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传统文化知识100题

初中语文传统文化知识100题
初中语文传统文化知识100题

初中语文传统文化知识100 题(含答案解析)

1.下列哪个成语和“道听途说”词意更接近?

A.空穴来风

B.三人成虎

(B)空穴来风:比喻消息和谣言的传播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也比喻流言乘机

会传开来。三人成虎: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中婵娟指的是什么?

A.月亮

B.姻缘

(A)婵娟的意思常用者有三,1,形容姿态曼妙优雅;2,美女,美人;3,形容

月色明媚或指明月。这里的婵娟是第三种。

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是:

A.苏州

B.房屋

C. 酒

D.庄稼

(C)屠苏,酒名。古代中国风俗于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以避瘟疫。

4."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的尊敬,一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

A.左手在外

B.右手在外

(A)因为古人认为杀人时拿刀都是用右手,右手在前杀气太重。所以右手握拳,用代表友好的左手在外,把右手包住。

5.我国的京剧脸谱色彩含义丰富,红色一般表示忠勇侠义,白色一般表示阴险奸诈,那么黑色一般表示:

A.忠耿正直

B.刚愎自用

(A)红色的脸谱表示忠勇侠义,如关羽,妾维;黑色的脸谱表刚烈正直,勇猛鲁莽,如包拯,李逵等;黄色的脸谱表凶狠残暴,如宇文成都,典韦;蓝绿色的脸谱表粗豪暴躁,如窦尔敦,马武等;白色的脸谱表奸臣坏人,如曹操,赵高等。

6.《三十六计》是体现我国古代卓越军事思想的一部兵书,下列不属于《三十六计》的是:

A.浑水摸鱼

B.反戈一击

C.笑里藏刀

D.反客为主

(B)胜战计: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敌战计:无中生有,暗渡陈仓,隔岸观火,笑里藏刀,李代桃僵,顺手牵羊;攻战计:打草惊蛇,借尸还魂,调虎离山,欲擒故纵,抛砖引玉,擒贼擒王;混战计:釜底抽薪,混水摸鱼,金蝉脱壳,关门捉贼,远交近攻,假道伐虢;并

战计:偷梁换柱,指桑骂槐,假痴不癫,上屋抽梯,树上开花,反客为主;败战计:美人计,空城计,反间计,苦肉计,连环计,走为上。

7."床前明月光"是李白的千古名句,其中"床"指的是什么?

A.窗户

B. 卧具

C.

井上的围栏

(C)围栏是传统解释,但目前存在争论,有以下几种说法。一指井栏,古代井

栏有数米高,成方框形围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内,这方框形既像四堵墙,又像

古代的床。二“窗”的通假字。三取本义,即坐卧的器具。

8.1932 年,清华大学招生试题中有一道对对子题,上联"孙行者",下面下联中

最合适的是:

A.祖冲之

B.周作人

C.郁达夫

D.唐三藏

(A)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虚词对虚词,平仄为平平仄对仄平仄,很公整,上下联又是人名对人名。孙即子孙,祖即爷爷,孙对祖天经地义;行和冲是动词,所以可以成对;者和之同为虚词,也可成对。

9."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

A.中秋节

B.元宵节

C.端午节

D.七夕节

(B)语出欧阳修词:《生查子?元夕》,元夕即元宵节。

10.我国古代有很多计量单位,比如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

的"仞",一仞约相当于:

A.一个成年人的高度

B.成年人一臂的长度

(B)古代长度单位。《说文》:仞,伸臂一寻八尺也。

11.下列哪一句诗描写的场景最适合采用水墨画来表现?

A.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B.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C.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D.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C)水墨画追求意境,一般不用太艳的颜色来表现,所以落霞和荷花都没办法表现得很好,水墨画体现不出月光洒在地上的样子,所以更不可能是 B。

12.下列哪个成语典故与项羽有关?

A.隔岸观火

B.暗度陈仓

C.背水一战

D.破釜沉舟

(D)项羽破釜沉舟,一战成名。

13.《百家姓》中没有下面哪个姓?

A.乌

B.巫

C.肖

D.萧

(C)“肖”“萧”本为不同的姓。“萧”是大姓,“肖”则是小姓,历史上曾寥若晨星地冒出过“肖”姓,但非常罕见。1970 年代推行二简字之后,“萧” 整个字的所有义项都被合并到“肖”。

14."生旦净末丑"是京剧的行当,其中"净"是:

A.男角

B.女角

(A)生行是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种行当;旦行是扮演各种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不同身份的女性角色;净行俗称花脸,又叫花面。一般都是扮演男性角色;丑行又叫小花脸,三花脸。

15.我们常说的"十八般武艺"最初指的是什么?

A.使用十八种兵器的技能

B.十八种武术动作

(A)中国武术的一个传统术语,也称“十八般兵器”,“十八般武器”,现代人对“十八般武艺”的理解是泛指多种武器,或多种技能。

16.假如你的一首五绝诗被杂志社采用,按照正文部分每字 5 元来计算,你应得多少稿费?

A.50 元

B.100 元

C.200 元

(B)五绝诗,全诗四句,每句 5 字,短小精悍,具有起承转合,读起来感到刚劲有力。

17.下面哪个字常用作表示顺序的第五位?

A.戊

B.戍

C.戌

(A)戊读wù,天干甲乙丙丁戊;加横xū,地支亥字前位戌;加点shù,军队防守去卫戍。

18.诸子百家中名家的特点是注重逻辑辩证,以下哪个典故能体现名家的这一特点?

A.白马非马

B.指鹿为马

(A)指鹿为马的是赵高。白马非马则是一个著名的逻辑问题,出自《公孙龙子·白马论》。

19.古人的婚礼在什么时间举行?

A.早上

B.中午

C.傍晚

(C)古时候的婚礼是晨迎昏行,早上男方去女方家迎娶新娘,黄昏举行婚礼仪式。“婚”字,拆开为“女”“昏”,其中“昏”即黄昏时刻。古人认为黄昏是吉时,所以会在黄昏行娶妻之礼,故而得名。

20."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蕴含的道理和下列哪句话最相似?

A.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B.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C.公生明,偏生暗

(B)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出自《太子少傅箴》中,它形容环境对人的影响。

2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

A.《孟子》

B.《庄子》

(A)出自《孟子·公孙丑下》: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22.我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请问"欧体"是指谁的字体?

A.欧阳修

B.欧阳询

(B)欧阳询,唐朝著名书法家,官员,楷书四大家之一。欧阳修,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

23.文学史上被称作"小李杜"的是杜牧和谁?

A.李贺

B.李商隐

(B)李商隐和杜牧都是晚唐诗人。李贺则是盛唐诗人,有“诗鬼”之称,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

24."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户晓,大禹治理的是哪个流域的洪水?

A.长江流域

B.黄河流域

(B)古代中国人主要生活在黄河流域;而且黄河自古容易缺口,是历朝历代治理的重点。

25.古代宫殿大门前成对的石狮一般都是:

A.左雄右雌

B.左雌右雄

(A)“左”与“右”两个字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人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左从(手),从工,工为男。右从(手),从口,口为女,从事辅助性工作,处于从属的地位。

26."结发"在古时是指结婚时:

A.丈夫把头发束起来

B.

妻子把头发束起来 C.

把夫妻头发束在一起

(C)结发,汉族婚姻习俗。一种象征夫妻结合的仪式。当夫妻成婚时,各取头上一根头发,合而作一结。

27."鄂尔多斯"在蒙古语中是什么意思?

A.大草原

B.盛产羊毛的地方

C.众多宫殿

D.

美丽的地方

(C)“鄂尔多”在蒙语中是“宫帐”的意思;“斯”是表示复数的词,即“很多” 。

28.《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

A.玄奘

B.鉴真

(A)玄奘是自行去印度的,鉴真则是东渡,把佛法传到日本。

29.唐代诗人贾岛"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诗句是:

A.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

B.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A)出处《题诗后》:二句三年得? 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 归卧故山秋。

30.我国传统表示次序的"天干"共有几个字?

A.十个

B.十二个

(A)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31.被誉为"万园之园"的是:

A.颐和园

B.圆明园

(B)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园,是清朝一座大型皇家宫苑,面积 340 多公顷,有“ 万园之园”之称。清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

32."水"字属于下列哪种汉字构成方式?

A.象形字

B.表意字

(A)是整体象形,水流动的波纹形状。

33.现在我们常用"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指代高雅和通俗的文艺作品,请问这两个成语最初指的是什么?

A.文章

B.画作

C.乐曲

(C)阳春白雪最早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较高级的歌曲;下里巴人最早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现在,阳春白雪,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下里巴人,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

34.京剧《贵妃醉酒》是根据哪部古代戏曲改编而成的?

A.《桃花扇》

B.《长生殿》

C.《牡丹亭》

D.《南柯记》

(B)《长生殿》是清初剧作家洪昇的剧本,取材白居易的长诗《长恨歌》和元代剧作家白朴的剧作《梧桐雨》,讲的是唐玄宗和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故事。

35.道家思想在我国影响深远,请问历史中的哪一时期最接近道家所主张的无为而治?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无盛世

(A)文景之治是指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汉初,因多年战乱导致社会经济凋敝,汉廷推崇黄老治术,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

36.下面哪句话出自《孟子》? A.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B.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C.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D .独乐乐,与人乐乐,熟乐?

(D)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出自《尚书·五子之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出自《荀子·王制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37.下列哪个不是北京的别称?

A.大都

B.中都

C.上都

D.南京

(C)上都,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境内,多伦县西北闪电河畔。

38."讳疾忌医"典故中的君王是:

A.齐桓公

B.蔡桓公

(B)扁鹊见蔡桓公,故事很出名。

39."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中的"我"指的是谁?

A.杜甫

B.李白

(B)《赠汪伦》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于泾县游历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赠别诗。

40.我们熟悉的《百家姓》是按照什么方式排列的?

A.人口数量

B .政治地位

(B)“赵钱孙李”成为《百家姓》前四姓是因为百家姓形成于宋朝的吴越地区,

故而宋朝皇帝的赵氏,吴越国国王钱氏,吴越国王钱淑正妃孙氏以及吴越国的邻国南唐国主李氏成为百家姓前四位。

41."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这幅对联中提到的"三父子"是:

A.曹操,曹丕,曹植

B.苏洵,苏轼,苏辙

C.班彪,班固,班超

(B)宋朝人善写词,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都是写词高手。唐宋八大家: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42.孔子提倡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

A.阴阳五行

B.天人合一

C.道法自然

(B)A 和 C 都是道家提倡的,儒家则以人为本。因而《中庸》始于“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而终于“‘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这就是圣人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天人合一。

43.拍电影时常用的"杀青"来表示拍摄完成,"杀青"原指什么?

A.制作竹筒的一道工序

B.加工新茶的一种方法

(A)“杀青”一词与古代制竹简过程中的关键步骤是非常有关联的。经过火烤处理的竹简刻字方便,防虫蛀,当时人们把这个工序叫做“杀青”。

44.下面哪个成语和曹操有关?

A.画饼充饥

B.望梅止渴

(B)曹操带兵攻打宛城(今河南南阳)时,部队行军长途跋涉,路上又找不到取水的地方。士兵们都很口渴。曹操为了不耽误行军,指着前面一个小山包说:“前面就有一大片梅林,结了许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用来解渴。”士兵们听后,嘴里都流出口水。终于到达了前方有水源的地方。

45.成语"白驹过隙"比喻:

A.速度飞快

B.时光飞逝

(B)主谓式成语,本义指白色的骏马在缝隙前飞快地越过,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光阴易逝。出自《庄子·知北游》。

46.墨子的主要思想是"兼爱",他所反对的"爱有差等"这一观点是哪家学派的?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名家

(A)在中国传统社会,儒家的差等之爱同传统“贵贱有等,亲疏有别”的生活结构密切相关,一方面,“爱有等差”的基本前提是以血亲之爱为基础的,对父母兄弟之爱就不同于对路人对旁人之爱,此乃人之常情,无可厚非。

47.下列选项中与"亡羊补牢"意思最接近的是:

A.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B.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祝之所伏 C.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D.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C)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意思雷同。

48.王羲之对一种动物十分偏爱,并从它的体态姿势上领悟到书法执笔运笔的道理,这是什么动物?

A.鹤

B.鹅

C.鸡

D.鱼

(B)王羲之从鹅的步态姿势上获取运笔的灵感。

49."美"字最初的含义是:

A.羊大即为美

B.

戴着头饰站立的人 C.

土地里生长的花朵 D.

远方茂盛的森林

(B)不少人以为美字由“羊”与“大”两个字构成,认为美是来源于古人认为羊大为美。其实不然,甲骨文中“美”其实是站立的人,头戴羽毛头饰的形状,后来简写时误作“羊”,“大”两个字。

50.孔子为自己的教学定为"孔门四教",具体指的是:

A.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B.文,行,忠,信

(B)孔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指教育一个人要从诗书礼乐,社会实践,忠

诚守信,思想情操等方面去实行。

51.以下两位谁曾经中过状元?

A.范仲淹

B.文天祥

(B)1015 年,范仲淹以“朱说”之名,登蔡齐榜,中乙科第九十七名,由“寒

儒”成为进士。

1256 年,二十岁文天祥的即考取进士,在集英殿答对论策。当时宋理宗在位已很久,治理政事渐渐怠惰,文天祥以法天不息为题议论策对,其文章有一万多字,没有

写草稿,一气写完。宋理宗皇帝亲自选拔他为第一名。

52.俗语说"化干戈为玉帛",干戈都是兵器,其中哪个指的是防御武器?

A.干

B.戈

(A)干,象形字,象叉子一类的猎具,武器,本是用于进攻的,后来用于防御。戈,古代的一种曲头兵器,横刃,用青铜或铁制成,装有长柄。

53.《霸王别姬》是京剧中的名段,"虞姬"这一角色在京剧中属于:

A.花旦

B.青衣

(B)虞姬是青衣。花旦和青衣的区别:花旦:多扮演热情活泼,明快泼辣的年

青女性。青衣:扮演的一般都是端庄,严肃,正派的人物。

54.《尚书》中的"尚"是什么意思?

A.上古

B.崇尚

C.官名

(A)“尚”即“上”。《尚书》就是上古的书,它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

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

5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语出《三国志》,这是谁说的?

A.诸葛亮

B.曹操

C.刘备

D.周瑜

(C)这句话是刘备在临终时嘱咐儿子刘禅所说的,意思是不要因为是件较小的坏事就去做,不要因为是件较小的善事就不去做。

56.如果在华佗去世后,曹操还想寻找一位名医为自己治病,他可以找下列的哪一位?

A. 扁鹊

B.孙思邈

C.李时珍

D.张仲景

(D)扁鹊,春秋战国时期名医;孙思邈,唐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明代著名医药学家;只有医圣张仲景和曹操同一时代,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

57.在我国风俗中,常常避讳 73 和84 这两个岁数,因为这是两位历史人物去世的年龄,他们是:

A.孔子和孟子

B.

老子和庄子 C.

汉高祖和汉武帝D.

周武王和周文王

(A)孔子生于公元前 551 年,死于公元前 479 年,虚岁 73 岁;孟子生于公元前372 年,死于公元前 289 年,虚岁 84 岁。连圣人和亚圣都无法过去的年龄坎,对普通人来说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58."一问三不知"出自《左传》,说的是哪"三不知"?

A.天文,地理,文学

B.事情的开始,经过,结果

C .孔子,孟子,老子

D.自己的姓名,籍贯,生辰八字

(B)三不知,指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另外,一问三不知也有装糊涂,假装不知道的意思,有明哲保身的意味。

59."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哪篇目哪篇古文?

A.《醉翁亭记》

B.《岳阳楼记》

(B)语出范仲淹《岳阳楼记》,意思就是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是一种思想境界,是古代修身的要求。

60."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是谁的名言?

A.老子

B.荀子

(B)出处《荀子·王制》:“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也。”

61.篆刻分为阴文印和阳文印,北京奥运会徽"中国印"是:

A.阴文印

B.阳文印

(A)印章文字或图像有凹下与凸起两种形体,凹下的通称阴文,突起通称阳文。

62.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弟弟妹妹应该用下面哪种称谓?

A.家弟家妹

B.舍弟舍妹

(B)长辈用家,如家父,家兄;小辈用舍。

63."揭竿为旗,斩木为兵"形容的是哪一场起义?

A.赤眉起义

B.陈胜吴广起义

C.绿林起义

D.黄巾起义

(B)讲的是秦末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事情。砍削树木当兵器,举起竹竿作军旗。西汉贾谊的《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杰并起而亡秦族矣。”

64.下面哪位诗人是"初唐四杰"之一?

A.王维

B.王勃

(B)初唐四杰,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

65.古代战争中指挥军队撤退时要敲击:

A.鼓

B.钲

(B)《荀子·议兵》:“闻鼓声而进,闻金声而退。”击鼓和鸣金是古代军事指挥的号令。击鼓就是敲战鼓;“鸣金”就是“鸣钲”,并非“鸣锣”。《说文解字》“钲,似铃,柄中上下通”。钲是古代的一种乐器,用铜制成,颜色似金。

66."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说的是哪位历史上的哪位才女?

A.朱淑真

B.秦良玉

C.李清照

(C)“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去万个英雄汉;诗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这是著名诗人臧克家为李清照纪念堂题写的对联。

67.古人用"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来劝谕人们要尊敬父母,这句话出自:

A.《弟子规》

B.《三字经》

C.《千字文》

(A)出自《弟子规》。

68.下列哪项不是端午节的习俗?

A.挂香包

B.插艾蒿

C.

登高采菊D.

喝雄黄酒

(C)登高赏菊是重阳节习俗。

69."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是宝玉对黛玉的第一印象,其中"靥"是指:

A.酒窝

B.眼睛

C.嘴角

D.腮帮

(A)酒窝儿,嘴两旁的小圆窝儿。

70."弱冠"指的是男子多少岁?

A.十五岁

B.二十岁

(B)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为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 八十耄耋……

71."入木三分"这个成语原本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A.文章

B.书法

(B)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72.河姆渡遗址位于:

A.黄河流域

B.

长江流域

(B)河姆渡遗址是中国晚期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距浙江宁波市区约 20 公里的余姚市河姆渡镇,面积约 4 万平方米,1973 年开始发掘,是中国已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之一。

73.《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面包括多少首诗?

A.三百首

B.三百零五首

(B)《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 305 篇。

74.《孙子兵法》的作者是:

A.孙武

B.孙膑

(A)孙膑的叫《孙膑兵法》,又名《齐孙子》,系与《孙子兵法》区别之故。

75.算盘是中国传统计算工具,利用算盘能进行开平方的运算吗?

A.能

B.不能

(A)可以开平方。

76.下面哪个成语与秦始皇有关?

A.指鹿为马

B.奇货可居

C.图穷匕见

(C)图穷匕见说的是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奇货可居说的是吕不韦“投资”秦始皇父亲的故事;指鹿为马则是赵高“欺负”秦始皇儿子秦亥的故事。

77.唱念做打是中国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也是戏曲表演的四项基本功,其中"做"指的是:

A.面部表情

B.舞蹈动作

C.器械表演

(B)唱念做打通常被称为“四功”。唱指唱功,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相辅相成,构成戏曲两大要素之一的“歌”;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相互结合,构成戏曲两大要素之一的“舞”。

78."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是谁的名句?

A.王勃

B.张九龄

(B)出自张九龄《望月怀远》。

79.李清照词中的"绿肥红瘦"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A.初春

B.暮春

B.仲夏

(B)绿叶茂盛,花渐凋谢,所以可以看出指暮春时节,也形容春残的景象。

80.成语"机不可失"出自张九龄之笔,它的下句是:

A.时不再来

B.失不再来

(A)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是对仗句。指时机难得,必需抓紧,不可错过。

8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古代书信通过邮驿传递。唐代管理这类工作的中

央管理机构是:

A.尚书省

B.中书省

C.门下省

(A)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有不可行的可

以驳回;尚书省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尚书省下设机构包括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唐代邮驿的中央管理机构是尚书省的兵部。

82.陕西省一块著名的"无字碑",它与哪位皇帝有关?

A.秦始皇

B.武则天

(B)无字碑是武则天的碑。

83.西湖的白堤的得名与哪位诗人有关?

A.白居易

B.李白

(A)西湖白堤,位于西湖东西向的湖面上,长约一公里。唐代诗人白居易任杭

州刺史时有诗云:“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84.孟子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这里"规矩"的意思是:

A.法律法度

B.美德善行

C.圆规曲尺

D.道德准则

(A)规:画圆的工具,今指圆规。矩:画直角或方形的工具。两字组合在一起

表示校正圆形﹑方形的两种工具,多用来比喻标准法度。

85."一琴一鹤"所形容的是:

A.为政清简

B.平安长春

C.淡泊名利

(A)原指宋朝赵抃去四川做官,随身携带的东西仅有一张琴和一只鹤。形容行

装简少,也比喻为官清廉,为政清简。

86."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谁的诗句?

A.李商隐

B.骆宾王

(A)虽然夕阳无限美好,可惜的是已接近黄昏时刻。出自李商隐《登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87.《红楼梦》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长篇小说之一,它的别名是:

A.《金陵记》

B.《石头记》

(B)《红楼梦》名称,作者曹雪芹是位石头谜,他画过石头画,写过石头诗,所写的书叫《石头记》,最重要的是,主人公贾宝玉也是一块补天顽石。

88.成语"一衣带水"中的"水"原指:

A.黄河

B.长江

C.淮河

(B)指长江。语出《南史·陈后主纪》:“隋文帝谓仆射高颍曰:‘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

南北朝的时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陈国以长江为界。隋文帝杨坚取代北周建立了隋朝后,决心要灭掉陈国,说了这句话:“我是全国老百姓的父母,难道能因为有一条像衣带那样窄的长江隔着,就看着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们吗?”后来人们就用“一衣带水”来比喻只隔了一条狭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两地。

89."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这句诗是谁写的?

A.元好问

B.柳永

C.晏殊

(A)“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两句词出自金,元之际著名文学家元好问的《摸鱼儿·雁丘词》一词中。在金庸武侠名著《神雕侠侣》中,为情所困的李莫愁常常会引用此句而被广为流传。

90.孟子说:"君子有三乐",下列哪项不在其"三乐"之列?

A.父母俱存,兄弟无故

B.

仰不愧于天,俯不作于人C.

乡人无不称其善也 D.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C)《孟子·尽心章句上》:“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者不与存焉。”

91.中国历史上被誉为"药王"的是:

A.扁鹊

B. 华佗

C.孙思邈

D.李时珍

(C)扁鹊,华佗为神医;李时珍则被称为医圣,药圣。

92.张衡发明的地动仪上有几条龙?

A.八条

B.二十二条

(A)八条龙,龙头向八个方向伸着。

93.都江堰和秦始皇陵哪个的修建年代更早?

A.都江堰

B.秦始皇陵

(A)都江堰位于岷江上游,距成都市 50 余公里,始建于公元前 256 年;秦始皇陵建于秦王政元年(前 247 年)至秦二世二年(前 208 年)。

94.在古代人们尊称对方的妻子:

A.令爱

B.令正

C.令堂

(B)令爱指女儿,令堂指父母。

95.从事贸易活动的人叫做"商人",这跟历史上的商代有关吗?

A.有关

B.无关

(A)商人的出现确实和商代以物易物兴盛有关,而这种行为也使得商部落迅速

发展起来。周朝建立后,商朝的后裔,商族人由统治者变成了周朝的奴隶,生活每

况愈下。商族人为了过上好日子,纷纷重操旧业——做生意。久而久之,人们便有了这样的看法:商族人就是做买卖的人。后来,人们简称商族人为“商人”,这一称呼一直沿用至今。

96.水浒一百单八将中有几位女性?

A.两位

B.三位

(B)一丈青扈三娘,母夜叉孙二娘和母大虫顾大嫂。

97.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提到了"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羽扇纶巾"形容的是下面哪位历史人物?

A.诸葛亮

B. 周瑜

C.曹操

(B)形容态度从容。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遥想公瑾当年,小

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公瑾即周瑜。后来成

书的《三国演义》为了刻画蜀汉正统形象,及美化诸葛亮,把周瑜的羽扇纶巾“给了”诸葛亮。

98.按照戏曲界的行话,以下哪个表示最后一出?

A.压轴戏

B.大轴戏

(B)古时书是由竹简构成,因而过去的剧本也就是一长卷,卷的底部有一卷轴,

就像装裱国画的画轴。因长卷的最后一戏靠近木轴,所以称为大轴,大轴前面的戏,也就是倒数第二的称为压轴,中间的戏称为中轴,前面的戏称为早轴,第一出戏叫

一轴。所以从纯学术角度看,现在常常把最后一个节目叫“压轴戏”实际上是不对的。

99.成语"请君入瓮","请"的是谁?

A.来俊臣

B.周兴

(B)请君入瓮,武则天时期的酷吏来俊臣整治同样是酷吏的周兴,喻指以其人

之法,还治其人之身。

部编初中语文教材古诗文部分传统文化知识梳理

部编版教材古诗文部分传统文化知识梳理 1.谢太傅,“太傅”死后追赠的号。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左将军:王凝之,书法家王羲之的次子,用他的官职名左将军来称呼他。(《咏雪》) 2.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陈太丘与友期》) 3.子曰:“学而时习之。”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匹夫不可夺志也,匹夫,指平民中的男子,这句泛指平民百姓。(《论语十二章》) 4.明道中,从先人还家。先人,这里王安石死去的父亲。(《伤仲永》) 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左迁,降低官职。即"降官"。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龙标,指王昌龄,古代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来称呼一个人。 6.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苍生,指百姓。(《贾生》) 7.卿今当涂掌事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古代上级称下级、长辈称晚辈,也称“卿”;古代对人的敬称。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孤,古代帝王的自称。大兄何事见晚乎大兄,长兄,对朋辈的敬称。(《孙权劝学》) 11.可汗大点兵。可汗,我国古代西北地区民族对最高统治者的称呼。阿爷无大儿。阿爷,对父亲的别称。(《木兰诗》) 12.陈康肃公善射,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卖油翁》) 13.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李杜:指李白、杜甫。风骚:指《诗经》中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后来指关于诗文写作的事叫“风骚”。(《论诗》) 1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陋室铭》) 15.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隐逸,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爱莲说》) 16.虞山王毅叔远甫:甫,通“父”,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大苏:指苏轼,后人习惯于用“大苏”和“小苏”来称呼苏轼和他的弟弟苏辙。(《核舟记》) 19.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后来用指老人;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桃花源记》) 20.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残疾者皆有所养。矜,通“鳏”,指老而无妻的人。寡,老而无夫的人。孤,幼而无父的人。独,老而无子的人。废疾,残疾的人。 女子有归。意思是女子有归宿。归,女子出嫁。(《大道之行也》) 21.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舟子,指船夫。相公,旧时对士人的尊称。(《湖心亭看雪》) 22.生,长辈对晚辈的称呼。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加冠,指成年,男子20岁。(《送东阳马生序》) 2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指月亮。(《水调歌头》) 24.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庙堂,指朝廷。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迁客,谪迁的人,指降职远调的人。骚人,指诗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人也称诗人为“骚人”。(《岳阳楼记》)

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竞赛试题含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测试卷(答案在后)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题1分,共30分) 1、下列哪部作品不是陶渊明的(D) A、《归园田居》B《桃花源记》C、《归去来兮辞》D、《岳阳楼记》 2、中华民族的摇篮是:(C ) A、黑龙江流域 B、松花江流域 C、黄河流域 D、长江流域 3、“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里的“三秋”是指:(C ) A、三个月 B、三年 C、三个季度 D、三十年 4、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全国文字,这种汉字称作:(B ) A、隶书 B、小篆 C、楷书 D、行书 5、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祖国大陆的人们开始和台湾接触,早在秦汉时期,台湾在三国是称为:(A ) A、夷洲 B、流求 C、东番 D、台湾 6、不属于中国四大佛山的是:(B ) A、普陀山 B、武当山 C、九华山 D、峨眉山 7、下列哪个不是中国六大古都:(A ) A、南昌 B、开封 C、西安 D、洛阳 8、苗族的传统乐器是:(D ) A、笙 B、笛 C、萧 D、芦笙 9、中国全部的少数民族语言共分几个语系?(A ) A、5个 B、6个 C、7个 D、8个 10、朝杖之年,耄耋之年是指多少岁?(C ) A、60岁 B、100岁以上 C 80---100岁 D 70岁 11、我国是茶叶的故乡,绿茶是最古老的品种,是我国品种最多,产量最大的第一大茶种,下列哪一项不是我国著名的绿茶?(D ) A、西湖龙井B太湖碧螺春C庐山云雾D铁观音 12、在中国名山中,五岳占有显著的位置,其中“中岳”指的是:(D ) A、泰山 B、华山 C、恒山 D、嵩山 13、北方人年夜饭要一般都要吃饺子,其象征意义是:(C ) A、团圆美好 B、年年有余 C、更岁交子 D、五福临门 14、一般认为,北宋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 A ) A、春天 B、夏天 C、秋天 D、冬天 15、《红楼梦》的四大家族中没有下列哪个姓氏?(A ) A、吴 B、贾 C、王 D、史 16、下列不是东汉文学三崔的是:(C ) A、崔驷 B、崔瑗 C、崔醒 D、崔寰 17、唐代诗人中别称为诗鬼的诗人是:(B ) A、李白 B、李贺 C、白居易 D、杜甫 18、四大书院中位于江西的是:( A ) A、白鹿书院 B、石鼓书院 C、应天俯书院 D、岳麓书院 19、我们用“羞花”来形容历史上哪位美女?( B ) A、西施 B、杨贵妃 C、貂禅 D、王昭君

初中语文诵读经典与传统文化全集

成语典故 【文化积累】 【针对训练】 (三明中考)看图猜成语。 A.( 指鹿为马 ) B.( 百步穿杨 ) C.( 接二连三 ) D.( 百年树人 )

传统节日及习俗【文化积累】 传统节日及习俗

【针对训练】 (南充中考)综合性学习。 为了让传统的节日文化更广泛地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你班拟开展一次“传统节日与传统文化”的活动: (1)请写出与下列节日有关的内容,如传统习俗、故事、传说、诗句等。(每个节日至少写出两项内容) 端午节:粽子、划龙舟、挂艾草、屈原投江等。 春节:吃年夜饭、贴春联、发压岁红包、“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等。 (2)如果你是本次活动的策划人,你打算设计哪种活动项目?请仿照示例写出一项,并说明活动目的。 示例:项目:元宵灯谜大竞猜目的:增强对灯谜的了解,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项目:目的: (解析)示例:项目:中秋诗词朗诵会目的:增加古诗词的积累,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传统礼仪 【文化积累】 传统礼仪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礼”在社会无时不在,出行有礼,坐卧有礼,宴饮有

礼,婚丧有礼,寿诞有礼,祭祀有礼,征战有礼等等。这里的“礼”包含了礼制的精神原则与礼仪行为两大部分,礼义是礼制的精神核心,礼仪制度是礼义精神的外在表现,二者关系密切。礼仪在古代社会规范着人的道德和行为,也是文明的象征,是中华优秀传统之一。礼仪在历史上被不断地修正、完善、继承和发扬。《周礼》《仪礼》《礼记》三部专门阐述礼的经典著作在中华文化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针对训练】 (2016·咸宁中考)中国是礼仪之邦,礼仪文化历史悠久。日常交际中常常会使用一些 小宇、小浩约好六点钟到小浩家集合,一块儿去打羽毛球。小浩因临时有事外出,来不及通知小宇,请爸爸在家等小宇并向小宇解释。小宇准时赶到小浩家。 请你发挥想象,把二人见面的情景以人物对话的方式展现出来,并运用上面表格中相应的礼仪用语(至少两个)。 示例:“叔叔好!请问这是小浩家吗?”“你好!这是小浩家,我是他爸爸。你是小宇吧?欢迎光临!”“是的。叔叔,小浩呢?我们约好一起去打羽毛球的。”“小浩临时有急事出去了,来不及通知你,请多包涵。”“没关系。我们下次再约。”“好的。”“谢谢!请留步。再见!”(此段情景对话要求注意的几点:①人物身份和人物关系;②对话内容要清晰有条理;③礼仪用语要恰当;④情节完整) 《弟子规》简介 【文化积累】 《弟子规》简介 《弟子规》是一部成书于清朝并广为流传的儿童启蒙读物。它采纳《论语·学而》篇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意,

浙江中考语文总复习文学常识与传统文化(二)

文学常识与传统文化(二) 18.某兴趣小组准备拍摄一部反映明朝文人家庭生活的微电影《秀才传》,并撰写了各位演员的台词。请你帮文文完成以下任务。 人物介绍丁秀才:浙江钱塘江人,参加了嘉靖二十年的会试,中举人黄秀才:浙江钱塘江人,参加了嘉靖二十年的会试,中举人李老爷:在这次会试中向主考官推荐了丁、黄二人的卷子 你我同在桑梓,今后当互相帮衬。丁同年,有缘与兄会试中举, 以后定多多讨教。 多谢两位仁兄今日登门,日后必向上头举荐!感谢房师提携, 晚生荣幸之至! (1)“你我同在桑梓,今后当互相帮衬”这句台词中“桑梓”一词的意思:家乡(1分) (2)根据剧中人物关系,对话中称呼不当的一项是( B )(2分) A.同年B.仁兄C.房师D.晚生 19.下列关于传统文化知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 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描写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霜降”。 B.“辛苦遭逢起一经”中的“一经”指古代科举考试中考生要选考的一种经书。 C.古诗文中,“杜鹃”常用来表达悲苦之情,“青鸟殷勤为探看”中的“青鸟”也是如此。 D.“此夜曲中闻折柳”的“折柳”指乐曲名《折杨柳》。“隔江犹唱后庭花”的“后庭花”是花名。 20.(2019凉山)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A.《观沧海》的作者是曹操,其子曹丕和曹植在文学上都卓有建树。“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中“三父子”指的就是曹氏三父子。 B.《狼》选自《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聊斋志异》中的

“志”意思是“志向”,表明了作者的志向并不在功名,而在于诸多“奇异的事”。 C.新闻特写,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断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 D.律诗有“五律”和“七律”,每两句成一联,依次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首的中间两联的上下句须是对偶句,全诗通押一个韵,除了首句,每句都需押韵。 21.(2020拱墅二模)阅读下面语段,在括号内填写恰当的内容。(3分)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论语》作为儒家的经典著作,代表了孔子及其弟子的主要思想;农历五月初五的__端午__节,源于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有着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等习俗;而在与友人离别之时,人们常在路边折杨柳(柳)相送,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 22.文学常识填空。(4分) (1)《名人传》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创作的人物传记作品,包括《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和《__贝多芬传__》。 (2)__法布尔__ 是法国的昆虫学家,他的代表作品《昆虫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3)《我的叔叔于勒》选自法国作家__莫泊桑__创作的短篇小说集《羊脂球》。 (4)《__儒林外史__》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 23.请判断下列句子中的传统礼貌用语是否使用正确。(写“正确”“错误”的汉字。)(2分) (1)听说你搬新房子了,今天我有事来不了,改天我一定赏光 ..拜访。 (2)家里来客人了,可你因事必须出去一下,你可以说:“我失陪 ..一下,请稍等!” 答案:(1)错误__(2)正确_ 24.选择两个我国传统节日,仿照画线句续写句子,使前后结构一致,语意连贯。(2分) 遥远的先民遗风,时下的世态人情,尽在民风民俗中。或在元宵,家家户户同赏一盏花灯;或在清明,九州大地共寄绵绵情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 示例一:或在端午,大江南北同观千舟竞发;或在中秋,江南江北共赏一轮明月。示例二:或在重阳,长城内外共插一枝茱萸;或在除夕,天南地北共听声声鞭炮。 25.说起古人经常会说起“号”,经过查询,发现号有别号、诨号、谥号、年号、尊号等,请把下列号的解说填入相应位置(只填序号)。(6分) ①名字以外的自称。 ②按人的容貌、性格特点所取的别号,又称绰号。 ③是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以及高爵显贵死后由朝廷根据他们平生行为所给予的一种称号。 ④是纪年的名称。 ⑤也叫徽号,是颂扬帝王和皇后的称号。 ⑥是指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年号:__④__ 别号:__①__ 谥号:__③__ 诨号:__②__ 庙号:__⑥__ 尊号:__⑤__ 26.文学常识填空。(2分)

高考传统文化知识100题(填空题,附答案)

高考传统文化知识100题 “一”型测试题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2.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 )。 3.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的《》。 4.我国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是 ( )的《》。 5.“天下第一行书”指( )的《》。 6.“天下第一关”指( )。 “二”型测试题 7.“两司马”指汉辞赋家( )和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迁。 8.“二陆”指西晋文学家( )和陆云。 9.书法史上的“二王”指东晋时代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和( )父子。 10.我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指唐代诗人( )和( )。 11.“二程”指北宋时期哲学家、教育家程颢和( )兄弟。 12.“乐府双璧”指《木兰诗》和《》。 13.“二拍”指明末( )编著的话本集及拟话本集《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14.“二乔”指( )时乔公的两个女儿大乔和小乔。 “三”型测试题 15.“三曹”指汉魏间曹操与子( )、曹植。 16.“三苏”指北宋文学家( )与子苏轼、苏辙。 17.“三袁”指明代后期公安派代表作家袁宗道、( )、袁中道三兄弟。 18.“三玄”指《》、《老子》、《庄子》三书的统称。 19.“春秋三传”简称“三传”,指解释《春秋》的《》、《公羊传》、《穀梁传》。 20.“三吏三别”指唐朝杜甫创作的组诗,包括《新安吏》、《》、《潼关吏》和《新婚别》、《》、《无家别》六篇。 21.“三言”指明末冯梦龙纂辑的话本集及拟话本集《喻世明言》、《》、《醒世恒言》。 22.《三国演义》中“三英战吕布”的“三英”指刘备、( )、张飞。 23.“三皇”通常指伏羲、( )、神农。 24.“三教”指儒教、( )、佛教。 25.“三纲”指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 26.“三才”指天、地、( )。 27.“三牲”指用于祭祀的牛、羊、( )。 28.“三省”指中书省、( )、尚书省。 29.“连中三元”中的“三元”指封建科举考试( )、会试、殿试的第一名解元、( )、状元。 30.殿试三鼎甲:指状元、榜眼、( )。 31.“岁寒三友”指松、竹、( )。 32.“江南三大名楼”指湖北武汉的( )、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南岳阳的岳阳

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具有强烈的继承性、民族性和历史性,并且对当代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为此,接下来,小编就和大家介绍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竞赛试题,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竞赛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题1分,共30分) 1、下列哪部作品不是陶渊明的() A、《归园田居》B《桃花源记》C、《归去来兮辞》D、《岳阳楼记》 2、中华民族的摇篮是:( ) A、黑龙江流域 B、松花江流域 C、黄河流域 D、长江流域 3、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里的三秋是指:( ) A、三个月 B、三年 C、三个季度 D、三十年 4、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全国文字,这种汉字称作:( ) A、隶书 B、小篆 C、楷书 D、行书 5、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祖国大陆的人们开始和台湾接触,早在秦汉时期,台湾在三国是称为:( ) A、夷洲 B、流求 C、东番 D、台湾 6、不属于中国四大佛山的是:( ) A、普陀山 B、武当山 C、九华山 D、峨眉山 7、下列哪个不是中国六大古都:( )

A、南昌 B、开封 C、西安 D、洛阳 8、苗族的传统乐器是:( ) A、笙 B、笛 C、萧 D、芦笙 9、中国全部的少数民族语言共分几个语系?( ) A、5个 B、6个 C、7个 D、8个 10、朝杖之年,耄耋之年是指多少岁?( ) A、60岁 B、100岁以上C 80---100岁D 70岁 11、我国是茶叶的故乡,绿茶是最古老的品种,是我国品种最多,产量最大的第一大茶种,下列哪一项不是我国著名的绿茶?( ) A、西湖龙井B太湖碧螺春C庐山云雾D铁观音 12、在中国名山中,五岳占有显著的位置,其中中岳指的是:( ) A、泰山 B、华山 C、恒山 D、嵩山 13、北方人年夜饭要一般都要吃饺子,其象征意义是:( ) A、团圆美好 B、年年有余 C、更岁交子 D、五福临门 14、一般认为,北宋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 ) A、春天 B、夏天 C、秋天 D、冬天 15、《红楼梦》的四大家族中没有下列哪个姓氏?( ) A、吴 B、贾 C、王 D、史 16、下列不是东汉文学三崔的是:( ) A、崔驷 B、崔瑗 C、崔醒 D、崔寰 17、唐代诗人中别称为诗鬼的诗人是:( )

初中语文传统文化知识

初中语文传统文化知识整理 1、《论语》中的年龄、儒家思想(七上,P52) 《论语》作为儒家的经典着作,代表了孔子的主要思想。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但《论语》包涵的主要思想就是“仁”。 仁:爱人。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髫(tiáo)年:女孩七岁。 始龀(chèn)、龆(tiáo)年:男孩八岁。 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黄口:十岁以下。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八下163) 志学:十五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及笄(jī):女子十五岁。(《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弱冠:二十岁。 而立:三十岁。 不惑:四十岁。 天命:五十岁。 知非之年:五十岁。 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相错综相合纪年,可组成六十对干支,因而称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岁又称作“花甲之年”。) 古稀:七十岁。(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耄耋(mào dié):八十、九十岁。 期颐:百岁之人。 2、关于黄河的诗歌、民间故事、神话传说、俗语(七下,P75) 一条流淌着千年的河流,流转时间,流转四季,流转变迁。唯有它依旧静静的流淌着,没有改变着自己的方向,使命!它就是我们的母亲河——黄河! 故事1、《李闯王渡黄河》 闯王李自成带领农民在陕西米脂起义,要打过黄河去,推翻明王朝的统治。 故事2、 直到今天,长江和黄河两岸的炎黄子孙,仍靠两条大江大河养育生生不息地繁衍着。 【不到黄河心不死】比喻不达目的不罢休。也比喻不到实在无路可走的的境地 3、戏曲(生旦净丑)(七下,P152) 中国戏曲主要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以“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五大戏曲剧种为核心的中华戏曲百花苑。 戏曲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行。生:指男子;旦:指女子;净:指性格粗暴的男性;丑:指演滑稽人物,鼻梁上抹白粉,称小丑、小花脸等。 4、马的世界:“马”的汉字演变过程、关于马的成语、马的历史传说(七下,P230)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题库(130道).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题库(130道题) 1.人们为何称妇女为“巾帼”? A A妇女戴的头饰叫巾帼 B妇女善于织造 C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女子的典故 D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地方 2.在中国名山中,五岳占有显著的位置,其中“中岳”指的是:D A泰山 B华山 C恒山 D嵩山 3. 北方人年夜饭要一般都要吃饺子,其象征意义是:C A团圆美好 B年年有余 C更岁交子 D五福临门 4、四书包括:《论语》、《大学》、《孟子》、_B_ A、《礼记》 B《中庸》 C、《周易》 D、《春秋》 5.中华民族的摇篮是:(C) A黑龙江流域 B松花江流域 C黄河流域 D长江流域 6、“青梅竹马”取自下列哪个典故(A) A、李白《长干行》 B、白居易《长恨歌》 C、李煜《虞美人》 D、李商隐《无题》 7、苏轼的《题西林壁》如今刻在_A_ A、西林寺 B、东林寺 C、庐山 D、龙虎山 8、孔子是哪国人_B_ A、秦国 B、鲁国 C、卫国 D、宋国 9、以下哪个历史人物不属于唐宋八大家的是(D ) A.韩愈 B.欧阳修 C.曾巩 D.柳永 10、中国民族乐器种类繁多,其中古筝具有自己的分类,现在国内最普及的古筝是多少根琴弦(A) A.21 B.23 C.24 D.25 11、普洱茶属于什么类型的茶(A) A、红茶; B、绿茶; C、黄茶; D、黑茶 12.中国有一个传统习俗,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要过“小年”,通常人们要吃:(B)A元宵 B饴糖 C腊八粥 D饺子 13、七月七日长生殿,_C_ A、夜深无人私语时 B、相逢何必曾相识 C、夜半无人私语时 D、相见时难别亦难 14、耳环最原始的作用是(B) A、女性身份的象征 B、约束女性的行为 C、装扮作用 D、表示女性已婚 15.“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里的“三秋”是指:(C) A三个月 B三年 C三个季度 D三十年 16.唐代诗人中别称为诗鬼的诗人是:B A 李白 B李贺 C白居易 D杜甫 17.“天知、神知、我知、子知”,最早是汉代人杨震说的,他说这句话的目的是为了:A A拒绝收礼 B劝人投案 C替人投案 D向人发誓 18、“交头接耳”这个成语出自下列哪部作品_A_ A、《水浒传》 B、《三国演义》 C、《红楼梦》 D、《西游记》

100道中华文化常识题答案

100道中华文化常识题及答案 1.《红楼梦》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长篇小说之一,它的别名是什么? A.《金陵记》 B.《石头记》 C.《西厢记》 D.《紫钗记》 2.成语“一衣带水”中的“水”原指什么?A.黄河 B.长江 C.淮河 D.珠江 3.“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这句诗是谁写的? A.元好问 B.柳永 C.晏殊 D.李煜 4.“滥竽充数”出自哪部书? A.《孟子 B.《墨子》 C.《韩非子》 D.《庄子》 5中国历史上被誉为”药王”的是谁? A.扁鹊 B.华佗 C.孙思邈 D.李时珍 6.张衡发明的地动仪上有几条龙? A.8条 B.10条 C.15条 D.22条 7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哪部? A.《史记》 B.《资治通鉴》 C.《汉书》 D.《后汉书》 8.木版年画发源于四大名镇中的哪个?

B.景德镇 C.朱仙镇 D.佛山镇 9.“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是什么? A.苏州 B房屋 C.酒 D.庄稼 10.“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的尊敬,一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怎么样? A.左手在外 B.右手在外 C.双手交叉 D.双手相握 11.我国的京剧脸谱色彩含义丰富,红色一般表示忠勇侠义,白色一般表示阴险奸诈,那么黑色一般表示什么? A.忠耿正直 B.阴险狡诈 C.神怪形象 D.凶暴残忍 12.下列哪项不属于宋代五大名窑? A.汝窑 B耀州窑 C.定窑 D.钧窑 13.“入木三分”这个成语原本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A.文章 B.书法 C.绘画 D.刀工 14.《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面包括多少首完整的诗? A.300首 B.305首 C.350首 D.500首 15.《孙子兵法》的作者是谁? A孙武

中考必考传统文化常识知识点

一、二十四节气歌 1、春雨惊春清谷天,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2、夏满芒夏暑相连。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3、秋处露秋寒霜降,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4、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二生肖: 十二生肖排行顺序是: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她是中华民族的一个古老的中国民俗文化。 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三、中国传统节日及习俗 1.春节: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俗称“过年”.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是“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是一年的开始.传统的庆祝活动则从除夕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每到除夕,家家户户阖家欢聚,一起吃年夜饭,称“团年”.然后一起守岁,叙旧话新,互相祝贺鼓励.当新年来临时,爆竹烟花将节日的喜庆气氛推向高潮.我国北方地区在此时有吃饺子的习俗,取“更岁交子”之意.而南方有吃年糕的习惯,象征生活步步高.守岁达 旦,喜贴春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送旧迎新的活动热闹非凡.另外,各地还有互相登门拜年,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逛花市,赏灯会等习俗. 2.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夜,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正月十五闹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3.清明节:清明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清明的前一天称寒食节.两节恰逢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桃红柳绿.寒食节的设立是为了纪念春秋时代晋朝“士甘焚死不公侯”的介子推.清明寒食期间,民间有禁火寒食、祭祖扫墓、踏青郊游等习俗.另外还有荡秋千、放风筝、拔河、斗鸡、戴柳、斗草、打球等传统活动. 4.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又称端阳、重五、端五节.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兰而沐”的习俗.但今天端午节的众多活动都与纪念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屈原有关.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南方各地举行龙舟大赛,都与悼念屈原有关.同时,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清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 5.七夕节:每年七月初七,天下的喜鹊在银河上搭成一座鹊桥,牛郎和织女才能相见.这个美好的传说始于汉朝,经过千余年的代代相传,深入人心.这一天,民间有向织女乞巧的习俗.一般是比赛穿针引线,看谁更心灵手巧.因此,七夕又叫乞巧节或女儿节.每到七夕将至,牵牛和织女二星都竟夜经天,直至太阳升起才隐退,因而又被喻为人间离别的夫妻相会. 6.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是一年秋季的中间,因此称中秋节.中秋之夜,除了赏月、祭月、

必考100道传统文化知识测试题

《必考100道传统文化知识测试题》正文 必考100道传统文化知识测试题 必考100道传统文化知识测试题 “一”型测试题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2.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 )。 3.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的《》。 4.我国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是( )的《》。 5.“天下第一行书”指( )的《》。 6.“天下第一关”指( )。 答案: 1.诗经 2.屈原 3.司马迁史记 4.刘勰文心雕龙 5.王羲之兰亭序 6.山海关 “二”型测试题 7.“两司马”指汉辞赋家( )和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迁。 8.“二陆”指西晋文学家( )和陆云。 9.书法史上的“二王”指东晋时代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和( )父子。 10.我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指唐代诗人( )和( )。 11.“二程”指北宋时期哲学家、教育家程颢和( )兄弟。 12.“乐府双璧”指《木兰诗》和《》。 13.“二拍”指明末( )编著的话本集及拟话本集《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14.“二乔”指( )时乔公的两个女儿大乔和小乔。

答案: 7.司马相如8.陆机 9.王献之10.李白杜甫 11.程颐12.孔雀东南飞 13.凌濛初14.三国 “三”型测试题 15.“三曹”指汉魏间曹操与子( )、曹植。 16.“三苏”指北宋文学家( )与子苏轼、苏辙。 17.“三袁”指明代后期公安派代表作家袁宗道、( )、袁中道三兄弟。 18.“三玄”指《》、《老子》、《庄子》三书的统称。 19.“春秋三传”简称“三传”,指解释《春秋》的《》、《公羊传》、《穀梁传》。 20.“三吏三别”指唐朝杜甫创作的组诗,包括《新安吏》、《》、《潼关吏》和《新婚别》、《》、《无家别》六篇。 21.“三言”指明末冯梦龙纂辑的话本集及拟话本集《喻世明言》、《》、《醒世恒言》。 22.《三国演义》中“三英战吕布”的“三英”指刘备、( )、张飞。 23.“三皇”通常指伏羲、( )、神农。 24.“三教”指儒教、( )、佛教。 25.“三纲”指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 26.“三才”指天、地、( )。 27.“三牲”指用于祭祀的牛、羊、( )。 28.“三省”指中书省、( )、尚书省。 29.“连中三元”中的“三元”指封建科举考试( )、会试、殿试的第一名解元、( )、状元。 30.殿试三鼎甲:指状元、榜眼、( )。 31.“岁寒三友”指松、竹、( )。 32.“江南三大名楼”指湖北武汉的( )、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南岳阳的岳阳楼。 答案:

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的作用

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的作用 【摘要】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灵魂与精神的所在,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历程累积下来的不仅是珍贵的精神财富,而且还是丰富的物质财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发挥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对强化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等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为此,文章拟从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及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发展现状出发,分析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探讨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传统文化;初中语文;语文教学;重要作用 我国在长达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经过悠久历史沉淀下来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精髓与文化瑰宝。初中语文作为继承与宣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必须强调传统文化的渗透与教育,让学生认知、了解与感知优秀的华夏传统文化。 一、传统文化的内涵及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发展现状 1.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传统文化是历代人们的劳动成果和智慧结晶,是民族文化与社会习俗的象征,更是华夏民族的精神食粮。中国传统文化经过数千年的磨炼,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不但是以往文化的继承,而且还是现代文化的融合,如基于传统文化中“尊老爱幼”思想,而延伸出的新时代的母亲节、父亲节等,就是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发展,是古代孝道文化在当代精神文化中的新兴展现。 2.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发展现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经常会涉及一些古代诗词、诗歌等,如李白的《将进酒》、杜甫的《旅夜书怀》、苏

轼的《水调歌头》等。然而,多数初中语文教师在教授这些古诗词的过程中,一般都是以“灌输式”或“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为主,即过于注重应试基础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略了诗词中蕴含的丰富传统文化。这种机械的、呆板的语文教材内容讲解,虽然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却无法让学生真正理解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难以让学生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二、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初中语文教学中,一方面有助于广大教师与学生进一步熟知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同时,这种良性的传统文化继承与传播方式,还能更好地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 2.丰富与充实初中语文的教学内容。正是在初中语文教材中编设了经典的古文言文、古诗与古词等内容,才使得初中生能够对中华民族古代的发展历程、人文场景、风俗人情等有所了解,也才能让学生感知到中华文化的浩瀚与精深。[2]另外,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与充实了初中语文的教学内容,增强了初中语文教学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动力。 3.增强学生的民族凝聚力与自豪感。传统文化的良好传承有助于民族凝聚力的加强,以及民族自豪感的培养,尤其是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的重要精神支柱,已发展成为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的主要标志。缺乏传统文化素养的国家与民族,很难得到其他国家与民族的尊重,同时也会对经济、政治等产生负面的连带影响。因此,学习与传承我国传统文化,属于每位华夏儿女应肩负起的重要责任。初中生由于处于思想形成的关键阶段,因而有效的学习我国传统文化,有助于其树立正确的

小学语文必考100道传统文化知识测试题

小学传统文化测试题 “一”型测试题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2.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 )。 3.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司马迁)的《》。 4.我国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是( )的《》。 5.“天下第一行书”指( )的《》。 6.“天下第一关”指( )。 “二”型测试题 7.“两司马”指汉辞赋家( )和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迁。 8.“二陆”指西晋文学家( )和陆云。 9.书法史上的“二王”指东晋时代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和( )父子。 10.我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指唐代诗人( )和( )。 11.“二程”指北宋时期哲学家、教育家程颢和( )兄弟。 12.“乐府双璧”指《》和《》。 13.“二拍”指明末(凌濛初)编著的话本集及拟话本集《》《》。 14.“二乔”指(三国)时乔公的两个女儿大乔和小乔。 “三”型测试题 15.“三曹”指汉魏间曹操与子( )、曹植。 16.“三苏”指北宋文学家( )与子苏轼、苏辙。 17.“三袁”指明代后期公安派代表作家袁宗道、( )、袁中道三兄弟。 18.“三玄”指《》、《》、《》三书的统称。 19.“春秋三传”简称“三传”,指解释《》的《》、《》、《》。 20.“三吏三别”指唐朝杜甫创作的组诗,包括《》、《》、《》和《》《》、《》六篇。 21.“三言”指明末冯梦龙纂辑的话本集及拟话本集《》、《》、《》。 22.《》中“三英战吕布”的“三英”指刘备、( )、张飞。 23.“三皇”通常指伏羲、( )、神农。 24.“三教”指儒教、( )、佛教。

25.“三纲”指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 26.“三才”指天、地、( )。 27.“三牲”指用于祭祀的牛、羊、( )。 28.“三省”指中书省、( )、尚书省。 29.“连中三元”中的“三元”指封建科举考试( )、会试、殿试的第一名解元、( )、状元。 30.殿试三鼎甲:指状元、榜眼、( )。 31.“岁寒三友”指松、竹、( )。 32.“江南三大名楼”指湖北武汉的( )、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南岳阳的岳阳楼。 “四”型测试题 33.“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 )。 34.“北宋文坛四大家”指黄庭坚、( )、苏轼、王安石。 35.诗歌史上的“南宋四大家”,又称中兴四大诗人,指陆游、( )、范成大、尤袤。 36.“苏门四学士”指得到苏轼培养、奖掖和荐拔的北宋文学家( )、黄庭坚、晁补之和张耒。 37.“元曲四大家”指元代杂剧作家关汉卿、白朴、( )、郑光祖。 38.“明四家”,亦称为“吴门四家”,指中国画史上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四位明代画家。 39.“四书”指《》《》《》《》四种儒家的主要经典。 40.“四史”指司马迁的《》、班固的《》、陈寿的《》和( )的《》。 41.临川四梦,又称玉茗堂四梦,指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四剧的合称。 42.中国四大古典名著指()的《》、施耐庵的《》、吴承恩的《》、曹雪芹的《》。 43.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指()的《》、吴沃尧的《》、刘鹗的《》、曾朴的《》。 44.中国四大民间传说故事指《》、《》、《》和《》。

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竞赛试题含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测试卷 (答案在后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题1分,共30分 1、下列哪部作品不是陶渊明的(D A、《归园田居》 B《桃花源记》 C、《归去来兮辞》 D、《岳阳楼记》 2、中华民族的摇篮是:( C A、黑龙江流域 B、松花江流域 C、黄河流域 D、长江流域 3、“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里的“三秋”是指:( C A、三个月 B、三年 C、三个季度 D、三十年 4、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全国文字,这种汉字称作:( B A、隶书 B、小篆 C、楷书 D、行书

5、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祖国大陆的人们开始和台湾接触,早在秦汉时期,台湾在三国是称为:(A A、夷洲 B、流求 C、东番 D、台湾 6、不属于中国四大佛山的是:( B A、普陀山 B、武当山 C、九华山 D、峨眉山 7、下列哪个不是中国六大古都:( A A、南昌 B、开封 C、西安 D、洛阳 8、苗族的传统乐器是:( D A、笙 B、笛

C、萧 D、芦笙 9、中国全部的少数民族语言共分几个语系?( A A、 5个 B、 6个 C、 7个 D、 8个 10、朝杖之年,耄耋之年是指多少岁?( C A、 60岁 B、 100岁以上 C 80---100岁 D 70岁 11、我国是茶叶的故乡,绿茶是最古老的品种,是我国品种最多,产量最大的第一大茶种,下列哪一项不是我国著名的绿茶?( D A、西湖龙井 B太湖碧螺春 C庐山云雾 D铁观音 12、在中国名山中,五岳占有显著的位置,其中“中岳”指的是:( D A、泰山 B、华山 C、恒山 D、嵩山 13、北方人年夜饭要一般都要吃饺子,其象征意义是:( C

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测试题

趣味国学知识讲座专题活动(试题) 1、“四面楚歌”这一成语出自《史记》中的() A、《夏本纪》 B、《殷本纪》 C、《周本纪》 D、《项羽本纪》 2、《大学》里“三纲”未包含的内容是() A、明德 B、亲民 C、至善 D、中庸 3、“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首诗的名字是?() A、《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B、《闻官军收湖南湖北》 C、《闻官军收山东山西》

4、《孟子·滕文公上》中说:“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请问:这里的“宫”该如何理解?() A、房屋 B、宫殿 C、官邸 D、村落 5、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药物分类法,体现了某些生物进化思想的著作是()。 A、《黄帝内经》 B、《黄帝内经》 C、《黄帝内经》 D、《本草纲目》 6、水浒一百单八将中有几位女性?() A、1 B、2 C、3 D、0 7、成语“胸有成竹”出自哪位作家的文章?()

A、韩愈 B、司马迁 C、苏轼 D、柳宗元 8、中国的绘画艺术,以强烈的生命力和感染力,成为世界绘画历史上的一朵奇葩。工笔画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下面是工笔画的是() A、《洛神赋图》 B、《掏练图》 C、《女史箴图》 D、《芙蓉锦鸡图》 9、孟子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这里的规矩指()。 A、法律条文 B、美德善行 C、圆规曲尺 10、科举制度在中国影响深远,乡试录取者称为“举人”,会试录取者称为“贡士”,那么殿试录取者称为()。 A、大元 B、解元

D、榜眼 11、在近年来逐步复兴传统习俗的浪潮中,冠礼、笈礼等纷纷被人们重新演绎。古代典籍中记载的传统礼俗还有很多,三书六礼就是其中的一种。三书六礼是古代的哪种礼俗?() A、婚礼 B、葬礼 C、祭祀 D、寿礼 12、在我国风俗中,常常避讳73和84这两个岁数,因为这是两位历史人物去世的虚龄。他们是:() A、孔子和孟子 B、老子和庄子 C、汉高祖和汉武帝 D、周武王和周文王 1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诗句,请问,鹳雀楼在下面哪个省?() A、山西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传统文化常识100题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传统文化常识100题专项练习题 1.“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 A.中秋节B.元宵节C.端午节D.七夕节 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汉语表意十分丰富,同一对象可以有不同的说法,如“垂髫”也指“童年”,“夫妻”又称“伉俪”,“汗青”也指“史册”等。 B.我国古代儒家经典“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尚书》。 C.《左传》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D.我国古代的很多事物都有自己的雅称,我们常说的“润笔”指的是文章书画稿费。 3.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端午佳节。下列民间习俗哪一项不会在节日里出现() A.贴“倒福”B.吃粽子C.插艾蒿D.剪艾虎 4.下列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春节是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此节乃一岁之首古人又称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 B.“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中婵娟指的是月亮。 C.《论语》是儒家经典,记录了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 D.《庄子》是法家思想代表著作。 5.下列对联按春联、婚联、挽联、寿联的顺序排列准确的一项是() ①红妆带绾同心结碧沼花开并蒂莲②爆竹声声辞旧岁红梅朵朵迎新春 ③德行齐辉一门合庆福寿大衍百岁同符④鹤驾已随云影杳鹃声犹带月光寒 A.②①④③B.②④③①C.①②④③D.①②③④ 6.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形成了一系列祭奠先人的习惯风俗。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清明节习 俗的一项是() A.踏青 B.插柳 C.扫墓 D.插艾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古代“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称自己出身不好。 B.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 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 C.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等。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 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 D.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称已死的皇帝为先帝,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专题复习《语文传统文化常识》

七下语文传统文化常识 《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1、《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2、司马光,字君产,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3、孙权,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 4、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5、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易》《诗》《书》《礼》《春秋》等书。 6、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7、阿蒙:名字前面加“阿”,有亲昵的意味。 8、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9、孤岂欲卿治经: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木兰诗》 1、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2、可汗大点兵:皇上大规模地征兵。可汗,我国古代一些民族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3、军书十二卷:军书,征兵的名册。十二,表示多数,不是确指。 4、胡骑:胡人的战马。胡,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5、朔气传金柝: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朔,北方。金柝,古时军中守夜打更用的器具。 6、策勋十二转:记很大的功。策勋,记功。转,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十二转为最高的勋级。 7、木兰不用尚书郎:尚书郎,尚书省的官。尚书省是古代朝廷中管理国家政事的机关。 8、帖花黄:帖,通“贴”。花黄,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 9、火伴:同伍的士兵。当时规定若干士兵同一个灶吃饭,所以称“火伴”。 《陋室铭》(刘禹锡) 1、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2、鸿儒:博学的人。儒,旧指读书人。 3、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4、阅金经:金经,指佛经。 《爱莲说》(周敦颐) 1、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元公”是周敦颐的谥号(死后所给的称号)。 2、自李唐来: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3、隐逸: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 四君子(梅、兰、竹、菊的别称) 明代黄凤池辑有《梅竹兰菊四谱》,从此,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世人常用“四君子”来寓意圣人高尚的品德。 “四君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题材,以梅、兰、竹、菊谓四君子,他们分别是指:梅花、兰花、翠竹、菊花。被人称为“四君子”,其品质分别是:傲、幽、澹、逸。“花中四君子”成为中国人借物喻志的象征,也是咏物诗文和艺人字画中常见的题材。 其文化寓意为:梅,探波傲雪,高洁志士;兰,深谷幽香,世上贤达;竹,清雅澹泊,谦谦君子;菊,凌霜飘逸,世外隐士。他们都没有媚世之态、遗世而独立。在四君子之中而唯有梅花被古人的智慧创作出“梅花篆字”。 补充资料: 1、荷花,别名莲花,芙蕖、水芝、水芙蓉、莲等,属睡莲科。 2、荷花是高洁的象征,它出污泥而不染,清洁无瑕,故而中国人民喜欢以荷花的“出淤泥而染,濯清莲而不妖”作为激励自己洁身自好的座右铭。荷花是友谊的象征和使者。中国古代民间就有春天折梅赠远,秋天采莲怀人的传统 岁寒三友( suì hán sān yǒu):中国传统寓意指松、竹、梅经冬不衰,因此有“岁寒三友”之称。松竹梅傲骨迎风,挺霜而立,精神可嘉!象征常青不老的松、象征君子之道的竹、象征冰清玉洁的梅三种植物组成,因其寒冬腊月仍能常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