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高校协同育人机制的发展现状分析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高校协同育人机制的发展现状分析

摘要:随着国家协同创新战略的不断推进,各大高校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

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课题通过对我国高校校企合作、

协同育人机制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以

期全面了解我国高校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为我

国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创新创业;多元协同;培养机制

一、引言

“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需要更多具有国际视野的国际化创新创业型人才。

近年来,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随着国家协同创新战略的不断推进,各大高校

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了更加客观准确地

了解我国高校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课题组通过实地调研、问

卷调查以及特殊案例等研究方法,对我国高校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的发展现状、存在的

问题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较全面和深入的调研。

课题组通过自编调查问卷“国内高校协同育人机制的发展现状调查”,在线上和线下进行

同时调研,为保证调查问卷质量,正式调查之前进行了预调查,并根据实际情况对调查问卷

进行了完善,正式调研共发放问卷500份,其中线上发放问卷300份,线下发放问卷200份,共收回有效问卷470份,回收率达94%。调查对象既包括在校学生,也包括已毕业学生;既

包括本科院校学生,也包括高职院校学生;既包括广东高校学生,也包括外地高校学生;既

包括理工科专业学生,也包括文科专业学生。样本均为随机抽样,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调查

结果采用频数分析方式。在此基础上,通过挑选代表性高校进行实地走访考察,跟相关专家

进行深度访谈和文献研究,为了深入分析国内高校协同育人机制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探

讨相应的对策建议,调研还进行了深度访谈,访谈方式为半结构化访谈,为了防止访谈时偏

离主题,设计了访谈提纲,此外,为了获取更多相关信息,访谈采用开放性访谈。

二、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发展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国家协同创新活动的推进,很多高校成立了协同创新机构,制定了相应的

政策,建立了多样化协同创新平台。在高校协同创新深入开展的背景下,国内高校高度重视

协同创新育人并制定了相应政策,基本形成了协同创新体制机制,涌现出协同创新人才培养

的平台,并探索出适合自身发展多样化协同创新育人途径。

(一)协同育人取得的成效

调查显示,国内高校协同育人初显成效。各高校纷纷意识到高校协同育人的重要性,并

在原有基础上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多样化路径。许多高校将政产学研协同育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现代学徒制等上升到了学校发展的基本战略。此外,许多高校还围绕协

同创新育人出台了一系列的制度、文件,主要包括协同创新中心和产学研合作、校企合作育人、现代学徒制等方面的制度。

(1)协同育人体制机制基本建立

调查显示,为了深入开展协同创新育人工作,提高协同创新育人质量,国内许多高校成

立了负责协同创新育人的部门,如校地合作处(协同创新管理办公室)、校地合作办公室、

对外联络处、对外合作办公室、校地合作处、地方合作处等机构,这些机构的主要职责任务

是开拓与地方合作交流渠道,负责与地方交流合作,包括签订合作协议,争取合作项目等,

促进政产学研结合,协同创新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此外,许多高校还成立协同

育人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校长亲自担任组长,有效促进了协同创新育人工作的开展。与此

同时,有些高校还成立专家指导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指导委员会。

(2)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的平台不断涌现

调查显示,国内高校不断涌现协同创新人才培养平台,这些平台大致分三类:一是以科

研为主,一般以“协同创新中心”命名,如联合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此类平台通过

学科交叉与融合、产学研紧密合作等途径,推动人才培养机制改革,以协同创新中心高水平

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人才培养。二是以人才培养尤其是实践教学为主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育人

基地,一般命名为行业学院、实习实训基地、产学研合作基地、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训车间等,此类平台主要采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半开放式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行业充分

参与到学校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通过产学研融合,实现学校和行业、企业的双赢。三是以

创新创业为目标的大学生创业园等平台,此类平台是以创新创业为目标的大学生众创空间、

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创业园区、创新创业基地等协同创新育人平台。在这些创新创业园区内,多家企业入驻,和学校相关二级学院、专业合作,学生们在园区内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快速融合,相互促进,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均得到较快提升。以这些平台为依托,和企业共同设立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大学生创业实践项目,以项目形式推进协同创新育人工作。

(3)协同创新育人的形式多样

调查显示,就目前地方高校的协同育人形式而言,主要有人才培养模式协同创新、专业

共建、课程协同、人力资源协同等多种形式,具体如下:一是人才培养模式协同创新。主要

形式有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创新创业学院、现代学徒制等人才培养模式。二是共建专业协

同创新。高校、地方政府、行业产业集群结合企业实际需求调整、设置高校专业,签订了专

业共建协议。典型的做法是校企双方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作为一个组织固定下来,设

立章程,定期不定期召开专业建设研讨会,以保持专业的先进性。三是课程建设协同创新。

首先校企双方共同论证确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共同确立的职业面向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双

方共同确定课程体系。高校课程设置要听取企业意见,注重提高学生的应用技术能力,实践

课程体系方面的实践以在合作企业完成为主,提高课程设置的行业适应性。四是人才协同创新。根据人才培养需求,将行业、企业专家聘为高校教师,协同育人。高校大量引进行业、

企业高技术专业人才进校园,例如技术能手、工程师直接进课堂,通过项目教学、案例教学

等方式授课。部分高校实行双导师制,由高校教师和企业内的导师共同承担学生的培养。

(二)高校协同育人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协同育人缺乏理论指导

目前,高校协同育人的研究还处于刚起步阶段,关于高校协同育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协

同育人的涵义、目的和功能、模式、体制机制、实践基地建设、课程与教学、成效评价等方面,但研究还不够深入。调查显示,有89.67%的受访者认为协同育人理论研究不够深入完善,缺少前沿理论指导,从而导致协同育人效果不佳。

(2)协同育人政策不完善

目前,政府在协同创新和协同育人方面的政策很不完善,在协同创新方面作了一些引导,例如高校和企业在项目申报、科技创新与技术转让等,但在校企协同育人方面的政策极少。

调查显示,有98.77%的受访者认为政策法规缺失,职责权限不明,运行机制不健全,协同育

人的政策法规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