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酚与醌习题答案-申东升(1)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酚与醌

参考答案

(一)教材练习题

10.1 苯酚解离形成苯氧负离子,氧原子上的负电荷可通过与苯环的p- 共轭而得以有效分散,使苯氧负离子趋于稳定。环己基氧负离子中氧原子与sp3杂化碳原子相连,无共轭作用,稳定性较小。

10.2 当硝基与酚羟基处于邻位或对位时,硝基除了表现出强的吸电子诱导效应外,还能够通过强的吸电子共轭效应使得苯氧负离子的负电荷离域到硝基的氧原子上,因此使得其酸性大大增强。在间硝基苯氧负离子中,氧原子上的负电荷不能通过共轭效应得到分散,只有硝基的强吸电子诱导效应发挥分散电荷的作用,因此间硝基苯氧负离子虽然比苯氧负离子稳定,但不如邻、对位异构体稳定。

10.3 用(3)最佳。由教材表10-1查知对甲基苯酚和2,4-二硝基苯酚的p K a值分别为10.17和3.96,故最佳条件应在两者之间。此时对甲基苯酚溶于有机相而2,4-二硝基苯酚呈负离子状态溶于水相中。

10.4 间位取代苯酚。因为邻对位取代基除诱导效应外,还可能有共轭效应。

10.5

O

O O

10.6

O H

CH

CH

CH2

CH3

10.7 酚羟基能与三氯化铝形成配合物,所以三氯化铝需要大过量。

10.8 不能。因为苯酚结构单元容易被氧化成醌。

10.9 因为苯酚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氧化为对苯醌而显粉红色。可采取重结晶法提纯。

10.10

H3C O

2

H3C

O

SO2-

N O2

H3

2

10.11 苯和萘的芳香性较强,比较稳定。而蒽和菲的芳香性较差,9,10位比较活泼,容易被氧化。

10.12

O O O H O H

(二)教材习题 1.

O H

CH 3

(H 3C )2H C

CH 2CH

H O

C H 2H 3C O

CO O H

O H

O H

H O

(1)

(2)(3)

(4)3-乙基-4-硝基苯酚 (5)4-苄基-2-氯苯酚 2.

O C H 2CH

O C H 3

C H 2

O CH 2C H CH 2O H

O H

(1)

(2)

O

O O

O

(3)O H

O CH 2C H 3

N O 2

B r

(4)

(6)

C O O H O CCH 3

O

CH 3

O H

CH (CH 3)2

H 3CC

(5)

H 3C

C H 3

O

O

O H

O H

N H

H N

+

O H

O H

(7)

(8)

3.(1)(B ) > (C ) > (A ) (2)(C ) > (B ) > (E ) > (F ) > (D ) > (A )

4.氟的吸电子诱导效应强于给电子的共轭效应,因此三种氟苯酚的酸性均比苯酚强。在这三种氟苯酚中,它们的酸性又有一定的差异,邻氟苯酚的酸性最强,是因为“邻位效应”使其酸性增强。而当氟处于酚羟基的间位时,只有吸电子的诱导效应。当氟处于酚羟基对位时,其给电子的共轭效应抵消了部分吸电子诱导效应的影响,因而对氟苯酚的酸性比间氟苯酚稍弱。

5.醌可以看作特殊的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可与亲核试剂发生可逆的1,4-加成反应。

H 33H 3C H 3

-

O C 2H 5

O

O

H

3C C H 3C 2H 5O

O C 2H 5

H 3H 3H 3C C H 3

H 5

O

O

H 3C CH 3H 3CO

O C 2H 5

-C H 3O

-

6.各步产物的结构为:

O C 2H 5

N O 2O C 2H 5

N H 2O C 2H 5

N H CCH 3

O

7.

Cl

324

C l

N O 2

+

Cl

N O 2

(分离出对位取代产物)

Cl

N O 2

O H +K O H O

N O 2

8.

O CH 2C H CH 2N H C H

O H

C H 33

CH 3C H CH 22

500C ~600C

ClC H 2CH

C H 2C O O H

O ClC H 2CH

2

O

O H

(A )

O CH 2CH

N aO H

2

O

322

9.(A )的酚羟基与硝基处于邻位,可形成分子内氢键,易挥发,可随水蒸汽蒸出;(B )可通过分子间氢键形成缔合体,挥发性小,沸点高,不易随水蒸汽蒸出。

O

H 3C

C H 3

N

+

O -O

H (A )

O H

H 3C

3

N O 2

(B )

10.

(B )

O

O H O

O H

(C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