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碎片化”阅读对当代大学生写作的影响.

浅论“碎片化”阅读对当代大学生写作的影响.
浅论“碎片化”阅读对当代大学生写作的影响.

浅论“碎片化”阅读对当代大学生写作的影响

【摘要】当下,“碎片化”阅读已成为数字化发展的主要催生物,拥有着众多的受众群体和强大的生命力,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甚至是生活习惯。大学生作为对新事物反应最为强烈的群体,写作水平在“碎片化”阅读的影响下有着或多或少的改变,然而这种改变又对新时代的教育有着新的挑战,需要更为严谨地规划与引导。

【关键词】“碎片化”阅读大学生写作影响

互联网及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网民的急速增长、智能终端的迅速普及以及传统内容的数字化,为信息传播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对纸质阅读造成了巨大冲击,但同时也拓宽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日渐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受巨大科技力量影响下的当代有着无法比拟的时代特征,“碎片化”即为现代典型的时代表征之一――时间碎片化、信息碎片化、思维碎片化、思想碎片化、阅读碎片化。其中,阅读的碎片化体现着“碎片化”时代的典型特征。

“碎片化”一词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关于“后现代主义”的有关研究文献中,指完整的东西破成诸多的零块。一般而言,“碎片化”阅读有着两种定义:一是对书本中较长的内容进行拆散,利用零散的时间进行阅读,如古人所言“马上,枕上,厕上”的时间,形成内容片段式、非结构化的阅读;二为利用手机、平板、mp4等电子产品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包括对文字、声音、图像的立体知识信息的获取和网络在线

阅读和下载浏览,阅读由读书走向读屏。而在当下,“碎片化”阅读一般指向后者。且2012年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4.2亿,在整体网民中占74.5%。其中,智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3亿,在手机网民中占比达79%,成为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重要载体。且网民对手机的网上阅读依赖较大,据调查,手机网民平均每天使用手机上网的时间达到124分钟,每天上网4小时以上的重度手机网民达到22%。可见,“碎片化”阅读已经充斥着我们的生活。这种阅读的碎片化又可分为时空碎片化、内容碎片化、主体碎片化、关注机制碎片化以及注意力的碎片化,进而影响着我们的思维、世界观价值观、信息获取习惯甚至是生活与交流。对当代大学生而言,“碎片化”阅读所带来的阅读改革必将影响写作思维与习惯,引起写作改革,最终促使教育方面进行进一步合理改变。

“碎片化”阅读影响写作的具体机制

当下,“碎片化”阅读逐渐替代传统纸质阅读,阅读方式的改变终会影响到写作习惯,这与阅读影响写作的中间机制有着密切关系。阅读主要影响写作的语词使用、思维形式,前者包括辞藻的选择和语法、修辞的使用,后者则包括文章观点以及阐述的条理性。与传统的纸质阅读相比,“碎片化”阅读材料由于在语词使用及内容的庞杂性等方面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因而受“碎片化”阅读影响下的写作与传统阅读影响下的写作相比,也有着非常鲜明不同的语词使用和思维形式。且“碎片化”阅读的影响较传统纸质阅读更深刻,由于其普世性使得影响范围更广,且时空碎片化带来的便利性使受众的生活习惯、日常交流也受到前所未有的影响。总之,

“碎片化”阅读给写作带来了空前的变化,且这种变化与传统纸质阅读有着显然的区别。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碎片化影响下的词汇使用、写作思维和价值观体现上。

就词汇而言,“碎片化”阅读最突出的影响即为写作中网络创新词汇的大量使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互联网进行写作或是传播信息的人越来越多,网络上的文学作品也日渐处于泛滥状态,这使得人们对有深度的文化作品的关注日渐下降。与有深度的传统文学作品相比,网络文学的语词使用大多具有随意性,许多网络新词正是由于这种随意性而被陆续创造出来,比如“给力”“牛逼”“duang”等。2010年南非世界杯期间,“给力”一词在网络上开始泛滥,一时间成为各大网络媒体的热词,仅在世界杯结束四个月后,“给力”一词便出现在《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上。“duang”的使用也仅在“哔哩哔哩弹幕网”发布《我的洗发水》一视频后半个月便见诸报端,可见网络新词的影响何其巨大。再加上网络文学的竞争日益激烈,各大媒体为了博人眼球且跟上时代的步伐,也积极使用网络新词,人们在“碎片化”阅读中不知不觉便接触到网络新词。且网络文学的门槛较低,具有普世性,具备任何文学素养的人都能在网络上进行写作并且发布,这种随意性也使得网络新词在文学创作中的使用变得随意泛滥,整体的文本环境变得相对缺乏严谨性。但与此同时,由于新词具有相当强大的表现力,受体写作过程中对创新词汇的运用也能使文章更为活跃,表现力和张力更强,使文章的语言风格趋向轻松化和娱乐化。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又是时代特征的一种体现,迎合了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下对轻松的阅读环境和写作发泄功能的需求。

网络符号在写作中的使用也成为“碎片化”阅读下的写作新特征。由于网络和键盘的使用,加上“碎片化”阅读材料本身的特点,网络文学的语词大致呈现简略化、键盘化、拼音化、数字化、个性化和不规范化的特征。根据国家语言资源检测与研究中心的调查,网上汉字使用数为9793个,比平面媒体汉字使用多了1568个,同时,标点、符号使用率达55.07%,高于汉字的使用率。比如被称为网络文学“鼻祖”的著名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中就有许多符号、标点的应用,如:“如果当我讲出任何阿谀奉承谄媚巴结的恶心言语而不让我的胃觉得抽筋时,我就可以出师了。如今,我终于学成归国了。呵……:)……”笑脸符号“:)”使得主人公微笑的表情状态更具画面感,不需要经过太多辞藻的修饰来表达作者想在主人公身上赋予的表情状态,且读者能心领神会到符号所具有的表现力。“心情好点了吗?……美丽的轻舞飞扬小姐……”“嗯:)……好多了……可爱的痞子先生……”“呵:)……痞子……我该睡了……明早十点上站……陪我吗?”“呵:)……那么明早见了……晚安……痞子。”同时,在这样的语句中,也不难发现文中所使用的语句都相对简略、白话,且语法也呈现不规范化和个性化的趋势。且“碎片化”阅读环境本身存在文本写作与网络交流相融合的特点,人们在网络上可以以日常生活交流的语言进行短小的文本写作,并允许被人加以回复和评论,这种特点使得受众在真正写作的时候也会受到他人语词运用习惯的影响,使词语的使用更加网络化和通信化。此种“碎片化”阅读材料的长时间浸泡,终会使得受众在写作的时候不由自主地使用吸收而来的语言风格。虽然符号的使用和语法的生活化可以方便人们在网络上的交流,迎合线上线下人们快节奏的生活,但这种习

惯如果长期影响写作行为,总的来说还是会瓦解传统写作文化系统,不利于写作水准的全面提高。“碎片化”阅读多元化的阅读内容也使得外来词汇在写作中的运用更加广泛。“碎片化”阅读基于网络的发展而生存,使全球各地的文化文学能迅速便利地汇集在一起,知识更新的速度也随之加快。受众群体接受的“碎片化”阅读材料可以包括各个国家或地域,这就意味着“碎片化”阅读材料可以有着不同价值观文化的交汇,不论是通过相同的语言系统还是不同的地方语言,都能使受众足不出户就可以在耳濡目染中感受和吸收到不同的语言特色。比如“Email”(电子邮件)、“IT”(信息技术)、“IQ”(智商)等外来词汇现在在越来越多专业文献中的出现,更甚《人民日报》在2014年发表评论指责外来词汇的入侵,称其伤害了汉语的“纯洁和健康”。我们能轻而易举地察觉到由于全球性网络的发展所带来的词汇混杂使用,再加上“碎片化”阅读本身存在的便利性,于更长的时间内浸泡在这种混杂的语言环境中,人们在写作时便会自然而然运用到这些外来词汇,使“碎片化”阅读影响下的语词使用更加复杂。

总之,在“碎片化”阅读的影响下,当代大学生的写作中,网络创新词汇、网络符号以及外来词汇在写作中更为广泛和显著。就写作来说,词汇的运用是写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基础部分。“碎片化”阅读对大学生写作词汇运用的影响即体现为对大学生写作基础能力的影响,其影响范围和深度值得更为谨慎地看待。

阅读对思维的影响是其对写作影响的本质。“碎片化”阅读环境下的写作与传统纸质阅读环境下的写作相比,核心区别在于贯穿文章的整体思维有着显著的差异。“碎片化”阅读影响下的思维碎片化一般体现于信息

整合能力、逻辑条理性、思维活跃度等方面。

“碎片化”阅读的长期影响会对信息整合能力产生相当大的作用。写作在一定层面上体现的是信息的整合能力,一篇好的作文往往能对一件事情赋予完备全面的观点,观点依赖于完备整合的信息。“碎片化”阅读材料由于数字的限制,往往随着事件的发展进行多篇短篇文章的不断跟进,这使得完整的事件容易被肢解为零散的部分。且通过“碎片化”阅读这一途径,人们所接触的阅读材料含有较多的垃圾信息。超链接文本的存在更是一个极大的注意力分散点,不仅极大地挑战了人们的信息筛选能力,并且会在不知不觉中分散受众群体对某一事物的关注度,进而影响到对某一特定事物的整体理解。如果没有对某事物进行专门的资料搜集,人们的一次阅读能接触到的有效信息往往只是冰山一角,完整的事件会被分割成许多零碎的信息从不同时间段通过阅读途径传送给受众,且在“碎片化”阅读低门槛的环境下,许多网页系统的专著都存在注水现象,即使在专门的时间段来搜集文献资料,对人们的信息整合也是一重大挑战。再者,由于“碎片化”阅读迎合着快节奏的当代生活,其越来越趋向于娱乐性阅读,人们在进行阅读时往往会缺乏信息整合的意识,任凭大量的零碎的事件报道扑向大脑,进而使整合信息的能力不断下降,最终在进行写作时会由于匮乏零散的信息而使得文章的观点呈现出碎片化、缺乏完整性的特点,更有甚者会出现文章叙述逻辑断层的情况,使得文章难以成为一个完整整合的作品。

作文中的逻辑表现散乱也是“碎片化”阅读对写作影响的一个重要体现。由于“碎片化”阅读本身存在的碎片化特点,对一件事物随其发展而

更新信息的模式不仅会使得受众群体在写作时面临整合信息困难的局面,还会带来全篇文章逻辑观点散乱的影响。通过“碎片化”阅读接触到的是对一件事物零散片面的观点,人们在享受“碎片化”阅读带来的娱乐的同时,并不会刻意地去整合观点。久而久之,受众群体看问题时不能进行全面的思考,往往只从一个方面去考虑问题,或突然又从另外一个方面着手,思维具有相当大的跳跃性,在写作时也容易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很难从整体下手,从而造成文章逻辑的无序性,自然而然难以产出高质量的作文。

“碎片化”阅读对思维活跃度也有着重要影响,其丰富的信息量容易使受众产生一种思维惰性,从而降低思维活跃度。高质量的作文都是作者独立思考的智慧结晶,独立思考的能力决定着文章的观点质量,对文章的整体水平起着关键性作用。网络是“碎片化”阅读赖以生存的土壤,能给受众群体提供强大的信息支援,不论是何时何地的信息资料,人们只需动动手指头就可以浏览,对信息获得养成依赖惰性。在微博上体现的信息依赖惰性更为典型:某些认证的名人微博或是权威媒体的官方微博,往往会以长篇文章的形式发表某些消息或是自己的观点看法,人们在阅读这些消息的时候,也经常采用转发、点赞的方法代表自己对某观点的认同,这就在不经意的意识形态下日积月累形成一种思维依赖,用转发别人的观点代表自己的思考,久而久之形成一种思维惰性,一味去寻求认同,懒于独立思考,在进行专业写作时,更加依赖于网络信息,甚至照搬抄袭网络上的结论成果,如此这般情况下进行的写作,很难有独到创新的见解。人们在写作的时候,这种惯性的养成无疑是“碎片化”阅读影响下写作的一个巨大的负面影响,尤其对科研写作者来说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和挑战。

从价值观来说,当代大学生处于“三观”已接近形成的阶段,“碎片化”阅读内容的良莠不齐等其本身具有的特质很容易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重要影响。而写作正是价值观体现的一个重要渠道和方式,当代作文产出所体现的中心思想的变化,更能凸显“碎片化”阅读影响下的价值观变化。

正确的价值观需要充沛理性力量的支撑。当下,“碎片化”阅读的发展正处于一个加速上升的阶段,各大媒体都争相趋向于发布一些较为能够煽动大众情绪的文章来博取眼球。比如许多媒体发布新闻消息为了赚取点击量会对一件事情断章取义,甚至歪曲事实,2013年3月28日据《光明日报》报道,3月26日,多家媒体转载报道的“深圳最美女孩”张芳跪地给残疾乞丐喂饭的图片和新闻被证伪。但此新闻已在社会引起相当大的反响,并有权威媒体陆续发布赞扬性文章,众多网友纷纷转发点赞。可见,“碎片化”阅读所报道的新闻能在短时间内带来巨大的社会效应,煽动社会情绪。抒发情绪是写作的基本功能之一,受众群体在“碎片化”阅读的环境下容易在写作时掉入大媒体环境所设下的陷阱,人云亦云,或激情赞扬,或义愤填膺。如此,文章整体便会缺少理性力量,加上“碎片化”阅读材料传播速度相当快,受众群体易受情绪牵制,更加难以站在客观理性的角度分析事件问题,甚至沦为文化群盲,写出来的文章自然就容易流为一般。另外,对事物美的追求也是正确的价值观形成的必要手段,这需要对阅读内容有足够的审美能力。“碎片化”阅读有着信息量大的优点,受众群体在进行阅读的时候容易处于一种“饥渴”状态,希望能尽可能地获取更多的信息,以至于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不落后太多。但此时

的“碎片化”阅读犹如“口渴时的盐”,越饮越渴,没有很多深度的内容,容易带来一种阅读麻醉,使受众群体看似在短时间内获取了很多信息,实则为有效信息和有效阅读寥寥无几。人们在众多的信息中徜徉,久而久之对真正有深度的内容难以进行相应的审美消化,这种审美精神的缺乏也就会带到相应的写作中,导致写作的内容没有深度和美感。另外,在当代网络文学的迅速发展下,越来越多的网络写手找到自己的市场,开始进行大量的写作,但这种写作往往是在网络文学的商业性驱使下完成的,较传统纸质阅读更容易滋生文学功利主义,使文学作品应功利而生,更不用说写作时被写手抛诸脑后的审美精神了。当代大学生作为数字的原住民,对网络文学较其他年龄阶段的群众更为熟悉,2008年4月23日《搜狐教育》据《科学时报》的数据发现,大学生已成为网络写手的主力军,一小时能创造出六七千字的小说,最高收入可达月薪十万元人民币。在这样的淘金浪潮中,网络小说无疑成为部分大学生写作的主战场,“碎片化”阅读环境下带来的功利主义的影响,在写作中的体现也就不言而喻。

“碎片化”阅读由于其包容性,使得内容上所表现出的价值观也同样有着一种多元化,这在受众阅读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碎片化”阅读是个吸收各个国家或地域作品的大熔炉,受众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取不同地区的文学作品。而不同地域的文学作品往往蕴含着当地多样的价值观念,且许多的价值观念都是相冲突的,比如西方的基督教文化和中国现行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价值观,以英国为首的支持同性恋爱观和中国广电局的禁止同性恋爱引导等等。受众暴露在这般冗杂的阅读环境中,必然会受到多样复杂的价值观念的影响,尤其对对世界尚未形成一定认知

态度的青少年儿童而言,没有强有力的引导必然会走向茫然甚至是扭曲。但对“三观”已经初步定型的大学生而言,由于其大脑已会自动筛选和判断信息,多元的价值观环境起到的主要是多元化思维的作用,使得大学生写作文章内容更加丰富,思想更为开放包容。且在“碎片化”阅读包容的环境中,人们可以对不同的观念进行点评,并能在网络上分享和讨论自己的看法,这在培养大学生写作思维包容性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催生着鲜明独特的作文观点。

笔者认为,不论是从词汇、思维还是价值观的角度来说,“碎片化”阅读对写作的影响都是非常深刻的,虽然其影响有利有弊,但对大学生而言,其把握力度还需更精准,以应对“碎片化”阅读带来的挑战。“碎片化”阅读的群体数量是庞大的,阅读材料是杂乱的。阅读材料质量的好坏是决定阅读质量的关键,阅读质量的降低又会随着词语机制和思维机制使得整体写作水平下降,最终导致“碎片化”阅读环境下的写作竞争力的下降。强大的写作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既能激发写作爱好者的写作实践,又能激励他们不断创作出好的作品,而“碎片化”阅读环境下虚弱的写作竞争力恰恰会导致这种激励作用的丧失,影响整体文章的产出质量。因此,“碎片化”阅读对大学生写作的影响不容小觑。

【参考文献】

[1]张永锐.“碎片化”时代的“陌生化”阅读[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B),2014(05):49-52.

[2]吴海珍.“碎片化”阅读的时代审视与理性应对[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4,34(03):95-97,103.

[3]庄孔韶.写作与阅读的逻辑与直觉[J].民族艺术,1998(02).

[4]林茂.碎片化阅读风尚下的“全民阅读”文化建设探析[J].大众文艺,2013(18):271-273.

[5]郑文丰.碎片化阅读的“美丽”与“忧愁”[N].贵阳晚报,2012-04-23.

材料作文“碎片化阅读”及范文

材料作文“碎片化阅读”及范文 2018-04-15——高三(2)班指导老师:胡高清作文材料——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模式,被总结为碎片化阅读。 近年来,碎片化阅读现象引发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某知名媒体:碎片化阅读已成为大众阅读的趋势。 史学博士廖峰:人或成为碎片化信息的奴隶。 诗人欧阳江河:我故意写长诗,对抗碎片化的生活。 学者费勇:我不排斥碎片化时代,我们该考虑怎么样才能够把自己修炼得更完美。 全国政协委员聂震宁:《论语》和柏拉图的《理想国》,不也是一种碎片式结构吗?善待碎片化阅读,善待随处可见的低头一族们,利用阅读终端阅读也不错。 审题说明:材料先给出碎片化阅读的定义,再交代碎片化阅读现象引发的讨论。 学生作文时只要围绕碎片化阅读现象展开自己的思考就在范围之内。 1、碎片化阅读产生原因分析。 科技进步、阅读载体的变化、人们的浮躁求快心理……2、表达对碎片化阅读现象的褒贬态度。 碎片化阅读虽然碎片,也是一片,也是一种阅读的方式。

碎片化阅读太浅,不够深度。 3、碎片化阅读的利弊分析。 阅读便捷,可充分利用每日零碎时间,上班途中、午睡前等边角时间都可以用来阅读;阅读更广博,可以让更多人进行海量资讯浏览,来了解世界;阅读者可以更有选择性进行个性化阅读;更容易抓住关键信息……催生标题党头条控等;更容易断章取义,易造成误读,淹没真相;看了大量的信息,却似乎什么都没有留下;微博微信等碎片化信息占用人们大量的时间,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侵占人的生活;不利于学术研究;会造成一代人的浅薄盲从……4、碎片化时代,该怎么做?各种客户端等信息推送者有责任推送那些准确且更有深度更有含金量的信息;阅读者要形成随手积累碎片信息的习惯,碎片化时代更考验每个人对知识的整理能力;传统阅读不可废,享受碎片化阅读的便捷的同时可以多进行经典阅读;对待满天飞的碎片化信息,要更清醒,能辨识,不盲从……碎片化阅读,碎片化的我们崔瑾哲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越来越多地进入每一个家庭,几乎每个人都拥有一款电子产品。 一种新兴的阅读方式——碎片化阅读逐渐流行开来。 碎片化阅读是为我们带来了便利,还是带走了什么?这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 正如某知名媒体评论的那样:碎片化阅读已成为大众阅读的趋势。

微信对当代大学生文学阅读的影响

摘要 在“微时代”的背景下,大学生的信息获取渠道越来越多元。微博、微信等信息媒介平台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大学生的阅读习惯,大学生的电子化阅读数量增多。而大学生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主体,其阅读行为对于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生活都有一定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因此,本文主要以微信这一互联网媒介作为研究对象,就微信对大学生文学阅读的影响作出分析,并就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文学阅读;微信;大学生;影响

引言 互联网技术的变革给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带来了众多改变,就阅读行为而言,传统的纸质书阅读逐渐转变为向电子化阅读。“微文化”即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一种新的阅读文化,“微文化”下的众多阅读媒介,如微博、微信等都对大众的阅读行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众多的电子化阅读方式中,随着微信公众号的发展,微信阅读因其便利、快捷的特点而广受欢迎。因此,本文以微信作为“微文化”下阅读媒介的研究对象代表,探讨分析微信对大学生文学阅读的影响。 研究的背景 随着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根据相关数据,截至2016 年末,我国的网民规模达到7.31亿人,手机网民占比达95.1%,数量达6.95亿。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我们的阅读习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大体地说是从传统阅读向社会化阅读的一种发展延伸,具体来说就是一种以内容为核心的阅读体验逐渐转变成更加社交化,强调分享互动参与式的社会化阅读。作为一种依附于社交平台发展起来的阅读形态,在进行了相关文献的搜索后发现学界对人们使用微信进行化阅文学读的研究很少。 研究意义 “微时代”给当代大学生的阅读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微时代”下的大学生阅读行为也呈现出利弊皆有的两面性特点。 就有利影响而言,“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在阅读兴趣、阅读效率和交流互动等方面较传统阅读有了显著提升。首先,微博、微信等媒介具有图文声影并茂的特点,使用新媒介进行阅读可以给读者带来更加丰富的阅读体验,因此,微博、微信等新兴阅读媒介可以提高大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其次,微博、微信等阅读媒介依托移动终端,打破了大学生阅读行为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可以提高阅读行为对大学生空余时间的占有利用率,且从学习效率的角度来说,移动终端连接着互联网,可以即时、方便地获取网络中的各种信息数据,或者主动通过信息检索的方式查询所需信息,从而达到辅助阅读和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另外,

大学期间应该读的60本书

覃彪喜《读大学究竟读什么》(涉及大学生各方面,尤其是如何准备好应对社会的挑战,作者亲身经历及感悟,值得一看) 卡耐基_<人性的弱点> <人性的优点> (让你认清自己,引导我们的人生观,强化我们的心理素质) 卡耐基<<口才艺术>> (打造良好人际关系导师) 丁远峙《方与圆》 《一分钟经理》(管理人才必看,还有一些相关方面专著,建议好好利用学校图书馆) 刘墉的《我不是教你诈》系列(强烈推荐!) 《一生的忠告》-外交官爸爸写给儿子的100封信 《前途》作者:戴佩良(值得你在大学四年的时光中和初入职场的最初几年,反复阅读) 以下随意选看吧: 处世与修养 《曾国藩家书》作者:(清)曾国藩 《中国人》作者:林语堂 《菜根谭》作者:洪应明 《人与永恒》作者:周国平 《论人生》作者:(英)培根 《蒙田随笔》作者:(法)蒙田 《道德箴言录》作者:(法)拉罗·什夫科 《我生活的故事》作者:(美)海伦·凯勒 《富兰克林自传》作者:(美)富兰克林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苏)奥斯特洛夫斯基 《人性的弱点》作者:(美)卡耐基 《语言的突破》作者:(美)卡耐基 中国文学 《诗经》 《楚辞》作者:屈原等 《唐诗三百首》作者:孙洙选编 《宋词选》作者:胡云翼选编 《古文观止》作者:吴楚才,吴调侯 《三国演义》作者:(元末明初)罗贯中 《水浒传》作者:(元末明初)施耐庵,罗贯中 《西游记》作者:(明)吴承恩 《聊斋志异》作者:(清)蒲松龄 《红楼梦》作者:(清)曹雪芹,高鹗 《儒林外史》作者:(清)吴敬梓

《鲁迅选集》作者:鲁迅 《家》作者:巴金 《骆驼祥子》作者:老舍 《子夜》作者:茅盾 《雷雨》作者:曹禺 《围城》作者:钱钟书 《平凡的世界》作者:路遥 《红岩》作者:罗广斌,杨益言 《雍正皇帝》作者:二月河 《胡雪岩全传》作者:高阳 《毛泽东诗词选》作者:毛泽东 《文化苦旅》作者:余秋雨 外国文学 《荷马史诗》作者:(古希腊)荷马 《一千零一夜》 《神曲》作者:(意大利)但丁 《堂吉诃德》作者:(西班牙)塞万提斯 《莎士比亚戏剧集》作者:(英)莎士比亚 《鲁滨逊飘流记》作者:(英)迪福 《傲慢与偏见》作者:(英)简·奥斯汀 《大卫·科波菲尔》作者:(英)狄更斯 《简·爱》作者:(英)夏洛蒂·勃朗特 《城堡》作者:(奥地利)弗卡夫卡 《呼啸山庄》作者:(英)艾米莉·勃朗特 《少年维特之烦恼》作者:(德)歌德 《红与黑》作者:(法)司汤达 《悲惨世界》作者:(法)雨果 《欧也妮·葛朗台》作者:(法)巴尔扎克 《茶花女》作者:(法)小仲马 《追忆似水年华》作者:(法)马塞尔·布鲁斯特《安娜卡·列尼娜》作者:(俄)列夫·托尔斯泰《静静的顿河》作者:(前苏联)肖洛霍夫 《永别了,武器》作者:(美)海明威 《战争与和平》作者:(俄)列夫·托尔斯泰 《喧哗与骚动》作者:(美)福克纳 《第二十二条军规》作者:(美)约瑟夫·海勒《飘》作者:(美)马格丽特·米切尔 《百年孤独》作者:(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中国历史 《史记》作者:(汉)司马迁 《资治通鉴》作者:(宋)司马光 《"文化大革命"简史》作者:席宣,金春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作者:何理 世界历史

(最新)新媒体环境下碎片化阅读的利与弊

学院:中药学院 年级:2013级中药制药 姓名:蔡家乐、曾家欢、陈朝辉、陈锦帆 学号:2013039001、2013039002、2013039003、2013039004 新媒体环境下“碎片化”阅读的利与弊 【摘要】“碎片化”阅读是在数字化、新媒体环境下技术飞速发展而催生的一种新阅读方式,也是人们日常生活改观之后的一种新常态。论文主要通过描述碎片化阅读的利与弊:“碎片化”阅读具有信息更新速度快、阅读便捷以及有利于实现阅读全民化、普及化的优点,甚至可成为经典导读的有效途径;也具有让人形成惰性阅读习惯、降低人们的思维发展与连续性以及辨识内容真伪性能力的副作用。从而探讨出:面对已盛行的“碎片化”阅读,人们应该根据个人情况理性对待,无论是碎片化阅读还是传统纸本阅读,都有可能提高阅读能力、提高欣赏水平、提高知识水平,不应一概而论地将碎片化阅读与传统纸本阅读割裂和对立起来。 【关键词】碎片化阅读;新媒体;传统纸本阅读;阅读方式; 碎片化阅读,作为新媒体融合语境下比较突出的一种阅读形式,这个概念近年来不断见于各类媒体,本质而言,它属于数字化的一个部分。碎片化阅读是数字化和新媒体语境下技术飞速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习惯改观之后的一种新常态。人们已经习惯于借助可移动、便携式的媒介工具进行即时即地的交流与沟通,乃至分享各种信息。在新媒体这个大环境下,碎片化阅读以其独特的方式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让利用每一个碎片化时间进行阅读的低头一族应运而生。当这种改变了人们文化发展节奏的阅读方式与传统的阅读方式相碰撞时,论文主要讨论它的利与弊以及对其的看法。 1.“碎片化”阅读的概念界定 碎片化阅读,作为新媒体融合语境下比较突出的一种阅读形式,人们通常主

网络文学对当代大学生影响的调查报告

《网络文学对当代大学生影响的调查报告》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摘要:

随着网络文学的发展,我们很有必要了解中学生对网络文学的看法,看清网络文学对中学生产生了那些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为此,我们小组就网络文学的定义及发展背景、主要内容、对中学生的影响作了初步研讨。 调查目的和意义: 了解网络给大学生带来哪些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以引起学校、家长和大学生本人的重视。因而,引导大学生正确地认识网络和利用网络。并最大限度地消除网络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分析: 网络文学的产生,有其深远的社会背景。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多、更便捷,网络的直观化,便利了许多读者,特别是年轻一代已经不大习惯静下心来阅读传统的纸质作品,而是更加愿意把看书的情感投入到网络中去,再说,网络上的信息在很多方面是传统文学刊物和书籍所无法比拟的, 使得传统文学作品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并且,每个时代文学都有自己特定的表现形式,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文学的进步。网络文学的产生,也有文学自身的因素。 文学自90年代失去轰动效应后,越来越显得萎靡不振,其主要的原因是文学本身的调整跟不上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步伐,突出的表现是文学与现实生活的严重脱节。 有的作家不是深入火热的现实生活,而是习惯于闭门造车,一味地抒写自己的,表现自己内心的世界;有的作家故作深沉,玩弄技巧,使读者感到不知所云; 有的作家不是苦练,而是急功近利,进行大肆的恶意炒作、无休止的对骂。现时的传统文学存在的种种弊端,特别是对现实生活干预的乏力,使得人们对其逐渐失去了信心和耐心。 这样看来,伴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文学的创作与批评,已经不再是作家与批评家的专利,由互联网催生的数以万计的网络写作者

碎片化阅读的利与弊

碎片化阅读的利与弊: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碎片化”阅读同样也是利弊共存: 利: 1.“碎片化”阅读有利于实现阅读全民化、普及化,无论是教授、学生还是农民,都可以随时随地可以查阅信息,阅读变得轻而易举,所有的知识与理论都可以共享,都可以平等的分享人类社会的智慧,甚至令人足不出户就可知晓天下事。 2. “碎片化”阅读令原先厚重的阅读变得简易、轻松。阅读不再需要专程前往图书馆借阅书籍,也不再需要苦苦背诵经典,只需轻轻一点,就可以获得需要的资讯。 3.不断更新的信息和随时随地皆可阅读的特性,是“碎片化”阅读的优点"它能够方便快捷地满足人们对海量信息和娱乐内容的低成本、即时性、互动性的获取、分享与传播之需求。 4. 碎片化阅读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免费的或者总能够以某种免费的手段去间接获得。碎片化阅读让读者能够最大程度地减低其时间、经济、脑力成本,以相对快捷的方式找到其所需信息,这无疑是纸质图书难以克服的缺陷所在。而且碎片化阅读最大的优势在于,具有较强的时间性,克服了读者与创作者在时间与空间上的距离感。 弊: “碎片化阅读”虽然有较为快速、及时等优点,但存在容易令人产生思维惰性、缺乏系统思考和判断能力等弊端。 1.正是由于“碎片化”阅读的全民化、普及化、简易化、轻松化,让读者产生了惰性阅读思维。用电子设备阅读,人们更易摘选式阅读。由于充斥大量信息,读者往往花费大量时间进行浅而广的阅读,而没有时间进行深入的思考。网络时代的“碎片化”信息需要读者以理性的力量进行甄别真假优劣、整理和理解归纳。而纸质书籍则不同于网络信息,其有相对严谨的内容、逻辑和观点,适于静心学习。 4.碎片化阅读降低了思维的线性发展与连续性: 读纸质书时,读者常有这样的感觉:一本书先由厚到薄,内容一页页地浮现在你的眼前,但思维会顺着书中所述内容去做线性的深入思考,长期碎片化阅读使读者对于纸质的长文

小说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报告题目:小说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生物科学类 年级:生科112 学号: 1107040070 1107040066 学生姓名:刘怒安陈云鹤 指导教师:颜茵 年月日

目录 摘要及关键字 (5) 一、引言 (5) (一)探究的问题 (5) (二)课题探究背景 (5)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7) 二、正文 (7) (一)前言 (7) (二)调查实施计划及过程 (8) 1、调查对象 (8) 2、资料收集方法 (8) 3、资料整理与分析 (8) (三)成员及成员分工 (9) (四)实施步骤 (9) 1、发放问卷 (9) 2、统计数据 (9) 3、分析结果 (9) (五)调查结果与分析 (9) 1、在大学生当中的普遍程度与时间长短 (9) 2、人们主要看什么小说 (11) 3、当代大学生阅读小说情况 (13) 4、大学生对小说的价值的看法 (14) 5、小说的利与弊 (15) 6、小说给大学生带来的影响 (17) 7、小说对大学生言行方面影响 (19)

8、大学生对小说的需求动机 (21) (六)调查结论的意见及建议 (22) 1、小说阅读的选择 (22) 2、阅读小说的方法及目的 (23) 3、合理规划阅读小说的时间 (24) 4、做我们自己别让小说的思想过分影响我们 (24) 三、结束语 (24) 四、附录 (25) 1、参考文献 (25) 2、调查问卷 (25) 3、调查心得 (28)

小说对当代大学生影响的综合调查 摘要:小说这把双刃剑在开拓当代大学生视野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负面影响。文本对当代大学的影响是巨大的,使青少年习惯于放弃思考、追问本质的思维方式,将诱导青少年用“看”的思维方式来认知世界,而排斥“想”的方式。它高度的自由和开放,一方面让大学生尽情地沉溺于无边无际、天马行空的小说描述的世界里,给小说的世界打开了另一扇大门,开启了一个全新的空间。另一方面又任意地回避或改变无法选择的既定现实,将人们心灵里最为隐私的,黑暗的东西披上虚拟的外衣后,在光天化日下大肆宣扬。我们通过研究“小说对于当代大学生(以贵州大学为例)影响”以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小说,理性认识小说的利弊。 关键字小说生活大学生 一、引言 (一)、研究的问题 当代大学生的生活随意而散漫,不懂得如何规划和使用大量的空闲时间,有些人盲目的去参加各种社团和活动,让自己不至于闲下来,但却不知道真正在干些什么,一旦没事闲下来,就会无聊,所以,大多数选择看小说,因此带来了小说在大学生中流行,随之而来的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小说的利弊。 (二)、课题的探究背景

一个优秀的大学生应该如何学习

一个优秀的大学生应该如何学习 至于大学学习方法,我相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要找到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我觉得兴趣与目的最重要的,小编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一个优秀的大学生应该如何学习 在大学传统教学方式下,学生通常会有两种应对策略:(1)上课比较随意,没有发展出联系性思维,只在课堂上记笔记(关注可能会在考试中出现的知识点)。 (2)在小测试或考试前突击一两个晚上(靠短期记忆来存储大量的信息)。 在这些情况下,许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点点被侵蚀。而另一方面,天生善于记忆的学生总会比其他学生取得更高的分数。这会让一些学生认为高分数是与学习技能相联系的。换句话说,因为记忆力直接与分数相关,他们会认为记住了学习内容就是达到学习的深度。 而一个优秀思考者的要求不仅仅是通过大学考试而已,他们会通过大学教育成为终生的学习者和思考者。 优化学习的18个策略 优秀的思维者都是会学习的人,他们能够掌控学习过程、制订学习计划,并严格执行这一计划。根据目标制订学习计划会使学习过程清晰起来,在这一过程中,你必须知道想要回答哪些问题、得到哪些信息、学习哪些概念、掌握哪些观点。优秀的学习者清楚他们想要理

解的逻辑是什么,他们的学习有着明确的策略,并且坚持运用这些策略来完善自己的思考。 策略1:确保了解每门课程的要求,即这门课程是如何被讲授的,对你有什么要求。了解课程评分方法以及做好课程准备的建议。 策略2:成为一个积极的学习者,通过主动阅读、写作、报告和听课让知识真正融入思维当中。 策略3:将你所学的每一科目内容都看作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在历史课上用历史学思维思考;在化学课上用化学思维来思考。 策略4:成为一个勤学好问者。通过提出问题投入课堂的讨论中。如果不提问,你很难知道自己掌握了哪些内容、没有掌握哪些内容。 策略5:探寻内在的相互联系。每门课上的学习内容都是相互联系的知识体系,绝不是随机任意的记忆知识点。不要像鹦鹉学舌一样地机械记忆,而要进行探索性的学习,将新的知识与之前的知识体系联系起来。 策略6:把你的大学老师当作教练,把你自己看作团队的成员,努力练习教练示范出来的思维方式。例如,在代数课上,想象自己是代数学员,仔细聆听教练对比赛准备的要求(在允许的范围内思考)。 策略7:试图从作者的角度理解教科书,思考作者在编写这本书的时候的思维是怎样的。例如,可以做角色扮演,假如你就是该书作者,向你同学解释这一章的主要观点。 策略8:在课堂上,练习对基础概念和原理的思考(在学科范围内)。不要被动地坐在教师后面,知识不会像雨水落到雨伞上那样自

碎片化阅读于我们的影响

碎片化阅读于我们的影响 时间:2018-01-16 20:27:03 | 作者:学霸 现如今,我们大部分人的生活如同一张纸,在高科技的强烈撞击下,粉碎成无数个小碎片。而正是这些小碎片构成了我们碎片化的学习、碎片化的购物以及碎片化的阅读。 在这个科技新兴的时代,我们的生活充斥着这样几个词: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我今天所要论述的主题——碎片化阅读。 碎片化阅读对我们的影响无非两个方面,正面与反面。正如一枚硬币,具有两面性。而在我看来,碎片化阅读给我们带来的益处多于弊端。 碎片化阅读带给我们最大的好处无疑是扩充了我们所获得的信息量与知识面。这就是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不去选择阅读报纸而是去刷屏、点赞。 相比较报纸,手机上的新闻简洁精炼,对于长期看手机的人,可能两分钟就可读完一整篇,但是,似乎有个问题那就是——这些人花短暂时间得到的信息,会在他们的脑海中留下很深的印迹吗?就像郑板桥《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中所提“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也就是说,碎片化的阅读比较适合于一些小篇幅文章。 其次,碎片化阅读给予人们更多选择。对于报纸来说,你可能花了钱却只能看到自己不感兴趣的新闻,而你真正喜欢看的类型报纸上却无法一一罗列,因为每个人的选择都是不一样的,出版社无法一一满足所有人的需要,然而,网络新闻就不一样了,就比如说我爸,他喜欢看“一点资讯”,这是一个新闻软件,我爸着迷于军事方面,所以他可以筛选看的内容,先选择“军事”板块,再根据大标题,挑选出自己感兴趣的加以阅读。 而且,碎片化阅读似乎更加便利。手机携带方便,这是出门必备品,走在路上,随时随地都可以关注新闻,你总不可能走到哪儿都捧着报纸看吧,先不说报纸上的字体小,假如刮风或者下雨,又如何看报纸呢? 益处有三点,那弊端有多少呢? 第一,碎片化阅读会让人们忽略很多小细节,给他人造成麻烦。在地铁上,在排队时,在各种场合,都能发现碎片化阅读者,他们是碎片化阅读的铁杆粉,他们用各种短暂的时间进行短暂的阅读,先不说这种行为的对错,因为是非本就是相对的,而且我自身也是赞成碎片化阅读的。但是他们带给别人带来的影响确实存在。让我举个简单的例子:我小姨开车,看到红灯,她本能地停下,然后本能地掏出手机回条微信,刷刷屏,突然后面有喇叭声传来,才发现已经绿灯,她本就是新手,一听喇叭声,就有点紧张,结果车就熄火了,再重新启

网络环境对大学生阅读习惯的影响与分析

网络环境对大学生阅读习惯的影响与分析 网络环境对大学生阅读习惯的影响与分析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阅读已走进大学生的生活。本文主要阐述了网络环境对大学生阅读习惯的影响,并提出了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如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强大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网络环境网络阅读大学生大学生阅读习惯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上网人群正在逐步增加,上网群体呈现出年轻化趋势。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明显的变化。网络中资源广泛、信息量大,也促使大学生越来越多的利用网络阅读来获取各种知识和信息。但是网络资源的多样性与网络环境的复杂性,也给大学生网络阅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一、网络环境对大学生阅读的正面影响 (一)开拓视野、增强阅读兴趣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已经把世界联系在一起,真正实现了全球资源共享。通过网络阅读,大学生可以足不出户去浏览世界各地的网站,查阅相关资料。可以了解各地的发展状况、观看世界名校的公开课、与老师进行网络互动,答疑解惑。可以从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中吸取知识,开拓视野。 (二)增强互动性、提高沟通能力 传统纸质版阅读中,读者与作者、读者与读者之间都存在着单向交流。随着网络阅读的流行,为读者和作者提供了一个双向甚至是多向的沟通渠道。在博客、论坛等沟通平台上,读者和作者可以进行沟通,读者与读者之间也可以交流阅读心得。对于大学生而言,这种互动性是很有必要的,阅读的文章可以和他人讨论心得体会,学到的知识可以和同学们分享,这更好的提高了大学生的沟通能力。 (三)提高独立思考能力 在网络阅读中,大学生可以借助广泛的阅读获得自我认同,在网

大学生《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

大学生《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导读:本文是关于大学生《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希望能帮助到您! 大学生《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 1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才能使人进步,于是我利用假期时间读了查尔斯.范多伦的《如何阅读一本书》。 这本书交大家如何来读书,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作者列举了多种类型图书的阅读的方法,方式,包括对实用型图书、想象文学、故事戏剧与诗、历史书、科学与数学、哲学以及社会科学等的阅读方法的总结和概括。通过作者清晰的描述,我们能有的放矢的进行阅读,来帮助提高我们的阅读质量。 2 书中有这么一句话“一本好书能叫你了解这个世界以及自己。你不只更懂得如何读得更好,还更懂得生命。你变得更有智慧,而不只是更有知识。你会成为一位智者,对人类生命中永恒的真理有更深刻的体认”。使我感触深刻,认识了自己,认识了该如何阅读,使我的阅读水平有了极大的进步。 3 书中说:任何学习都不应该没有活力,就像任何阅读都不应该死气沉沉。学习应该是一个充满着活力的事情,读书亦是如此,你应该用你的热情去对待他,带着活力去读你所要读的书,这样

你一定会读出一个崭新的世界,进而会提高我们的能力。 4 培根说过一句话“有些书可以浅尝辄止,有些书要生吞活剥,只有少数书要咀嚼与消化。”要关注每个词句的含义,这是小学时代就必须掌握的。但是对于外文阅读,例如其他语言的原著,则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到了这里,我对我当前的这个阶段表示惊讶:一字一字地慢慢读,很怕一旦跳过会遗漏什么重要内容,耗费的时间过长。这也当然是我迫切找到本书想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与质量的原因。 5 书中最后提出了作者自己读书总结的十九个技巧,我认为作者总结的很齐全,很正确,对我的阅读有了极大的提高,比方说在枕边放一本书,一起读三本书,由浅入深的读书,还有很多。我认为读书是一种学习的过程,你要是改变的你的学习方法,那么你对书的理解能力也一定会有一个极大的提高。 6 其实读书的技巧有很多,我们要去自己探索,让我们自己探索的步入书的海洋,我很庆幸我在这年纪读到了这本书,如果能更早的读到这本书,我肯定会少走不少冤枉路的。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读书吧! 工程171娄天祥

碎片化的时间的利与弊

碎片化的时间的利与弊 时间:2018-01-06 11:37:21 | 作者:学霸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现今社会中,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随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移动网络将人们的整段时间划分成了一个个碎片化的时间。很明显现在人们愿意使用碎片化的时间,人们买一个东西只要几分钟,甚至是获取知识也只要几分钟。其实我们心里都知道碎片化时间既带来了益处也带来了弊端。 从前生活是缓慢的,时间是完整的。还记得在以前出门买一件衣服都是需要考虑的,然后在某一个周末家人一起去到大型商场里挑挑选选才买下一件。往往一件买来的衣服放了很久也不舍得穿,一般衣服是要穿很久的。而现在呢?挑选一件衣服只需要通过网络商店的图片,商品的好坏完全靠卖家的描述通常买下一件衣服只需要几分钟。买了以后最多穿个几次就把它扔在一边了,因为又已经买了新的一件了。现在的购物模式很便捷,为人们的生活需求提供了更好的供应条件。但又是因为过于的便捷了,致使人们在购物时无法准确地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购物,从而购入太多的“废品”既浪费自己的金钱,又浪费社会的资源。 时间的碎片化也给读书带来了利与弊,在网络尚不发达的时候,人们最喜欢用看书来打发生活中的空闲时光。他们定下每一周,每一天看书的时间,只要到了这个时间便会沉浸于书中。看看现在生活中人们追求的是便捷是省力,没有人喜欢阅读大部头的书了。遇到任何问题都只会运用各种各样的搜索引擎来解答自己的疑惑。报纸也远离了人们的视野,新闻网站成了人们的新欢。相比较新闻种类繁杂的报纸,新闻网站的针对性成了优势。 不得不说我也很喜欢在上学的路上低着头看手机,不一定是沉迷于游戏之中。有些时候只是为了能够看看最新的新闻来度过路上的时间,路上的时间很短要拿着一本正真的书来看是没时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是不能狗吸引人的。所以碎片化的时间之中的阅读是有好处的,它很方便,也很省力。你不再需要从书包里拿出一本沉重的书拿在手里,取而代之的是可以随时随地从裤子口袋里掏出的轻便的手机。用短暂的时间来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段子,而不是字数累累的著作。不需要动用自己脑海里潜在的知识,也不用记住内容的含义。这种阅读让人们放松,愉悦。 碎片化时间它根本性地改变了人们读书时的思考模式。形式即内容,载体决定内容,这在网络阅读上是非常明显的,所以人们喜欢碎片化阅读。 然而碎片化阅读的弊端不言而喻的,整个阅读的过程应该而连续,伴随着静默和沉思。这一点在碎片化的时间里是做不到的。读者无法将阅读到的东西转化为自己脑海里的知识。这种阅读只是在浪费时间而已。并且很容易让人产生心理依赖,放眼望去,这样的人比比皆是,长期的碎片阅读往往会让人们注意力难以集中,时不时的掏出手机,对着屏幕摸几下。碎片阅读伴随的是另一个问题,关于方面的新闻啊书籍啊太多了,就不在知乎弄斧了。这东西影响人们的

材料作文“碎片化阅读”

材料作文“碎片化阅读”及范文 【作文材料】 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模式,被总结为碎片化阅读。近年来,“碎片化阅读”现象引发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某知名媒体:碎片化阅读已成为大众阅读的趋势。 史学博士廖峰:人或成为碎片化信息的奴隶。 诗人欧阳江河:我故意写长诗,对抗碎片化的生活。 学者费勇:我不排斥碎片化时代,我们该考虑怎么样才能够把自己修炼得更完美。 全国政协委员聂震宁:《论语》和柏拉图的《理想国》,不也是一种碎片式结构吗?善待碎片化阅读,善待随处可见的“低头一族”们,利用阅读终端阅读也不错。 【审题说明】 材料先给出碎片化阅读的定义,再交代碎片化阅读现象引发的讨论。学生作文时只要围绕“碎片化阅读”现象展开自己的思考就在范围之内。 1、碎片化阅读产生原因分析。 科技进步、阅读载体的变化、人们的浮躁求快心理…… 2、表达对碎片化阅读现象的褒贬态度。 碎片化阅读虽然碎片,也是“一片”,也是一种阅读的方式。 碎片化阅读太浅,不够深度。 3、碎片化阅读的利弊分析。 阅读便捷,可充分利用每日零碎时间,上班途中、午睡前等边角时间都可以用来阅读;阅读更广博,可以让更多人进行海量资讯浏览,来了解世界;阅读者可以更有选择性进行个性化阅读;更容易抓住关键信息…… 催生“标题党”“头条控”等;更容易断章取义,易造成误读,淹没真相;看了大量的信息,却似乎什么都没有留下;微博微信等碎片化信息占用人们大量的时间,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侵占人的生活;不利于学术研究;会造成一代人的浅薄盲从…… 4、碎片化时代,该怎么做? 各种客户端等信息推送者有责任推送那些准确且更有深度更有含金量的信息;阅读者要形成随手积累碎片信息的习惯,碎片化时代更考验每个人对知识的整理能力;传统阅读不可废,享受碎片化阅读的便捷的同时可以多进行经典阅读;对待满天飞的碎片化信息,要更清醒,能辨识,不盲从…… 【范文广场】 拨开迷雾,乘流而行 王婉听 当一段段140字的文字垄断阅读,当一条条精悍简要的言论指导思想,当零星几个汉字与符号在指挥发送之间联络了感情,我想,碎片化的时代已然成为当代人崭新的精神平台。这不可逆转的洪流留给我们选择的难题:是乘流而行,还是固守原地? 于是,出现了被乱花渐欲迷了眼的“奴隶”,出现了携坟籍逆流而上的“抗争者”,但也有人擦亮了双眼,在认清趋势后选择了善待新事物,勇敢地执起了“碎片化”这一双刃剑,修炼一个更完美的自己,收获一颗完整丰富的心。 是啊,如果有一双客观、全面而睿智的眼睛,就不难发现,碎片化潮流并非洪水猛兽。诚然,它因简短而仓促,因海量而良莠不齐,因不完整而难以深刻,但它的便捷、即时与思维火花闪烁的魅力是我们没有办法去一概否认的。意志不坚定者拨不开其上肤浅的云雾,用

大学生应该如何合理的安排自己的大学生活

如何认识并合理的安排自己的大学生活 2011年九月,我们带着理想,带着对大学生活的向往,来到了阜阳师范学院报道,由此,开始了我们的大学生活…… 刚刚进入大学校园,我们对于一切都显得很陌生,很迷茫,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更不知道应该怎样度过自己的四年的大学生活。慢慢的,我们开始熟悉了我们所身在的这个校园的环境,熟悉了我们身边的人和事,熟悉了我们的大学生活规律。但是,我们应该怎样合理的安排我们的大学生活呢? 认识大学学习的特点,掌握大学学习方法。从中学到大学,是人生的重大转折点,大学生活的重要特点表现在:生活上要自理,管理上要自治,思想上要自我教育,学习上要高度自觉。尤其是学习的内容、方法和要求上,比起中学的学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想真正学到知识和本领,除了继续发扬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之外,还要适应大学的教学规律,掌握大学的学习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大学的学习既要求掌握比较深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还要求重视各种能力的培养。大学教育具有明显的职业定向性,要求大学生除了扎扎实实掌握书本知识之外,还要培养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要特别注意自学能力的培养,学会独立的支配学习时间,自觉地、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还要注意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的培养,为将来适应社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大学学习的主动性特点 大学学习与中学学习截然不同的特点是依赖性的减少,代之以主

动自觉地学习 大学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的内容是既传授基础知识,又传授专业知识,教育的专业性很强,还要介绍本专业、本行业最新的前沿知识和技术发展状况。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比中学要大为扩展。课堂教学往往是提纲挈领式的,教师在课堂上只讲难点、疑点、重点或者老师最感兴趣最有心得的部分。其他的部分只能由我们自己去理解、掌握。因此,自学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每个大学生都必须要学会自学,这是当代大学生必须要完成的一项任务。 二、专业性与综合性相结合的特点 大学教育具有明显的专业性特点,从被录取的那一刻起,我们的专业就已经被定向了。大学的学习实际上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学习,这种专业性,是随着社会对本专业的要求的变化和发展而不断深入的,知识不断更新,知识面也越来越广。为适应当代科技发展的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特点,这种专业性通常只能是一个大致的方向,而更具体的专业的目标是在将来走入社会后,才能确定下来。 三、全面发展和注重能力培养的特点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方针对学生提出的基本要求。全面发展的要求是以马克思对未来社会关于人才全面发展的学说为依据,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对人才的需求所提出的,即不仅要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而且还要有能妥善处理人际关系和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人才的五要素是一个统一的有机

碎片化信息给我们带来的利与弊作文1000字正式版

碎片化信息给我们带来的利与弊作文1000字 从前,我爷爷奶奶辈的生活,永远是慢悠悠、不急不躁的悠闲,虽然偶尔也会有心急如焚的事儿,但是经过时间的冲洗,任何事都会慢慢的迎刃而解。他们的生活永远踩着慢悠悠的脚步,有条不理的进行着。奶奶买菜、做饭、看电视,爷爷则遛鸟、喝茶、看书看报纸。我爷爷尤其关心国家大事,家里的报纸订了好几份,当爷爷和我们说起最近发生的大事的时候,以奶奶为首的我们,包括爸爸、妈妈总是不怀好意的对爷爷笑嘻嘻的来一句:“我们知道了,昨天新闻就播了。”然后看看爷爷有些些沮丧的眼神,我们都得意的哈哈大笑,然后爷爷也跟着我们笑了。因为爸爸总和爷爷说:“电视上的新闻比报纸更快,讲解更清晰。”而谁也动摇不了爷爷对报纸的偏爱。 随着我的渐渐长大,爷爷戴上了老花镜,爸爸买了智能手机,和亲戚朋友聊天更方便了。智能手机也逐渐有了更多的新功能,比如拍照、上网、听音乐、看视频等等,渐渐的家里人手一部智能手机。不记得什么时候开始,有了微信,微信里每天都有新闻推送,对只知道读书和游戏,不看电视不关心新闻的我来说,我被这些碎片化的新闻强制洗脑,打开微信总会把一个个未读的信息粗略的扫一遍。当爷爷再和我们说新闻大事的时候,我也可以兴致勃勃的插上嘴了,因为我手机里也有新闻啊!当然爷爷也对我的参与性大幅提高表示认同与赞赏,不过他仍坚持他的看法:“手机里的新闻量太少,内容介绍的不够完整,更多的人也只是看了一下标题对新闻事件有了大概的了解而已,你们接受的纯属碎片信息,所以手机带来的信息还是不及报纸和书啊。”爸爸的态度仍旧是不屑一顾,他经常说:“我要是想了解什么事情,用手机上网搜索一下,想看啥就看啥,没有什么是手机不知道的事情。” 奶奶也被手机里的游戏迷住了,经常因为玩游戏而忘记了正在烧的饭菜,导致家里经常会有烧焦的味道挥之不去。奶奶被爷爷训斥了好几次,依旧戒不掉玩游戏的瘾,爷爷也无可奈何,只能在奶奶烧饭的时候帮着留意一下锅里的情况。 每当逢年过节,我们家里一直很热闹,叔叔伯伯们、舅舅阿姨们围着餐桌吃好饭后聊天、吃瓜子、说笑话,孩子们追逐打闹,下棋、看电视,屋子里特别的温馨。可是自从前几次的大家庭聚会中,二伯说了一句:“看哪,每个人都是低着头拿着手机在看呢,都没有人说话了!”我一看,果然,有的在看视频,有的在打游戏,有的在刷微信,有的在拍照,真的个个都是低头族啊!以前家里那个热闹的场景似乎好久不见了。 手机的出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利,父母出门不用带钱也可以用微信和支付宝买东西了,可是妈妈说用手机购物似乎花钱更快了,而且经常会买一些不需要的东西,就因为付款太便捷了;我的作业不会的时候可以查手机,有各种软件可以教我如何解题,可是爸爸不允许我经常查手机,说这样会导致我的思考能力下降,对学习没有帮助;妈妈由于长时间看手机,眼睛近视的厉害了,脖子也变得僵硬了……

碎片化阅读四辩辩论稿

四辨 感谢主持,感谢对方辨友: 对方认为碎片化带来了阅读的平等和自由,但是,事实却与其恰恰相反,碎片化阅读正是在给我们创造这样一个不平等的牢笼。每个人即使得到了信息,那么接下来呢?是要将信息整理和归纳。我们谈论的利弊是绝大多数人的,然而社会上的大多数人却没有他们所想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与辨别是非的能力,这是一剂带毒的药,或许在座的各位有了抵抗这毒的能力,然而他们呢?那些能力稍弱的人,或许便会因此一病不起。你们又何忍心看到这一幕?! 然后,在回过头来看看或许有了这个能力的你我?高判断、高素质的你我们是否也在为碎片化阅读分散了本该进行集中阅读的注意力,或许干脆挤占了集中阅读的时间?而你们又何尝不曾因为碎片化阅读后惯带趋向于娱乐化、浅显化阅读材料的习惯所困扰。你们说,阅读、生活就是要愉悦,碎片化阅读或许愉悦了我们!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啊,朋友们!我们是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人,又为何要让这种阅读方式抹平了我们的棱角,让我们逃避于或许痛苦而生涩的我们的确需要的知识。然而,弊端更不仅仅停留在每一个个体。当成千上万的个体累计而起;这便会是对社会的不灭创伤。我们的社会已经是越来越浮躁,无论是谁,或许都有这般感慨。 首先,碎片化阅读快而碎,不断缩减着大多数人的阅读时长,一闪而过的信息又怎能带来一个理性全面的判断和完整的思考!这边是思维的碎片化!碎片化的思维不断侵蚀着大多数人,喷子,键盘侠,大大

小小林林总总的各项谣言不都是语出于此。更可怕的是,事端兴起要比解决这个事端困难得多,其造成的危害则会在一次次的恶性循环中不断累积,终而爆发。 其次是对我们科技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反作用。碎片化阅读造成的可不仅仅是肉体上的懒惰而是思维上的懒惰,人类或许会因为累了而发明汽车飞机,但如果他们连思考都不愿意了,那这些物体又从何出现呢?即使现在的科技仍在向前发展,那是因为还有能支撑的人存在。今后呢,当我们成为中流砥柱的年代呢?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绝不是对于碎片化阅读负面作用的刻意放大。阅读是我们获取信息的最大途径,对于改造人类的思想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如果阅读对人的思维影响很小,那么试问,又有何影响更大! 碎片化阅读的利表层而局限,碎片化阅读的弊深层而影响范围更广,孰轻孰重还不能眼观之。当然面对这弊大于利的现状,不必恐慌,更不能仍沉浸于利大于弊的幻梦中无法自拔。我们要认清这个现实去努力改变,更何况,有识之士已在努力,将碎片化信息归整。我们又能落后?要保持冷静,在信息泛滥间仍保持清晰的思考,同时要对这种阅读进行合理化改造,削其弊长其利。 相信我们终将迎来利大于弊的那一天!

利用spss软件对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分析

应用SPSS软件对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分析 【摘要】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外阅读更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众所周知,一个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仅局限于课本知识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素养、拓展知识面,就应该了解其在课外阅读方面的基本情况,探索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方法,从而提出合理化建议,有针对性的给予指导和帮助,使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兴趣,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从中获取知识,受到熏陶。 对象:大二、大三的学生 方式:采用书面问卷形式,在分层的基础上对各年级进行抽样调查。 关键词:阅读倾向,阅读场所,阅读方式,阅读目的,阅读方向,阅读时间 生活水平提高了,现在的大多数大学生都拥有了自己的电脑,这样大多数的时间都被电脑上的游戏以及音乐、社交软件占据了,同学们的课外阅读量大量的减少,为此我将决定调查一下我校的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希望以科学的计算结果唤醒大学生多读书的结果。 一、统计数据及分析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的方法,针对同学们阅读倾向,阅读场所,阅读方式,阅读目的,阅读方向从学院各年级各专业中发放问卷,然后经过利用SPSS中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其结果如下: 从阅读倾向来看

你最喜欢阅读哪一类的书A、文学类 。 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 有效是36 ^ 否58 合计94 你最喜欢阅读哪一类的书D、报纸,杂志类 $ 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 有效是55 ? 否39 ~ 合计94 | 大部分同学是倾向于阅读报纸、杂志类书籍,而对专业相关书籍不是特别感兴趣。应当要加强学生专业培养。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校应该做出相应的措施来激励大学生的读书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爱好。通过课外阅读,来提升自己。 从阅读场所来看

大学生应该如何合理的安排自己的大学生活

大学生应该如何合理的安排自己的大学生活

如何认识并合理的安排自己的大学生活 2011年九月,我们带着理想,带着对大学生活的向往,来到了阜阳师范学院报道,由此,开始了我们的大学生活…… 刚刚进入大学校园,我们对于一切都显得很陌生,很迷茫,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更不知道应该怎样度过自己的四年的大学生活。慢慢的,我们开始熟悉了我们所身在的这个校园的环境,熟悉了我们身边的人和事,熟悉了我们的大学生活规律。但是,我们应该怎样合理的安排我们的大学生活呢? 认识大学学习的特点,掌握大学学习方法。从中学到大学,是人生的重大转折点,大学生活的重要特点表现在:生活上要自理,管理上要自治,思想上要自我教育,学习上要高度自觉。尤其是学习的内容、方法和要求上,比起中学的学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想真正学到知识和本领,除了继续发扬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之外,还要适应大学的教学规律,掌握大学的学习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大学的学习既要求掌握比较深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还要求重视各种能力的培养。大学教育具有明显的职业定向性,要求大学生除了扎扎实实掌握书本知识之外,还要培养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要特别注意自学能力的培养,学会独立的支配学习时间,自觉地、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还要注意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的培养,为将来适应社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大学学习的主动性特点 大学学习与中学学习截然不同的特点是依赖性的减少,代之以主

动自觉地学习 大学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的内容是既传授基础知识,又传授专业知识,教育的专业性很强,还要介绍本专业、本行业最新的前沿知识和技术发展状况。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比中学要大为扩展。课堂教学往往是提纲挈领式的,教师在课堂上只讲难点、疑点、重点或者老师最感兴趣最有心得的部分。其他的部分只能由我们自己去理解、掌握。因此,自学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每个大学生都必须要学会自学,这是当代大学生必须要完成的一项任务。 二、专业性与综合性相结合的特点 大学教育具有明显的专业性特点,从被录取的那一刻起,我们的专业就已经被定向了。大学的学习实际上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学习,这种专业性,是随着社会对本专业的要求的变化和发展而不断深入的,知识不断更新,知识面也越来越广。为适应当代科技发展的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特点,这种专业性通常只能是一个大致的方向,而更具体的专业的目标是在将来走入社会后,才能确定下来。 三、全面发展和注重能力培养的特点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方针对学生提出的基本要求。全面发展的要求是以马克思对未来社会关于人才全面发展的学说为依据,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对人才的需求所提出的,即不仅要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而且还要有能妥善处理人际关系和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人才的五要素是一个统一的有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