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南通纺织业出口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南通纺织业出口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
本文首先介绍当前南通纺织业出口的现状,指出纺织业在南通出口贸易中的重要地位。

之后进一步从劳动生产率、产品结构、产业配套能力等方面,并结合经济危机及人民币升值的现实问题,分析了当前南通纺织业出口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

最终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从政府、纺织行业协会以及企业本身三个方面,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纺织业、出口、现状、问题、对策
ABSTRACT
This article make a introduction the situation of the textile industry in Nan Tong at present, and indicated the importance of the export merchants. Then this article analysed the problem and the challenge in the textile industry through labor capacity product mix and the Industry Chain, considering the economic crisis and appreciation of RMB.
At last it raised several strategy and proposal through Government Textile Association and the textile company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Key words:T extile Industry, Export,Situation, Problem, Strategy
目录
1 引言 1
2 南通市纺织业发展总体概况 1
3 南通市纺织业出口的现状 1
3.1 产销概况 1
3.2 纺织品对外出口概况 2
3.3 科技水平 3
3.4 企业制度 4
4 南通市纺织业出口存在的问题 4
4.1 劳动生产率低,工业经济效益低下 4
4.2 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5
4.3 产业配套能力不强 5
4.4 产品结构不合理 5
4.5 企业规模总体偏小 5
4.6 缺乏有效的营销网络 6
4.7 金融危机的影响 6
4.8 人民币升值的影响 6
5 南通市纺织业出口对策分析7
5.1 政府方面7
5.2 行业协会方面8
5.3 企业自身方面9 参考文献12 致谢13
南通职业大学毕业论文(设计)当前南通纺织业出口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1 引言
纺织业是南通的“世纪工业”、“母亲工业”。

19世纪末,近代实业家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是中国动力机器纺织业的开端,南通也因此成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祥地。

经过上百年来的发展,南通市纺织业已形成了从原料、织布、印染及后整理到服装生产一条龙的比较完整的产业链,纺织棉化纤行业也逐步兴起。

具有生产企业多、经济总量大、趋于规模化等特点,是全国著名的重点纺织工业基地之一。

南通的纺织业长期以来在满足人民衣着消费、增加社会就业,扩大出口创汇、积累建设资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当前,重新审视南通市的纺织产业结构布局并实施有效的措施,对继续发挥纺织产业优势,提高纺织业国际竞争力,巩固提高纺织业对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贡献份额,构筑南通制造业高地,早日实现工业化的目标,提升全市纺织业出口竞争力,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2 南通市纺织业发展总体概况
从19世纪末,张謇创办大生纱厂以来,南通的纺织工业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在这一百多年里,南通纺织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曲折发展历程。

如今南通的纺织行业已成为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无论在推动经济发展,实现财税增收,还是在促进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南通纺织业的发展在南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纺织行业的兴衰,直接决定着地方经济的命运。

现今南通更是中国的纺织品生产和出口的重要基地之一。

据统计,南通纺织工业的销售占全国纺织工业销售的3.5%左右,有出口企业650多家,共10大类100多个具体纺织品种类出口,产品已走向60多个国家和地区。

可见纺织业是南通的支柱产业,其发展的成败对南通的国际贸易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3 南通市纺织业出口的现状
3.1 产销概况
“作为纺织业生产和贸易之乡”的南通,已建成门类齐全、规模巨大、多种经济并存的纺织工业体系,南通纺织纤维的产量、主要纺织品的生产能力、产量和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额已居全国首位。

2008年南通棉纱产量为41.4万吨;棉布的产量为22.91亿米;化学纤维产量为27.02万吨。

近年来,纺织业市场需求和生产形势良好。

在国内需求平稳、出口快速增长的情况
下,纺织业销售收入逐年递增,其中2008年纺织业销售收入达到587.99亿元,同比降低6.9%。

累计实现利润32.07亿元,同比降低5.3 %。

表1 2003年-2009年南通市纺织业销售收入和利润情况年份销售收入(亿元)同比增长(%)利润(亿元)同比增长(%)
2003 601.96 2.7 42.72 9.5
2004 613.90 2.0 44.60 4.4
2005 616.82 0.5 45.79 2.7
2006 632.33 2.5 55.67 6.9
2007 631.87 -0.1 54.79 -1.2 2008 641.99 1.6 57.07 4.2
2009 655.33 2.1 60.14 5.4
资料来源:南通统计局网站[1]
3.2 纺织品对外出口概况
3.2.1 纺织品总出口额
图1 历年南通纺织服装出口总额(亿美元)
数据来源:南通工业年鉴(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南通纺织工业发展报告(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1年-2008年是南通纺织业调整增长期。

由于关税减让基本到位,非关税壁垒逐步取消,贸易权分步开放,市场开放程度进一步深化,纺织行业取得快速发展,出口额大幅度增长,2005年,纺织品服装出口突破25亿美元大关,2006年逼近40亿美元,2007年达到40亿美元。

2005年开始的全球纺织品贸易一体化给纺织品出口带来了巨大机遇。

为保障美欧市场“较为平衡”的状态,我国政府相应出台了10项重要措施,自主限制纺织品出口增幅,尽管如此,纺织品出口额仍然持续上升。

3.2.2 出口贸易方式
南通纺织品外贸中,加工贸易出口比重较高,从2006-2009年加工贸易比重一直在33%以上,但出现逐年下降趋势。

一般贸易方式在不断上升,2006年一般贸易比重为52.96%,2009年达到80.12%,一般贸易增长了27.16%,加工贸易只增长了12.15%。

这说明,经过结构调整和实施技术进步,南通纺织业的产业整体素质和对国际市场的抗风险能力有所增强。

表2 2006年-2009年南通纺织品出口额占纺织品总产值比重表年份全市纺织品总产值(亿元)纺织品出口额(亿元)比重(%)
2006 632.33 387 61.2
2007 631.87 398 62.9
2008 587.99 412 70.0
2009 637.57 432 72.6
数据来源:2006年-2009年南通纺织工业年鉴、2006-2009年南通纺织工业发展报告目前,南通纺织业已形成棉纺织印染、毛纺织、丝绢纺织、麻纺织、针织、纺织机械、纺织器材和化学纤维等八个大行业。

南通早已成为纺织生产和贸易大市。

20世纪90年代以来,纺织工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a)在所有制结构上,国有经济比重下降,非国有比重上升;(b)在投资结构上,城乡居民衣着消费支出中的比重趋于下降;(c)在市场结构上,纺织工业出口依存度不断提高;(e)在技术结构上,各种新型纺织加工装备明显增加,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

经过多年努力,纺织原料和产品结构得以改善,产品的消费领域不断扩大,消费结构也有了较大变化。

我国人均纤维消费量已从1978年的2.4公斤增加到2008年的7.7公斤左右,国内纤维消费的增长量也已达到世界同期消费增长总量的1/3。

南通市纤维制品出口中成衣的比重,已经从1978年的29%,发展到2008年的64.5%。

这些变化都反映了南通市纺织业日益成熟。

3.3 科技水平
南通纺织科技在改革开放后获得了快速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纺织科技攻关在一些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一批科研成果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纺织科技进步促进了南通纺织产品档次的提高;2003年无结头纱的比重现已提高到55%;无梭布的比重已提高到60%。

纺织科技进步提高了南通纺织工业的国际竞争力,南通纺织
服装业已成为全球纺织服装供应链中的重要环节,纺织产品几乎覆盖了国际消费市场的各个角落。

国际市场占有份额由1980年的0.56%上升到2007年的2.1%。

3.4 企业制度
南通纺织企业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发展。

非国有纺织企业发展迅速,已逐渐成为纺织行业的主力军,截止2008年,非国有纺织企业户数已占全行业的近80%,产值、销售、利润逐年攀升,并在出口创汇、增加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各个方面都做出了突出贡献。

适时变革经营管理体制,建立高效灵活的组织结构是适应市场变化和增强竞争力的基本要求。

改革开放后,南通绝大多数纺织企业的管理体制发生了变化,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由单纯生产型向经营型转变,但在目前现代企业制度仍不完善。

在这长期的转变过程中,南通企业在管理体制上不成熟、不健全,企业依靠国家政策和政府保护的思想浓厚,开放市场和风险经营的意识薄弱,决策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差。

特别是相对国际上全新的管理模式,南通市纺织企业正失去其竞争实力和应变能力。

从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来看,大多数企业仍然是简单的直线职能制,企业由领导一人决策,缺乏必要的监控机制;领导仍起着控制和监督的角色,而没有转变为支持、协调和激励的作用;跨部门间的沟通交流和协作能力差,内部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4 南通市纺织业出口存在的问题
4.1 劳动生产率低,工业经济效益低下
较低的劳动率使劳动力低廉的比较优势有所削弱。

随着机电一体化在纺织工业中的广泛应用,决定纺织业的竞争能力的强弱将是高效高速的自动化程度和由此形成的产品高品质、高附加值的较量。

从纺织工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起决定作用的是劳动成本与技术水平等因素。

服装业仍具有劳动力密集的倾向,而纺织业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资金、技术密集的倾向。

发达国家以高新技术导入纺织工业,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发展中国家的低劳动力成本竞争优势。

另一方面,中国周边的发展中国家为振兴本土经济、加快工业化进程,也将扩大纺织业出口作为主要手段之一。

这些国家依靠本国更加低廉的资源优势,在国际低档市场与中国展开角逐。

我国纺织业的劳动生产率不但远低于发达国家,且与印尼、马来西亚等发展中国家相比也无优势可言。

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意大利、日本、德国的
劳动生产率已经达到10万美元/人/年,一些大公司甚至超过12万美元/人/年;而香港、韩国、中国台湾的纺织人均劳动生产率也在将近6万美元/人/年左右。

而尽管我市的纺织行业的劳动生产率近年来一直在稳步增长,截止到2008年南通市纺织人均劳动生产率达到31.54万人民币/人/年,约人民币4.62万美元。

由此看来南通市的低劳动力成本优势已被低劳动生产率所抵消了一大部分。

4.2 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首先,不少加工工序的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仍依靠大量进口;其次,高新技术、纤维技术水平与国际水平相差甚远,导致这些纤维在相关产业的研发受制于人;在纺织机械上,尽管产量和产能呈快速发展态势,但许多高档设备和关键零部件依然需要大量进口;在面料方面,虽然产能产量大,但真正出口的高档服装却用的是进口面料;最后,在服装上,全市服装基本以外贸贴牌加工为主,自主品牌偏少。

由于缺乏自主创新意识,南通市目前的印染面料主要是以中低档和中等偏下产品为主,高附加值产品不多。

全市研发与高级经营型人才匮乏,研究机构的设立基本空白。

4.3 产业配套能力不强
南通市纺织产业加工能力突出,前道纺织品和后道服装、家用纺织品生产技术水平较高,生产能力较强,而中间的面料印染后整理环节的水平相对薄弱,整个产业链呈现“哑铃”状,产业内部配套能力不强。

4.4 产品结构不合理
虽然近几年一直在不断调整纺织产品结构,但棉纺行业仍存在产品结构不合理。

产品结构不合理首先体现在衣着、装饰、产业用布三类产品结构不合理。

其次同构性档次较低,用料化纤为主,,织造方式以梭织为主,高档次、个性化、差异化面料少,难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国际市场需求变化。

三是产品技术含量低,品种单调。

同时,产业链整合度不高。

在纺织产业群中,整个纺织产业生产链缺乏有机协作,印染产品与服装面料脱节,面料又与纺织坯布脱节,纺织坯布又与化纤原料脱节,并且化纤、织造、染整等相关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由此形成的“木桶效应”为纺织业最终产品质量档次提升带来极大困难。

4.5 企业规模总体偏小
2008年,全市纺织企业户均销售规模为6015万元/户,比全市平均水平低2700万
元/户,单体规模偏小。

由于纺织产业的进入门槛较低,部分企业技术装备陈旧,工艺技术落后,家庭作坊式工厂大量存在。

4.6 缺乏有效的营销网络
目前大多数纺织企业仍属于生产型,企业的销售网络多数是地区性或全国性的,无法发挥市场调研、信息收集、为产品开发和生产提供市场信息的功能。

与国外“哑铃”型(即重视两头,一头是产品开发和设计,一头是市场营销网络,在两头的员工要超过生产线上的人数)的模式相比,不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由于企业严重缺乏国际营销经验以及适应国际竞争的复合型人才,建立跨国销售网络的企业仅是凤毛麟角。

市场营销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全市纺织企业需要进一步在营销策略、机制、观念和队伍等方面下深功夫,不断更新营销手段,建立健全的营销网络,迅速抢占市场“空位”,才能在新一轮发展中占得先机,赢得发展的新天地。

4.7 金融危机的影响
2007年以来,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金融危机席卷而来,各地经济都遭受重创,全市外贸出口减缓。

金融危机使全市纺织产品更加困难。

因为金融危机而看不清后市,预期普遍不好,而且也有汇率的因素,全市的棉纺织产品订单进一步减少。

国家纺织工业协会调查广交会的结果显示:欧美客商的订单大幅度减少。

由于出口的增速下降、单子的大幅度减少,导致了棉纺织企业的盈利水平进一步下滑。

按国际规律,当经济由于金融危机的打击而显示萧条的时候,往往会有贸易保护主义的加强,所以纺织业的出口还面临贸易主义的打压。

4.8 人民币升值的影响
人民币的升值对整个“中国制造业”都有很大的影响,而南通的制造业所受的冲击加大,以下是其具体影响:
首先,人民币升值导致纺织业外贸资转移。

南通作为最早的十四个沿海开放市场,其吸引外资的力度很大,在南通经济中也占很重要的一部分。

外资中,很大一部分是集中在纺织项目的投资上,这些纺织在中国生产然后出口到国外。

而这当中,尤以纺织工业吸引的外资的规模和金额最大。

仅日本就有150多家纺织企业在南通兴业,如著名的东丽、帝人等日本公司在南通投资都是过百亿人民币。

这些外资纺织企业都是用美元标
价原料而用人民币支付当地职工工资和当地费用的,工资及费用占成本的比例很大(纺织业都是劳动密集型)随着人民币的增值,南通的外资企业生产成本必然加重;另外,外资企业的产品一般都出口,人民币的升值必将提升出口产品的价格,从而与外商当时投资利用中国低价劳动力形成的出口低价商品的初衷相背,进而增加出口压力。

这些都将使得外资纺织企业面临利润减少,而可能转移投资到成本更低的如印度等国家和地区来规避风险。

可见,人民币的升值必将降低外资纺织品的出口竞争优势。

如是人民币值进一步上升,很难预计会有多少外贸会发生转移。

其次,人民币升值还将导致国内纺织企业竞争。

在外销产品国外市场压力不断加大时,不少出口型企业会把目光转向国内市场来求得生存和发展。

2005年开始,南通很多纺织企业迫于人民币升值的形势已经开始将目光转向国内市场。

这必将使国内的纺织品市场竞争加剧。

到2007年南通有70%的纺织生产企业加大了国内市场的开发和产品销售,而这此企业大都是出口导向型企业。

而国内市场的纺织品早已处于饱和状态,如果原来重点出口纺织品的企业转而加入国内纺织品市场,这必然会造成国内企业间的纺织产品恶性竞争,而价格战是最快最直接的方法,而价格的竞争必将榨尽参与企业的利润。

由此可见,对于南通的纺织业来说,今后的国内纺织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和残酷。

随着人民币的升值,这种现象和趋势还会进一步恶化。

5 南通市纺织业出口对策分析
5.1 政府方面
政府主要是通过制度供给和公共产品(服务)供给这两方面的供给来促进纺织业发展战略的实施。

在战略的实施中考虑到技术进步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根本上属于企业行为,政府不应该插手,但是这并不是说政府无事可做,政府的任务和目标应当转向与纺织业有关的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从一定高度统筹,把握好方向。

5.1.1 用各种政策鼓励纺织企业自主创新
2004年全国工业普查显示,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于研发方面的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为0.56%,纺织工业只有0.3%。

企业之所以不愿意在研发上下功夫,还是因为之前纺织品销售市场还是比较好,这从每年巨额的纺织品出售额就可以看出,使得绝大部分纺织企业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因此,政府应该采取各种措施,诱导企业重新重视自主创新,除了加强宣传外,还应该进行物质上鼓励,比如对自主创新企业,降低所得税,
采用低利息贷款等一系列优惠政策。

5.1.2 加强纺织品绿色环保标准的监控
“绿色环保”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一大流行趋势,同时也是南通纺织品出口欧美屡屡受阻的重要原因之一。

通过行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实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减排,努力实现纺织工业经济发展方式的改变,是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政府应采用各种措施,加强纺织品绿色环保标准的监控,减少纺织品对人体的伤害和对环境的危害,对违反这一原则的企业,给予惩罚。

[6]
5.1.3 给予资金支持
09年巴基斯坦政府为纺织工业拨出400亿卢比,作为“出口投资支持基金”,扶植所有的出口部门,尤其是支持高附加值纺织部门。

我国纺织企业在金融危机面前,经营活动必然出现资金困难,政府应及时给予资金和技术支持,让企业获得政府的税收优惠和各种补贴,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应根据供应链的理论,要求政府制定较为严格的原材料、半成品进口技术和环境标准,从而提升企业产品的整体环境技术水平。

如果纺织企业在承担有关协议的某些环保义务出现困难时,可以向政府提出,政府可以根据国际规则在一定时期内免除应承担的义务。

5.1.4 为纺织品的出口创造良好的环境
当前中国所面临的国际贸易环境,尤其是纺织品服装贸易,其市场过于集中在美、欧、日等地,导致我国企业在美、欧、日等地相互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与东道主国际贸易摩擦频繁发生,整体贸易环境并不人意。

因此,除了使企业的出口产品具有明显的品牌和技术优势、具有高附加值特点之外,提高世界市场上的占有率和覆盖面,更多地面向南美、非洲等发展中国家扩张,以进一步促进南通纺织业的健康发展以及抵御系统风险的能力。

政府也应该善用WTO争端解决机制,维护纺织品贸易正当利益。

建立双边磋商机制,尽量达成“有秩序的销售安排”,化解贸易纠纷:重视游说作用,建立国际游说机制;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融入区域纺织服装产业链,实现区域纺织业共赢。

5.2 行业协会方面
行业协会最初起源于中世纪的西欧,也称为行会、商会、同业公会、工商联合会等。

行业协会对于加强行业自律、协调行业关系、保障行业安全、提供行业服务,促进行业发展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5.2.1 积极应对各国贸易保护措施
面对各国的贸易保护措施,纺织业不能盲目抱怨、消极回避或一厢情愿的希望通过抗争来减弱各国贸易保护,行业协会要进行有效组织,利用国际贸易规则,积极应对。

同时利用协会的专家优势,及时通过预警系统对纺织服装出口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跟踪监测,维护公平的贸易环境。

通过信息收集网络,收集全球市场关于纺织生产、销售、贸易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建立预警信息资料库,并通过网络等方式将信息反馈给企业,形成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的良性互动。

5.2.2 大力发展纺织业相关和支持产业
机械业是一个重要相关的行业,它是生产高质量和高附加值纺织产品的基础。

南通市应大力发展纺织机械工业,为纺织业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深化纺织机械业企业改革,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增加企业研发投入,注重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和吸收。

促进与其他纺织业有关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如出版社、展览业、模特业、运输业、信息业和通讯业等的发展,为纺织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5.2.3 加强行业自律
目前的南通的纺织业行业职能不清,行业自律制度缺失,出口秩序难以协调。

行业商协会缺乏独立性和代表性,难以代表和维护本行业企业利益,也难以发挥整体性行业协调作用;行业自律乏力,企业低价竞销,易成为国外反倾销的对象;行业质量标准滞后于发达国家,产品受制于人。

因此,应该制定相关法律,确立纺织品商协会独立的市场地位;发挥桥梁作用,做好信息服务工作;积极参与国家标准的制定;健全自律机制,强化行业自律;积极参与贸易纠纷解决,维护纺织行业利益
5.3 企业自身方面
解决中小型出口企业面临的困难,既需要发挥政府和行业协会的积极引导和促进作用,更有赖于出口企业的自身努力。

5.3.1 积极调整纺织产品结构,提升纺织企业竞争力
按照“改造提升前道(纺织)、重点突破中间(印染)、加快发展后道(服装)”的总体思路,围绕品种、质量、效益和扩大出口,加快企业技术装备的改造,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积极引导和吸纳国外投资者带先进技术来通嫁接改造老企业。

同时,加强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鼓励科技投入,提高企业的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
不断调整和优化纺织工业的技术结构;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鼓励创品牌树形象,提高产品附加值;大力发展纺织新材料行业、重点开发高性能、绿色、可再生、差别化、功能性的化学纤维以及汽车、建筑、现代农业、医用的纺织品;以品牌为纽带,延伸优势产业链,力争在不远的将来重点培育一批知名品牌,并建立起一个结构合理、质量稳定、档次提升的出口基地。

5.3.2 提升创新能力
“到2010年,产业升级方面将有重大的改观”,杜钰洲说。

要建设创新型产业、环境友好型产业、资源节约型产业,要转变出口的增长方式,要转变纺织工业的经济增长方式,最核心的要素就是产业创新、提高创新能力。

创新有两个重点,科学技术的创新、品牌的建设,也就是科学技术对纺织工业增长方式的贡献率。

这一点全行业已经达成了共识。

而要实现科技创新,纺织工业还需要解决几个问题。

让引进带来创新。

引进带来了技术进步,但是没有多少效益用于提高行业的创新能力,这是我国纺织工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日本、韩国引进再创新的投入比重是1:16,而据国家统计局2004年工业普查数据显示,我国的引进投入和再创新的比例是1:0.3。

引进技术的单位很少有真正创新的成果。

风格创新和集成创新有待解决。

这包括实现产业链创新,另外还要提倡综合技术相关学科的综合创新,即实现产、学、研、观、中这五个方面的集成,其中“观”是以政府为导向,“中”是中介,中介要推动、推广、发现。

鼓励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

产业化靠企业完成,新产品靠企业开拓市场,新技术要靠企业投资。

如果全行业销售收入的1%用于开发研究,一年的研发投入就是240亿元。

2004年纺织工业这个比重是0.247%,服装行业是0.16%,化纤行业是0.47%,比例亟待提高。

加大源头的创新。

所谓创新是要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要发现、发明、科研,最后实现产业化的一个全过程,引进再创新这是一个捷径,但是捷径不能解决全部问题,我们自己也要研发。

最后是要形成创新文化。

创新包括四个过程,即消费过程、流通过程、生产过程、社会过程。

这四个过程形成一种创新的文化,是创造思维的一个最重要的基础。

因此要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一种纺织行业的创新文化,形成一个创新的生命体系,使我国纺织工业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