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人口迁移同步练习(1)(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
第二节人口迁移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我国目前人口迁移特点的是
A.人口迁移规模加大,流动频繁
B.人口迁移流向主要为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迁移
C.城乡间的人口迁移是最普遍的人口迁移现象
D.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社会文化因素
1.【答案】D
【解析】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特点:由自然条件差的地方迁往自然条件好的地方,大批迁移;建国到80年代中期:由东部迁往西北和东北部分有计划、有组织;80年代后:由西部迁往东部,由农村迁往城市,自发迁徙,数量大。
目前人口迁移规模加大,流动频繁,故A错误;由于社会经济因素,人口迁移流向主要为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迁移,故B错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城乡间的人口迁移是最普遍的人口迁移现象,故C错误;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经济因素,故D正确;故选D 。
2..关于人口迁移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
A.凡人口在两地区间的空间移动,均称为人口迁移
B.参与国际旅游属于人口迁移范畴
C.我国大学生赴欧美留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属人口迁移
D.属人口迁移范畴的迁移人口,其空间移动距离在1000千米以上
2.【答案】C
【解析】人口迁移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①跨越一定的行政界限;②时间较长,一般一年以上;③定居地的变更。
A根据人口迁移的基本条件判断,人口在两地区间的空间移动,只有定居地变更达一定时间,且要跨越行政区,才能称为人口迁移,故A错误;B参与国际旅游,是短期内改变居住地,属于人口流动现象,B错误;C我国大学生赴欧美留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一般情况下,改变居住地的时间会超过1年,且跨越了国界,属于人口迁移,C正确。
D人口迁移不要求移动距离,但要求跨越行政界线,D错误。
故选:C
3.下列有关我国人口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A.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的人口迁移主要是由内地向沿海迁移
B.我国古代时期没有人口迁移现象
C.长期以来我国人口迁移数量少、规模小
D.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迁移日趋活跃
3.【答案】D
【解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人口流动日益活跃,人口迁移中有组织性迁移比重逐渐下降,而自发性迁移比重上升。
这一阶段的主流是中部向东部的迁移。
故D正确。
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人口流动受到严格控制,人口意愿性迁移一直比较少,虽然20世纪50--70年代也有大量的人口迁移活动,但均以行政调动为主,如60年代有组织地移民支援边疆省份,70年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以及80年代知识青年大量返城等,这一阶段我国人口迁移主流,是从东部向中部以及东、中部向西北、东北、西南方向的迁移。
故A错误。
我国古代时期由于战争等原因也有人口迁移现象;长期以来我国人口迁移数量少、规模小不符合客观事实,故B、C错误。
4.春运被西方人称为“全球最大的时段性人口迁移”。
春运旅客主要属于,春节前人口的主要流动方向为。
()
A.国际人口迁移农村→城市,城市→农村B.国内人口迁移农村→农村,城市→城市
C.省际人口迁移城市→城市,农村→农村D.人口流动现象城市→农村,城市→城市
4.【答案】D
【解析】春运旅客定居地不会发生长期改变,不属于人口迁移,属于人口流动现象,春运以前的人口流动主要从城市到农村“返乡过年”或者城市到城市的人口流动。
故选D。
历史上,我国就出现了“下南洋”、“闯关东”、“走西口”的人口大迁徙,到20世纪80年代后出现了更大规模的以“孔雀东南飞”为标志的人口迁移潮。
读下图,完成下题。
5.按人口迁移空间范围分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闯关东”、“孔雀东南飞”为国内人口迁移B.“下南洋”、“孔雀东南飞”为国际人口迁移
C.“走西口”、“下南洋”为国内人口迁移D.“闯关东”、“走西口”为国际人口迁移
5.【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口迁移的相关知识。
国内人口迁移是指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图示中的“闯关东”和“孔雀东南飞”现象均发生在我国境内,属于典型的国内人口迁移,A 选项说法正确;图示“下南洋”路线具体指人口由我国南部沿海地区迁移到东南亚地区,属于国际人口迁移,B选项说法错误;“走西口”路线指的是我国华北地区的人口向黄河以西进行迁移,属于国内人口迁移,C、D选项错误,综上分析,本题选择A选项。
6.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引起的移民
A.多为短期流动人口B.是国家有计划、有组织安排的
C.以人口自发迁移为主D.对迁入地的建设发展不利
7.英国阿伯丁、我国大庆等城市的兴起,引起大量人口迁入,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A.气候条件适宜B.政治中心的改变
C.经济发展较慢D.矿产资源的开发
【答案】6.B7.D
【解析】6.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引起的移民,主要是因为水库建设淹没土地,人口迁移。
这次人口迁移是我国事先安排好的,是有计划、有组织的人口迁移,是永久性的人口迁移。
B正确。
7.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随着我国大庆油田、英国阿伯丁油田等的石油开发,吸引大量人口迁人,主要受矿产资源的影响。
8.下图为“人口迁移示意图”,箭头表示人口迁移方向,据此回答下题。
若此图表示目前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A.从北美迁往拉美B.从亚洲迁往北美
C.从亚洲迁往非洲D.从欧洲迁往亚洲
8.【答案】B
【解析】若此图表示目前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应是由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迁向发达国家或地区,则该图可能表示从亚洲迁往北美,B对。
北美、欧洲主要是发达国家,拉美、亚洲、非洲主要是发展中国家,A、C、D错。
二、综合题
9.读人口迁移与行政区域关系图(图甲)和20世纪50年代美国老年人口迁移示意图(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是三个不同行政区,图中属于人口迁移现象的有______、______、______。
(2)影响人口迁移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是______因素。
我国当前人口迁移的目的主要是______和______。
(3)但影响图乙中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______。
(4)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
(5)人口迁移对迁出地有什么影响?______。
9.【答案】B1→A1 C1→B2 A2→C2 经济务工经商气候有计划有组织
由于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有利: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促进经济发展;缓解人地矛盾。
不利: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
【解析】本题考查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
(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B1→A1、C1→B2、A2→C2跨越了行政界线,最有可能是人口迁移。
(2)追求更高的生活是人类生活的基本要求,故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经常的因素。
我国当前人口迁移的目的主要是务工和经商。
(3)乙图表示美国,东北地区位于五大湖周围气候冷湿,不利于老年人生活,而南部和西部阳光明媚,故气候条件影响了美国老年人由东北部向西部、南部迁移。
(4)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放宽了户籍管理,故经济因素成为影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由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迁移,表现为由乡村向城市,由内陆向沿海;现阶段影响我国人口迁移的原因主要从经济因素分析。
(5)人口迁移对迁出地有不利和有利两方面的影响。
有利影响: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居民收入,改善生活质量;缓解人地矛盾等。
不利影响有:导致迁出地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土地荒芜;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增多等。
10.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据国家农调总队抽样调查,我国3个产业工人中有2个来自农村。
材料二我国人口迁移城乡结构图。
(1)我国目前跨省流动人口比重大,其主要流向是怎样的?人口迁移城乡结构图表明,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
(2)人口迁移可能给迁入地带来哪些影响?
10【答案】(1)流向:由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较发达地区;主要特点: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和集中(2)有利影响:弥补了劳动力的不足;提高了城市化水平,促进了经济发展。
不利影响:加剧迁入地区人地矛盾;给城市基础设施增加了压力;给城市管理增加了困难。
【解析】(1)读图,我国民工流出的省份主要是四川、贵州、广西、湖南、江西、湖北、安徽、河南、重庆等,主要位于中西部内陆地区;我国民工流入的省份主要是北京、天津、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新疆等,主要位于东部沿海地区,因此当前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是由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东部经济发达地区。
当前我国人口迁出以农村人口为主,占73%,而迁入地以城市为主,占74.4%,因此在城乡结构中,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是人口由农村迁往城市、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
(2)人口迁移的影响应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做答。
有利影响:大量人口迁往城市,给城市提供了丰富的廉价劳动力,弥补了城市劳动力不足的状况;带动当地商品经济、第三产业和工业的发展,从而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推动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不利影响:大量人口迁入,使迁入地土地资源更紧张,加剧了迁入地的人地矛盾;给城市的交通、住房、教育、医疗、基础设施等带来一系列的压力;大量外来人口流动也增加了城市管理难度,增加了社会治安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