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材料力学》4弹性力学基础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力用矩阵表示:τyz来自σyσxτxy
τyx
y
⎡σ x τ xy τ xz ⎤ ⎢ ⎥ ⎢τ yx σ y τ yz ⎥ ⎢τ zx τ zy σ z ⎥ ⎣ ⎦
共六个应力分量。
x
(三)形变(应变)
形变就是形状的改变。物体的形变可 以归结为长度的改变和角度的改变。 1.线应变:图1-9中 线段PA、PB、PC每单 位长度的伸缩,即单位 伸缩或相对伸缩,称为 线应变。分别用 ε x、 ε y ε z、 表示。
§1.4 弹性力学的发展和研究方法 弹性力学是一门有悠久历史的学科,早期 研究可以追溯到1678年,胡克(R.Hooke)发 现胡克定律。 这一时期的研究工作主要是通过实验 方法探索物体的受力与变形之间的关系。 1807年,Thomas Young (1773~ 1829,英国物理学家、医生、波动光学的奠基 人) 做了大量的实验,提出和测定了材料的弹 性模量。
3.应力集度: ΔA面积上的内力的平均集度为:
r ΔF r P点的应力为: p = lim ΔA→0 ΔA
z
B ΔF σ p m △A
P o A
r ΔF ΔA
τ
n
P点的应力分量为 σ τ 、 σ --正应力 τ ---切应力 因次是[力][长度]-2。
y
x
图1-4
4.应力分量 应力不仅和点的位置有关,和截面的方位 也有关,不是一般的矢量,而是二阶张量。
弹性力学的解法也在不断地发展。首 先是变分法(能量法)及其应用的迅速发 展。贝蒂( 1872 )建立了功的互等定理, 卡斯蒂利亚诺(1873-1879)建立了最小 余能原理,以后为了求解变分问题出现了 瑞利-里茨(1877,1908)法,伽辽金法 (1915)。此外,赫林格和瑞斯纳(1914, 1950 )提出了两类变量的广义变分原理, 胡海昌和鹫津(1954,1955)提出了三类 变量的广义变分原理。
1. 连续性假设
• ——假设所研究的整个弹性体内部完全由组 成物体的介质所充满,各个质点之间不存在任 何空隙。 • ——变形后仍然保持连续性。 • 根据这一假设,物体所有物理量,例如位移、 应变和应力等均为物体空间的连续函数。 • 微观上这个假设不成立——宏观假设。
2. 均匀性假设
• ——假设弹性物体是由同一类型的均匀材料组 成的。因此物体各个部分的物理性质都是相同 的,不随坐标位置的变化而改变。 • ——物体的弹性性质处处都是相同的。 • 工程材料,例如混凝土颗粒远远小于物体的几 何形状,并且在物体内部均匀分布,从宏观意 义上讲,也可以视为均匀材料。 • 对于环氧树脂基玻璃纤维复合材料,不能处理 为均匀材料。
弹性力学:一般及复杂形状的构件、板、 壳和实体结构等的应力和位移分析; 塑性力学:结构的塑性分析、设计。
在研究方法上,弹力和材力也有区别: 弹力研究方法:在区域V内严格考 虑静力学、几何学和物理学三方面条 件,建立三套方程; 在边界s上考虑受力 或约束条件,并在边界条件下求解上述 方程,得出较精确的解答。
徐芝纶 (1911— 1999),河海 大学)教授
§1-1
一、研究任务
弹性力学的内容
弹性力学是固体力学的一个分支,研究 弹性体由于受外力作用、边界约束、温度改 变等原因发生的应力、形变和位移。 二、研究对象 弹性力学的研究对象为一般及复杂形状 的构件、实体结构、板壳等。
! 构件—结构物或机器的各个组成部分称
5. 小变形假设 ——假设在外力或者其他外界因素(如 温度等)的影响下,物体的变形与物体 自身几何尺寸相比属于高阶小量。 ——在弹性体的平衡等问题讨论时,可 以不考虑因变形所引起的尺寸变化。 ——忽略位移、应变和应力等分量的高 阶微量,使基本方程成为线性的偏微分 方程组。
6. 无初始应力假设
——假设物体处于自然状态,即在外界因素作 用之前,物体内部没有应力。 弹性力学求解的应力、位移仅仅是外 力、边界约束或温度改变而产生的。
x
图1-7
z
σz τzx τzy τyz
正负规定: 正面:截面的外 法线方向和坐标 轴正向一致,反之 σy 为负面。 正面上的应力沿坐标 正向或负面上的应力 沿坐标负向为正。
y
τyx
x
图1-7
口诀:正面正向或负面负向的应力为正。
注意:
弹性力学
(3)注意弹性力学切 应力符号和材料力学 是有区别的。在图1- 8中,弹性力学里,切 应力都为正,而材料 力学中相邻两垂直面 的符号是不同的。
2.位移的表示方法 物体内任意一点的位移,用它在x 、y 、z 轴上的投影 u 、v 、w 来表示,以沿坐标轴 正向为正,沿坐标轴负向为负。这三个投影称 为该点的位移分量。 弹性力学问题: 已知外力、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包括边 界)、材料特性(E、µ)、约束条件等,求解 应力、形变、位移共15个未知量。
为构件。
a) 块体(body) b) 平板(plate) c) 壳体(shell) d,e) 杆件(bar)— 直杆、曲杆
三、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理论力学:研究刚体的静、动力学(约 束力、速度、加速度); 材料力学:研究杆件在拉压、剪切、弯曲、 扭转及组合状态下的应力和位移;
结构力学:研究杆系结构的内力与位移;
(二)应力 1.定义:物体承受外力作用,物体内部各截面 之间产生附加内力,为了求出这些内力,我们 用一截面截开物体,并取出其中一部分,其中 一部分对另一部分的作用,表现为内力,它们 是分布在截面上分布力系的合力。单位面积上 的分布力即为应力。如图1-4所示。 2.性质:在物体内的同一点,不同截面上的应 力是不同的。
• 1862年,艾瑞(G.B.Airy) 发表了关于弹性力学的平面 理论; • 1882年,赫兹建立了接触应 力理论; 赫兹(H.Hertz)
基尔霍夫 1824年生於德国,1887年 逝世。曾在海登堡大学和 柏林大学任物理学教授, 他发现了电学中的“基尔 霍夫定理”,同时也对弹 性力学,特别是薄板理论 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 基尔霍夫 (G.R.Kirchoff)
§1.3 弹性力学的基本假设 • 工程问题的复杂性是诸多方面因素组成的。如 果不分主次考虑所有因素,则问题的复杂,数 学推导的困难,将使得问题无法求解。
• 根据问题性质,忽略部分暂时不必考虑的因素, 提出一些基本假设。使问题的研究限定在一个 可行的范围。 • 基本假设是学科的研究基础。 • 超出基本假设的研究领域是固体力学其它学科 的研究范围。
ΔF
y 图1-3
r Δ F ΔS上面力的平均集度为: ΔS
P点所受面力的集度为:
r ΔF f = lim ΔS →0 ΔS
(4)面力分量:
z
△S
f z ΔF
f
fx
P
fy
y 图1-3 x
P点的面力分量为 f x、 f y f 、 , z 其方向与坐标轴正向相同 时为正,因次是[力][长 度]-2。
§1-2 弹性力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一)外力 按照外力作用的不同分布方式,可分为体 积力和表面力,分别简称体力和面力。 1.体力 (1)定义:所谓体力是分布在物体体积内的 力,如重力。 (2)性质:一般情况下,体力随点的位置不 同而不同,体力是连续分布的。
(3)体力集度:
r ΔF 体力的平均集度为: ΔV
C
P
P
B
A
图1-9
C
2. 切应变:图1-9中线 段PA、PB、PC之间直角 的改变,用弧度表示, 称为切应变。分别 用 γ yz 、 γ zx γ xy 、 表示。 共六个形变分量。 应变的正负:
P
P
B
A
图1-9
线应变: 伸长时为正,缩短时为负; 切应变: 以直角变小时为正,变大时为负;
(四)位移 位移:物体变形时各点位置的改变量称为位移 1.当物体各点发生位置改变时,一般认为是由 两种性质的位移组成: (1)整个物体像一个刚体一样运动所引起 的位移,包括平移、转动、平面运动等。这种 位移并不使物体的形状、质点间的相对距离发 生变化。(刚体位移) (2)物体内各点之间有相对位移,因而物体 产生了变形。弹性力学中主要研究物体由变形 而引起的位移。
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著 名的力学家和教育家。徐芝纶 编著的力学教材被我国工科院 校广泛采用,为培养科技人才 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徐芝纶在 基础板梁的科研工作中作出了 许多重大成果,并为在我国引 进、推广、研究有限单元法作 出了突出贡献。徐芝纶一生以 “学无止境,教亦无止境”为 座右铭,数十年如一日贡献了 毕生的精力。
材力也考虑这几方面的条件,但不是十分 严格的:常常引用近似的计算假设(如平截面 假设)来简化问题,并在许多方面进行了近似 的处理。 因此材力建立的是近似理论,得出的是近 似的解答。从其精度来看,材力解法只能适用 于杆件形状的结构。
本课程较为完整地建立了弹性力学 的基本方程和边值条件,并对一些简单 问题进行了求解。弹性力学基本方程的 建立为进一步的数值方法奠定了基础。 弹性力学是学习塑性力学、断裂力 学、有限元方法等研究生课程的重要基 础。
弹性力学进入更深入的发展时期是在1907 年以后,非线性弹性力学迅速地发展起来。卡 门(1907)提出了薄板的大挠度问题;卡门和 钱学森提出了薄壳的非线性稳定问题;力学工 作者还提出了大应变问题,非线性材料问题 (如塑性力学等)等等。同时,线性弹性力学 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许多分支学科, 如薄壁构件力学、薄壳力学、热弹性力学、粘 弹性力学、各向异性弹性力学等。
C
P
B
(1)为了分析一点的应力 状态,在这一点从物体内取 出一个微小的正平行六面体, 各面上的应力沿坐标轴的分 量称为应力分量。 在略去体力和高阶微量的情 况下,相互平行的面上的应 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z o x
A
y 图1-5
(2)应力标注: 图示单元体右 侧面的法线为y,称为 y面,垂直于单元体 面的应力称为正应 力。 正应力记 为σy , 其下标表示所 沿坐标轴的方向。
材料力学 图1-8
特别要注意的是:在画应 力圆时,还应按材料力学 的符号规定。
(4) 切应力互等定理 过一点的两个正交面上,如果有与相交边垂直 的切应力分量,则两个面上的这两个切应力分量 一定等值、方向相对或相离。
τ xy = τ yx τ yz = τ zy
z
σz
τ xz = τ zx
τzy
τzx τxz
z x o y
τ yz
σy
τ yx
图1-6
(2)应力标注: 平行于单元体面的 应力称为切应力,用 τ yz 表示,其 τ yx 、 第一下标y表示所在的 平面,第二下标x、z分 别表示沿坐标轴的具 体方向。
z x o y
τ yz
σy
τ yx
图1-6
z
σz τzx τzy τyz σy τyx
y
其它面上的 应力分量的 表示如图1 -7所示。
O
fx
P
fy
y
x
图1-2
fx、fy、fz 称为物体在P点的体力分量,其 方向与坐标轴正向相同时为正,因次是[力][长 度]-3。
2. 面力 (1)定义:分布在物体表面上 z 的力。如流体压力和接触力。 (2)性质:一般情况下, 面力一般是物体表面点的位 置坐标的函数。 x (3)面力集度:
△S P
z
△V
ΔF f
P
O
P点所受体力的集度为:
y
图1-2
r r ΔF f = lim ΔV →0 ΔV
x
r r f 的方向就是 ΔF
的极限方向。
(4)体力分量: 将f 沿三个坐标轴分解, 可得到三个正交的分力:
z
△V
f
z
f ΔF
r v v v f = f xi + f y j + f z k
• 近代弹性力学的研究是从 19世纪开始的。 • 柯西1828年提出应力、应 变概念,建立了平衡微分 方程、几何方程和广义胡 克定律。 • 柯西的工作是近代弹性力 学的一个起点,使得弹性 力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固体 力学分支学科。 柯西(A.L.Cauchy)
• 而后,世界各国的一批学 者相继进入弹性力学研究 领域,使弹性力学进入发 展阶段。 • 1856年,圣维南 (A.J.Saint-Venant)建立 了柱体扭转和弯曲的基本 理论; 圣维南 (A.J.Saint-Venant)
3. 各向同性假设
• ——假定物体在各个不同的方向上具有相同 的物理性质,这就是说物体的弹性常数将不 随坐标方向的改变而变化。 • 当然,像木材、竹子以及纤维增强材料等, 属于各向异性材料。 • ——这些材料的研究属于复合材料力学研究 的对象。
4. 完全弹性假设
• ——对应一定的温度,如果应力和应变之间存 在一一对应关系,而且这个关系和时间无关, 也和变形历史无关,外力消失后能够恢复原形, 称为完全弹性。 • 完全弹性分为线性和非线性弹性,弹性力学研 究限于线性的应力与应变关系。 • 研究对象的材料弹性常数不随应力或应变的变 化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