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聚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体外细胞实验结果
使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叶酸−壳聚糖 纳米载体、壳聚糖纳米粒与表达有叶酸受 体的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见图6 和 图7.可以发现:细胞荧光效果明显,且荧 光强度与纳米粒同细胞相互作用时间成正 比.
(a) 自然光;(b) 自然光+荧光 图6 荧光标记的叶酸−壳聚糖纳米粒与HepG2 细胞相互作 用的倒置荧光显微镜像
(4) 与HeLa 细胞共培养时细胞荧光效果明显, 且荧光强度同纳米粒与细胞相互作用时间 成正比。 (5) 建立并完善了叶酸修饰壳聚糖纳米载体的 制备工艺,为后续靶向性纳米制剂的研制 提供了技术手段。
图 7 荧光标记的壳聚糖纳米粒与HepG2 细胞 相互作用的倒置荧光显微镜像
实验结果表明:叶酸活性酯用量和反 应温度及试剂滴加速度是影响偶联比的主 要因素;在叶酸活性酯与壳聚糖用量质量 比为1‫׃‬1,反应温度30℃,滴加速度为 2mL/min,反应时间为12 h 的条件下可得 到偶联稳定的叶酸偶联壳聚糖;所制得的 纳米粒粒径为290 nm,形态规则,细胞荧 光效果明显;此方法能用于制备荧光标记 的叶酸修饰壳聚糖纳米粒载体。
壳聚糖
报告人 肖春羽 2010.11.
1. 壳聚糖简介
2. 壳聚糖的作用 3. 荧光标记的叶酸修饰壳聚糖
纳米载体研制
中文名称:壳聚糖
英文名称:chitosan 简 称:cs
化学名称:聚葡萄糖胺(1-4)-2-氨基-B-D葡萄糖 分 子 式 :C6H11NO4
壳聚糖是由自然界广泛存在的几 丁质(chitin)经过脱乙酰作用得到的, 是天然界多糖中唯一的碱性多糖。壳 聚糖为阳离子聚合体,不溶于普通有 机溶剂,在碱液中稳定,有很强的亲 水性,可在稀盐酸,稀醋酸溶液中膨胀 并形成凝胶,依此特性可制成各种缓 释和控释制剂0 cm−1 处有吸收峰
图2 叶酸活性酯的红外光谱
—COOH 在1 692 cm−1 处有吸收峰
图3 叶酸偶联壳聚糖的红外光谱
在1 562 cm−1 处出现了新的强吸收峰
4.形态观察及粒径测定
取适量叶酸偶联壳聚糖纳米粒混悬液 滴加于云母片上,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其 形态,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纳米粒的粒 径。
图4 荧光标记的叶酸−壳聚糖纳米粒的粒径曲线 由图可见:荧光标记的叶酸−壳聚糖纳米粒的颗粒粒 径比较集中,无颗粒团聚现象,平均粒径约为290nm
图5 荧光标记的叶酸−壳聚糖纳米粒的原子力 显微镜扫描像 由图可见:其颗粒形态规则,颗粒 大小比较均匀,无颗粒团聚现象。
5.体外细胞实验 取肝癌HepG2 细胞,在含有10%的小牛血清 的1640 培养基中连续培养。培养环境为:5%(体 积分数)CO2,37 ℃。取对数生长期细胞,胰酶 消化后在培养皿中的盖玻片上接种,置于培养箱 中培养24 h。待培养皿中的细胞贴壁生长后,吸 去培养基。用PBS 清洗3 次。加入荧光标记的叶 酸偶联壳聚糖纳米粒悬浮液和壳聚糖纳米粒悬浮 液,于37 ℃培养24 h,用PBS 冲洗细胞3 次,用 小镊子取出盖玻片,放在预先洗净的载玻片上, 用抗萃灭剂封片,用荧光显微镜进行观察。
荧光标记的叶酸 修饰壳聚糖纳米载体研制
实验方法:
通过叶酸活性酯与壳聚糖上的氨基反 应,使叶酸与壳聚糖偶联。将异硫氰基荧 光素(FITC)与叶酸偶联壳聚糖进行化学嫁接, 以离子交联法制成具有荧光的叶酸偶联壳 聚糖纳米粒,并与肝癌HepG2 细胞进行体 外细胞实验。
1.叶酸偶联壳聚糖的制备
称取壳聚糖160 mg,溶于40 mL 醋酸 −醋酸钠缓冲液(pH 4.6)中,在磁力搅拌条 件下以2 mL/min 的速度缓慢加入8 mL 叶 酸活性酯的二甲基亚砜(DMSO) 溶液 (20mg/mL),于30 ℃反应12 h,然后,用 10 moL/L NaOH调pH 值至9,离心,用蒸 馏水洗涤数遍后,重新溶于2%醋酸水溶液, 得到叶酸偶联壳聚糖溶液。
壳聚糖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可 被体内多种酶类降解,降解产物安全 无毒,并能被生物体完全吸收。结合 纳米技术可以制成纳米尺寸的壳聚糖 核酸复合体,作为基因转运载体,将 核酸包裹,保护核酸不易被核酸酶降 解。
壳聚糖的作用:
1. 2. 3. 4. 5. 6. 7. 8. 抑制细菌 延缓衰老 止血促愈 抗疲劳 降血脂 抗肿瘤 免疫活性 基因载体
结论:
(1) 壳聚糖上的2 个活性基团可用于化学修饰: 一个是脱去乙酞基的位点上的游离氨基, 另一个是脱去乙酞基的位点上的羟基。 (2) 通过壳聚糖主链上的游离氨基与叶酸上的 羧基形成酞胺键,达到壳聚糖化学修饰的 目的。
(3) 由于壳聚糖的高分子特性,其水溶性差, 只能在酸性水溶液中溶解,叶酸又无法溶 于酸性水溶液,所以,采用先将壳聚糖与 DMSO 中的叶酸偶联,后进行荧光标记及 采用离子交联反应法制备纳米粒的方法, 制备了具有荧光标记的叶酸壳聚糖纳米粒, 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壳聚糖和叶酸偶联 壳聚糖,以表面表达有叶酸受体的HepG2 细胞为模型细胞,进行细胞摄取机理研究。
2.荧光标记的叶酸−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
称取10 mg 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溶于10 mL无水乙醇中,在磁力搅拌条件下逐滴加入到 20 mL 叶酸−壳聚糖的醋酸溶液中,避光反应4 h, 使FITC 上的碳原子与壳聚糖上的氨基反应以便进 行标记。用10 mol/L NaOH 调节pH 值至9。离心, 用蒸馏水洗涤,直至滤液澄清呈无色为止。将沉 淀重新用2%醋酸溶液溶解,用10 mol/L NaOH 调节pH 值至5,在磁力搅拌条件下逐滴加入10 mL多聚磷酸钠(TPP )溶液(2 g/L)。反应 20min 后得到荧光标记的叶酸−壳聚糖纳米粒。
3.红外光谱分析
采用红外光谱仪分析叶酸与壳聚糖的 偶联情况。图1~3 所示分别为壳聚糖、叶 酸活性脂和叶酸偶联壳聚糖的红外光谱。 从叶酸偶联壳聚糖的红外光谱可以看出(图 3):—NH2 在1 640 cm−1 处的吸收峰(见图 1)和—COOH 在1 692 cm−1 处的吸收峰(见 图2)消失,在1 562 cm−1 处出现了新的强 吸收峰,说明壳聚糖上的氨基与叶酸上的 羧基形成了酰胺键,两者成功偶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