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期末复习题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一、公共管理的特征 P4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和其他会组织及公民为推进社会整体协调发展、增进社会的公共利益,运用公共权力,通过观念和手段的不断创新,对日益复杂的公共事务及组织自身进行管理和优化的活动。其特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公共性
①利益取向的公共性。在公共管理过程中,公共组织以其所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去推进、实现和维护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将公共利益放在突出位置。强化公共利益的重要性是公共管理与传统公共行政的本质区别所在。
②公共参与性。随着政治民主的发展,公民社会开始逐渐成长起来,社会组织及公民的权利意识、 民主意识和法制意识不断增强,为了更好的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他们越来越多地要求参与到公共管理之中。使得政府在公共管理过程中不再是唯一的主体,而是还包括政府之外的其他公共组织、私人组织以及公民。
2、效能性
与传统公共行政关注管理过程和管理程序相比,公共管更多地将视线放在了结果的取得上,强调投入要素和实际产出之间的对比关系。因而,公共管理提倡效能建设,在管理目标上追求包括经济、效率和效果在内的多元价值的有机统一。
3、回应性
公共管理过程可以说也是一个与社会互动的过程,这是公共部门以人为本、重视公众利益的具体体现。对政府组织而言,它不再是传统公共行政中的封闭体系,而是具有高度开放特征的开放体系。政府既要提供有效的制度平台和渠道,让公众能及时地向政府反映问题,同时政府也要对公众的需要作出反馈。
4、管理手段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公共管理非常注重管理技术和方法的研究和创新,这是由管理对象的复杂性决定的。一方面,由于公共管理过程中许多新的问题和矛盾的出现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另一方面,公共组织要实现自身的优化管理,也要不断开发新的技术和手段。
5、法治性
法治在公共管理中体现为严格遵守规则的精神。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之间要实行对社会事务的合作共识,只能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之上。如果缺少相应法律保障,就难以规范多元主体之间的行为。因而,实行法治是公共管理的必然要求和必然趋势。
二、我国公共管理学兴起的社会背景 P12、P14
公共管理学的兴起既是现实发展的需要,又受时代趋势的影响,同时还得益于相关理论勃兴与引入所给予的强力推动。
一方面,“政府失败”的消极影响是公共管理学产生的理实依据。到20 世纪70 年代,受"石油危机"影响, 西方国在先后步入了经济相对停滞和低速发展时期,政府过度干预引起的问题越发显性化。与此同时,人们也逐渐意识到政府的过度干预也是造成这场危机的幕后推手, 是导致滞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由此引发的对政府干预的重新审视,就成为公共管理学形成的一个重要推动力。
另一方面,时代发展的新趋势使传统公共行政学最终转向公共管理学。一方面是受到二战后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影响,另一方面公民社会的日益成熟起到了推动的作用。此外,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也为公共管理学的兴起提供了有利的契机。
再次,相关理论的勃兴与引人也是推动公共管理学兴起的重要因素。20 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社会科学在经历长期的分化、初步的融合之后,开始大踏步向整体化迈进,跨学科、交叉综合研究成为主要的趋势。这种研究变化渐渐把政府管理带离了传统公共行政的范式,也为公共管理范式
的产生奠定于坚实的基础。
作为一门实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公共管理学在我国的兴起归根结底是与我国的社会发展需要分不开的。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杜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形势,使得公共管理学研究成为必然。这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开始从计划经济体制逐渐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运行模式,性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要发挥市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对政府管理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这对我国政府管理提出了全新的挑战。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管理与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管理之间有着本质的差别,这就要求关于政府管理的相应理论研究能够跟上,进而为实践发展提供有效指导。另一方面又由于西方公共管理学研究在这方面取得了成功,使得我国开展公共管理学研究成为必然。
(2)政府改革的不断深入。
在19998 年,我国开始进行了以“转变政府职能”为中心的政府机构改革。从而,我国政府的职能范围、干预经济的方式和程度以及自身管理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使得我国政府改革的前景开始明朗起来。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自于前几次改革问题的积累和当前改革出现的新问题,我国政府的改革依旧任重道远。要不断将政府改革引向深入,避免改革再次陷入误区,就需要理论的不断创新和支持,这正好为公共管理学的兴起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
第二章
一、公共主体的多元性及各主体之间的关系和地位 P24
从当前世界各国公共管理的实践看,公共管理主体多元化已经成为发展的主导趋势,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在主体结构上,政府不再是公共管理的唯一主体。除此之外,还包括非政府组织、企业组织甚
至公民个人等政府体制外的力量,他们在公共管理过程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程度、范围以及影响力上都得到了扩展。
2.在管理方式上,公共管理多元主体之间通过互动合作开展活动。由于受制于自身的或外部的种
种不可避免的条件缺陷,各公共主体不能单独承担起所有的公共事务,必须通过互动合作弥补其中不足,才能在社会问题及公共事务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有效地提高公共管理的效率。
3.在主体地位上,政府的核心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就当前看来,政府的作用依然要明显强于其他
公共主体,在公共管理过程中仍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就各主体间的关系和地位而言,政府是公共管理的核心主体,非政府组织是公共管理的新兴主体,全球治理下的国际组织是公共管理的辅助主体。
※ 为什么说政府依然是公共管理的核心主体? P25
在公共管理的环境下,政府虽然不再是公共事务管理的唯一主体,但是他的核心地位确实不容置疑的,政府依然主导着整个公共管理过程并承担着主要的职责。在主体地位上,政府的在公共管理活动中核心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从当前来看,无论是规模、权威性还是公共性程度,政府依然要明显强于其他公共管理主体,这是他在公共管理过程中仍然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因为它能够凭借自身的规模和权威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种资源以保证公共管理任务和目标的实现,同时其完整意义上的公共性也能够保证公共利益最大化的实现。从而,政府仍然是公共管理中最重要的组织,在公共管理多元主体中处于核心地位。同时,这种核心地位还体现在它要为其他管理主体参与公共管理提供制度化的途径和渠道。只有这样,其他公共管理主体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才能不断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