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碎片化”阅读对当代大学生写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碎片化”阅读对当代大学生写作的影响
【摘要】当下,“碎片化”阅读已成为数字化发展的主要催生物,拥有着众多的受众群体和强大的生命力,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甚至是生活习惯。大学生作为对新事物反应最为强烈的群体,写作水平在“碎片化”阅读的影响下有着或多或少的改变,然而这种改变又对新时代的教育有着新的挑战,需要更为严谨地规划与引导。
【关键词】“碎片化”阅读大学生写作影响
互联网及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网民的急速增长、智能终端的迅速普及以及传统内容的数字化,为信息传播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对纸质阅读造成了巨大冲击,但同时也拓宽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日渐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受巨大科技力量影响下的当代有着无法比拟的时代特征,“碎片化”即为现代典型的时代表征之一――时间碎片化、信息碎片化、思维碎片化、思想碎片化、阅读碎片化。其中,阅读的碎片化体现着“碎片化”时代的典型特征。
“碎片化”一词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关于“后现代主义”的有关研究文献中,指完整的东西破成诸多的零块。一般而言,“碎片化”阅读有着两种定义:一是对书本中较长的内容进行拆散,利用零散的时间进行阅读,如古人所言“马上,枕上,厕上”的时间,形成内容片段式、非结构化的阅读;二为利用手机、平板、mp4等电子产品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包括对文字、声音、图像的立体知识信息的获取和网络在线
阅读和下载浏览,阅读由读书走向读屏。而在当下,“碎片化”阅读一般指向后者。且2012年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4.2亿,在整体网民中占74.5%。其中,智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3亿,在手机网民中占比达79%,成为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重要载体。且网民对手机的网上阅读依赖较大,据调查,手机网民平均每天使用手机上网的时间达到124分钟,每天上网4小时以上的重度手机网民达到22%。可见,“碎片化”阅读已经充斥着我们的生活。这种阅读的碎片化又可分为时空碎片化、内容碎片化、主体碎片化、关注机制碎片化以及注意力的碎片化,进而影响着我们的思维、世界观价值观、信息获取习惯甚至是生活与交流。对当代大学生而言,“碎片化”阅读所带来的阅读改革必将影响写作思维与习惯,引起写作改革,最终促使教育方面进行进一步合理改变。
“碎片化”阅读影响写作的具体机制
当下,“碎片化”阅读逐渐替代传统纸质阅读,阅读方式的改变终会影响到写作习惯,这与阅读影响写作的中间机制有着密切关系。阅读主要影响写作的语词使用、思维形式,前者包括辞藻的选择和语法、修辞的使用,后者则包括文章观点以及阐述的条理性。与传统的纸质阅读相比,“碎片化”阅读材料由于在语词使用及内容的庞杂性等方面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因而受“碎片化”阅读影响下的写作与传统阅读影响下的写作相比,也有着非常鲜明不同的语词使用和思维形式。且“碎片化”阅读的影响较传统纸质阅读更深刻,由于其普世性使得影响范围更广,且时空碎片化带来的便利性使受众的生活习惯、日常交流也受到前所未有的影响。总之,
“碎片化”阅读给写作带来了空前的变化,且这种变化与传统纸质阅读有着显然的区别。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碎片化影响下的词汇使用、写作思维和价值观体现上。
就词汇而言,“碎片化”阅读最突出的影响即为写作中网络创新词汇的大量使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互联网进行写作或是传播信息的人越来越多,网络上的文学作品也日渐处于泛滥状态,这使得人们对有深度的文化作品的关注日渐下降。与有深度的传统文学作品相比,网络文学的语词使用大多具有随意性,许多网络新词正是由于这种随意性而被陆续创造出来,比如“给力”“牛逼”“duang”等。2010年南非世界杯期间,“给力”一词在网络上开始泛滥,一时间成为各大网络媒体的热词,仅在世界杯结束四个月后,“给力”一词便出现在《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上。“duang”的使用也仅在“哔哩哔哩弹幕网”发布《我的洗发水》一视频后半个月便见诸报端,可见网络新词的影响何其巨大。再加上网络文学的竞争日益激烈,各大媒体为了博人眼球且跟上时代的步伐,也积极使用网络新词,人们在“碎片化”阅读中不知不觉便接触到网络新词。且网络文学的门槛较低,具有普世性,具备任何文学素养的人都能在网络上进行写作并且发布,这种随意性也使得网络新词在文学创作中的使用变得随意泛滥,整体的文本环境变得相对缺乏严谨性。但与此同时,由于新词具有相当强大的表现力,受体写作过程中对创新词汇的运用也能使文章更为活跃,表现力和张力更强,使文章的语言风格趋向轻松化和娱乐化。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又是时代特征的一种体现,迎合了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下对轻松的阅读环境和写作发泄功能的需求。
网络符号在写作中的使用也成为“碎片化”阅读下的写作新特征。由于网络和键盘的使用,加上“碎片化”阅读材料本身的特点,网络文学的语词大致呈现简略化、键盘化、拼音化、数字化、个性化和不规范化的特征。根据国家语言资源检测与研究中心的调查,网上汉字使用数为9793个,比平面媒体汉字使用多了1568个,同时,标点、符号使用率达55.07%,高于汉字的使用率。比如被称为网络文学“鼻祖”的著名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中就有许多符号、标点的应用,如:“如果当我讲出任何阿谀奉承谄媚巴结的恶心言语而不让我的胃觉得抽筋时,我就可以出师了。如今,我终于学成归国了。呵……:)……”笑脸符号“:)”使得主人公微笑的表情状态更具画面感,不需要经过太多辞藻的修饰来表达作者想在主人公身上赋予的表情状态,且读者能心领神会到符号所具有的表现力。“心情好点了吗?……美丽的轻舞飞扬小姐……”“嗯:)……好多了……可爱的痞子先生……”“呵:)……痞子……我该睡了……明早十点上站……陪我吗?”“呵:)……那么明早见了……晚安……痞子。”同时,在这样的语句中,也不难发现文中所使用的语句都相对简略、白话,且语法也呈现不规范化和个性化的趋势。且“碎片化”阅读环境本身存在文本写作与网络交流相融合的特点,人们在网络上可以以日常生活交流的语言进行短小的文本写作,并允许被人加以回复和评论,这种特点使得受众在真正写作的时候也会受到他人语词运用习惯的影响,使词语的使用更加网络化和通信化。此种“碎片化”阅读材料的长时间浸泡,终会使得受众在写作的时候不由自主地使用吸收而来的语言风格。虽然符号的使用和语法的生活化可以方便人们在网络上的交流,迎合线上线下人们快节奏的生活,但这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