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蛙类心脏起搏点的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蛙类心脏起搏点的分析实验
摘要:[目的] ①学习暴露蛙类心脏的方法,熟悉蛙类心脏的结构;
②学习斯氏结扎法;③分析蛙类心脏起搏点和心脏不同
部位的自律性高低。
[方法]用双毁髓法处理蛙(或蟾蜍),暴露出蛙(或蟾蜍)的心脏,观察静脉窦、心房、心室收缩的顺序,记录心搏频
率,再依次用斯氏第一结扎法和斯氏第二结扎法将心脏
结扎,分别记录心搏频率,并观察心脏的自动节律性。
[结论]正常的心脏搏动服从于节律性最高的部位(起搏点)的节律,并且心脏各部分的活动依节律性高低的不同而有
一定的顺序。
静脉窦的节律性最高,心房次之,心室最
低。
其心脏活动的顺序为静脉窦→右心房→心室。
起搏
点为静脉窦。
关键词:心脏起搏点、斯氏结扎、搏动频率
引言:正常的心脏搏动服从于节律性最高的部位(起搏点)的节律,并且心脏各部分的活动依节律性高低的不同而有一定的顺序。
两栖类动物的心脏起搏点是静脉窦,正常情况下,静脉窦的自动节律性最高,能自动产生节律性兴奋,并依次传到心房、房室交界区、心室,引起整个心脏兴奋和收缩,因此静脉窦是主导整个心脏兴奋和搏动的正常部位,被称为正常起搏点;其他部位和自律组织仅起着兴奋传导作用,若阻断心脏的正常传导,它们也可起到心脏起搏点的作用,故称之为潜在起搏点。
实验中要学习暴露蛙类心脏的方法,熟悉蛙类心脏的结构;学习斯氏结扎法;分析蛙类心脏起搏点和心脏不同部位的自律性高低。
通过实验证明静脉窦的节律性最高,心房次之,心室最低。
其心脏活动的顺序为静脉窦→右心房→心室。
起搏点为静脉窦。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动物:蟾蜍(或蛙)
试剂:任氏液
器具:解剖器具,毁髓针,蜡盘,秒表,滴管,大头针,细线
1.2方法:
⑴暴露心脏
①将双毁髓蛙(或蟾蜍)背位置蜡盘中,展开四肢,用大头针于腕
部和跗部钉入,将其固定在蜡盘中。
②左手持镊提起胸骨后方腹部皮肤,右手持剪剪开一小口,然后将剪刀由切口处伸入皮下,向左右两侧下颌角方向剪开皮肤,并向头端掀开皮肤。
③用镊子提起胸骨后方的腹肌,用金冠剪在腹肌上剪一小口后,沿皮肤切口方向剪开胸壁,(剪时剪刀尖紧贴胸壁,以免损伤心脏和血管)剪开左右乌喙骨和锁骨,用镊子除去胸骨和围心膜之间的结缔组织;剪去胸壁,使创口成一个倒三角形,此时可见到心脏在围心腔内搏动。
④左手持眼科镊提起半透明围心膜,右手用眼科剪剪开围心膜,暴露心脏。
(以下实验要不时用任氏液保持心脏湿润)
⑵观察心脏的构造
心脏位于体腔前端胸骨背面,被包在围心腔内,其后是红褐色的肝。
在心脏腹面用镊子夹起半透明的围心膜并剪开,心脏便暴露出来。
从腹面观察心脏的外形及周围血管:
心房。
心房为心脏前部的2个薄壁的囊状体,左右各一。
心室。
心室1个,连于心房之后的厚壁部分,圆锥形,心室尖向后。
在两心房和心室交界处有一明显的凹沟。
称冠状沟,紧贴冠
状沟有黄色脂肪体。
动脉圆锥。
动脉圆锥为由心室腹面右上方发出的1条较粗的肌质管,色淡。
其后端稍膨大,与心室相通。
其前端分为2支,
即左右动脉干。
静脉窦。
静脉窦为心脏背面一暗红色三角形的薄壁囊。
在心房和静脉窦之间有一条白色的半月形界限即窦房沟。
其左右两个前
角分别连接左右前大静脉,后角连接后大静脉。
静脉窦开口
于右心房。
在静脉窦的前缘左侧,有很细的肺静脉注入左心
房。
⑶观察心博过程
观察静脉窦、心房、心室收缩的顺序,并用秒表记录心搏频率。
注意心室收缩时容积和颜色的变化。
⑷斯氏结扎
①用眼科镊在左右动脉干下穿一线备用,将心尖翻向头端,暴露心
脏背面,然后将放置在动脉干下的那条线在窦房沟处做一结扎,即为斯氏第一结扎。
观察心脏各部分搏动节律的变化,可见心房、心室立即停止搏动,而静脉窦仍继续搏动,用秒表记录静脉窦搏动频率。
待心房和心室恢复搏动后,分别记录它们的搏动频率。
(每次读取数据时重复三次,取平均值)比较心脏各部位搏动频率的变化。
②然后在冠状沟处穿线做第二次结扎,即斯氏第二结扎。
这时心房
和静脉窦仍继续搏动,心室则停止搏动。
待心室恢复搏动后,记录心脏各部位的搏动频率。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心脏不同部位节律性的高低,正常情况下心脏节律活动的顺序)
2.结果:
实验项目心搏频率/(次·min-1)
静脉窦心房心室
正常45 43 44
62 55 58
斯氏第一结
扎
55 49 40
斯氏第二结
扎
3.讨论:
⑴操作要点:①实验过程中常用任氏液浸润心脏,以保持心脏生理活
性;②用玻璃针拨动心尖,暴露心脏背面;③结扎前要认真识别心脏结构,斯氏结扎部位必须准确。
斯氏第一结扎后,若心室长时间
不恢复跳动,施实斯氏第二结扎则可能使心室恢复跳动;④计数静脉窦、心房及心室的搏动频率时,必须同步进行,以免造成误差;
⑤每次读取数据时,重复三次,取平均值。
⑵实验分析:①正常生理条件下(无任何结扎)发现静脉窦,心房,
心室三者节律性一致。
可以看出在生理条件下,心脏是一个机能的合胞体。
②斯氏第一次结扎:结果是只有静脉窦有收缩节律,心房,心室均无明显收缩。
斯氏第一次结扎切断了静脉窦和心房之间的联系,结果是暂时性的心房,心室停止收缩。
但心房本身也有节律性,所以在一段时间之后会表现出来,心房的收缩期应该明显慢于静脉窦,心房收缩一段时间之后,心室才开始收缩。
实验中现象不明显的原因是结扎后没有等待足够时间。
③斯氏第二次结扎:静脉窦和心房的收缩大致相同,而心室的收缩节律明显慢于前二者,可以说明心室收到收缩信号要晚于心房,心室此时在以自己的节律进行收缩,明显慢于心房。
心房的节律和静脉窦近似一样,这种情况下心房和静脉窦之间组成了机能的合胞体。
此时记录的心搏频率应是静脉窦、心房、心室本身的搏动频率。
④误差分析:结扎后没有等待足够时间或计数静脉窦、心房及心室的搏动频率时,没有同步进行。
⑶结论:虽然实验有不足之处,但基本可以说明正常的心脏搏动服从
于节律性最高的部位(起搏点)的节律,并且心脏各部分的活动依节律性高低的不同而有一定的顺序。
静脉窦的节律性最高,心房次之,心室最低。
其心脏活动的顺序为静脉窦→右心房→心室。
起搏点为静脉窦。
参考文献:《动物生物学实验指导》黄诗笺主编
《动物生理学实验》杨秀平主编
《生理学实验指导》刘少金、胡祁生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