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内考题附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胃痛是指由于脾胃受损,气血不调所引起的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证的病 证,称为胃痛,又称胃脘痛。
2•吐酸即泛吐酸水或口中发酸,是指胃中酸水上泛。若随即咽下称为吞酸,若随即吐出 者称为吐酸。
3•嘈杂是指胃中虚空,似饥非饥,似辣非辣,似痛非痛,莫可名状,时作时止的病证。
、填空
(6)胃阴不足胃脘隐痛或隐隐灼痛,兼见嘈杂似饥,饥不欲食,口干不思饮,咽干唇燥, 大便干结或腑行不畅,舌体瘦,质嫩红,少苔或无苔,脉细而数。治宜养阴益胃,和中止 痛。方用一贯煎或益胃汤合芍药甘草汤。
(7)脾胃虚寒胃脘隐痛,遇寒或饥时痛剧,得温熨或进食则缓,喜暖喜按,兼见面色不 华,神疲肢怠,四末不温,食少便溏,或泛吐清水,舌质淡而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 沉细无力。治宜温中健脾。方用黄芪建中汤。
治法:温中健脾。
方剂:黄芪建中汤加减。
痞满
一、名词解释
痞满
二、填空
1•痞满的病位主要在病变脏腑在但与切相关。
2•痞满的病机关键在于障碍,致,而发生痞满。
3•痞满的转归有二:一是痞满病人经过正确的调治,多能二是少数病人由于
失治误治,或治疗不当,发展成为、、。
、单项选择题
1•“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载于:(
A.心痛
B.胃痞
C•胁痛
D.胆胀
E•腹痛
2•下列症状对胃痛和胁痛的鉴别诊断最具价值者为:()
A.疼痛的性质
B.疼痛的部位
C.疼痛的持续时间
D.疼痛的诱因
E.疼痛的兼证
3.脾胃虚弱,胃痛不止脱肛者,治疗首选方为:()
A.理中丸
B.香砂六君子汤
C.驻车丸
D.人参养营汤
E.补中益气汤
四、简答题
1.胃痛如何与真心痛、胃痞、腹痛相鉴别
A.《景岳全书》
B.《内经》
C.《类证治裁》
D.《伤寒论》
E.《医学正传》
2.下列痞满病因的叙述以何者最为恰当()
A.胃痞的成因以实邪为主
B.胃痞的成因以脾肾阳虚为主
C.胃痞的成因以心肾阳虚为主
2•谈谈吐酸的辨证及治疗。
3•谈谈嘈杂的分证论治。
五、论述题
1•试述胃痛的病因病机。
2•试述胃痛的辨证施治。
六、病例分析
患者李某,男,60岁。反复胃脘部隐痛不适10余年,近日劳累后加剧,疼痛绵绵不休,
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则减,吐清水,神疲纳呆,四肢倦怠,便溏,舌淡苔白,脉虚 弱。
写出证候分析、诊断、证型、治法和方剂。
1•胃肝脾胃肝脾肝脾肝胃肾“不通则痛”
2•理气和胃止痛
三、单项选择题
1.A 2.B 3.E
四、简答题
1.(1)与胃痞相鉴别。胃痞与胃痛部位同在心下,胃痞是指心下痞塞,胸膈满闷,触之 无形,按之不痛,以满为患,病及胸膈;胃痛则以痛为主证。
(2)与真心痛相鉴别。真心痛为当胸而痛,其痛多刺痛、剧痛,动辄加重,且痛引肩背, 常有心悸气短、汗出肢冷,病情较急;胃痛部位在胃脘,病势不急,多为隐痛、胀痛等, 常有反复发作史。
五、论述题
1.(1)外邪犯胃寒邪、暑热或湿浊之邪客胃,使气机壅滞,和降失司,而致胃脘作痛。
(2)饮食不节纵恣口腹、饥饱失调、寒热不适、偏嗜烟酒或服伤胃药物,皆可伐伤胃气, 使气机失调而作胃痛。
(3)情志不畅气郁恼怒,肝失疏泄条达,横犯脾胃,肝胃不和或肝脾不和,气血阻滞则胃 痛;或忧思焦虑,脾胃运化失司,升降失常,气机不畅而致胃痛。
六、病例分析
证候分析:胃病日久,累及脾阳,脾胃阳虚,故胃脘部隐痛,疼痛绵绵不休,喜温喜按,
空腹痛甚,得食则减;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气血虚弱,肌体失养,故神疲,四肢倦
脾虚不运,转输失常,故纳呆,便溏;脾阳不振,寒湿内生,饮邪上犯则吐清水;舌淡,
苔白,脉虚弱皆为脾胃虚弱之变化。
诊断:胃痛。
证型:脾胃虚寒。
3.(1)胃热嘈杂,兼见胸闷痰多,心烦少寐,口干喜冷饮,暧腐吞酸,舌质红,苔黄, 脉弦滑或滑数。治宜清热和中。方用黄连温胆汤。
(2)胃虚嘈杂时作时止,兼见口淡无味,食后脘胀,神疲肢倦,舌质淡,苔薄白,脉细 弱。治宜健脾和胃。方用香砂六君子汤。或胃阴不足的证侯表现。治宜益胃养阴。方用益 胃汤。
(3)血虚嘈杂,兼见面白无华,心悸头晕,少眠多梦,形体消瘦,肌肤不泽,舌质淡,脉 细。治宜益气养血和中。方用归脾汤。
(4)肝胃郁热胃脘灼热,痛势急迫,兼见嘈杂泛酸,口干口苦,渴喜凉饮,烦躁易怒,舌 质红,苔黄,脉弦滑数。治宜清肝泻热,和胃止痛。方用化肝煎。
(5)瘀血阻滞胃脘疼痛,状如针刺或刀割,痛有定处而拒按,兼见病程日久,胃痛反复发 作,面色晦暗无华,唇黯,女子月经衍期,色黯,舌暗有瘀斑,脉涩。治宜理气活血,化 瘀止痛。方用失笑散合丹参饮。
(4)脾胃虚弱劳倦太过,失血过多,或久病不愈,伤及脾胃,或身体素虚,脾胃不健,运 化无权,气机阻滞而致胃痛。
2.(1)胃气壅滞胃脘胀痛,食后加重,暧气,兼见纳呆少馨,暧腐等明显伤食病史,或 由感受外邪病史并伴有风寒、风热、暑湿等表证,舌质淡,苔薄白或厚腻,脉滑或兼浮、 浮数。治宜理气和胃止痛。方用香苏散。若伤食者加焦三仙、焦槟榔等。
(3)与腹痛相鉴别。腹痛是以胃脘部以下,耻骨毛际以上整个位置疼痛为主证,胃痛是以 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证。
2.(1)热证泛吐酸水,时作时止,兼见心烦易怒,咽干口苦,不思饮食,舌红,苔黄, 脉弦数。治宜清肝泄火,和胃降逆。方用左金丸。
(2)寒证泛吐酸水清稀,兼见脘闷纳呆,饮食不慎则益甚,胃脘喜暖喜按,四肢不温,疲 倦无力,大便溏薄,舌源自文库淡,苔白滑,脉细弦。治宜温中健脾。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合吴茱 萸汤
(2)肝胃气滞胃脘胀痛,连及两胁,攻撑走窜,每因情志不遂而加重,兼见喜太息,不思 饮食,精神抑郁,夜寐不安,舌苔薄白,脉弦滑。治宜疏肝和胃,理气止痛。方用柴胡疏 肝散。
(3)胃中蕴热胃脘灼热,得凉则减,得热则重,兼见口干喜冷饮,或口臭不爽,口舌生 疮,甚至大便秘结,腑行不畅,舌质红,苔黄少津,脉滑数。治宜清胃泻热,和中止痛。 方用泻心汤合金铃子散。
第三章脾胃系病证
胃痛
一、名词解释
1•胃脘痛
2.吐酸
3.嘈杂
二、填空
1.胃痛的病变脏腑关键在与、系最为密切,初起
病位在可旁及于病久则主要在或同
病,或同病。与之相关,无论病因病机如何、病变脏腑多寡,
其基本病机。
2.治疗胃痛的基本原则是。
三、单项选择题
1.在明以前的中医文献中与“胃痛”病名相混淆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