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相关重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理生理学

名词解释:

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规律和机制的学科。

1、疾病(disease)是指机体在一定原因作用下,自稳调节紊乱而出现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2、病理过程(pathologic process)是指不同器官、系统在许多不同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的变化。

3、病因(etiology agents)是指作用于机体引起疾病并赋予该疾病特征性的因素。

6、死亡(death)是指机体生命的终结;是指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性的停止,而整体的死亡而并不意味着各器官组织同时都发生死亡。

7、脑死亡(brain death)是指以脑干或脑干以上全脑不可逆转的永久性地功能丧失,使得机体作为一个整体功能的永久停止。

8、脱水(dehydration)是指体液容量减少,并出现一系列功能、代谢紊乱的病理过程。

脱水热:对于高渗性脱水严重的病例,由于皮肤蒸发的水分减少,使散热收到影响,导致体温升高。

9(1)低容量性高钠血症(hypovolemic hypernatremia):称高渗性脱水,其特征是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150ml/L,血浆渗透

压>310mmol/L。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均减少。

(2)低容量性低钠血症(hypovolemic hyponatremia)又称低渗性脱水,其特征是失钠多于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低于280mmol/L,血清钠浓度低于130mmol/L。伴有细胞外液的减少。

10、等渗性脱水(isotonic dehydration)是指机体的水和钠以等渗比例丢失,血容量减少,血浆渗透压和血清Na浓度仍在正常范围,11、水中毒(water intoxication):血清钠浓度低于130mmol/L,血浆渗透压低于280mmol/L,但体钠总量正常,患者有水潴留使体液量明显增多,故称水中毒。

13低钾血症(hypokalemia)是指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或mEq /L)。

14高钾血症(hyperkalemia)是指血清K+ 浓度大于5.5mmol/L。15水肿(edema):是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的一种常见病理过程。

16离子间隙(AG):是指血浆中未测定的阴离子量与未测定的阳离子量的差值。

17代谢性碱中毒(metabolic alkalosis):指细胞外液碱增多或H+丢失而引起的以血浆HCO3-增多pH上升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

18代谢性酸中毒(metabolic acidosis):指细胞外液H+增加和HCO3-丢失而引起的血浆HCO3-减少、pH降低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

19呼吸性碱中毒(respiratory alkalosis):指肺通气过度引起的血浆H2CO3原发性减低,pH增高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

20呼吸性酸中毒(respiratory acidosis):指CO2排出障碍或吸入过多引起的血浆中H2CO3增加,pH值下降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

21、肾小管性酸中毒(renal tubular acidosis RTA):是一种肾小管排酸或重吸收碱性物质障碍而产生酸中毒的疾病,有RTA-Ⅰ型和RTA-Ⅱ型等多种类型。

22脑水肿(cerebral edema)是指脑组织液体含量增加导致脑容积扩大和重量增加。

23 缺氧(hypoxia):凡因氧供应不足或用氧障碍,导致组织代谢、功能及形态结构发生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称为缺氧。

24、低张性缺氧(hypotonic hypoxia):又称乏氧性缺氧,由吸入气氧分压过低、外呼吸功能障碍及静脉血分流入动脉等原因引起动脉血氧分压降低为基本特征的缺氧。

25、等张性低氧(isotonic hypoxemia):又称为血液性缺氧,血红蛋白数量减少或性质改变,使血氧容量降低而致动脉血氧含量减少,但动脉血氧分压正常。

26、肠源性紫绀(enterogenous cyanosis):食用大量含硝酸盐的腌菜后,经肠道细菌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后者吸收后导致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患者出现头痛、无力、呼吸困难、心动过速、昏迷以及皮肤黏膜呈青紫色。

27、循环性缺氧(circulatory hypoxia):由休克、心力衰竭、血

管病变、栓塞等原因引起全身或局部循环障碍,组织血流减少导致组织供氧不足。其血氧变化特点是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增大,而其他血氧指标正常。

28、组织性缺氧:在组织供氧正常的情况下,因细胞不能有效的利用氧导致的缺氧。

29、发热(fever)是指在致热原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当体温上升超过正常值0.5℃时,称为发热。

30应激(stress):机体在受到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刺激和心理社会因素时所出现的全身非特异性适应反应。

31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在热应激原或其他应激时细胞合成或合成增加的一组蛋白质。

32、热休克反应(HSR):机体在热应激时所表现的以基因表达为特征的防御适应反应。

33、全身适应综合征(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 GAS):是指劣性应激原持续作用于机体引起的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变化,并导致内环境紊乱和疾病。可分为警觉期、抵抗期、衰竭期。

34、热休克蛋白的“分子伴娘”(molecular chaperone)指热休克蛋白中大多数是细胞的结构蛋白(称为结构性HSP),其主要功能是帮助蛋白质进行正确的折叠、移位、复性以及降解,因此被称为“分子伴

娘”。

35、应激性溃疡:指患者在遭受各类重伤及大手术、重病或其它应激情况下,出现胃、十二指肠粘膜的急性病变,主要表现为粘膜的糜烂、浅表溃疡、渗血等,少数溃疡可较深或发生穿孔。

36、休克(shock):休克是多病因、多发病环节、有多种体液因子参与的,以机体循环系统,尤其是微循环紊乱。组织细胞灌注不足为特征导致严重后果的全身调节紊乱病理过程。

37、低血容量性休克(hypovolemic shock):由于血量减少引起的休克称为低血容量性休克,见于失血、失液或烧伤等情况。

38、“自身输血”是指由于儿茶酚胺等缩血管物质的大量释放使肌性微静脉和小静脉收缩,可迅速而短暂地减少血管床容量和增加回心血量,以利于动脉血压的维持。

39、“自身输液”是指由于微动脉、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比微静脉对儿茶酚胺更敏感,导致毛细血管前阻力增加比后阻力增加更大,毛细血管中流体静压下降,使组织液进入血管,起到“自身输液””的作用,具有重要的代偿意义。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通过自我持续放大的级联反应,产生大量的促炎介质进入循环,并在远隔部位引起全身性炎症的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在严重创伤、休克、感染时原无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同时或短时间内相继出现两个和两个以上的器官功

能障碍的综合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