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老人与海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老人与海
1.作家作品
海明威(1899-1961)是________当代文学中最著名的作家之一。
他出生于芝加哥郊区的一个医生家庭。
父亲嗜好渔猎和各种运动,母亲喜欢音乐和绘画,海明威的性格、爱好深受父母的影响。
18岁起进入报界,曾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出生入死以致伤痕遍体。
1954年,他荣获________文学奖。
1961年,因不堪老年病痛的折磨,他开枪自杀,走完了他辉煌的一生。
对海明威的评价,正如约翰·肯尼迪总统的唁电所说:“几乎没有哪个美国人比海明威对美国人民的感情和态度产生过更大的影响。
”他称海明威为“本世纪(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海明威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
要了解美国,你必须走近海明威,走到代表着美国民族坚强乐观的精神风范的文学长廊中来。
海明威的成名作是1926年发表的________,这部表现战后青年人幻灭感的作品成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
其他代表作有《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一译《战地钟声》)和以“精通现代叙事艺术”而获诺贝尔文学奖的________。
海明威的文风一向以简洁明快著称,俗称________,他擅长用极精练的语言塑造人物。
在美国文学中曾引起过一场“文学革命”,许多欧美作家都明显受到了他的影响。
他创作风格也很独特,从来都是站着写作。
以至他的墓碑上有句双关妙语:“恕我不能站起来。
”他笔下的人物也大多是百折不弯的硬汉形象,尤以《老人与海》中________最为典型。
用海明威的一句名言可以概括这类硬汉甚至其本人,乃至可涵盖美利坚民族的性格:“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
2.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
鲭()鲨脊鳍()攮()刺海鳐()黏()液蹂躏()攥()住榫()头舵()把堤()顶残骸()嗜()杀
3.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攮:榫头:
吞噬:攥住:
蹂躏:拽掉:
1.美国诺贝尔《太阳照样升起》《老人与海》“电报式”桑地亚哥
2.qīng;qí;nǎng;yáo;nián;lìn;zuàn;sǔn;duò;dī;hái;shì
3.(用刀、叉)使劲儿刺;竹、木、石制器物或构件上利用凹凸方式相接处凸出的部分;吞食,并吞;用力握住;践踏,比喻用暴力欺压、侮辱、侵害;拉掉。
1.本文为什么以“老人与海”为题?“海”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1)题目:本文写的是老人捕获大马林鱼后在海上独自捕鱼、与鲨鱼搏斗的全过程,让我们经受了一场大海的风浪的洗礼,也充分领略到大海的壮阔、美丽、富饶、仁慈、凶险、残忍的种种场景。
因此以“老人与海”为题。
(2)作用:以“海”作为背景,更能烘托出老人在厄运险境中的坚韧不拔、永不服输的硬汉精神。
2.“但是这些伤疤中没有一块是新的。
它们像无鱼可打的沙漠中被侵蚀的地方一般古老。
像他身上的一切都显得古老,除了那双眼睛,它们像海水一般蓝,是愉快而不肯认输的”,说明了什么?
一身的老伤疤说明桑地亚哥的身体上曾经受过很多磨难,但是“海水一般蓝的眼睛”又说明不管受多少的磨难,桑地亚哥依然很有精神,坚持自己的信仰,更突出了他的硬汉形象。
3.桑地亚哥身上体现了哪些硬汉性格?
(1)一般硬汉所共有的勇敢、倔强、不屈不挠的精神特质。
桑地亚哥在连续84天没有捕到鱼的困境中,毫不气馁,再度出海。
在与鲨鱼的搏斗中鱼叉丢了用刀,刀子折了用船桨,桨把断了再用舵把……始终没有放弃。
(2)豪迈的人格力量。
他与鲨鱼的较量是一曲人类与自然、与命运相抗争的颂歌,他的失败从实质上说却是精神上的胜利。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这是其豪迈人格的具体体现。
(3)乐观精神。
桑地亚哥并没有带着悲壮的神色走向必然的失败,相反,在遭受多次磨难后,他仍满怀信心,如“他想:我还有半条鱼。
也许我有运气把前面半条鱼带回去。
我应该有点儿运气的”。
4.文中的独白有什么特点?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本文除了有关老渔夫桑地亚哥与鲨鱼搏斗场面的描写,还有大量人物的内心独白,它们忠实地记录了桑地亚哥的内心活动,写出他在海上漂泊的这几天的心态,通过自由联想的方式,真实地再现了老人的思想与感受。
这些内心独白不仅深刻揭示了主人公那内心的自豪感、坚毅以及寻求援助的孤独感,而且闪烁着深邃丰富的哲理光彩,丰富了小说的思想,构成小说的重要特色。
海明威早期小说中的硬汉子多是“哑巴公牛”,言语不多,缺乏思想,而老渔夫桑地亚哥却具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具有坚强的理性,是用思想支
配行动的人,因此成为海明威小说中刻画最为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
5.怎样理解老人说的“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这句话是桑地亚哥的内心独白,也是小说的核心精神,它生动地揭示了桑地亚哥的内心世界和人生追求,也是海明威的思想观与价值观的反映。
这句话意味着,人生的使命是奋斗,是与命运做不懈的抗争。
人生下来虽然面临种种自然与社会的挑战,也许这些挑战强大到足以把人的肉体消灭,但一个人只要保持旺盛的斗志和在任何艰难险阻面前不屈服的精神,人就永远是胜利者。
小说的主人公桑地亚哥虽然最终没能保住大马林鱼,但在与鲨鱼搏斗的过程中,他表现出了无与伦比的力量和勇气,不失人的尊严,是精神上的胜利者。
1.下列各组中加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祷告(dǎo)踪迹(zōng)倾斜(qiōng)攥住(zuàn)
B.逃窜(cuàn)残骸(hái)嗜好(shì)蹂躏(lìn)
C.倒霉(méi)提防(tí)桅杆(wéi)舵柄(duò)
D.攮进(nǎng)撕掉(sī)撬开(qiào)榫头(xǔn)
2.下列各组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苍皇晴朗温和疲乏残缺不全
B.喀嚓吞噬一切娼狂嘎吱嘎吱
C.脊椎倒霉透顶强健皮开肉绽
D.理睬目瞪口呆船浆白浪滔天
3.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A.它的脊背像剑鱼一样蓝,肚子是银白色的,皮是光滑的,漂亮的。
B.它肚皮朝上……像一只快艇一样在水面上破浪而去。
C.它来到的时候就活像一只奔向猪槽的猪……
D.它在水面下游,高耸的脊鳍像刀子似的一动也不动地插在水里。
4.下列句子中,加线短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老头儿看见它来到,知道这是一条毫无畏惧而且为所欲为的鲨鱼。
B.他赤手空拳地来到这个城市,开始的时候就是一张白纸,最后经过自己的努力,打拼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C.由于天黑风大,他艰难地向前摸索着,跌跌撞撞地回到家里,发现腿上已经是遍体鳞伤。
D.小学五年级辍学,七八岁的孩子到田野里放牧牛羊,天天和牛羊在一起,很早就跟大自然打成一片,经常一个人独处,当时的胡思乱想现在看起来就是一种想象力的培养、开掘。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老人桑地亚哥正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这句话的写照。
B.风吹向空寂的海面,一个孤独的老人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漂泊在茫茫的海面上,活像个一场激战后的勇士。
C.海明威自始至终没有提醒我们他在表现渔夫的精神,赞美渔夫面对挑战永不屈服的灵魂,他是让我们自己去理解他。
D.《老人与海》是一个讲述发生在海洋上的故事,你不免会问,书中的老人、海洋、马林鱼又是代表什么呢?
6.将下面的句子用一个单句的形式表达出来。
在很多照片中,他面带笑容,手拿酒杯,身旁是一条大鱼或一只猎物,肩上背着猎枪。
海明威喜欢这种豪放粗犷的男子汉形象。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大约在夜里10点钟的时候,他看见了城里的灯火映在天上的红光。
最初只是辨认得出,如同月亮初升以前天上的光亮。
然后,当渐渐猛烈的海风掀得海面波涛汹涌的时候,灯光渐渐清楚了。
他已经驶进了红光里面,他想,现在他马上就要撞到海流的边上了。
他想:现在一切都过去了。
不过,也许它们还要向我扑来吧。
可是,一个人在黑夜里,没有一件武器,怎么去对付它们呢?
他现在身体又痛又发僵,他的伤口和身上一切用力过度的部分都由于夜里的寒冷而痛得厉害。
他想:我希望我不必再去跟它们斗啦。
我多么希望我不必再跟它们斗呀。
可是到了半夜的时候,他又跟它们斗起来,这一回他知道斗也不会赢了。
它们是成群结队来的,他只看到它们的鳍在水里划出的纹路,看到它们扑到死鱼身上去时闪现的磷光。
他用棍棒朝它们的头上打去,
听到上下颚裂开和它们钻到船下面去咬鱼时把船晃动的声音。
凡是他能够感觉到的,听见的,他就不顾一切地用棍棒劈去。
他觉得有什么东西抓住了他的那根棍子,随后棍子就丢掉了。
他把舵把从舵上拽掉,用它去打,去砍,两只手抱住它,一次又一次地劈下去,但是它们已经蹿到船头跟前去咬那条死鱼,一忽儿一个接着一个地扑上来,一忽儿一拥而上,当它们再一次折转身扑来的时候,它们把水面下发亮的鱼肉一块一块地撕去了。
最后,一条鲨鱼朝死鱼的头上扑来,他知道一切都完了。
于是他用舵把对准鲨鱼的头打去,鲨鱼的两颚正卡在又粗又重的死鱼头上,不能把它咬碎。
他又迎面劈去,一次,两次,又一次。
他听到舵把折断的声音,再用那裂开了的桨把往鲨鱼身上戳去。
他觉得桨把已经戳进去,他也知道把子很尖,因此他再把它往里面戳。
鲨鱼放开鱼头就翻滚着沉下去。
那是来到的一大群里最后的一条鲨鱼。
它们再也没有什么东西可吃了。
老头儿现在简直喘不过气来,同时他觉得嘴里有一股奇怪的味道。
这味儿带着铜腥气,甜滋滋的,他一时间害怕起来。
他担心了一会儿。
不过那种味道并不浓。
他往海里啐了一口唾沫,说:“吃吧,Galano。
做你们的梦去,梦见你们弄死了一个人吧。
”
1.联系整篇小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A.作品通过老人同大自然的顽强拼搏及其失败的遭遇,象征性地表达了在生活中人应当勇敢地面对失败的主题。
B.老人和鱼似乎是一个硬汉的两种表现:一个体力不足但智慧和顽强有余,一个不但强健而且沉着机智。
鱼和老人似乎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C.作品通过追捕马林鱼和搏击鲨鱼这两件事,集中表现了老人的“硬汉子”性格和“命运无常和人生来苦难”的主题。
D.老人在与厄运搏斗的过程中,也时时流露出一种强烈的孤独感,这种孤独感是作家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E.老人桑地亚哥象征着一种哲理化的硬汉子精神,一种永恒的、超时空存在的,超越了人生中的磨难、辉煌、成功抑或是失败的,压倒命运的力量。
2.理解文中画线句子“他想:我希望我不必再去跟它们斗啦。
我多么希望我不必再跟它们斗呀”的含意。
3.选文描写的是桑地亚哥最后一次与鲨鱼搏斗的情景,试用简要的语言分条概括这次搏斗中的“悲壮”色彩体现在哪些方面。
4.选文中描写老头儿与鲨鱼搏斗时,产生过“这一回他知道斗也不会赢了”“他知道一切都完了”等心理,
这样描写是否削弱了对老头儿“硬汉”形象的塑造?
【2014年高考江苏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安娜之死
【俄】列夫·托尔斯泰
①火车进站的时候,安娜夹在一群乘客中间下了车。
她想着,如果没有回信就准备再乘车往前走,她拦住一个挑夫,打听有没有一个从渥伦斯基伯爵那里带信来的车夫。
②她正询问时,那个面色红润、神情愉快、穿着一件挂着表链的时髦外套、显然很得意那么顺利就完成了使命的车夫米哈伊尔,走上来交给她一封信。
她撕开信.还没有看,她的心就绞痛起来。
③“很抱歉,那封信没有交到我手里。
十点钟我就回来。
”渥伦斯基字迹潦草地写道。
④“是的,果然不出我所料!”她含着恶意的微笑自言自语。
⑤“好,你回家去吧,”她轻轻地对米哈伊尔说。
她说得很轻,因为她的心脏的急促跳动使她透不过气来。
“不,我不让你折磨我了,”她想,既不是威胁他,也不是威胁她自己,而是威胁什么迫使她受苦的人。
她顺着月台走过去,走过了车站。
⑥几个年轻人盯住她的脸,怪声怪气地又笑又叫,从她旁边走过。
站长走过来,问她乘车不乘车。
一个卖汽水的男孩目不转睛地望着她。
“天哪,我这是到哪里去呀?”她想,沿着月台越走越远了。
她在月台尽头停下来,几个太太和孩子来迎接一个戴眼镜的绅士,高声谈笑着,在她走过来的时候沉默下来,紧盯着她。
她加快脚步,从他们身边走到月台边上。
一辆货车驶近了,月台震撼起来,她觉得自己好像又坐在火车里了。
⑦突然间她回忆起和渥伦斯基初次相逢那一天被火车轧死的那个人,她醒悟到她该怎么办了。
她迈着迅速而轻盈的步伐走下从水塔通到铁轨的台阶,直到匆匆开过来的火车那儿才停下来。
她凝视着车厢下面,凝视着螺旋推进器、锁链和缓缓开来的第一节车的大铁轮,试着衡量前轮和后轮的中心点,估计中心点对看她的时间。
⑧“到那里去!”她自言自语,望着投到布满砂土和煤灰的枕木上的车辆的阴影。
“到那里去,投到正中间,我要惩罚他,摆脱所有的人,摆脱我自己!”
⑨她想倒在开到她身边的第一节车厢的车轮中间。
但是她因为从臂上往下取小红皮包而耽搁了,已经太晚了;车厢中心开过去。
她不得不等待下一节车厢。
一种仿佛她准备入浴时所体会到的心袭上了她的心头,于是她画了个十字。
这种熟悉的画十字的姿势在她心中唤起了一系列少女时代和童年时代的回忆,笼罩着一切的黑暗突然破裂了,转瞬间生命以它过去的全部辉煌的欢乐呈现在她面前。
但是她目不转睛地盯着开过来的第二节车厢的车轮,车轮与车轮之间的中心点刚一和她对正了,她就抛掉红皮包,缩着脖子,
两手着地投到车厢下面,她微微地动了一动,好像准备马上又站起来一样,但又扑通跪了下去。
就在这一刹那,一想到自己在做什么,她吓得毛骨悚然。
“我这是在哪里?我这是在做什么?为了什么呀?”她想站起来,闪开身子,但是什么巨大的无情的东西撞在她的头上,从她的背上碾过去了。
“上帝,饶恕我的一切!”她说,觉得无力挣扎。
一个正在铁轨上干活的矮小的农民,咕噜了句什么。
一支蜡烛,她曾借着它的烛光浏览过充满了苦难、虚伪、悲哀和罪恶的书籍,比以往更加明亮地闪烁起来,为她照亮了以前笼罩在黑暗中的一切,哔剥响起来,开始昏暗下去,永远熄灭了。
(选自《安娜·卡列尼娜》,周扬、谢素台译,有删改)1.本文前五段写出了安娜的绝望,请简析其具体内容。
2.第六段中对安娜周围人的描写,具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3.安娜投到铁轨上之后有什么样的内心活动?这样写有什么意义?
4.请探究作品结尾画线句的意蕴。
1.B
【解析】A项,“倾”应读qīng;C项,“提”应读dī;D项,“榫”应读sǔn。
2.C
【解析】A项,苍—仓(或:皇—黄);B项,娼—猖;D项,浆—桨。
3.A
【解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判断能力。
比喻修辞手法,包含本体、喻词、喻体。
4.C
【解析】“遍体鳞伤”意思是满身都是像鱼鳞一样密集的创伤,形容伤势非常重。
这里说“腿上遍体鳞伤”显然不当。
5.B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项,主客体颠倒,应为“‘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这句话正是老人桑地亚哥的写照”。
C项,最后的“他”指代不明,有
歧义。
D项,语序不当,应为“《老人与海》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海洋上的故事”。
6.海明威喜欢照片中的这种面带笑容,手拿酒杯,身旁是一条大鱼或一只猎物,肩上背着猎枪的豪放粗犷的男子汉形象。
【解析】本题属于句式变换题。
原句是由多个短句组成的,要想变成一个单句,就要找到一个主干句,能够统领整个句子的内容,再将其他短句,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还要注意句子的通顺性。
1.CD
【解析】C项,小说的主题是“命运无常和人生来苦难”的说法错误;D项,“是作家对社会现实的批判”理解错误,这篇小说并不是批判现实主义小说。
2.这是为战斗几乎耗尽精力的战斗者的本能愿望,是战斗暂趋平静时主人公的心理状态。
当情势危急时,他又会毫不犹豫地投入战斗。
【解析】这句话是老人精疲力竭时的独白,可以从老人此时的心理状况和身体状况来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3.①猛烈的海风,波涛汹涌的大海;②主人公的身体状况;③主人公的心理感受;④简陋的“武器”;⑤仅剩残骸的死鱼。
【解析】概括这次搏斗的“悲壮”色彩的具体体现,要分清角度,可以从当时险恶的环境、主人公的身体和心理感受、使用的武器、凶猛的对手以及最后的战果等若干方面进行。
概括时要凸显“悲壮”这一特点。
4.老人在与鲨鱼搏斗时,有短暂的犹豫甚至是畏惧心理,这是正常的,这是几乎为战斗而耗尽精力的战斗者的本能想法,但是,当情势危急时,老人又毫不犹豫地投入了战斗,这样,不但没有削弱老人的“硬汉”形象,反而使这个形象更丰满、更真实。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的表现手法的理解,作者为了更真实地塑造人物,对人物性格、心理进行了多角度的描写,不仅写到人物刚强的一面,也写出了人物瞬间产生的畏惧与胆怯,这样写更客观,更符合人物的实际心理。
1.尽管期待渥伦斯基的回信,但先已绝望;看信后对两个人情感的彻底绝望;由此推广到对生存背景(人生、世界、命运等)的绝望。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小说人物形象的把握,主要考查对人物心理的体悟。
本题还是有些难度,易概括不全。
难就难在“先已绝望”这点不易看出,由此推广到对生存背景的绝望这点也是不易答出的。
文本是节选自《安安娜·卡列尼娜》长篇小说,因此对相关背景不一定熟悉,这就要求答题时不能仅立足于本题所要求的前五段,要结合整个文本的内容来把握。
安娜的绝望,是对和渥伦斯基两个人情感的绝望。
“果然
不出我所料”,表明先前已经绝望。
等来了渥的来信,但信上的内容很让她绝望;于是她向月台走去(卧轨自杀),显然是对生活彻底绝望。
这类题,要求考生对小说的故事情节进行认真的梳理,在梳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归类概括。
2.特点:既是客观描写,又体现出安娜主观的感受。
作用:从侧面写出了安娜恍惚、敏感、神经质的心理状态。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的鉴赏评价能力。
本题问的是对周围人的描写的特点,而不是周围人的特点,也不是一般意义上描写的特点,考生很可能答成什么样的描写——“侧面描写”或“衬托”。
至于作用,则很容易答出,描写周围人,就是在侧面写安娜。
可见答题时,还是要审好题,问什么答什么。
3.内心活动:恐惧、迷惑、悔恨。
意义:表现了安娜之死的偶然性,增强了悲剧意味。
【解析】对安娜自杀的心理活动描写,既有动作上的,“她就抛掉红皮包,缩着脖子,两手着地投到车厢下面,她微微地动了一动,好像准备马上又站起来一样,但又扑通跪了下去。
”也有内心所想的,“就在这一刹那,一想到自己在做什么,她吓得毛骨悚然。
”还有语言上,“我这是在哪里?我这是在做什么?为了什么呀?”“上帝,饶恕我的一切!”把这些找出来,再加以概括即可。
它的意义就在于小说的人物形象以及小说的主题的表现。
4.“蜡烛”的比喻,写出了安娜死亡前意识从异常清醒到渐趋模糊、直至消失的过程。
这句话表现了安娜临终前的内心感受,又可以理解为作者对安娜之死的总结。
画龙点睛,暗含着作者的喟叹同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
画线的这句话,是作者对安娜一生的总结,只不过没有明确地说出来,而是借助一个比喻形象地表达出来。
本题虽是个探究题,但实质上可以说是道句子含意的理解题。
画线的句子是个比喻句,蜡烛由明亮到熄灭的过程,也是安娜死前回光返照到生命消失的过程。
当然,答到这还里不够,还应从人物内心活动和作者的情感等方面去把握其深层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