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说创作要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篇小说创作要览
1996年创作情况小说如人,也有它的性格和情绪。

短篇小说在小说家族中性情最为敏感、多变,它往往是作者现实感受的迅速表达者,也就能够较及时地体现社会文化心理的变迁。

短篇小说的景观常常是一年一个样。

进入90年代后,短篇小说的变化加快了,1992年应该被看做是一个关节点。

这一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和商品经济的
发展,震动了中国的经济和文化领域,对文艺原有的生存状态、组织方式以及供需格局形成了很大的冲击波。

作为反应,小说中的情节和情境因素得到加强,这是伴随竞争加剧、生活戏剧化、社会矛盾及人物关系的复杂化而来的变化,毕淑敏的《女人之约》、薛冰的《花落谁家》、孙颙的《摊牌》等是典型的作品。

1993年,社会题材创作内容继续深化,陈世旭的《北京面的1818》、王矩的《你死我活》、陶然的《10000元》等揭示了在市
场竞争的规则尚未完善、“厚黑”之风兴起的一部分社会现状。

到1994年,文学体制自身
的“生活”已受到压力,于是,“文学革新”的号角吹响,以短篇创作为基地,“新体验”、“新
感觉”、“新状态”、“文化关怀”等旗号纷纷树起,创作方法上也转向彻底的写实。

数年里表
现知识分子和文化“ 边缘化”、力求“精神持守”的作品不绝如缕,刘心武的《画墨与我》、
刘震云的《冰凉的包子》、刘嘉陵的《焚书》、残雪《夹公文包的人》、徐坤的《鸟粪》等一脉相承。

到1995年,都市小说兴盛,更年轻的一代作者登场,开始对市场经济中的
弄潮儿正面铺写,展现了新的生活局面,同时也意味着作家群对现实的合理性的认
可。

这样看下来,1996年的“现实主义冲击波”已有了新的特点。

在短篇小说领域,回
归的现实主义主要不再是社会的现实主义,而是人生的现实主义;主要不再是批判的现实主义,而是认同的现实主义;主要不再是激烈的现实主义,而是温和的、宽容的现实主义。

1996年,国内社会形势较为稳定,社会矛盾有所缓解,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形成,
对于小说的情绪显然不无影响。

更重要的是,进入90年代以来,一种保守的、改良的、渐进的社会文化思潮已逐渐占据上风,人们不再以历史形成的理想主义和过激主义态度看待现实,只是把现实视为历史必然进程的一部分,于是,在文学的市场上,社会性的矛盾消解为人生的矛盾,小说的焦点也由现实关系转归人的本体。

表现“人间情怀”或人生哲
理何申的《乡间往事六题》〔1〕为佼佼者,六题分别为“喝粥”、“勒狗”、“吃羊”、“杀鸡”、“斗猫”、“打拼”,叙述知青下乡年代一组生活画面,颇具情趣。

那时的农民固穷,穷的活
法既窘迫又技巧。

小说中描绘队上的人分粥时勺子下沉漂起的动作,集体吃羊时群情振奋的场面,知青与狗、与鸡、与猫为生存展开的一次次格斗和周旋,生动地再现了人处在那般境况下生长的各种生活能力,实则人也像动物一样在四处觅食。

事过境迁,作者写这些往事已没有多少批判极左路线的意思,主要写人在环境中的生存,因而可能获得长久的魅力。

史铁生回顾病退回城后在街道生产组的一段经历时也有相似的旨趣。

小说题目叫《老屋小记》〔2〕,老屋就是生产组所在地。

作品中最鲜明的人物有两个,一个是青年D,善于学唱当时放映的几部外国影片的插曲,引用其中的台词,以独特的方式排遣与生
命俱来的压抑。

另一个是中年妇女U,外表一副劳动人民打扮,偶尔问起却会外语,记得
很熟练。

去过她家的人惊讶于她家里的旗袍、字画和瓷器。

D和U等人出身、年龄、经
历不同,却都被送到不该呆的地方。

时过境迁,作者同样无意于批判历史,而是通过人物的行为验证人的生命底蕴。

史铁生已45岁,对23岁时的经历投去的眼光更复杂和富于
哲理色彩。

他说,对年龄可以用乘法,你走过的每一年都存在于你此后所有的日子里,在那儿不断地被重新发现、重新理解,不断地改变模样,比如23岁,你对它有多少次新的
发现和理解你就有多少个23 岁。

这番话对创意作了最好的诠释。

两篇小说都近似随笔,事先没有特别的构思,只是随感所至,信笔写来,是真正的写实。

林斤澜先生的《门》〔3〕颇有意境,全篇分“命门”、“敲门”、“幽门”、“锁门”四部分,都与神秘的“门”有关,
门在此处暗指某种人生的奥秘,所以仍是哲理小说,主人公设定为一位“退休诗人”,由他
去体会各种生命的关节,进退取舍,耐人寻味,作品字里行间潜藏着幽默和调侃,仿佛能听见作者躲在背后嘿嘿地笑,读过令人叫绝。

这种小说多少有些玄机,但与冒充“现代派”
和“后现代”的某些故弄玄虚之作不同,前者有真意,后者只是矫情。

与林斤澜相呼应,
汪曾祺近年来专门致力于描写人间性态的短篇创作,1996年又有《小孃孃》〔4〕发表。

小说写大户谢家少爷谢普天与姑姑谢淑媛的恋情,谢淑媛小他3岁,是嫡亲,但两人从
小相处,不禁冒犯天伦,汪曾祺的文学总像陈年老酒一样散发醇香,且味道纯正,部分原因也是由于他专注于人的情感,而不搀杂其它社会性的情绪,这种方式正被越来越多的创作仿效。

刘庆邦的《心事》〔5〕、毕飞宇的《哺乳期的女人》〔6〕、李宁武的《车伙》〔7〕、王洪江的《吉祥》〔8〕等也可视为同类创作。

宽容的、温和的现实主义
创作在重新审视生活的基础上,对世事和各色人等有了一些新的认识,这就形成了重
写旧人物的潮流。

陈世旭的《镇长之死》〔9〕为这方面的代表作之一。

小说中的镇长
曾是《小镇上的将军》中恶势力的代表,但在新作中,作者开始为他说话,认为:倘若不是因为镇长当时的处境,小说作者肯定不会把反面人物安排成“镇长”,就是说,作者认为
当时镇长扮演了一个不光彩的角色,而社会角色不等于人物,作为人物的镇长存在更复杂的性格特征。

于是,在《镇长之死》中,作者着力挖掘了他在文革中暗中保护女知青等一些鲜为人知的善行,从而揭示了人与环境之间互相制约的对应关系,恢复了人的本来概念。

这篇小说既是为镇长做些翻案工作,又表明了作者创作态度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