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 经络学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w 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 w 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表里 w 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相表里 w 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相表里 w 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相表里 w 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相表里
五、 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 表里经┐ ┌同名阳经┐ ┌表里经┐
┌─→手太阴→手阳明→足阳明→足太阴┐ │┌──────心中←───────┘ │└→手少阴→手太阳→足太阳→足少阴┐ │┌──────胸中←───────┘ │└→手厥阴→手少阳→足少阳→足厥阴┐ └───────肺中←───────┘
六、
十 二 经 脉 的 循 行 部 位
手太阴肺经
起于 中焦, 下络大 肠,还 循 胃口 (下口 幽门, 上口贲 门) ,通过 膈肌, 属肺, 从肺 系( 与肺相 连的气 管、支 气管 及喉 咙等) 横行至 胸部外 上方 (中 府穴L1:第一 肋间隙 ,距 正中 线6寸), 出腋下 ,沿上 肢内 侧前缘 下行, 过肘窝 ,入 寸口 ,上鱼 际,直 出拇指 桡侧 端( 少商穴 L11:在大 拇指桡 侧, 距离指 甲根角 一分许 的地 方。 )
(一)经络学说的形成 1.《十一脉灸经》 2. 针灸疗法的发明和经络感传现象的发现
是经络学说形成的基础 3.循经症候群的观察和练功过程中的体悟 4.穴位主治功用的归纳 5.古代解剖学的知识 6.阴阳五行学说的渗透和指导
(二)经络学说的确立 《内经》成书是中医学经络学说形成的标志。
(三)经络学说的发展 1 经络学说向临床实践方向发展(秦汉时期: 公元前221年—公元265年) 《难经》 《伤寒杂病论》—六经辨证 华佗
分支 :从锁 骨上窝 上 行,经 颈部至 面颊, 入下齿 中,回 出挟口 两旁, 左右交 叉于人 中(水 沟穴D u26), 至 对侧鼻 翼旁( 迎香穴 LI20) ,交于 足阳明 胃经。
足阳明胃经
起于鼻翼旁(迎香穴),挟鼻上
行,左右交会于鼻根部,旁行入目内 眦,与足太阳经相交,向下沿鼻柱外 侧,入上齿中,出而挟口两旁,环绕 口唇,在颏唇沟处左右相交,退回沿 下颌骨后下缘到大迎穴处,沿下颌角 上行过耳前,经过下关穴,沿发际, 到额前。
分支: 从手腕 的后方 (列 缺穴 L7)分 出,沿 掌背侧 走向 食指 桡侧端 (LI1商阳 穴), 交于 手阳明 大肠经 。
手阳明大肠经
起于食 指桡侧 端(商 阳 穴LI1), 经过手 背行于 上 肢(外 侧)前 缘,上 肩,至 肩关节 前缘, 向后到 第七颈 椎棘突 下(大 椎穴 GV 14), 再向前 下行入 缺 盆(锁 骨上窝 ),进 入胸腔 络肺, 向下通 过膈肌 下行至 大肠, 属大肠 。
第四章 经络学说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经络学说概述 十二经脉 奇经八脉 经别、别络、经筋、皮部 经络的生理功能和应用
经络学说概述
w 经络的基本概念 w 经络学说的概念 w 经络学说的形成与发展 w 经络系统的组成
一、经络的基本概念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络是运行全身 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 导信息的通路系统,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交接规律
1.相表里的阴阳两经在四肢末端相交接
食指 末端
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经
无名 指端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阳三焦经
小指 端
手少阴心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大 趾
足阳明胃经
足太阴脾经
足大 趾后
足少阳胆经
足厥阴肝经
足小 趾
足太阳膀胱经
足少阴肾经
2.同名手足阳经交接于头面部(“头为诸阳之 会”)
鼻翼旁 (迎香 )
经,行于下肢者为足经。 2 内为阴,外为阳:四肢内侧前中后
依次为太阴、厥阴、少阴;四肢外侧前中后 依次为阳明、少阳、太阳。
3 脏为阴,腑为阳:阴经属脏,阳经 属腑。
(二)具体名称
上肢——手
内侧—— 手三阴经
外侧—— 手三阳经
下肢——足
内侧——足三阴经 外侧——足三阳经
前——手太阴肺经 中——手厥阴心包经 后——手少阴心经 前——手阳明大肠经 中——手少阳三焦经 后——手太阳小肠经 前——足太阴脾经 中——足厥阴肝经 后——足少阴肾经 前——足阳明胃经 中——足少阳胆经 后——足太阳膀胱经
2 针灸经络学说的总结时期 (晋以后)
晋 皇甫谧《针灸甲乙经》 清 姚澜《本草分经》
宋 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清 陈惠畴《经络图考》
宋 王执中《针灸资生经》
黄谷《明堂经络图册》
元 滑寿《十四经发挥》 图》
钱镜《脏腑正伏侧人明堂
明 李时珍《奇经八脉考》
……
明 杨继洲《针灸大成》
四、经络系统的组成
明经行于额部;少阳经分布于头侧部;手太阳经 行于面颊部,足太阳经行于头顶、后头部。
总的来说是阳明在前,少阳在侧,太阳在后。
(二)十二经脉在四肢部的分布 阴经分布在四肢的内侧面:“内侧
前中后,太阴厥少阴”。但足三阴经在 内踝尖上八寸以下的分布,前中后部位 依次是厥阴、太阴、少阴。
阳经分布在四肢的外侧面:“外侧 前中后,阳明少太阳”。
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
目内眦 (睛明 )
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阳膀胱经
目外眦 (瞳子 髎)
手少阳三焦经
足少阳胆经
Fra Baidu bibliotek
3.足、手阴经交接于胸部
心中
足太阴脾经
胸中
足少阴肾经
手少阴心经 手厥阴心包经
肺中
足厥阴肝经
手太阴肺经
三、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一)十二经脉头面部的分布 头为诸阳之会:阳明经分布于面部,其中足阳
经与络的关系: 经——经络系统的主干;有固定循行路线
络——经的分支,网络全身;无固定循行路线
二、经络学说的概念
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概 念、构成、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 及其与脏腑形体官窍、精气血神之间相互联 系的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 成部分。
三、经络学说的形成与发展
十二经脉
别络(大络)
经脉 奇经八脉
络脉 浮络
十二经别
孙络
十二经筋
外连
连属部分
十二皮部
内属——五脏六腑
十二经脉
w 十二经脉的名称 w 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 w 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w 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w 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w 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
一、十二经脉的名称
(一)命名原则 1 上为手,下为足:行于上肢者为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