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基质Ⅰ型胶原的增龄性改变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研究了尿中 =6 和 >6 含量随年龄 ( $ # D’ B0C983@:927 等
岁, 男性 $$ 名, 女性 $D 名) 的变化, 发现二者在儿童体内含 量较高, 但 =6 是成年人的 !E F & 倍, >6 是成年人的 !, F & 倍; 成年人, 除了 $’ # ,’ 年龄组外, 各性别或年龄组无差异, 故 不能单纯用它们来判断中老年人骨代谢的改变。有关反应 骨形成的胶原肽段的研究资料相对较少, 其增龄改变有待 进一步研究。 直 , F "型胶原有关物理学参数的改变:胶原的含量、 径、 极性、 热稳定性、 负荷能力等物理学参数随着年龄的增 长而发生规律性的变化, 它们的变化与上述胶原分子结构 的变化相对应。 与青年鼠相比, 老年鼠纤维的直径较大, 区带距离相 同, 交迭区间隙平均深度较深。老年鼠胶原与青年鼠胶原 具有相同的 G 带, 但宽度和深度都较小。偏振光显微镜下 可见胶原的极性消失, 并可见沿 4 型胶原长轴有强阳性的 双折射, 表明结晶体沿着多肽链的氨基酸分子轴分布。当 两性分子与胶原的 $ 个或更多阴离子基团结合时, 胶原的 双折射增强; 当单极分子与相同的基团或蛋白多糖及羟基 硫酸化、 乙酰化的蛋白质或碳水化合物等阳离子基团结合 时, 胶原的双折射减弱。年龄增长导致胶原双折射的增强, 不能归因于分子内部的改变, 而是分子间改变的结果
〔$〕
即糖化交联, 是糖化作用的结果。蛋白质的非酶性糖基化 又称 456,,578 反 应, 是 一 个 非 常 复 杂 的 多 步 骤 反 应。 ( 58950:;8 456,,578 反应晚期阶段可形成高级糖化终末产物
〔3〕 。糖化交联是老年人成胶原组织功 <,-:5=6>0 ;08?, @+A?)
能不良的主要原因, 也是胶原衰老过程的重要因素。随着 年龄的增长, 高级糖化终末产物在皮肤、 肌腱等非矿化组织 中明显积聚, 导致这些组织硬度增加, 但其在骨组织的积聚 程度较小, 这与骨转换相对较快有关。戊糖素 ( B;0=>?6860;)
〔F〕 是骨内最常见的一种糖化交联。 C5D5E5?E6 等 测定了 $)"
〔&〕 异常的情况下骨折的发生 ; 酮亚胺与端肽醛基间进一步
反应可形成成熟的吡啶酚或吡咯交联物, 成熟的酶性交联 物在维持胶原的稳定性及胶原的生化完整性中起重要作 用。有研究表明, 由出生到 &3 岁期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骨胶原不成熟交联 物迅速减少, 成熟交联物则明显增多, 二者在成年后维持一
〔(〕 定的水平 。这种变化规律在皮质骨和小梁骨相似。在青
〔%〕
一生中保持不变, 骨胶原含量随年龄变化不大。
〔!&〕 热稳定性是胶原的重要物理学性质。GC/.0;30/ 等 研
究了 &! 名健康人 ($! 名女性, 年龄 $’ # %" 岁, 年 $’ 名男性, 髂骨皮质骨的热稳定性, 发现男性骨胶原的 龄 $! # A& 岁) 热稳定性在 "’ # "E 岁时开始下降, 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迅 速降低; 女性各年龄组骨胶原热稳定性有明显变动, 而没有 规律。他对 $、 胶原 E、 !E 及 $E 月龄大鼠股骨的研究发现, 纤维的热稳定性和可被胃蛋白酶降解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 降低。用人纤维原细胞胶原酶只能降解骨胶原的一小部 分, 而用连续的胃蛋白酶和胶原酶则可完全降解骨胶原, 表 明当胶原酶和端肽裂解酶作用于适当的位点时对骨胶原有 很强的降解作用。胃蛋白酶降解后胶原的溶解曲线呈双相 性改变, 峰值为 ,E F %I 和 &’ F AI 。随着年龄的增长, 胶原在 而且胶原的溶解温度 ( *J) 与热稳 ,E F %I 溶解的比例增加, 定性呈平行下降。热稳定性的年龄相关性改变可归因于胶 原分子稳定性的降低。用胃蛋白酶和胶原酶连续降解骨胶 原的产物只有一个峰值 (,E F !I ) , 并且其 *J 不随年龄而变 化。以上结果表明, 胃蛋白酶降解胶原的第 ! 个转变是年 龄相关的热稳定性降低的结果。与骨胶原相比较, 软组织 胶原的热稳定性与年龄无关, 也没有特征性的双向溶解曲 线。 随着年龄的增长, 骨胶原的最大负载、 负载(张力曲线 的最大斜率 (最大硬度) 、 收缩温度、 等容加热收缩率等逐渐 下降。这可导致骨韧性和骨强度的降低。 三、 "型胶原结构改变的病理意义 胶原在骨细胞的发育、 分化和活性调节等方面起重要 作用, 而它这些功能的正常发挥是建立在正常结构和数量 基础上的, 故胶原结构和数量的改变可致骨细胞发育、 分化 和功 能 的 异 常, 进 而 改 变 骨 的 结 构 和 性 能。如 KCL900/
〔!E〕 等 根据时相基因 (即在特定时间内表达的特殊基因) 的
测定了不同月龄大鼠结
缔组织 4 型胶原的外消旋化和异构化程度, 并与骨相比较, 结果显示动脉、 肺、 肠、 肾、 骨骼肌及心肌 4 型胶原的外消旋 化和异构化程度明显低于骨, 表明骨 4 型胶原 )*+ 的高度 外消旋化和异构化具有组织特异性。由上述可知, 随着年 龄的增长, 骨 " 型胶原的 )*+ 通过非酶性化学反应发生组 织特异性的外消旋化和异构化。它的发生与骨吸收、 骨重 建速率密切相关。老年人骨吸收增强, 骨重建减缓, 胶原的 外消旋化和异构化程度增加。 "型胶原相关肽段浓度随年龄增长的变化: " 型胶原 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肽段可以反映机体骨代谢的情况, 其中 羟赖氨酰吡啶酚 ( 7189:+1;131;<19.8./:;./0 , )*+、 5*+、 4)*6、 、 赖氨酰吡啶酚 ( ;131;<19.8./:;./0, 反映骨吸收, =6) >6) 6456、 尿 5*+ 的浓度与骨形态计量 64)6 反映骨形成。研究表明,
。
二、 增龄过程中 % 型胶原结构的改变 $ 2 骨胶原交联的改变:交联可分为酶性交联和非酶性 交联 & 类。 ($) 酶性交联是在发育和成熟过程中由酶精确 控制产生的, 可分为非成熟形式 (如酮亚胺) 和成熟形式 (如 吡啶酚、 脱氧吡啶酚、 吡咯交联物) 。不成熟的酮亚胺交联 物是通过醛基与螺旋状赖氨酸或羟赖氨酸间的缩合反应形 成的, 这种交联物是骨中最多的交联物, 它的减少可导致骨 小梁力量的下降, 并可解释骨质疏松症患者在胶原密度无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 年 $& 月第 &" 卷第 F 期
LE60 U +;765=7,S;:2 &""$,V>, 2 &", I>2 F
)F3
综述・ ・
骨基质 ! 型胶原的增龄性改变
高林峰 王洪复
少年期, 成熟交联物与非成熟交联物的比值随年龄的增长 而迅速增大, 中老年阶段这种改变并不突出, 因此不能用它 来解释老年人骨质的丢失及骨脆性的增加; 比较合理的解 释是: 在老年期, 骨胶原的翻译后加工过程发生改变而导致 交联结构的改变, 最终改变骨组织的机械性能。例如有研 究表明, 赖氨酸羟化作用模式的微细变化可导致交联物外
〔)〕 形的改变, 这种变化与骨强度密切相关 。 (&) 非酶性交联
最近人们逐渐认识到骨基质改变在骨质疏松症病理机 制中的重要意义, 并着手对其进行研究。骨基质由有机成 分和无机成分组成, 有机成分主要是胶原蛋白、 糖蛋白和蛋 白多糖, 无机成分主要是磷酸钙和碳酸钙。胶原占骨基质 总体积的 !"# 以上, 主要是 !、 "、 #、 $、 %、 &、 ’ 型胶 原, 而!型胶原约占 !"# , 其他胶原不足 $"# 。骨基质胶 原在骨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骨质的形成与吸收、 骨基质矿化 等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 骨组织 呈退行性改变, 以至发生骨质疏松症。在此过程中, 骨胶原 结构发生明显改变, 充分阐明这种改变有助于明确骨质疏 松症的发病机制, 并提供新的治疗途径。现就近年来这方 面的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一、 % 型胶原的分子结构特点 骨 % 型胶原基 本 结 构 单 位 是 原 胶 原, 它是由 & 条( $ ( !) 和 $ 条( ( 肽链组成的纤维状蛋白质。肽链内甘氨 & !) 酸残基含量高达 $ ’ (, 脯氨酸、 羟脯氨酸达 $ ’ ), 甘*脯*羟脯 反复出现, 可表示为 +,-*.*/, 它是三股螺旋特定空间构象 所依赖的 $ 级结构基础。在胶原纤维内部, 原胶原蛋白分 子呈 $ ’ ) 交替排列, $ 个原胶原的头部与下 $ 个原胶原的尾 磷酸钙晶体在此空隙处沉积后成 部有 $ 个 )" 01 的间隙, 骨。原胶原分子氨基端与相邻原胶原分子的羧基端的赖氨 酸或羟脯氨酸间通过醛醇缩合和醛胺缩合等过程形成各种 共价键, 产生侧向连接, 形成胶原原纤维 (即微纤维) , 胶原 原纤维进一步侧向排列形成胶原纤维
名 &" G !( 岁健康妇女的血清戊糖素, 发现 3" 岁以上组戊 糖素明显高于较年轻组, H" G !( 岁组测值是 &" G &! 岁组的 绝经与否对戊糖素的量没有影响。高水平的戊糖素 ) 倍, 常伴有胶原网的硬化, 而胶原的硬化和进一步交联可导致 骨脆性增加及易于疲劳。此外, 老龄动物胶原糖化位点的 分布不同于低龄动物 , 主要原因是增龄过程中胶原分子内 的优先糖化位点得以保留。 & 2 !型胶原相关肽段的改变:在 ! 型胶原的合成和降 解过程中, 可产生多种肽段, 如 I 端前肽 ( =E; 5160>=;71605, 、L 端 前 肽( =E; B7>B;B=68; >J =-B;*% B7>:>,,5<;0 ,K%IK ) 、 :57M>N-=;71605, B7>B;B=68; >J =-B;*% B7>:>,,5<;0 , K%LK ) I 端尾 肽 ( I*=;,>B;B=68;? >J =-B; % :>,,5<;0 , 、 ( L* ICN ) L 端尾肽 及交联的 L 端肽 ( =E; =;,>B;B=68;? >J =-B; % :>,,5<;0, LCN ) :57M>N-=;71605, :7>??*,60D;8 =;,>B;B=68; >J =-B;*% :>,,5<;0 , %LCK) 等, 统称为!型胶原相关肽段。这些肽段结构和数量随着 年龄增长而发生的变化不仅可以反映骨代谢的动态情况, 而且可作为代谢性骨病的诊断依据及疗效评价指标。 增龄过程中!型胶原 LCN 的异构化和外消旋化。 L,>>? 〔Q〕 〔H〕 和 O,;8;,6P? 、 的研究表明, C5D5E5?E6 等 % 型胶原 LCN 包含 序列 @RS++T (第 $ &"! G $ &$) 位氨基酸) 的 @?B ($ &$$) 可 发生外消旋化和异构化 (@?B$ &$$ 和 +,-$ &$& 间) , 形成 ) 种 异构体, 即原肽段形式 ( 、 含有 ) ( *LCN) *@?B 的异构形式 * ( ) 、 含有 S*@?B 残基的外消旋形式和 异 构 化*外 消 旋 形 LCN) 式, 这是自发的非酶性化学反应的结果。外消旋化及异构 化程度随增龄而增加。 在 *LCN 的值在 $F 岁以下者最高, (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老年医学研究中心骨代谢 &"""(& 上海市, 研究室
万方数据
&""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 年 !$ 月第 $’ 卷第 " 期
)7./ O -09.C29,G0PF $’’!,Q:; F $’, 5:F "
但在各年龄组 !" # $% 岁有所下降, &’ 岁以上有上升趋势, 有很大差异, 绝经后妇女的 ! ()*+ 值明显高于绝经前妇女, ()*+ 很好地反映了少年期伴随骨重建的骨吸收增加及绝 ! 经后妇女较高的骨吸收率; 其他 , 型 )*+ 随年龄的增长而 增加。与健康人相比,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 ! ()*+ 与 其它 , 型的比值升高。-./0123 等
〔!’〕 学参数呈明显正相关。?9@:;; 等 发现 $! # ,’ 岁男性的
尿 5*+ 与肌酐的比值、 血 64)6 明显高于 ,! # A" 岁者, 表明 青年期骨代谢活跃, 骨吸收、 骨重建的速率均较快, 中老年 期后减缓。尿 =6 和 >6 也是反映胶原吸收的较好指标, 因 其不 受 新 合 成 胶 原 分 子 及 非 胶 原 蛋 白 降 解 的 影 响。
岁, 男性 $$ 名, 女性 $D 名) 的变化, 发现二者在儿童体内含 量较高, 但 =6 是成年人的 !E F & 倍, >6 是成年人的 !, F & 倍; 成年人, 除了 $’ # ,’ 年龄组外, 各性别或年龄组无差异, 故 不能单纯用它们来判断中老年人骨代谢的改变。有关反应 骨形成的胶原肽段的研究资料相对较少, 其增龄改变有待 进一步研究。 直 , F "型胶原有关物理学参数的改变:胶原的含量、 径、 极性、 热稳定性、 负荷能力等物理学参数随着年龄的增 长而发生规律性的变化, 它们的变化与上述胶原分子结构 的变化相对应。 与青年鼠相比, 老年鼠纤维的直径较大, 区带距离相 同, 交迭区间隙平均深度较深。老年鼠胶原与青年鼠胶原 具有相同的 G 带, 但宽度和深度都较小。偏振光显微镜下 可见胶原的极性消失, 并可见沿 4 型胶原长轴有强阳性的 双折射, 表明结晶体沿着多肽链的氨基酸分子轴分布。当 两性分子与胶原的 $ 个或更多阴离子基团结合时, 胶原的 双折射增强; 当单极分子与相同的基团或蛋白多糖及羟基 硫酸化、 乙酰化的蛋白质或碳水化合物等阳离子基团结合 时, 胶原的双折射减弱。年龄增长导致胶原双折射的增强, 不能归因于分子内部的改变, 而是分子间改变的结果
〔$〕
即糖化交联, 是糖化作用的结果。蛋白质的非酶性糖基化 又称 456,,578 反 应, 是 一 个 非 常 复 杂 的 多 步 骤 反 应。 ( 58950:;8 456,,578 反应晚期阶段可形成高级糖化终末产物
〔3〕 。糖化交联是老年人成胶原组织功 <,-:5=6>0 ;08?, @+A?)
能不良的主要原因, 也是胶原衰老过程的重要因素。随着 年龄的增长, 高级糖化终末产物在皮肤、 肌腱等非矿化组织 中明显积聚, 导致这些组织硬度增加, 但其在骨组织的积聚 程度较小, 这与骨转换相对较快有关。戊糖素 ( B;0=>?6860;)
〔F〕 是骨内最常见的一种糖化交联。 C5D5E5?E6 等 测定了 $)"
〔&〕 异常的情况下骨折的发生 ; 酮亚胺与端肽醛基间进一步
反应可形成成熟的吡啶酚或吡咯交联物, 成熟的酶性交联 物在维持胶原的稳定性及胶原的生化完整性中起重要作 用。有研究表明, 由出生到 &3 岁期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骨胶原不成熟交联 物迅速减少, 成熟交联物则明显增多, 二者在成年后维持一
〔(〕 定的水平 。这种变化规律在皮质骨和小梁骨相似。在青
〔%〕
一生中保持不变, 骨胶原含量随年龄变化不大。
〔!&〕 热稳定性是胶原的重要物理学性质。GC/.0;30/ 等 研
究了 &! 名健康人 ($! 名女性, 年龄 $’ # %" 岁, 年 $’ 名男性, 髂骨皮质骨的热稳定性, 发现男性骨胶原的 龄 $! # A& 岁) 热稳定性在 "’ # "E 岁时开始下降, 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迅 速降低; 女性各年龄组骨胶原热稳定性有明显变动, 而没有 规律。他对 $、 胶原 E、 !E 及 $E 月龄大鼠股骨的研究发现, 纤维的热稳定性和可被胃蛋白酶降解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 降低。用人纤维原细胞胶原酶只能降解骨胶原的一小部 分, 而用连续的胃蛋白酶和胶原酶则可完全降解骨胶原, 表 明当胶原酶和端肽裂解酶作用于适当的位点时对骨胶原有 很强的降解作用。胃蛋白酶降解后胶原的溶解曲线呈双相 性改变, 峰值为 ,E F %I 和 &’ F AI 。随着年龄的增长, 胶原在 而且胶原的溶解温度 ( *J) 与热稳 ,E F %I 溶解的比例增加, 定性呈平行下降。热稳定性的年龄相关性改变可归因于胶 原分子稳定性的降低。用胃蛋白酶和胶原酶连续降解骨胶 原的产物只有一个峰值 (,E F !I ) , 并且其 *J 不随年龄而变 化。以上结果表明, 胃蛋白酶降解胶原的第 ! 个转变是年 龄相关的热稳定性降低的结果。与骨胶原相比较, 软组织 胶原的热稳定性与年龄无关, 也没有特征性的双向溶解曲 线。 随着年龄的增长, 骨胶原的最大负载、 负载(张力曲线 的最大斜率 (最大硬度) 、 收缩温度、 等容加热收缩率等逐渐 下降。这可导致骨韧性和骨强度的降低。 三、 "型胶原结构改变的病理意义 胶原在骨细胞的发育、 分化和活性调节等方面起重要 作用, 而它这些功能的正常发挥是建立在正常结构和数量 基础上的, 故胶原结构和数量的改变可致骨细胞发育、 分化 和功 能 的 异 常, 进 而 改 变 骨 的 结 构 和 性 能。如 KCL900/
〔!E〕 等 根据时相基因 (即在特定时间内表达的特殊基因) 的
测定了不同月龄大鼠结
缔组织 4 型胶原的外消旋化和异构化程度, 并与骨相比较, 结果显示动脉、 肺、 肠、 肾、 骨骼肌及心肌 4 型胶原的外消旋 化和异构化程度明显低于骨, 表明骨 4 型胶原 )*+ 的高度 外消旋化和异构化具有组织特异性。由上述可知, 随着年 龄的增长, 骨 " 型胶原的 )*+ 通过非酶性化学反应发生组 织特异性的外消旋化和异构化。它的发生与骨吸收、 骨重 建速率密切相关。老年人骨吸收增强, 骨重建减缓, 胶原的 外消旋化和异构化程度增加。 "型胶原相关肽段浓度随年龄增长的变化: " 型胶原 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肽段可以反映机体骨代谢的情况, 其中 羟赖氨酰吡啶酚 ( 7189:+1;131;<19.8./:;./0 , )*+、 5*+、 4)*6、 、 赖氨酰吡啶酚 ( ;131;<19.8./:;./0, 反映骨吸收, =6) >6) 6456、 尿 5*+ 的浓度与骨形态计量 64)6 反映骨形成。研究表明,
。
二、 增龄过程中 % 型胶原结构的改变 $ 2 骨胶原交联的改变:交联可分为酶性交联和非酶性 交联 & 类。 ($) 酶性交联是在发育和成熟过程中由酶精确 控制产生的, 可分为非成熟形式 (如酮亚胺) 和成熟形式 (如 吡啶酚、 脱氧吡啶酚、 吡咯交联物) 。不成熟的酮亚胺交联 物是通过醛基与螺旋状赖氨酸或羟赖氨酸间的缩合反应形 成的, 这种交联物是骨中最多的交联物, 它的减少可导致骨 小梁力量的下降, 并可解释骨质疏松症患者在胶原密度无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 年 $& 月第 &" 卷第 F 期
LE60 U +;765=7,S;:2 &""$,V>, 2 &", I>2 F
)F3
综述・ ・
骨基质 ! 型胶原的增龄性改变
高林峰 王洪复
少年期, 成熟交联物与非成熟交联物的比值随年龄的增长 而迅速增大, 中老年阶段这种改变并不突出, 因此不能用它 来解释老年人骨质的丢失及骨脆性的增加; 比较合理的解 释是: 在老年期, 骨胶原的翻译后加工过程发生改变而导致 交联结构的改变, 最终改变骨组织的机械性能。例如有研 究表明, 赖氨酸羟化作用模式的微细变化可导致交联物外
〔)〕 形的改变, 这种变化与骨强度密切相关 。 (&) 非酶性交联
最近人们逐渐认识到骨基质改变在骨质疏松症病理机 制中的重要意义, 并着手对其进行研究。骨基质由有机成 分和无机成分组成, 有机成分主要是胶原蛋白、 糖蛋白和蛋 白多糖, 无机成分主要是磷酸钙和碳酸钙。胶原占骨基质 总体积的 !"# 以上, 主要是 !、 "、 #、 $、 %、 &、 ’ 型胶 原, 而!型胶原约占 !"# , 其他胶原不足 $"# 。骨基质胶 原在骨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骨质的形成与吸收、 骨基质矿化 等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 骨组织 呈退行性改变, 以至发生骨质疏松症。在此过程中, 骨胶原 结构发生明显改变, 充分阐明这种改变有助于明确骨质疏 松症的发病机制, 并提供新的治疗途径。现就近年来这方 面的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一、 % 型胶原的分子结构特点 骨 % 型胶原基 本 结 构 单 位 是 原 胶 原, 它是由 & 条( $ ( !) 和 $ 条( ( 肽链组成的纤维状蛋白质。肽链内甘氨 & !) 酸残基含量高达 $ ’ (, 脯氨酸、 羟脯氨酸达 $ ’ ), 甘*脯*羟脯 反复出现, 可表示为 +,-*.*/, 它是三股螺旋特定空间构象 所依赖的 $ 级结构基础。在胶原纤维内部, 原胶原蛋白分 子呈 $ ’ ) 交替排列, $ 个原胶原的头部与下 $ 个原胶原的尾 磷酸钙晶体在此空隙处沉积后成 部有 $ 个 )" 01 的间隙, 骨。原胶原分子氨基端与相邻原胶原分子的羧基端的赖氨 酸或羟脯氨酸间通过醛醇缩合和醛胺缩合等过程形成各种 共价键, 产生侧向连接, 形成胶原原纤维 (即微纤维) , 胶原 原纤维进一步侧向排列形成胶原纤维
名 &" G !( 岁健康妇女的血清戊糖素, 发现 3" 岁以上组戊 糖素明显高于较年轻组, H" G !( 岁组测值是 &" G &! 岁组的 绝经与否对戊糖素的量没有影响。高水平的戊糖素 ) 倍, 常伴有胶原网的硬化, 而胶原的硬化和进一步交联可导致 骨脆性增加及易于疲劳。此外, 老龄动物胶原糖化位点的 分布不同于低龄动物 , 主要原因是增龄过程中胶原分子内 的优先糖化位点得以保留。 & 2 !型胶原相关肽段的改变:在 ! 型胶原的合成和降 解过程中, 可产生多种肽段, 如 I 端前肽 ( =E; 5160>=;71605, 、L 端 前 肽( =E; B7>B;B=68; >J =-B;*% B7>:>,,5<;0 ,K%IK ) 、 :57M>N-=;71605, B7>B;B=68; >J =-B;*% B7>:>,,5<;0 , K%LK ) I 端尾 肽 ( I*=;,>B;B=68;? >J =-B; % :>,,5<;0 , 、 ( L* ICN ) L 端尾肽 及交联的 L 端肽 ( =E; =;,>B;B=68;? >J =-B; % :>,,5<;0, LCN ) :57M>N-=;71605, :7>??*,60D;8 =;,>B;B=68; >J =-B;*% :>,,5<;0 , %LCK) 等, 统称为!型胶原相关肽段。这些肽段结构和数量随着 年龄增长而发生的变化不仅可以反映骨代谢的动态情况, 而且可作为代谢性骨病的诊断依据及疗效评价指标。 增龄过程中!型胶原 LCN 的异构化和外消旋化。 L,>>? 〔Q〕 〔H〕 和 O,;8;,6P? 、 的研究表明, C5D5E5?E6 等 % 型胶原 LCN 包含 序列 @RS++T (第 $ &"! G $ &$) 位氨基酸) 的 @?B ($ &$$) 可 发生外消旋化和异构化 (@?B$ &$$ 和 +,-$ &$& 间) , 形成 ) 种 异构体, 即原肽段形式 ( 、 含有 ) ( *LCN) *@?B 的异构形式 * ( ) 、 含有 S*@?B 残基的外消旋形式和 异 构 化*外 消 旋 形 LCN) 式, 这是自发的非酶性化学反应的结果。外消旋化及异构 化程度随增龄而增加。 在 *LCN 的值在 $F 岁以下者最高, (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老年医学研究中心骨代谢 &"""(& 上海市, 研究室
万方数据
&""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 年 !$ 月第 $’ 卷第 " 期
)7./ O -09.C29,G0PF $’’!,Q:; F $’, 5:F "
但在各年龄组 !" # $% 岁有所下降, &’ 岁以上有上升趋势, 有很大差异, 绝经后妇女的 ! ()*+ 值明显高于绝经前妇女, ()*+ 很好地反映了少年期伴随骨重建的骨吸收增加及绝 ! 经后妇女较高的骨吸收率; 其他 , 型 )*+ 随年龄的增长而 增加。与健康人相比,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 ! ()*+ 与 其它 , 型的比值升高。-./0123 等
〔!’〕 学参数呈明显正相关。?9@:;; 等 发现 $! # ,’ 岁男性的
尿 5*+ 与肌酐的比值、 血 64)6 明显高于 ,! # A" 岁者, 表明 青年期骨代谢活跃, 骨吸收、 骨重建的速率均较快, 中老年 期后减缓。尿 =6 和 >6 也是反映胶原吸收的较好指标, 因 其不 受 新 合 成 胶 原 分 子 及 非 胶 原 蛋 白 降 解 的 影 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