、石油醚(Ⅰ类,30~60℃)、石油醚(Ⅱ类,60~90℃)、正已烷:0.0、甲苯:2.4、二甲苯:2.5、苯:2.7、二氯甲烷:3.1、异丙醇:3.9、正丁醇:3.9、四氢呋喃:4.0、氯仿:4.1、乙醇:4.3、乙酸乙酯:4.4、甲醇:5.1、丙酮:5.1、乙腈:5.8、乙酸:6.0、水:10.2 1、一般来说,弱极性溶剂体系的基本两相由正己烷和水组成,再根据需要加入

薄层色谱的展开剂和显色剂

薄层色谱展开剂与显色剂 展开剂的选择: 一般常用溶剂按照极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大概为:石油迷<己烷<苯<乙醚<乙酸乙酯<丙酮<乙醇<甲醇使用单一溶剂,往往不能达到很好的分离效果,往往使用混合溶剂通常使用一个高极性和低级性溶剂组成的混合溶剂,高极性的溶剂还有增加区分度的作用,常用的溶剂组合有:< p> Petroleumether/Ethylacetate,petroleumether/Acetone,Petroleumether/Eth er, Petroleumether/CH2Cl2, ethylacetate/MeOH,CHCl3/ethylacetate 展开剂的比例要靠尝试.一般根据文献中报道的该类化合物用什么样的展开剂,就首先尝试使用该类展开剂,然后不断尝试比例,直到找到一个分离效果好的展开剂。展开剂的选择条件:①对的所需成分有良好的溶解性;②可使成分间分开;③待测组分的Rf在0.2~0.8之间,定量测定在0.3~0.5之间;④不与待测组分或吸附剂发生化学反应;⑤沸点适中,黏度较小;⑥展开后组分斑点圆且集中;⑦混合溶剂最好用新鲜配制。 一般来说,弱极性溶剂体系的基本两相由正己烷和水组成,再根据需要加入甲醇、乙醇,乙酸乙酯来调节溶剂系统的极性,以达到好的分离效果,适合于生物碱、黄酮、萜类等的分离;中等极性的溶剂体系由氯仿和水基本两相组成,由甲醇、乙醇,乙酸乙酯等来调节,适合于蒽醌、香豆素,以及一些极性较大的木脂素和萜类的分离;强极性溶剂,由正丁醇和水组成,也靠甲醇、乙醇,乙酸乙酯等来调节,适合于极性很大的生物碱类化合物的分离。很多时候,展开剂的选择要靠自己不断变换展开剂的组成来达到最佳效果。

薄层色谱 的详细步骤

. 薄层色谱分析步骤详解 薄层色谱法(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简写TLC)是一种物理化学的分离技术,常用于药物的分离与分析。现对此方法的分析步骤及留意事项提点建议。 完成TLC分析通常需经制板、点样、展开、检出4步操纵。 ⑴制板 在一平面支持物(通常为玻璃)上,均匀地涂制硅胶、氧化铝或其他吸附剂薄层、样品的分离、检测就在此薄层色谱板上进行。 一般选用适当规格的表面光滑平整的玻璃板。常用的薄层板规格有:10cm×20cm、5cm×20cm、20cm×20cm等。称取适量硅胶,加进0.2%~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CMC-Na),充分搅拌均匀,进行制板。一般来说10cm×20cm的玻璃板,3~5g硅胶/块;硅胶与羧甲基纤维素钠的比例一般为1:2~1:4。制好的玻璃板放于水平台上,留意防尘。在空气中自然干燥后,置1l0℃烘箱中烘0.5~lh,取出,放凉,并将其放于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薄层板应无花斑、水印,方可备用。 ⑵点样 用微量进样器进行点样。点样前,先用铅笔在层析上距末端lcm 处轻轻画一横线,然后用毛细管吸取样液在横线上轻轻点样,假如要重新点样,一定要等前一次点样残余的溶剂挥发后再点样,以免点样斑点过大。一般斑点直径大于2mm,不宜超过5mm.底线距基线1~2.5cm,点间间隔为lcm左右,样点与玻璃边沿间隔至少lcm,为防止边沿效应,可将薄层板两边刮往1~2cm,再进行点样。 ⑶展开 将点了样的薄层板放在盛在有展开剂的展开槽中,由于毛细管作用,展开溶剂在薄层板上缓慢前进,前进至一定间隔后,取出薄层板,样品组分固移动速度不同而彼此分离。 ①展开室应预饱和。为达到饱和效果,可在室中加进足够量的展开剂;或者在壁上贴两条与室一样高、 宽的滤纸条,一端浸进展开剂中,密封室顶的盖。 ②展开剂一般为两种以上互溶的有机溶剂,并且临用时新配为宜。 ③薄层板点样后,应待溶剂挥发完,再放人展开室中展开。 ④展开应密闭,展距一般为8~15cm。薄层板放进展开室时,展开剂不能没过样点。一般情况下,展开剂浸进薄层下真个高度不宜超过0.5cm。 ⑤展开剂每次展开后,都需要更换,不能重复使用。 ⑥展开后的薄层板用适当的方法,使溶剂挥发完全,然后进行检视。 ⑦Rf值一般控制在0.3~0.8,当Rf值很大或很小时,应适当改变活动相的比例。 ⑷斑点的检出 展开后的薄层板经过干燥后,常用紫外光灯照射或用显色剂显色检出斑点。对于无色组分,在用显色剂时,显色剂喷洒要均匀,量要适度。紫外光灯的功率越大,暗室越暗,检出效果就越好。 展开分离后,化合物在薄层板上的位置用比移值(Rf值)来表示。化合物斑点中心至原点的间隔与溶剂前沿至原点的间隔的比值就是该化合物的Rf值。 ;.

薄层色谱法标准操作程序

薄层色谱法标准操作程序 1.目的:建立薄层色谱法标准操作程序,使薄层色谱法操作规范化、标准化。 2.范围:适用于薄层色谱法检验。 3.职责:质量管理部QA、QC负责本规程的实施;质量管理部负责人负责本规程实施情况的监督。 4.规程 4.1原理:将适宜的固定相涂布于玻璃板上,成一均匀薄层。待点样、展开后,与适宜的对照物按同法所得的作对比,用以进行药品的鉴别、杂质检查或含量测定。 4.2仪器与设备:玻板(除另有规定外,用5cm×20cm,10cm×20cm,20cm×20cm 的规格)、定量毛细管或微量注射器、展开缸。 4.3试液与试剂:固定相或载体[最常用的有硅胶G、硅胶GF 、硅胶H、硅胶 254 。、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0.5~0.7%)等]。 HF 254 4.4操作方法 4.4.1薄层板制备:除另有规定外,将1份固定相和3份水在研钵中向一方向研磨混合,调均,去除表面的气泡后,用勺子涂布于玻板上,平稳地振动30秒,(厚度为0.2~0.3mm)取下涂布好薄层的玻板,置水平台上于室温下晾干后在110℃烘30分钟,立即置于有干燥剂的干燥箱中备用。使用前检查其均匀度(可通过透射光和反射光检视)。 4.4.2点样:除另有规定外,用定量毛细管或微量注射器点样于薄层板上,一般为圆点,点样基线距底边2.0cm,点样直径为2-4mm,点间距离约为1.5~2.0cm,点间距离可视斑点情况以不检出为宜。点样时必须注意勿损伤薄层表面。4.4.3展开:展开缸先放入展开剂,再把点样后的玻板放入展开缸内展开,待展开至规定距离(一般为10~15㎝),取出薄层板,晾干,然后在紫外灯下检视其斑点。并将对照品在同一块板上展开,进行比较。 4.5注意事项 4.5.1玻璃板应洗净不挂水珠,光滑平整。 4.5.2点样点一般为圆点,不能太大。 5.标准依据:《中国兽药典》2000年版。 6.变更记载及原因:

气相色谱进样方式——学习总结001B

气相色谱的五种进样方式 1.直接进样 通过一系列的前处理操作(提取、萃取、过滤等)后,用有机溶剂定容,进样针吸取极少量的液体样品进入进样口中被瞬间气化后,经分流或不分流进样方式,进入到色谱柱中。自动进样器它快速而标准的进样动作也有效地降低了样品歧视,提高了进样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直接进样适用范围:样品可溶于有机溶剂中进行检测,上机样品为液体,无水。 2.气体进样阀 当要检测的对象在常温下本身就是气体的,比如天然气等,就可以用气体进样阀直接将样品引入色谱系统内。气体进样阀一般是加热的六通阀或十通阀。可以使用气体注射器,气体采样袋,样品钢瓶将待测气体注入到进样阀的样品环内。然后阀切换,载气通过样品环,将样品带入系统。 气体进样阀的使用范围:待检测物质在常温下是气体的,比如天然气。 3.顶空进样器 因为气相色谱的毛细管柱不能进入水相,所以很多水溶性的样品不能与水一并进入到色谱柱中,此时需要顶空进样。比如土壤中的样品,水中溶解的样品等。

顶空进样是将样品放入顶空瓶的底部,在加热平衡后,待检测的物质会挥发出来,聚集在顶空瓶的上方,此时进样针吸取上层气体,送入气相色谱中。 顶空进样的适用范围:水溶性的样品,或者基体复杂与水密切的样品。 4.吹扫捕集进样 顶空进样一般灵敏度相对较低,当样品中的有害物质极低(痕迹量)的时候,顶空进样达不到灵敏度要求时,此时使用吹扫捕集进样。将样品放入吹扫管中,吹扫气体不断吹扫样品,样品中的待检测物质在出口处的捕集阱中被收集,捕集结束后,将捕集阱加热,并用载气吹扫,将收集到的样品吹出,以供检测。 吹扫捕集进样适用范围:和顶空进样一致,但待测物质含量极少的样品 5.热脱附进样 当检测气体中痕迹量的样品时,或测定某一空间内微量的有害物质时,用气体进样阀进样满足不了灵敏度的需求,此时使用热脱附进样,先将对应的捕集阱放置于待测空间中一段时间,再将捕集阱放入热脱附进样器,由载气将样品送入色谱系统中。 热脱附进样适用范围:空气中有害气体检测,特定空间内痕迹量气体样品检测。

薄层色谱法

薄层色谱法 薄层色谱法系将供试品溶液点于薄层板上,在展开容器内用展开剂展开,使供试品所含成分分离,所得色谱图与适宜的对照物按同法所得的色谱图对比,并可用薄层扫描仪进行扫描,用于鉴别、检查或含量测定。 1.仪器与材料 (1)薄层板 按支持物的材质分为玻璃板、塑料板或铝板等;按固定相种类分为硅胶薄层板、键合硅胶板、微晶纤维素薄层板、聚酰胺薄层板、氧化铝薄层板等。固定相中可加入黏合剂、荧光剂。硅胶薄层板常用的有硅胶G、硅胶GF254、硅胶H、硅胶HF254,G、H表示含或不含石膏黏合剂。F254为在紫外光254nm 波长下显绿色背景的荧光剂。按固定相粒径大小分为普通薄层板(10~40μm)和高效薄层板(5~10μm). 在保证色谱质量的前提下,可对薄层板进行特别处理和化学改性以适应分离的要求,可用实验室自制的薄层板。固定相颗粒大小一般要求粒径为10~40μm。玻板应光滑、平整,洗净后不附水珠。 (2)点样器一般采用微升毛细管或手动、半自动、全自动点样器材。 (3)展开容器上行展开一般可用适合薄层板大小的专用平底或双槽展开缸,展开时须能密闭。水平展开用专用的水平展开缸。 (4)显色装置喷雾显色应使用玻璃喷雾瓶或专用喷雾器,要求用压缩气体使显色剂呈均匀细雾状喷出;浸渍显色可用专用玻璃器械或用适宜的展开缸代用;蒸气熏蒸显色可用双槽展开缸或适宜大小的干燥器代替。 (5)检视装置为装有可见光、254nm及365nm紫外光光源及相应的滤光片的暗箱,可附加摄像设备供拍摄图像用,暗箱内光源应有足够的光照度。 (6)薄层色谱扫描仪系指用一定波长的光对薄层板上有吸收的斑点,或

经激发后能发射出荧光的斑点,进行扫描,将扫描得到的谱图和积分数据用于物质定性或定量的分析仪器。 2.操作方法 (1)薄层板制备 市售薄层板临用前一般应在110℃活化30分钟。聚酰胺薄膜不需活化。铝基片薄层板可根据需要剪裁,但须注意剪裁后的薄层板底边的硅胶层不得有破损。如在存放期间被空气中杂质污染,使用前可用三氯甲烷、甲醇或二者的混合溶剂在展开缸中上行展开预洗,110℃活化,置干燥器中备用。 自制薄层板除另有规定外,将1份固定相和3份水(或加有黏合剂的水溶液)在研钵中按同一方向研磨混合,去除表面的气泡后,倒入涂布器中,在玻板上平稳地移动涂布器进行涂布(厚度为0.2~0.3mm),取下涂好薄层的玻板,置水平台上于室温下晾干后,在110℃烘30分钟,即置有干燥剂的干燥箱中备用。使用前检查其均匀度,在反射光及透视光下检视,表面应均匀、平整、光滑,无麻点、无气泡、无破损及污染。 (2)点样除另有规定外,在洁净干燥的环境,用专用毛细管或配合相应的半自动、自动点样器械点样于薄层板上,一般为圆点状或窄细的条带状,点样基线距底边10~15mm,高效板一般基线离底边8~10mm。圆点状直径一般不大于4mm,高效板一般不大于2mm;接触点样时注意勿损伤薄层表面。条带状宽度一般为5~10mm。高效板条带宽度一般为4~8mm,可用专用半自动或自动点样器械喷雾法点样。点间距离可视斑点扩散情况以相邻斑点互不干扰为宜,一般不少于8mm,高效板供试品间隔不少于5mm。 (3)展开将点好供试品的薄层板放入展开缸中,浸入展开剂的深度为距原点5mm为宜,密闭。除另有规定外,一般上行展开8~15cm,高效薄层板上

簿层色谱(TLC法)

实验八簿层色谱(TLC法) 一、实验目的: (1)初步掌握簿层色谱法的实验技术。 (2)学会用薄层色谱法来跟踪有机反应。 二、基本原理 薄层色谱又叫薄板层析,是色谱法中的一种,是快速分离和定性分析少量物质的一种很重要的实验技术,属固-液吸附色谱,它兼备了柱色谱和纸色谱的优点,一方面适用于少量样品(几到几微克,甚至0.01微克)的分离;另一方面在制作薄层板时,把吸附层加厚加大,因此,又可用来精制样品,此法特别适用于挥发性较小或较高温度易发生变化而不能用气相色谱分析的质。此外,薄层色谱法还可用来跟踪有机反应及进行柱色谱之前的一种“预试”。 薄层色谱是利用吸附剂(硅胶、氧化铝等)对不同组分吸附能力的差异从而达到分离目的的方法。 三、操作要点和说明 薄层色谱法的整个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1、薄层板的制备制薄层板的主要原料是吸附剂和粘结剂 吸附剂:最常用于TLC的吸附剂为硅胶GF254;硅胶HF254。 粘结剂:一般用所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也有用淀粉的。CMC 为粉状固体,用时先加水,水浴上熬成糊状,配成1%水溶液。 制板:(1)小板的制备:将硅胶加1%CMC,调成桨状(在平铺玻璃板上能晃动但不能流动),将其涂在载玻片上(75 X 25),为使其坦平,可将载玻片用手端平晃动,致坦平为止,放在干净平坦的台面上,晾干之后放入110℃烘箱活化1小时即可使用(一次可做很多块)。 (2)大板的制备:略 2、点样点样用的毛细管为内径<lmm的管口平整的毛细管,将样品溶于低沸点的溶剂(乙醚、丙酮、乙醇、四氢呋喃等)配成1%溶液。 点样前,可先用铅笔在小板上距一端5mm处轻轻划一横线,作为起始线,然后用毛细管吸取样品在起始线上小心点样,如需重复点样,则应待前次点样的溶剂挥发后方可重点。若在同一块板上点几个样,样品点间距离为5mm以上。

薄层色谱显色剂及检测物质介绍

碘: 不饱和或者芳香族化合物 配制方法 在100ml广口瓶中,放入一张滤纸,少许碘粒。 或者在瓶中,加入10g碘粒,30g硅胶 香草醛(香兰素) 广谱 配制方法 15g 香草醛+ 250mL 乙醇+2.5mL 浓硫酸 挥发油类可以用硫酸香草醛显色剂,还有高级醇、酚、甾类及精油都可以用它做显色剂。酸香草醛又称硫酸香兰素显色剂,其实是一种广谱性的显色剂,很多一般的物质如有机酸,挥发油,甾体,萜类等都可以显色,除生物碱、三萜或甾体皂甙类显色不明显,可用一些特殊显色剂外,一般都可使用香兰素显色。 二硝基苯肼(DNP) 醛和酮 配制方法:12g二硝基苯肼+ 60mL 浓硫酸 + 80mL 水 + 200mL 乙醇 醛或酮与2,4-二硝基苯肼反应生成黄色、橙色或红色的2,4-硝基苯腙沉淀。2,4-二硝基苯腙的颜色与醛、酮的分子结构有一定的联系,不含共轭双键的醛、酮所形成的腙一般为黄色;和碳碳双键或芳环共轭的醛、酮所形成的腙一般为橙色或红色。 茴香醛(对甲氧基苯甲醛)1 广谱 配制方法 135 乙醇+ 5 mL 浓硫酸+ 1.5 mL of 冰醋酸+ 3.7 mL 茴香醛,剧烈搅拌,使混合均匀 茴香醛(对甲氧基苯甲醛)2 萜烯,桉树脑(cineoles), withanolides, 出油柑碱(acronycine) 配制方法 茴香醛:HClO4:丙酮:水(1:10:20:80) 磷钼酸(PMA) :广谱配制方法: 10 g of 磷钼酸+100 mL 乙醇 次硝酸铋钾 溶液甲:0.85 g次硝酸铋+ 10 ml冰醋酸+ 40 ml水 溶液乙:8 g碘化钾+ 20 ml水。临用时取甲、乙二液各0.5 ml,加冰醋酸2 ml及水10 ml 混合。 该显色剂主要用来跟踪含氮化合物,浸泡后化合物显示桔红色。(生物碱)

薄层色谱中展开剂的选择

薄层色谱中展开剂的选择 2007-04-05 02:03 (一)有机合成中展开剂的选择 做有机合成时走板子是常有的事,展开剂的选择就至关重要了。 选择适当的展开剂是首要任务.一般常用溶剂按照极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大概为:石油迷<己烷<苯<乙醚

气相色谱进样口

气相色谱分流/不分流进样 分流/不分流进样 ――选至《气相色谱方法及应用》 一、进样口结构 分流/不分流进样口是毛细管GC最常用的进样口,它既可用作分流进样,也可用作不分流进样口图4-2是典型的分流/不分流进样口示意图。从结构上看,分流/不分流进样口与填充柱进样有明显的不同,一是前者有分流气出口及其控制装置,二是除了进样口前有一个控制阀外,在分流气路上还有一个柱前压调节阀,二是二者使用的衬管结构不同。而分流进样和不分流进样在操作参数的设置,对样品的要求以及衬管结构方面也有很大区别,下面分别讨论之。 [attach]4014[/attach] [attach]4015[/attach] 二、分流进样 (一)载气流路和衬管选择 分流进样时载气流路如图4-2a所示。进入进样口的载气总流量由一个总流量阀控制,而后载气分成两部分:一是隔垫吹扫气(1~3mL/min),二是进入汽化室的载气。进入汽化室的载气与样品气体混合后又分为两部分:大部分经分流出口放空,小部分进样色谱柱。以总流量为104 m1/min为例,如果隔垫吹扫气流设置为3m1/min,则另101mL/min进入汽化室。当分流流量为100mL/min时。柱内流量为lml /min,这时分流比为100:1。注意。此仪器设计将柱前压调节阀置于分流气路上,这就可在总流量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柱前压。柱前压越高,柱流速越大,分析速度越快。而要在柱前压不变(柱流速不变)的条件下改变分流比,则必须调节总流最。总流量越大,分流比越大。 分流进样口可采用多种衬管,用于分流进样的衬管大都不是直通的,管内有缩径处或者烧结板,或者有玻瑞珠,或者填充有玻璃毛。这主要是为了增大.与样品接触的比表面,保证样品完全汽化.减小分流歧视〔见下面关于分流歧视问题的讨论)。同时也是为了防止固体颗粒和不挥发的样品组分进入色谱柱。注意,填充物应位于衬管的中间,即温度最高的地方,也是注射器针尖所到达的地方,这样对提高汽化效率,减少注射器针尖对样品的歧视更为有效。另外,玻璃毛活性较大,不适合于分析极性化合物。此时可用经硅烷化处理的石英玻璃毛。 衬管的上端常用“O”形硅橡胶环密封。用一段时间后该环会老化而造成漏气。 故要及时更换。当进样口温度超过400℃时,最好采用石墨密封环。 (二)样品的适用性

薄层色谱显色剂配置

薄层色谱显色剂的配置 .通用显色剂 ①硫酸常用的有四种溶液:硫酸-水(1:1)溶液;硫酸-甲醇或乙醇(1:1)溶液;1.5mol/L硫酸溶液与0.5-1.5mol/L硫酸铵溶液,喷后110oC烤15min,不同有机化合物显不同颜色。 ②0.5%碘的氯仿溶液对很多化合物显黄棕色。 ③中性0.05%高锰酸钾溶液易还原性化合物在淡红背景上显黄 色。 ④碱性高锰酸钾试剂还原性化合物在淡红色背景上显黄色。 溶液I:1%高锰酸钾溶液;溶液Ⅱ:5%碳酸钠溶液;溶液I和溶 液Ⅱ等量混合应用。 ⑤酸性高锰酸钾试剂喷1.6%高锰酸钾浓硫酸溶液(溶解时注 意防止爆炸),喷后薄层于180oC加热15~20min。 ⑥酸性重铬酸钾试剂喷5%重铬酸钾浓硫酸溶液,必要时150oC 烤薄层。 ⑦5%磷钼酸乙醇溶液喷后120o C烘烤,还原性化合物显蓝色,再 用氨气薰,则背景变为无色。 ⑧铁氰化钾-三氯化铁试剂还原性物质显蓝色,再喷2mol/L 盐酸溶液,则蓝色加深。 溶液I:1%铁氰化钾溶液;溶液Ⅱ:2%三氯化铁溶液;临用前将

溶液I和溶液Ⅱ等量混合。 2.专属性显色剂 由于化合物种类繁多,因此专属性显色剂也是很多的,现将在各类化合物中最常用的显色剂列举如下: (1)烃类 ①硝酸银/过氧化氢 检出物:卤代烃类。 溶液:硝酸银O.1g溶于水lml,加2-苯氧基乙醇lOOml,用丙酮稀释至200ml,再加30%过氧化氢1滴。 方法:喷后置未过滤的紫外光下照射; 结果:斑点呈暗黑色。 ②荧光素/溴 检出物:不饱和烃。 溶液:I.荧光素0.1g溶于乙醇lOOml;Ⅱ.5%溴的四氯化碳 溶液。 方法:先喷(I),然后置含溴蒸气容器内,荧光素转变为四溴荧光素(曙红),荧光消失,不饱和烃斑点由于溴的加成,阻止生成曙红而保留荧光,多数不饱和烃在粉红色背景上呈黄色。 ③四氯邻苯二甲酸酐 检出物:芳香烃。

薄层色谱展开剂选择

谈薄层色谱展开剂选择\展开剂 薄层色谱, 选择 进行薄层分析基本可以根据母核、基团根据本人的几年薄层层析经验 参考药典等国家药品标准和有关文献 将2000版药典一部里部分有代表性的对照品的薄层层实例按展开剂极性排序,并对其规律做一些分析以下的分析和介绍是总体描述性的 目的是快速、简便地选择展开剂如果想了解展开剂选择的各种理论 请参考其他专著 选择展开剂,要依据溶剂极性和他们的混溶性,溶剂对被分析物的溶解性 以及被分析物的结构这里只讨论药典里通常使用的以硅胶为固定相主体的正 相薄层,也不考虑板的活性 列出溶剂极性参数表 方便以下比较展开剂环已烷:-0.2、石油醚(Ⅰ类 30~60℃)、石油醚(Ⅱ类 60~90℃)、正已烷:0.0、甲苯:2.4、二甲苯:2.5、苯:2.7、二氯甲烷:3.1、异丙醇:3.9、正丁醇:3.9、四氢呋喃:4.0、氯仿:4.1、乙醇:4.3、乙酸乙酯:4.4、甲醇:5.1、丙酮:5.1、乙腈:5.8、乙酸:6.0、水:10.2 关于溶剂混溶性 一般根据相似相溶原则,需要注意 极性相差大的不混溶 比如正己烷与甲醇多元展开剂 主体的两种溶剂不能混溶 就需要通过第三种溶剂来调和比如:石油醚、正庚烷、正已烷、戊烷、环已烷 和甲醇、水之类的 一般正相色谱 固定相为极性,被分析物质的极性越大,需要极性更大的展开剂 了解被分析物的极性可以通过分析其结构获得 很难获得它的极性指数物质分子化学结构中 通常由较极性部分和非极性部分两部分例如下面以苯丙烷为极性小部分随着极性基团部分的增加,总体的极性就增加,展开剂极性也增加了依次为肉桂酸、阿魏酸、咖啡酸、菊苣酸、绿原酸相应展开剂分别为:正己烷-乙醚-冰醋酸(5:5:0.1)、苯-冰醋酸-甲醇(30:1:3)、氯仿-甲醇-甲酸(9:1:0.5)、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酸(3:6:1)、醋酸丁酯-甲酸-水(7:2.5:2.5)(由于薄层板、比移值不同的原因,展开剂极 性比较是相对的 并非绝对的后者大于前者)

气相色谱操作方法

气相色谱的使用方法 一、开机前准备 1 检查气体过滤器、载气、进样垫和衬管等 检查气体过滤器和进样垫,保证辅助气和检测器的用气畅通有效。如果以前做过较脏样品或活性较高的化合物,需要将进样口的衬管清洗或更换。 2 安装色谱柱 (1)保持色谱柱两端开口朝下,将密封垫、螺母和石墨卡套依次装在色谱柱上,然后轻轻弹色谱柱开口端,使其内部由于并将色谱柱两端要小心切平。 (2)将色谱柱一端连接于进样口上,色谱柱在进样口中插入的深度为5mm(使用仪器自带的尺子确定)。将色谱柱正确插入进样口后,用手把连接螺母拧上,拧紧后(用手拧不动)用扳手再多拧1/4-1/2圈,保证安装的密封程度。将色谱柱的另一端连接于检测器上,先将色谱柱深入到检测器底部,回拉约1-2mm,然后用手将连接螺母拧紧,用扳手再多拧1/4-1/2圈。 3 打开钢瓶总阀并检漏 观察氮气分压压力是否在0.2MPa左右,氢气压力是否有0.1Mpa,空气压力表是否有0.15Mpa,并使用表面活性剂涂于各个连接处,观察是否有气泡生成,若有,则表明有漏气,反之,则不漏气。 二开机 1 打开计算机,进入桌面。

2 打开7890A GC 电源开关。 3 双击桌面的“仪器1 联机”图标,进入工作站界面。 三、7890A 配置编辑 1 色谱柱配置 点击“配置”按钮,选择“色谱柱”,进入柱参数设定画面,点击“向目录添加色谱柱”按钮进入柱库,从柱库中选择安装的柱子,然后点击“确定”按钮,则该柱被加到目录中,选中它,点击“确定”。 2 自动进样器 点击“配置”按钮,选择“自动进样器”,设置注射器规格为10μl. 3 点击“运行控制”,选择“样品信息”,设定文件保存的路径。 4 点击“仪器”,选择“进样方式”,设定为“GC进样器”。 5 点击“方法”,选择“样品”,设定进样量及清洗方式。选择“进样口”,设定加热器温度、压力和隔垫吹扫流量。选择“柱箱”,设定升温程序。选择“检测器”,设定检测温度、氢气和空气流量、尾吹扫流量和火焰的开关。 6 点击方法,选择“保存方法”。 7 若样品为多个,则点击“序列”,选择“序列表”,编辑序列表。 四、运行及分析 1 点击“方法”,调用已保存的方法,或者点击“运行控制”直接运行编辑好的方法。 2 运行结束后。点击“数据分析”板块,点击“报告”,选择“设定报告”,对报告的格式根据需要进行设定。若采用外标法进行分析,

薄层色谱操作规程

薄层色谱鉴别操作规程 薄层色谱法系将供试品溶液点于薄层板上,在展开容器内用展开剂展开,使供试品所含成分分离,所得色谱图与适宜的对照物按同法所得的色谱图对比,用于鉴别。 1.仪器与材料 (1)薄层板 市售薄层板市售薄层板分普通薄层板和高效薄层板,如硅胶薄层板、硅胶GF254薄层板、聚酰胺薄膜等。 自制薄层板在保证色谱质量的前提下,如需对薄层板进行特别处理和化学改性,以适应供试品分离的要求时,也可用实验室自制的薄层板。最常用的固定相有硅胶G、硅胶GF254、硅胶H、硅胶HF254、微晶纤维素等,其颗粒大小,一般要求粒径为10~40μm,加水或用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0.2%~0.5%)适量调成糊状,均匀涂布于玻板上。使用涂布器徐布应能使固定相在玻板上涂成一层符合厚度要求的均匀薄层。玻板应光滑、平整,洗净后不附水珠。 (2)点样器一般采用微升毛细管或手动、半自动、全自动点样器材。 (3)展开容器上行展开一般可用适合薄层板大小的专用平底或双槽展开缸,展开时须能密闭。水平展开用专用的水平展开缸。 (4)显色装置喷雾显色应使用玻璃喷雾瓶或专用喷雾器,要求用压缩气体使显色剂呈均匀细雾状喷出;浸溃显色可用专用玻璃器械或用适宜的展开缸代用;蒸气熏蒸显色可用双槽展开缸或适宜大小的干燥器代替。 (5)检视装置为装有可见光、254nm及365nm紫外光光源及相应的滤光片的暗箱,可附加摄像设备供拍摄图像用,暗箱内光源应有足够的光照度。 2.操作方法 (1)薄层板制备 市售薄层板临用前一般应在110℃活化30分钟。聚酰胺薄膜不需活化。铝基片薄层板可根据需要剪裁,但须注意剪裁后的薄层板底边的硅胶层不得有破

薄层色谱展开剂选择(仅供参考)

薄层色谱展开剂选择 选择展开剂,要依据溶剂极性和他们的混溶性,溶剂对被分析物的溶解性,以及被分析物的结构。这里只讨论药典里通常使用的以硅胶为固定相主体的正相薄层,也不考虑板的活性。 关于溶剂混溶性,一般根据相似相溶原则,需要注意,极性相差大的不混溶,比如正己烷与甲醇。多元展开剂,主体的两种溶剂不能混溶,就需要通过第三种溶剂来调和。比如:石油醚、正庚烷、正已烷、戊烷、环已烷和甲醇、水之类的。一般正相色谱,固定相为极性,被分析物质的极性越大,需要极性更大的展开剂。 了解被分析物的极性可以通过分析其结构获得,很难获得它的极性指数。物质分子化学结构中,通常由较极性部分和非极性部分两部分。例如下面以苯丙烷为极性小部分,随着极性基团部分的增加,总体的极性就增加,展开剂极性也增加了。 ,依次为肉桂酸、阿魏酸、咖啡酸、菊苣酸、绿原酸。 相应展开剂分别为:正己烷—乙醚—冰醋酸 (5:5:0.1)、苯-冰醋酸-甲醇(30:1:3)、氯仿-甲醇-甲酸(9:1: 0.5)、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酸(3:6: 1)、醋酸丁酯-甲酸-水(7:2.5:2.5)。(由于薄层板、比移值不同的原因,展开剂极性比较是相对的,并非绝对的后者大于前者)。 现在最重要的问题是,不同化合物,怎么定它的极性,又用什么标准来定它对应的展开剂呢?以下分开讨论不同化合物极性情况及其对应的展开剂。 首先是极性较小的挥发性物质。比如:冰片:石油醚 (30~60℃)—醋酸乙酯(17:3)、厚朴酚:苯-醋酸乙酯(9:1.5)、α-香附酮:苯-醋酯乙酯-冰醋酸(92:5:5)、丹皮酚:环己烷-醋酸乙酯(3:1),这类化合物,以石油醚、正构烷和苯为体积百分数比较大的溶剂,通常起溶解和分离化合物的作用,而用醋酸乙酯为调节Rf(比移值)的溶剂。为了减少拖尾之类其他相似相溶原则以外的影响,适当加入添加剂,如有机酸或者有机碱。 极性较小的不挥发性物质。比如:β-谷甾醇:环己烷-醋酸乙酯-甲醇(6:2.5:1)或者环己烷-丙酮(5:2) 、熊果酸:甲苯-醋酸乙酯-冰醋酸(12:4:0.5)、齐墩果酸:氯仿-甲醇(40:1)、猪去氧胆酸:氯仿-乙醚-冰醋酸(2:2:1)、大黄素:苯—醋酸乙酯—甲醇(15:2:0.2)或者苯—乙醇 (8:1)、丹参酮ⅡA:苯-醋酸乙酯-甲酸(40:25:4) 、穿心莲内酯:氯仿-无水乙醇(9:1)、靛玉红、靛蓝氯仿-乙醇(9:1)或者苯-氯仿-丙酮(5:4:1)。这类物质展开剂极性比极性较小的挥发性物质洗脱力强一些,因为这类物质极性小的母核大,而极性大的基团通常可以形成氢键,比如羧酸、羟基。以上物质,母核分子量减小、母核结构中不饱和健的增加(尤其是出现苯环),极性基团的增加,都使极性增加,展开剂极性也增大。这个范围内的物质很多,一般展开剂大百分数的溶剂可以从环己烷—〉甲苯—〉二甲苯—〉苯—〉氯仿的顺序,按照极性要求选择。这里注意,异丙醇、正丁醇极性指数也比较小,在这范围的化合物很少用,因为粘性大、展开慢,造成斑点扩散;另外,羟基的氢键作用力也有不利。调节Rf值的溶剂,从醋酸乙酯—〉甲醇—〉丙酮—〉乙醇。挥发性物质也有很多带羰基、羟基的,但从它的挥发性就可以明白,分子间作用力不强,另外,母核与石油醚、正构烷和苯的结构差异小,估计更容易脱离硅胶吸附,更快进入溶剂中,而不需要通过提高展开剂的极性。 皂苷类。人参皂苷:氯仿-甲醇-水 (65:35:10)10℃以下放置的下层溶液或正

药品检验报告书写细则

药品检验记录与检验报告书的书写细则 检验记录是出具检验报告书的依据,是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总结的原始资料;为保证药品检验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化,检验记录必须做到:记录原始、真实,内容完整、齐全,书写清晰、整洁。 药品检验报告书是对药品质量作出的技术鉴定,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技术文件;药检人员应本着严肃负责的态度,根据检验记录,认真填写“检验卡”,经逐级审核后,由所领导签发“药品检验报告书”。要求做到:依据准确,数据无误,结论明确,文字简洁,书写清晰,格式规范;每一张药品检验报告书只针对一个批号。 1 检验记录的基本要求: 1.1 原始检验记录应采用统一印制的活页记录纸和各类专用检验记录表格(见附件),并用蓝黑墨水或碳素笔书写(显微绘图可用铅笔)。凡用微机打印的数据与图谱,应剪贴于记录上的适宜处,并有操作者签名;如系用热敏纸打印的数据,为防止日久褪色难以识别,应以蓝黑墨水或碳素笔将主要数据记录于记录纸上。 1.2 检验人员在检验前,应注意检品标签与所填检验卡的内容是否相符,逐一查对检品的编号、品名、规格、批号和效期,生产单位或产地,检验目的和收检日期,以及样品的数量和封装情况等。并将样品的编号与品名记录于检验记录纸上。 1.3 检验记录中,应先写明检验的依据。凡按中国药典、部颁标准、地方药品标准或国外药典检验者,应列出标准名称、版本和页数;凡按送验者所附检验资料或有关文献检验者,应先检查其是否符合要求,并将前述有关资料的影印件附于检验记录之后,或标明归档编码。 1.4 检验过程中,可按检验顺序依次记录各检验项目,内容包括:项目名称,检验日期,操作方法(如系完全按照1.3检验依据中所载方法,可简略扼要叙述;但如稍有修改,则应将改变部分全部记录),实验条件(如实验温度,仪器名称型号和校正情况等),观察到的现象(不要照抄标准,而应是简要记录检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真实情况;遇有反常的现象,则应详细记录,并鲜明标出,以便进一步研究),实验数据,计算(注意有效数字和数值的修约及其运算,详见《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第414页)和结果判断等;均应及时、完整地记录,严禁事后补记或转抄。如发现记录有误,可用单线划去并保持原有的字迹可辩,不

薄层色谱实验

薄层色谱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薄层色谱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掌握薄层色谱的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 1、原理 薄层色谱(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常用TLC 表示,又称薄层层析,属于固-液吸附色谱。样品在薄层板上的吸附剂(固定相)和溶剂(移动相) 之间进行分离。由于各种化合物的吸附能力各不相同,在展开剂上移时,它们进行不同程度的解吸,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2、薄层色谱的用途: 1)化合物的定性检验。(通过与已知标准物对比的方法进行未知物的鉴定)在条件完全一致的情况,纯碎的化合物在薄层色谱中呈现一定的移动距 离,称比移值(Rf 值),所以利用薄层色谱法可以鉴定化合物的纯度或确定两种性质相似的化合物是否为同一物质。但影响比移值的因素很多,如薄层的厚度,吸附剂颗粒的大小,酸碱性,活性等级,外界温度和展开剂纯度、组成、 挥发性等。所以,要获得重现的比移值就比较困难。为此,在测定某一试样时,最好用已知样品进行对照。 溶质最高浓度中心至原点中心的距离 R f 溶剂前沿至原点中心的距离 2、快速分离少量物质。(几到几十微克,甚至0.01 μg) 3、跟踪反应进程。在进行化学反应时,常利用薄层色谱观察原料斑点的逐步 消失,来判断反应是否完成。

4、化合物纯度的检验(只出现一个斑点,且无拖尾现象,为纯物质。)

此法特别适用于挥发性较小或在较高温度易发生变化而不能用气相色谱 分析的物质。 三、实验装置 薄层板在不同的层析缸中展开的方式 四、实验操作步骤: 1、吸附剂的选择 薄层色谱的吸附剂最常用的是氧化铝和硅胶。 1)、硅胶: “ 硅胶H”—不含粘合剂; “ 硅胶G”—含煅石膏粘合剂; 其颗粒大小一般为260 目以上。颗粒太大,展开剂移动速度快,分离效 果不好;反之,颗粒太小,溶剂移动太慢,斑点不集中,效果也不理想。 化合物的吸附能力与它们的极性成正比,具有较大极性的化合物吸附较 强,因而R f 值较小。 酸和碱> 醇、胺、硫醇> 酯、醛、酮> 芳香族化合物> 卤代物、醚> 烯> 饱和烃 本实验选择的吸附剂为薄层色谱用硅胶G。 2、薄层板的制备(湿板的制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