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贱伤农-谷贵伤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谷贱伤农-谷贵伤民

我国农业走出“谷贱伤农,谷贵伤民”

的怪圈

——对整体农业的分析

(微观经济学作业)

姓名

专业:

学号:

日期:

签名:

摘要:“谷贱伤农,谷贵伤民”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很常见的现象,它不利于一个国家农业的发展,甚至可能影响到国家经济的发展,本文针对这种现象,进行分析以及提出解决办法。

关键词:农产品价格变动,“谷贱伤农,谷贵伤民”。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农业是弱质产业,相对第二、三产业而言,其经济效益较低,但是作为保障民生的特殊产业,它具有很重要的战略意义。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农业的扶持工作,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而言,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显得尤其重要。然而,近年来农产品丰收却又滞销的问题层出不穷,不但给农民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也给本来就不富裕的农民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严重影响到农业生产积极性。“谷贱伤农,谷贵伤民”现象是经济学中经典案例,主要指农产品获得丰收,但人们却因为销价低或无适销市场而苦恼。面对农产品丰收而收益反而低的困难,有效化解“谷贱伤农,谷贵伤民”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而这样对于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稳定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谷贱伤农,谷贵伤民”怪圈

(一)谷贱伤农

“谷贱伤农”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经济学现象:在丰收的年份,农民的收入却反而减少了,这在我国民间被形象的概括为“谷贱伤民”。

(二)谷贵伤民

“谷贵伤民”是说粮食类或是各类物品的价格上涨,超过了老百姓的承受能力导致人民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下降,伤害了人民群众的基本的生存利益。

(三)“谷贱伤农,谷贵伤民”怪圈的形成

以“菜贱伤民,菜贵伤农”为例,菜农难赚钱,市民嫌菜贵的真实反映。虽然蔬菜大量

滞销,各地批发价持续走低,但消费者却感觉菜价居高不下,甚至有菜农因为蔬菜价格低而自杀。一方面,消费者承受着包括蔬菜价格在内的食品价格上涨带来的通胀,嫌菜价贵;另一方面,农民并没有因高菜价而获得相应的利益,市场上蔬菜收购价格出现暴跌,而蔬菜终端销售价格却相对较高的尴尬局面。换言之,菜价高时,上涨部分由消费者买单,城市消费者固然叫苦不迭,但菜农却未因此赚得盆满钵满;菜价低时,下跌成本大部分会由菜农最终承受,菜农不得不为此付出代价,但城市消费者却未能感到菜价的实质性下滑,最终形成了“谷贱伤农,谷贵伤民”的怪圈

三.“谷贱伤农,谷贵伤民”的原因分析

(一)经济学解释

“谷贱伤农”是经济学的一个经典问题。农民粮食收割后到底能卖多少钱取决于两个因素:产量和粮价,是二者的乘积。但这两个变量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其关联性由一条向下倾斜的对粮食的需求线来决定。也就是说,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大;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小。另外还要注意的是,粮食需求线缺少弹性,也就是说,需求量对价格的变化不是很敏感。当粮价下跌时,对粮食的需求量会增加,但增加得不是很多。其基本的道理在于,粮食是一种必需品,对粮食的需求最主要的是由对粮食的生理需求所决定的。此外,当今对大部分人来说,粮食方面的花费在全部花费中所占比例已很小了,并且还会越来越小,这也导致人们对粮价的变化反应不敏感。认识到粮食市场的这一特性后,就不难理解下面的现象:当粮食大幅增产后,农民为了卖掉手中的粮食,只能竞相降价。但是由于粮食需求缺少弹性,只有在农民大幅降低粮价后才能将手中的粮食卖出,这就意味着,在粮食丰收时往往粮价要大幅下跌。如果出现粮价下跌的百分比超过粮食增产的百分比,则就出现增产不增收甚至减收的状况,这就是“谷贱伤农”。

农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往往小于1,即农产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农产品的需求往往是缺乏弹性的,图中D是缺乏弹性的。由于农产品均衡价格的下降幅度大于农产品均衡数量的增加程度,最后只是农民的总收入减少,总收入的减少量为OP1E1Q1与OP2E2Q2的差。

在丰收的年份,农产品的供给增加,则农产品供给曲线向右移动,若此时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状况不发生变化,那么将导致均衡价格的下降.由于一般对农产品的需求缺乏弹性,根据需求的价格弹性与销售总收入之间的关系可知,此时农民的总收入将随着均衡价格的下降而减少.所以就造成了"谷贱伤农"。

(二)内在原因分析

1.农产品供给缺乏弹性

农产品供给的不断增长与需求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是导致“谷贱伤农”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一是按照需求定理,一般农产品供给超过市场需求时,价格下降是必然的;二是农产品由于生产周期长且具有季节性,因此农产品的供给也缺乏弹性,一旦市场行情或市场需求发生变化,农产品的生产很难据此做出相应的调整。

2.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矛盾

在经济学中,蛛网理论常用来解释不连续的商品,如粮食、瓜果、猪、羊等农产品价格与产量的波动关系,即一旦今年因为旱涝灾害歉收,农产品供给减少,农产品易于销售并且价格上调,那么受今年的农产品畅销的影响,来年生产该产品的农民人数就多了,并且生产的规模也增大,从而导致来年的农产品供给大大增加,使得农产品价格下跌,销售困难,甚至出现滞销的问题,如此循环反复,并构成了价格-产量不断波动的蛛网状关系。有的学者把这种现象归结为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矛盾,即农产品价格上涨,销售顺利时,作为个体的农户的理性选择便会选择来年增加要素投入,扩大生产规模,但是一旦多数的农户对此做出同样理性的选择时,便会导致群体的非理性,供给总量增加,价格必然面临下跌的趋势。

3.农产品市场集中度低,没有形成规模经济

根据哈佛学派贝恩的产业理论,市场结构是决定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的重要因素。在我国农业部门中,由于农产品同质性较强,并且基本都是由一家一户式的传统小农经济,没有形成规模经济,显然,这种过度竞争的市场结构类型,使得农民很难获得比较合意的利润回报。

4.政府相关政策的不健全

首先,我国道路收费多而且居高不下,加上油价不断上涨,严重影响了农民或批发商销售农产品的积极性;其次,相对而言,地方政府要比受教育程度不高的农民掌握着较为充分的信息,但却没有及时引导农民生产,帮助农民克服个体理性与群体理性的困境,使得农民盲目跟风,一窝蜂的生产行为不断上演;再次,农业生产风险本来就很大,但是在化肥、农药等农业原料不断上涨的情况下,政府对于农业的补贴却少得可怜,其他类似的支持政策也很不健全。

5.农民受教育程度较低

农民受教育程度较低也是制约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农民自身文化素质不高,使得他们在生产行为选择方面也习惯于按部就班,埋头苦干,随大流,加上经济社会中影响因素众多并且很复杂,使得农民难以捕捉一些有利于农业生产与销售的信息,由此导致的信息不对称,是生产与销售相脱节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走出“谷贱伤农,谷贵伤民”怪圈的方法

(一)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从经济学理论角度解释, 一般需求价格弹性Ed < 1, 即缺乏弹性的商品, 往往是一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