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层色谱的展开剂和显色剂

合集下载

薄层色谱法实践技巧大总结

薄层色谱法实践技巧大总结

薄层色谱法实践技巧大总结薄层色谱法(TLC)是一种快速、简便、灵敏的分离和分析方法,在化学、药学、生物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要想获得准确、可靠的实验结果,掌握一些实践技巧是非常必要的。

接下来,就为大家详细总结一下薄层色谱法的实践技巧。

一、实验准备1、选择合适的吸附剂常用的吸附剂有硅胶、氧化铝等。

硅胶适用于大多数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氧化铝则对某些极性较大的化合物有较好的分离效果。

在选择吸附剂时,要根据样品的性质和分离目的来确定。

2、制备薄板可以购买商品化的预制薄板,也可以自己制备。

自制薄板时,将吸附剂与适量的黏合剂(如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混合均匀,调成糊状,均匀地涂布在玻璃板上,然后在室温下晾干,活化备用。

3、选择展开剂展开剂的选择是影响分离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般根据“相似相溶”的原则,先尝试单一溶剂,如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醇等,如果分离效果不理想,再考虑混合溶剂。

可以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或进行预实验来确定合适的展开剂。

4、样品的制备样品要尽可能纯净,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浓度不宜过高,以免出现斑点拖尾现象。

二、点样技巧1、点样量点样量要适中,过多会导致斑点扩散、重叠,过少则可能检测不到。

通常,点样量在 1-10μL 之间。

2、点样方式可以使用微量注射器、毛细管或点样器进行点样。

点样时,要保持点样点的直径小于 5mm,且尽量集中,以保证分离效果。

3、点样位置点样位置距离薄板底边 15-2cm 为宜,点与点之间的距离要适中,一般不少于 1cm,以避免斑点之间相互干扰。

三、展开技巧1、展开缸的准备展开缸要预先饱和,即将展开剂倒入展开缸中,盖上盖子,让缸内的气氛达到饱和状态。

这样可以减少边缘效应,提高分离效果。

2、展开方式可以采用上行展开、下行展开或水平展开等方式。

上行展开是最常用的方式,展开速度适中,分离效果较好。

3、展开距离展开距离一般为薄板长度的 3/4 左右,不宜过长或过短。

过长会导致斑点扩散,过短则可能分离不完全。

高效薄层色谱法鉴别6种中药多糖

高效薄层色谱法鉴别6种中药多糖

高效薄层色谱法鉴别6种中药多糖杨成,管佳,章江生,李绍平*(澳门大学中华医药研究院,澳门)摘要:目的鉴别不同来源的中药多糖。

方法采用高效薄层色谱法分析多糖酸水解产物,同时应用2种显色剂以及薄层扫描技术,获得可区别中药多糖的特征图谱。

结果以正丁醇:甲醇:氯仿:冰醋酸:水=12.5: 5:4.5:1.5:1.5(v/v)为展开剂,7种标准单糖和2种糖醛酸为对照,使用苯胺-二苯胺为糖类成分显色剂,结合茚三酮显色剂检查氨基酸类成分,获得了多糖酸水解产物中两类成分的特征薄层色谱,可用于区分来自冬虫夏草、灵芝、黄芪、人参、西洋参和三七的6种多糖组分。

结论建立了一种可鉴别6种中药多糖的高效薄层色谱法,此法简单快速,经济实用,可以用于多糖类成分质量控制。

关键词:多糖,高效薄层色谱,质量控制,中药Discrimination of Polysaccharides from Six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using High-performance Thin-layer ChromatographyYANG Cheng, GUAN Jia, ZHANG Jiang-sheng, LI Shao-ping* (Institute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University of Macau, Macao SAR,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tinguish the polysaccharides from differen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TCMs). METHODS The acid hydrolyzates of polysaccharides were analyzed by high-performance thin-layer chromatography (HPTLC) combined with two coloration methods and thin layer scanning technique. RESULTS The chromatography was performed on nano silica gel 60 plate with n-butanol -methanol-chloroform- acetic acid-water (12.5:5:4.5:1.5:1.5, v/v/v/v/v) as mobile phase. 7 monosaccharides and 2 glycuronic acids were used as reference compounds. The aniline-diphenylamine solution and ninhydrin solution were employed for detection of saccharides and amino acids, respectively. The polysaccharides from Cordyceps sinensis, Ganoderma lucidum, Astragalus memberanaceus, Panax ginseng, Panax quinquefolii and Panax notogiseng were easily discriminated based on their characteristic TLC profiles. CONCLUSION A simple, rapid and effective HPTLC method was developed for distinguishing the polysaccharides from 6 TCMs, which is helpful to control the quality of polysaccharides from Chinese medicine.KEY WORDS: Polysaccharides; HPTLC; Quality control; TCMs多糖是一类由单糖(通常大于10个)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的生物大分子聚合物,是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的必需物质。

TLC技术原理与经验分享

TLC技术原理与经验分享

TLC(硅胶板薄层色谱)被广泛的称为“化学家的眼睛”,当“眼睛”看不清楚的时候,才会借助放大镜或者近视镜(HPLC,GC等等)。

熟练准确快速的使用TLC技术对提高化学工作的效率至关重要新药研发合成部分,在平时工作中,很多时候是靠TLC进行快速检测,如果仅靠紫外灯这种手段,会忽略掉很多有用的信息,导致重复劳动,或者武断放弃一种合成思路。

一下为常用显色原理,均为个人理解整理,进攻参考。

TLC展开剂的显色原理介绍与讨论一、显色原理硫酸乙醇溶液喷洒10%硫酸乙醇溶液而显色,是利用硫酸的碳化效果。

一般用来薄层层析分离的都是有机化合物,展开,溶媒挥发干以后,有机物就留在板上。

浓硫酸理论上可以对任何有机物碳化。

喷洒10%硫酸乙醇溶液,待烘干之后并继续加热,有机物就因为碳化而现实偏黑色。

乙醇挥发很快,留下硫酸使得有机物脱水,看到的颜色可能是褐色、灰色、偏蓝色,所以我前面写了偏黑色,实际可能要淡一点的,有些扩散的样子。

任何有机物都用可以用10%硫酸乙醇溶液。

溴甲酚绿(pKa≤5.0,与pH区别)方法一:溴甲酚绿指示液:取溴甲酚绿0.1g,加0.05mol/L氢氧化钠溶液2.8ml使溶解,再加水稀释至200ml,即得。

变色范围pH3.6~5.2(黄→蓝)方法二:溴甲酚绿指示液(1 g/L) :称取0.1 g溴甲酚绿,溶于乙醇(95%),用乙醇(95%)稀释至100 mL。

The acid dissociation constant (p K a) of this reaction is 4.82,4-二硝基苯肼碘碘为广谱可逆显色试剂,尤其对具有不饱和键,共轭体系(芳烃),含有孤电子对的杂原子官能团(羟基、氨基、巯基等等)有明显效果。

原理解释(仅供参考)为碘吸附作用,放置一段时间解吸附消失。

可以理解为碘的较高极化性,是的带形式正电荷的碘正离子生成,对具有孤电子对、可极化的π电子产生亲电性吸附作用。

茚三酮对α-氨基酸的显色机理:对氨基(伯胺和仲胺)的显色机理:三氯化铁络合物为紫色化合物高锰酸钾:含还原性基团化合物,比如羟基,氨基,醛。

薄层知识

薄层知识

黄酮类成分跑薄层确实容易拖尾:改善方法:1. 减小点样量。

聚酰胺版载样量很低2. 尽量用乙酸乙酯反复萃取,尽量提纯黄酮类成分,3. 调节展开剂中酸的种类和比例,4. 不要试着拉长展距来增加分离度5.在聚酰胺板上试着喷一点稀碱液如0..5%的NaOH等,或许对分离会更好层层析溶剂/展开剂/显色剂的选择配制及注意事项作者: chenghao4(站内联系TA)发布: 2013-03-20摘要:薄层色谱方法总结:使用的溶剂必须是“分析纯”或“色谱纯”,溶剂组成采用体积量比(如正丁醇- 冰乙酸- 水= 4:1:1,V/V/V),或者绝对量(如18ml 甲苯+ 2 ml 甲醇)。

其总量应足以使TLC/HPTLC 板的浸入深度约为5mm。

展开剂要求新鲜配制,不要多次反复使用,如需分层,则按要求放置分层后取需要的一相(上层或下层),备用相关专题薄层层析(TLC)技术薄层色谱方法总结1.方法原理(1)流动相利用毛细管力带着样品穿过固定相。

(2) 样品与固定相的相互作用是指组份在移行过程中由于偶极- (诱导) - 偶极相互作用,氢键和范德华力的作用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延缓、吸附、分散、离子交换和络合等分离机理。

2.溶剂使用的溶剂必须是“分析纯”或“色谱纯”,溶剂组成采用体积量比(如正丁醇- 冰乙酸- 水= 4:1:1,V/V/V),或者绝对量(如18ml 甲苯+ 2 ml 甲醇)。

其总量应足以使TLC/HPTL C 板的浸入深度约为5mm。

展开剂要求新鲜配制,不要多次反复使用,如需分层,则按要求放置分层后取需要的一相(上层或下层),备用。

一、溶剂选择规则:1、考虑分离成分的极性、溶解度、吸附度。

2、先加入极性较小的溶剂,若不容再加入少量极性大的溶剂3、一般根据相似相溶原则,需要注意,极性相差大的不混溶。

4、混合溶剂通常使用一个高极性和低级性溶剂组成的混合溶剂。

5、展开剂的比例要靠尝试.一般根据文献中报道的该类化合物用什么样的展开剂,就首先尝试使用该类展开剂,然后不断尝试比例,直到找到一个分离效果好的展开剂。

薄层色谱的展开剂和显色剂

薄层色谱的展开剂和显色剂

薄层色谱展开剂与显色剂展开剂的选择:一般常用溶剂按照极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大概为:石油迷<己烷<苯<乙醚<乙酸乙酯<丙酮<乙醇<甲醇使用单一溶剂,往往不能达到很好的分离效果,往往使用混合溶剂通常使用一个高极性和低级性溶剂组成的混合溶剂,高极性的溶剂还有增加区分度的作用,常用的溶剂组合有:< p>Petroleumether/Ethylacetate,petroleumether/Acetone,Petroleumether/Eth er,Petroleumether/CH2Cl2, ethylacetate/MeOH,CHCl3/ethylacetate展开剂的比例要靠尝试.一般根据文献中报道的该类化合物用什么样的展开剂,就首先尝试使用该类展开剂,然后不断尝试比例,直到找到一个分离效果好的展开剂。

展开剂的选择条件:①对的所需成分有良好的溶解性;②可使成分间分开;③待测组分的Rf在0.2~0.8之间,定量测定在0.3~0.5之间;④不与待测组分或吸附剂发生化学反应;⑤沸点适中,黏度较小;⑥展开后组分斑点圆且集中;⑦混合溶剂最好用新鲜配制。

一般来说,弱极性溶剂体系的基本两相由正己烷和水组成,再根据需要加入甲醇、乙醇,乙酸乙酯来调节溶剂系统的极性,以达到好的分离效果,适合于生物碱、黄酮、萜类等的分离;中等极性的溶剂体系由氯仿和水基本两相组成,由甲醇、乙醇,乙酸乙酯等来调节,适合于蒽醌、香豆素,以及一些极性较大的木脂素和萜类的分离;强极性溶剂,由正丁醇和水组成,也靠甲醇、乙醇,乙酸乙酯等来调节,适合于极性很大的生物碱类化合物的分离。

很多时候,展开剂的选择要靠自己不断变换展开剂的组成来达到最佳效果。

一般把两种溶剂混合时,采用高极性/低极性的体积比为1/3的混合溶剂,如果有分开的迹象,再调整比例(或者加入第三种溶剂),达到最佳效果;如果没有分开的迹象(斑点较“拖”),最好是换溶剂。

薄层色谱中展开剂的选择

薄层色谱中展开剂的选择

薄层色谱中展开剂的选择2007-04-05 02:03(一)有机合成中展开剂的选择做有机合成时走板子是常有的事,展开剂的选择就至关重要了。

选择适当的展开剂是首要任务.一般常用溶剂按照极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大概为:石油迷<己烷<苯<乙醚<THF<乙酸乙酯<丙酮<乙醇<甲醇使用单一溶剂,往往不能达到很好的分离效果,往往使用混合溶剂通常使用一个高极性和低级性溶剂组成的混合溶剂,高极性的溶剂还有增加区分度的作用,展开剂的比例要靠尝试.一般根据文献中报道的该类化合物用什么样的展开剂,就首先尝试使用该类展开剂,然后不断尝试比例,直到找到一个分离效果好的展开剂。

展开剂的选择条件:①对的所需成分有良好的溶解性;②可使成分间分开;③待测组分的Rf在0.2~0.8之间,定量测定在0.3~0.5之间;④不与待测组分或吸附剂发生化学反应;⑤沸点适中,黏度较小;⑥展开后组分斑点圆且集中;⑦混合溶剂最好用新鲜配制。

一般来说,弱极性溶剂体系的基本两相由正己烷和水组成,再根据需要加入甲醇、乙醇,乙酸乙酯来调节溶剂系统的极性,以达到好的分离效果,适合于生物碱、黄酮、萜类等的分离;中等极性的溶剂体系由氯仿和水基本两相组成,由甲醇、乙醇,乙酸乙酯等来调节,适合于蒽醌、香豆素,以及一些极性较大的木脂素和萜类的分离;强极性溶剂,由正丁醇和水组成,也靠甲醇、乙醇,乙酸乙酯等来调节,适合于极性很大的生物碱类化合物的分离。

很多时候,展开剂的选择要靠自己不断变换展开剂的组成来达到最佳效果。

我们在实验中,为了实现一个配体与其他杂质有效分离,曾经尝试了很多种的溶剂组合,最后才找到石油醚—EtOAc—HCOOH(5.5:3.5:0.1)混合溶剂。

一般把两种溶剂混合时,采用高极性/低极性的体积比为1/3的混合溶剂,如果有分开的迹象,再调整比例(或者加入第三种溶剂),达到最佳效果;如果没有分开的迹象(斑点较“拖”),最好是换溶剂。

薄层色谱法(TLC)解析

薄层色谱法(TLC)解析

0.5%碘的氯仿溶液
显黄棕色
中性0.05%高锰酸钾溶液 显黄色
碱性高锰酸钾试剂
显黄色
铁氰化钾-三氯化铁试剂 还原性物质显蓝色,再喷2mol/L盐酸溶液,则蓝色加深。
5%磷钼酸乙醇溶液
还原性化合物显蓝色,再用氨气薰,则背景变为无色。
专属性显色剂
显色剂
适用化合物
硝酸银/过氧化氢
卤代烃类
荧光素/溴
不饱和烃
展开
• 以直立展开为多 • 展开剂用量:展开后仍留有三分之二以上
体积为宜;浸入展开剂的深度以距原点 0.5cm为宜; • 展开距离:8-15cm • 溶剂蒸气预饱和:15-30分钟
展开系统的饱和
• 一般使用的是双槽的展开缸,一槽用来放 展开剂,另一槽可加入氨水或硫酸。把待 展开的板放入两槽间的平台,斜架着,盖 上展开缸的盖子。让展开剂的蒸气充满展 开缸,并使薄层板吸附蒸气达到饱和,防 止边沿效应,饱和时间在半个小时左右。 展开时难免要打开盖子把薄层板放入展开 剂中,不过对薄层板与蒸气的吸附平衡影 响不大,当然动作应该尽量轻、快
五、注意事项
• 用涂布器制板的要点:玻璃板要清洁;调浆要均 匀;涂布后的薄层板应低温缓慢干燥。
• 自制薄板要求:表面均匀、平整、光滑,无麻点、 无气泡、无破损、无污染。
• 薄层厚薄对Rf值影响:硅胶G板当厚低于150μm时, Rf值随薄层的减低而增大,可变性大;板厚250 μm , Rf改变不显著。
混合展开湿度变化 ⑶其中一种溶剂被优先吸附 ⑷各组分间可能发生相互作用 ⑸吸附剂中杂质不断流出引起组成改变
⑴至少可以把微克级的被分离物质显示出来; ⑵能给出一个确定的显示区域; ⑶显示区域有一定的稳定 性。
显色剂可以分成两大类:

薄层色谱中展开剂的选择

薄层色谱中展开剂的选择

薄层色谱中展开剂得选择20070405 02:03(一)有机合成中展开剂得选择做有机合成时走板子就是常有得事,展开剂得选择就至关重要了。

选择适当得展开剂就是首要任务、一般常用溶剂按照极性从小到大得顺序排列大概为:石油迷<己烷<苯<乙醚<THF<乙酸乙酯<丙酮<乙醇<甲醇使用单一溶剂,往往不能达到很好得分离效果,往往使用混合溶剂通常使用一个高极性与低级性溶剂组成得混合溶剂,高极性得溶剂还有增加区分度得作用,展开剂得比例要靠尝试、一般根据文献中报道得该类化合物用什么样得展开剂,就首先尝试使用该类展开剂,然后不断尝试比例,直到找到一个分离效果好得展开剂。

展开剂得选择条件:①对得所需成分有良好得溶解性;②可使成分间分开;③待测组分得Rf在0、2~0、8之间,定量测定在0、3~0、5之间;④不与待测组分或吸附剂发生化学反应;⑤沸点适中,黏度较小;⑥展开后组分斑点圆且集中;⑦混合溶剂最好用新鲜配制。

一般来说,弱极性溶剂体系得基本两相由正己烷与水组成,再根据需要加入甲醇、乙醇,乙酸乙酯来调节溶剂系统得极性,以达到好得分离效果,适合于生物碱、黄酮、萜类等得分离;中等极性得溶剂体系由氯仿与水基本两相组成,由甲醇、乙醇,乙酸乙酯等来调节,适合于蒽醌、香豆素,以及一些极性较大得木脂素与萜类得分离;强极性溶剂,由正丁醇与水组成,也靠甲醇、乙醇,乙酸乙酯等来调节,适合于极性很大得生物碱类化合物得分离。

很多时候,展开剂得选择要靠自己不断变换展开剂得组成来达到最佳效果。

我们在实验中,为了实现一个配体与其她杂质有效分离,曾经尝试了很多种得溶剂组合,最后才找到石油醚—EtOAc—HCOOH(5、5:3、5:0、1)混合溶剂。

一般把两种溶剂混合时,采用高极性/低极性得体积比为1/3得混合溶剂,如果有分开得迹象,再调整比例(或者加入第三种溶剂),达到最佳效果;如果没有分开得迹象(斑点较“拖”),最好就是换溶剂。

薄层色谱法笔记重点提纲

薄层色谱法笔记重点提纲

薄层色谱法笔记一、概念又称为平面色谱法,是一种基于混合物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不均匀分配或保留而将其分离的方法。

还可定义为:以涂布于支持板上的支持物作为固定相,以合适的溶剂为流动相,对混合样品进行分离、鉴定和定量的一种层析分离技术。

二、原理利用吸附剂或固定相对不同组分的吸附力大小差异及展开剂或洗脱剂解吸附能力的差异进行样品组分的分离。

吸附牢的组分随展开剂移动慢,吸附弱的随展开剂移动快。

极性越大,展开能力越强,化合物在色谱中移动越快,表现为Rf值增大。

三、特点1、设备简单,便宜;2、技术操作容易;3、时间较短,分析速度快;4、分辨能力高,分离效果较好;5、结果直观;6、样品用量少,是一种较实用、有效的微量分离分析方法;7、显色剂要求不高,还可以使用如浓硫酸、浓盐酸之类的腐蚀性显色剂。

8、适用性较广,一块板上可同时分离许多样品(除低沸点物质外)。

9、可用于分离制备大于500mg较大量的样品,当使用较大较厚的薄层板将样品溶液在起始点处点成条带状时,可分离出精制的毫克量级的样品。

缺点:薄层层析的缺点是对生物高分子的分离效果不甚理想。

四、分类吸附色谱分配色谱薄层色谱离子交换色谱凝胶色谱其他薄层色谱一般实验中应用较多的是以吸附剂为固定相的薄层吸附层析。

五、操作步骤制板——点样——展开——(显色)——检测1.制版①薄层板的要求【1】载体a.表面积大;b.在展开剂中不溶解,与展开剂和样品组成不起化学反应或分解作用;c.对样品组分无吸附性或吸附性极弱;d.对固体液是惰性的,化学惰性好;e.机械强度好f.耐一定温度、表面平整、厚度均匀、价格适宜。

Ps:分为普通薄层板和荧光薄层板。

荧光薄层板与普通薄层板的区别是吸附剂中掺入荧光物质。

在紫外灯下有紫外吸收,荧光薄层板呈绿色荧光底色,被检测的物质-般呈暗斑。

【2】固定相(吸附剂)a.吸附能力强,有差异吸收能力。

吸附力的强弱规律可概括如下:极性吸附剂易吸附极性物质,非极性吸附剂易吸附非极性物质。

薄层色谱小知识

薄层色谱小知识

薄层色谱小知识选择适当的展开剂是首要任务.一般常用溶剂按照极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大概为:石油迷<己烷<苯<乙醚<THF<乙酸乙酯<丙酮<乙醇<甲醇使用单一溶剂,往往不能达到很好的分离效果,往往使用混合溶剂通常使用一个高极性和低级性溶剂组成的混合溶剂,高极性的溶剂还有增加区分度的作用,展开剂的比例要靠尝试.一般根据文献中报道的该类化合物用什么样的展开剂,就首先尝试使用该类展开剂,然后不断尝试比例,直到找到一个分离效果好的展开剂。

展开剂的选择条件:①对的所需成分有良好的溶解性;②可使成分间分开;③待测组分的Rf在0.2~0.8之间,定量测定在0.3~0.5之间;④不与待测组分或吸附剂发生化学反应;⑤沸点适中,黏度较小;⑥展开后组分斑点圆且集中;⑦混合溶剂最好用新鲜配制。

一般来说,弱极性溶剂体系的基本两相由正己烷和水组成,再根据需要加入甲醇、乙醇,乙酸乙酯来调节溶剂系统的极性,以达到好的分离效果,适合于生物碱、黄酮、萜类等的分离;中等极性的溶剂体系由氯仿和水基本两相组成,由甲醇、乙醇,乙酸乙酯等来调节,适合于蒽醌、香豆素,以及一些极性较大的木脂素和萜类的分离;强极性溶剂,由正丁醇和水组成,也靠甲醇、乙醇,乙酸乙酯等来调节,适合于极性很大的生物碱类化合物的分离。

很多时候,展开剂的选择要靠自己不断变换展开剂的组成来达到最佳效果。

我们在实验中,为了实现一个配体与其他杂质有效分离,曾经尝试了很多种的溶剂组合,最后才找到石油醚—EtOAc—HCOOH (5.5:3.5:0.1)混合溶剂。

一般把两种溶剂混合时,采用高极性/低极性的体积比为1/3的混合溶剂,如果有分开的迹象,再调整比例(或者加入第三种溶剂),达到最佳效果;如果没有分开的迹象(斑点较“拖”),最好是换溶剂。

对于在硅胶中这种酸性物质上易分解的物质,在展开剂里往往加一点点三乙胺,氨水,吡啶等碱性物质来中和硅胶的酸性。

有机化学薄层色谱展开剂的选择

有机化学薄层色谱展开剂的选择
拖尾可以加入少量氨水或冰醋酸(应该交好)甲醇:氯仿对于胺类比较好我常用的展开剂有:氯仿/甲醇;环已烷/丙酮;醋酸乙酯/石油醚;甲醇/吡啶/水;等.本人用过的展开系统中,苯-丙酮用的最多,通过调节不同比例可以得到较好的效果俺的:
EtOAc/Hexanes
Ch2Cl2(EtOAc)/MeOH, 0-1% TEA o
分离的样品酸性比较大,一般在展开剂中加酸
加甲酸是因为该样品是酸性的,加酸的量和该物质的酸性成正比关系,加水可能是因为你的样品是苷类的用酸水做一下缓冲,目的就是让斑点圆滑,不脱尾,展距良好。
我一般用氯仿打底,根据化合物的极性、第二溶剂的极性、RF值等来考察配比及溶剂种类.当然是最便宜,最安全,最环保的了。所以大多选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文献中有写用正己烷的,太贵了,除非特别需要不要用不然银子哗哗的,流的比淋洗剂还快,不过因为极性很小,有时还是非它不可。乙醚也可以用,但是就是容易睡觉,注意保持清醒别让溶剂流干了,那样柱子也就不爽了。二氯甲烷也有用的,但是要知道,它和硅胶的吸附是一个放热过程,所以夏天的时候经常会在柱子里产生气泡,天气冷的时候会好一些。甲醇,据说能溶解部分的硅胶,所以产品如果想过元素分析的话要留神,应该经过后继处理,比如说重结晶等。其他的溶剂用的相对较少,要依个人的不同需要选择了。由于某些原因,用到的淋洗剂多是大包装的(便宜嘛),我们这里是用10升或25升的塑料桶装的,就要注意这些工业品的纯度是较低的。经常能够从送来的大桶底部看见有色的杂质,其他的杂质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在比较严格的柱分时就要对溶剂重蒸。当然过原料时就可以免去这一步了,反正下面还有提纯的方法。另外溶剂在过柱子后最好也回收使用,一方面环保,另一方面也能节省部分经费,缺点是要消耗一定的人工。这里要注意的是,一般在过柱同时进行的是减压旋蒸,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比例由于挥发度的不同会导致极性的变化,一般会使得极性变大,在梯度淋洗时比较合适,正好极性越来越大了。在过完柱子后,溶剂最后回收要采用常压,因为在减压旋蒸时会有部分低沸点的杂质一起出来,常压时就会减少这种现象,如果杂质和你下面要过的样品有反应那就惨了我的处理方法是在点板前,取一点要点板的液体稀释,只要足够稀则可.同意,前几天点板时没有稀释,还被老板训了一下。

薄层色谱法实验报告

薄层色谱法实验报告

1. 掌握薄层色谱的基本原理。

2. 熟悉薄层色谱的操作步骤。

3. 学会利用薄层色谱法分离和鉴定有机化合物。

二、实验原理薄层色谱法(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简称TLC)是一种用于分离和鉴定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层析技术。

其原理基于混合物中各组分在固定相(吸附剂)和流动相(展开剂)中的分配系数不同。

当混合物在薄层板上展开时,各组分会在板上形成不同的斑点,从而实现分离。

在薄层色谱中,固定相通常为吸附剂,如硅胶、氧化铝或纤维素。

展开剂则是一种液体或气体,用于携带混合物在固定相上移动。

当展开剂流过固定相时,混合物中的各组分会发生吸附、解吸和再分配的过程,导致不同组分在固定相上的移动速度不同,从而实现分离。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1. 仪器:- 薄层板(硅胶板)- 展开剂(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 层析缸- 毛细管- 点样器- 显色剂(如紫外灯、碘蒸气)2. 药品:- 有机混合物样品(如苯、甲苯、乙苯等)- 吸附剂(硅胶)- 溶剂(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1. 薄层板的制备:- 称取适量的硅胶,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

- 将混合物均匀涂布在玻璃板上,厚度约为0.2-0.3mm。

- 将涂布好的玻璃板在105℃下烘烤1小时,取出备用。

2. 点样:- 用毛细管吸取少量样品,在薄层板下端约2cm处轻轻点样。

- 点样后,用铅笔在点样位置画一个圈作为原点。

3. 展开剂的选择与制备:- 根据待分离混合物的极性,选择合适的展开剂。

- 将展开剂倒入层析缸中,液面高度约为1-2cm。

4. 展开与显色:- 将薄层板放入层析缸中,盖好盖子。

- 待展开剂上升到薄层板顶部时,取出薄层板,晾干。

- 用紫外灯或碘蒸气对薄层板进行显色,观察各组分在薄层板上的位置。

5. 结果分析:- 计算各组分在薄层板上的比移值(Rf值)。

- 比较不同样品的Rf值,鉴定各组分。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薄层色谱图:- 从薄层色谱图上可以看出,混合物中的各组分在薄层板上形成了不同的斑点,实现了分离。

薄层色谱展开剂选择仅供参考

薄层色谱展开剂选择仅供参考

薄层色谱展开剂选择选择展开剂,要依据溶剂极性和他们的混溶性,溶剂对被分析物的溶解性,以及被分析物的结构;这里只讨论药典里通常使用的以硅胶为固定相主体的正相薄层,也不考虑板的活性; 关于溶剂混溶性,一般根据相似相溶原则,需要注意,极性相差大的不混溶,比如正己烷与甲醇;多元展开剂,主体的两种溶剂不能混溶,就需要通过第三种溶剂来调和;比如:石油醚、正庚烷、正已烷、戊烷、环已烷和甲醇、水之类的;一般正相色谱,固定相为极性,被分析物质的极性越大,需要极性更大的展开剂;了解被分析物的极性可以通过分析其结构获得,很难获得它的极性指数;物质分子化学结构中,通常由较极性部分和非极性部分两部分;例如下面以苯丙烷为极性小部分,随着极性基团部分的增加,总体的极性就增加,展开剂极性也增加了;, 依次为肉桂酸、阿魏酸、咖啡酸、菊苣酸、绿原酸;相应展开剂分别为:正己烷—乙醚—冰醋酸5:5:、苯-冰醋酸-甲醇30:1:3、氯仿-甲醇-甲酸9:1: 、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酸3:6: 1、醋酸丁酯-甲酸-水7::;由于薄层板、比移值不同的原因,展开剂极性比较是相对的,并非绝对的后者大于前者;现在最重要的问题是,不同化合物,怎么定它的极性,又用什么标准来定它对应的展开剂呢以下分开讨论不同化合物极性情况及其对应的展开剂;首先是极性较小的挥发性物质;比如:冰片:石油醚30~60℃—醋酸乙酯17:3、厚朴酚:苯-醋酸乙酯9:、α-香附酮:苯-醋酯乙酯-冰醋酸92:5:5、丹皮酚:环己烷-醋酸乙酯3:1,这类化合物,以石油醚、正构烷和苯为体积百分数比较大的溶剂,通常起溶解和分离化合物的作用,而用醋酸乙酯为调节Rf比移值的溶剂;为了减少拖尾之类其他相似相溶原则以外的影响,适当加入添加剂,如有机酸或者有机碱;极性较小的不挥发性物质;比如:β -谷甾醇:环己烷-醋酸乙酯-甲醇6::1或者环己烷-丙酮5:2 、熊果酸:甲苯-醋酸乙酯-冰醋酸12:4:、齐墩果酸:氯仿-甲醇40:1、猪去氧胆酸:氯仿-乙醚-冰醋酸2:2:1、大黄素:苯—醋酸乙酯—甲醇15:2:或者苯—乙醇8:1、丹参酮ⅡA:苯-醋酸乙酯-甲酸40:25:4 、穿心莲内酯:氯仿-无水乙醇9:1、靛玉红、靛蓝氯仿-乙醇9:1或者苯-氯仿-丙酮5:4:1;这类物质展开剂极性比极性较小的挥发性物质洗脱力强一些,因为这类物质极性小的母核大,而极性大的基团通常可以形成氢键,比如羧酸、羟基;以上物质,母核分子量减小、母核结构中不饱和健的增加尤其是出现苯环,极性基团的增加,都使极性增加,展开剂极性也增大;这个范围内的物质很多,一般展开剂大百分数的溶剂可以从环己烷—〉甲苯—〉二甲苯—〉苯—〉氯仿的顺序,按照极性要求选择;这里注意,异丙醇、正丁醇极性指数也比较小,在这范围的化合物很少用,因为粘性大、展开慢,造成斑点扩散;另外,羟基的氢键作用力也有不利;调节Rf值的溶剂,从醋酸乙酯—〉甲醇—〉丙酮—〉乙醇;挥发性物质也有很多带羰基、羟基的,但从它的挥发性就可以明白,分子间作用力不强,另外,母核与石油醚、正构烷和苯的结构差异小,估计更容易脱离硅胶吸附,更快进入溶剂中,而不需要通过提高展开剂的极性;皂苷类;人参皂苷:氯仿-甲醇-水65:35:1010℃以下放置的下层溶液或正丁醇-醋酸乙酯-水4:1:5的上层溶液或氯仿-醋酸乙酯-甲醇-水15:40:22:1010℃以下放置的下层溶液、芍药苷:氯仿-醋酸乙酯-甲醇-甲酸40:5:10:、黄芩苷:醋酸乙酯-丁酮-醋酸-水10:7:5:3、橙皮苷:苯—醋酸乙酯—甲酸—水1:12::3的上层溶液、葛根素:氯仿-甲醇-水14:5:、芦丁:醋酸乙酯-甲酸-水8:1:1;这类物质,由于存在糖的多羟基结构,苷元的结构影响变小;展开剂中使用极性大的有机溶剂氯仿、醋酸乙酯、甲醇、正丁醇和水;乙酸和甲酸的使用,一方面增大展开剂极性,另外也可以抑制硅胶羟基的作用,减少拖尾;由于混溶性和硅胶耐酸能力的限制,水和酸的使用是有限度的;极性大的小分子有机酸;没食子酸:氯仿-醋酸乙酯-甲酸5:4:1、阿魏酸、咖啡酸、菊苣酸、绿原酸、异绿原酸;这类物质多数是苯乙烯母核的,这个结构的极性本身比较大,另外有酚羟基和羧酸基团,个别有多羟基配基;皂苷的展开剂差不多,极性大;注意甲酸通常指的是浓度85%左右的,含有水;含氮有机物;盐酸小檗碱:苯-醋酸乙酯-甲醇-异丙醇-浓氨试液12:6:3:3:氨蒸气饱和或正丁醇-冰醋酸-水7:1:2、麻黄碱:氯仿-甲醇-浓氨试液20:5:或正丁醇-冰醋酸-水8:2:1、甘草酸铵:醋酸乙酯-甲酸-冰醋酸-水15:1:1:2;由于NH2硅醇基的作用很强,在强极性展开剂加有机酸、有机碱扫尾;对于极性化合物,使用正丁醇对斑点扩散影响较小,因为化合物和硅胶的作用强; 进行薄层分析基本可以根据母核、基团,选择相似的化合物对号入座;当然,具体的条件优化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了;遇到较困难的分离,需要使用到设计优化方法的,已经不属于本文讨论范围了;。

薄层实验方法展开剂各项

薄层实验方法展开剂各项

1.方法原理薄层色谱是一种微量分析的分离过程,它将样品点在以玻璃板或铝、塑料等片材为载体的多孔吸附剂薄层的固定相上,利用流动相在特定的展开室中将混合物中的组份推移到不同距离处,在色谱展开整个过程中,样品的成份受到正反不同的力的作用。

(1) 流动相利用毛细管力带着样品穿过固定相。

(2) 样品与固定相的相互作用是指组份在移行过程中由于偶极 - (诱导) - 偶极相互作用,氢键和范德华力的作用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延缓、吸附、分散、离子交换和络合等分离机理。

由于样品组份与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程度不同,整个毛细管流动过程中分离运动都在进行。

基于这点,TLC系统(流动相和固定相)必须与样品很好地匹配。

用显色试剂处理,许多组份可在日光或紫外灯光下检视。

色谱可用肉眼或使用光密度计和照相机记录或影像系统方法来评价。

2. 薄层板2.1手工自制板2.1.1玻璃板的要求:用于制备薄层板的玻璃板要求表面光洁、平整,最好使用厚薄1~2mm的优质平板玻璃,普通窗玻璃一般不宜用于制作薄层板,玻璃板需洗净至不挂水,晾干,贮存于干燥洁净处备用。

玻璃板反复使用时,应注意经常用洗液及碱液清洗,保持玻璃板面的光洁是保证薄层板质量的最基本要求2.1.2制作方法:除另有规定外,将1份吸附剂加适量的水(如1份硅胶G一般加3份水),在研钵中用研杵沿一个方向小心研磨至成均匀的有适当粘稠度的胶浆,立即倾入涂布器中,均匀地向前推进涂布在玻璃板上;或按照不同涂布器的规定操作涂布;涂布好的薄层板于室温下在水平台上晾干,再在规定的温度(一般为105℃~110℃)下烘约30分钟活化,贮于干燥器中备用。

薄层板的厚度一般为0.25~0.5mm.。

2.2 商品化供应的预制板和高效板2.2.1板的尺寸20x20cm 10x20cm 20x10cm 10x10cm图1 不同的板尺寸TLC/HPTLC预制板有不同的规格供应。

常用的尺寸为20 x 20,10 x 20,20 x 10,或10 x 10 cm。

薄层色谱实践经验技巧总结

薄层色谱实践经验技巧总结
6. 中药一般较难分离,需要薄板,以增加分离度;
7. 手工铺制的板子常用的有:硅胶G板和硅胶CMC-Na板。前者是煅石膏(石膏经140℃烘烤3—4小时)与硅胶按1—1.3:10混合均匀。每份硅胶G加水2—3份调成糊状,即可使用。后者的操作各位大虾已有论述。
8. 如果你铺板目的是做分析用的话,肯定得很仔细用心;如果仅是天然药化那种粗略检查过柱子得到的馏分纯度,那就没有必要这么复杂了,也就是说速度可以快点,板的要求也没有必要这么高;
15. 当展开剂极性差别很大时,特别是极性大的成分所占比例很小时,往往会出现溶剂脱混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展开槽 饱和与不饱和差别没有显著性差异,薄层板上往往会出现类似分层的现象,所以只有换展开系统来调整。
16. 甲醇用量较小,而甲醇又易挥发,容易产生边缘效应,要特别注意展开剂的平衡和层析缸的密封。
14. 展开剂的选择(分离单体):
(1)粗分,也就是当你的样品极性范围比较大的时候,可以直接采用极性较小的流动相。然后将前沿、原点以及前沿及原点间的硅胶分别刮下,提取。这样,样品就被分为几个部分,而各个部分的极性相差也比较小了。然后
再将这几部分分别进行下面的细分TLC 。
40. 制备CMC-Na时,我的方法是将CMC-Na加入沸腾的水中,慢加快搅,防止成团,完全溶解之后,自然沉降或者是抽滤(建议不用滤纸,太慢了,脱脂棉是个不错的选择)。
41. 对于CMC-Na溶液的配置,我认为最好提前几日配好,放置再用。配置时可用超声分散,对少量没有立即溶解的,放置后会逐渐消失。
薄层层析(TLC)实践经验技巧总结:
1. 药典:薄层色谱法系将供试品溶液点于薄层板上,在展开容器内用展开剂展开,使供试品所含成分分离,所得色谱图与事宜的对照物按同法所得的色谱图对比,并可用薄层扫描仪进行扫描,用于鉴别、检查或含量测定。

实验二薄层色谱

实验二薄层色谱

实验二薄层色谱法分离挥发油
一、实验目的:掌握薄层色谱法的基本操作。

二、实验器材及药品
吸附剂:硅胶
展开剂:石油醚/乙酸乙酯=85/15
显色剂:香草醛-硫酸试剂
样品:薄荷油10%的乙醇溶液
三、实验方法
1.配制展开剂:分别量取石油醚42ml、乙酸乙酯7ml,倒入色谱缸中,
混合均匀。

2.点样:在离色谱板底边1.5cm处用铅笔轻轻画一条起始线,并标记
4个原点。

分别用毛细管点上适量样品。

3.展开:把点好样的色谱板放在色谱缸中展开,至展距约10cm左右,
取出,用铅笔标记溶剂前沿,挥干溶剂。

4.显色:向薄层板上喷香草醛-硫酸试剂显色,用电吹风加热,并标
记色斑位置。

5.计算比移值:计算主斑点的Rf值。

四、绘制薄层色谱图。

并讨论,本实验中为什么用混合展开剂,如果
单用石油醚或乙酸乙酯作展开剂,对各斑点的Rf值有何影响?。

薄层色谱分析步骤及注意事项

薄层色谱分析步骤及注意事项

薄层色谱分析步骤及注意事项薄层色谱法(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简写TLC)是物理化学的分离技术,常用于药物的分离与分析现对此方法的分析步骤及注意事项提点建议。

薄层色谱分析步骤完成TLC分析通常需经制板、点样、展开、检出4步操作。

⑴制板在一平面支持物(通常玻璃)上,均匀地涂制硅胶、氧化铝或其他吸附剂薄层、样品的分离、检测就在此薄层色谱板上进行。

一般选用适当规格的表面光滑平整的玻璃板。

常用的薄层板规格有:10cm×20cm、5cm ×20cm、20cm×20cm等。

称取适量硅胶,加入0.2%~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CMC-Na),充分搅拌均匀,进行制板。

一般来说10cm×20cm的玻璃板,3~5g硅胶/块;硅胶与羧甲基纤维素钠的比例一般为1:2~1:4。

制好的玻璃板放于水平台上,注意防尘。

在空气中自然干燥后,置1l0℃烘箱中烘0.5~lh,取出,放凉,并将其放于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薄层板应无花斑、水印,方可备用。

⑵点样用微量进样器进行点样。

点样,先用铅笔在层析上距末端lcm 处轻轻画一横线,然后用毛细管吸取样液在横线上轻轻点样,如果要重新点样,一定要等前一次点样残余的溶剂挥发后再点样,以免点样斑点过。

一般斑点直径大于2mm,不宜超过5mm.底线距基线1~2.5cm,点间距离为lcm左右,样点与玻璃边缘距离至少lcm,为防止边缘效应,可将薄层板两边刮去1~2cm,再进行点样。

⑶展开将点了样的薄层板放在盛在有展开剂的展开槽中,由于毛细管作用,展开溶剂在薄层板上缓慢前进,前进至一定距离后,取出薄层板,样品组分固移动速度不同而彼此分离。

①展开室应预饱和。

为达到饱和效果,可在室中加入足够量的展开剂;或者在壁上贴两条与室一样高、宽的滤纸条,一端浸入展开剂中,密封室顶的盖。

②展开剂一般为两种以上互溶的有机溶剂,并且临用时新配为宜。

③薄层板点样后,应待溶剂挥发完,再放人展开室中展开。

薄层色谱分析步骤及注意事项

薄层色谱分析步骤及注意事项

薄层色谱分析步骤及注意事项薄层色谱法(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简写TLC)是物理化学的分离技术,常用于药物的分离与分析现对此方法的分析步骤及注意事项提点建议。

薄层色谱分析步骤完成TLC分析通常需经制板、点样、展开、检出4步操作。

⑴制板在一平面支持物(通常玻璃)上,均匀地涂制硅胶、氧化铝或其他吸附剂薄层、样品的分离、检测就在此薄层色谱板上进行。

一般选用适当规格的表面光滑平整的玻璃板。

常用的薄层板规格有:10cm×20cm、5cm ×20cm、20cm×20cm等。

称取适量硅胶,加入0。

2%~0。

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CMC —Na),充分搅拌均匀,进行制板。

一般来说10cm×20cm的玻璃板,3~5g硅胶/块;硅胶与羧甲基纤维素钠的比例一般为1:2~1:4。

制好的玻璃板放于水平台上,注意防尘。

在空气中自然干燥后,置1l0℃烘箱中烘0.5~lh,取出,放凉,并将其放于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薄层板应无花斑、水印,方可备用。

⑵点样用微量进样器进行点样。

点样,先用铅笔在层析上距末端lcm 处轻轻画一横线,然后用毛细管吸取样液在横线上轻轻点样,如果要重新点样,一定要等前一次点样残余的溶剂挥发后再点样,以免点样斑点过。

一般斑点直径大于2mm,不宜超过5mm.底线距基线1~2.5cm,点间距离为lcm左右,样点与玻璃边缘距离至少lcm,为防止边缘效应,可将薄层板两边刮去1~2cm,再进行点样。

⑶展开将点了样的薄层板放在盛在有展开剂的展开槽中,由于毛细管作用,展开溶剂在薄层板上缓慢前进,前进至一定距离后,取出薄层板,样品组分固移动速度不同而彼此分离。

①展开室应预饱和。

为达到饱和效果,可在室中加入足够量的展开剂;或者在壁上贴两条与室一样高、宽的滤纸条,一端浸入展开剂中,密封室顶的盖。

②展开剂一般为两种以上互溶的有机溶剂,并且临用时新配为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薄层色谱展开剂与显色剂展开剂的选择:一般常用溶剂按照极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大概为:石油迷<己烷<苯<乙醚<乙酸乙酯<丙酮<乙醇<甲醇使用单一溶剂,往往不能达到很好的分离效果,往往使用混合溶剂通常使用一个高极性和低级性溶剂组成的混合溶剂,高极性的溶剂还有增加区分度的作用,常用的溶剂组合有:< p>Petroleumether/Ethylacetate,petroleumether/Acetone,Petroleumether/Eth er,Petroleumether/CH2Cl2, ethylacetate/MeOH,CHCl3/ethylacetate展开剂的比例要靠尝试.一般根据文献中报道的该类化合物用什么样的展开剂,就首先尝试使用该类展开剂,然后不断尝试比例,直到找到一个分离效果好的展开剂。

展开剂的选择条件:①对的所需成分有良好的溶解性;②可使成分间分开;③待测组分的Rf在0.2~0.8之间,定量测定在0.3~0.5之间;④不与待测组分或吸附剂发生化学反应;⑤沸点适中,黏度较小;⑥展开后组分斑点圆且集中;⑦混合溶剂最好用新鲜配制。

一般来说,弱极性溶剂体系的基本两相由正己烷和水组成,再根据需要加入甲醇、乙醇,乙酸乙酯来调节溶剂系统的极性,以达到好的分离效果,适合于生物碱、黄酮、萜类等的分离;中等极性的溶剂体系由氯仿和水基本两相组成,由甲醇、乙醇,乙酸乙酯等来调节,适合于蒽醌、香豆素,以及一些极性较大的木脂素和萜类的分离;强极性溶剂,由正丁醇和水组成,也靠甲醇、乙醇,乙酸乙酯等来调节,适合于极性很大的生物碱类化合物的分离。

很多时候,展开剂的选择要靠自己不断变换展开剂的组成来达到最佳效果。

一般把两种溶剂混合时,采用高极性/低极性的体积比为1/3的混合溶剂,如果有分开的迹象,再调整比例(或者加入第三种溶剂),达到最佳效果;如果没有分开的迹象(斑点较“拖”),最好是换溶剂。

对于在硅胶中这种酸性物质上易分解的物质,在展开剂里往往加一点点三乙胺,氨水,吡啶等碱性物质来中和硅胶的酸性。

(选择所添加的碱性物质,还必须考虑容易从产品中除去,氨水无疑是较好的选择。

)分离效果的好坏和所用硅胶和溶剂的质量很有关系:不同厂家生产的硅胶可能含水量以及颗粒的粗细程度,酸性强弱不同,从而导致产品在某个厂家的硅胶中分离效果很好,但在另一个厂家的就不行。

溶剂的含水量和杂质含量对分离效果都有明显的影响。

温度,湿度对分离效果影响也很明显,在实验中我们发现有时同一展开条件,上下午的Rf截然不同展开剂的选择主要根据样品的极性、溶解度和吸附剂的活性等因素来考虑在进行薄层层析时,首先应该知道未知化学成分的类型,其极性的大致归属,从提取液或从色谱柱的流动相极性可知,另外某样品里含多种化学成分先按极性不同大致分,然后细分,对于分离未知的化学物质,展开剂的选择也是一个摸索的过程,不应该仅仅从展开剂考虑,多因素综合衡量!洗脱剂:层析过程中溶剂的选择,对组分分离关系极大。

在柱层析时所用的溶剂(单一剂或混合溶剂)习惯上称洗脱剂,用于薄层或纸层析时常称展开剂。

洗脱剂的选择,须根据被分离物质与所选用的吸附剂性质这两者结合起来加以考虑在用极性吸附剂进行层析时,当被分离物质为弱极性物质,一般选用弱极性溶剂为洗脱剂;被分离物质为强极性成分,则须选用极性溶剂为洗脱剂。

如果对某一极性物质用吸附性较弱的吸附剂(如以硅藻土或滑石粉代替硅胶),则洗脱剂的极性亦须相应降低。

在柱层操作时,被分离样品在加样时可采用于法,亦可选一适宜的溶剂将样品溶解后加入。

溶解样品的溶剂应选择极性较小的,以便被分离的成分可以被吸附。

然后渐增大溶剂的极性。

这种极性的增大是一个十分缓慢的过程,称为“梯度洗脱”,使吸附在层析柱上的各个成分逐个被洗脱。

如果极性增大过诀(梯度太大),就不能获得满意的分离。

溶剂的洗脱能力,有时可以用溶剂的介电常数(ε)来表示。

介电常数高,洗脱能力就大。

以上的洗脱顺序仅适用于极性吸附剂,如硅胶、氧化铝。

对非极性吸附剂,如活性炭,则正好与上述顺序相反,在水或亲水住溶剂中所形成的吸附作用,较在脂溶性溶剂中为强。

显色剂的配制:显色剂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检查一般有机化合物的通用显色剂;另一类是根据化合物分类或特殊官能团设计的专属性显色剂。

显色剂种类繁多,本章只能列举一些常用的显色剂。

l.通用显色剂①硫酸常用的有四种溶液:硫酸-水(1:1)溶液;硫酸-甲醇或乙醇(1:1)溶液;1.5mol/L硫酸溶液与0.5-1.5mol/L硫酸铵溶液,喷后110oC烤15min,不同有机化合物显不同颜色。

②0.5%碘的氯仿溶液对很多化合物显黄棕色。

③中性0.05%高锰酸钾溶液易还原性化合物在淡红背景上显黄色。

④碱性高锰酸钾试剂还原性化合物在淡红色背景上显黄色。

溶液I:1%高锰酸钾溶液;溶液Ⅱ:5%碳酸钠溶液;溶液I和溶液Ⅱ等量混合应用。

⑤酸性高锰酸钾试剂喷1.6%高锰酸钾浓硫酸溶液(溶解时注意防止爆炸),喷后薄层于180oC加热15~20min。

⑥酸性重铬酸钾试剂喷5%重铬酸钾浓硫酸溶液,必要时150oC烤薄层。

⑦5%磷钼酸乙醇溶液喷后120oC烘烤,还原性化合物显蓝色,再用氨气薰,则背景变为无色。

⑧铁氰化钾-三氯化铁试剂还原性物质显蓝色,再喷2mol/L盐酸溶液,则蓝色加深。

溶液I:1%铁氰化钾溶液;溶液Ⅱ:2%三氯化铁溶液;临用前将溶液I和溶液Ⅱ等量混合。

2.专属性显色剂由于化合物种类繁多,因此专属性显色剂也是很多的,现将在各类化合物中最常用的显色剂列举如下:(1) 烃类①硝酸银/过氧化氢检出物:卤代烃类。

溶液:硝酸银O.1g溶于水lml,加2-苯氧基乙醇lOOml,用丙酮稀释至200ml,再加30%过氧化氢1滴。

方法:喷后置未过滤的紫外光下照射;结果:斑点呈暗黑色。

②荧光素/溴检出物:不饱和烃。

溶液:I.荧光素0.1g溶于乙醇lOOml;Ⅱ.5%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方法:先喷(I),然后置含溴蒸气容器内,荧光素转变为四溴荧光素(曙红),荧光消失,不饱和烃斑点由于溴的加成,阻止生成曙红而保留荧光,多数不饱和烃在粉红色背景上呈黄色。

③四氯邻苯二甲酸酐检出物:芳香烃。

溶液:2%四氯邻苯二甲酸酐的丙酮与氯代苯(10:1)的溶液。

方法:喷后置紫外光下观察。

④甲醛/硫酸检出物:多环芳烃。

溶液:37%甲醛溶液O.2ml溶于浓硫酸l0ml。

(2)醇类①3,5一二硝基苯酰氯检出物:醇类。

溶液:I.2%本品甲苯溶液;Ⅱ.0.5%氢氧化钠溶液;Ⅲ.O.002%罗丹明溶液。

方法:先喷(I),在空气中干燥过夜,用蒸气薰2min,将纸或薄层通过试液(Ⅱ)30s,喷水洗,趁湿通过(Ⅲ)15s,空气干燥,紫外灯下观察。

②硝酸铈铵检出物:醇类。

溶液:I.1%硝酸铈铵的0.2mol/L硝酸溶液;Ⅱ.N,N-二甲基-对苯二胺盐酸盐1.5g溶于甲醇、水与乙酸(128m1+25m1+1.5m1)混合液中,用前将(I)与(Ⅱ)等量混合。

喷板后于105oC加热5min。

③香草醛/硫酸检出物:高级醇、酚、甾类及精油。

溶液:香草醛1g溶于硫酸lOOml。

方法:喷后于120oC加热至呈色最深。

④二苯基苦基偕肼’检出物:醇类、萜烯、羰基、酯与醚类。

溶液:本品15mg溶于氯仿25ml中。

方法:喷后于110oC加热5~lOmin。

结果:紫色背景呈黄色斑点。

(3)醛酮类①品红/亚硫酸检出物:醛基化合物。

溶液:I.0.01%品红溶液,通入二氧化硫直至无色;Ⅱ.0.05mol/L氯化汞溶液;Ⅲ.O.05mol/L硫酸溶液。

方法:将I、Ⅱ、Ⅲ以1:1:10混合,用水稀释至l00ml。

②邻联茴香胺检出物:醛类、酮类。

溶液:本品乙酸饱和溶液。

③2,4-二硝基苯肼检出物:醛基、酮基及酮糖。

溶液:I.0.4%本品的2mol/L盐酸溶液; Ⅱ.本品O.1g溶于乙醇l00ml中,加浓盐酸lml。

方法:喷溶液I或Ⅱ后,立即喷铁氰化钾的2mol/L盐酸溶液。

结果:饱和酮立即呈蓝色;饱和醛反应慢,呈橄榄绿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不显色。

④绕丹宁检出物:类胡萝卜素醛类。

溶液:I.1%~5%绕丹宁乙醇溶液;Ⅱ.25%氢氧化铵或27%氢氧化钠溶液。

方法:先喷溶液I,再喷溶液Ⅱ,干燥。

(4)有机酸类①溴甲酚绿检出物:有机酸类。

溶液:溴甲酚绿0.1g溶于乙醇500ml和0.1mol/L氢氧化钠溶液5ml。

方法:浸板。

结果:蓝色背景产生黄色斑点。

②高锰酸钾/硫酸检出物:脂肪酸衍生物。

溶液:见通用显色剂酸性高锰酸钾。

③过氧化氢检出物:芳香酸。

溶液:0.3%过氧化氢溶液。

方法:喷后置紫外光(365nm)下观察。

结果:呈强蓝色荧光。

④2,6-二氯苯酚-靛酚钠检出物:有机酸与酮酸。

溶液:0.1%本品的乙醇溶液。

方法:喷后微温。

结果:蓝色背景呈红色。

(5)酚类①Emerson 试剂(4-氨基安替比林/铁氰化钾(Ⅲ))检出物:酚类、芳香胺类及挥发油。

溶液:I.4-氨基安替比林1g溶于乙醇100ml;Ⅱ.铁氰化钾(Ⅲ)4g溶于水50ml,用乙醇稀释至100ml。

方法:先喷溶液I,在热空气中干燥5min,再喷溶液Ⅱ,再于热空气中干燥5min,然后将板置含有氨蒸气(25%氨溶液)的密闭容器中。

结果:斑点呈橙-淡红色。

挥发油在亮黄色背景下呈红色斑点。

②Boute 反应检出物:酚类、氯、溴、烷基代酚。

方法:将薄层置有NO2蒸气(含浓硝酸)的容器中3~10min,再用NH2蒸气(浓氨液)处理。

③氯醌(四氯代对苯醌)检出物:酚类。

溶液:1%本品的甲苯溶液。

④DDQ(二氯二氰基苯醌)试剂检出物:酚类。

溶液:2%本品的甲苯溶液。

⑤TCNE (四氰基乙烯)试剂检出物:酚类、芳香碳氢化物、杂环类、芳香胺类。

溶液:0.5%~1%本品的甲苯溶液。

⑥Gibb’s(2,6-二溴苯醌氯亚胺)试剂检出物:酚类。

溶液:2%本品的甲醇溶液。

⑦氯化铁检出物:酚类、羟酰胺酸。

溶液:1%~5%氯化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