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的板底筋计算方法

普通的板底筋计算方法
普通的板底筋计算方法

一、普通板底筋计算

(一)、底筋长度

底筋长度=净跨+伸进长度×2+弯钩×2

1、当板的端支座为框架梁时

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框梁支座宽/2,5d)+弯钩×2

2、当板的端支座为剪力墙时

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墙支座宽/2,5d)+弯钩×2 3、当板的端支座为圈梁时

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圈梁支座宽/2,5d)+弯钩×2

4、当板的端支座为砌体墙时

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120,板厚)+弯钩×2 (二)、底筋根数情况一:底筋根数=(净跨-

50mm×2)/板筋间距+1

情况二:底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

情况三:底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左梁角筋1/2直径+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板筋间距+1 二、面筋计算

(一)、端支座负筋

1、端支座负筋长度

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入长度+弯钩+板内净尺寸+弯折长度

情况一:锚入支座长度=锚固长度LaE

(1)、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2时,

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固长度LaE+弯钩)+(板内净长)+(板厚-保护层×2)

(2)、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时,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固长度LaE+弯钩)+(板内净长)+(板厚-保护层)

情况二:锚入支座长度=0.4La+15d (1)、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

×2时,

端支座负筋长度=

(0.4La+15d+弯钩)+(板内净长)+(板厚-保护层×2)

(2)、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时,端支座负筋长度=

(0.4La+15d+弯钩)+(板内净长)+(板厚-保护层)

2、板端负筋根数

情况一:负筋根数=(净跨-

50mm×2)/板筋间距+1

情况二: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

×2)/板筋间距+1 情况三: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左梁角筋1/2直径+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板筋间距+1 (二)、端支座负筋分布筋

1、端支座负筋分布筋长度

情况一:分布筋和负筋参差150mm (1)、分布筋带弯钩

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150mm×2+弯钩×2

(2)、分布筋不带弯钩

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150mm×2

情况二:分布筋=轴线长度(1)、分布筋带弯钩

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弯钩×2 (2)、分布筋不带弯钩

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

2、端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

情况一:负筋分布筋根数=负筋板内净尺寸/分布筋间距(向上取整)情况二:负筋分布筋根数=负筋板内净尺寸/分布筋间距+1(向上取整)(三)、中间支座负筋

1、中间支座负筋长度

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标注长度+弯折长度×2

情况一: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2时,

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标注长度+(板厚-保护层×2)×2

情况二: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时,

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标注长度+(板厚-保护层)×2

2、中间支座负筋根数

情况一:中间支座负筋根数=(净跨-50mm×2)/板筋间距+1 情况二:中间支座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

情况三:中间支座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左梁角筋1/2直径+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板筋间距+1

(四)、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

1、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长度

情况一:分布筋和负筋参差150mm (1)、分布筋带弯钩

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150mm×2+弯钩×2

(2)、分布筋不带弯钩

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150mm×2

情况二:分布筋=轴线长度(1)、分布筋带弯钩

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弯钩×2

(2)、分布筋不带弯钩

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

2、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

情况一:根数=布筋范围/间距

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布筋范围1/分布筋间距)+(布筋范围2/

分布筋间距)(向上取整)

情况二:根数=布筋范围/间距+1

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布筋范围1/分布筋间距+1)+(布筋范围

2/分布筋间距+1)(向上取整)

三、温度筋

为了防止板受热胀冷缩而产生裂缝,通常在板的上部负筋中间位置布置

温度筋。

1、温度筋长度

当负筋标注到支座中心线时,

温度筋长度=两支座中心线

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参差长度150×2+弯钩×2

2、温度筋根数

当负筋标注到支座中心线时,

温度筋根数=(两支座中心

线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温度筋

间距-1

四、纯

悬挑板的钢筋计算

(一)、纯悬挑板的上部钢筋计算1、上部受力钢筋长度

上部受力钢筋长度=悬挑板净跨

XBK+锚固长度LaE+(板厚h-保护层)

2、上部受力钢筋根数

上部受力钢筋根数=(悬挑板长度L -保护层×2)/上部受力钢筋间距+1

3、上部分布筋长度

上部分布筋长度=(悬挑板长度L -

保护层×2)+弯钩×2(或不加弯钩)4、上部分布筋根数

上部分布筋根数=(悬挑板净跨XBK -保护层)/分布筋间距

(一)、纯悬挑板的下部钢筋计算1、下部构造钢筋长度

下部构造钢筋长度=(悬挑板净跨XBK-保护层)+max(支座宽/2,

12d)+弯钩×2(二级钢筋不加弯钩)2、下部构造钢筋根数

下部构造钢筋根数=(悬挑板长度L -保护层×2)/下部构造钢筋间距+1 3、下部分布筋长度

下部分布筋长度=(悬挑板长度L -

保护层×2)+弯钩×2(或不加弯钩)4、下部分布筋根数下部分布筋根数=(悬挑板净跨XBK -保护层)/分布筋间距

楼板结构计算及配筋

利用PKPM进行多层框架结构设计的主要步骤(3) 十三、执行PMCAD主菜单5,画结构平面图 首先确定要画的楼层号 1、选择“1修改楼板配筋参数”,对各项参数进行确认和修改。 支座受力钢筋最小直径:8 板分布钢筋的最大间距:250 双向板计算方法:弹性算法 边缘梁支座算法:梁截面刚度相对楼板较大时“按固端计算”,否则“按简支计算” 有错层楼板算法:错层较大时“按简支计算”,错层较小时“按固端计算” 是否根据裂缝宽度自动选筋:选择“打勾”,允许裂缝宽度取默认0.3mm 使用矩形连续板跨中弯矩算法:选择“打勾” 钢筋级别:全部选用一级钢 钢筋放大系数:取默认值 钢筋强度设计值:取默认值 钢筋级配表:根据工程情况增(删)级配表,给出合适的钢筋级配。 2、选择“2修改边界条件”,先显示边界条件,再按照工程实际情况,对楼板边界条件逐个进行调整。 主要是不符合在楼板配筋参数中定义的边缘梁支座算法的地方,要在此修改边界条件。 3、执行“4 画平面图参数修改”,确定合适的图纸号、比例尺。 “板钢筋要编号”:此项控制楼板钢筋标注方式。选择“打勾”,相同的钢筋编同一个号,只在其中的一根上标注钢筋级配及尺寸;选择“不打勾”,图上的每根钢筋均要标注钢筋的级配及尺寸。 本工程要求不画钢筋表,板钢筋均不编号,钢筋不用简化标注,柱“涂黑”,梁线选择“虚线”。 4、执行“0 继续”,查看楼板计算结果图形。 1)执行“2 现浇板计算配筋图”,生成板计算配筋图BAS*.T。 2)执行“6 现浇板裂缝宽度图”,查看有否裂缝宽度超限。满足,则进行下一步绘施工图;否则,应选择“返回PM主菜单”修改板厚,按上述步骤重新计算。 5、执行“0 进入绘图”,绘制楼板施工图PM*.T。 1)执行“画板钢筋”,选择“自动布筋”。此时可有2种选择:“按楼板归并结果配筋”,则只在样板间内布筋,其余与之编号一样的房间均采用相同配筋;若不归并,则每个房间的配筋均按实际配筋在图上表达。 选择“通长配筋”->“板底配筋”,对相邻几个配筋相同的连续房间实现板底贯通配筋,即钢筋不在中间支座断开并锚固。 选择“改板钢筋”->“移动钢筋”,对钢筋标注位置重叠的钢筋作适当调整,保证图面清晰。 2)执行“标注轴线”,选择“自动标注”,标注轴线并命名。 3)执行“存图退出”,“插入图框” 1、依次键入其他要画的楼层号,重复上述步骤。 十四、执行PMCAD主菜单9,图形编辑、打印及转换 1、执行“图形拼接”,将多个*.T文件合并成一个文件以方便对比查看,如可将输入的各层楼(屋)面恒(活)荷载、梁间荷载、节点荷载等拼接形成一个荷载文件,各层结构构件几何平面图FP*.T拼接形成一个构件布置文件,各层柱、梁配筋验算图PJ*.T拼接形成一个文件,各层梁平面施工图PL*.T拼接形成一个文件,各层柱平面施工图ZPM*.T拼接形成一个文件,各层楼板施工图PM*.T拼接形成一个文件,等。 2、执行“T转DWG”,将T格式的文件转换为DWG格式的文件,以便在AutoCAD中对各文件作进一步地编辑、修改、打印。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计算书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计算书 一、设计资料 某建筑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建筑轴线及柱网平面见图1。层高4.5m。楼面可变荷载标准值5kN/m2,其分项系数。楼面面层为30mm厚现制水磨石,下铺70mm厚水泥石灰焦渣,梁板下面用20mm厚石灰砂浆抹灰梁、板混凝土均采用C25级;钢筋直径≥12mm时,采用HRB335钢,直径<12mm,采用HPB235钢。 二、结构布置 楼盖采用单向板肋形楼盖方案,梁板结构布置及构件尺寸见图1。 图1 单向板肋形楼盖结构布置 三、板的计算 板厚80mm。板按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取每m宽板带为计算单元,有关尺寸及计算简图如图2所示。 图2 板的计算简图 1.荷载计算 30mm现制水磨石 m2 70mm水泥焦渣 14kN/ m3×0.07m= kN/ m2 80mm钢筋混凝土板25kN/ m3×0.08m=2 kN/ m2 20mm石灰砂浆 17kN/ m3×0.02m= kN/ m2 恒载标准值g k= kN/ m2 活载标准值q k= kN/ m2

荷载设计值 p =×+×= kN/ m 2 每米板宽 p = kN/ m 2.内力计算 计算跨度 板厚 h =80mm ,次梁 b×h=200mm×450mm 边跨l 01=2600-100-120+80/2=2420mm 中间跨l 02=2600-200=2400mm 跨度差(2420 3.配筋计算 b =1000mm ,h =80mm ,h 0=80-20=60mm ,f c = N/mm 2, f t = N/mm 2, f y =210 N/mm 2 对轴线②~④间的板带,考虑起拱作用,其跨内2截面和支座C 截面的弯矩设计值可折减20%,为了方便, 其中ξ均小于,符合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条件。 281 0.35%100080 ρ= =?>min 1.270.2%45450.27%210t y f f ρ==? =及 板的模版图、配筋图见图3 。板的钢筋表见下表。

超全面圈梁梁板钢筋计算公式

超全面的圈梁、梁、板钢筋计算公式 圈梁钢筋很简单的,分主筋和箍筋两部分 主筋计算:(梁长弯钩长搭接长(单根钢筋长每大于6米时))*设计根数*钢筋的比重 箍筋计算:梁长/设计箍筋间距*每个箍筋的长度*钢筋的比重 设计有外转角的附加钢筋时,按实际总根数*长度*比重就行啦 钢筋计算公式 一、梁 (1) 框架梁 一、首跨钢筋的计算 1、上部贯通筋 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 2、端支座负筋 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 端支座锚固值; 第二排为Ln/4 端支座锚固值 3、下部钢筋 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 支座宽≥Lae且≥0.5Hc 5d,为直锚,取Max{Lae,0.5Hc 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 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 5d } 4、腰筋

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 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 5、拉筋 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 2×11.9d(抗震弯钩值) 2d 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 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 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 2×11.9d 8d 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 (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 1 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 d。 7、吊筋 吊筋长度=2*锚固(20d) 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 0° ≤800mm 夹角=45° 二、中间跨钢筋的计算 1、中间支座负筋 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 中间支座值Ln/3; 第二排为:Ln/4 中间支座值Ln/4 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 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 前中间支座值) (Ln/3 后中间支座值); 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 前中间支座值) (Ln/4 后中间支座值)。

预应力空心板配筋计算 (1)

第6章预应力空心板配筋计算 基本数据 门机轨道之间棉板采用先张法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空心板。净跨度6100mm。 (1)、构件尺寸 板长6500mm,板宽2400mm,圆形开孔直径300mm,共5个孔。 图6—1 板断面 简支板计算跨度 ①弯矩计算 取L=L +h=6100+500=6600(mm) L<(L +e)=6100+200=6300(mm) 故取L=6300mm ②剪力计算 取L=L =6100(mm) (2)、材料 混凝土强度等级C40,混凝土重度γ=24KN/m3 ,钢筋混凝土重度γ=25KN/m3;混凝 土抗压强度设计值f c =,标准值f kc =27MPa;混凝土抗拉强度设计值f t = MPa,标准值f kc =。 预应力钢筋采用冷拉Ⅲ级钢筋,强度设计值f py =420 MPa,标准值f pyk =500 MPa。箍筋、 吊环采用Ⅰ级钢筋,强度设计值f y =210 MPa。 (3)、施工条件 先张法,放松预应力钢筋时的混凝土强度按规范⑸第6.1.3条取C40的倍,为30MPa。 (4)、作用 ①永久作用G标准值(忽略齿缝时的每米宽度板重) 1 q=????2q面层)=××25÷= ②可变作用标准值 a、堆货荷载: 3 q=30KN/m2 b、15t汽车荷载 汽车资料由《港口工程荷载规范》⑷查得(图9-2): 汽车总重力150KN; 后轴重力标准值100KN,前轴重力标准值50KN;

轴距4.0m ,轮距1.8 m ; 车辆外型尺寸7m ?2.5m ; 按规范⑷,相邻两辆车(<30t)横向间距不应小于0.1m ,纵向前后两辆车的轴距不应小于4.0m 。 前轴后轴 A B C D V 700400 180250 a 0 b 0a 1 b 1 a 1 h s b 0 b 1 h s a 0 图6-2 图6-3 荷载传递宽度计算(图6-3): 单轮,平行板跨方向 a 0=200mm ,h S =100mm a 1=a 0+2h S =200+2?100=400mm 单轮,垂直板跨方向 b 0=500mm ,h S =100mm b 1=b 0+2h S =500+2?100=700mm 由上知,各轮之间荷载传递没有重叠部分。 剪力计算:(按两辆车垂直板跨方向并行时算,布置见图6-4) a 0P A P B P B P A a a 0a a 1 a 1 a 1 a 1 图6-4 平行板跨方向,a s =a 0=400mm 垂直板跨方向,(荷载于支座附近x=200/2=100mm) B 1=700mm ,h 0=100+500=600mm b sc = b 1++=700+?+?=1810mm 当轮B 在支座附近时荷载强度标准值: q B =(100000/2)/(400?1810)= MPa 对应的其它轮子的荷载强度标准值 : qA = q B ?= q A ? = MPa

钢筋混凝土简支T梁与行车道板配筋设计桥梁工程课程设计书

配式钢筋混凝土简支T 型梁桥设计工程计算 课程设计书 一、课题与设计资料 (一)设计资料 1、装 (1)桥面净空 净—8+2×1m 人行道 (二)设计荷载 公路-II 级和人群荷载标准值为32m kN (三)主梁跨径和全长 标准跨径:墩中心距离); 支座中心距离); 主梁全长:主梁预制长度)。 (四)材料

1)主梁、横隔梁: 钢筋:主钢筋采用Ⅱ级钢筋,其它用钢筋采Ⅰ用级钢筋 混凝土:C30(容重为25KN/m3) 2)桥面铺装:沥青混凝土(容重为23KN/m3)混凝土垫层C25(容重为23KN/m) 3)人行道:人行道包括栏杆荷载集度6KN/m (五)缝宽度限值:Ⅱ类环境(允许裂缝宽度0.02mm)。 (六)设计依据及参考资料 ①《公路桥涵设计通甩规范》(JTGD60-2004) ②《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 ③《桥梁工程》,姚玲森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北京。 ④《桥梁计算示例集—混凝土简支梁(板)桥》,易建国主编,人民 交通出版社,北京。 ⑤《结构设计原理》,沈浦生主编。 ⑥《结构力学》 二、设计内容 (一)主梁 1.恒载内力计算;

1.1恒载集度 主梁: m kN g /85.1425)]22.098.1(2 18 .012.05.122.0[1=?-?++?= 横隔梁: m kN g /132.25 .1952518.0)22.098.1()218 .012.020.1(2=???-?+- = 人行道和栏杆:m kN g /2.15 6 3== 桥面铺装:m kN g /368.05 23 0.102.0230.106.04=??+??= 作用于主梁上的全部恒载集度: 35.17368.0132.285.144321=++=+++=g g g g g KN/m 1.2恒载内力 跨中截面 m kN l l g l gl M ?=??-???=??-?= 667.82445.1925.1935.1725.195.1935.172142221 1/4跨截面 m kN l l l g M ?=-??=-??= 50.618)45.195.19(45.1935.1721)4(421 kN l l g Q 58.84)25.194 1 5.19(35.1721)241(21=??-??=?-= 支点截面 0=M kN Q 16.169)205.19(35.172 1 =?-??=

怎么计算梁的配筋图的钢筋用量

怎么计算梁的配筋图的钢筋用量 梁 梁的平面表示方法: 集中标注- 1、梁编号 2、截面尺寸 3、箍筋 4、上部贯通筋或架立钢筋 5、侧面纵向构造钢筋或受扭钢筋 6、梁顶面标高高差 原位标注 7、梁支座上部筋 8、梁下部钢筋 9、吊筋、附加钢筋及构造钢筋 钢筋公式 上部通长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当hc-保护层(直锚长度)>=LaE时,取Max(LaE ,0.5hc+5d) 当hc-保护层(直锚长度) 350时,拉筋直径为8mm。拉筋间距为非加密区箍筋间距的两倍。当设有多排拉筋时,上下两排拉筋竖向错开设置。 下部钢筋 下部通长钢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下部不伸入支座钢筋长度=净跨长-0.1*2*净跨长 下部非通长钢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钢筋算量公式

一、梁(不完整): 1.焊接按绑扎计算长度,预算时不另行计算焊接费用,机械连接费用由双方协议确定。 2.φ>12时,8米一个搭接,φ≤12时,12米一个搭接。 3.梁端加密区(Ⅱ级)长度=1.5hb。hb——梁高 4.绑扎搭接区内箍筋应加密,机械连接没有箍筋加密要求。 5.定额计算时只分φ10以内和φ10以外两类计费。 6.根据最新的03G101图集规定,支座负筋伸向梁中的长度第一皮和第二皮均按1/3较大跨长度值取用(原图集中规定为支座负筋伸向梁中的长度第一皮按1/3较大跨长度值,第二皮均按1/4较大跨长度值取用). 二、板: 板筋主要有: 1)受力筋(单向、双向、单层、双层);2)支座负筋;3)分布筋;4)附加钢筋(角部的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5)支撑钢筋(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 1.受力筋: 底筋长度L=净长+左支座max{b/2、5d}+右支座max{b/2、5d}+两端弯钩(如果是Ⅰ级钢筋); 面筋长度L=净长+2la(两端均为端支座) b——支座宽,d——钢筋直径。 根数=(净长-扣减值)/布筋间距+1 2.支座负筋及分布筋: 负筋长度=设计负筋长度+左弯折+右弯折【板厚-2×保护层(预算时只减一个保护层)】 负筋根数=布筋范围/布筋间距+1; 分布筋长度:有3种计算方法: 1)和负筋搭接计算(采用150搭接长度或250最小锚固长度和300最小搭接长度,任取一种); 2)按轴线长度计算; 3)按负筋布置范围长度计算。 以上三种方法都可以,但首选第一种方法。 3.附加钢筋(角部的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及支撑钢筋(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 附加钢筋长度=设计标示长度+左弯折+右弯折【板厚-2×保护层(预算时只减一个保护层)】 (注:角部放射筋长度有时长度是从角部向两边逐步递减的) 支撑钢筋是为了保证双层筋的上层钢筋位置的措施钢筋(码凳),一般情况下是每间距1米布置一根,规格为比板筋大一个规格,长度为该跨净跨长度,支撑腿长度为板厚减保护层的两倍腿间距为1米。 三、基础梁钢筋: 一)主筋长度计算方法同框架梁,只是上部钢筋和下部钢筋颠倒了。 a=1.2la+hb+0.5hc hb——基础主梁截面高度; hc——延基础梁跨度方向的截面宽度; 第一排,第二排均lo/3,多于两排钢筋时设计要注明尺寸,l1、l2取较大值。 二)箍筋: 四肢箍(大箍套小箍): 1)大箍下料长度计算方法: (2H+2B)-8bhc+4d+4×弯折调整值+2×11.9d(下料) (2H+2B)-8bhc+8d+2×11.9d(预算)

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算例

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整体式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班级:20130211 学号:20130211** 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2016.5.30 哈尔滨工程大学教务处制

目录 1.设计资料 (3) 2.楼盖梁格布置及截面尺寸确定 (4) 3.板的设计 (5) 3.次梁的设计 (8) 4.主梁的设计 (14) 5.参考文献 (21)

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1.设计资料 (1)设计任务 某多层工业厂房,拟采用钢筋混凝土整体式单向板肋形楼盖,标准层建筑平面图如图2所示。 1)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 2)进行板、次梁和主梁的承载力计算。要求板、次梁的内力按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主梁内力按弹性理论计算,主梁支座负弯矩考 虑调幅,调幅值15%。 3)绘制结构施工图:板平面配筋图、板剖面配筋图;次梁及主梁配筋图。 (2)楼面做法:厂房楼盖四周支承在砖砌体墙上;楼面面层用20mm 厚水泥砂浆抹面(容重为20kN/m 3),板底及梁用20mm 厚混合砂浆粉底(容重为17kN/m 3)。 图1 楼面做法 (3)选用材料:钢筋除主梁和次梁的主筋采用HRB335级钢筋'2300/y y f f N mm ==外,其余均为HPB300级钢筋'2 270/y y f f N mm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302214.3/, 1.43/c t f N mm f N mm ==。 图2 建筑平面图布置

(4)楼面均布可变荷载标准值为6.5kN/m;建筑物的结构安全级别为Ⅱ级,重要性 系数 01.0 γ=。 2.楼盖梁格布置及截面尺寸确定 楼盖尺寸为(21.6×30)m,如果梁下不设钢筋砼柱,主梁跨度21.6米,截面尺寸太大,因此在设计中主梁下设置柱子,拟定尺寸(400×400)mm,主梁横向布置,次梁沿纵向布置,整体现浇肋形楼盖结构平面布置图如附图3所示。梁、板支承长度为:板120 mm,次梁240 mm,主梁360 mm。按板周边支撑条件,将板区分为中间区格板(4)、边区格板(B、C)和角区格板(D)。梁、板尺寸确定如下。 (1)确定主梁的跨度为7.2m,次梁的跨度为6m,主梁每跨内布置两根次梁,板的跨度为2.4m,这样主梁的弯矩图较为平缓。 (2)估计梁、板尺寸: 1)按高跨比条件,要求板的厚度h≥L/30≥2400/30=80mm,对工业建筑的楼板,要求h≥80mm,所以取板厚取h=80mm。 2)次梁截面尺寸: 高度应满足h=L/18~L/12= (1/18~1/12)x6000=333~429.7mm,取h=400mm,截面宽b=(l/2~l/3)h,取b=200mm。 3)主梁截面尺寸 高度应满足h=L/14~L/8=(1/12~1/8)x7200=600~900mm,取h=700mm,截面宽度取为b=300mm。 图3 结构平面布置图

板钢筋计算公式

板钢筋计算公式 板的钢筋计算 【下部贯通纵筋】 +伸入支座长度*2+弯勾*2 1)底筋长度=净跨 伸入支座长度=max,(ha/2),(5d), (端部支座为梁、剪力墙、圈梁) = max,(ha/2),(12d), =(ha/2+5d) =(ha/2) =(ha-bhc) ha为支座(梁、剪力墙、圈梁)宽, bhc为支座(框架梁、剪力墙、圈梁)保护层 =La (最小锚固长度) = max(120,h) (端部支座为砌体墙,h为板厚 ) 2)底筋根数=(净跨-50*2)/板筋间距+1 =(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 =(净跨+保护层+左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保护层+右梁角筋 1/2直径-板筋间距/2)/板筋间距 +1 【面筋】 1)面筋长度=净跨+伸入支座锚固长度*2+弯勾*2 伸入支座锚固长度=La(最小锚固长度) =0.4 La+15*d

=(支座宽ha-支座保护层bhc)+(板厚h -2*保护层) =(支座宽ha-支座保护层bhc)+(板厚h -保护层) =伸入支座中心线ha/2+(板厚h -2*保护层) =伸入支座中心线ha/2+(板厚h -保护层) 2)面筋根数=(净跨-50*2)/板筋间距+1 =(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 =(净跨+保护层+左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保护层+右梁角筋1/2 直径-板筋间距/2)/板筋间距+1 【负筋】 端支座负筋 1)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入支座长度+弯勾+板 =(支座宽ha -保护层bhc)+(板厚h -保护层) =伸入支座中心线ha/2+(板厚h -2*保护层) =伸入支座中心线ha/2+(板厚h -保护层) 弯折长度=(板厚h -2*保护层) =(板厚h -保护层) 2)负筋根数=(净跨-50*2)/板筋间距+1 =(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 =(净跨+保护层+左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保护层+右梁角筋 -板筋间距/2)/板筋间距+1 1/2直径 3)端支座负筋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搭界长度 150*2+弯勾*2 =轴线长度+弯勾*2 =布筋范围长度+弯勾*2 布筋范围=净跨-50*2

板的配筋计算书

4.1、设计荷载 荷载选取如下表: 覆土压力(D):0.5×20=10kPa; 地面超载(含车辆冲击荷载)(L):1.3×20kPa=26kPa; 结构自重由程序自行计算。 4.2 计算工况及工况组合 结构计算时考虑及荷载组合表:

五、结构计算 按弹性板计算: 1 计算条件 计算跨度: L x=13.700m L y=10.100m 板厚h=500mm 板容重=25.00kN/m3;板自重荷载设计值=16.88kN/m2 恒载分项系数=1.35 ;活载分项系数=1.40 活载调整系数=1.00 ; 荷载设计值(不包括自重荷载): 均布荷载q=49.90kN/m2 砼强度等级: C35, f c=16.70 N/mm2, E c=3.15×104 N/mm2 支座纵筋级别: HRB400, f y=360.00 N/mm2, E s=2.00×105 N/mm2板底纵筋级别: HRB400, f y=360.00 N/mm2, E s=2.00×105 N/mm2 纵筋混凝土保护层=30mm, 配筋计算as=35mm, 泊松比=0.20 支撑条件位四边固定形式。 2 计算结果 2.1 内力计算结果 运用理正结构计算软件,按照双向板进行计算,结果如图所示:

双向板弯矩图 跨中沿长边向弯矩为126.7kN.m/m,需配钢筋面积1000mm2(0.20%),实配钢筋为E20@150(2094 mm2)。 跨中沿短边向弯矩为223.5kN.m/m,需配钢筋面积1379 mm2 (0.28%),实配钢筋为E20@150(2094 mm2)。 长边支座弯矩为-480.9kN.m/m,需配钢筋面积3095mm2 (0.62%),实配钢筋为E25@150(3272mm2)。 短边支座弯矩为-384.8kN.m/m,需配钢筋面积2437 mm2 (0.49%),实配钢筋为E25@150(3272mm2)。 2.2 挠度结果(按双向板计算) 经查《结构静力计算手册》:挠度计算系数α0=0.002006 (1)截面有效高度: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计算书设计实例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计算书设计实例

淮阴工学院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实训课程 课程名称: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 设计题目: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 专业层次:土木工程 ________ 班级:土木 1134 ____ 姓名:赫新荣 学号: 指导老师:何卫忠 __ 2 0 1 月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计算书

1、设计资料 1.1、楼面的活荷载标准值为6.0kN/m2 1.2、楼面面层用20mm厚水泥砂浆抹面(3 γ=),板底及梁用 KN m 20/ 15mm厚石灰砂浆抹底(3 γ=);,梁板天花板混合砂浆抹灰 17/ KN m 15mm. 1.3、材料选用: (1)、混凝土:C30 (2)、钢筋:主梁及次梁受力筋用Ⅱ级钢筋,板内及梁内的其它钢筋能够采用Ⅰ级。 2、平面结构布置: 2.1、确定主梁的跨度为6.0m,次梁的跨度为5.7m,主梁每跨内布置两根 次梁,板的跨度为2.0m。楼盖结构布置图如下: 楼盖结构布置图

2.2、按高跨比条件,当1 5040 h l mm ≥ =时,满足刚度要求,可不验算挠度。对于工业建筑的楼盖板,要求h ≥80mm ,取板厚h =80mm 2.3、次梁的截面高度应满足 h =( 12 1 ~181)L =(317~475)mm ,取h = 400mm 。则b =(2 1~3 1)h =(133~200)mm ,取b =200mm 。 2.4、主梁的截面高度应该满足h =(8 1~ 14 1 )L =(429~750)mm ,取h = 600mm 。则b =(2 1~3 1)h =(200~300)mm ,取b =250mm 。 3、板的设计(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 3.1、荷载计算: 板的恒荷载标准值: 取1m 宽板带计算: 楼面面层用20mm 厚水泥砂浆抹面 0.02×20=0.4 kN /m 80mm 钢筋混凝土板 0.08×25=2.0 kN /m 15mm 板底混合砂浆 0.015×17=0.255 kN /m 恒载: g k =2.655 kN /m 活载: q k =6×1=6 kN /m 恒荷载分项系数取1.2;因为工业建筑 楼盖且楼面活荷载标准值大于m kN /0.4,因此活荷载分项系数取 1.3。于是板的 设计值总值: q g +=k k q g 3.12.1+ =10.986 3.2、板

梁板的配筋计算方法

梁板配筋的计算 以问答的形式来表达 问: 作用在板上的荷载总值为4.84KN/m平方 现浇板计算:内力弯矩=6.59KNM 板配钢筋:As=M*1000000/(210*80*0.9)=436mm平方,M=6.59KNM 括号里的数值代表什么我不明白。 选实配钢筋为:一级钢筋10@150,面积为523mm平方。这是怎么计算出来的?梁配筋计算: 板传来:16KN/m 梁自重:0.25*0.5*25*1.2=3.75KN/m 0.25、0.5、25、1.2各代表什么? 梁内力M=0.125*20*6的平方=90KNM 梁配钢筋:As=90000000/(310*0.9*460)=701mm平方,括号里的数值代表什么?实配钢筋为:4二级钢筋18,钢筋面积为1017mm平方。这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答: 这是使用89年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计算的一道实例题,计算方法是用该规范附录三中的“矩形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系数表”进行计算的。该附录给出的计算公式是:As=M÷(γ×f1×h)。 式中:As—受拉钢筋面积;M—作用的弯矩;f1—钢筋的设计强度;h-构件截面的有效高度;γ—系数。系数γ是根据系数a从附录三中表格查得的。系数a= M÷(f2×b×h^2)。式中:f2—混凝土的设计强度;b—构件截面的宽度;h^2—构件截面的有效高度h的平方(原公式中符号有脚标,这里无法输入故省略)。现在逐条回答你的问题: 1.板配钢筋:As=M*1000000/(210*80*0.9)=436mm平方, 括号里的数值代表什么? 括号里的210—Ⅰ级钢筋的设计强度(即公式中的f1);80—构件截面的有效高度(即公式中的h)(这里是等于板厚减去保护层厚度);0.9—计算系数(即公式中的γ,可以作为经验系数)。 2. 选实配钢筋为:一级钢筋10@150,面积为523mm平方。这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Φ10@150表示板内配筋为Φ10间距150mm,面积为523平方毫米是指一米宽的配筋总面积(计算时板宽度是按一米计算的),计算方法是:Φ10钢筋的单根截面积为78.5平方毫米,则总面积为1000÷150×78.5=523。(因未完全理解你问题的要点,这段也许是多余的。) 实配钢筋面积与计算所需钢筋面积的关系,一般相差在正负5%以内都是允许的,但要满足规范中最小配筋率的规定,如不满足则要加大实配钢筋的面积。(可能这个是你问题的要点。)

手动计算钢筋方法

手动计算钢筋方法及知识 手工计算钢筋的步骤以及方法: 首先要说明的一点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钢筋预算和实际的钢筋下料是不一样的。我们所说的钢筋预算就是按照建筑的规范或标准平法图集的要求计算出来的钢筋。而下料还要考虑很多施工现场的要求,例如我们的钢筋断点的位置在实际的施工中是有规定的,必须断在跨中1/3 的范围内,构件交错的地方要注意钢筋的避让等。 在我们拿到结构图纸后,首先分析此建筑是什么结构形式、大致有哪些构件、基础是什么类型。然后我们一般剪力墙按照从下向上的顺序,也就是施工的先后顺序进行计算。 (一)基础: 这里介绍几中常见的基础。 1、独立基础:框架结构中用的较多,在计算钢筋中要注意的就是底板受力钢筋的长度,可取边长或宽度的0.9 倍,并交错布置; 2、筏板基础:一般用于剪力墙结构,我们可以仔细学习一下04G101-3 中的内容,例如对于下沉子筏板中的钢筋中的钢筋应伸出板边LA(最小锚固长度)等方面一些具体要求。 3、条形基础:一般用于砖混结构。 (二)上部构件: 1、柱:柱钢筋比较简单,只有纵筋和箍筋。纵筋要注意底层的基础插筋问题,顶层柱纵筋对于边柱、中柱、角柱的锚固长度的区别可以参见(03G101);箍筋要注意加密区长度的取值问题:底层柱根加密>=Hn/3,柱上部加密长度>=Hn/6、>=500 取大值,还要注意柱搭接范围内应该加密。(其中,Hn 是指所在楼层的柱净高) 2、梁:梁钢筋应按照03G101 进行计算。梁有上部通长筋、支座负筋(一排1/3Ln,二排1/4Ln,Ln 是左右两跨较大值),底筋一般按照每跨分别向两边支座伸入锚固长度的情况进行计算的。 3、剪力墙:剪力墙中的构件一定要计算完全。其中包括:墙体分布钢筋(有水平钢筋和纵向钢筋,要注意墙和墙交接部位的水平钢筋的锚固、各种转角锚固要求是不一样的)、翼柱的钢筋(墙和墙交接的部位形成的柱子)、剪力墙的连梁钢筋(门窗洞口上面形成的连梁)、暗柱钢筋(门窗洞口两侧形成的暗柱)、端 柱钢筋(剪力墙端头的柱子)、暗梁钢筋(由于构造的要求在墙体中所配置的梁)。 钢筋抽样常用公式 一、梁 (1)框架梁 一、首跨钢筋的计算 1、上部贯通筋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的纵向钢筋锚入支座的长度,首先判断直锚能否满足La, 1、(支座宽度-1 个保护层厚度)≥La ,则直锚La 即可; 2、La>(支座宽度-1 个保护层厚度)≥0.4La ,则伸至支座对边,并做15d 弯钩; 3、(支座宽度-1 个保护层厚度)<0.4 La ,应与设计沟通,改变钢筋直径或支座宽度,以满足≥0.4 La ; 2、端支座负筋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 3、下部钢筋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 支座宽≥Lae 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 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 4、腰筋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 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模板

网络教育学院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题目:海天厂房单向板设计 学习中心:浙江电大仙居学院奥鹏学习中心[22] 专业:土木工程 年级: 2012 年春季 学号: 学生:张奇 指导教师:

1 基本情况 本章需简单介绍课程设计的内容,包括厂房的尺寸,板的布置情况等等内容。 一、设计资料 海天多层厂房为多层内框架结构,一层平面如图所示,露面周边支撑于外墙,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烧结承重多孔砖砌体承重外墙,钢筋混凝土内柱尺寸为400×400㎜。 1.楼面做法 20厚水泥砂浆地面,钢筋混凝土现浇板,20厚混合砂浆抹底。 2.荷载 楼面等效均布活荷载标准值为7KN/㎡,水泥砂浆容重为20KN/㎡,混合砂浆容重为17KN/㎡,钢筋混凝土容重为25KN/㎡. 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按照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取为;活荷载的分项系数为。 3.材料 混凝土楼板采用 C25,梁内受力钢筋为 HRB400级,板内钢筋及箍筋为 HPB235 级。 二、楼板结构平面布置及截面尺寸确定 主梁沿横向布置,次梁按纵向布置。 主梁的跨度为6M,次梁跨度为6M,主梁每跨内布置两根次梁,板的跨度为 2M,l 2/l 1 ==3 按照单向板设计。 按高跨比条件,要求板的厚度h≥2000×1/40=50㎜,对工业建筑的楼板要求h≥80㎜,取板厚为80㎜。 次梁截面高度要求h= l 0/18 ~l /12 =6000 /18 ~ 6000 /12= 333 ~ 500 ,考虑到 楼面的活荷载比较大,取h=450 mm .截面宽度取为b=200mm 。 主梁截面高度要求 h= l 0/15 ~l /10= 6000 /15 ~ 6000 /10 =400 ~ 600 mm ,取 h=600mm。截面宽度取为 b=300mm 。楼板的结构平面布置图见图2

配筋的计算方法

配筋的计算原理 柱 基础层:筏板基础〈=2000mm时,基础插筋长度=基础层层高-保护层+基础弯折a+基础纵筋外露长度HN/3+与上层纵筋搭接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筏板基础〉2000mm时,基础插筋长度=基础层层高/2-保护层+基础弯折a+基础纵筋外露长度HN/3+与上层纵筋搭接的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地下室:柱纵筋长度=地下室层高-本层净高HN/3+首层楼层净高HN/3+与首层纵筋搭接LLE (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首层:柱纵筋长度=首层层高-首层净高HN/3+max(二层净高HN/6,500,柱截面边长尺寸(圆柱直径))+与二层纵筋搭接的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中间层:柱纵筋长度=二层层高-max(二层层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圆柱直径))+max (三层层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圆柱直径))+与三层搭接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顶层: 角柱:外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1.5LAE 内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LAE 其中锚固长度取值: 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弯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弯折12d,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12d;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直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截断,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 当框架柱为矩形截面时,外侧钢筋根数为:3根角筋,b边钢筋总数的1/2,h边总数的1/2。内侧钢筋根数为:1根角筋,b边钢筋总数的1/2,h边总数的1/2。 边柱:外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1.5LAE 内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LAE 当框架柱为矩形截面时,外侧钢筋根数为:2根角筋,b边一侧钢筋总数 内侧钢筋根数为:2根角筋,b边一侧钢筋总数,h边两侧钢筋总数。 中柱:纵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锚固 其中锚固长度取值: 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弯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弯折12d,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12d;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直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截断,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 梁 梁的平面表示方法: 集中标注- 1、梁编号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计算书(参考例题)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及目的 题目:某工业厂房车间的整体式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目的:1、了解单向板肋梁盖的荷载传递关系及其计算简图的确定。 2、通过板及次梁的计算,掌握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计算方法。 3、通过主梁的计算,掌握按弹性理论分析内力的方法,并熟悉内力包络图和材料图的绘制方法。 4、了解并熟悉现浇梁板的有关构造要求。 5、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的表达方式,制图规定,进一步提高制图的基本技能。 6、学会编制钢筋材料表。 二、设计内容 1、结构平面布置图:柱网、主梁、次梁及板的布置 2、板的强度计算(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 3、次梁强度计算(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 4、主梁强度计算(按弹性理论计算) 5、绘制结构施工图 (1)结构平面布置图(1:200) (2)板的配筋图(1:50) (3)次梁的配筋图(1:50;1:25) (4)主梁的配筋图(1:40;1:20)及弯矩M、剪力V的包络图 (5)钢筋明细表及图纸说明 三、设计资料 1、楼面的活荷载标准值为9.0kN/m2 2、楼面面层水磨石自重为0.65kN/m2,梁板天花板混合砂浆抹灰15mm. 3、材料选用:(1)、混凝土:C25 (2)、钢筋:主梁及次梁受力筋用HRB335级钢筋,板内及梁内的其它钢筋可以采用HPB235级。

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计算书 一、结构平面结构布置: 1、确定主梁的跨度为m 0.5,主梁每跨内布置两根次梁,板的跨度为 6.6,次梁的跨度为m 2.2。楼盖结构布置图如下: m

2、按高跨比条件,当mm l h 5540 1 =≥ 时,满足刚度要求,可不验算挠度。对于工业建筑的楼盖板,要求mm h 80≥,取板厚mm h 80=。 3、次梁的截面高度应满足 121(=h ~278()181=L ~mm )417,取mm h 400=;则2 1 (=b ~ 133()3 1 =h ~mm )200,取mm b 200=。 4、主梁的截面高度应该满足81(=h ~440()141=L ~mm )660,mm h 400=,则2 1 (=h ~ 200()31 =h ~mm )300,取mm b 250=。 二、板的设计(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 1、荷载计算: 板的恒荷载标准值: 取1m 宽板带计算:

钢筋混凝土第十章梁板结构试题

第十章梁板结构(408)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 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按弹性理论,板的长边与短边之比时,称为单向板。 2.按弹性理论的计算是指在进行梁(板)结构的内力分析时,假定梁(板)为,可按方法进行计算。 3.单向板肋梁楼盖的板、次梁、主梁均分别为支承在、、柱和墙上的构件。计算时对于板和次梁不论其支座是墙还是梁,均看成支座。由此假定带的误差将通过的方式来调整。 4.塑性铰的转动能力,主要取决于、、。 5.在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中,单向板的长跨方向应放置分布钢筋,分布钢筋的主要作用是、、 、。 6.钢筋混凝土塑性较与一般铰相比,其主要的不同点是、 、。 7.现浇肋梁楼盖的主次梁抗弯计算时,支座按截面、跨中按截面计算。抗剪计算时均按截面计算。 8.楼盖的内力分析中,如果按弹性理论,计算跨度取之间的距离,如果按塑性理论,则取之间的距离。 9.楼盖设计中,恒荷载的分项系数取为:当其效应对结构不利时,对有活荷载控制的组合,取,当其效应对结构有利时,对结构计算,取,对倾覆和滑移验算取;活荷载的分项系数一般情况下取,对楼面活荷载标准值大于4kN/m2的工业厂房楼面结构的活荷载,取。 10.连续梁、板按调幅法的内力计算中,截面的相对压区高度应满足,调幅系数 一般不宜超过,调幅后,支座和跨中截面的弯矩值均应不小于 M的,其中 M为按简支梁计算的跨中弯矩设计值。 11.现浇板在砌体墙上的支承长度不宜小于。 12.无梁楼盖内力分析常用的方法有、。 13.雨蓬除应对雨蓬梁、板的承载力进行计算外,还必须进行的验算。

14. 现浇肋梁楼盖的板按连续梁计算,将_ _作为板的不动铰支座, 对板的转动 约束用__荷载加以考虑。楼面荷载的传递路线为__—→ _→ —→柱。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72分) 1. 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中, 次梁按连续梁计算,不按交叉梁计算,仅在下列情况下才成立 (A)主梁线刚度比次梁大得多 (B)主梁线刚度比次梁小得多 (C)两者的线刚度大致接近 (D)与主梁的刚度无关 2. 计算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时, 对板和次梁可采用折算荷载来计算, 这是考虑到 (A)在板的长跨方向也能传递一部分荷载 (B)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有利影响 (C)支座的弹性约束 (D)出现活载最不利布置的可能性较小 3. 整浇楼盖的次梁搁于钢梁上时 (A)板和次梁均可用折算荷载 (B)仅板可用折算荷载 (C)板和次梁均不可用折算荷载 (D)仅次梁可用折算荷载 4. 整浇肋梁楼盖中的单向板, 中间区格内的弯矩可折减20%, 主要是因考虑 (A)板的拱作用 (B)板上荷载实际上也向长跨方向传递一部分 (C)板上活载满布的可能性较小 (D)板的安全度较高可进行挖潜 5. 五等跨连续梁第三跨跨中出现最大弯矩的活载布置为 (A)1, 2, 5 (B)1, 2, 4 (C)1,3, 5 (D)2, 4 6. 五等跨连续梁边支座出现最大剪力时的活载布置为 (A)1, 3, 5 (B)1, 3, 4 (C)2, 3, 5 (D)1, 2, 4 7. RC超静定结构中存在内力重分布是因为 (A)混凝土的拉压性能不同 (B)结构由钢筋、混凝土两种材料组成 (C)各截面刚度不断变化, 塑性铰的形成 (D)受拉混凝土不断退出工作 8. 下列情况将出现不完全的塑性内力重分布 (A)出现较多的铰, 形成机构 (B)截面ξ=0.35 (C)截面b ξξ= (D)斜截面有足够的受剪承载力 9. 弯矩调幅值必须加以限制, 主要是考虑到 (A)力的平衡 (B)施工方便 (C)使用要求 (D)经济 10. 连续梁采用弯矩调幅法时, 要求ξ≤0.35, 以保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