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传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州自古以来称作“鹿城”。可是,这个鹿城并没有鹿,只听说在当年温州筑城时,有几只神鹿在云间遨游过。

传说有一次,下八洞诸位神仙要到瑶池参加王母娘娘的蟠桃会,路过温州歇了一次脚,乘黑夜闯进种柑园中,大吃起来。吕洞宾不知怎么了,想到要为温州搞几只鹿来,才引出了这么一段玉环东面洋面上大鹿岛的故事来。

吕洞宾去和李铁拐商量:“铁拐仙兄,你知道这地方叫什么名么?”“鹿城!”铁拐仙刚把一片柑塞进嘴里,嘴巴忙不过来,只这么应了一句。“你可真见过这城里有鹿?”“没有。”“这样吧,我去找几只鹿来送给这小城。”“那不行,你这一走,不定什么时候回来。西王母的蟠桃酒宴,不就去不成了么?”“不妨。我这就起程,三更天就回来。你们在这里等我,不误事的!”说着便扬着尘拂、驾上云头,往北边去找鹿了。

吕洞宾果真找到鹿了么?找到了!还不止是一只呢,一共三只!一只公鹿,一只母鹿,一只小鹿,是一家子。吕洞宾想:找了一家子,好让它们在鹿城安心定居,不感孤寂。

可是这一家子就是不愿走,它们不知道新的去处是什么模样。吕洞宾连骗带哄,死拉死拽着它们。母鹿问:“那地方有小溪流水、绿树草滩么?”“有的,有的。那地方山清水秀,真是好去处呢!”公鹿问:“那地方既然这么好,先头怎么就没有鹿呢?”“有过的,有过的。早先筑城时有几只白鹿来过,在城头绕了三圈,就走了。”子鹿说:“那我们就不去了。我们可不是白鹿啊,是花斑鹿。白鹿已经去过了,我们占它们的地方,这好吗?”

吕洞宾定神一看,糟了!这一家子果然全是花斑鹿,可不是白鹿啊!当初怎么就没有想到呢!再说,温州是白鹿城,给它花斑鹿,也不是个事情啊!这下子可难着吕洞宾了,在瓯江口外的披山洋面上犹豫了好一阵。送回去吧,怕误了参加蟠桃盛会;带到鹿城去吧,说不定诸仙友还要笑他办事毛糙。吕洞宾可从来就是只笑话别人的呵,这下子落下话柄可不得了。

铁拐李等众仙友看看过了三更天,不见吕洞宾回来;等到四更天,还是不见吕洞宾回来。五更天时天就要亮了,他们担心被凡间人发觉,也就先自腾上云头,往南天门方向去了。

吕洞宾一看天已破晓,七位仙友已飘然过海,直上南天,他急中生智,施个“金蝉脱壳”计。一不做,二不休,趁三只鹿没留心,“噼噼蓬蓬”把鹿一只只都给推下海去,自己一转身,追随他的仙友去了。

这三只花斑鹿被推下海后,硬撑着挣出海面,引颈怒视吕洞宾飘然而去的方向,变成了一排溜耸立在碧波上的三座小岛。打渔人弄不清这海面怎么一夜之间就平地拔笋般地涌起大小三座斑秃的小山。当人们终于明白是这回事后,也很气愤,就把这三座小岛叫做大鹿岛、中鹿岛、小鹿岛。

大鹿岛、中鹿岛、小鹿岛就耸立在瓯江口外的披山洋面上。进出的渔船从这些小岛的山脚海面经过,还常能听到风中夹带着啾啾鹿鸣,如悲如泣地诉说着:“吕洞宾害我!吕洞宾害我!”

东晋明帝太宁元年(公元323年),撤临海郡南部永宁、安固、横阳、松阳四县置:“永嘉郡”,时年郡城始建。时郭璞(东晋时的著名易家,字景纯,河东闻喜人),巧寓温州,故请他“为卜郡城”,璞涉域堪察。欣见:域地有九山,天生异灵,状如北斗,故璞称之为:“九斗山”。九斗山为:华盖山、海坛山、西郭山、松台山、积谷山、仁王山、巽吉山、黄土山、灵官山九山。

华盖山(又名:东山、资福山),位于东瓯古城的正东部,遥望如华盖,而得名之。主峰高56·8米,面积13·2万平方米,素以九斗山“斗魁之首”称之。山麓有:三生石、五粒松、青牛坞、丹井、资福寺、文昌阁、大观亭(又名:江山一揽亭),明万历年间重建,改为今名“吸江亭”。清代诗人潘之彪,有诗云:“鹿城高峙大观亭,揽袂倏然入画屏。孤屿近看僧合掌,列山遥望佛头青”。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三藩之乱时,亭畔建炮台。西麓有:东瓯王庙、蒙泉等。蒙泉系一石窟,涓涓细流,岩壑中流出,注入酷似砚槽的石罅中,终年不涸不溢,故称之为“砚瓦槽”。明代万历癸丑仲冬,刻青石匾额“蒙泉”。两旁岩上镌有:宋、元诗刻,有“太玉洞天”牌坊。清代著名诗人袁枚,登华盖山有诗曰;“相传容成子

,飞升在华盖。于今四千年,仙迹宛然在”。

海坛山(又名:上岸山),主峰高32·5米,面积13·5万平方米,北滨瓯江,南与华盖山相望,东控镇海门(东门),西当望江门(朔门)。山麓上有:郭仙庵、白鹿庵、悟真道院、嘉福寺、海神庙、杨府庙、天宁寺、

五灵庙。

西角山(又名:郭公山),主峰高17·2米,面积15万平方米。突兀于城西北隅的瓯江之滨,惊涛拍岸,江流有声。东晋太宁元年(公元323年)建城时,郭璞(东晋时的著名易家,字景纯,河东闻喜人。)时巧寓温州,故请他“为卜郡城”,登临察看。故名之“郭公山”。山麓有:富览亭、白莲塘、白莲庵、最胜禅寺。唐代张又新有诗云:“昔贤登步立神洲,气象千年始一浮。南望群山如列宿,北观江水似龙虬。

松台山(又名:净光山),位于古城西南角,东西走向,主峰高36·36米,面积9万平方米。唐代著名高僧宿觉大师(公元665年至公元713年)圆寂后葬于此,山巅建有宿觉大师“真身塔”,唐僖宗赐寺名“净光”。故名为:“净光山”。宋太宗敕赐“宿觉名山”四字匾额。山坪有:冰壶道院、仙人井、女贞亭。清代朱彝尊有诗曰:“苍苍山上松,飒飒松根雨。松子落空山,朝来不知处”。南麓有:始建于唐、盛于宋的妙果寺,寺内有传说奇异的无纽“济陀钟”(俗称:猪头钟);寺西侧存有:明嘉靖皇帝为大学士张璁所建的碑亭,内有:汉白玉御碑三座。中为御制诗碑,刻有张璁像,东西分别是嘉靖为张璁所书的“孚敬”、“茂恭”名字碑,其上各有:“广运之宝”玺文,左右有“御笔”、“嘉靖”两圆形图章。

积谷山(又名:飞霞山、东山),位于古城南部,主峰高38·7米,面积1·2万平方米,山形圆锥如高廪。这里有:谢池、池上楼、小赤壁、谢客岩、飞霞洞、升仙台、留云亭等。西麓的谢池巉岩壁立,有“东山书院”东南数百步,是“飞霞洞”也。东汉隐士名曰刘根(道号:容成子,黄帝时代人,曾为轩辕氏之臣,隐居飞霞洞右壁),在此修道成仙,修炼

时身旁总是飞霞缭绕,而得名:“飞霞洞”,被誉为“山之胜,甲一郡”。有:飞霞春晓、池塘春草、山楼夜雨、赤壁夕照、碧波秋月、寥岸归鸿、带桥残雪、雪亭松涛八景。有历朝历代摩崖题刻甚多。

巽吉山(又名:巽山),坐落在古城东南的山前之地,按白鹿城八卦方位,地处“巽”位,取义“吉祥”,故名:巽吉山。主峰高43·3米,面积2万平方米。山上有:巽山塔、魁星阁、驻鹤亭等。相传宋道士白玉蟾(葛长庚),曾控鹤驻此。清顺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郭锺岳在《瓯江竹枝词》中云;“巽吉山头塔影尖,疏林斜挂月纤纤。时闻清唳云中鹤,曾驻飞仙白玉蟾”。

仁王山(又名:东屿山),位于(今飞霞南路5号的温州东屿发电厂内),主峰高10余米,旁有小阜名:“湖屿”,方位正对温州府衙暑。

黄土山(又名:(狮子山),位于(今马鞍池东路与山前街东侧的转弯角)。主峰高20余米,犹如一只威武的雄狮,注视着与巽山之间,一个天然的球形小丘,承含“狮子棒球”之意,山前、山后,均有陡门,山前陡门系南宋温州太守赵不群所筑,以调节城外南塘之水。

灵官山(又名:覆釜山、西屿山),位于(今吴桥路37号温州电业局高压修试工区的大院内),主峰高10余米。北宋名士林灵素,初学佛,后学道,以方术得宠于徽宗赵佶,赐号:“通真达灵先生、金门羽客、玄妙先生,圆寂葬此,而称之为:灵官山。

华盖山:锁斗口,若城绕山外,当骤富盛,不免兵戈水火。若城于山,则寇不入斗,可长保安逸。其华盖、松台,海坛,西郭四山是北斗的“斗魁”(北斗的四颗斗星称: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