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馆合一”25年来档案领导干部特点分析——基于我国省级及副省级档案局(馆)的调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局馆合一”25年来档案领导干部特点分析——基于我国省级及副省级档案局(馆)的调研
作者:梅梦娜乔健
来源:《办公室业务(下半月)》 2020年第1期
文/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梅梦娜乔健
【摘要】“局馆合一”模式在我国已有25年的实践历史,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目前全国
各地正在积极实施档案机构改革,总结“局馆合一”模式下档案领导干部的特点,有利于为档
案机构改革提供有关档案领导干部选拔和任用的实践经验。文章通过网络调查法,统计分析我
国省级及副省级档案局(馆)(含31个省级档案局和15个副省级城市档案局)档案领导干部
的履历数据,总结归纳我国省级及副省级档案局(馆)档案领导干部的基本特点及其规律。
【关键词】局馆合一;档案局;档案馆;档案领导干部
基于“局馆合一”背景,在档案局(馆)中,档案领导干部是指独立掌管及承担部门事务
并担任档案行政领导与非领导职务的干部。一般来说,档案局(馆)的档案领导干部包括档案
局局(馆)长、副局(馆)长、巡视员、副巡视员、各部门处长和办公室主任等,一般是由上
级机关依法任命的。档案领导干部作为档案行政系统的指挥和领导主体,他们的素质、品格、
工作成效都会直接影响着档案局(馆)及各有关单位的行政效率和效果,也影响着档案工作的
成效和档案事业的发展。因此,研究和总结我国档案局(馆)中档案领导干部的基本特点,有
利于推动档案行政人员的改革,“因地制宜”地对其选择素质和能力培养的路径和方式,从而
提高档案行政管理及档案事业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一、档案行政领导干部的基本特点
本文以线上调研我国省级及副省级档案局(馆)(含31个省级档案局和15个副省级城市
档案局)官方网站及其省市级人民政府官方网站,并结合网络搜索引擎进行相关信息查询的方
式,作为反映档案领导干部人员特点的主要数据来源。分析数据结果可知,我国省级及副省级
档案局(馆)档案领导干部有如下几方面的基本特点。
(一)人员数量及年龄特点。截至2018年11月3日,据调研数据统计,档案领导干部
(以下简称干部)总人数为197位,各类档案局(馆)对应的领导班子干部人数如“表1”,
各个档案局(馆)的干部人数大致保持在3至6人。从“图1”可知,50岁及以上年龄、男性
及汉族干部占主导,女性占干部总人数23.36%(其中担任局长一职的女性干部有12位),12
位少数民族干部(其中担任局长一职的少数民族干部仅有2位)。由“表1”和“图1”可知干
部的人员数量和年龄特点:总人员较为合理,不过于膨胀或精简;女性人数和少数民族较少也
说明目前仍是男性主导重大岗位;中年人占主导,有一定的工作经历和经验,做事稳重,但退
休时间较近,更换频率较快。
(二)职务与学历特点。如“图2”所示,可知干部学历分布呈现出以大学本科为主(占所有学历比重28.43%),并向两边递减的变化曲线,其中硕士研究生、党校大学本科数量分别高于党校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数量。从文化程度对应的职务角度来看,学历为博士研究生的各职务干部人数相当,大专以上的学历对应的各职务干部人数呈现出副局长高于局长及正副巡视员。总的来说,各档案局(馆)干部文化程度都较高,在党校学习过的人数占比18.79%,具有较高的行政素养和干部水平素养。
(三)工作经历特点。通过分析各省档案领导干部已知的工作经历,如“表2”可将干部
们曾就职机构大致分为党政机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档案局(仅限自工作始就在该机构)、企事业单位(除档案局(馆)外)和其他机构(部队、学会、非营利性机构等)共四类,分别
在上述机构就职的干部人数呈现出递减的变化趋势,其中就职于党政机关的干部人数占据主导
地位(占已知就职的干部总人数的比重为45.70%),说明干部拥有非常丰富的行政管理经验和
能力,其次仅就职于档案局的干部人数位居第二(占已知就职的干部总人数的比重为29.14%),这表明档案业务出身的干部人数还较多,更熟悉馆藏档案资源,且有着较强的档案管理能力,
有助于档案行政工作的开展。总之,各类型档案局(馆)的干部工作经历呈现出多样性、丰富
性以及行政管理能力与档案业务能力并重的特点。
(四)档案领导干部“一把手”特点。从各省级和副省级档案局(馆)局(馆)长的工作
经历可以看出,一方面,在被任命为担任局(馆)长一职之前,曾在党政机关就职并任多种岗位,这表明局(馆)长具有丰富的行政管理经验,呈现出重行政轻业务的特点;另一方面,在
被任命为局(馆)长之前,局(馆)长的岗位变动次数平均在4次,变动频率较高。
二、档案行政领导干部产生的基本规律
(一)任用具有一定的包容性。首先,从干部的性别角度出发,有相当一定比例的女性干部,且还有一部分担任局长一职(12位)。其次,从干部的民族成分出发,虽汉族仍占主导,
但仍有满族、壮族等少数民族担任干部职务,且有部分少数民族干部担任档案局局长一职(2位),如辽宁省档案局的局长许某既是女性又是满族人等。最后,从干部的出身地区及曾就职
机构来看,有不少来自不同地方及工作单位的干部,如成都市档案局副巡视员韩某来自山东省,副局长杨某曾去西安市档案局(馆)工作。此外,干部工作出身也存在教师、军人、记者、公
司总经理等多种身份。由以上几点可知,档案领导干部的任用有一定的包容性。
(二)领导班子档案行政能力与业务能力并重。首先,干部年龄多为50岁及以上的中年人,成熟稳重,具有比较丰富的阅历和工作经验。其次,干部的学历都高于大专,同时研究生、博
士生数量及党校生也占相当大的比重,文化程度都较高,具有较高的行政素养、干部素养和职
位素养。最后,从“表2”可看出,就职于党政机关的干部人数和仅就职于档案局的干部人数
分别位居第一、第二,这对档案行政工作和档案事业的发展都具有推动作用。总之,各类档案
局(馆)的干部任用具有行政管理能力与档案业务能力并重的特点。
(三)档案领导干部“一把手”业务熟悉程度薄弱。在被任命为局(馆)长之前,局(馆)长的岗位变动次数平均在4次,几乎都限于行政管理岗位,因而会存在其不熟悉新就职的档案
局(馆)中的档案业务等情况,这种情况将导致局(馆)长上任时会面临档案工作安排、人员
分工等诸多挑战,这也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档案行政效率及档案事业发展。
三、结语
本文在总结档案局(馆)档案领导干部基本特点的基础上,分析其规律,有利于完善干部
后续的选拔和任用。事实上,从各类型档案局(馆)的干部学历来看,档案学专业及仅就职于
档案局(馆)出身的干部屈指可数,可知我国各省档案局(馆)对档案领导干部的选拔和任用
也存在档案业务知识水平与实践水平不对等的问题,这有待于在实际工作中得到解决。我国目
前正在进行档案机构的改革,希望本文有关我国档案局(馆)中档案领导干部的探讨能为相关
理论及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